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概論
1. 1 關于本書
1. 1. 1 必備條件
1. 1. 2 課程設計的思想
1. 1. 3 本書的使用
1. 1. 4 關于光盤
1. 1. 5 Windows 2000
1. 1. 6 本書版式上的約定
1. 1. 7 顏色的使用
1. 2 SolidWorks簡介
1. 3 設計思路
1. 3. 1 設計思路的舉例
1. 3. 2 特征如何影響設計思路
1. 3. 3 無法選取的圖標
1. 4 SolidWorks的用戶界面
1. 4. 1 下拉式菜單
1. 4. 2 鍵盤快捷方式
1. 4. 3 工具欄
1. 4. 4 排列工具欄
1. 4. 5 FeatureManager設計樹
1. 4. 6 屬性管理器選項
1. 4. 7 鼠標鍵
1. 4. 8 系統反饋
1. 4. 9 選項
第2章 基本零件模型
2. 1 基礎模型
2. 2 專有名詞
2. 3 選擇最佳的輪廓圖
2. 3. 1 樣本的選擇
2. 3. 2 其他零件
2. 4 選擇作圖平面
2. 4. 1 參考平面
2. 4. 2 模型的定位
2. 5 零件圖的細項
2. 5. 1 標準視圖
2. 5. 2 主要基體
2. 5. 3 最佳的輪廓圖
2. 5. 4 作圖平面
2. 5. 5 設計思路
2. 5. 6 在空間中定位
2. 5. 7 視圖定向
2. 6 繪制草圖
2. 6. 1 默認平面
2. 6. 2 繪制直線與切線弧
2. 6. 3 繪制基體特征
2. 6. 4 尺寸
2. 6. 5 幾何限制條件
2. 6. 6 完全定義草圖
2. 6. 7 輪廓的延伸
2. 6. 8 拉伸
2. 6. 9 特征更名
2. 7 填料特征
2. 7. 1 切線弧意義區(qū)分
2. 7. 2 自動在直線與弧之間做轉換
2. 8 切除特征
2. 8. 1 其他的洞孔
2. 8. 2 鏡向
2. 8. 3 多樣對象的選擇
2. 9 視圖選項
2. 10 倒角技術
2. 11 改變參數
2. 11. 1 重新計算模型
2. 11. 2 重新整理畫面
2. 12 練習1:金屬板
2. 13 練習2:改變-2
2. 14 練習3:托架
2. 15 練習4:分數的工作
第3章 鑄造或鍛造模型
3. 1 研究范例:棘輪快速扳手
3. 2 設計思路
3. 3 拔模的基體特征
3. 3. 1 構造握柄
3. 3. 2 握柄的設計思路
3. 3. 3 其他的構造幾何
3. 3. 4 鏡向
3. 4 基體特征
3. 5 模型內作圖
3. 5. 1 延長柄的設計思路
3. 5. 2 圓形輪廓
3. 5. 3 繪制圓形
3. 5. 4 改變尺寸的顯示
3. 5. 5 成形到下一面
3. 5. 6 頭部的設計思路
3. 6 幾何限制條件
3. 7 視圖選項
3. 7. 1 顯示選項
3. 7. 2 修改選項
3. 7. 3 鼠標中間鍵的功能
3. 7. 4 鍵盤快捷方式
3. 8 使用模型邊制圖
3. 9 保存工作
3. 10 視角狀態(tài)
3. 11 在平面上繪制草圖
3. 12 繪制裁剪幾何圖形
3. 13 屬性
3. 13. 1 尺寸屬性
3. 13. 2 變更尺寸
3. 14 復制與粘貼的運用
3. 14. 1 繪制孔洞
3. 14. 2 復制與粘貼特征
3. 14. 3 懸置關系
3. 14. 4 編輯草圖
3. 15 倒角技術
3. 15. 1 個別的邊
3. 15. 2 相切面
3. 15. 3 選取邊的方法二
3. 15. 4 接合處圓角特征
3. 16 編輯特征
3. 16. 1 選擇過濾器
3. 16. 2 編輯圓角
3. 17 連結數值
3. 18 練習5:基體托架
3. 19 練習6:改變-3
3. 20 練習7:滑稽鏈環(huán)
3. 21 練習8:楔形塊
3. 22 練習9:導向裝置
3. 23 練習10:情輪臂
第4章 旋轉特征與環(huán)狀復制
4. 1 實例研究:方向盤
4. 2 設計思路
4. 3 旋轉特征
4. 3. 1 幾何圖形的旋轉特征
4. 3. 2 管理繪圖與轉動特征的規(guī)則
4. 3. 3 為圖形定尺寸
4. 3. 4 直徑尺寸
4. 3. 5 繪制旋轉特征
4. 3. 6 草圖圓角
4. 4 建立輪輻
4. 4. 1 輪廓圖尺寸標注
4. 4. 2 輪輻的圓角
4. 5 圓周陣列
4. 6 建立輪圈
4. 7 從其他零件中復制特征
4. 8 倒角
4. 9 質量特性
4. 10 改變與重建問題
4. 11 數學關系式
4. 11. 1 等式的配置
4. 11. 2 重新命名尺寸
4. 11. 3 數學關系式
4. 11. 4 方向盤的直徑
4. 11. 5 關于數學方程式的最后幾個詞
4. 12 練習11:法蘭(凸緣)
4. 13 練習12:改變零件
4. 14 練習13:輪子
4. 15 練習14:壓縮板
4. 16 練習15:郵具
4. 17 練習16:復制與粘貼特征
4. 18 練習17:滑輪
第5章 抽殼零件
5. 1 實例研究:鼠標蓋
5. 1. 1 步驟
5. 1. 2 設計思路
5. 1. 3 繪制主體
5. 2 其他的拔模操作
5. 2. 1 使用中立面拔模
5. 2. 3 繪制中間面
5. 2. 3 動態(tài)修改特征
5. 2. 4 測量
5. 3 抽殼
5. 3. 1 處理順序
5. 3. 2 面的選擇
5. 3. 3 加入虛擬交點
5. 4 特征調色盤窗口
5. 5 復制
5. 6 筋的繪制
5. 7 筋工具的運用
5. 7. 1 筋的草圖
5. 7. 2 將平面定位
5. 7. 3 參考平面
5. 7. 4 多條筋
5. 8 拔模填料
5. 9 利用異型孔向導
5. 10 鏡向特征
5. 11 薄壁特征
5. 12 觀看剖面
5. 13 練習18:U型聯結器
5. 14 練習19:復制
5. 14. 1 直線復制
5. 14. 2 草圖驅動的陣列
5. 14. 3 表格驅動的陣列
5. 14. 4 曲線驅動的陣列
5. 15 練習20:泵蓋
5. 16 練習21:制冰盒
5. 17 練習22:吹風機外殼
第6章 零件的配置
6. 1 配置
6. 1. 1 專用術語
6. 1. 2 使用配置
6. 1. 3 主要課題
6. 2 零件中的配置
6. 2. 1 存取配置管理器
6. 2. 2 拆分特征管理器窗格
6. 2. 3 定義配置
6. 2. 4 改變配置
6. 2. 5 配置的重新命名與復制
6. 2. 6 配置的其他用途
6. 3 建立配置的另一種方法
6. 4 設計表格
6. 4. 1 設計表格的配置
6. 4. 2 電子表格格式
6. 5 編輯設計表格
6. 6 已有的設計表格
6. 7 工程圖中的設計表格
6. 7. 1 配置的成形過程
6. 7. 2 改變具有配置的零件
6. 8 高級課程
6. 9 練習23:配置
6. 10 練習24:多組配置
6. 11 練習25:零件設計表格(一)
6. 12 練習26:零件設計表格(二)
第7章 編輯選項
7. 1 編輯零件
7. 2 編輯主題
7. 2. 1 從模型取得信息
7. 2. 2 設計變更
7. 2. 3 尋找和修復問題
7. 2. 4 完整的信息
7. 3 檢查特征草圖
7. 4 反方向零件
7. 5 從模型取得信息
7. 6 設計變更
7. 6. 1 改變的需求
7. 6. 2 刪除
7. 6. 3 父子關系
7. 6. 4 編輯定義
7. 6. 5 重新排序
7. 6. 6 編輯草圖
7. 6. 7 退回控制棒
7. 6. 8 復制圓角
7. 7 特征庫
7. 7. 1 特征庫
7. 7. 2 特征庫的參考
7. 7. 3 調色盤特征的參考
7. 7. 4 建立特征庫
7. 7. 5 調色盤特征
7. 7. 6 使用特征調色盤
7. 7. 7 特征調色盤應用要點
7. 7. 8 主要的管理結構
7. 7. 9 建立新標簽
7. 7. 10 組織個人圖庫
7. 7. 11 兩種思想學派
7. 7. 12 插入調色盤特征
7. 7. 13 改變的調色盤特征
7. 8 練習27:錯誤
7. 9 練習28:改變零件
7. 10 練習29:添加拔模
7. 11 練習30:編輯
7. 12 練習31:在配置中作業(yè)
第8章 由下往上模型組合法
8. 1 實例研究:萬向接頭
8. 2 由下而上的裝配體
8. 2. 1 過程步驟
8. 2. 2 裝配體
8. 3 建立新的裝配體
8. 4 置入第一個零部件
8. 5 安置第一個零部件
8. 6 特征管理器及其符號
8. 6. 1 自由度
8. 6. 2 零部件
8. 6. 3 注解
8. 6. 4 退回控制棒
8. 6. 5 重新排序
8. 6. 6 配合條件群組
8. 7 零部件間的配合
8. 7. 1 加入其他的零部件
8. 7. 2 配合一個零部件
8. 7. 3 同軸心和重合的配合條件
8. 7. 4 選擇其他
8. 7. 5 延遲配合的運用
8. 7. 6 相互平行的配合
8. 8 在裝配體里運用零件配置
8. 8. 1 顯示裝配體的零件配置
8. 8. 2 第二個PIN
8. 8. 3 打開一個零部件
8. 9 建立零部件的副本
8. 10 隱藏零部件
8. 11 子裝配體
8. 12 分析裝配體
8. 12. 1 計算質量特性
8. 12. 2 干涉檢查
8. 12. 3 靜態(tài)與動態(tài)干涉檢查
8. 12. 4 性能的考慮
8. 13 改變尺寸值
8. 14 裝配體爆炸圖
8. 14. 1 子零部件的爆炸
8. 14. 2 一個或多個零部件的爆炸
8. 14. 3 多個方向
8. 14. 4 配置與爆炸視圖
8. 15 爆炸直線草圖
8. 16 使用具體動態(tài)
8. 17 練習32:基本配合條件
8. 18 練習33:改變裝配體
8. 19 練習34:變速箱裝配體
8. 20 練習35:在裝配體中的零件設計表格
8. 21 練習36:握把研磨器
第9章 細項
9. 1 細項
9. 2 基本細頂
9. 2. 1 設置
9. 2. 1 新工程圖
9. 2. 2 編輯圖紙與編輯圖紙格式
9. 2. 3 工程圖屬性
9. 3 工程視圖
9. 3. 1 標準三視圖
9. 3. 2 移動視圖
9. 3. 3 視圖的顯示
9. 3. 4 工程圖中的特征管理器
9. 3. 5 命名視圖
9. 3. 6 改變視圖比例
9. 3. 7 動態(tài)啟用工程視圖
9. 3. 8 簡單剖面視圖
9. 3. 9 對正視圖
9. 3. 10 局部放大視圖
9. 4 模型尺寸
9. 4. 1 插入所有模型尺寸
9. 4. 2 尺寸操作
9. 4. 3 更多視圖選項
9. 4. 5 添加工程圖紙
9. 4. 6 剪裁視圖
9. 5 斷開視圖
9. 6 其他視圖
9. 7 從動尺寸
9. 7. 1 基準尺寸
9. 7. 2 坐標尺寸
9. 8 圖層屬性
9. 8. 1 更多有關圖層
9. 8. 2 草圖尺寸
9. 8. 3 常用尺寸
9. 9 裝配體--特殊視圖
9. 10 BOM零件表
9. 10. 1 BOM定位點
9. 10. 2 零件表的屬性
9. 10. 3 控制零件編號
9. 10. 4 設置說明屬性
9. 10. 5 工程視圖屬性
9. 11 注釋
9. 12 其他注解和符號
9. 13 練習37:建立視圖
9. 14 練習38:視圖與尺寸
9. 15 練習39:視圖. 注釋與尺寸
9. 16 練習40:裝配體工程圖
9. 17 練習41:注解
9. 18 練習42:屬性與BOM
9. 18. 1 修正BOM模板
9. 18. 2 零件屬性
附錄
A. 1 選項設定
A. 1. 1 應用改變
A. 1. 2 改變默認選項
A. 1. 3 建議設置
A. 2 文件模板
A. 2. 1 如何建立模板
A. 2. 2 組織您的模板
A. 2. 3 默認模板
A. 3 工程圖模板
A. 3. 1 工程圖模板與圖紙格式
A. 3. 2 自定義圖層
A. 4 圖紙格式的屬性
A. 4. 1 SolidWorks的特殊屬性
A. 4. 2 自定義屬性
A. 5 修正圖紙格式
A. 5. 1 添加特殊屬性
A. 5. 2 保存格式
A. 6 RapidDraft工程圖
A. 6. 1 RapidDraft工程圖的優(yōu)點
A. 6. 2 視圖更新
A. 6. 3 新工程圖與舊工程圖
A. 6. 4 RapidDraft工程圖選項
A. 6. 5 需要處理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