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對一些重要的日本動畫作品、工作室、動畫師和動畫理論的細致分析,本書定義了日本動畫的視覺特征以及那些特定的、“動畫性”效果的具體意義。不同于從文化內涵、創(chuàng)作理念、敘事目的、內容主旨進入文本的研究,作者從技術的角度出發(fā),將動畫作為一種獨特的運動影像來考察,通過其生產方式和技術、創(chuàng)作者之間的互動,揭示出動畫本身是如何“處理”技術問題的,或者說,人們是如何運用動畫的思維方式來思考技術問題的。為了闡明這一理論的實際意義,作者在書中詳盡地考察了一系列重要的動畫作品,包括宮崎駿的《天空之城》、庵野秀明的《藍寶石之謎》和改編自 CLAMP 漫畫原作的《人形電腦天使心》,清晣地脈絡層層遞進,用獨特的方式重新講述了日本動畫的戰(zhàn)后發(fā)展歷程。本書引用德勒茲、伽達利、海德格爾、西蒙頓等人的技術理論,適當借鑒電影理論、精神分析和女性主義學說,并對日本學者的相關理論有所批評。在技術哲學和思想史的交集中,作者以前所未有的深度探索了日本動畫內在的物質材料屬性,為批判地考察日本動畫及相關媒介提供了理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