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吉勝,法學博士(國際關系),英語語言文學碩士,教授、博士生導師?,F任外交學院院長助理。1999-2000年在美國瑪瑞埃塔大學講學,2006-2007年在美國哈佛大學國際事務中心任研究員。2009年獲“北京市優(yōu)秀教師”稱號;2011年被評為“北京市教學名師”。主要從事圍際關系理論、國際政治語言學、美國政治等領域的研究。著有《語言、意義與國際政治:伊拉克戰(zhàn)爭解析》。在《世界經濟與政治》、哈佛大學網站、《國際政治研究》、《外交評論》等處發(fā)表《跨學科視域下的國際政治語言學:方向與議程》、《國際關系的語言轉向與建構主義理論發(fā)展研究:以語言游戲為例》、《語言、身份與國際秩序:后建構主義理論研究》、《話語、身份與對外政策:語言與國際關系的后結構主義》、《美國國會議員政治行為的特點及其對中美關系的影響》等論文與文章數十篇。主持、參與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伊曼紐爾·阿德勒,多倫多大學政治學系安德烈亞和查爾斯·布朗夫曼以色列研究中心主任,《國際組織》的編輯。阿德勒教授也是哥本哈根大學的名譽教授,歐洲科學院院士。文森特·波略特,麥吉爾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國際和平與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從事實踐理論與國際安全治理的交叉研究。秦亞青,外交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政治學博士。主要從事國際關系理論與中國外交等領域的研究。魏玲,外交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法學(國際關系)博士。主要從事國際關系理論、地區(qū)主義和東亞地區(qū)合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