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楊國楨教授1989—1992年對福建龍巖盆地社會文化的田野調查報告。龍巖介于“福佬與客家之間”,即地理位于閩西山地與閩南平原的接合處,行政管理曾在客家人主導的汀州府與閩南人主導的漳州府之間流移,語言也受客家話和福佬話(閩南話)的雙重影響。作者選取龍巖盆地中心和邊緣的三個百年古村落,基于明清以來的民間文獻和300位老人對1949年以前歷史的回憶,運用歷史學、人類學、民族學視角和方法,分歷史背景、社會經濟、宗族與民間組織、婚姻、家庭與婦女、宗教信仰與禮儀等六章展開,記錄日漸式微的風俗習慣和文化傳統,搶救基層民眾對晚清民國的集體記憶,彰顯龍巖文化幾百年來在福佬海洋文化和客家山區(qū)文化交融互動中形成的獨特個性。1988—1994年,美國斯坦福大學、廈門大學、臺灣“中研院”民族研究所聯合開展“臺灣與福建社會文化比較研究”項目,繼而延伸為中山大學、復旦大學、上海社科院、新竹清華大學學者加入的“華南農村社會文化田野調查研究”項目。本書作為成果之一,在前言中詳細追述了兩國三方合作研究的緣起、經過和歷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