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 中文字幕 动漫,91亚洲午夜一区,在线不卡日本v一区v二区丶,久久九九国产精品自在现拍

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文化中國文化周易知識通覽

周易知識通覽

周易知識通覽

定 價:¥56.00

作 者: 朱伯崑主編
出版社: 齊魯書社
叢編項:
標 簽: 易學 先秦哲學 中國哲學 哲學

ISBN: 9787533303297 出版時間: 1993-01-01 包裝: 精裝
開本: 21cm 頁數: 1021 字數:  

內容簡介

  《易經》一書,在先秦稱為《周易》,從漢代開始,被尊為經,稱為《易經》,為儒家的經典五經之一,并居其首。《易經》究竟是什么樣的書7從春秋時代開始,便長期爭論不休,直到今日,仍在爭議。如有人認為它是占卜算命的書,有人則認為是講哲理的書,還有人認為是一部天文學或數學,有人甚至說是一部電子計算機……。所以眾說紛紜,一方面由于這部典籍的文字古奧,又有圖象,令人難于捉摸,另一方面由于其影響深遠,人們習慣于從不同的角度評論其價值。怎樣認識這部典籍的性質,對其評估,有無客觀的標準,這個問題,如果從這部典籍在流傳過程中的遭遇看,即是說,歷史地看待這部典籍的命運,是可以解決的。我們知道,古今中外,任何影響大的經典,后人對它的理解,大都是從其所處時代的要求出發(fā)的,不同時代的人,往往賦予其不同的意義,此是意識形態(tài)發(fā)展的一條規(guī)律。如果,把握住某一經典流傳的歷史,弄清各個時代對其解釋的特點和原因,其本來的性質和意義,是可以說清楚的。就《易經》這部典籍說,從其形成到流傳,經歷了三個階段;《周易》,《易傳》和歷代易學。儒家尊奉的典籍,大都有經有傳,傳是對經的解釋,解說經和傳的為學,即經學。經、傳、學三者既有聯(lián)系,又有區(qū)別?!兑捉洝废到y(tǒng)的典籍亦是這樣。古代的經學家,墓于尊孔讀經的信念,往往將自己的解釋視為經典的本義,甚至以正統(tǒng)自居,不注意三者的區(qū)別,所謂以傳解經,以學解傳,缺乏歷史主義觀念,其結果,經的本義便模糊不清了。甚至走上借古說今或以今釋古的道路。我們今天研究《易經》系統(tǒng)的典籍,不應再因襲古代經學家治學的途徑。以下從經,傳、學三個方面,談談《易經》這一典籍的性質及其影響。一,《周易》原本占筮典籍此處說的《周易》,指《易》或《易經》中經的部分,不包括《易傳》和易學。宋朝的大哲學家朱熹也是易學專家,提出“易本卜筮之書”(《語類》卷六十六)這一論斷,認為此書乃周朝人算命用的典籍,不是講哲理的著作,賦予其哲理的解釋,是孔子易即《易傳》的任務。朱熹此說,頗有眼力,是針對兩漢以來的易學家視《周易》為窮理盡性之書而發(fā)的。《周易》所以是占卜之書,他依據先秦的文獻,如《左傳》、《國語》, 《周禮》等有關記載,做了論證。朱說難以反駁。按古代文獻和近代出土文物提供的資料,上古人算命的方法,主要有兩種; 卜和占。 卜即龜卜,將龜甲和獸骨鉆孔,以火烤之,依其周圍呈現(xiàn)的裂紋形狀,推斷所問之事的吉兇。將其吉兇斷語所卜之事刻在甲骨上,即是“卜辭”。個法于殷代已很流行。到了周朝,除龜卜外,又增加了依蓍草數目變化的程序,得出某一卦象,代替卜兆,推測吉兇。此種算命的方法,稱為“筮’或占筮。依筮法判斷所問之事的吉兇辭句,稱為筮辭。據《周禮·天官》記載,周朝流行的筮法,又稱為“易’,取蓍數和卦象變易之義,有三種,周易,連山,歸藏?,F(xiàn)在流傳下來的只有周易一種,將其卦象和筮辭編輯成書,即是《周易》。此書成于西周時期,編纂此書的目的是便于算命時檢查,作為判斷吉兇的依據。今傳《周易》一書的內容,由六十四種卦象和卦辭,爻辭構成。每卦六畫,分別由奇偶兩畫或陰陽兩爻即一和——組成。以數字示之,陽爻稱九,陰爻稱六。系于卦象下的辭句,稱為卦辭,系于每一畫下的辭句,稱爻辭,卦辭共六十四條,爻辭共三百六十八條。怎樣依卦象推斷吉兇禍福,春秋以前的占法,不得而知。就《左傳》提供的材料看,筮得某一卦象后,便查閱《周易》一書中相同的卦象,依該卦象及其卦爻辭推測所問之事的吉兇。如《左傳》莊公二十二年記載,周史以周易為陳侯算了一卦,筮得的卦象為觀卦象*,此為“本卦”,此卦象中第四畫(由下向上數)為陰爻,變?yōu)殛栘硠t為否卦象*,此為“之卦”,從觀卦引出否卦,即“遇觀*之否*”。然后查閱《周易》書中觀卦象及其卦爻辭。但爻辭有六條,應查哪一條?他查看第四畫可變的一爻。據后來的解釋,此爻之象出于揲蓍即數草棍時得出的數為六,稱為老陰,如籠得的數為九,其爻象稱為老陽,凡本卦中為老陽或老陰的爻象,都要變?yōu)槠湎喾吹呢诚蟆2殚嗀侈o時,主要查閱可變的一爻。就觀卦說,其可變的一爻即六四爻辭說,‘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周史便依此爻辭推斷說:“此其代陳有國乎!”意思是陳敬仲的后代必能復興陳國。此即后來《易傳》所說的“易彰往而察來”。至于怎樣數草棍的數目,得出某卦象,除《易傳·系辭》大衍之數章提供的方法外,別無其他較早的材料可以說明。按大衍章的說法,取五十根草棍,拿出一根不用,余下四十九根。此四十九根,任意分為左右兩堆,即“分二”,從其中拿出一根,即“卦一”,其余的草棍,按四根為一組,分別數之,即“揲四”,再將余下的草棍數目合為一堆取出,擱置一旁,此即“歸奇”。此為一變。以后,將一變時剩下的草棍,再按上述的程序,即分二,卦一,揲四,歸奇,數一遍,此為二變。其后,將二變的余數,再按上述程序數一遍,此為三變。三變的結果,其總數只能有四種情況,即三十六,三十二,二十八,二十四,各除以四,為九,八、七、六。如其數為九,則為老陽爻象,為六,則為老陰爻象,,為七,則為少陽爻象,為八,則為少陰爻象。經過三變,得出一爻之象。經過十八變,便得出一卦六畫之象,此即“十有八變而成卦”。據《周易》稱陰陽二爻為九六,以及《左傳》對筮法的解釋,如區(qū)分本卦和之卦, 《易傳》提出的揲菁成卦說,是大體可信的。此種揲蓍說,基于數學的演繹法則,其數目和程序都可以簡化??傊郎鲜鑫墨I提供的史料, 《周易》乃周人算命用的典籍,是不容質疑的。至于此書的作者,漢朝人認為八卦為伏羲所畫,周文王演為六十四卦,并作卦爻辭,或者認為爻辭為周公所作,此皆為傳說或推測,不足為信,清代學者崔述和近人顧頡剛等都作了辨?zhèn)魏涂甲C。

作者簡介

  編著者簡介主編:朱伯崑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主要著作有:《哲學史簡編》(中國哲學部分)、《先秦倫理學概論》、《管子的國家管理學說》、《易學哲學史》(四卷本)。副主編:李申哲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主要著作有:《中國古代哲學與自然科學》(收入《中國社會科學博士論文文庫》)、《莊子今譯》、《老子衍全譯》、《老子與道家》、《陰符經全譯》、《周易之河說解》、《話說太極圖》。王德有哲學碩士、編審、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副總編輯。主要著作有:《道旨論》(獲第三屆“全國優(yōu)秀圖書”獎)、《老子演義》(日譯本為《詳說老子傳》)、《老子指歸全譯》、《魏晉玄學》、《圣智論》。作者:余敦康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孔子基金會理事、中國周易研究會副會長。著有《何晏王弼玄學新探》及多種哲學史著作。蒙培元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傳統(tǒng)哲學思維方式》、《儒學與宗教》主持人。主要著作有:《理學的演變》、《理學范疇系統(tǒng)》、《中國心性論》、《中國哲學主體思維》。劉長林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孔子基金會學術委員會主任。主要著作有:《中國系統(tǒng)思維》、《內經的哲學》、《中國哲學發(fā)展史概要》、《中國智慧與系統(tǒng)思維》。陳來哲學博士、教授、北京大學哲學系中哲史教研室副主任。主要著作有:《朱熹哲學研究》(收入《中國社會科學博士論文文庫》)、《朱子書信編年考證》、《有無之境》、《宋明理學》。冒懷辛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特約研究員。研究宋明清學術思想,有關于方以智及戴震的專著,易學作品有《京氏易三種介紹》等。劉鄂培清華大學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兼任岳陽大學教授。任《張岱年文集》主編、《中華文化教育叢書》副主編,著作有《孟子選講》等。李大用中央民族學院哲學系副教授。主要研究《周易》及西周史。易學著作有《周易新探》。韓林德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著作有《石濤與畫語錄研究》。胡孚琛哲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著作有:《魏晉神仙道教》、《道教與仙學》、《道藏與佛藏》(與人合著)、《道教通論》(與人合編)等。王卡哲學博士、副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道教研究室副主任。參加撰寫《道藏提要》、《中國道教史》等多部著作。鄭萬耕哲學碩士、北京師范大學哲學系副教授。主要著作有:《太玄校釋》、《揚雄及其太玄》。協(xié)助朱伯崑教授出版了四卷本《易學哲學史》,發(fā)表易學論文多篇。王葆玹哲學碩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代表作有《正始玄學》。陳詠明哲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孫尚揚哲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人員。主要著譯有:《明末天主教與儒學的交流和沖突》、《啟蒙的時代》、《利瑪竇的記憶之宮》。陳亞軍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研究生。參加撰寫《中華大書典》、《中國古代禮俗辭典》、《中國當代名人錄》。方國根哲學碩士、人民出版社編輯。參加撰寫《退溪書節(jié)要》、《中國國情大辭典》、《哲學大辭典》、《周易大辭典》。胡奐湘任職于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目前主攻中醫(yī)哲學和古代養(yǎng)生理論。

圖書目錄

    目 錄
   編者緒語
   代前言
   第一編 易 經
    一 《易經》與占筮
    (1)龜卜與占筮
    (2)占筮與《易經》
    (3)《易經》一書的結構
    (4)占卜在古代生活中的意義
    二 卦象
    (1)什么是卦象
    (2)八卦起源
    (3)八卦與六十四卦
    (4)卦名與卦序
     (5)卦象的邏輯結構和解釋
    三 筮法
    ?。?)揲蓍成卦
    ?。?)據卦爻定吉兇
    ?。?)選取卦爻的方法
    ?。?)吉兇由人
    四 卦爻辭
    (1)卦爻辭的起源
    (2)卦爻辭的內容
    (3)卦爻辭的意義
    五 《易經》總論
    (1)《周易》的定名
    (2)《易經》的基本觀念——象、數、辭、義
    (3)關于象辭之間的關系
    (4)《易經》的注釋和流傳
   第二編 易 傳
    一 《易傳》概述
    (1)先秦關于《周易》的解說
    (2)《易傳》的形成和篇目
    (3)《易傳》的象數體例
    (4)《易傳》的義理內涵
    二 《易傳》的內容
    (1)《彖傳》
    (2)《象傳》
    (3)《文言傳》
    (4)《系辭傳》
    (5)《說卦傳》
    (6)《序卦傳》
    (7)《雜卦傳》
    三 《易傳》的范疇和命題
    (1)易彰往而察來
    (2)三材之道
    (3)剛柔相推而生變化
    (4)位 中、時
    (5)消息盈虛
    (6)變通
    (7)太和
    (8)乾元和坤元
    (9)天行健,地勢坤
    (10)天地絪縕
    (11)天地之數
    (12)生生之謂易
    (13)神無方而易無體
    (14)幾者動之微
    (15)立象以盡意
    (16)一陰一陽之謂道
    (17)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
    (18)太極、兩儀、四象
    (19)窮理盡性以至于命
    (20)易與天地準
    四 《易傳》的哲學思想
    (1)天地相感與萬物化生
    (2)形上原則與數字模式
    (3)天人合一與主體能動性
    (4)變動不居與無往不復
    五 《易傳》的象數思維方式
   第三編 易學及其歷史
    一 易學概述
    (1)易學與經學
    (2)易學中的兩大流派和演變
    (3)研究歷代易學的意義
    二 兩漢易學
    (1)漢易與今古文經學
    (2)漢易的主要特征
    (3)孟喜與京房的易學
    (4)易緯
    (5)關于焦氏易林
    (6)鄭玄易學
    (7)荀爽、虞翻易學
    (8)王肅易學
    三 晉唐易學
    (1)易學與玄學
    (2)王弼易學
    (8)韓康伯易學
    (4)關于鄭王之爭
    (5)孔穎達與唐代易學
    (6)崔憬易說
    四 兩宋易學
    (1)宋易與道學
    (2)宋易的流傳及其演變
    (3)劉牧和邵雍的象數之學
    (4)程氏的義理之學
    (5)張載的易說
    (6)朱震的象數之學
    (7)朱熹易學
    (8)楊簡易學
    五 元明易學
    (1)元明易學發(fā)展的基本傾向
    (2)吳澄與象學
    (3)張理的象數之學
    (4)蔡清的義理之學
    (5)來知德的易學
    (6)方氏父子的象數之學
    六 清代易學
    (1)王夫之的易學
    (2)易學與漢學
    (3)惠棟和張惠言的易學
    (4)焦循易學
    七 近人對《周易》經傳的研究
    (1)尚秉和及尚氏易學
    (2)于省吾及《易經新證》
    (3)聞一多及《周易義證類纂》
    (4)李鏡池及《周易探源》
    (5)郭沫若及其易學研究
    (6)高亨及其易學研究
   第四編 易圖學
    一 易圖學概述
    (1)易圖學與象數學派
    (2)易圖學的形成和發(fā)展
    (3)圖象與思維
    二 河圖與洛書
    (1)關于河圖洛書的最初記載
    (2)漢儒論河圖洛書即八卦九疇
    (3)漢人編造的讖緯圖書
    (4)漢代河圖洛書的內容
    (5)黑白點河圖洛書的問世
    (6)宋儒論黑白點河圖洛書
    (7)河圖與五行生成數
    (8)洛書與明堂九宮數
    (9)有關河圖洛書的其他解釋
    (10)黑白點河圖洛書的本義及后人對黑白點河圖
    洛書的探微
    三 先后天圖
    (1)《說卦》中的八卦方位與五行說
    (2)漢代卦氣說與陰陽五行思想
    (3)邵雍的先天圖和后天圖
    (4)先天圖的理論意義
    (5)先天圖的淵源
    (6)邵雍的影響及后人的評論
    四 太極圖
    (1)三類太極圖
    (2)周氏太極圖的意義和地位
    (3)儒道二家對太極圖的應用
    (4)關于周氏太極圖淵源的爭論
    (5)陰陽魚太極圖的由來
    (6)陰陽魚太極圖的意義
    (7)陰陽魚圖的傳播和畫法
    五 卦變圖
    ?。?)卦變說的由來
    (2)京房的八宮卦圖
    (3)虞翻卦變圖
    (4)李之才卦變反對圖
    (5)李之才六十四卦相生圖
    (6)朱熹卦變圖
    (7)俞琰卦變圖
    (8)來知德卦變圖
    (9)卦變圖的理論意義
   第五編 易學與中華學術
    一 概述
    ?。?)《易》道對各個文化分支的普遍影響
    ?。?)各個文化分支對《易》道的援引
    二 易學與政治
    ?。?)《易》為撥亂反正之書
    ?。?)論政治得失和治民之道
    ?。?)論治亂興衰的規(guī)律
    三 易學與倫理
     (1)《易》為性命之書
    ?。?)易學與社會倫理規(guī)范
    (3)易學與道德基本原則
    (4)易學中的人性論
    (5)易學中的義利理欲之辨
    (6)易學與道德修養(yǎng)
    四 易學與哲學
    (1)易兼天道與人道
    (2)易學與人生觀
    (3)易學與宇宙論
    (4)易學與形上學和本體論
    五 易學與道教
    (1)易學與道教概述
    (2)道教中的易學家
    (3)內丹派的易學和《周易參同契》
    (4)道教符篆派和占驗派的易學
    六 易學與科學技術
    (1)《周易》易學與科學技術的一般情況
    (2)易學與技術發(fā)明
    (3)易學與科學思想
    (4)易學與天文氣象學
    (5)易學與數學
    (6)易學與物理生物學
    (7)易學和化學
    七 易學與中醫(yī)
    (1)醫(yī)易同源說
    (2)易理與醫(yī)理
    (3)易學與《內經》
    (4)漢唐著名醫(yī)家對醫(yī)易的論述與應用
     (5)宋元明清著名醫(yī)家對醫(yī)易的論述與應用
    ?。?)易理與氣功
    八 易學與中國藝術及審美
     (1)《周易》圓道觀念對中國藝術的影響
    ?。?)《易》象與中國藝術及審美
    ?。?)《易》數和文學藝術
    九 易學與史學
     (1)《周易》卦爻辭中的商周史跡和歷史變革思想
    (2)先秦時期史官通《周易》
    (3)《易傳》的歷史變通思想
    (4)司馬遷的“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思想
    (5)章學誠進化論的進步史觀和“六經皆史”說
   第六編 易學中的思維方式
    一 形式邏輯思維
    (1)卦爻中的演繹邏輯
    (2)卦象結構中的演繹邏輯
    (3)易學中的歸納推理
    (4)易學與類比
    二 辯證思維
    (1)整體性原則
    (2)變易性原則
    (3)陰陽互補原則
    (4)中和與均衡原則
    三 直觀意象思維
    (1)“意象”的定義及其直觀性
    (2)符號性直觀意象思維方式
    (3)玄想性的直觀意象思維
   第七編 易學重要典籍簡介
    一 關于歷代易學著述的著錄
    (1)先秦、西漢易學著作
    (2)東漢易學著作
    (3)魏晉南北朝易學著作
    (4)隋唐易學著作
    ?。?)宋元明清易學著作
    二 孔穎達《周易正義》
    三 李鼎祚《周易集解》
    四 劉牧《易數鉤隱圖》
    五 歐陽修《易童子問》
    六 邵雍《皇極經世》
    七 程氏易傳
    八 朱震《漢上易傳》
    九 朱熹《周易本義》
    十 朱熹《易學啟蒙》
    十一 楊簡《易傳》
    十二 來知德《周易集注》
    十三 方孔炤《周易時論合編》
    十四 王夫之《周易內傳》與《周易外傳》
    十五 胡渭《易圖明辨》
    十六 焦循《易學三書》
   附錄:《周易》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rgspecialtie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