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緒論
1.1 人耳舒適性研究方法概述
1.2 人耳聽力系統(tǒng)結構
1.2.1 外耳
1.2.2 中耳
1.2.3 內耳
1.3 高速列車通過隧道對人耳聽力系統(tǒng)的影響
1.3.1 我國高速鐵路發(fā)展現狀
1.3.2 高速列車耳氣壓舒適性研究現狀
1.3.3 隧道噪聲對人耳聽力損失的影響
1.3.4 隧道內壓力變化對人耳聽力損失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2章 人耳幾何模型重建
2.1 志愿者頭部影像樣本數據采集
2.1.1 志愿者樣本要求
2.1.2 影像采集
2.2 人耳幾何模型醫(yī)學三維重建
2.3 人耳幾何模型劃分
2.4 內耳簡化機制
2.4.1 內耳的傳聲機制
2.4.2 聲音在液體介質中的傳遞
2.4.3 內耳基底膜的作用
參考文獻
笫3章人耳生物力學模型構建及驗證
3.1 國內外人耳有限元模型
3.2 人耳幾何模型網格劃分
3.3 鼓膜本構模型的選擇及參數選取
3.3.1 各向同性材料
3.3.2 正交各向異性材料
3.3.3 黏彈性材料
3.3.4 超彈性材料
3.3.5 鼓膜黏彈性本構模型假設
3.3.6 反求模型構建
3.3.7 鼓膜泊松比的確定
3.4 人耳各組織材料參數的選取
3.4.5 韌帶/張肌組織阻尼參數的確定
3.5 人耳生物力學模型在頻域內有效性的驗證方法
3.5.1 驗證方法
3.5.2 驗證過程
3.5.3 驗證結果
3.6 人耳生物力學模型在時域內有效性的驗證方法
3.6.1 驗證方法
3.6.2 驗證過程
3.6.3 驗證結果
3.7 人耳生物力學模型的適用性
3.7.1 國內外人耳有限元模型頻率響應曲線對比
3.7.2 人耳生物力學模型適用范圍
參考文獻
第4章 高速列車人耳氣壓舒適性評估方法的建立
4.1 高速列車人耳氣壓舒適性評價標準及壓力艙試驗
4.1.1 國內外的評價標準
4.1.2 壓力艙試驗
4.2 高速列車人耳氣壓舒適性評價指標的確定
4.2.1 人耳不舒適性的產生機理
4.2.2 生物力學評價指標
4.3 高速列車壓力變化環(huán)境對人耳動力學響應的影響分析一
4.3.1 人耳生物力學模型的動力學響應
4.4 高速列車各舒適性等級之間的臨界值的確定
4.4.1 高速列車不同舒適性等級的理論閾值
4.4.2 高速列車各舒適性等級理論閩值范圍的確定方法
4.4.3 高速列車不同的耳舒適性等級之間的臨界閾值
4.5 高速列車人耳氣壓舒適性的評估方法和評價準則
參考文獻
第5章 高速列車過隧道車內壓力變化規(guī)律分析
5.1 高速列車動模型試驗
5.1.1 高速列車動模型試驗目的及工況
5.1.2 高速列車車體內外壓力傳遞模型
5.1.3 高速列車車內壓力變化曲線
5.2 高速列車實車試驗
5.2.1 高速列車實車試驗目的及工況
5.2.2 高速列車運行速度與壓力變化的關系
5.2.3 高速列車壓力變化與隧道長度關系
5.2.4 高速列車壓力變化與阻塞比的關系
5.2.5 高速列車車內壓力變化特性分析
參考文獻
第6章 高速列車乘員耳氣壓舒適性預測與評價模型構建
6.1 高速列車運行速度對乘員耳氣壓舒適性的影響
6.1.1 不同運行速度下乘員耳氣壓舒適性評估
6.1.2 運行速度與乘員耳氣壓舒適性之間的關系曲線
6.2 高速列車車體密封指數對乘員耳氣壓舒適性的影響
6.2.1 不同密封指數下乘員耳氣壓舒適性評估
6.2.2 密封指數與乘員耳氣壓舒適性之間的關系曲線
6.3 高速列車車廂位置對乘員耳氣壓舒適性的影響
6.3.1 不同車廂位置的乘員耳氣壓舒適性評估
6.3.2 車廂位置與乘員耳氣壓舒適性之間的關系曲線
6.4 隧道長度對高速列車乘員耳氣壓舒適性的影響
6.4.1 不同隧道長度下高速列車乘員耳氣壓舒適性評估
6.4.2 隧道長度與高速列車乘員耳氣壓舒適性之間的關系曲線
6.5 高速列車乘員耳氣壓舒適性預測模型
6.5.1 高速列車乘員耳不舒適性等級劃分
6.5.2 有序回歸分析
6.5.3 數學模型構建
參考文獻
第7章 高速列車乘員耳氣壓損傷風險評估
7.1 高速列車乘耳氣壓損傷生物力學
7.1.1 氣壓損傷初始閾值
7.1.2 損傷風險模型構建
7.2 中耳韌帶/張肌組織斷裂對人耳聽力的影響
7.3 鼓膜穿孔損傷對人耳聽力的影響
7.3.1 鼓膜穿孔樣本
7.3.2 鼓膜穿孔有限元仿真
7.3.3 鼓膜穿孔大小對聽力損失的影響
7.3.4 鼓膜穿孔位置對聽力損失的影響
7.4 聽小骨關節(jié)損傷對人耳聽力的影響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