第1章 電視基礎知識
1. 1 歷史背景
1. 2 眼-腦機制
1. 2. 1 可見光的特性
1. 2. 2 光感
1. 2. 3 視覺敏銳度
1. 2. 4 視覺暫留
1. 2. 5 光譜可見度
1. 3 掃描標準
1. 3. 1 掃描過程
1. 3. 2 每幀行數(shù)
1. 3. 3 每秒圖像數(shù)
1. 3. 4 常規(guī)掃描標準
1. 4 分辨率的概念
1. 4. 1 垂直分辨率
1. 4. 2 水平分辨率
1. 5 復合視頻信號
1. 5. 1 視頻信息
1. 5. 2 同步信息
1. 5. 3 復合視頻信號的組成
1. 5. 4 接口特性
1. 5. 5 消隱間隔和結構
1. 6 視頻信號的頻譜
1. 7 傳送標準和限制
1. 7. 1 視頻載波調制
1. 7. 2 音頻載波調制
1. 7. 3 頻道帶寬和結構
1. 7. 4 傳送限制
第2章 模擬視頻基本原理
2. 1 彩色電視
2. 1. 1 比色法
2. 1. 2 轉移特性
2. 1. 3 基本成分
2. 1. 4 彩條信號
2. 2 復合視頻
2. 2. 1 公共特性
2. 2. 2 NTSC系統(tǒng)
2. 2. 3 PAL系統(tǒng)
2. 2. 4 SECAM系統(tǒng)
2. 2. 5 性能指示參數(shù)和測量原理
2. 2. 6 視頻信號的分布
2. 2. 7 視頻信號的記錄
2. 3 視頻信號分量
2. 3. 1 GBR信號
2. 3. 2 Y. B-Y和R-Y信號
2. 3. 3 視頻信號分量記錄
第3章 數(shù)字視頻基本原理
3. 1 一般注意事項
3. 1. 1 歷史背景
3. 1. 2 典型的黑匣子數(shù)字設備
3. 1. 3 對信號抽樣
3. 1. 4 量化抽樣值
3. 1. 5 動態(tài)范圍和峰值儲備概念
3. 1. 6 量化誤差
3. 1. 7 D/A轉換
3. 2 復合數(shù)字標準
3. 2. 1 4fscNTSC標準
3. 2. 2 MfscPAL標準
3. 2. 3 性能指示參數(shù)和測試原理
3. 2. 4 位并行4fsc數(shù)字信號分布
3. 3 分量數(shù)字標準
3. 3. 1 抽樣率
3. 3. 2 編碼信號
3. 3. 3 抽樣頻率
3. 3. 4 量化范圍和含義
3. 3. 5 抽樣結構
3. 3. 6 數(shù)據的時分復用
3. 3. 7 定時基準信號
3. 3. 8 輔助數(shù)據
3. 3. 9 位并行4:2:2數(shù)字信號分布
3. 3. 10 其他分量數(shù)字抽樣格式的簡要情況
3. 3. 11 性能指示參數(shù)和測試原理
第4章 聲學元素
4. 1 聲壓級
4. 2 響度和響度級
4. 3 人耳的動態(tài)范圍
4. 4 人耳的頻譜分辨率
第5章 模擬音頻基本原理
5. 1 電信號的電平和測量單位
5. 1. 1 dBm
5. 1. 2 dB
5. 1. 3 dBV
5. 2 典型的信號電平和阻抗
5. 2. 1 話筒信號電平和阻抗
5. 2. 2 線路信號電平和阻抗
5. 3 信號電平監(jiān)測
5. 3. 1 VU表
5. 3. 2 PPM
5. 4 性能指示參數(shù)和測量原理
5. 4. 1 線性失真
5. 4. 2 非線性失真
5. 4. 3 噪聲
5. 5 動態(tài)范圍
5. 5. 1 過載和峰值儲備原理
5. 5. 2 最小可接受信號電平
5. 5. 3 演播室環(huán)境內的動態(tài)范圍限制
5. 5. 4 操作方法
5. 5. 5 傳輸限制
5. 6 性能目標
第6章 數(shù)字音頻基本原理
6. 1 數(shù)字音頻的一般概念
6. 1. 1 介紹
6. 1. 2 數(shù)字音頻概念
6. 2 A/D轉換原理
6. 2. 1 理想抽樣
6. 2. 2 奈奎斯特原理和混疊
6. 2. 3 實際抽樣
6. 2. 4 量化
6. 2. 5 編碼
6. 2. 6 抖動
6. 2. 7 動態(tài)范圍
6. 2. 8 標準抽樣頻率
6. 2. 9 預加重
6. 3 D/A轉換原則
6. 3. 1 D/A轉換器
6. 3. 2 孔徑效果
6. 3. 3 低通濾波器
6. 3. 4 附加抽樣
6. 3. 5 噪聲整形
6. 3. 6 A/D和D/A轉換的實際限制
6. 4 兩相標記編碼信號的描述
6. 4. 1 通道帶寬
6. 4. 2 NRZ和BPM編碼
6. 5 AES/EBU接口協(xié)議的一般結構
6. 5. 1 格式結構
6. 5. 2 AES/EBU數(shù)據信號的特性
6. 6 AES/EBU信號的電氣特性
6. 7 數(shù)字音頻接口的實現(xiàn)
6. 7. 1 數(shù)字音頻輸入接口
6. 7. 2 AES/EBU解碼器和多路分解
6. 8 數(shù)字音頻信號分配
6. 8. 1 110雙絞線電纜分布
6. 8. 2 75同軸電纜分布
6. 8. 3 布線慣例和互連
6. 9 其他接口協(xié)議格式
6. 9. 1 MADI格式
6. 9. 2 SDIF2格式
6. 9. 3 SPDIF格式
6. 10 音頻同步
6. 10. 1 數(shù)字音頻信號間的同步
6. 10. 2 數(shù)字音頻與視頻信號間的同步
6. 11 數(shù)字音頻錄音
第7章 位串行信號分配與數(shù)據多路復用
7. 1 香農定理
7. 2 通道編碼
7. 3 眼圖
7. 4 位串行分配標準
7. 4. 1 接口特性
7. 4. 2 4fsc位串行分配
7. 4. 3 4:2:2位串行分配
7. 5 性能指示參數(shù)和測量原理
7. 5. 1 測量與發(fā)射機有關的參數(shù)
7. 5. 2 測量與傳輸有關的參數(shù)
7. 5. 3 測量與接收器有關的參數(shù)
7. 5. 4 特殊測試信號
7. 6 數(shù)字音頻多路復用技術
7. 6. 1 最小化實現(xiàn)
7. 6. 2 全AES實現(xiàn)
7. 6. 3 音頻復用器
7. 6. 4 音頻分解器
7. 7 數(shù)字錄像帶錄制
7. 7. 1 4fsc復合DVTR
7. 7. 2 分量DVTR
7. 8 系統(tǒng)注意事項
第8章 數(shù)字信號的壓縮與分配
8. 1 視頻比特率壓縮(BRR)的一般概念
8. 1. 1 視頻信號冗余和熵
8. 1. 2 HVS特性
8. 2 視頻數(shù)據壓縮技術
8. 2. 1 無損數(shù)據速率壓縮
8. 2. 2 有損數(shù)據速率壓縮
8. 3 DCT編碼過程和實現(xiàn)
8. 3. 1 DCT編碼過程
8. 3. 2 DCT塊量化處理
8. 3. 3 Z字形掃描
8. 3. 4 行程長度和級別編碼
8. 3. 5 可變長度編碼
8. 3. 6 緩沖內存
8. 3. 7 DCT解碼器
8. 3. 8 時間數(shù)據壓縮技術
8. 3. 9 動畫補償預測技術
8. 3. 10 補充處理技術
8. 4 視頻壓縮標準
8. 4. 1 視頻數(shù)據結構層次
8. 4. 2 JPEG和動畫JPEG方案
8. 4. 3 MPEG-1視頻方案
8. 4. 4 MPEG-2視頻方案
8. 5 視頻BRR方案的性能和應用
8. 5. 1 視頻BRR方案特性
8. 5. 2 數(shù)據速率和壓縮比
8. 5. 3 視頻BRR方案性能
8. 5. 4 視頻BRR方案應用
8. 6 音頻BRR的一般原理
8. 6. 1 音頻BRR的必要性
8. 6. 2 人類感知系統(tǒng)特性
8. 7 音頻數(shù)據壓縮技術
8. 7. 1 無損數(shù)據壓縮
8. 7. 2 有損數(shù)據壓縮
8. 7. 3 音頻編碼過程和實現(xiàn)
8. 8 音頻壓縮標準
8. 8. 1 MPEG-1音頻子系統(tǒng)
8. 8. 2 MPEG-2音頻子系統(tǒng)
8. 8. 3 其他壓縮方案
8. 9 音頻BRR方案性能
8. 10 壓縮信號的分配
8. 10. 1 將基本數(shù)據流打包
8. 10. 2 節(jié)目流
8. 10. 3傳輸流
第9章 計算機與電視
9. 1 計算機體系結構
9. 2 內部計算機通信總線
9. 2. 1 主系統(tǒng)總線
9. 2. 2 局部總線
9. 2. 3 超高總線
9. 2. 4 交換式總線
9. 2. 5 數(shù)據總線路由器
9. 3 計算機的顯示器
9. 3. 1 CRT構造
9. 3. 2 一般注意事項
9. 3. 3 顯示器性能特性
9. 3. 4 計算機顯示器格式
9. 4擴展卡
9. 4. 1 視頻控制器卡
9. 4. 2 視頻/音頻接口卡
9. 4. 3 PCMCIA擴展卡
第10章 多媒體與電視
10. 1 多媒體概念
10. 2 多媒體技術
10. 3 多媒體硬件和系統(tǒng)
10. 3. 1 PC工作站
10. 3. 2 音頻和視頻信號處理系統(tǒng)
10. 3. 3 磁盤和磁帶存儲
10. 3. 4 服務器
10. 3. 5 攝像機
10. 3. 6 錄像機(VCR)
10. 3. 7 CD-ROM和磁光盤
10. 3. 8 數(shù)字視頻交互(DVI)
10. 4 多媒體互聯(lián)
10. 4. 1 接口
10. 4. 2 網絡
10. 5 多媒體軟件
10. 6 多媒體系統(tǒng)和應用
10. 6. 1 視頻點播(VOD)
10. 6. 2 近視頻點播(NVOD)
10. 6. 3 PhotoCD
10. 6. 4 光盤交互式播放系統(tǒng)標準(CD-1)
10. 6. 5 計算機電話集成(CTl)
10. 7 多媒體標準化活動
第11章 高級電視(ATV)原理
11. 1 為什么業(yè)界正在轉向DTV
11. 2 朝統(tǒng)一標準的標準化工作
11. 3 ATV的出現(xiàn)
11. 4 數(shù)字解決方案
11. 4. 1 互操作性
11. 4. 2 靈活性
11. 4. 3 壓縮
11. 4. 4 逐行掃描與隔行掃描
11. 4. 5 圖像高寬比和像素高寬比
11. 4. 6 制作孔徑和凈化孔徑
11. 4. 7 音頻系統(tǒng)考慮事項
11. 4. 8 與源于影片的節(jié)目的DTV兼容性
11. 5 DTV圖像格式
11. 5. 1 HDTV格式,
11. 5. 2 標準清晰度720×483P格式
11. 6 演播室中的串行傳輸接口
11. 6. 1 概論
11. 6. 2 1. 485Gbit/sHDTV位串行分配接口
11. 7 數(shù)據復用
11. 7. 1 HANC復用
11. 7. 2 VANC復用
11. 8 大聯(lián)盟系統(tǒng)
11. 8. 1 系統(tǒng)概述
11. 8. 2 視頻系統(tǒng)特性
11. 8. 3 音頻系統(tǒng)特性
11. 8. 4 輔助數(shù)據服務
11. 8. 5 節(jié)目復用和傳輸系統(tǒng)的特性
11. 8. 6 RF/傳輸系統(tǒng)特性
11. 8. 7 接收器特性
11. 9 歐洲數(shù)字視頻廣播(DVB)系統(tǒng)
第12章 向DTV轉換
12. 1 接口. 網絡和傳輸協(xié)議
12. 1. 1 參考結構
12. 1. 2 參考結構組件
12. 1. 3 網絡
12. 1. 4 傳輸協(xié)議
12. 2 數(shù)據流傳輸和數(shù)據文件傳輸
12. 2. 1 流傳輸
12. 2. 2 文件傳輸
12. 2. 3 傳輸控制協(xié)議
12. 3 設備內應用的傳輸技術
12. 3. 1 串行數(shù)據傳輸接口
12. 3. 2 光纖通道網絡
12. 3. 3 吉比特以太網網絡
12. 3. 4 IEEE1394網絡
12. 4 設備間應用和DTV信號傳送的傳輸技術
12. 4. 1 同步串行接口
12. 4. 2 異步串行接口
12. 4. 3 SDTI
12. 4. 4 在基于DS-3的網絡中傳輸MPEG-2數(shù)據流
12. 4. 5 在基于ATM的網絡中傳輸MPEG-2數(shù)據流
12. 4. 6 微波無線鏈路
12. 4. 7 衛(wèi)星
12. 5 DTV標準轉換器
12. 5. 1 圖像高寬比轉換
12. 5. 2 圖像掃描格式轉換
12. 5. 3 幀速率轉換
12. 5. 4 色度轉換
12. 5. 5 顏色空間轉換
12. 5. 6 抽樣結構轉換
12. 5. 7 影片到DTV轉換
12. 5. 8 復合和分量模擬到DTV信號轉換
12. 6 有關DTV系統(tǒng)的技術性和操作上的注意事項
12. 6. 1 制作設備中的現(xiàn)有結構
12. 6. 2 中層壓縮
12. 6. 3 媒體資產管理
12. 6. 4 演播室中的等待時間要求
12. 6. 5 音頻一視頻定時考慮
12. 6. 6 數(shù)字電視監(jiān)視
12. 6. 7 制作演播室應用中的MPEG流
12. 6. 8 DTV系統(tǒng)互聯(lián)中的實際考慮
12. 7 從NTSC轉換到DTV
12. 7. 1 視頻制作和發(fā)行中的轉換
12. 7. 2 音頻制作和發(fā)行中的轉換
附錄A 縮略語列表
附錄B 參考標準
關于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