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是中國現(xiàn)代史上一個極其重要的人物,他作為舊中蔣國統(tǒng)治階級的代表和最高統(tǒng)治者,曾經統(tǒng)治中國22年,其后又統(tǒng)治臺灣27年,前后近50年。在其漫長的軍政生涯中,有一大批御用文臣和嫡系將領成為他所倚重的左輔右弼。作為蔣的心腹和親信,這些文臣武將屢屢受到重用,是蔣介石起家和維系統(tǒng)治的基本班底,其地位舉足輕重,不可或缺:或為軍師、智囊,出謀劃策;或為高級幕僚,官居要職;或為統(tǒng)兵大將,執(zhí)掌兵符;或為封疆大吏,鎮(zhèn)撫四方。他們與蔣的命運榮辱與共,休戚相關。一方面,他們?yōu)槭Y所支配、利用,替蔣效力賣命,鞍前馬后,跟班跑堂,不遺余力;另一方面,他們仰仗蔣的提攜,封官加爵,出將入相,飛黃騰達。有的有分歧,但始終未離開蔣介石集團;有的最后走向光明,投入到新中國的懷抱中;有的晚年致力于祖國統(tǒng)一事業(yè)。大陸解放前夕;隨著國民黨統(tǒng)治的迅速瓦解,蔣介石的文臣武將們也在大廈將傾時走上了不同的歸宿:(1)陣亡或自盡。如嫡系將領邱清泉等死于戰(zhàn)場;“文膽”陳布雷則選擇棄世而去。(2)被俘。主要是一些在前線廝殺的嫡系將領如王耀武、廖耀湘、杜聿明、宋希濂等。(3)起義、投誠。如張治中、鄭洞國(投誠)。(4)流亡海外。如宋子文、陳立夫、孫科、衛(wèi)立煌(后回國)。(5)隨蔣介石逃至臺灣。這部分人又分兩類,一類是到臺后繼續(xù)受到重用,如陳誠、顧祝同、周至柔、胡璉等;另一類則未被起用,郁郁而終,如陳果夫、胡宗南、湯恩伯、薛岳等。應該說,蔣介石的文臣武將們早年大都受過進步思想的影響,他們在推翻封建的辛亥革命、鏟除軍閥、東征北伐和抵御外侮的抗日戰(zhàn)爭中,為中華民族做出過貢獻;但是,他們當中相當多的人也追隨蔣介石參與了“剿共”和內戰(zhàn),甘為蔣家主朝的鷹犬,充當反共、反人民的急先鋒,成為戰(zhàn)爭罪犯。當然,一部分人后來樹起反蔣大旗,投向人民懷抱;而當了解放軍俘虜?shù)?,經過長期的教育、改造,最終都被人民政府特赦釋放,獲得了新生。 由于蔣介石的文臣武將所處的重要位置,他們與中國近現(xiàn)代史上許多重大事件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并產生過重要影響,在中國近現(xiàn)代史特別是民國史上有著特殊的地位。了解這些文臣武將的經歷,有助于我們從另一個側面加深對這一段歷史的認識。蔣介石統(tǒng)治大陸22年間,所信賴的文臣武將不下數(shù)百人。本書選收了其中影響較大、知名度較高的5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