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1911》一書以民國人物的第一手材料、回憶錄作為勾畫的依據,大處整體把握,細處細于毫發(fā),行文波瀾迭起,結裹不拘常格,穿越歷史的長河,縮短久遠的歷史距離,用激昂的情緒和充滿感情的敘述調子,為先賢招魂。全書思路開闊,視角獨到,論說由點及面,敘事深入,重點突出,旁及背景,點線面結合,渲染得宜,立體感強,味道深郁。全書共分三章:首先,是對1911年10月10日在武昌發(fā)生的辛亥革命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具體過程,采用細讀史料,擇要鋪敘,并于其中,加以點評,夾敘夾議,使得新意迭出。其次,在對武昌起義詳述之后,倒敘廣義的辛亥革命,即以同盟會人物為主軸,敘述自19世紀末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清朝統(tǒng)治,而在中國出現的連場革命運動。其三,針對評論界有認為辛亥革命失敗了的論斷,作者提出辛亥革命上半場與下半場的概念。所謂上半場,乃是傾覆帝制,開啟民主共和新紀元;所謂下半場,即指民國肇建,開始了與清朝的變種北洋軍閥的斗爭,最終揮師北伐,統(tǒng)一全國。通過提綱挈領的敘說,提出辛亥革命最終功德圓滿的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