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廣八
◇郴州東北至江西吉安府七百五十里,東南至江西南安府三百里,南至廣東韶州府四百里,西南至廣東連州三百五十里,北至衡州府三百里。自府治至布政司一千八百八十里,至江南江寧府三千七百里,至京師七千三百里。
《禹貢》荊州地。春秋、戰(zhàn)國時楚地。秦屬長沙郡項羽徙義帝于長沙,都郴,即此。漢初,置桂陽郡。后漢因之治郴。劉?句曰:后漢嘗移郡理耒陽,尋還郴。三國吳亦曰桂陽郡后漢建安中,吳蜀分荊州,以湘水為界,桂陽以東屬吳,是也。晉、宋、齊仍舊。梁、陳亦為桂陽郡。隋平陳,改置郴州。大業(yè)初,復為桂陽郡。唐武德四年,復置郴州。天寶初,亦曰桂陽郡。乾元初,復為郴州。五代晉天福初,馬氏改曰敦州。漢乾?初,復曰郴州周廣順初,南唐取其地,仍曰郴州。宋仍為郴州亦曰桂陽郡。元曰郴州路。明初,改為府。洪武九年,降為州,以州治郴陽縣省入編戶十二里,領縣五。今仍曰郴州。
州北瞻衡岳之秀,南當五嶺之沖,控引交廣,屏蔽湖湘。項羽謂懷王曰:古之帝者必居上游。乃徙義帝于郴?!缎蝿儆洝吩唬褐菰谖鍘X以北,萬山之內,湘楚上游也。漢建初八年,鄭弘為大司農,舊交趾七郡貢獻轉運,皆從東冶泛海而至,風波艱阻。弘奏開零陵桂陽嶠道,至今為常路。此桂陽于楚、粵之交,有咽喉之重也。唐末,黃巢亂廣南。高駢建議,請遣兵于郴州守險。時不能用。劉氏之據廣南也,亦知守嶺北始足以固嶺南,乃規(guī)取郴、連二州,以重兵屯戍。宋將潘美南伐,自湖南進兵,先拔郴州,而嶺南膽落矣。昔人云:韶、連二州,為粵東北門,而郴州又韶、連之北門也。
○郴陽廢縣今州治。秦置郴縣。漢為桂陽郡治。后漢以后因之。隋、唐皆為郴州治。五代晉天福初,馬氏改曰敦化縣,尋復舊。宋仍為郴州治。元至元十三年,改為郴陽縣。明初廢?!冻且乜肌罚褐莩牵瑵h初所筑,歷代因之。明初,因故址修筑。景泰、正德間,相繼修筑,有門四,城周五里有奇。
○黃岑山州南三十六里。即五嶺之一,從東第二騎田嶺也。嶺高千余丈,絕頂一望,郴、桂皆在目中。宋慶歷七年,桂陽蠻遁入郴州黃岑山,由趙洞轉寇英、韶,依山自保。趙洞,蓋在宜章南也。山中涌泉深廣,溉田甚多。其支曰摺嶺,為楚粵之關,與諸嶺連屬,橫截南北,寒燠氣侯頓殊。《寰宇記》:黃岑山,一名黃箱山,其東為仰天湖,其北郴江之水出焉。其同出者為桂水,為寒溪水。史載高祖置桂陽郡于上嶺山。又《后漢書》郴有客嶺山,皆黃岑也。今亦見宜章縣。
魚?山州東三十里。自山而東南,有七十一峰,亦謂之東嶺,相傳與南岳止增一峰云。又馬嶺山,在州東南二十余里,巖洞幽勝,一名蘇子嶺,以有漢蘇耽升仙遺跡也。又五蓋山,在州東南六十里,五峰如蓋?!痨`壽山,在州南二十里,舊名萬歲山,出靈壽木可為杖。唐天寶間改今名。千秋水出焉,流注城南,東合于郴水。又文明山,在州城南一里,上有塔。又南四里曰香山,城東一里曰東山。張舜民曰:州在百重山內。練亨甫曰:郴環(huán)山而為州。是也。
云秋山州東北二百余里,云氣凝結,黯淡如秋,與衡州府酃縣接界。或云山有黑風洞。宋嘉定四年,黑風洞民羅世傳倡亂,官軍討平之,即此?!鸩芡跽?,在州北二十里郴江口,山勢壁立,可以避兵。又坦山,在州西三十里,有萬花巖,澗水自巖而出,下流入郴水。
○郴水州東一里。一名郴江,源發(fā)黃岑山,北流經此,水清駛,下流會耒水及白豹水,入湘江。韓文公謂郴山奇變,其水清瀉,是也?!饤P水,在州北五十里。源出桂陽州南之龍渡山,東北流入州境,至州北五十里之棲鳳渡,因名。棲鳳水入永興縣界,合白豹水。又桂水,在州東南六十里。源出魚?山,東流入桂陽縣界,會于耒水。《志》云:桂水亦出黃岑山,在州西南五十里。似誤。
牙江水州東四十里。源出五蓋山,北流經此,灌田八十頃,又西北流入于郴水。又州西二十里有寒溪水,源亦出黃岑山,灌田三十頃,北流入郴?!鹑ㄋ?,在州南一里,源出坦山,流經州西三里通陂堰,分為三派,繞城內外,其下流皆入于郴?!吨尽吩疲褐菸魅镉序呄?,下流入郴。州東百里有黃袍水,下流會于耒水。俱有溉田之利。
北湖州北一里。湖面渺闊。唐韓愈所云北湖之空明,即此。其水流七里入郴水,灌田甚廣?!饻厝谥荼倍?。平地涌出如湯,東流合郴水。《荊州記》:郴縣西北有溫泉,其下流有十數(shù)畝田,常十二月下種,明年二三月谷登,一歲三熟。又銅坑泉,亦在縣北二十里,兩旁巖壁如束,迅流斗折,合于溫泉。相傳泉旁產銅,因名?!端沃尽罚撼豢h有新塘、浦溪二銀坑,今皆廢。
○石陂鎮(zhèn)州西八十里。一名兩路口。山徑險阻,有巡司戍守,與桂陽州臨武縣接界。正德十二年,討烏春賊,副使惲巍等駐兵兩路口,為諸軍策應,是也。亦見前臨武縣?!?豪石鎮(zhèn),在州境。五代周廣順二年,湖南王逵攻郴州,與南漢兵戰(zhàn)于?豪石,為南漢將?番崇澈所敗,即此。
永興縣州西北八十五里。西北至衡州府耒陽縣百九十里,北至衡州府安仁縣百八十里。漢置便縣,屬桂陽郡。后漢因之。晉仍為便縣。劉宋初,省入郴縣。陳復置。隋又廢。唐開元十三年,析郴縣北界置安陵縣,屬郴州。天寶初,改曰高亭。宋仍屬郴州。熙寧六年,改為永興縣。今城周二里有奇,編戶二十里。
○安陵城縣西南五十里。今縣治,即漢便縣城也。唐析郴縣置安陵縣,尋曰高亭,皆治此。宋熙寧中,太守李士燮以古便縣基據郴江上,舟楫往來,貿易相通,可建邑居而設場市,乃更徙治焉,名曰永興。今安陵城址尚存,周一里有奇,亦謂之高亭城,置高亭鎮(zhèn),有巡司戍守。
○白豹山縣西九十里。山險峻,高數(shù)百丈,周百余里。接衡州府耒陽縣界。又高亭山,在縣西三十里,周回百十里,亦接耒陽縣界,頂有仙亭,高數(shù)丈,唐以此山名縣。又天竺山,在縣西二十里,山亦高聳?!瘕埗?,在縣西十五里,周亙五十余里,南接郴州界。又土富山,在縣西南二十里?!吨尽吩疲荷脚f有銀井,鑿之益深,因名?!兑唤y(tǒng)志》云:山在縣東南三十里。
四十八峰山縣北九十里。有四十八山,拱峙攢簇。又縣北八十里有八仙山,以八峰并峙也?!疬B珠山,在縣東五十里,以圓峰層疊而名?!吨尽吩疲嚎h東北有天株山,頗稱要害??h東四十里有九折洞,路徑逶迤,凡八十一盤。又觀音巖,在縣西北十五里,下瞰郴江。又有五峰嶺,在縣西北二十里。
○郴水在縣城東。自郴州北流至此,又西北白豹水合焉,會于耒水,謂之郴口,又西入耒陽縣界?!鸢妆?,在縣西二十里,源出白豹山,流合郴水。《志》云:縣有長安水,出西南六十里郁鳳山,西流七里,灌田三十頃,又北入于郴水,水旁舊有長安館。
潦溪水在縣北。源出縣東北之黃沙泉,北流經衡州府安仁縣界,為永樂水之上源。又潮水,在縣西八十里,舊有日夜兩潮,后鑿渠引水,潮遂絕。又四十二渡水,源出縣西之乾溪,流四十里,灌田八十頃。俱西入耒陽縣界,注于耒水?!鹱先?,在縣北,泉紫色,重于他水,銅壺漏取此以定時刻,亦曰紫井。
○安福鎮(zhèn)縣西北八十里。與縣西南高亭鎮(zhèn)并為戍守處,俱有巡司。
宜章縣州南九十里。西南至廣東連州二百三十里。漢郴縣地。隋末,蕭銑置義章縣。唐武德七年,省入郴縣。明年,復置,仍屬郴州。五代周廣順初,南漢攻郴州,敗南唐兵于義章,是也。宋太平興國初,改曰宜章縣。今城周不及三里,編戶七里。
○義章城縣北四十里。今城本高平廢縣也。劉?句曰:唐長壽元年,分義章南界置高平縣,開元二十三年,廢高平,仍移義章治高平廢縣。是也。
○黃岑山縣北六里,北連郴州界。又摺嶺,在縣北三十五里?!吨尽吩疲簬X西南連黃岑山,北入永興縣,東入桂陽縣,嶺高百丈,其路盤疊。又縣北十里有野石巖,巖壁峭立,正臨官道。又北二十里曰仙人掌山,亦以巖壁峭峙而名。皆黃岑之支山也。
莽山縣西南百里,接廣東韶州府及連州界。延袤六十里,有九十九峰,山形如寒蘆在宿莽,因名。宋乾道元年,宜章盜李金作亂,劉珙帥湖南,遣兵討之,追破之于莽山,其黨執(zhí)金以降,是也。《志》云:縣西六十里則近莽山諸犭?,又四十里則近長塘諸賊云。又漏天山,在縣西九十里,萬山環(huán)合,多雨少晴。○桄榔山,在縣東一里。山舊多桄榔木,因名。其旁有蒙巖,又縣南二里有艮巖,皆有泉壑之勝。
○章水在縣北。有大章、小章二水俱出黃岑山西麓,東至縣北二十五里合流,又東合縣境大小諸溪水,經流入江西崇義縣界,為贛江西源,支流入廣東樂昌縣界,為三瀧水。
武水縣東三十里。源出桂陽州臨武縣之西山,東流入縣,會于大小章水。又平禾水,在縣北三十里,亦流合章水?!吨尽吩疲浩胶趟隹h西北戴家源,經十二渡,至石門,出為瀑布,下流經冷水灣,至縣東合章水。又寶云水,在縣西七里,出縣南寶云山。長樂水,出縣西莽山,下流皆入于章水。
仰天湖縣北十里黃岑山東,平曠無山阜,涌泉蓄水,周回三十里。又玉溪水,在縣城南,其源一自黃岑山西北,一自寶云山東,至城西一里,兩源合流,名曰兩河口,至縣南繞流東出。舊《志》所云玉溪三曲水也。溪濱多白石,故名。下流亦達于章水。
○白沙鎮(zhèn)縣西南八十里。又赤石鎮(zhèn),在縣東六十里,皆設巡司戍守。《志》云:縣南八十里有笆籬堡,洪武中置??h東八十里又有里田堡,正德中置。又縣北為召募堡,本宋之永戍寨,明成化八年,設守御千戶所,調茶陵衛(wèi)官兵守御,堡尋廢,所移置于縣城東;又縣西南九十里為黃沙堡,俱洪武二十七年置。又縣西南六十里為鳳頭營,東二百二十里〔為〕糍粑營,東三十里為紫溪營,俱有官兵戍守。又有瞿塘、荊州二哨,正德中,調官軍輪戍,設守備一人,治縣城內?!吨尽吩疲嚎h南有栗源一堡,西北有香口堡,皆戍守處,而香口尤為險要。
桃油坪寨在縣西。宋慶歷中,官軍討桂陽蠻唐和等,覆其桃油坪、熊家原等寨,尋又敗賊于銀江源,降賊甚眾。盧氏曰:其地皆在縣境,與廣東諸山相連。
興寧縣州東北百里。東南至桂東縣百五十里。漢郴縣地。后漢永和初,析置漢寧縣,屬桂陽郡。三國吳改縣曰陽安。晉太康初,又改曰晉寧縣,仍屬桂陽郡。宋以后因之。隋廢。大業(yè)末,蕭銑復置晉興縣。唐武德四年,平銑,縣仍屬郴州。貞觀八年,縣廢。咸亨三年,復置,改曰資興。五代時廢入郴縣,為資興寨。宋嘉定二年,復置資興縣。紹定二年,又改曰興寧,仍屬郴州。今城周二里有奇,編戶一十四里。
○漢寧城縣西二十五里。漢縣治此。孫吳以后,縣名屢易,而縣治不改。宋復置資興縣,初亦治此。紹定初,徙治管子壕,改曰興寧,而故城遂廢。
○浦溪山縣南六十里。一名瑤岡嶺,高萬丈,周二百里,頂有雁池,俗名天鵝池。又秋溪山,在縣東南三十里,周百里,山勢層疊,接桂東、桂陽二縣界?!吨尽吩粕皆诳h西三十里,似誤?!鹗巧?,在縣西三十里。《志》云:山在資興舊治西,高聳如城,亦名西城山。又縣西四十里有九鼎山,以九峰如列鼎而名。
八面山縣東五十里。山接桂東縣境,峭險壁立,延袤二百余里,登之可見郴、衡、吉、贛諸郡。又山中有上洞、中洞及雷家洞,皆深險,素為賊窟。嘉靖末,犭?賊黃積珠等據險肆掠,尋就擒。隆慶二年,犭?賊謝福通復猖獗于此,官軍討平之,因置堡戍守于此。
○資興水縣東南二十里。發(fā)源州東百余里之古?泉,其泉方廣十余里,四旁石壁峭立,西北流五十余里,至舊縣前,橫流十里,合瀘渡江。○瀘渡江,在縣西南三十五里,源出桂東縣萬王山,西流入桂陽縣界,而北入縣境,合資興水?!遁洺逃洝吩疲簽o渡水自桂陽縣東北唐延里北流至豐樂,又二十里至沿潭接縣界,六十里至高活,水勢險惡,其旁鑿山通道,行者必舍舟從陸以避險。自高活五里至結魚,又六里至瀘渡,又十五里至耒江口瀧頭,凡十二灘,巨石堆疊,舟師非蕩舟不能渡。又十五里至東津渡,又七十里合郴江口,即耒江正流也。
程水江縣西四十里。有四源合流于此,地名潭州江口,亦西流會于郴江口?!??泉,在縣東北四十里。其水清冽甘美,釀酒極佳,即程水正源也。昔置官釀于此,名曰酒官水。其酒亦曰程酒,獻同酃酒。劉杳云,程鄉(xiāng)有千里酒,飲之,至家猶醉,謂此也。又龍泉,在縣西二十里,有二竅,東流出縣西二十五里之雙溪,西流出程水,溉田甚廣。又玉泉,在縣西四十里,上有玉泉館。洪武十二年建。
○乾坑關在縣西北,通宜章縣,為溪峒出沒之處,防守最切?!吨尽吩疲嚎h西南程水、雙溪等處,皆戍守要地。
滁口鎮(zhèn)縣南五十里。又縣北三十里有州門鎮(zhèn),皆設巡司戍守?!吨尽吩疲嚎h南有竹篙嶺,路近猿坑,又與上下連峒相接,設滁口巡司以巡緝之。又八面山,通桃源塘、金壟等峒,設州門巡司巡緝之,俱稱要害?!瓞旇Пぃ诳h東八面山上。隆慶二年平犭?亂,因置堡于此。其旁又有永安堡,亦設官軍守御。又新溝隘,在縣東南八十里。正德中,犭?犭童為患,官軍討之,屯于新溝,以扼其要路,遂殲賊于此。
桂陽縣州東南二百四十里。東至江西上猶縣二百四十里,西至宜章縣百六十里,南至廣東仁化縣百五十里。漢郴縣地。后漢漢寧縣地。東晉置汝城縣,屬桂陽郡。宋、齊因之。陳天嘉初,改曰盧陽縣,并置盧陽郡。隋廢郡,縣屬郴州。唐因之。天寶初,改為義昌縣。五代唐同光初,馬氏改曰郴義縣。宋太平興國初,又改曰桂陽,仍屬郴州。今城周二里有奇,編戶十五里。
○耒山縣南五里,四面孤絕,耒水所出。又南十里為烏龍、白騎山?!断嬷杏洝罚荷胶谑琮?,白石如馬,因名?!鸢自粕?,在縣南四十里,高聳磅礴,周二三百里,頂有石巖,旁有九曲池,四時云氣嘗暗,晴霽登望,廣、韶、郴、桂,咸在目中。其并峙者曰屋嶺山,嶺最高,水分南北,其北匯流為耒水,南為屋嶺水。
箸竹山縣東北七里。峰巒聳峙,竹木蓊郁,重岡復水,回抱左右。又文筆山,在縣東北十五里,一名黃岡尖,高出眾山?!鸲挫`山,在縣東十七里,有巖洞池泉之勝。又東三里曰君子嶺,相近者曰龍頂坳,一名東岡尖,巔有清泉,東流入江西,南流入廣西,流合于耒水。又義通山,在縣北九十里,一名百丈嶺。
○耒水縣西十里。發(fā)源耒山,西北流經興寧縣界,合資興水,又西北會郴水,經衡州府耒陽縣界,下流注于湘水?!痄拷?,在縣北二十里,自桂東縣南流經此,合河橋水,北入興寧縣界,或曰即瀘渡江之上源也?!吨尽吩疲嚎h南十里有壽江水,北流入城,其下流西入耒水。宋時,縣有延壽銀坑,蓋以此水名。
屋嶺水縣南六十里。源出屋嶺山,南流百余里,入廣東仁化縣界,下流會于郴水?!鸸律剿?,在縣東南二十里,源出縣南十七里獨秀峰,俗謂之孤山嶺,其水屈曲北流,凡百五十里,入江西上猶縣界,即猶水上源也。又東坑水,在縣東七十里,亦流入上猶縣界,合于猶水。《志》云:縣南五里有周塘泉,分上、中、下三塘,溉田百余頃。
○益將鎮(zhèn)縣東四十里。道出江西,以銀嶺為汛地。又山口鎮(zhèn),在縣南四十里,道出廣東,亦曰長樂山口,以老虎峒為汛地。又濠村鎮(zhèn),在縣東北四十里,以金豆、永豐為汛地。鎮(zhèn)安鎮(zhèn),在縣西北六十里,以百丈嶺為汛地。俱有巡司戍守?!瘃R山寨,在縣東南二百余里萬山中。正德十二年,官軍討烏春山賊,賊首龔福全遁保馬山禾倉石寨,官軍進克之?!吨尽吩疲嚎h境如上莊、姜陽、延壽峒,鄰廣東樂昌縣;龍虎峒、三江口,近廣東仁化縣;熱水、魚王、石峰寺,接江西崇義縣,與猿坑、虎住等峒,皆峻險處也。
桂東縣州東百八十里。東北至江西龍泉縣百九十里,西北至衡州府酃縣百七十里。宋桂陽縣地。嘉定四年,析置桂東縣,治上猶寨。元因之。今城周不及二里,編戶四里。
○三峰山縣南六十里。三峰聳秀,蜿蜒十余里。一名石峰山。又萬王山,在縣東五十里,山高峻,有萬王廢城,未詳所自?!瘌P凰山,在縣西十里,《志》以為縣之主山。又縣西南五里,有鵝公山,山高直,縣境水口山也。
烏春山在縣南境,接江西、廣東境內諸山。峰巒攢聚,道徑險僻。正德中,土人龔福全等倡亂,據烏春山、臘栗寨等處。十二年,官軍分道自桂東、桂陽、郴州、臨武等路合擊,遂平之。○清石洞,在縣南七十里,有石橋長百余丈,非人力所創(chuàng),名曰仙女橋。
○淇江水縣南八十里。出三峰山,流入桂陽縣界。又嚴溪水,在縣南三十里。經縣南鵝公山,下流入興寧縣境,西注資興水。
○煙竹堡縣北五十里,又北接酃縣梅花、萬王等山峒。又有寒口堡,在縣東南三十里。又新坑堡,在縣南四十里,南接江西上猶、崇義縣匹袍、猴子嶺,向有官軍戍守。又分置守鎮(zhèn)百戶所屯于此?!鸶叻直ぃ诳h東八十里,接江西龍泉縣燕塘、長河,向有巡司。舊《志》:縣西接興寧縣界,當八面大山之沖,又有九磴諸隘,俱稱峻險。
附見:
郴州守御千戶所在州治西。洪武初置。又宜章后千戶所,在縣城東,成化二年置。俱隸茶陵衛(wèi)。
廣安守御千戶所在桂陽縣治東北。洪武末,置于城東八里。成化三年,徙入縣城,亦隸茶陵衛(wèi)。今仍置廣安所。
◇靖州東至寶慶府武岡州三百十里,西南至貴州黎平府二百三十里,南至廣西融縣二百八十里,西北至辰州府沅州三百里。自州治至布政司一千八百五十里,至江南江寧府三千五百七十里,至京師六千一十里。
《禹貢》荊州之域。秦為黔中地。漢屬武陵、??二郡。后代皆為蠻地。唐為溪洞誠州州境在唐時,為敘州之境。五代時,馬氏有其地初,馬希范擊破諸蠻,蠻皆降附。后周時,楊正巖以十洞稱徽、誠二州。宋初,為羈縻州。熙寧九年,收取其地時章?平南江州洞,進兵城徽州,蠻酋楊氏以二十三州洞歸附,因置靖州。元豐四年,仍為誠州移治渠陽。元?二年,改為渠陽軍。三年,廢為寨,屬沅州。五年,又為誠州。繼而辰溪蠻叛,復據有之。崇寧中,遣將收復,改誠州為靖州崇寧二年,蔡京使舒?知荊南,開拓境土,?奏誠徽州楊晟臻等納土,因改置靖州。元升為靖州路,后降為州,屬辰州路見《一統(tǒng)志》?!对贰凡惠d。前朝洪武元年,改為靖州軍民安撫司。三年,改為靖州府。九年,降為州,以州治永平縣省入編戶二十三里,領縣四。今仍為靖州,直隸布政司。
州南連粵右,西接黔陬,障蔽湖南,隔礙蠻服,山川險阻,南服要區(qū)也。
○永平廢縣今州治。本蠻地,宋時,蠻名古誠州貫保新寨。熙寧中,收復。元豐三年,置貫保寨,屬沅州。八年,改屬誠州。七年,改置渠陽縣,尋移縣為州治。元?二年,州廢為渠陽軍。三年,廢軍為寨。五年,復置縣為州治。崇寧二年,改縣曰永平,舊治郭外。紹興八年,移入州城。元因之,明初省?!冻且乜肌罚褐菖f有土城,宋淳熙中,增修。明初,因舊址展筑,為門五,城周五里有奇。
誠州城在州東。五代時蠻酋楊氏所置,亦曰楊氏城。宋熙寧中,亦為誠州治。元豐中,始移治渠陽。《志》云:故城址今名渠水灘頭。又故渠陽城,在渠江東岸,與今城對,遺址猶存。今州城,宋崇寧初,舒?選純福坡地所建新城。是也。
○飛山州西北十五里。俗呼勝山,比諸山特高,突出雙峰,四面陡絕,十有余仞。其上平廣,蠻人保險于此,曰飛山蠻。唐乾寧二年,蔣勛謀據邵州拒劉建鋒,起兵連飛山、梅山蠻,寇湘潭。五代梁開平五年,飛山洞酋潘全盛遣其黨楊承磊略武岡,馬殷使呂師周討之,攀藤懸崖,直抵飛山,分軍布柵,全盛大駭,承磊來戰(zhàn),師周破其軍,縛降者為鄉(xiāng)導,襲斬全盛,盡平巢穴。今環(huán)山壕塹遺址尚存,俗呼為馬王城。宋大觀初,亦于此置飛山堡。《志》云:馬王城,在州西十里。又香爐山,在州北十五里?!吨尽吩疲阂嘀T苗負固之所。
寶溪山州東北五十里。林木繁郁,下有溪中產金,故名?!吨尽吩疲撼菛|二里有五老山,五峰連峙。又城南五里有侍郎山。《一統(tǒng)志》:侍郎山在州南百八十里,與廣西分界,以宋紹興中侍郎程敦厚以言事竄謫,嘗游此而名。○九疊山,在州南二十里,山勢盤紆,九峰相次。州西南二十里又有青蘿山,煙羅蒼翠,一名大青山。又古城巖,在州西北三十里,洞穴深廣,可六七里。又有中洞巖,在州西北百里來威寨中。
○渠河在州城東。源出通道縣之佛子嶺,下合眾流,環(huán)州城而東北出,會于會同縣之郎江入沅水。
氵異溪在州西南。源出古城巖,流達于渠河。又有六王溪,在州南五十里,亦流合于渠水。○龍井澗,在縣北十里。源出飛山,繞流經城西,達于渠河。又洗馬池,在飛山上,味咸,可煮為鹽。
○零溪鎮(zhèn)州西百二十里。宋政和三年置零溪堡于此,今有巡司。又州北四十里有金灘堡,一百五十里有矛營堡,俱為戍守處?!吨尽吩疲褐菸饔袕U糾坡堡,道出銅鼓衛(wèi)。○貫保寨,在州北三十里。宋元豐中置寨于此,尋改為渠陽縣,移入郭下,復置寨于此。今有貫保渡。
石家堡州南三十里。宋元豐四年置堡于此,今為石家驛。《志》云:州境有石家、?村、多星、大田、天村五堡,皆宋元豐中置,元?三年俱廢。崇寧三年復置,又增羊鎮(zhèn)、木寨二堡。大觀以后,又置飛山、零溪等堡云?!鹞鳂求A,在州南六十里。宋淳熙三年,中峒賊姚民敖作亂,州兵守州西南之密崖及西樓驛,以斷寇路,既而郡守邢遷益兵守西樓,進搗中峒,覆其巢,略大小汶川,還取桃溪堡,犭?犭童懾服。其地皆在州南境,今置驛于此。又銅鼓驛,在州南百八十里?!吨尽吩疲褐菽先餅橛榔襟A,九十里為三里坪驛,百二十里為江團驛,百五十里為鐵爐驛,諸驛皆有百戶一人,領兵哨守,屬于五開衛(wèi)。
楚湘臺在州城南。洪武三十年,楚王、湘王奉詔討苗,嘗駐軍于此。○諸葛營,在州西?!吨尽吩疲褐T葛武侯撫溪峒諸蠻駐軍處也。
會同縣州東北百里。西北至沅州黔陽縣九十里,西至貴州思州府二百五十里。宋渠陽縣狼江寨地。崇寧初,置三江縣。二年,改曰會同縣,屬靖州。今城周二里,編戶二十七里。
○金龍山縣東五十里。峰巒峻絕,狀若飛龍。又金鳳山,在縣北百里,山勢昂聳,若飛鳳然。又云盤山,在縣東百二十里,峰巒層疊??h南百十里又有云環(huán)山,以高聳回環(huán)而名也。○尖崖山,在縣西十五里,尖峰如削。又旺溪山,在縣西百六十里,四山相聯(lián)二十余里,溪內嘗產金,宋時淘采,元廢。又崖屋山,在縣西北二里,有石巖如屋。
○沅江縣西五十里。自沅州黔陽縣流入境,又北入辰州府辰溪縣界?!吨尽吩疲恒渌刖尺^長潭、云潭、文溪、金溪,至托口,與郎江合。
郎江縣西南百里。源出貴州湖耳長官司山中。流入縣境,經縣北合于沅江?!吨尽吩疲豪山肟h界,過郎坡,橫流入狼洞,會于三江口,上受渠河、潭溪之水,至托口入沅江?;蜃骼式!端逯尽纷骼上?。又作狼江,宋以此名寨。
洪江縣東百里。《志》云:原出寶慶府界,即九溪中之雄溪也。九溪曰朗、曰氵舞、曰雄、曰龍、曰辰、曰敘、曰桂、曰武、曰酉,而雄居其一,與渠河、潭溪、郎江諸水匯流而注于沅江。又若水,在縣東八十里?!吨尽吩疲核袃稍矗怀鲋荼必灡U蚤旧较?,一出綏寧縣界,會為若水,入于洪江?!鹞南诳h西北二十里?!吨尽吩疲涸匆喑龊L官司,流為潭溪,又北至云潭,又北至文溪寨,其下流亦會郎水入沅江。
清陂湖縣南十里。周十余里。又南有玉山潭,其水皆會于渠河,入于郎江?!鹑桑诳h南五里。又縣西北四十里有朗江渡,西北百里濱沅江,有江東渡,今置江東巡司于此。
○豐山堡在縣西南。宋時,蠻置豐山新堡。熙寧中收復。元豐三年,改為豐山寨,屬沅州,尋屬渠陽縣。八年廢。崇寧初,復置豐山堡。今仍為戍守處?!鹑羲?,在縣東九十里。宋崇寧初置,今因之。又縣西九十里有鎮(zhèn)遠寨,皆有巡司戍守。《志》云:縣南三十里有連山堡,東北五十里為洪江堡,西北六十里為郎江堡,西百里為遠口堡,北三十里為五招堡,六十里為相見堡,與豐山堡為九堡,俱永樂中置,皆靖州衛(wèi)官軍戍守。
地靈堡縣西南六十里。西七十里為黃強堡,六十里為黃檐堡,又西三十里即鎮(zhèn)遠巡司也。接貴州諸蠻,皆有官軍戍守。○文溪寨,在縣西南。宋置,亦名文村堡。元?中,誠州叛酋楊晟臺寇文村堡,即此。又洪江驛,在縣東百二十里。
通道縣州南百里。西至貴州潭溪長官司百三十里,南至廣西融縣百七十里。本蠻地。宋元豐八年,置羅蒙寨。元?三年廢。崇寧初復置縣。二年,改為通道縣,屬靖州。今城周不及二里,編戶五里。
○福湖山縣北六十里。下臨渠河,林木郁然。宋元豐中,通道廣西經此,因取材以供建置。又佛子山,在縣東南百里,與廣西分界,亦名佛子嶺,下有五虎潭,潭旁五石相對如虎。
○渠水在縣東。出佛子嶺,北流經此,經縣東北七十三里門峽中而入州界。《志》云:縣南七十里有芙蓉江,來自綏寧界,下流入廣西懷遠縣之古州江。○羅蒙江,在縣西四十里。《志》云:江源有三:一出佛子嶺,為羊鎮(zhèn)堡江;一出縣南天星里,為天星江;一出貴州洪州泊里長官司界,為洪州江。合流經此,西南流至廣西懷遠縣,入古州江。
多星江縣西四十里。源亦出貴州界,流合羅蒙河。宋元豐六年,置多星堡,蓋置于江濱。又鑿字溪,在縣西南二百里,接廣西界。宋元豐中,于溪旁得古碑,乃唐久視中遣將王思齊率兵征蠻過此,隔礙山險,負舟而濟,?字以記歲月,蠻人因目為鑿字溪。
○收溪寨縣西南五十里。宋元豐八年,置收溪寨。元?三年,廢。崇寧三年,復置?!吨尽吩疲褐葜翉V西融縣,古無通途,宋知誠州周仕隆,始遣人由收溪小徑趣廣西,觀山川形勢。今自寨而南三十里至佛子坡,即廣西界也。向設巡司戍守?!鸩リ栒?,在州西北五十里,亦有巡司。《志》云:縣城外有長安、流源二堡,俱嘉靖中置,調常德衛(wèi)官兵戍守。
綏寧縣州東百十里。南至廣西義寧縣二百七十里,東至寶慶府城步縣百三十里。本唐溪洞徽州地。宋初,為群蠻所據。太平興國中內附,置蒔竹縣,屬邵州,尋又沒于蠻。熙寧九年,收復其地。元豐四年,仍置蒔竹縣,隸邵州。八年,縣廢。崇寧二年,復置蒔竹縣,尋改曰綏寧。紹興十一年,屬武岡軍。元屬武岡路。明洪武三年,改今屬。城周不及二里,編戶三十三里。
○綏寧廢城縣東北二十里。本武陽寨,宋熙寧六年置。紹興十一年,移綏寧縣治武陽寨。二十五年,復還舊治。今仍名武陽寨,為戍守處?!鹋R岡城,在縣西南百二十里,宋蒔竹縣地,隸邵州。元豐四年,縣廢,置臨口寨。崇寧五年,改寨為臨岡縣,隸武岡軍。紹興初,夫夷洞蠻楊再興據縣為亂,事平,復廢縣為臨口寨。今有巡司戍守。
○風門山縣東百二十里。比諸山特高,有大小二風門嶺,山之東麓入武岡州界。其相接者曰金紫山?!吨尽吩疲航鹱仙?,在縣東百三十里。又唐糾山,在縣東南百里,資水所出,亦接武岡州界?!饠佚堐晟剑诳h東十里,上有土堆五,一大四小,狀如龍爪。
藍溪山縣東北八十五里。崇巒疊嶺,草木蔭翳,澗水縈紆,為蠻犭?出沒之所。其相接者曰蓮荷山?!饤髂編X,在縣南百三十里,最高險,為群蠻出沒之所??h東六十里又有菖蒲嶺,縣南百里有鸕鶿嶺。又有天塘嶺、鎖子嶺,俱在縣東北六十里。
○西門河在縣西關外。其上源匯諸山溪之水,自西南而東北出,達于會同縣之洪江,一名小洪。又雙溪,在縣東五十里,有雙溪渡。又茶溪在縣南五里,大金溪在縣東五里,大凍溪在縣西十里,俱流合于西門河。
○東關在城東。城西又有西關。又黃石堡,在縣東北四十里?!吨尽吩疲嚎h東北有關峽堡,宋熙寧六年所置,后廢。明嘉靖中,增筑黃石、關峽、藍溪、多龍江口等五堡,調九溪荊州衛(wèi)及城步所官兵戍守,皆在縣東北境。
清坡寨在縣北八十里,有巡司。又有老鼠隘,在縣東北百里,亦為控扼之所。
天柱縣州西北二百里。本蠻地。洪武二十五年,置守御天柱千戶所于此。萬歷二十五年,改置縣,又割綏寧、會同兩縣地益之??h未有城,編戶八里。
○小坪寨在縣西。洪武三十年,古州蠻作亂,楊文討之,至沅州,伐山開道二百里,抵天柱,遂涉苗境,營小坪,而以偏師別由渠陽零溪西山徑,銜枚夜發(fā),犄角以進,分道夾攻,直抵洪州泊里、福祿、永從諸洞,大破之。貴州帥顧成亦剿平臻剖、六洞、螃蟹、天柱、天堂、大坪、小坪諸蠻。洪州泊里諸處,俱見貴州黎平、鎮(zhèn)遠二府境,蓋縣與貴州接界云。
墨溪寨在縣西。苗寨也。天順元年,湖帥方瑛等自天柱進討苗賊,克天堂、小坪、墨溪等二百二十七寨,即此。又谷種寨,亦在縣西境。天順三年,湖督白圭議以谷種諸處山箐諸蠻雜處,為東苗羽翼,乃分軍進討,一軍進青崖,一軍進牛皮箐,一軍進谷種,一軍進鬼山,所向皆捷,克水車壩等一百四十七寨。復會兵青崖,進攻石門山,克擺傷等三十九寨。又分兵四路,進攻董農、竺蓋,及甲底一路,破羨塘及金配、江甕、擺省等四百三十七寨。賊首千把豬等退據六美山、翁受河等處,復檄各路會兵進剿,遂生擒之。其地蓋皆生苗之境,與貴州接界。
附見:
靖州衛(wèi)在州治東。洪武三年建,今亦置靖州衛(wèi)。又守御天柱千戶所,在天柱縣城內,洪武中建。萬歷中,增置縣所,因而不改?!疸~鼓衛(wèi),在州東一百里,今亦置銅鼓衛(wèi)。詳見貴州黎平府。
屯鎮(zhèn)汶溪后千戶所州城西北二百五十里。洪武三十三年建,無城。
◇施州衛(wèi)軍民指揮使司東北至荊州府巴東縣五百里,西南至四川酉陽宣撫司九百里,西至四川彭水縣六百里,西北至四川石?主宣撫司七百五十里。自衛(wèi)治至布政司一千七百里,至江南江寧府三千四百五十五里,至京師四千一百五十里。
《禹貢》荊梁二州之域。春秋為巴國境。戰(zhàn)國為楚巫郡地。秦屬南郡。兩漢因之。三國吳屬建平郡。晉以后因之。后周置清江郡,并置施州治清江縣。隋亦為清江郡移治監(jiān)水縣。義寧二年,復置施州仍治清江。唐因之。天寶初,改曰清化郡《通典》作清江郡。乾元初,復曰施州。五代時,為前后蜀所據。宋平蜀,仍曰施州亦曰清江郡。元因之,屬夔州路以清江縣省入。至正十七年,沒于偽夏。前朝洪武四年,仍置施州。十四年,兼置施州衛(wèi)。二十三年,并州入衛(wèi),改為施州衛(wèi)軍民指揮使司編戶三里,屬湖廣都指揮使司,領軍民千戶所一、宣撫司三、安撫司八、長官司八、蠻夷長官司五,而容美宣撫司亦在境內。今仍置施州衛(wèi)。
衛(wèi)外蔽夔峽,內繞溪山,道至險阻,蠻獠錯雜。自巴蜀而瞰荊楚者,恒以此為出奇之道。宋末,蒙古搭海入蜀,荊湖帥孟珙遣兵屯施州以備之。又蒙古兵渡萬州湖灘萬州,今四川萬縣,施、夔震動。蓋施、夔表里大江,而清江源出彭水,中貫衛(wèi)境,至夷陵宜都而合大江,其取徑尤捷也。前朝隆慶五年,湖廣撫臣言:荊州去施州,道里險阻,不便巡歷,夷陵以西,有國初潁國公傅友德所辟取蜀故道,名百里荒者,抵衛(wèi)僅五百余里。請移巴東之石柱巡司于野三關在衛(wèi)東北四百里,施州衛(wèi)之州門驛于河水鋪在衛(wèi)東北三百余里,三會驛于古夷鋪在衛(wèi)東北二百余里。俾閭井聯(lián)落,而于百里荒及東北隴,仍創(chuàng)建哨堡,各令千戶一員,督夷陵、長寧二所長寧所設于歸州治東,班軍各百人,更番戍守,庶無險遠之慮。此亦平時效籌者所當知也。
○清江廢縣今衛(wèi)治。漢巫縣地。三國吳分置沙渠縣,屬建平郡。晉以后因之。后周于縣置施州及清江郡。隋開皇初,郡廢。五年,改沙渠縣曰清江。大業(yè)初,州廢,屬清江郡。義寧初,為施州治。唐因之。宋亦為施州治。開慶初,郡守謝昌元徙州治于城東十五里之倚子山。元至元十三年,仍還舊治。二十二年,以清江縣省入州。二十五年,復置,尋又廢。《城邑考》:衛(wèi)城,宋所筑,因山為基。明洪武十四年,復改筑,東北帶清江,南環(huán)溪水,天然壕塹。為門四,城周九里有奇。
鹽水廢縣衛(wèi)東百七十里。吳沙渠縣地。后周置鹽水縣,并置資田郡及亭州治焉。隋初,郡廢,縣屬亭州。大業(yè)初,為庸州治,尋為清江郡治。唐初,改屬江州。武德四年廢。亦曰亭州城,以都亭山為名?;蛟辉谛l(wèi)東四十里,誤。開夷廢縣,在衛(wèi)北六十里,后周置烏飛縣,屬施州。隋改曰開夷縣。大業(yè)初,屬清江郡。唐初,仍屬施州。麟德元年廢入清江縣?!吨尽吩疲盒l(wèi)西百七十里有銀山廢縣,衛(wèi)南七十里有信陵廢縣。恐未足據。銀山,亻艮山之誤也,見前夷陵州長陽縣。信陵,見歸州巴東縣。
○都亭山衛(wèi)東北二百里。崇岡深麓,映帶左右,山之下多良田廣囿。后周以此名州?!鹨凶由?,在衛(wèi)東十五里,峰巒環(huán)峙。宋開慶初,郡守謝昌元移城治此,以據險要。今亦名州基山?!吨尽吩疲盒l(wèi)東二里有連珠山,五峰相峙如貫珠,亦名五峰山。其相接者曰龍首山,控清江之口。又文筆山,在衛(wèi)南二里,亦名雙翠山。山之西南為翠濤山,峰巒如波濤層涌。又有通明山及丹鳳、玉女諸山,俱與文筆山相接。衛(wèi)城西北又有碧波等峰,環(huán)抱而東,曲折逶迤,如波濤之層疊。城中有回龍、象耳諸山,皆高秀,俗呼象耳山為舵樓山。
東門山衛(wèi)東南二百余里。舊有關在山之東,名東門關。相傳夷夏嘗以此山分界。○銀山,在衛(wèi)東八十里。頂有峰,高數(shù)十丈,昔人于此避兵。又銀礦山,在衛(wèi)南三十里。一名青山箐,相傳舊出銀,西有鐵冶。《志》云:衛(wèi)東五十六里有天樓山,山勢聳拔,如危樓倚天。又有天成山,在衛(wèi)南十五里,上有天生橋。又羊角山,在衛(wèi)東南百四十里,尖峰高峙,卓立天半。
石乳山衛(wèi)西百七十里。周百余里。山石層疊,多生石乳而名。又紅崖山,在衛(wèi)西南七十里。東有寨名鼓樓,昔人避兵處?!吨尽吩疲盒l(wèi)西一里有宜山,俗名宜姑寨?!鹂托巧剑谛l(wèi)西十里,復嶺重嶂,蜿蜒盤礴,南連猿啼山。山甚奇秀,亦名雪嶺,以冬常積雪也。又藥山,在衛(wèi)西二十里,下瞰麒麟溪,山多藥物。
賀山衛(wèi)西三百余里。明初,諸蠻煽亂,胡海討之,自九溪大庸度天火嶺、六古卑洞,大敗蠻兵,還次賀山,分道剿捕散毛諸洞,皆大勝之。時群蠻自慈利以西,及辰、沅、川、貴之間,群起為寇也?!鹌哧咨?,在衛(wèi)西北三百里,上有梅子關。
大石嶺衛(wèi)東北四百里?!吨尽吩疲荷巾斢谐兀钟写笫?,一名仙掌嶺。其東即南陵山,與巫山縣分界。又衛(wèi)西七里有瘦驢嶺,嶺高路險。又衛(wèi)東十五里有通天巖,亦曰通天洞。又有雙城洞,在衛(wèi)北四十五里。又石通洞,在衛(wèi)東百三十里,接四川建始縣界?!鸢帏F崖,在衛(wèi)東百八十里,崖長五十里,望之若城郭。
○清江在衛(wèi)城東北。亦曰黔江。自四川黔江縣流入界,繞城東而北出,衛(wèi)境諸水皆流合焉。又東北至夷陵州宜都縣,入于大江。蜀江水濁,此水獨清,因名。一名夷水。
麒麟溪在衛(wèi)城南。源出衛(wèi)西境諸山巖洞中,奔流成溪,至夏水極冷,亦名冷水河,經客星山下,又北經城南,入清江。又衛(wèi)城西有腰帶溪,亦出西山中,流經宜山,曲折縈帶,繞城下入麒麟溪?!鹁哦认谛l(wèi)北,源出四川石柱宣撫司,流入衛(wèi)境,至都亭山下,又東入清江。居民多引水溉田。又有九龍溪,出紅崖山下,東北流,亦合于清江,一名甘平溪。又金印溪,在衛(wèi)南,源出銀礦山,東流合覆盆水,又東合石板溪,北流三十里,入清江。又有盤龍溪,在衛(wèi)東北,源亦出衛(wèi)西諸山,流至都亭山下,入于清江。
黃連溪衛(wèi)南三十里。一名芭蕉溪。衛(wèi)西南二十里又有?朱砂溪流合焉。經天成山石橋下,又東北流二里,入于清江。又巴公溪,亦在衛(wèi)南,其源一出藥山,一出城南三十里鼓樓山,合于翠濤山,下至城南二里,入清江。又衛(wèi)東有通潮溪,源出東南七十里之龍洞,經連珠山下,入于清江。○龍平溪,在衛(wèi)東南二百余里。又有細沙溪,出東門山流合龍平溪,共注清江。又菖蒲溪,源亦出東門山,西流經歌羅寨,會黃姑溪,其下流合于酉溪,旁多菖蒲,因名。
木李溪衛(wèi)東三百里。源出長望洞,曲折數(shù)百里,沿溪萬山深僻,旁地平曠,可耕作。元末土民多避難于此。又紅楠溪,在縣東班鳩崖下,俱流入清江?!吨尽吩疲盒l(wèi)東四百里有靈陽溪,出容中山,其地與容美通。○龍馬溪,在衛(wèi)北百里,一名沱河,俗名帶河,相傳牧馬河濱嘗生龍駒,因名。龍馬溪經衛(wèi)北二十五里之觀音崖,入于清江。
朝貢水在衛(wèi)西。源出石乳山,一名丹陽溪,東流六十里,亦名龍溪,下流入于清江。又龜溪,在衛(wèi)西北,源亦出石乳山,西北流至四川云陽縣界,凡三百余里,入于岷江?!瘃R公泉,在城東一里。宋嘉?中,運使馬公按部至州,以城跨山,不可鑿井,乃相視水脈,以竹引此泉入城中,公私賴之。
○五峰關在衛(wèi)城東連珠山下。有官軍戍守。又東門關,在東門山上,今廢。石乳關,在衛(wèi)西石乳山上。梅子關,在衛(wèi)西北七曜山上。衛(wèi)西北三百五十里又有銅鑼關。石乳以下三關,俱四川奉節(jié)縣官兵防守?!吨尽吩疲盒l(wèi)西三百里,又有老鷹隘,亦為戍守處。
歌羅寨衛(wèi)西南百九十里。宋置,又嘗置驛于此。又尖木寨,在衛(wèi)西南。宋咸平六年,丁謂帥夔州,招撫叛蠻,置尖木寨于施州界,以控扼之?!端沃尽罚呵褰h有歌羅、永寧、細沙、寧邊、尖木、夷平等六寨。熙寧六年,省施州永興寨,置夷平寨。元豐三年,又廢永寧寨,置行廊、安確二寨,是也?!鸢道谛l(wèi)南二百余里。又南七十里有七女柵?!端问贰罚合榉?,夔州路言:五團蠻嘯聚,謀劫高州,請令施州暗利寨援之。乾興初,順州蠻田彥晏寇施州暗利寨,知夔州史方發(fā)兵擊之,追至七女寨,降其眾,是也?!吨尽吩疲褐医ㄋ疚鞫镉衅吲畺?。
施王屯衛(wèi)南十五里。東晉末,桓誕自稱施王,屯據于此,因名。○三會驛,在衛(wèi)東百二十里。又衛(wèi)東清江門外有施州馬驛。又盤龍橋,在衛(wèi)北盤龍溪上,有石崖,極高,昔人鑿石架木為橋,行者股忄栗目眩,不敢俯視。
大田軍民千戶所衛(wèi)西三百五十里。本蠻地。宋為羈縻柔遠州。元曰散毛洞。洪武五年,定其地。二十三年,始置散毛千戶所。明年,改曰大田軍民千戶所,隸施州衛(wèi)。城周不及三里。今仍置大田所。
○小關山所東百里。古置關其上,遺壘尚存?!吨尽吩疲核潜遍T外有朝陽、積翠二山。又有秀屏山,在所城南,青峰高聳,若屏嶂然?!鸪紟X,在所東五十余里,巍峨高聳。又有行者峰,在小關山南五里。
○西北河所西二十里。有二溪合流,下入山洞中,其上有石如橋,高十余丈,名天生橋。又頭渡河,在所東十里,源出所東十五里之龍洞口,流為河?!鹑f頃湖,在所西南二百里,與酉陽接界。其湖深陷,行之周回動搖。
○深溪關所南百五十里,當酉陽路口。
硝場所北百里。懸崖數(shù)千丈,下有河渡,其半崖一孔,勢若城門,上產硝土?!吨尽吩疲嚎h北百里有韓信坡,相傳信嘗經此,土不生草。
施南宣撫司衛(wèi)東百里。本巴蠻地。宋為羈縻蠻地。元初,置沿邊溪峒招討司。至正二年,更為施南道宣慰使司。十七年,為明玉珍所據,改為宣撫司。洪武四年,復為施南宣慰司,尋復為蠻所據。二十三年,定其地。永樂三年,改為施南長官司。明年,復升宣撫司,領東鄉(xiāng)五路、忠路、忠孝、金峒四安撫司,隸施州衛(wèi)。
○筆架山在司治南,有五峰高聳。又南一里為馬鞍山。又金龍山,在司東里許。司西里許曰來龍山,下有醴泉。○天柱峰,在司東三十里眾山中,有石屹立,因名。
○石壁石板溪司西里許。其旁有九曲溪,合流入施州界,下流注于清江?!鸢咨诚?,在司北。又有白石、三花等溪,下流俱入于清水。
○懷來峒隘在司西。明初,藍玉引兵至此,受夷款,因名。其相近者,又有石寶寨,一名通天洞。
東鄉(xiāng)五路安撫司本蠻地。宋置細沙寨,北去施州二百八十里。元仍為細沙寨,明玉珍改置東鄉(xiāng)五路宣撫司。洪武六年,更為安撫司。二十三年廢。永樂五年,復置安撫司。宣德三年,分領搖把峒以下長官司三,鎮(zhèn)遠、隆奉蠻夷長官司二,仍隸施南宣撫司。
○楊平山司東二里。司東十五里又有龍津山。又臥龍山,在司北六十里。又司南十五里有東坡山,司西十五里有那岔山。
○細沙溪司東二十里。自施州界東門山流經此,下流入龍平溪。
搖把峒長官司《志》云:元為義巴峒,至元中,嘗置義巴安撫司。
上愛茶洞長官司。
下愛茶洞長官司《志》云:二長官司,元為懷德府。至順中,升宣撫司。至正中,又嘗升軍民宣慰司。
鎮(zhèn)遠蠻夷長官司。
隆奉蠻夷長官司。
忠路安撫司本蠻地。宋為羈縻龍渠縣。元曰忠路寨,屬施州。明玉珍時更置忠路宣撫司。洪武四年,改為安撫司。二十三年廢。永樂五年,復置忠路安撫司。宣德三年,分領劍南長官司,仍隸施南宣撫司。
○石旗山司南一里。《志》云:司旁有鳳凰、獅子、龍洞、金紫諸山,皆高峻。
○革井溪司東一里。又司旁有中應溪。去司五里又有兩會溪。
劍南長官司。
忠孝安撫司本蠻地。宋為羈縻西高州地。元置大奴、管勾等峒長官司。至正十一年,改為忠孝軍民府。十五年,又更為忠孝軍民安撫司。明玉珍時,改為宣撫司。洪武四年,復為安撫司。二十三年廢。永樂五年,復置忠孝安撫司,隸施南宣撫司。
○石門山司南一里。《志》云:司西一里有龍泉。
金峒安撫司本蠻地。宋祥符初,黔州言磨嵯、洛浦蠻歸順,此即磨嵯蠻地也。元置金峒寨,屬施州。明玉珍時,改為鎮(zhèn)邊五路總管府。洪武中,金峒蠻叛。二十三年,討定其地。永樂五年,始置金峒安撫司。宣德三年,分領西萍蠻夷長官司,仍屬施南宣撫司。
○積玉山司北二里。山高峻,積雪經春不消。其南一里曰十三盤,以登陟盤曲也?!吨尽吩疲悍e玉山旁有黑洞儼,若城門,水從中流,二里許始出山,繞司北,為青崖、塞谷等溪。其上又一小洞,伐木為闌。洪武間,涼國公征蠻嘗經此。
○兩會溪司北五里,即積玉山溪澗所會流也。
西萍蠻夷長官司。
中峒安撫司《志》云:嘉靖初增設,隸施南宣撫司。
散毛宣撫司衛(wèi)西三百二十里。本蠻地。五代時為羈縻感化州。宋為羈縻富州地,尋為柔遠州地。元初因之,尋曰散毛洞。至元三十一年,升為散毛府。至正六年,改為散毛、誓?等處軍民宣撫司。明玉珍時,更為散毛沿邊軍民宣慰司。前朝洪武四年,改為散毛沿邊宣撫司。十四年,定散毛地,尋復叛。二十三年,發(fā)兵剿捕,尋復定。永樂九年,置散毛長官司。十三年,復升宣撫司。宣德三年,分領龍?zhí)?、大旺二安撫司,仍隸施州衛(wèi)。
○酉溪在司南。自四川酉陽宣撫司流入境,下流至辰州府,合于沅水。
○散毛關在司南。亦曰散毛路口。本名師壁洞。元至元中,置師壁宣慰司,尋改宣撫司,領師壁鎮(zhèn)撫所、師羅千戶所。至正中,又立長官司四,巡簡司七。明初,復廢為師壁洞。今改為散毛關。
龍?zhí)栋矒崴颈拘U地。宋屬施州。元置龍?zhí)栋矒崴?。明玉珍時,為龍?zhí)堕L官司。洪武四年,更為安撫司,尋叛,發(fā)兵討平之。二十三年,廢。永樂五年,復置龍?zhí)栋矒崴?,屬散毛宣撫司?br />
○白鳳山司西十里。
○黔水在司治南。即清江也。《志》云:流經四川彭水縣,至涪州入岷江。誤。
大旺安撫司本蠻地。元時,以大旺地大翁迦洞屬師壁洞安撫司。明玉珍時,置大旺宣撫司。洪武五年,大旺蠻叛,討平之。六年,仍置大旺宣撫司。永樂五年,改為安撫司。宣德三年,分領東流、臘壁洞二蠻夷官司,仍隸散毛宣撫司。
○達車溪司東一里。其相近者又有芭蕉溪。
○野貓關《志》云:在司境刺若洞路口。
東流蠻夷長官司。
臘壁洞蠻夷長官司。
忠建宣撫司衛(wèi)東二百五十里。本蠻地。宋為羈縻保順州。元置忠建軍民都元帥府。明玉珍因之。洪武四年,內附。六年,改為忠建宣撫司,尋叛。十四年,討平之,更為安撫司。永樂四年,復為宣撫司,領忠峒、高羅二安撫司,仍隸施州衛(wèi)。
○連珠山司北一里。又司西十里有師壁山,司東百五十里有奴闌山。
○車溪司南二十里?!吨尽吩疲涸闯瞿緝蚤L官司,下流入酉溪。又有弄羅溪,在司南二十五里。相近者又有車弄溪,下流亦俱入酉溪。
○勝水關司東南三百里。又司境有虎城關、野熊關及野牛關?!吨尽吩疲褐T關各去司三百里。
忠峒安撫司本蠻地。宋為羈縻順州。元改置湖南鎮(zhèn)遏宣慰使司。明玉珍更置沿邊溪峒宣撫司。明初廢。永樂四年,復置忠峒安撫司,隸施州宣撫司。
○連珠山司南二里。上有寨。又司東三里有墨達山?!吨尽吩疲和寥酥^天為墨,言山高接天也。又明珠山在司西六里,其西又有三十六峰,群山環(huán)峙,亙司前后。
○酉溪在司南?!吨尽吩疲鹤匀菝懒魅胨窘?,名大水。下流經鎮(zhèn)南界,亦名慢水。又有母古溪,在司南四里,源出高羅安撫司,流入酉溪。
○土地關《志》云:在忠建路口。又有覃山寨,在司北一里。
高羅安撫司本蠻地。宋初,為羈縻珍州。開寶初,改曰高州,尋曰西高州。元更置石溪洞長官司,尋為高羅寨長官司,又升為宣撫司。明玉珍改為安撫司。明初廢。洪武六年,復置高羅安撫司。明年叛,廢,尋討平之。永樂四年,復置安撫司,分領木冊長官司,隸忠建宣撫司。
○墨把山司西十里。有七峰聳拔,亦曰墨把峰。又通積山,在司西三里。司北里許又有勞喜山。
○白鳳溪在司南。源出東門山,流會酉溪,名三江口。
○水心寨司南三里。有水心山寨據其巔。又司西三里有樹斜洞。
木冊長官司本蠻地。元置木冊安撫司。明玉珍改曰長官司。明初因之,隸高羅安撫司。
○棲鳳山司北十五里。又司東四里有蒲載山,二十里有低罕山,司西三十里有木冊山。
○車溪《志》云:源出木冊山,流入忠建境內。
思南長官司成化以后增置,亦隸高羅安撫司。
鎮(zhèn)南長官司衛(wèi)南二百五十里。本酉溪蠻地。元初,置毛嶺峒。至正十五年,置宣化鎮(zhèn)南五路軍民府,領提調軍民鎮(zhèn)撫所、蠻夷軍民千戶所,尋更為湖南鎮(zhèn)遏毛嶺峒宣慰使司。明玉珍改為鎮(zhèn)南宣撫司。洪武四年,內附。二十三年廢。永樂五年,復置鎮(zhèn)南長官司,直隸施州衛(wèi)。
○鎮(zhèn)南山司南一里。
○酉溪《志》云:自忠峒司流經司界。又東南入辰州府境。
唐崖長官司本五溪西界地。元置唐崖長官司,尋更為軍民千戶所。明玉珍改為宣撫司。洪武六年,仍置長官司,后廢。永樂四年,復置,直隸施州衛(wèi)。
○萬峰山在司境。亦曰杉篁峒,頂有池,流為杉篁、杉碧、壘子等溪。
○黔水在司南。即清江上源也。又乾溪,在司北一里。司東里許又有普樂溪,俱流入于黔江。
○百節(jié)峒司南里許。又司境有蠻王峒。
容美宣撫司衛(wèi)東南二百十里。元至正十五年,立四川容美洞軍民總管府。明洪武四年,置宣撫司,尋廢。永樂四年,復置,領長官司四,隸施州衛(wèi)。
椒山瑪瑙長官司洪武六年置。十四年廢。永樂五年,復置,隸容美宣撫司。下仿此。
五峰石寶長官司。
石梁下峒長官司。
水盡源通塔平長官司。
盤順安撫司成化以后,置隸容美宣撫司。
◇永順軍民宣慰使司東至澧州慈利縣三百九十里,西南至保靖州宣慰司二百二十里,南至辰州府三百十里,北至永定衛(wèi)二百九十里。自司治至布政司二千里,至江南江寧府三千八百里,至京師七千三百里。
《禹貢》荊州之域。秦黔中郡地。漢以后,為武陵郡地。隋為辰州地。唐天授二年,析置溪州。天寶初,曰靈溪郡,后復為溪州。五代時,馬氏有其地。宋初,為羈縻永順州,又為上、中、下溪三州《志》云:宋時有羈縻州二十,皆置刺史,而以下溪州刺史兼都誓主,十九州皆隸焉,謂之誓下州。彭氏世為之長。熙寧中,招納誓下等州,改隸辰州。元時,彭萬潛自改為永順等處軍民安撫司,后彭天寶又改宣撫司。前朝洪武二年,內附。六年,升為永順等處軍民宣慰使司,隸湖廣都司,領州三、長官司六。
司東抵荊、湘,西通巴、蜀,南近辰陽,北距歸峽,四通五達之郊也。唐天授二年,析辰州置溪州,為控御群蠻之地?!段宕贰罚合菸鹘??、兩林,南通桂林、象郡,馬希范取其地,因立銅柱以為表銅柱,見前沅陵縣。宋仁宗嘉?三年,下溪蠻彭仕義叛,既而乞內屬,詔遣雷簡夫往視之。簡夫度仕義未即順命,督諸將進兵,筑明溪上下二寨,據其險要,拓取故地五百余里。仕義計窮遂降。熙寧九年,章?經制荊湖,誓下三州蠻悉內附,詔筑下溪州城,而五溪悉平。明初,蠻酋歸順,因而撫之。萬歷中,廖道南建議曰:國家肇平南土,即設永順、保靖于湖,酉陽于川,而施、夔、貴竹各有安撫、宣撫、長官諸司,兼收并蓄,納污包荒,治之以不治。繼而經制漸疏,苗酋倡亂,謂宜設重臣以鎮(zhèn)撫之。如南、贛之兼閩,鄖、襄之兼蜀,以制永、保、酉、竹諸司,則蠻獠犭?犭童有所顧忌而不敢肆矣。其后特簡重臣鎮(zhèn)撫偏沅,蓋自道南發(fā)之也。
○大鄉(xiāng)廢縣司西南一百七十里。漢沅陵、酉陽二縣地。梁分置大鄉(xiāng)縣。隋屬辰州。唐初因之。天授二年,置溪州治此。五代時,馬氏改置溪州于辰州境上,既而蠻復還舊治此,即下溪州城矣。宋熙寧中,溪酋歸附,詔修筑下溪城,即此也。今司城,即古永順州治。明初,仍置司于此,下溪州地并入焉。
三亭城在司西南。漢武陵郡酉陽縣地。梁為大鄉(xiāng)縣地。唐貞觀九年,分置三亭縣,屬辰州。天授二年,改屬溪州。五代時,沒于蠻。又洛浦廢縣,在司南,本大鄉(xiāng)縣地。唐天授二年,分置洛浦縣,屬溪州。四年,改屬錦州。五代時為蠻所據,所謂洛浦蠻也。
明溪城在司東南。宋康定中,辰州蠻彭仕義叛,命雷簡夫討之。簡夫至辰州,進筑明溪上下二寨,奪其險要,拓取石馬巖故地五百余里,即此城也。
○黔安戍在司西。宋熙寧初,彭師晏以誓下州來歸,詔修筑下溪城,并置寨于茶灘南岸,名曰黔安戍,是也?;蛟撇铻?,即黔江所經。
南渭州本蠻地。宋為羈縻南渭州。元因之,屬新添葛蠻安撫司,尋廢。明洪武二年,復置州,改今屬。
施溶州蠻地。宋為羈縻州。元為會溪施溶地,屬思州軍民安撫司,后廢。洪武二年,置施溶州,改今屬。
上溪州蠻地。宋為羈縻上溪、中溪、下溪三州,后廢。洪武二年,置上溪州于此。又改今屬。
臘惹洞長官司元置,屬思州軍民安撫司。明改今屬,下仿此。
麥著黃洞長官司。
驢達洞長官司。
施溶溪長官司。
白崖洞長官司元置,屬新添葛蠻安撫司。明初,改今屬。
田家洞長官司明初置,屬永順宣慰司。
◇保靖州軍民宣慰使司東至辰州府鎮(zhèn)溪所界一百八十里,西至施州衛(wèi)大田所界三百里,西南至四川酉陽司界一百八十里,東北至永順司界四十里。自司治至布政司一千九百七十里,至南京三千八百里,至京師七千三百里。
《禹貢》荊州之域。自漢以后,為武陵郡地。隋為辰州地。唐為溪州地。宋為羈縻保靖州。元因之,屬新添葛蠻安撫司。明初,置保靖州安撫司。洪武六年,升軍民宣慰使司,隸湖廣都司,領長官司二。
司四山環(huán)抱,澗水中流,控御苗蠻,與川、黔之酉陽、銅仁,相為表里,山藪藏疾,功在刊除矣。
五寨長官司宣慰司南百八十里。唐時,為宋沱洞、烏引洞、廬荻洞、杜望洞、白巖洞五寨,命田氏世官之,以控蠻裔。宋以來仍舊。明初,五寨官田文歸附,因置是司。
○密峰寨在司東。嘉靖三十四年,督臣馮岳言五寨在麻陽、保靖之中,宜移鎮(zhèn)?參將駐此,以便控制。且寨東有密峰寨,西有牛拗腳,又諸田出入之沖,宜各立哨堡一座,分兵防守云。
?子坪長官司宣慰司南百五十里,永樂三年置。
茅岡隘冠帶長官司成化以后置,屬保靖宣慰司。下仿此。
兩江口長官司。
鎮(zhèn)遠臻剖六洞橫坡等處長官司本屬貴州境內鎮(zhèn)遠衛(wèi)?!锻ㄖ尽吩疲盒轮?,屬保靖宣慰司。俟考。
○烏牌寨在司西?!吨尽吩疲?子坪叛苗二十七,洞頭、中略、留絞、亞保、谷恥、大略、琴圖、盤營、回寨、大塘、爆木、巖口、盤那、孟瘦、大唐、池已、烏牌、小五?、惡黨、古藏、板栗、冷水、排那、瘳鐵、烏巢、老菜、巖洞等寨是也。
陰隆江鎮(zhèn)在司境?!吨尽吩疲罕>妇硟扔嘘幝〗?、杜望、滑石江三巡簡司,俱隸湖廣都司。
◇郴州東北至江西吉安府七百五十里,東南至江西南安府三百里,南至廣東韶州府四百里,西南至廣東連州三百五十里,北至衡州府三百里。自府治至布政司一千八百八十里,至江南江寧府三千七百里,至京師七千三百里。
《禹貢》荊州地。春秋、戰(zhàn)國時楚地。秦屬長沙郡項羽徙義帝于長沙,都郴,即此。漢初,置桂陽郡。后漢因之治郴。劉?句曰:后漢嘗移郡理耒陽,尋還郴。三國吳亦曰桂陽郡后漢建安中,吳蜀分荊州,以湘水為界,桂陽以東屬吳,是也。晉、宋、齊仍舊。梁、陳亦為桂陽郡。隋平陳,改置郴州。大業(yè)初,復為桂陽郡。唐武德四年,復置郴州。天寶初,亦曰桂陽郡。乾元初,復為郴州。五代晉天福初,馬氏改曰敦州。漢乾?初,復曰郴州周廣順初,南唐取其地,仍曰郴州。宋仍為郴州亦曰桂陽郡。元曰郴州路。明初,改為府。洪武九年,降為州,以州治郴陽縣省入編戶十二里,領縣五。今仍曰郴州。
州北瞻衡岳之秀,南當五嶺之沖,控引交廣,屏蔽湖湘。項羽謂懷王曰:古之帝者必居上游。乃徙義帝于郴?!缎蝿儆洝吩唬褐菰谖鍘X以北,萬山之內,湘楚上游也。漢建初八年,鄭弘為大司農,舊交趾七郡貢獻轉運,皆從東冶泛海而至,風波艱阻。弘奏開零陵桂陽嶠道,至今為常路。此桂陽于楚、粵之交,有咽喉之重也。唐末,黃巢亂廣南。高駢建議,請遣兵于郴州守險。時不能用。劉氏之據廣南也,亦知守嶺北始足以固嶺南,乃規(guī)取郴、連二州,以重兵屯戍。宋將潘美南伐,自湖南進兵,先拔郴州,而嶺南膽落矣。昔人云:韶、連二州,為粵東北門,而郴州又韶、連之北門也。
○郴陽廢縣今州治。秦置郴縣。漢為桂陽郡治。后漢以后因之。隋、唐皆為郴州治。五代晉天福初,馬氏改曰敦化縣,尋復舊。宋仍為郴州治。元至元十三年,改為郴陽縣。明初廢?!冻且乜肌罚褐莩牵瑵h初所筑,歷代因之。明初,因故址修筑。景泰、正德間,相繼修筑,有門四,城周五里有奇。
○黃岑山州南三十六里。即五嶺之一,從東第二騎田嶺也。嶺高千余丈,絕頂一望,郴、桂皆在目中。宋慶歷七年,桂陽蠻遁入郴州黃岑山,由趙洞轉寇英、韶,依山自保。趙洞,蓋在宜章南也。山中涌泉深廣,溉田甚多。其支曰摺嶺,為楚粵之關,與諸嶺連屬,橫截南北,寒燠氣侯頓殊。《寰宇記》:黃岑山,一名黃箱山,其東為仰天湖,其北郴江之水出焉。其同出者為桂水,為寒溪水。史載高祖置桂陽郡于上嶺山。又《后漢書》郴有客嶺山,皆黃岑也。今亦見宜章縣。
魚?山州東三十里。自山而東南,有七十一峰,亦謂之東嶺,相傳與南岳止增一峰云。又馬嶺山,在州東南二十余里,巖洞幽勝,一名蘇子嶺,以有漢蘇耽升仙遺跡也。又五蓋山,在州東南六十里,五峰如蓋?!痨`壽山,在州南二十里,舊名萬歲山,出靈壽木可為杖。唐天寶間改今名。千秋水出焉,流注城南,東合于郴水。又文明山,在州城南一里,上有塔。又南四里曰香山,城東一里曰東山。張舜民曰:州在百重山內。練亨甫曰:郴環(huán)山而為州。是也。
云秋山州東北二百余里,云氣凝結,黯淡如秋,與衡州府酃縣接界。或云山有黑風洞。宋嘉定四年,黑風洞民羅世傳倡亂,官軍討平之,即此?!鸩芡跽?,在州北二十里郴江口,山勢壁立,可以避兵。又坦山,在州西三十里,有萬花巖,澗水自巖而出,下流入郴水。
○郴水州東一里。一名郴江,源發(fā)黃岑山,北流經此,水清駛,下流會耒水及白豹水,入湘江。韓文公謂郴山奇變,其水清瀉,是也?!饤P水,在州北五十里。源出桂陽州南之龍渡山,東北流入州境,至州北五十里之棲鳳渡,因名。棲鳳水入永興縣界,合白豹水。又桂水,在州東南六十里。源出魚?山,東流入桂陽縣界,會于耒水。《志》云:桂水亦出黃岑山,在州西南五十里。似誤。
牙江水州東四十里。源出五蓋山,北流經此,灌田八十頃,又西北流入于郴水。又州西二十里有寒溪水,源亦出黃岑山,灌田三十頃,北流入郴?!鹑ㄋ?,在州南一里,源出坦山,流經州西三里通陂堰,分為三派,繞城內外,其下流皆入于郴?!吨尽吩疲褐菸魅镉序呄?,下流入郴。州東百里有黃袍水,下流會于耒水。俱有溉田之利。
北湖州北一里。湖面渺闊。唐韓愈所云北湖之空明,即此。其水流七里入郴水,灌田甚廣?!饻厝谥荼倍?。平地涌出如湯,東流合郴水。《荊州記》:郴縣西北有溫泉,其下流有十數(shù)畝田,常十二月下種,明年二三月谷登,一歲三熟。又銅坑泉,亦在縣北二十里,兩旁巖壁如束,迅流斗折,合于溫泉。相傳泉旁產銅,因名?!端沃尽罚撼豢h有新塘、浦溪二銀坑,今皆廢。
○石陂鎮(zhèn)州西八十里。一名兩路口。山徑險阻,有巡司戍守,與桂陽州臨武縣接界。正德十二年,討烏春賊,副使惲巍等駐兵兩路口,為諸軍策應,是也。亦見前臨武縣?!?豪石鎮(zhèn),在州境。五代周廣順二年,湖南王逵攻郴州,與南漢兵戰(zhàn)于?豪石,為南漢將?番崇澈所敗,即此。
永興縣州西北八十五里。西北至衡州府耒陽縣百九十里,北至衡州府安仁縣百八十里。漢置便縣,屬桂陽郡。后漢因之。晉仍為便縣。劉宋初,省入郴縣。陳復置。隋又廢。唐開元十三年,析郴縣北界置安陵縣,屬郴州。天寶初,改曰高亭。宋仍屬郴州。熙寧六年,改為永興縣。今城周二里有奇,編戶二十里。
○安陵城縣西南五十里。今縣治,即漢便縣城也。唐析郴縣置安陵縣,尋曰高亭,皆治此。宋熙寧中,太守李士燮以古便縣基據郴江上,舟楫往來,貿易相通,可建邑居而設場市,乃更徙治焉,名曰永興。今安陵城址尚存,周一里有奇,亦謂之高亭城,置高亭鎮(zhèn),有巡司戍守。
○白豹山縣西九十里。山險峻,高數(shù)百丈,周百余里。接衡州府耒陽縣界。又高亭山,在縣西三十里,周回百十里,亦接耒陽縣界,頂有仙亭,高數(shù)丈,唐以此山名縣。又天竺山,在縣西二十里,山亦高聳?!瘕埗?,在縣西十五里,周亙五十余里,南接郴州界。又土富山,在縣西南二十里?!吨尽吩疲荷脚f有銀井,鑿之益深,因名?!兑唤y(tǒng)志》云:山在縣東南三十里。
四十八峰山縣北九十里。有四十八山,拱峙攢簇。又縣北八十里有八仙山,以八峰并峙也?!疬B珠山,在縣東五十里,以圓峰層疊而名?!吨尽吩疲嚎h東北有天株山,頗稱要害??h東四十里有九折洞,路徑逶迤,凡八十一盤。又觀音巖,在縣西北十五里,下瞰郴江。又有五峰嶺,在縣西北二十里。
○郴水在縣城東。自郴州北流至此,又西北白豹水合焉,會于耒水,謂之郴口,又西入耒陽縣界?!鸢妆?,在縣西二十里,源出白豹山,流合郴水。《志》云:縣有長安水,出西南六十里郁鳳山,西流七里,灌田三十頃,又北入于郴水,水旁舊有長安館。
潦溪水在縣北。源出縣東北之黃沙泉,北流經衡州府安仁縣界,為永樂水之上源。又潮水,在縣西八十里,舊有日夜兩潮,后鑿渠引水,潮遂絕。又四十二渡水,源出縣西之乾溪,流四十里,灌田八十頃。俱西入耒陽縣界,注于耒水?!鹱先?,在縣北,泉紫色,重于他水,銅壺漏取此以定時刻,亦曰紫井。
○安福鎮(zhèn)縣西北八十里。與縣西南高亭鎮(zhèn)并為戍守處,俱有巡司。
宜章縣州南九十里。西南至廣東連州二百三十里。漢郴縣地。隋末,蕭銑置義章縣。唐武德七年,省入郴縣。明年,復置,仍屬郴州。五代周廣順初,南漢攻郴州,敗南唐兵于義章,是也。宋太平興國初,改曰宜章縣。今城周不及三里,編戶七里。
○義章城縣北四十里。今城本高平廢縣也。劉?句曰:唐長壽元年,分義章南界置高平縣,開元二十三年,廢高平,仍移義章治高平廢縣。是也。
○黃岑山縣北六里,北連郴州界。又摺嶺,在縣北三十五里?!吨尽吩疲簬X西南連黃岑山,北入永興縣,東入桂陽縣,嶺高百丈,其路盤疊。又縣北十里有野石巖,巖壁峭立,正臨官道。又北二十里曰仙人掌山,亦以巖壁峭峙而名。皆黃岑之支山也。
莽山縣西南百里,接廣東韶州府及連州界。延袤六十里,有九十九峰,山形如寒蘆在宿莽,因名。宋乾道元年,宜章盜李金作亂,劉珙帥湖南,遣兵討之,追破之于莽山,其黨執(zhí)金以降,是也。《志》云:縣西六十里則近莽山諸犭?,又四十里則近長塘諸賊云。又漏天山,在縣西九十里,萬山環(huán)合,多雨少晴。○桄榔山,在縣東一里。山舊多桄榔木,因名。其旁有蒙巖,又縣南二里有艮巖,皆有泉壑之勝。
○章水在縣北。有大章、小章二水俱出黃岑山西麓,東至縣北二十五里合流,又東合縣境大小諸溪水,經流入江西崇義縣界,為贛江西源,支流入廣東樂昌縣界,為三瀧水。
武水縣東三十里。源出桂陽州臨武縣之西山,東流入縣,會于大小章水。又平禾水,在縣北三十里,亦流合章水?!吨尽吩疲浩胶趟隹h西北戴家源,經十二渡,至石門,出為瀑布,下流經冷水灣,至縣東合章水。又寶云水,在縣西七里,出縣南寶云山。長樂水,出縣西莽山,下流皆入于章水。
仰天湖縣北十里黃岑山東,平曠無山阜,涌泉蓄水,周回三十里。又玉溪水,在縣城南,其源一自黃岑山西北,一自寶云山東,至城西一里,兩源合流,名曰兩河口,至縣南繞流東出。舊《志》所云玉溪三曲水也。溪濱多白石,故名。下流亦達于章水。
○白沙鎮(zhèn)縣西南八十里。又赤石鎮(zhèn),在縣東六十里,皆設巡司戍守。《志》云:縣南八十里有笆籬堡,洪武中置??h東八十里又有里田堡,正德中置。又縣北為召募堡,本宋之永戍寨,明成化八年,設守御千戶所,調茶陵衛(wèi)官兵守御,堡尋廢,所移置于縣城東;又縣西南九十里為黃沙堡,俱洪武二十七年置。又縣西南六十里為鳳頭營,東二百二十里〔為〕糍粑營,東三十里為紫溪營,俱有官兵戍守。又有瞿塘、荊州二哨,正德中,調官軍輪戍,設守備一人,治縣城內?!吨尽吩疲嚎h南有栗源一堡,西北有香口堡,皆戍守處,而香口尤為險要。
桃油坪寨在縣西。宋慶歷中,官軍討桂陽蠻唐和等,覆其桃油坪、熊家原等寨,尋又敗賊于銀江源,降賊甚眾。盧氏曰:其地皆在縣境,與廣東諸山相連。
興寧縣州東北百里。東南至桂東縣百五十里。漢郴縣地。后漢永和初,析置漢寧縣,屬桂陽郡。三國吳改縣曰陽安。晉太康初,又改曰晉寧縣,仍屬桂陽郡。宋以后因之。隋廢。大業(yè)末,蕭銑復置晉興縣。唐武德四年,平銑,縣仍屬郴州。貞觀八年,縣廢。咸亨三年,復置,改曰資興。五代時廢入郴縣,為資興寨。宋嘉定二年,復置資興縣。紹定二年,又改曰興寧,仍屬郴州。今城周二里有奇,編戶一十四里。
○漢寧城縣西二十五里。漢縣治此。孫吳以后,縣名屢易,而縣治不改。宋復置資興縣,初亦治此。紹定初,徙治管子壕,改曰興寧,而故城遂廢。
○浦溪山縣南六十里。一名瑤岡嶺,高萬丈,周二百里,頂有雁池,俗名天鵝池。又秋溪山,在縣東南三十里,周百里,山勢層疊,接桂東、桂陽二縣界?!吨尽吩粕皆诳h西三十里,似誤?!鹗巧?,在縣西三十里。《志》云:山在資興舊治西,高聳如城,亦名西城山。又縣西四十里有九鼎山,以九峰如列鼎而名。
八面山縣東五十里。山接桂東縣境,峭險壁立,延袤二百余里,登之可見郴、衡、吉、贛諸郡。又山中有上洞、中洞及雷家洞,皆深險,素為賊窟。嘉靖末,犭?賊黃積珠等據險肆掠,尋就擒。隆慶二年,犭?賊謝福通復猖獗于此,官軍討平之,因置堡戍守于此。
○資興水縣東南二十里。發(fā)源州東百余里之古?泉,其泉方廣十余里,四旁石壁峭立,西北流五十余里,至舊縣前,橫流十里,合瀘渡江。○瀘渡江,在縣西南三十五里,源出桂東縣萬王山,西流入桂陽縣界,而北入縣境,合資興水?!遁洺逃洝吩疲簽o渡水自桂陽縣東北唐延里北流至豐樂,又二十里至沿潭接縣界,六十里至高活,水勢險惡,其旁鑿山通道,行者必舍舟從陸以避險。自高活五里至結魚,又六里至瀘渡,又十五里至耒江口瀧頭,凡十二灘,巨石堆疊,舟師非蕩舟不能渡。又十五里至東津渡,又七十里合郴江口,即耒江正流也。
程水江縣西四十里。有四源合流于此,地名潭州江口,亦西流會于郴江口?!??泉,在縣東北四十里。其水清冽甘美,釀酒極佳,即程水正源也。昔置官釀于此,名曰酒官水。其酒亦曰程酒,獻同酃酒。劉杳云,程鄉(xiāng)有千里酒,飲之,至家猶醉,謂此也。又龍泉,在縣西二十里,有二竅,東流出縣西二十五里之雙溪,西流出程水,溉田甚廣。又玉泉,在縣西四十里,上有玉泉館。洪武十二年建。
○乾坑關在縣西北,通宜章縣,為溪峒出沒之處,防守最切?!吨尽吩疲嚎h西南程水、雙溪等處,皆戍守要地。
滁口鎮(zhèn)縣南五十里。又縣北三十里有州門鎮(zhèn),皆設巡司戍守?!吨尽吩疲嚎h南有竹篙嶺,路近猿坑,又與上下連峒相接,設滁口巡司以巡緝之。又八面山,通桃源塘、金壟等峒,設州門巡司巡緝之,俱稱要害?!瓞旇Пぃ诳h東八面山上。隆慶二年平犭?亂,因置堡于此。其旁又有永安堡,亦設官軍守御。又新溝隘,在縣東南八十里。正德中,犭?犭童為患,官軍討之,屯于新溝,以扼其要路,遂殲賊于此。
桂陽縣州東南二百四十里。東至江西上猶縣二百四十里,西至宜章縣百六十里,南至廣東仁化縣百五十里。漢郴縣地。后漢漢寧縣地。東晉置汝城縣,屬桂陽郡。宋、齊因之。陳天嘉初,改曰盧陽縣,并置盧陽郡。隋廢郡,縣屬郴州。唐因之。天寶初,改為義昌縣。五代唐同光初,馬氏改曰郴義縣。宋太平興國初,又改曰桂陽,仍屬郴州。今城周二里有奇,編戶十五里。
○耒山縣南五里,四面孤絕,耒水所出。又南十里為烏龍、白騎山?!断嬷杏洝罚荷胶谑琮?,白石如馬,因名?!鸢自粕?,在縣南四十里,高聳磅礴,周二三百里,頂有石巖,旁有九曲池,四時云氣嘗暗,晴霽登望,廣、韶、郴、桂,咸在目中。其并峙者曰屋嶺山,嶺最高,水分南北,其北匯流為耒水,南為屋嶺水。
箸竹山縣東北七里。峰巒聳峙,竹木蓊郁,重岡復水,回抱左右。又文筆山,在縣東北十五里,一名黃岡尖,高出眾山?!鸲挫`山,在縣東十七里,有巖洞池泉之勝。又東三里曰君子嶺,相近者曰龍頂坳,一名東岡尖,巔有清泉,東流入江西,南流入廣西,流合于耒水。又義通山,在縣北九十里,一名百丈嶺。
○耒水縣西十里。發(fā)源耒山,西北流經興寧縣界,合資興水,又西北會郴水,經衡州府耒陽縣界,下流注于湘水?!痄拷?,在縣北二十里,自桂東縣南流經此,合河橋水,北入興寧縣界,或曰即瀘渡江之上源也?!吨尽吩疲嚎h南十里有壽江水,北流入城,其下流西入耒水。宋時,縣有延壽銀坑,蓋以此水名。
屋嶺水縣南六十里。源出屋嶺山,南流百余里,入廣東仁化縣界,下流會于郴水?!鸸律剿?,在縣東南二十里,源出縣南十七里獨秀峰,俗謂之孤山嶺,其水屈曲北流,凡百五十里,入江西上猶縣界,即猶水上源也。又東坑水,在縣東七十里,亦流入上猶縣界,合于猶水。《志》云:縣南五里有周塘泉,分上、中、下三塘,溉田百余頃。
○益將鎮(zhèn)縣東四十里。道出江西,以銀嶺為汛地。又山口鎮(zhèn),在縣南四十里,道出廣東,亦曰長樂山口,以老虎峒為汛地。又濠村鎮(zhèn),在縣東北四十里,以金豆、永豐為汛地。鎮(zhèn)安鎮(zhèn),在縣西北六十里,以百丈嶺為汛地。俱有巡司戍守?!瘃R山寨,在縣東南二百余里萬山中。正德十二年,官軍討烏春山賊,賊首龔福全遁保馬山禾倉石寨,官軍進克之?!吨尽吩疲嚎h境如上莊、姜陽、延壽峒,鄰廣東樂昌縣;龍虎峒、三江口,近廣東仁化縣;熱水、魚王、石峰寺,接江西崇義縣,與猿坑、虎住等峒,皆峻險處也。
桂東縣州東百八十里。東北至江西龍泉縣百九十里,西北至衡州府酃縣百七十里。宋桂陽縣地。嘉定四年,析置桂東縣,治上猶寨。元因之。今城周不及二里,編戶四里。
○三峰山縣南六十里。三峰聳秀,蜿蜒十余里。一名石峰山。又萬王山,在縣東五十里,山高峻,有萬王廢城,未詳所自?!瘌P凰山,在縣西十里,《志》以為縣之主山。又縣西南五里,有鵝公山,山高直,縣境水口山也。
烏春山在縣南境,接江西、廣東境內諸山。峰巒攢聚,道徑險僻。正德中,土人龔福全等倡亂,據烏春山、臘栗寨等處。十二年,官軍分道自桂東、桂陽、郴州、臨武等路合擊,遂平之。○清石洞,在縣南七十里,有石橋長百余丈,非人力所創(chuàng),名曰仙女橋。
○淇江水縣南八十里。出三峰山,流入桂陽縣界。又嚴溪水,在縣南三十里。經縣南鵝公山,下流入興寧縣境,西注資興水。
○煙竹堡縣北五十里,又北接酃縣梅花、萬王等山峒。又有寒口堡,在縣東南三十里。又新坑堡,在縣南四十里,南接江西上猶、崇義縣匹袍、猴子嶺,向有官軍戍守。又分置守鎮(zhèn)百戶所屯于此?!鸶叻直ぃ诳h東八十里,接江西龍泉縣燕塘、長河,向有巡司。舊《志》:縣西接興寧縣界,當八面大山之沖,又有九磴諸隘,俱稱峻險。
附見:
郴州守御千戶所在州治西。洪武初置。又宜章后千戶所,在縣城東,成化二年置。俱隸茶陵衛(wèi)。
廣安守御千戶所在桂陽縣治東北。洪武末,置于城東八里。成化三年,徙入縣城,亦隸茶陵衛(wèi)。今仍置廣安所。
◇靖州東至寶慶府武岡州三百十里,西南至貴州黎平府二百三十里,南至廣西融縣二百八十里,西北至辰州府沅州三百里。自州治至布政司一千八百五十里,至江南江寧府三千五百七十里,至京師六千一十里。
《禹貢》荊州之域。秦為黔中地。漢屬武陵、??二郡。后代皆為蠻地。唐為溪洞誠州州境在唐時,為敘州之境。五代時,馬氏有其地初,馬希范擊破諸蠻,蠻皆降附。后周時,楊正巖以十洞稱徽、誠二州。宋初,為羈縻州。熙寧九年,收取其地時章?平南江州洞,進兵城徽州,蠻酋楊氏以二十三州洞歸附,因置靖州。元豐四年,仍為誠州移治渠陽。元?二年,改為渠陽軍。三年,廢為寨,屬沅州。五年,又為誠州。繼而辰溪蠻叛,復據有之。崇寧中,遣將收復,改誠州為靖州崇寧二年,蔡京使舒?知荊南,開拓境土,?奏誠徽州楊晟臻等納土,因改置靖州。元升為靖州路,后降為州,屬辰州路見《一統(tǒng)志》?!对贰凡惠d。前朝洪武元年,改為靖州軍民安撫司。三年,改為靖州府。九年,降為州,以州治永平縣省入編戶二十三里,領縣四。今仍為靖州,直隸布政司。
州南連粵右,西接黔陬,障蔽湖南,隔礙蠻服,山川險阻,南服要區(qū)也。
○永平廢縣今州治。本蠻地,宋時,蠻名古誠州貫保新寨。熙寧中,收復。元豐三年,置貫保寨,屬沅州。八年,改屬誠州。七年,改置渠陽縣,尋移縣為州治。元?二年,州廢為渠陽軍。三年,廢軍為寨。五年,復置縣為州治。崇寧二年,改縣曰永平,舊治郭外。紹興八年,移入州城。元因之,明初省?!冻且乜肌罚褐菖f有土城,宋淳熙中,增修。明初,因舊址展筑,為門五,城周五里有奇。
誠州城在州東。五代時蠻酋楊氏所置,亦曰楊氏城。宋熙寧中,亦為誠州治。元豐中,始移治渠陽。《志》云:故城址今名渠水灘頭。又故渠陽城,在渠江東岸,與今城對,遺址猶存。今州城,宋崇寧初,舒?選純福坡地所建新城。是也。
○飛山州西北十五里。俗呼勝山,比諸山特高,突出雙峰,四面陡絕,十有余仞。其上平廣,蠻人保險于此,曰飛山蠻。唐乾寧二年,蔣勛謀據邵州拒劉建鋒,起兵連飛山、梅山蠻,寇湘潭。五代梁開平五年,飛山洞酋潘全盛遣其黨楊承磊略武岡,馬殷使呂師周討之,攀藤懸崖,直抵飛山,分軍布柵,全盛大駭,承磊來戰(zhàn),師周破其軍,縛降者為鄉(xiāng)導,襲斬全盛,盡平巢穴。今環(huán)山壕塹遺址尚存,俗呼為馬王城。宋大觀初,亦于此置飛山堡。《志》云:馬王城,在州西十里。又香爐山,在州北十五里?!吨尽吩疲阂嘀T苗負固之所。
寶溪山州東北五十里。林木繁郁,下有溪中產金,故名?!吨尽吩疲撼菛|二里有五老山,五峰連峙。又城南五里有侍郎山。《一統(tǒng)志》:侍郎山在州南百八十里,與廣西分界,以宋紹興中侍郎程敦厚以言事竄謫,嘗游此而名。○九疊山,在州南二十里,山勢盤紆,九峰相次。州西南二十里又有青蘿山,煙羅蒼翠,一名大青山。又古城巖,在州西北三十里,洞穴深廣,可六七里。又有中洞巖,在州西北百里來威寨中。
○渠河在州城東。源出通道縣之佛子嶺,下合眾流,環(huán)州城而東北出,會于會同縣之郎江入沅水。
氵異溪在州西南。源出古城巖,流達于渠河。又有六王溪,在州南五十里,亦流合于渠水。○龍井澗,在縣北十里。源出飛山,繞流經城西,達于渠河。又洗馬池,在飛山上,味咸,可煮為鹽。
○零溪鎮(zhèn)州西百二十里。宋政和三年置零溪堡于此,今有巡司。又州北四十里有金灘堡,一百五十里有矛營堡,俱為戍守處?!吨尽吩疲褐菸饔袕U糾坡堡,道出銅鼓衛(wèi)。○貫保寨,在州北三十里。宋元豐中置寨于此,尋改為渠陽縣,移入郭下,復置寨于此。今有貫保渡。
石家堡州南三十里。宋元豐四年置堡于此,今為石家驛。《志》云:州境有石家、?村、多星、大田、天村五堡,皆宋元豐中置,元?三年俱廢。崇寧三年復置,又增羊鎮(zhèn)、木寨二堡。大觀以后,又置飛山、零溪等堡云?!鹞鳂求A,在州南六十里。宋淳熙三年,中峒賊姚民敖作亂,州兵守州西南之密崖及西樓驛,以斷寇路,既而郡守邢遷益兵守西樓,進搗中峒,覆其巢,略大小汶川,還取桃溪堡,犭?犭童懾服。其地皆在州南境,今置驛于此。又銅鼓驛,在州南百八十里?!吨尽吩疲褐菽先餅橛榔襟A,九十里為三里坪驛,百二十里為江團驛,百五十里為鐵爐驛,諸驛皆有百戶一人,領兵哨守,屬于五開衛(wèi)。
楚湘臺在州城南。洪武三十年,楚王、湘王奉詔討苗,嘗駐軍于此。○諸葛營,在州西?!吨尽吩疲褐T葛武侯撫溪峒諸蠻駐軍處也。
會同縣州東北百里。西北至沅州黔陽縣九十里,西至貴州思州府二百五十里。宋渠陽縣狼江寨地。崇寧初,置三江縣。二年,改曰會同縣,屬靖州。今城周二里,編戶二十七里。
○金龍山縣東五十里。峰巒峻絕,狀若飛龍。又金鳳山,在縣北百里,山勢昂聳,若飛鳳然。又云盤山,在縣東百二十里,峰巒層疊??h南百十里又有云環(huán)山,以高聳回環(huán)而名也。○尖崖山,在縣西十五里,尖峰如削。又旺溪山,在縣西百六十里,四山相聯(lián)二十余里,溪內嘗產金,宋時淘采,元廢。又崖屋山,在縣西北二里,有石巖如屋。
○沅江縣西五十里。自沅州黔陽縣流入境,又北入辰州府辰溪縣界?!吨尽吩疲恒渌刖尺^長潭、云潭、文溪、金溪,至托口,與郎江合。
郎江縣西南百里。源出貴州湖耳長官司山中。流入縣境,經縣北合于沅江?!吨尽吩疲豪山肟h界,過郎坡,橫流入狼洞,會于三江口,上受渠河、潭溪之水,至托口入沅江?;蜃骼式!端逯尽纷骼上?。又作狼江,宋以此名寨。
洪江縣東百里。《志》云:原出寶慶府界,即九溪中之雄溪也。九溪曰朗、曰氵舞、曰雄、曰龍、曰辰、曰敘、曰桂、曰武、曰酉,而雄居其一,與渠河、潭溪、郎江諸水匯流而注于沅江。又若水,在縣東八十里?!吨尽吩疲核袃稍矗怀鲋荼必灡U蚤旧较?,一出綏寧縣界,會為若水,入于洪江?!鹞南诳h西北二十里?!吨尽吩疲涸匆喑龊L官司,流為潭溪,又北至云潭,又北至文溪寨,其下流亦會郎水入沅江。
清陂湖縣南十里。周十余里。又南有玉山潭,其水皆會于渠河,入于郎江?!鹑桑诳h南五里。又縣西北四十里有朗江渡,西北百里濱沅江,有江東渡,今置江東巡司于此。
○豐山堡在縣西南。宋時,蠻置豐山新堡。熙寧中收復。元豐三年,改為豐山寨,屬沅州,尋屬渠陽縣。八年廢。崇寧初,復置豐山堡。今仍為戍守處?!鹑羲?,在縣東九十里。宋崇寧初置,今因之。又縣西九十里有鎮(zhèn)遠寨,皆有巡司戍守。《志》云:縣南三十里有連山堡,東北五十里為洪江堡,西北六十里為郎江堡,西百里為遠口堡,北三十里為五招堡,六十里為相見堡,與豐山堡為九堡,俱永樂中置,皆靖州衛(wèi)官軍戍守。
地靈堡縣西南六十里。西七十里為黃強堡,六十里為黃檐堡,又西三十里即鎮(zhèn)遠巡司也。接貴州諸蠻,皆有官軍戍守。○文溪寨,在縣西南。宋置,亦名文村堡。元?中,誠州叛酋楊晟臺寇文村堡,即此。又洪江驛,在縣東百二十里。
通道縣州南百里。西至貴州潭溪長官司百三十里,南至廣西融縣百七十里。本蠻地。宋元豐八年,置羅蒙寨。元?三年廢。崇寧初復置縣。二年,改為通道縣,屬靖州。今城周不及二里,編戶五里。
○福湖山縣北六十里。下臨渠河,林木郁然。宋元豐中,通道廣西經此,因取材以供建置。又佛子山,在縣東南百里,與廣西分界,亦名佛子嶺,下有五虎潭,潭旁五石相對如虎。
○渠水在縣東。出佛子嶺,北流經此,經縣東北七十三里門峽中而入州界。《志》云:縣南七十里有芙蓉江,來自綏寧界,下流入廣西懷遠縣之古州江。○羅蒙江,在縣西四十里。《志》云:江源有三:一出佛子嶺,為羊鎮(zhèn)堡江;一出縣南天星里,為天星江;一出貴州洪州泊里長官司界,為洪州江。合流經此,西南流至廣西懷遠縣,入古州江。
多星江縣西四十里。源亦出貴州界,流合羅蒙河。宋元豐六年,置多星堡,蓋置于江濱。又鑿字溪,在縣西南二百里,接廣西界。宋元豐中,于溪旁得古碑,乃唐久視中遣將王思齊率兵征蠻過此,隔礙山險,負舟而濟,?字以記歲月,蠻人因目為鑿字溪。
○收溪寨縣西南五十里。宋元豐八年,置收溪寨。元?三年,廢。崇寧三年,復置?!吨尽吩疲褐葜翉V西融縣,古無通途,宋知誠州周仕隆,始遣人由收溪小徑趣廣西,觀山川形勢。今自寨而南三十里至佛子坡,即廣西界也。向設巡司戍守?!鸩リ栒?,在州西北五十里,亦有巡司。《志》云:縣城外有長安、流源二堡,俱嘉靖中置,調常德衛(wèi)官兵戍守。
綏寧縣州東百十里。南至廣西義寧縣二百七十里,東至寶慶府城步縣百三十里。本唐溪洞徽州地。宋初,為群蠻所據。太平興國中內附,置蒔竹縣,屬邵州,尋又沒于蠻。熙寧九年,收復其地。元豐四年,仍置蒔竹縣,隸邵州。八年,縣廢。崇寧二年,復置蒔竹縣,尋改曰綏寧。紹興十一年,屬武岡軍。元屬武岡路。明洪武三年,改今屬。城周不及二里,編戶三十三里。
○綏寧廢城縣東北二十里。本武陽寨,宋熙寧六年置。紹興十一年,移綏寧縣治武陽寨。二十五年,復還舊治。今仍名武陽寨,為戍守處?!鹋R岡城,在縣西南百二十里,宋蒔竹縣地,隸邵州。元豐四年,縣廢,置臨口寨。崇寧五年,改寨為臨岡縣,隸武岡軍。紹興初,夫夷洞蠻楊再興據縣為亂,事平,復廢縣為臨口寨。今有巡司戍守。
○風門山縣東百二十里。比諸山特高,有大小二風門嶺,山之東麓入武岡州界。其相接者曰金紫山?!吨尽吩疲航鹱仙?,在縣東百三十里。又唐糾山,在縣東南百里,資水所出,亦接武岡州界?!饠佚堐晟剑诳h東十里,上有土堆五,一大四小,狀如龍爪。
藍溪山縣東北八十五里。崇巒疊嶺,草木蔭翳,澗水縈紆,為蠻犭?出沒之所。其相接者曰蓮荷山?!饤髂編X,在縣南百三十里,最高險,為群蠻出沒之所??h東六十里又有菖蒲嶺,縣南百里有鸕鶿嶺。又有天塘嶺、鎖子嶺,俱在縣東北六十里。
○西門河在縣西關外。其上源匯諸山溪之水,自西南而東北出,達于會同縣之洪江,一名小洪。又雙溪,在縣東五十里,有雙溪渡。又茶溪在縣南五里,大金溪在縣東五里,大凍溪在縣西十里,俱流合于西門河。
○東關在城東。城西又有西關。又黃石堡,在縣東北四十里?!吨尽吩疲嚎h東北有關峽堡,宋熙寧六年所置,后廢。明嘉靖中,增筑黃石、關峽、藍溪、多龍江口等五堡,調九溪荊州衛(wèi)及城步所官兵戍守,皆在縣東北境。
清坡寨在縣北八十里,有巡司。又有老鼠隘,在縣東北百里,亦為控扼之所。
天柱縣州西北二百里。本蠻地。洪武二十五年,置守御天柱千戶所于此。萬歷二十五年,改置縣,又割綏寧、會同兩縣地益之??h未有城,編戶八里。
○小坪寨在縣西。洪武三十年,古州蠻作亂,楊文討之,至沅州,伐山開道二百里,抵天柱,遂涉苗境,營小坪,而以偏師別由渠陽零溪西山徑,銜枚夜發(fā),犄角以進,分道夾攻,直抵洪州泊里、福祿、永從諸洞,大破之。貴州帥顧成亦剿平臻剖、六洞、螃蟹、天柱、天堂、大坪、小坪諸蠻。洪州泊里諸處,俱見貴州黎平、鎮(zhèn)遠二府境,蓋縣與貴州接界云。
墨溪寨在縣西。苗寨也。天順元年,湖帥方瑛等自天柱進討苗賊,克天堂、小坪、墨溪等二百二十七寨,即此。又谷種寨,亦在縣西境。天順三年,湖督白圭議以谷種諸處山箐諸蠻雜處,為東苗羽翼,乃分軍進討,一軍進青崖,一軍進牛皮箐,一軍進谷種,一軍進鬼山,所向皆捷,克水車壩等一百四十七寨。復會兵青崖,進攻石門山,克擺傷等三十九寨。又分兵四路,進攻董農、竺蓋,及甲底一路,破羨塘及金配、江甕、擺省等四百三十七寨。賊首千把豬等退據六美山、翁受河等處,復檄各路會兵進剿,遂生擒之。其地蓋皆生苗之境,與貴州接界。
附見:
靖州衛(wèi)在州治東。洪武三年建,今亦置靖州衛(wèi)。又守御天柱千戶所,在天柱縣城內,洪武中建。萬歷中,增置縣所,因而不改?!疸~鼓衛(wèi),在州東一百里,今亦置銅鼓衛(wèi)。詳見貴州黎平府。
屯鎮(zhèn)汶溪后千戶所州城西北二百五十里。洪武三十三年建,無城。
◇施州衛(wèi)軍民指揮使司東北至荊州府巴東縣五百里,西南至四川酉陽宣撫司九百里,西至四川彭水縣六百里,西北至四川石?主宣撫司七百五十里。自衛(wèi)治至布政司一千七百里,至江南江寧府三千四百五十五里,至京師四千一百五十里。
《禹貢》荊梁二州之域。春秋為巴國境。戰(zhàn)國為楚巫郡地。秦屬南郡。兩漢因之。三國吳屬建平郡。晉以后因之。后周置清江郡,并置施州治清江縣。隋亦為清江郡移治監(jiān)水縣。義寧二年,復置施州仍治清江。唐因之。天寶初,改曰清化郡《通典》作清江郡。乾元初,復曰施州。五代時,為前后蜀所據。宋平蜀,仍曰施州亦曰清江郡。元因之,屬夔州路以清江縣省入。至正十七年,沒于偽夏。前朝洪武四年,仍置施州。十四年,兼置施州衛(wèi)。二十三年,并州入衛(wèi),改為施州衛(wèi)軍民指揮使司編戶三里,屬湖廣都指揮使司,領軍民千戶所一、宣撫司三、安撫司八、長官司八、蠻夷長官司五,而容美宣撫司亦在境內。今仍置施州衛(wèi)。
衛(wèi)外蔽夔峽,內繞溪山,道至險阻,蠻獠錯雜。自巴蜀而瞰荊楚者,恒以此為出奇之道。宋末,蒙古搭海入蜀,荊湖帥孟珙遣兵屯施州以備之。又蒙古兵渡萬州湖灘萬州,今四川萬縣,施、夔震動。蓋施、夔表里大江,而清江源出彭水,中貫衛(wèi)境,至夷陵宜都而合大江,其取徑尤捷也。前朝隆慶五年,湖廣撫臣言:荊州去施州,道里險阻,不便巡歷,夷陵以西,有國初潁國公傅友德所辟取蜀故道,名百里荒者,抵衛(wèi)僅五百余里。請移巴東之石柱巡司于野三關在衛(wèi)東北四百里,施州衛(wèi)之州門驛于河水鋪在衛(wèi)東北三百余里,三會驛于古夷鋪在衛(wèi)東北二百余里。俾閭井聯(lián)落,而于百里荒及東北隴,仍創(chuàng)建哨堡,各令千戶一員,督夷陵、長寧二所長寧所設于歸州治東,班軍各百人,更番戍守,庶無險遠之慮。此亦平時效籌者所當知也。
○清江廢縣今衛(wèi)治。漢巫縣地。三國吳分置沙渠縣,屬建平郡。晉以后因之。后周于縣置施州及清江郡。隋開皇初,郡廢。五年,改沙渠縣曰清江。大業(yè)初,州廢,屬清江郡。義寧初,為施州治。唐因之。宋亦為施州治。開慶初,郡守謝昌元徙州治于城東十五里之倚子山。元至元十三年,仍還舊治。二十二年,以清江縣省入州。二十五年,復置,尋又廢。《城邑考》:衛(wèi)城,宋所筑,因山為基。明洪武十四年,復改筑,東北帶清江,南環(huán)溪水,天然壕塹。為門四,城周九里有奇。
鹽水廢縣衛(wèi)東百七十里。吳沙渠縣地。后周置鹽水縣,并置資田郡及亭州治焉。隋初,郡廢,縣屬亭州。大業(yè)初,為庸州治,尋為清江郡治。唐初,改屬江州。武德四年廢。亦曰亭州城,以都亭山為名?;蛟辉谛l(wèi)東四十里,誤。開夷廢縣,在衛(wèi)北六十里,后周置烏飛縣,屬施州。隋改曰開夷縣。大業(yè)初,屬清江郡。唐初,仍屬施州。麟德元年廢入清江縣?!吨尽吩疲盒l(wèi)西百七十里有銀山廢縣,衛(wèi)南七十里有信陵廢縣。恐未足據。銀山,亻艮山之誤也,見前夷陵州長陽縣。信陵,見歸州巴東縣。
○都亭山衛(wèi)東北二百里。崇岡深麓,映帶左右,山之下多良田廣囿。后周以此名州?!鹨凶由?,在衛(wèi)東十五里,峰巒環(huán)峙。宋開慶初,郡守謝昌元移城治此,以據險要。今亦名州基山?!吨尽吩疲盒l(wèi)東二里有連珠山,五峰相峙如貫珠,亦名五峰山。其相接者曰龍首山,控清江之口。又文筆山,在衛(wèi)南二里,亦名雙翠山。山之西南為翠濤山,峰巒如波濤層涌。又有通明山及丹鳳、玉女諸山,俱與文筆山相接。衛(wèi)城西北又有碧波等峰,環(huán)抱而東,曲折逶迤,如波濤之層疊。城中有回龍、象耳諸山,皆高秀,俗呼象耳山為舵樓山。
東門山衛(wèi)東南二百余里。舊有關在山之東,名東門關。相傳夷夏嘗以此山分界。○銀山,在衛(wèi)東八十里。頂有峰,高數(shù)十丈,昔人于此避兵。又銀礦山,在衛(wèi)南三十里。一名青山箐,相傳舊出銀,西有鐵冶。《志》云:衛(wèi)東五十六里有天樓山,山勢聳拔,如危樓倚天。又有天成山,在衛(wèi)南十五里,上有天生橋。又羊角山,在衛(wèi)東南百四十里,尖峰高峙,卓立天半。
石乳山衛(wèi)西百七十里。周百余里。山石層疊,多生石乳而名。又紅崖山,在衛(wèi)西南七十里。東有寨名鼓樓,昔人避兵處?!吨尽吩疲盒l(wèi)西一里有宜山,俗名宜姑寨?!鹂托巧剑谛l(wèi)西十里,復嶺重嶂,蜿蜒盤礴,南連猿啼山。山甚奇秀,亦名雪嶺,以冬常積雪也。又藥山,在衛(wèi)西二十里,下瞰麒麟溪,山多藥物。
賀山衛(wèi)西三百余里。明初,諸蠻煽亂,胡海討之,自九溪大庸度天火嶺、六古卑洞,大敗蠻兵,還次賀山,分道剿捕散毛諸洞,皆大勝之。時群蠻自慈利以西,及辰、沅、川、貴之間,群起為寇也?!鹌哧咨?,在衛(wèi)西北三百里,上有梅子關。
大石嶺衛(wèi)東北四百里?!吨尽吩疲荷巾斢谐兀钟写笫?,一名仙掌嶺。其東即南陵山,與巫山縣分界。又衛(wèi)西七里有瘦驢嶺,嶺高路險。又衛(wèi)東十五里有通天巖,亦曰通天洞。又有雙城洞,在衛(wèi)北四十五里。又石通洞,在衛(wèi)東百三十里,接四川建始縣界?!鸢帏F崖,在衛(wèi)東百八十里,崖長五十里,望之若城郭。
○清江在衛(wèi)城東北。亦曰黔江。自四川黔江縣流入界,繞城東而北出,衛(wèi)境諸水皆流合焉。又東北至夷陵州宜都縣,入于大江。蜀江水濁,此水獨清,因名。一名夷水。
麒麟溪在衛(wèi)城南。源出衛(wèi)西境諸山巖洞中,奔流成溪,至夏水極冷,亦名冷水河,經客星山下,又北經城南,入清江。又衛(wèi)城西有腰帶溪,亦出西山中,流經宜山,曲折縈帶,繞城下入麒麟溪?!鹁哦认谛l(wèi)北,源出四川石柱宣撫司,流入衛(wèi)境,至都亭山下,又東入清江。居民多引水溉田。又有九龍溪,出紅崖山下,東北流,亦合于清江,一名甘平溪。又金印溪,在衛(wèi)南,源出銀礦山,東流合覆盆水,又東合石板溪,北流三十里,入清江。又有盤龍溪,在衛(wèi)東北,源亦出衛(wèi)西諸山,流至都亭山下,入于清江。
黃連溪衛(wèi)南三十里。一名芭蕉溪。衛(wèi)西南二十里又有?朱砂溪流合焉。經天成山石橋下,又東北流二里,入于清江。又巴公溪,亦在衛(wèi)南,其源一出藥山,一出城南三十里鼓樓山,合于翠濤山,下至城南二里,入清江。又衛(wèi)東有通潮溪,源出東南七十里之龍洞,經連珠山下,入于清江。○龍平溪,在衛(wèi)東南二百余里。又有細沙溪,出東門山流合龍平溪,共注清江。又菖蒲溪,源亦出東門山,西流經歌羅寨,會黃姑溪,其下流合于酉溪,旁多菖蒲,因名。
木李溪衛(wèi)東三百里。源出長望洞,曲折數(shù)百里,沿溪萬山深僻,旁地平曠,可耕作。元末土民多避難于此。又紅楠溪,在縣東班鳩崖下,俱流入清江?!吨尽吩疲盒l(wèi)東四百里有靈陽溪,出容中山,其地與容美通。○龍馬溪,在衛(wèi)北百里,一名沱河,俗名帶河,相傳牧馬河濱嘗生龍駒,因名。龍馬溪經衛(wèi)北二十五里之觀音崖,入于清江。
朝貢水在衛(wèi)西。源出石乳山,一名丹陽溪,東流六十里,亦名龍溪,下流入于清江。又龜溪,在衛(wèi)西北,源亦出石乳山,西北流至四川云陽縣界,凡三百余里,入于岷江?!瘃R公泉,在城東一里。宋嘉?中,運使馬公按部至州,以城跨山,不可鑿井,乃相視水脈,以竹引此泉入城中,公私賴之。
○五峰關在衛(wèi)城東連珠山下。有官軍戍守。又東門關,在東門山上,今廢。石乳關,在衛(wèi)西石乳山上。梅子關,在衛(wèi)西北七曜山上。衛(wèi)西北三百五十里又有銅鑼關。石乳以下三關,俱四川奉節(jié)縣官兵防守?!吨尽吩疲盒l(wèi)西三百里,又有老鷹隘,亦為戍守處。
歌羅寨衛(wèi)西南百九十里。宋置,又嘗置驛于此。又尖木寨,在衛(wèi)西南。宋咸平六年,丁謂帥夔州,招撫叛蠻,置尖木寨于施州界,以控扼之?!端沃尽罚呵褰h有歌羅、永寧、細沙、寧邊、尖木、夷平等六寨。熙寧六年,省施州永興寨,置夷平寨。元豐三年,又廢永寧寨,置行廊、安確二寨,是也?!鸢道谛l(wèi)南二百余里。又南七十里有七女柵?!端问贰罚合榉?,夔州路言:五團蠻嘯聚,謀劫高州,請令施州暗利寨援之。乾興初,順州蠻田彥晏寇施州暗利寨,知夔州史方發(fā)兵擊之,追至七女寨,降其眾,是也?!吨尽吩疲褐医ㄋ疚鞫镉衅吲畺?。
施王屯衛(wèi)南十五里。東晉末,桓誕自稱施王,屯據于此,因名。○三會驛,在衛(wèi)東百二十里。又衛(wèi)東清江門外有施州馬驛。又盤龍橋,在衛(wèi)北盤龍溪上,有石崖,極高,昔人鑿石架木為橋,行者股忄栗目眩,不敢俯視。
大田軍民千戶所衛(wèi)西三百五十里。本蠻地。宋為羈縻柔遠州。元曰散毛洞。洪武五年,定其地。二十三年,始置散毛千戶所。明年,改曰大田軍民千戶所,隸施州衛(wèi)。城周不及三里。今仍置大田所。
○小關山所東百里。古置關其上,遺壘尚存?!吨尽吩疲核潜遍T外有朝陽、積翠二山。又有秀屏山,在所城南,青峰高聳,若屏嶂然?!鸪紟X,在所東五十余里,巍峨高聳。又有行者峰,在小關山南五里。
○西北河所西二十里。有二溪合流,下入山洞中,其上有石如橋,高十余丈,名天生橋。又頭渡河,在所東十里,源出所東十五里之龍洞口,流為河?!鹑f頃湖,在所西南二百里,與酉陽接界。其湖深陷,行之周回動搖。
○深溪關所南百五十里,當酉陽路口。
硝場所北百里。懸崖數(shù)千丈,下有河渡,其半崖一孔,勢若城門,上產硝土?!吨尽吩疲嚎h北百里有韓信坡,相傳信嘗經此,土不生草。
施南宣撫司衛(wèi)東百里。本巴蠻地。宋為羈縻蠻地。元初,置沿邊溪峒招討司。至正二年,更為施南道宣慰使司。十七年,為明玉珍所據,改為宣撫司。洪武四年,復為施南宣慰司,尋復為蠻所據。二十三年,定其地。永樂三年,改為施南長官司。明年,復升宣撫司,領東鄉(xiāng)五路、忠路、忠孝、金峒四安撫司,隸施州衛(wèi)。
○筆架山在司治南,有五峰高聳。又南一里為馬鞍山。又金龍山,在司東里許。司西里許曰來龍山,下有醴泉。○天柱峰,在司東三十里眾山中,有石屹立,因名。
○石壁石板溪司西里許。其旁有九曲溪,合流入施州界,下流注于清江?!鸢咨诚?,在司北。又有白石、三花等溪,下流俱入于清水。
○懷來峒隘在司西。明初,藍玉引兵至此,受夷款,因名。其相近者,又有石寶寨,一名通天洞。
東鄉(xiāng)五路安撫司本蠻地。宋置細沙寨,北去施州二百八十里。元仍為細沙寨,明玉珍改置東鄉(xiāng)五路宣撫司。洪武六年,更為安撫司。二十三年廢。永樂五年,復置安撫司。宣德三年,分領搖把峒以下長官司三,鎮(zhèn)遠、隆奉蠻夷長官司二,仍隸施南宣撫司。
○楊平山司東二里。司東十五里又有龍津山。又臥龍山,在司北六十里。又司南十五里有東坡山,司西十五里有那岔山。
○細沙溪司東二十里。自施州界東門山流經此,下流入龍平溪。
搖把峒長官司《志》云:元為義巴峒,至元中,嘗置義巴安撫司。
上愛茶洞長官司。
下愛茶洞長官司《志》云:二長官司,元為懷德府。至順中,升宣撫司。至正中,又嘗升軍民宣慰司。
鎮(zhèn)遠蠻夷長官司。
隆奉蠻夷長官司。
忠路安撫司本蠻地。宋為羈縻龍渠縣。元曰忠路寨,屬施州。明玉珍時更置忠路宣撫司。洪武四年,改為安撫司。二十三年廢。永樂五年,復置忠路安撫司。宣德三年,分領劍南長官司,仍隸施南宣撫司。
○石旗山司南一里。《志》云:司旁有鳳凰、獅子、龍洞、金紫諸山,皆高峻。
○革井溪司東一里。又司旁有中應溪。去司五里又有兩會溪。
劍南長官司。
忠孝安撫司本蠻地。宋為羈縻西高州地。元置大奴、管勾等峒長官司。至正十一年,改為忠孝軍民府。十五年,又更為忠孝軍民安撫司。明玉珍時,改為宣撫司。洪武四年,復為安撫司。二十三年廢。永樂五年,復置忠孝安撫司,隸施南宣撫司。
○石門山司南一里。《志》云:司西一里有龍泉。
金峒安撫司本蠻地。宋祥符初,黔州言磨嵯、洛浦蠻歸順,此即磨嵯蠻地也。元置金峒寨,屬施州。明玉珍時,改為鎮(zhèn)邊五路總管府。洪武中,金峒蠻叛。二十三年,討定其地。永樂五年,始置金峒安撫司。宣德三年,分領西萍蠻夷長官司,仍屬施南宣撫司。
○積玉山司北二里。山高峻,積雪經春不消。其南一里曰十三盤,以登陟盤曲也?!吨尽吩疲悍e玉山旁有黑洞儼,若城門,水從中流,二里許始出山,繞司北,為青崖、塞谷等溪。其上又一小洞,伐木為闌。洪武間,涼國公征蠻嘗經此。
○兩會溪司北五里,即積玉山溪澗所會流也。
西萍蠻夷長官司。
中峒安撫司《志》云:嘉靖初增設,隸施南宣撫司。
散毛宣撫司衛(wèi)西三百二十里。本蠻地。五代時為羈縻感化州。宋為羈縻富州地,尋為柔遠州地。元初因之,尋曰散毛洞。至元三十一年,升為散毛府。至正六年,改為散毛、誓?等處軍民宣撫司。明玉珍時,更為散毛沿邊軍民宣慰司。前朝洪武四年,改為散毛沿邊宣撫司。十四年,定散毛地,尋復叛。二十三年,發(fā)兵剿捕,尋復定。永樂九年,置散毛長官司。十三年,復升宣撫司。宣德三年,分領龍?zhí)?、大旺二安撫司,仍隸施州衛(wèi)。
○酉溪在司南。自四川酉陽宣撫司流入境,下流至辰州府,合于沅水。
○散毛關在司南。亦曰散毛路口。本名師壁洞。元至元中,置師壁宣慰司,尋改宣撫司,領師壁鎮(zhèn)撫所、師羅千戶所。至正中,又立長官司四,巡簡司七。明初,復廢為師壁洞。今改為散毛關。
龍?zhí)栋矒崴颈拘U地。宋屬施州。元置龍?zhí)栋矒崴?。明玉珍時,為龍?zhí)堕L官司。洪武四年,更為安撫司,尋叛,發(fā)兵討平之。二十三年,廢。永樂五年,復置龍?zhí)栋矒崴?,屬散毛宣撫司?br />
○白鳳山司西十里。
○黔水在司治南。即清江也。《志》云:流經四川彭水縣,至涪州入岷江。誤。
大旺安撫司本蠻地。元時,以大旺地大翁迦洞屬師壁洞安撫司。明玉珍時,置大旺宣撫司。洪武五年,大旺蠻叛,討平之。六年,仍置大旺宣撫司。永樂五年,改為安撫司。宣德三年,分領東流、臘壁洞二蠻夷官司,仍隸散毛宣撫司。
○達車溪司東一里。其相近者又有芭蕉溪。
○野貓關《志》云:在司境刺若洞路口。
東流蠻夷長官司。
臘壁洞蠻夷長官司。
忠建宣撫司衛(wèi)東二百五十里。本蠻地。宋為羈縻保順州。元置忠建軍民都元帥府。明玉珍因之。洪武四年,內附。六年,改為忠建宣撫司,尋叛。十四年,討平之,更為安撫司。永樂四年,復為宣撫司,領忠峒、高羅二安撫司,仍隸施州衛(wèi)。
○連珠山司北一里。又司西十里有師壁山,司東百五十里有奴闌山。
○車溪司南二十里?!吨尽吩疲涸闯瞿緝蚤L官司,下流入酉溪。又有弄羅溪,在司南二十五里。相近者又有車弄溪,下流亦俱入酉溪。
○勝水關司東南三百里。又司境有虎城關、野熊關及野牛關?!吨尽吩疲褐T關各去司三百里。
忠峒安撫司本蠻地。宋為羈縻順州。元改置湖南鎮(zhèn)遏宣慰使司。明玉珍更置沿邊溪峒宣撫司。明初廢。永樂四年,復置忠峒安撫司,隸施州宣撫司。
○連珠山司南二里。上有寨。又司東三里有墨達山?!吨尽吩疲和寥酥^天為墨,言山高接天也。又明珠山在司西六里,其西又有三十六峰,群山環(huán)峙,亙司前后。
○酉溪在司南?!吨尽吩疲鹤匀菝懒魅胨窘?,名大水。下流經鎮(zhèn)南界,亦名慢水。又有母古溪,在司南四里,源出高羅安撫司,流入酉溪。
○土地關《志》云:在忠建路口。又有覃山寨,在司北一里。
高羅安撫司本蠻地。宋初,為羈縻珍州。開寶初,改曰高州,尋曰西高州。元更置石溪洞長官司,尋為高羅寨長官司,又升為宣撫司。明玉珍改為安撫司。明初廢。洪武六年,復置高羅安撫司。明年叛,廢,尋討平之。永樂四年,復置安撫司,分領木冊長官司,隸忠建宣撫司。
○墨把山司西十里。有七峰聳拔,亦曰墨把峰。又通積山,在司西三里。司北里許又有勞喜山。
○白鳳溪在司南。源出東門山,流會酉溪,名三江口。
○水心寨司南三里。有水心山寨據其巔。又司西三里有樹斜洞。
木冊長官司本蠻地。元置木冊安撫司。明玉珍改曰長官司。明初因之,隸高羅安撫司。
○棲鳳山司北十五里。又司東四里有蒲載山,二十里有低罕山,司西三十里有木冊山。
○車溪《志》云:源出木冊山,流入忠建境內。
思南長官司成化以后增置,亦隸高羅安撫司。
鎮(zhèn)南長官司衛(wèi)南二百五十里。本酉溪蠻地。元初,置毛嶺峒。至正十五年,置宣化鎮(zhèn)南五路軍民府,領提調軍民鎮(zhèn)撫所、蠻夷軍民千戶所,尋更為湖南鎮(zhèn)遏毛嶺峒宣慰使司。明玉珍改為鎮(zhèn)南宣撫司。洪武四年,內附。二十三年廢。永樂五年,復置鎮(zhèn)南長官司,直隸施州衛(wèi)。
○鎮(zhèn)南山司南一里。
○酉溪《志》云:自忠峒司流經司界。又東南入辰州府境。
唐崖長官司本五溪西界地。元置唐崖長官司,尋更為軍民千戶所。明玉珍改為宣撫司。洪武六年,仍置長官司,后廢。永樂四年,復置,直隸施州衛(wèi)。
○萬峰山在司境。亦曰杉篁峒,頂有池,流為杉篁、杉碧、壘子等溪。
○黔水在司南。即清江上源也。又乾溪,在司北一里。司東里許又有普樂溪,俱流入于黔江。
○百節(jié)峒司南里許。又司境有蠻王峒。
容美宣撫司衛(wèi)東南二百十里。元至正十五年,立四川容美洞軍民總管府。明洪武四年,置宣撫司,尋廢。永樂四年,復置,領長官司四,隸施州衛(wèi)。
椒山瑪瑙長官司洪武六年置。十四年廢。永樂五年,復置,隸容美宣撫司。下仿此。
五峰石寶長官司。
石梁下峒長官司。
水盡源通塔平長官司。
盤順安撫司成化以后,置隸容美宣撫司。
◇永順軍民宣慰使司東至澧州慈利縣三百九十里,西南至保靖州宣慰司二百二十里,南至辰州府三百十里,北至永定衛(wèi)二百九十里。自司治至布政司二千里,至江南江寧府三千八百里,至京師七千三百里。
《禹貢》荊州之域。秦黔中郡地。漢以后,為武陵郡地。隋為辰州地。唐天授二年,析置溪州。天寶初,曰靈溪郡,后復為溪州。五代時,馬氏有其地。宋初,為羈縻永順州,又為上、中、下溪三州《志》云:宋時有羈縻州二十,皆置刺史,而以下溪州刺史兼都誓主,十九州皆隸焉,謂之誓下州。彭氏世為之長。熙寧中,招納誓下等州,改隸辰州。元時,彭萬潛自改為永順等處軍民安撫司,后彭天寶又改宣撫司。前朝洪武二年,內附。六年,升為永順等處軍民宣慰使司,隸湖廣都司,領州三、長官司六。
司東抵荊、湘,西通巴、蜀,南近辰陽,北距歸峽,四通五達之郊也。唐天授二年,析辰州置溪州,為控御群蠻之地?!段宕贰罚合菸鹘??、兩林,南通桂林、象郡,馬希范取其地,因立銅柱以為表銅柱,見前沅陵縣。宋仁宗嘉?三年,下溪蠻彭仕義叛,既而乞內屬,詔遣雷簡夫往視之。簡夫度仕義未即順命,督諸將進兵,筑明溪上下二寨,據其險要,拓取故地五百余里。仕義計窮遂降。熙寧九年,章?經制荊湖,誓下三州蠻悉內附,詔筑下溪州城,而五溪悉平。明初,蠻酋歸順,因而撫之。萬歷中,廖道南建議曰:國家肇平南土,即設永順、保靖于湖,酉陽于川,而施、夔、貴竹各有安撫、宣撫、長官諸司,兼收并蓄,納污包荒,治之以不治。繼而經制漸疏,苗酋倡亂,謂宜設重臣以鎮(zhèn)撫之。如南、贛之兼閩,鄖、襄之兼蜀,以制永、保、酉、竹諸司,則蠻獠犭?犭童有所顧忌而不敢肆矣。其后特簡重臣鎮(zhèn)撫偏沅,蓋自道南發(fā)之也。
○大鄉(xiāng)廢縣司西南一百七十里。漢沅陵、酉陽二縣地。梁分置大鄉(xiāng)縣。隋屬辰州。唐初因之。天授二年,置溪州治此。五代時,馬氏改置溪州于辰州境上,既而蠻復還舊治此,即下溪州城矣。宋熙寧中,溪酋歸附,詔修筑下溪城,即此也。今司城,即古永順州治。明初,仍置司于此,下溪州地并入焉。
三亭城在司西南。漢武陵郡酉陽縣地。梁為大鄉(xiāng)縣地。唐貞觀九年,分置三亭縣,屬辰州。天授二年,改屬溪州。五代時,沒于蠻。又洛浦廢縣,在司南,本大鄉(xiāng)縣地。唐天授二年,分置洛浦縣,屬溪州。四年,改屬錦州。五代時為蠻所據,所謂洛浦蠻也。
明溪城在司東南。宋康定中,辰州蠻彭仕義叛,命雷簡夫討之。簡夫至辰州,進筑明溪上下二寨,奪其險要,拓取石馬巖故地五百余里,即此城也。
○黔安戍在司西。宋熙寧初,彭師晏以誓下州來歸,詔修筑下溪城,并置寨于茶灘南岸,名曰黔安戍,是也?;蛟撇铻?,即黔江所經。
南渭州本蠻地。宋為羈縻南渭州。元因之,屬新添葛蠻安撫司,尋廢。明洪武二年,復置州,改今屬。
施溶州蠻地。宋為羈縻州。元為會溪施溶地,屬思州軍民安撫司,后廢。洪武二年,置施溶州,改今屬。
上溪州蠻地。宋為羈縻上溪、中溪、下溪三州,后廢。洪武二年,置上溪州于此。又改今屬。
臘惹洞長官司元置,屬思州軍民安撫司。明改今屬,下仿此。
麥著黃洞長官司。
驢達洞長官司。
施溶溪長官司。
白崖洞長官司元置,屬新添葛蠻安撫司。明初,改今屬。
田家洞長官司明初置,屬永順宣慰司。
◇保靖州軍民宣慰使司東至辰州府鎮(zhèn)溪所界一百八十里,西至施州衛(wèi)大田所界三百里,西南至四川酉陽司界一百八十里,東北至永順司界四十里。自司治至布政司一千九百七十里,至南京三千八百里,至京師七千三百里。
《禹貢》荊州之域。自漢以后,為武陵郡地。隋為辰州地。唐為溪州地。宋為羈縻保靖州。元因之,屬新添葛蠻安撫司。明初,置保靖州安撫司。洪武六年,升軍民宣慰使司,隸湖廣都司,領長官司二。
司四山環(huán)抱,澗水中流,控御苗蠻,與川、黔之酉陽、銅仁,相為表里,山藪藏疾,功在刊除矣。
五寨長官司宣慰司南百八十里。唐時,為宋沱洞、烏引洞、廬荻洞、杜望洞、白巖洞五寨,命田氏世官之,以控蠻裔。宋以來仍舊。明初,五寨官田文歸附,因置是司。
○密峰寨在司東。嘉靖三十四年,督臣馮岳言五寨在麻陽、保靖之中,宜移鎮(zhèn)?參將駐此,以便控制。且寨東有密峰寨,西有牛拗腳,又諸田出入之沖,宜各立哨堡一座,分兵防守云。
?子坪長官司宣慰司南百五十里,永樂三年置。
茅岡隘冠帶長官司成化以后置,屬保靖宣慰司。下仿此。
兩江口長官司。
鎮(zhèn)遠臻剖六洞橫坡等處長官司本屬貴州境內鎮(zhèn)遠衛(wèi)?!锻ㄖ尽吩疲盒轮?,屬保靖宣慰司。俟考。
○烏牌寨在司西?!吨尽吩疲?子坪叛苗二十七,洞頭、中略、留絞、亞保、谷恥、大略、琴圖、盤營、回寨、大塘、爆木、巖口、盤那、孟瘦、大唐、池已、烏牌、小五?、惡黨、古藏、板栗、冷水、排那、瘳鐵、烏巢、老菜、巖洞等寨是也。
陰隆江鎮(zhèn)在司境?!吨尽吩疲罕>妇硟扔嘘幝〗?、杜望、滑石江三巡簡司,俱隸湖廣都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