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斯·海因茨·霍爾茨 德國哲學家,1927年出生于法蘭克福,2011年逝世于瑞士。曾在恩斯特·布洛赫的指導下在萊比錫大學以“萊布尼茨和黑格爾的主奴問題”為題申請博士學位。1971年在馬爾堡大學獲得哲學教授席位,1978年去往荷蘭格羅寧根大學任教直至退休。 霍爾茨發(fā)表了大量關于辯證法史和辯證法體系學的論著,在藝術理論和當代藝術領域也有涉足。曾任國際辯證哲學協(xié)會主席,后任榮譽主席。先后創(chuàng)辦《Topos:國際辯證理論論叢》《揚棄:辯證哲學雜志》。 代表作:《薩特:對其哲學的介紹與批判》(1951),《語言與世界:語言哲學問題》(1953),《烏托邦與無政府主義:論馬爾庫塞的批判理論》(1968),《從藝術品到商品:對晚期資本主義美學對象的功能的研究》(1972),《新馬克思主義中的潮流與趨勢》(1972),《作為開放體系的辯證法》(1986),《同一與矛盾:近代辯證法問題史》(三卷)(1997)。 關于譯者 劉萌 1989年生,山東菏澤人,哲學博士,畢業(yè)于清華大學人文學院,讀博期間赴德國柏林洪堡大學哲學系聯(lián)合培養(yǎng),現(xiàn)任教于延安大學政法學院,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德國哲學、政治哲學。 張丹 1987年生,黑龍江哈爾濱人,哲學博士,畢業(yè)于清華大學人文學院,讀博期間赴德國弗萊堡大學哲學系聯(lián)合培養(yǎng),現(xiàn)任教于延安大學文學院,碩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德國美學、藝術社會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