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南水北》講述韓少功的寫作和返鄉(xiāng),既是當代中國的文化事件,也是文人理想的個體實踐。他的鄉(xiāng)居生活,不失生命的自得與素樸,而他的文字,卻常常顯露出警覺的表情。他把一個知識分子的生存焦慮,釋放在廣大的山野之間,并用一種簡單的勞動美學,與重大的精神難題較量,為自我求證新的意義。他的文字,也因接通了活躍的感官而變得生機勃勃。出版于二○○六年度的《山南水北》,作為他退隱生活的實錄,充滿聲音、色彩、味道和世相的生動描述,并洋溢著土地和汗水的新鮮氣息。這種經由五官、四肢、頭腦和心靈共同完成的寫作,不僅是個人生活史的見證,更是身體朝向大地的一次扎根。在這個精神日益掛空的時代,韓少功的努力,為人生、思想的落實探索了新的路徑。三十多年前的上山下鄉(xiāng)韓少功留下了《馬橋詞典》一類的作品,始于新世紀的再次上山下鄉(xiāng)又有七個春秋,推出《山南水北》圖文并茂的跨文體長篇讀物。韓少功的《山南水北》是美麗的,如今,在浮躁不堪的文字堆積如山的時候,韓少功仍靜心靜寂地重復著他關心和喜歡的生活,他過著屬于他的日子。春末夏初的時候,在從海南到長沙的飛機上,他悠然地坐著,等待著回到他丈量過的土地、紅磚的房前;打量院里的野草、問候房后的貓及梁上的老鼠。至此,韓少功的鄉(xiāng)村生活開始。秋末冬季來臨之前,韓少功會包袱上一夏的果實、秋天的豐收坐飛機回到海南,那是他的城市生活。體認生命意義,這個問題在韓少功這里變成了體認城與鄉(xiāng),他執(zhí)念于此,對他來說,斟酌自我與斟酌城鄉(xiāng)是同一件事,吾道一以貫之,韓少功的“尋根”、回鄉(xiāng),他二十幾年來的寫作和生活,演繹著一個中國人在城鄉(xiāng)之間的焦慮和選擇。他把認識自我的問題執(zhí)著地推廣為認識中國的問題。鄉(xiāng)村本身已經不生產意義,它的意義取決于城市。但在《山南水北》中,韓少功力圖將被輕率刪減的鄉(xiāng)村的意義加入正在迅速更新的對中國的想象和認同中去。他力圖將那山、那水、那人民嵌入新的中國認同的形成過程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