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種種文化思想和精神現(xiàn)象,顯然不能用非真理即謬誤、非真實即虛假的簡單兩分法來鑒別。不同民族創(chuàng)立的文化理念多樣多彩,它們能世代流傳,必然有其內在的根據和合理性。而首先,它們是民族心靈在煉獄中獲得的智慧,是生命經受苦難煎熬的醒悟。這在核心的文化觀念中感覺尤為突出。因此,文化觀念說到底是一個民族褒貶生存狀態(tài)的價值判斷。作為回應,我們的責任該是理解、理解、再理解,懷著虔敬去叩問民族的心靈,而不是居高臨下,動輒濫用生殺予奪的裁決?!抖砹_斯的彌塞亞意識》題目選得好,舉足輕重,也聚訟紛紜,激發(fā)討論的熱情。又難得是系統(tǒng)而獨立的視角,并非蜻蜓點水,并非人云亦云。更難得的是,透過這一核心觀念,還嘗試去探求俄國人的文化精神。只就這幾點說,作者的文化研究已處于學術的前沿,立論頗多新意,闡說達到了相當?shù)纳疃?。深刻從哪里來呢?一則,作者下功夫追溯了救世主義這個概念的整個歷史演變,盡可能準確地揭示了它自形成到發(fā)展到廣泛傳播的原本含義與后世的生發(fā)再創(chuàng)。二則,作者把這一文化觀念擺到民族文化整體中考察,聯(lián)系相關的核心文化思想,梳理辨析,觀念的文化價值和功能便在比照中彰顯出來。三則,也是我感到特別可稱道的一點,作者自覺地強化了中國文化的立場:秉承中國文化的精神去看待俄國文化,尊重別人,信任別人,寬容海納,又不失自我。同時,自然也著重以中國文化經驗作為參照系,去思考和接受俄國文化的歷史和現(xiàn)實。這樣,作者實際上便在摸索一種對話的研究方法。面對思考的對象——俄國文化,作者視它為有機的生命體,是生動活潑、有血有肉、與我們在地球村里同呼吸共命運的平等伙伴。研究它,就是向它詢問、傾聽,同它交流、切磋,調動自身的資源以己觀人,也借鑒對方經驗以人觀己。如此去來往復,一步步接近民族文化的真知。每一項具體的研究工作,就像這本專著,不過是對話交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一個回合。因此,作者發(fā)表在書中的見解論斷,并不覬覦什么不易之理,不朽之說,充其量只是提出與人商榷的一得之見。然而,正是對話過程中的視角之辨,言意之辨,立場交鋒,價值權衡,以至致思路徑、審視方法等等,充分展現(xiàn)出思想的博弈與消長,讓人們目睹民族文化的精微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