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衛(wèi)志三(符印)
遙輦氏之世,受印于回鶻。至耶瀾可汗請(qǐng)印于唐,武宗始賜“奉國契丹印”。太祖神冊元年,梁幽州刺史來歸,詔賜印綬。是時(shí),太祖受位遙輦十年矣。會(huì)同九年,太宗伐晉,末帝表上傳國寶一、金印三,天子符瑞于是歸遼。
傳國寶,秦始皇作,用藍(lán)玉,螭紐,六面,其正面文“受命于天,既壽永昌”,魚鳥篆,子?jì)胍陨蠞h高祖。王莽篡漢,平皇后投璽殿階,螭角微玷。獻(xiàn)帝失之,孫堅(jiān)得于井中,傳至孫權(quán),以歸于魏。魏文帝隸刻肩際曰“大魏受漢傳國之寶”。唐更名“受命寶”。晉亡歸遼。自三國以來,僣偽諸國往往模擬私制,歷代府庫所藏不一,莫辨真?zhèn)?。圣宗開泰十年,馳驛取石晉所上玉璽于中京。興宗重熙七年,以《有傳國寶者為正統(tǒng)賦》試進(jìn)士。天祚保大二年,遺傳國璽于桑乾河。
玉印,太宗破晉北歸,得于汴宮,藏隨駕庫。穆宗應(yīng)歷二年,詔用太宗舊寶。
御前寶,金鑄,文曰“御前之寶”,以印臣僚宣命。
詔書寶,文曰“書詔之寶”,凡書詔批答用之。
契丹寶,受契丹冊儀,符寶郎捧寶置御坐東。
金印三,晉帝所上,其文未詳。
皇太后寶,制未詳。天顯二年,應(yīng)天皇太后稱制,群臣上璽綬。冊承天皇太后儀,符寶郎奉寶置皇太后坐右。
皇后印,文曰“皇后教印”。
皇太子寶,未詳其制。重熙九年冊皇太子儀,中書令授皇太子寶。
印
吏部印,文曰“吏部之印”,銀鑄,以印文官制誥。
兵部印,文曰“兵部之印”,銀鑄,以印軍職制誥。
契丹樞密院、契丹諸行軍部署、漢人樞密院、中書省、漢人諸宮都部署印,并銀鑄。文不過六字以上,以銀朱為色。
南北王以下內(nèi)外百司印,并銅鑄,以黃丹為色,諸稅務(wù)以赤石為色。
杓窊印,杓窊,鷙鳥之總名,以為印紐,取疾速之義。行軍詔賜將帥用之。道宗賜耶律仁先鷹紐印,即此。
符契
自大賀氏八部用兵,則合契而動(dòng),不過刻木為牉合。太祖受命,易以金魚。
金魚符七枚,黃金鑄,長六寸,各有字號(hào),每魚左右判合之。有事,以左半先授守將,使者執(zhí)右半,大小、長短、字號(hào)合同,然后發(fā)兵。事訖,歸于內(nèi)府。
銀牌二百面,長尺,刻以國字,文曰“宜速”,又曰“敕走馬牌”。國有重事,皇帝親授使者,手紥給驛馬若干。驛馬闕,取它馬代。法,晝夜馳七百里,其次五百里。所至天子親臨,須索更易,無敢違者。使回,皇帝親受之,手封牌印郎君收掌。
木契,正面為陽,背面為判,閣門喚仗則用之。朝賀之禮,宣徽使請(qǐng)陽面木契下殿,至于殿門,以契授西上閣門使云:“授契行勘。”勘契官聲喏,跪受契,舉手勘契同,俯、興,鞠躬,奏“內(nèi)外勘契同?!遍w門使云:“準(zhǔn)敕勘契,行勘?!笨逼豕賵?zhí)陰面木契聲喏,平身立,少退近后,引聲云“軍將門仗官”,齊聲喏??逼豕僭疲骸皟?nèi)出喚仗木契一只,準(zhǔn)敕付左右金吾仗行勘?!笨逼豕僭啤昂喜缓稀?,門仗官云“合”,凡再??逼豕僭啤巴煌保T仗官云“同”,亦再??逼豕俳熬瞎啵骸翱惫僮蠼鹞嵋{仗、勾畫都知某官某,對(duì)御勘同。”平身,少退近后,右手舉契云:“其契謹(jǐn)付閣門使進(jìn)入?!遍w門使引聲喏,門仗官下聲喏。勘契官跪以契授,閣門使上殿納契,宣徽使受契。閣門使下殿,奉敕喚仗。
木箭,內(nèi)箭為雄,外箭為雌,皇帝行幸則用之。還宮,勘箭官執(zhí)雌箭,東上閣門使執(zhí)雄箭,如勘契之儀,詳具《禮儀志》。
遙輦氏之世,受印于回鶻。至耶瀾可汗請(qǐng)印于唐,武宗始賜“奉國契丹印”。太祖神冊元年,梁幽州刺史來歸,詔賜印綬。是時(shí),太祖受位遙輦十年矣。會(huì)同九年,太宗伐晉,末帝表上傳國寶一、金印三,天子符瑞于是歸遼。
傳國寶,秦始皇作,用藍(lán)玉,螭紐,六面,其正面文“受命于天,既壽永昌”,魚鳥篆,子?jì)胍陨蠞h高祖。王莽篡漢,平皇后投璽殿階,螭角微玷。獻(xiàn)帝失之,孫堅(jiān)得于井中,傳至孫權(quán),以歸于魏。魏文帝隸刻肩際曰“大魏受漢傳國之寶”。唐更名“受命寶”。晉亡歸遼。自三國以來,僣偽諸國往往模擬私制,歷代府庫所藏不一,莫辨真?zhèn)?。圣宗開泰十年,馳驛取石晉所上玉璽于中京。興宗重熙七年,以《有傳國寶者為正統(tǒng)賦》試進(jìn)士。天祚保大二年,遺傳國璽于桑乾河。
玉印,太宗破晉北歸,得于汴宮,藏隨駕庫。穆宗應(yīng)歷二年,詔用太宗舊寶。
御前寶,金鑄,文曰“御前之寶”,以印臣僚宣命。
詔書寶,文曰“書詔之寶”,凡書詔批答用之。
契丹寶,受契丹冊儀,符寶郎捧寶置御坐東。
金印三,晉帝所上,其文未詳。
皇太后寶,制未詳。天顯二年,應(yīng)天皇太后稱制,群臣上璽綬。冊承天皇太后儀,符寶郎奉寶置皇太后坐右。
皇后印,文曰“皇后教印”。
皇太子寶,未詳其制。重熙九年冊皇太子儀,中書令授皇太子寶。
印
吏部印,文曰“吏部之印”,銀鑄,以印文官制誥。
兵部印,文曰“兵部之印”,銀鑄,以印軍職制誥。
契丹樞密院、契丹諸行軍部署、漢人樞密院、中書省、漢人諸宮都部署印,并銀鑄。文不過六字以上,以銀朱為色。
南北王以下內(nèi)外百司印,并銅鑄,以黃丹為色,諸稅務(wù)以赤石為色。
杓窊印,杓窊,鷙鳥之總名,以為印紐,取疾速之義。行軍詔賜將帥用之。道宗賜耶律仁先鷹紐印,即此。
符契
自大賀氏八部用兵,則合契而動(dòng),不過刻木為牉合。太祖受命,易以金魚。
金魚符七枚,黃金鑄,長六寸,各有字號(hào),每魚左右判合之。有事,以左半先授守將,使者執(zhí)右半,大小、長短、字號(hào)合同,然后發(fā)兵。事訖,歸于內(nèi)府。
銀牌二百面,長尺,刻以國字,文曰“宜速”,又曰“敕走馬牌”。國有重事,皇帝親授使者,手紥給驛馬若干。驛馬闕,取它馬代。法,晝夜馳七百里,其次五百里。所至天子親臨,須索更易,無敢違者。使回,皇帝親受之,手封牌印郎君收掌。
木契,正面為陽,背面為判,閣門喚仗則用之。朝賀之禮,宣徽使請(qǐng)陽面木契下殿,至于殿門,以契授西上閣門使云:“授契行勘。”勘契官聲喏,跪受契,舉手勘契同,俯、興,鞠躬,奏“內(nèi)外勘契同?!遍w門使云:“準(zhǔn)敕勘契,行勘?!笨逼豕賵?zhí)陰面木契聲喏,平身立,少退近后,引聲云“軍將門仗官”,齊聲喏??逼豕僭疲骸皟?nèi)出喚仗木契一只,準(zhǔn)敕付左右金吾仗行勘?!笨逼豕僭啤昂喜缓稀?,門仗官云“合”,凡再??逼豕僭啤巴煌保T仗官云“同”,亦再??逼豕俳熬瞎啵骸翱惫僮蠼鹞嵋{仗、勾畫都知某官某,對(duì)御勘同。”平身,少退近后,右手舉契云:“其契謹(jǐn)付閣門使進(jìn)入?!遍w門使引聲喏,門仗官下聲喏。勘契官跪以契授,閣門使上殿納契,宣徽使受契。閣門使下殿,奉敕喚仗。
木箭,內(nèi)箭為雄,外箭為雌,皇帝行幸則用之。還宮,勘箭官執(zhí)雌箭,東上閣門使執(zhí)雄箭,如勘契之儀,詳具《禮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