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官略 【八】
歷代王侯封爵
○歷代王侯封爵 【公主井官屬附】
宋爵一十二等王嗣王郡王國公郡公開國公開國郡公開國縣公開國侯開國伯開國子開國男皇子兄弟封國謂之親王親王之子承
嫡者為嗣王宗室近親承襲特旨者封郡王遇恩及宗室祖宗后承襲及特旨者封國公余宗室近親并封郡公其食邑沿唐制王食五千戶郡
王國公三千戶特加者不在此數(shù)其開國公侯伯子男皆隨食邑公二千戶以上侯一千五百戶以上伯七百戶以上子五百戶以上男三百戶
以上分國三等大國二十七次國二十小國二十凡親王府有傅長史司馬咨議參軍友記室參軍王府教授小學(xué)教授傅及長史司馬有其官
而未嘗除太宗太平興國七年諸王出合楚王府置咨議參軍二人翊善二人陳王府置咨議翊善各一人繼又置記室及諸王府侍講一人并
以常參官充其后咨議翊善多不置記室或止一員真宗大中祥符九年仁宗初封壽春郡王置友二員亦以常參官充天禧二年進(jìn)封升王友
遷咨議仍置記室一人后惟增置教授屬于大宗正司凡公主亦如唐制分大長公主長公主公主郡主縣主等封號皆不置官屬遼封爵惟國
王郡王國公三等其初宗室與勛戚無異道宗太康五年詔惟皇子封一字王余并削降其王府官屬北面官有親王祗應(yīng)司王子院有王子太
師王子太保王子司徒王子司空王子班郎官南面官王傅府有王傅親王內(nèi)史府有內(nèi)史長史參軍諸王文學(xué)館有諸王教授諸王伴讀又北
面官有駙馬都尉府掌公主宅帳之事
金封爵郡王國公郡公郡侯郡伯 【初稱縣伯章宗承安二年更】 縣子縣男凡七等其食邑略如唐宋之制凡食邑五千戶者實(shí)封五
百戶余視此分國三等大國之號二十次國三十小國三十封王之郡號十封公主之縣號三十其王府官有傅府尉長史司馬文學(xué)記室參軍
元爵視金惟郡王上多王一等其初宗室駙馬通稱諸王無位號之別惟視印章以為輕重后始有國邑之名其制封一字王者金印獸紐
兩字王者金印螭紐次有金印駝紐金鍍銀印駝紐金鍍銀印龜紐有止用銀印龜紐各分等級有同姓無國邑而稱王者但曰宗王諸王傅官
庫春布哈太子至齊王位下凡四十五王每位下各設(shè)王傅傅尉司馬三員傅尉惟庫春布哈額布根諤爾根王有之自此以下皆稱府尉
明制親王授金冊金寶皇太子之次嫡子及庶子年十歲立為王世子授以涂金銀冊銀印親王嫡長子年十歲立為王世子授以涂金銀
冊銀印次子及庶子年十歲皆封郡王冊印亦如之郡王次子授鎮(zhèn)國之孫輔國次曾孫奉國皆將軍凡三等次元孫鎮(zhèn)國次五世孫輔國次六
世孫奉國皆中尉凡三等其祿米親王歲萬石郡王六千石郡王諸子年十五人賜田六十頃為永業(yè)除其租其王府官屬長史司左右長史各
一人其屬典簿一人審理所審理正一人副一人典膳所典膳正一人副一人奉祠所奉祠正一人副一人典樂一人典寶所典寶正一人副一
人紀(jì)善所紀(jì)善二人良醫(yī)所良醫(yī)正一人副一人典儀所典儀正一人副一人伴讀四人教授無定員引禮舍人三人倉大使副使各一人郡王
府教授一人典膳一人鎮(zhèn)國將軍教授一人神宗萬歷間周府設(shè)宗正一人后各府亦漸置郡王府增設(shè)教授一人凡王府護(hù)衛(wèi)指揮使司設(shè)官
如京衛(wèi)其王府儀衛(wèi)司儀衛(wèi)正一人副二人典仗六人儀衛(wèi)掌侍衛(wèi)儀仗護(hù)衛(wèi)掌防御非常護(hù)衛(wèi)王邸有征調(diào)則聽命于朝凡功臣外戚封爵三
等曰公侯伯有流有世功臣則給鐵券歲祿以功為差公主亦有大長公主長公主公主凡尚主者皆稱駙馬都尉位在伯上其尚郡主縣主郡
君縣君鄉(xiāng)君者并曰儀賓洪武七年公主府設(shè)家令一人司丞一人錄事一人二十三年改家令為中使司以內(nèi)使為之
(臣)等謹(jǐn)按自唐迄元朝廷無裂土以王子弟者明太祖洪武三年立長子標(biāo)為皇太子封第二子椿為秦王次綱晉王棣燕王橚吳王
楨楚王榑齊王樟潭王■〈木巳〉趙王檀魯王侄孫守謙靖江王置藩府于各直省設(shè)官屬護(hù)衛(wèi)其后或徙封或續(xù)封謂當(dāng)恪守藩屏夾輔王
室世有茅土以圖盤石之安乃未幾而周王子有■〈火動〉告其父橚謀反詞連燕齊湘三王惠帝紛紛削奪致起靖難之師及成祖即位還
齊岷二王故封不數(shù)年而榑以兇暴驕縱楩以沉湎擅殺仍坐廢黜沿至武宗朝宸濠包藏禍心覬覦生變設(shè)非王守仁御侮得宜又將患及宗
社皆由太祖泥古好名舉行封建以階之厲而基之禍伏讀御批通鑒輯覽謂師古而不知度今務(wù)名而以致害實(shí)誠篤論也
散官
勛官
命婦
△散官
文散官
武散官
文散官
開府儀同三司
唐制以開府儀同三司為文散官第一階即不帶職官亦與朝參祿俸宋承唐制亦以開府儀同三司為散官第一階遼不置金文散官上
曰開府儀同三司中曰儀同三司元與金同明不設(shè)
?。ǔ迹┑戎?jǐn)按唐制儀同三司以罷職就閑者居之至宋則神宗元豐八年以韓絳為開府儀同三司判大名府自是而后凡執(zhí)政外戚率
加此職遂為恩寵之秩與唐制異矣
特進(jìn)
唐制文散官特進(jìn)亦與朝參祿俸宋承唐制 【按宋自徽宗政和以后詔特進(jìn)非宰相不除】 遼不置金一品文散官中次曰特進(jìn)下曰
崇進(jìn)元與金同明亦置特進(jìn)省崇進(jìn)
(臣)等謹(jǐn)按唐雖置特進(jìn)之階然授者甚少宋自元豐更定官制省左右仆射以特進(jìn)換之故宰臣王安石以仆射改特進(jìn)政和后辥昂
白時中皆以特進(jìn)為宰臣是宋制不以特進(jìn)為散官竟為執(zhí)政之要秩與前代之制異矣金代以降仍為散秩云
光祿大夫 【榮祿大夫附】
唐制文散官以光祿大夫為二品金紫光祿大夫銀青光祿大夫為三品宋制皆為二品上曰金紫光祿大夫次曰銀青光祿大夫又次曰
光祿大夫遼不置金正二品官階金紫光祿大夫銀青榮祿大夫從二品光祿大夫榮祿大夫元與金同皆階一品明亦置特進(jìn)光祿大夫特進(jìn)
榮祿大夫光祿大夫榮祿大夫皆階一品
資德大夫 【資政資善大夫附】
金制正三品階上曰資德大夫中曰資政大夫下曰資善大夫元亦置資德大夫資政大夫資善大夫皆階二品明與元同
?。ǔ迹┑戎?jǐn)按資德資政資善三階宋以前各代俱無葢創(chuàng)制于金而元明因之也
正奉大夫 【通奉宣奉正議中奉大夫附】
宋制三品階有正奉大夫宣奉大夫通奉大夫正議大夫金制從三品階有正奉大夫通奉大夫中奉大夫元與金同皆從二品明亦如之
(臣)等謹(jǐn)按宋元豐更定官制大率沿唐之制無正奉宣奉通奉諸階至徽宗大觀中始有斯號自后歷代沿之惟改宣奉為中奉云
通議大夫 【大中大夫以下附】
宋制四品階有通議大夫大中大夫金四品階正四品上曰正議大夫中曰通議大夫下曰嘉議大夫從四品上曰大中大夫中曰中大夫
下曰少中大夫元與金同皆階三品 【按元沿金制惟改少中曰亞中】 明沿制不易
中大夫 【中奉大夫以下附】
宋制五品階正五品曰中大夫從五品曰大中大夫中散大夫金五品階正五品上曰中議大夫中曰中憲大夫下曰中順大夫從五品上
曰朝請大夫中曰朝散大夫下曰朝列大夫元與金同皆階四品明沿元制惟改朝散大夫為朝議大夫
?。ǔ迹┑戎?jǐn)按唐宋之制四五品祗分二階或三階金代以后則每品分為六階散官之多始于金也
朝奉大夫 【朝請大夫以下附】
宋六品階有朝奉大夫朝請大夫朝散大夫金以后皆為五品
奉政大夫 【奉議大夫以下附】
金六品階正六品上曰奉政大夫下曰奉議大夫從六品上曰奉直大夫下曰奉訓(xùn)大夫元與金同皆階五品明沿元制不易
?。ǔ迹┑戎?jǐn)按唐元明六品無大夫之階惟宋金有之即唐以前歷代亦不置也
朝請郎以下
宋七品階正七品有朝請郎朝散郎朝奉郎從七品有承議郎金正七品上曰承德郎下曰承直郎從七品上曰承務(wù)郎下曰儒林郎元與
金同皆階六品明沿元制不易 【案元明惟改從六品上為儒林郎下為承務(wù)郎】 宋八品階正八品曰奉議郎通直郎從八品曰宣教郎宣
義郎金八品階正八品上曰文林郎下曰承事郎從八品上曰征事郎下曰從仕郎元與金同皆階七品明沿元制不易 【案元制惟改從仕
為從事明制又改征事為征仕】 宋九品階有承事郎承奉郎金九品階正九品上曰登仕郎下曰將仕郎從九品上曰登仕佐郎下曰將仕佐
郎元與金同皆階八品明八品階正八品曰修職郎曰迪功郎從八品曰修職佐郎曰迪功佐郎九品階正九品曰登仕郎曰將仕郎從九品曰
登仕佐郎曰將仕佐郎
?。ǔ迹┑戎?jǐn)按金及明制九品皆有四階惟元不置九品之階故元史謂元代無九品散官也又按宋制八品階別置承務(wù)郎惟以授親民
之官明制六品則置宣德郎七品別置宣議郎惟以授吏材干出身之官葢所以別涂品也
武散官
驃騎大將軍
宋沿唐制無正一品之武散官階其從一品曰驃騎大將軍金制武散官凡仕至從二品至從一品皆用文資元明武散官亦無一品階
?。ǔ迹┑戎?jǐn)按唐以前武散官止稱將軍其稱大將軍則自唐始也
輔國大將軍以下
宋二品武階正二品曰輔國大將軍從二品曰鎮(zhèn)國大將軍元正二品武階曰龍虎衛(wèi)上將軍金吾衛(wèi)上將軍驃騎衛(wèi)上將軍從二品曰奉
國上將軍輔國上將軍鎮(zhèn)國上將軍明正二品武階曰龍虎將軍金吾將軍驃騎將軍從二品曰奉國將軍定國將軍鎮(zhèn)國將軍
冠軍大將軍以下
宋三品武階正三品曰冠軍大將軍懷化大將軍從三品曰云麾將軍歸德將軍金三品武階正三品曰龍虎衛(wèi)上將軍金吾衛(wèi)上將軍驃
騎衛(wèi)上將軍從三品曰奉國上將軍輔國上將軍鎮(zhèn)國上將軍元正三品武階曰昭武大將軍昭勇大將軍毅大將軍從三品即金從四品明沿
元制止稱將軍不加大 【案明制正三品昭武之下次昭毅次昭勇】
忠武將軍以下
宋四品武階正四品曰忠武將軍壯武將軍從四品曰宣威將軍明威將軍金四品武階正四品曰昭武大將軍昭毅大將軍昭勇大將軍
從四品曰安遠(yuǎn)大將軍定遠(yuǎn)大將軍懷遠(yuǎn)大將軍元四品武階正四品曰廣威將軍宣威將軍明威將軍從四品曰信武將軍顯武將軍宣武將
軍明沿元制不易
定遠(yuǎn)將軍以下
宋五品武階正五品曰定遠(yuǎn)將軍寍遠(yuǎn)將軍從五品曰游騎將軍游擊將軍金正五品階即元之四品其六品階正六品曰武節(jié)將軍武德
將軍從六品曰武義將軍武略將軍元五品階即金之六品明沿元制不易 【按明制惟改武義為武毅】
諸校尉
宋六品武階正六品曰昭武校尉昭武副尉從六品曰振威校尉振威副尉元六品武階正六品曰承信校尉昭信校尉從六品曰忠武校
尉忠顯校尉明沿元制不易宋七品武階正七品曰致果校尉致果副尉從七品曰翊麾校尉翊麾副尉金七品武階正七品曰承信校尉昭信
校尉從七品曰忠武校尉忠顯校尉元七品武階正七品曰忠勇校尉忠翊校尉從七品曰修武校尉敦武校尉宋八品武階正八品曰宣節(jié)校
尉宣節(jié)副尉從八品曰御武校尉御武副尉金八品武階即元之七品階元八品武階正八品曰保義校尉進(jìn)義校尉從八品曰保義副尉進(jìn)義
副尉宋九品武階正九品曰仁勇校尉仁勇副尉從九品曰陪戎校尉陪戎副尉金九品武階即元之八品
(臣)等謹(jǐn)按唐制以后武散官惟宋金備列九品至元代則八品而止明代六品而止其置階之?dāng)?shù)宋三十有一金元皆三十有四明代
三十其制各殊
△勛官
宋勛官十有二等上柱國柱國上護(hù)軍護(hù)軍上輕車都尉輕車都尉上騎都尉騎都尉驍騎尉飛騎尉云騎尉武騎尉金與宋同元亦與宋
金同惟不置云騎尉武騎尉明文勛十左右柱國柱國正治上卿正治卿資治尹資治少尹贊治尹贊治少尹修正庶尹協(xié)正庶尹武勛官十有
二左右柱國柱國上護(hù)軍護(hù)軍上輕車都尉輕都都尉上騎都尉騎都尉驍騎尉飛騎尉云騎尉武騎尉
?。ǔ迹┑戎?jǐn)按勛官分文武惟明代為然此所未有也
△命婦
宋外命婦之號曰國夫人郡夫人淑人碩人令人恭人宜人安人孺人金章宗承安二年敕王妃止封王夫人郡王母妻封郡王夫人國公
母妻封國公夫人郡公母妻封郡公夫人郡侯母妻封郡君后改封郡侯夫人文武四品母妻封縣君后改封郡君五品母妻封鄉(xiāng)君后改封縣
君元仍金制明外命婦之號有九公曰某國夫人侯曰某侯夫人伯曰某伯夫人一品曰夫人后稱一品夫人二品曰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
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因其子孫封者加太字夫在則否
欽定續(xù)通志卷一百三十七
歷代王侯封爵
○歷代王侯封爵 【公主井官屬附】
宋爵一十二等王嗣王郡王國公郡公開國公開國郡公開國縣公開國侯開國伯開國子開國男皇子兄弟封國謂之親王親王之子承
嫡者為嗣王宗室近親承襲特旨者封郡王遇恩及宗室祖宗后承襲及特旨者封國公余宗室近親并封郡公其食邑沿唐制王食五千戶郡
王國公三千戶特加者不在此數(shù)其開國公侯伯子男皆隨食邑公二千戶以上侯一千五百戶以上伯七百戶以上子五百戶以上男三百戶
以上分國三等大國二十七次國二十小國二十凡親王府有傅長史司馬咨議參軍友記室參軍王府教授小學(xué)教授傅及長史司馬有其官
而未嘗除太宗太平興國七年諸王出合楚王府置咨議參軍二人翊善二人陳王府置咨議翊善各一人繼又置記室及諸王府侍講一人并
以常參官充其后咨議翊善多不置記室或止一員真宗大中祥符九年仁宗初封壽春郡王置友二員亦以常參官充天禧二年進(jìn)封升王友
遷咨議仍置記室一人后惟增置教授屬于大宗正司凡公主亦如唐制分大長公主長公主公主郡主縣主等封號皆不置官屬遼封爵惟國
王郡王國公三等其初宗室與勛戚無異道宗太康五年詔惟皇子封一字王余并削降其王府官屬北面官有親王祗應(yīng)司王子院有王子太
師王子太保王子司徒王子司空王子班郎官南面官王傅府有王傅親王內(nèi)史府有內(nèi)史長史參軍諸王文學(xué)館有諸王教授諸王伴讀又北
面官有駙馬都尉府掌公主宅帳之事
金封爵郡王國公郡公郡侯郡伯 【初稱縣伯章宗承安二年更】 縣子縣男凡七等其食邑略如唐宋之制凡食邑五千戶者實(shí)封五
百戶余視此分國三等大國之號二十次國三十小國三十封王之郡號十封公主之縣號三十其王府官有傅府尉長史司馬文學(xué)記室參軍
元爵視金惟郡王上多王一等其初宗室駙馬通稱諸王無位號之別惟視印章以為輕重后始有國邑之名其制封一字王者金印獸紐
兩字王者金印螭紐次有金印駝紐金鍍銀印駝紐金鍍銀印龜紐有止用銀印龜紐各分等級有同姓無國邑而稱王者但曰宗王諸王傅官
庫春布哈太子至齊王位下凡四十五王每位下各設(shè)王傅傅尉司馬三員傅尉惟庫春布哈額布根諤爾根王有之自此以下皆稱府尉
明制親王授金冊金寶皇太子之次嫡子及庶子年十歲立為王世子授以涂金銀冊銀印親王嫡長子年十歲立為王世子授以涂金銀
冊銀印次子及庶子年十歲皆封郡王冊印亦如之郡王次子授鎮(zhèn)國之孫輔國次曾孫奉國皆將軍凡三等次元孫鎮(zhèn)國次五世孫輔國次六
世孫奉國皆中尉凡三等其祿米親王歲萬石郡王六千石郡王諸子年十五人賜田六十頃為永業(yè)除其租其王府官屬長史司左右長史各
一人其屬典簿一人審理所審理正一人副一人典膳所典膳正一人副一人奉祠所奉祠正一人副一人典樂一人典寶所典寶正一人副一
人紀(jì)善所紀(jì)善二人良醫(yī)所良醫(yī)正一人副一人典儀所典儀正一人副一人伴讀四人教授無定員引禮舍人三人倉大使副使各一人郡王
府教授一人典膳一人鎮(zhèn)國將軍教授一人神宗萬歷間周府設(shè)宗正一人后各府亦漸置郡王府增設(shè)教授一人凡王府護(hù)衛(wèi)指揮使司設(shè)官
如京衛(wèi)其王府儀衛(wèi)司儀衛(wèi)正一人副二人典仗六人儀衛(wèi)掌侍衛(wèi)儀仗護(hù)衛(wèi)掌防御非常護(hù)衛(wèi)王邸有征調(diào)則聽命于朝凡功臣外戚封爵三
等曰公侯伯有流有世功臣則給鐵券歲祿以功為差公主亦有大長公主長公主公主凡尚主者皆稱駙馬都尉位在伯上其尚郡主縣主郡
君縣君鄉(xiāng)君者并曰儀賓洪武七年公主府設(shè)家令一人司丞一人錄事一人二十三年改家令為中使司以內(nèi)使為之
(臣)等謹(jǐn)按自唐迄元朝廷無裂土以王子弟者明太祖洪武三年立長子標(biāo)為皇太子封第二子椿為秦王次綱晉王棣燕王橚吳王
楨楚王榑齊王樟潭王■〈木巳〉趙王檀魯王侄孫守謙靖江王置藩府于各直省設(shè)官屬護(hù)衛(wèi)其后或徙封或續(xù)封謂當(dāng)恪守藩屏夾輔王
室世有茅土以圖盤石之安乃未幾而周王子有■〈火動〉告其父橚謀反詞連燕齊湘三王惠帝紛紛削奪致起靖難之師及成祖即位還
齊岷二王故封不數(shù)年而榑以兇暴驕縱楩以沉湎擅殺仍坐廢黜沿至武宗朝宸濠包藏禍心覬覦生變設(shè)非王守仁御侮得宜又將患及宗
社皆由太祖泥古好名舉行封建以階之厲而基之禍伏讀御批通鑒輯覽謂師古而不知度今務(wù)名而以致害實(shí)誠篤論也
散官
勛官
命婦
△散官
文散官
武散官
文散官
開府儀同三司
唐制以開府儀同三司為文散官第一階即不帶職官亦與朝參祿俸宋承唐制亦以開府儀同三司為散官第一階遼不置金文散官上
曰開府儀同三司中曰儀同三司元與金同明不設(shè)
?。ǔ迹┑戎?jǐn)按唐制儀同三司以罷職就閑者居之至宋則神宗元豐八年以韓絳為開府儀同三司判大名府自是而后凡執(zhí)政外戚率
加此職遂為恩寵之秩與唐制異矣
特進(jìn)
唐制文散官特進(jìn)亦與朝參祿俸宋承唐制 【按宋自徽宗政和以后詔特進(jìn)非宰相不除】 遼不置金一品文散官中次曰特進(jìn)下曰
崇進(jìn)元與金同明亦置特進(jìn)省崇進(jìn)
(臣)等謹(jǐn)按唐雖置特進(jìn)之階然授者甚少宋自元豐更定官制省左右仆射以特進(jìn)換之故宰臣王安石以仆射改特進(jìn)政和后辥昂
白時中皆以特進(jìn)為宰臣是宋制不以特進(jìn)為散官竟為執(zhí)政之要秩與前代之制異矣金代以降仍為散秩云
光祿大夫 【榮祿大夫附】
唐制文散官以光祿大夫為二品金紫光祿大夫銀青光祿大夫為三品宋制皆為二品上曰金紫光祿大夫次曰銀青光祿大夫又次曰
光祿大夫遼不置金正二品官階金紫光祿大夫銀青榮祿大夫從二品光祿大夫榮祿大夫元與金同皆階一品明亦置特進(jìn)光祿大夫特進(jìn)
榮祿大夫光祿大夫榮祿大夫皆階一品
資德大夫 【資政資善大夫附】
金制正三品階上曰資德大夫中曰資政大夫下曰資善大夫元亦置資德大夫資政大夫資善大夫皆階二品明與元同
?。ǔ迹┑戎?jǐn)按資德資政資善三階宋以前各代俱無葢創(chuàng)制于金而元明因之也
正奉大夫 【通奉宣奉正議中奉大夫附】
宋制三品階有正奉大夫宣奉大夫通奉大夫正議大夫金制從三品階有正奉大夫通奉大夫中奉大夫元與金同皆從二品明亦如之
(臣)等謹(jǐn)按宋元豐更定官制大率沿唐之制無正奉宣奉通奉諸階至徽宗大觀中始有斯號自后歷代沿之惟改宣奉為中奉云
通議大夫 【大中大夫以下附】
宋制四品階有通議大夫大中大夫金四品階正四品上曰正議大夫中曰通議大夫下曰嘉議大夫從四品上曰大中大夫中曰中大夫
下曰少中大夫元與金同皆階三品 【按元沿金制惟改少中曰亞中】 明沿制不易
中大夫 【中奉大夫以下附】
宋制五品階正五品曰中大夫從五品曰大中大夫中散大夫金五品階正五品上曰中議大夫中曰中憲大夫下曰中順大夫從五品上
曰朝請大夫中曰朝散大夫下曰朝列大夫元與金同皆階四品明沿元制惟改朝散大夫為朝議大夫
?。ǔ迹┑戎?jǐn)按唐宋之制四五品祗分二階或三階金代以后則每品分為六階散官之多始于金也
朝奉大夫 【朝請大夫以下附】
宋六品階有朝奉大夫朝請大夫朝散大夫金以后皆為五品
奉政大夫 【奉議大夫以下附】
金六品階正六品上曰奉政大夫下曰奉議大夫從六品上曰奉直大夫下曰奉訓(xùn)大夫元與金同皆階五品明沿元制不易
?。ǔ迹┑戎?jǐn)按唐元明六品無大夫之階惟宋金有之即唐以前歷代亦不置也
朝請郎以下
宋七品階正七品有朝請郎朝散郎朝奉郎從七品有承議郎金正七品上曰承德郎下曰承直郎從七品上曰承務(wù)郎下曰儒林郎元與
金同皆階六品明沿元制不易 【案元明惟改從六品上為儒林郎下為承務(wù)郎】 宋八品階正八品曰奉議郎通直郎從八品曰宣教郎宣
義郎金八品階正八品上曰文林郎下曰承事郎從八品上曰征事郎下曰從仕郎元與金同皆階七品明沿元制不易 【案元制惟改從仕
為從事明制又改征事為征仕】 宋九品階有承事郎承奉郎金九品階正九品上曰登仕郎下曰將仕郎從九品上曰登仕佐郎下曰將仕佐
郎元與金同皆階八品明八品階正八品曰修職郎曰迪功郎從八品曰修職佐郎曰迪功佐郎九品階正九品曰登仕郎曰將仕郎從九品曰
登仕佐郎曰將仕佐郎
?。ǔ迹┑戎?jǐn)按金及明制九品皆有四階惟元不置九品之階故元史謂元代無九品散官也又按宋制八品階別置承務(wù)郎惟以授親民
之官明制六品則置宣德郎七品別置宣議郎惟以授吏材干出身之官葢所以別涂品也
武散官
驃騎大將軍
宋沿唐制無正一品之武散官階其從一品曰驃騎大將軍金制武散官凡仕至從二品至從一品皆用文資元明武散官亦無一品階
?。ǔ迹┑戎?jǐn)按唐以前武散官止稱將軍其稱大將軍則自唐始也
輔國大將軍以下
宋二品武階正二品曰輔國大將軍從二品曰鎮(zhèn)國大將軍元正二品武階曰龍虎衛(wèi)上將軍金吾衛(wèi)上將軍驃騎衛(wèi)上將軍從二品曰奉
國上將軍輔國上將軍鎮(zhèn)國上將軍明正二品武階曰龍虎將軍金吾將軍驃騎將軍從二品曰奉國將軍定國將軍鎮(zhèn)國將軍
冠軍大將軍以下
宋三品武階正三品曰冠軍大將軍懷化大將軍從三品曰云麾將軍歸德將軍金三品武階正三品曰龍虎衛(wèi)上將軍金吾衛(wèi)上將軍驃
騎衛(wèi)上將軍從三品曰奉國上將軍輔國上將軍鎮(zhèn)國上將軍元正三品武階曰昭武大將軍昭勇大將軍毅大將軍從三品即金從四品明沿
元制止稱將軍不加大 【案明制正三品昭武之下次昭毅次昭勇】
忠武將軍以下
宋四品武階正四品曰忠武將軍壯武將軍從四品曰宣威將軍明威將軍金四品武階正四品曰昭武大將軍昭毅大將軍昭勇大將軍
從四品曰安遠(yuǎn)大將軍定遠(yuǎn)大將軍懷遠(yuǎn)大將軍元四品武階正四品曰廣威將軍宣威將軍明威將軍從四品曰信武將軍顯武將軍宣武將
軍明沿元制不易
定遠(yuǎn)將軍以下
宋五品武階正五品曰定遠(yuǎn)將軍寍遠(yuǎn)將軍從五品曰游騎將軍游擊將軍金正五品階即元之四品其六品階正六品曰武節(jié)將軍武德
將軍從六品曰武義將軍武略將軍元五品階即金之六品明沿元制不易 【按明制惟改武義為武毅】
諸校尉
宋六品武階正六品曰昭武校尉昭武副尉從六品曰振威校尉振威副尉元六品武階正六品曰承信校尉昭信校尉從六品曰忠武校
尉忠顯校尉明沿元制不易宋七品武階正七品曰致果校尉致果副尉從七品曰翊麾校尉翊麾副尉金七品武階正七品曰承信校尉昭信
校尉從七品曰忠武校尉忠顯校尉元七品武階正七品曰忠勇校尉忠翊校尉從七品曰修武校尉敦武校尉宋八品武階正八品曰宣節(jié)校
尉宣節(jié)副尉從八品曰御武校尉御武副尉金八品武階即元之七品階元八品武階正八品曰保義校尉進(jìn)義校尉從八品曰保義副尉進(jìn)義
副尉宋九品武階正九品曰仁勇校尉仁勇副尉從九品曰陪戎校尉陪戎副尉金九品武階即元之八品
(臣)等謹(jǐn)按唐制以后武散官惟宋金備列九品至元代則八品而止明代六品而止其置階之?dāng)?shù)宋三十有一金元皆三十有四明代
三十其制各殊
△勛官
宋勛官十有二等上柱國柱國上護(hù)軍護(hù)軍上輕車都尉輕車都尉上騎都尉騎都尉驍騎尉飛騎尉云騎尉武騎尉金與宋同元亦與宋
金同惟不置云騎尉武騎尉明文勛十左右柱國柱國正治上卿正治卿資治尹資治少尹贊治尹贊治少尹修正庶尹協(xié)正庶尹武勛官十有
二左右柱國柱國上護(hù)軍護(hù)軍上輕車都尉輕都都尉上騎都尉騎都尉驍騎尉飛騎尉云騎尉武騎尉
?。ǔ迹┑戎?jǐn)按勛官分文武惟明代為然此所未有也
△命婦
宋外命婦之號曰國夫人郡夫人淑人碩人令人恭人宜人安人孺人金章宗承安二年敕王妃止封王夫人郡王母妻封郡王夫人國公
母妻封國公夫人郡公母妻封郡公夫人郡侯母妻封郡君后改封郡侯夫人文武四品母妻封縣君后改封郡君五品母妻封鄉(xiāng)君后改封縣
君元仍金制明外命婦之號有九公曰某國夫人侯曰某侯夫人伯曰某伯夫人一品曰夫人后稱一品夫人二品曰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
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因其子孫封者加太字夫在則否
欽定續(xù)通志卷一百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