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版前言
序 言──一個既舊又新的研究課題…………………………1
上編 秦仕進制度考述
第一章 世 官…………………………7
一 秦曾和周一樣實行世官制…………………………7
二 商鞅變法后秦世官制的遺存…………………………10
第二章 薦 舉…………………………13
一 穆公時秦已薦舉選官…………………………13
二 春秋時期秦薦舉的特點…………………………15
三 由薦舉制發(fā)展而來的保舉制…………………………18
第三章 顯耕戰(zhàn)…………………………20
一 商鞅以官爵勸民農戰(zhàn)的主張…………………………20
二 秦的軍功入仕制度…………………………21
三 軍功授官爵的實施情況…………………………23
四 軍功入仕的局限性…………………………26
五 奴隸因軍功免為庶人的問題…………………………27
六 秦辟田入仕的規(guī)定…………………………28
第四章 “出入客” …………………………32
一 秦以客出仕的兩種形式…………………………32
二 客卿制度…………………………34
三 秦以客出仕的高潮…………………………40
四 “客”與“游士” …………………………45
五 舍人入仕…………………………46
第五章 吏道…………………………51
一 秦尊“吏道…………………………51
二 “推擇為吏”與考試取吏…………………………52
三 關于“文無害”問題…………………………55
四 由吏入仕的途徑…………………………56
五 秦器銘所見秦一官系統由吏入仕的升遷…………………………59
第六章 通法、征士及入仕特例…………………………64
一 通法入仕…………………………64
二 征士制度…………………………66
三 若干入仕特例…………………………68
1. 告奸…………………………68
2. 童子仕…………………………69
3. 因君所好…………………………70
4. 收降…………………………70
第七章 對秦仕進制度的幾點認識…………………………73
一 關于秦仕進制度發(fā)展的分期…………………………73
二 關于秦仕進制度的主體…………………………75
三 關于秦仕進制度的特點…………………………76
四 杜佑關于秦仕進的總結應予訂補…………………………77
下編 兩漢仕進制度新探
第八章 察舉制的產生與確立…………………………81
一 漢初察舉的萌芽…………………………81
二 察舉的正式產生…………………………83
三 察舉制的完全確立…………………………85
第九章 孝廉的意義及其察舉法的演變…………………………89
一 孝廉是兩漢察舉最主要的常行科目…………………………89
二“舉孝廉”與單一“舉孝”、“察廉”的關系…………………………90
三 按郡國人口比例察舉孝廉新規(guī)定的實施…………………………97
第十章 今可考見的兩漢孝廉…………………………106
一 兩漢孝廉一覽…………………………106
二 對兩漢孝廉家世、資歷、任用情況的剖析…………………………141
第十一章 兩漢舉孝廉制度的利弊…………………………146
一 孝廉制度對加強封建統治的積極作用…………………………146
二 舉孝廉的流弊及左雄改制…………………………149
三 東漢后期賄選孝廉之風…………………………152
第十二章 茂才與其它歲舉科目…………………………155
一 察茂才的產生及其由特科變?yōu)闅q舉…………………………155
二 舉茂才特點淺析…………………………159
三 其它歲舉科目…………………………170
第十三章 察舉諸特科…………………………176
一 賢良方正…………………………176
二 賢良文學…………………………183
三 察舉的一般特科…………………………187
1. 明經…………………………187
2. 明法…………………………188
3. 至孝…………………………188
4. 有道…………………………189
5. 敦厚…………………………189
6. 尤異…………………………191
7. 治劇…………………………192
8. 勇猛知兵法…………………………192
9. 明陰陽災異…………………………193
第十四章 察舉以外的各種仕途…………………………196
一 辟除…………………………196
二 皇帝征如與私人薦舉…………………………201
三 試學僮、博士弟子課試及博士三科…………………………206
四 任子…………………………210
五 特種仕途…………………………215
1. 自街鬻…………………………215
2. 納貲一賣官…………………………217
3. 計吏拜官…………………………219
4. 以材力為官…………………………221
5. 以方伎為官…………………………221
第十五章 兩漢仕進制度的特點…………………………227
一 明顯的原始性…………………………227
二 富于尚武精神…………………………229
三 先選后考,選舉與考課不分…………………………231
四 辟舉之盛行…………………………232
附錄…………………………236
一 秦漢仕進大事年表…………………………236
二 1924─1984年國內外關于秦漢仕進制度問題重要論文目錄…………………………261
后記…………………………2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