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子辯 明 宋濂
序
鬻子
管子
晏子
老子
文子
關(guān)尹子
亢倉子
鄧析子
鶡冠子
子華子
列子
曾子
言子
子思子
慎子
莊子
墨子
鬼谷子
孫子
吳子
尉繚子
尹文子
商子
公孫龍子
荀子
韓子
燕丹子
孔叢子
淮南鴻烈解
揚(yáng)子法言
抱樸子
劉子
文中子中說
天隱子
玄貞子
金華子
齊丘子
聱隅子
周子通書
子程子
跋
序(宋濂)
諸子辯者何?辯諸子也。通謂之諸子何?周秦以來,作者不一姓也。作者不一姓而立其言何?人人殊也。先王之世,道術(shù)咸出于一軌,此其人人殊何?各奮私知而或盭大道也。由或盭大道也,其書雖亡,世復(fù)有依仿而托之者也。然則子將奈何?辭而辯之也。曷為辯之?解惑也。
鬻子
《鬻子》一卷,楚鬻熊撰。熊為周文王師,封為楚祖,著書二十二篇,蓋子書之始也?!端囄闹尽穼僦兰?,而小說家又別出十九卷。今世所傳者,出祖無擇所藏,止十四篇?!冻缥目偰俊分^其八篇已亡,信矣。其文質(zhì),其義弘,實(shí)為古書無疑。第年代久邈,篇章舛錯,而經(jīng)漢儒補(bǔ)綴之手,要不得為完書。黃氏疑為戰(zhàn)國處士所托,則非也。序稱熊見文王時,年已九十。其書頗及三監(jiān)曲阜時事,蓋非熊自著,或者其徒名“政”者之所記歟?不然,何有稱“昔者文王有問于鬻子”云?
管子
《管子》二十四卷,齊大夫管夷吾撰,夷吾字仲。其書經(jīng)劉向所定,凡九十六篇,今亡十篇。自《牧民》至《幼官圖》九篇為《經(jīng)言》,《五輔》至《兵法》八篇為《外言》,《大匡》至《戒》九篇為《內(nèi)言》,《地圖》至《九變》十八篇為《短語》,《任法》至《內(nèi)業(yè)》五篇為《區(qū)言》,《封禪》至《問霸》十三篇為《雜篇》,《牧民解》至《明法解》五篇為《管子解》,《臣乘馬》至《輕重庚》十九篇為《管子輕重》。予家又亡《言昭》、《修身》、《問霸》、《牧民解》、《輕重庚》五篇,止八十一篇。題云“唐司空房玄齡注”,或云非也,尹知章注。是書非仲自著也。其中有絕似《曲禮》者,有近似老莊者,有論伯術(shù)而極精微者,或小智自私而其言至卑汙者。疑戰(zhàn)國時人采掇仲之言行,附以他書成之。不然,“毛嬙西施”,“吳王好劍”,“威公之死,五公子之亂”,事皆出仲后,不應(yīng)豫載之也。朱子謂仲任齊國之政,又有“三歸”之溺,奚暇著書?其說是矣。先儒之是仲者,稱其謹(jǐn)政令,通商賈,均力役,盡地利,既為富強(qiáng),又頗以禮義廉恥化其國裕如,(瀟雨按:張舜徽選編《文獻(xiàn)學(xué)論著輯要》本作“余如”,屬下句。)《心術(shù)》、《白心》之篇,亦嘗側(cè)聞?wù)恼\意之道,其能一匡天下,致君為五伯之盛,宜矣!其非仲者,謂先王之制,其盛極于周,后稷、公劉、大王、王季、文、武、成、康、周公之所以制周者,非一人之力,一日之勤,經(jīng)營之難,積累之素,況又有出于唐、虞、夏、商之舊者矣,及其衰也,而仲悉壞之,何仲之不仁也!嗚呼!非之者固失,而是之者亦未為得也。何也?仲之任術(shù)立伯,假義濟(jì)欲,縱其致富強(qiáng),而汲汲功利,禮物俱喪,其果有聞?wù)恼\意之道乎?周自平王東遷,諸侯僭王,大夫僭諸侯,文、武、成、康、周公之法,一切盡壞,列國盡然,非止仲一人而已也。然則仲何如人?曰:人也,功首而罪魁者也。曰:齊之申、韓、鞅、斯之列,亦有間乎?曰:申、韓、鞅、斯刻矣,而仲不至是也,原其作俑之意,仲亦烏得無罪焉?薄乎云爾。
晏子
《晏子》十二卷,出于齊大夫晏嬰?!稘h志》八篇,但曰《晏子》。《隋》《唐》七卷,始號《晏子春秋》。與今書卷數(shù)不同,《崇文總目》謂其書已亡,世所傳者蓋后人采嬰行事而成,故柳宗元謂墨氏之徒有齊人者為之,非嬰所自著。誠哉是言也!
老子
《老子》二卷,《道經(jīng)》、《德經(jīng)》各一。凡八十一章,五千七百四十八言,周柱下史李耳撰。耳字伯陽,一字聃。聃,耳漫無輪也?;蚍Q周平王四十二年,以其書授關(guān)尹喜。今按平王四十九年入春秋,實(shí)魯隱公之元年??鬃觿t生于襄公二十二年,自入春秋下距孔子之生,已一百七十二年。老聃,孔子所嘗問禮者,何其壽歟?豈《史記》所言“老子百有六十余歲”,及“或言二百余歲”者,果可信歟?聃書所言,大抵歛守退藏,不為物先,而壹返于自然。由其所該者甚廣,故后世多尊之行之。“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道家祖之?!肮壬癫凰?,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神仙家祖之。“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jìn)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扔無敵,執(zhí)無兵,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兵家祖之。“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乎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莊、列祖之。“將欲翕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申、韓祖之。“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張良祖之。“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曹參祖之。聃亦豪杰士哉!傷其本之未正,而末流之弊,至貽士君子有“虛玄長而晉室亂”之言。雖聃立言之時,亦不自知其禍若斯之慘也。嗚呼!此姑置之。道家宗黃老,黃帝書已不傳,而老聃亦僅有此五千言。為其徒者,乃棄而不習(xí),反依仿釋氏經(jīng)教以成書。開元所列《三洞瓊綱》,固多亡缺。而祥符《寶文統(tǒng)傳》所記,若《大洞真》,若《靈寶洞玄》,若《太上洞神》,若《太真》,若《太平》,若《太清》,若《正一》諸部,總四千三百五十九卷,又多雜以符咒、法箓、丹藥、方技之屬,皆老氏所不道。米巫祭酒之流,猶自號諸人曰“吾蓋道家!吾蓋道家!”云。
文子
《文子》十二卷,老子弟子所撰,不知氏名。徐廣曰:“名鈃?!崩铄咴唬骸靶招?,葵丘濮上人,號曰計然,范蠡師事之?!迸狍S曰:“計然姓辛,字文子,其先晉國公子也。”孟康曰:“姓計名然,越臣也?!笨冊唬骸啊队嬋弧氛撸扼凰鴷?,非人也。謂之‘計然’者,所計而然也?!鳖亷煿旁唬骸翱f謬矣?!豆沤袢吮怼酚嬋涣性诘谒牡?。計然一名計姸?!秴窃酱呵铩芳啊对浇^書》并作計倪。倪與姸、然三音皆相近,故訛耳。”由是觀之,諸說固辯矣,然是書非計然之所著也。予嘗考其言,壹祖老聃,大概《道德經(jīng)》之義疏爾。所謂“體道者不怒不喜,其坐無慮,寢而不夢,見物而名,事至而應(yīng)”,即“載營魄抱一,專氣致柔,滌除玄覽”也。所謂“上士先避患而后就利,先遠(yuǎn)辱而后求名,故圣人常從事于無形之外而不留心于已成之內(nèi),是以禍患無由至,非譽(yù)不能塵垢”,即“知白守黑,知雄守雌,知榮守辱”之義也。所謂“靜則同,虛則通,至德無為,萬物皆容”,即“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化”也。所謂“道可以弱,可以強(qiáng),可以柔,可以剛,可以陰,可以陽,可以幽,可以明,可以包裹天地,可以應(yīng)待無方”,即“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乎似萬物之宗”也。其他可以類推。蓋《老子》之言宏而博,故是書雜以黃、老、名、法、儒、墨之言以明之,毋怪其駁且雜也。計然與范蠡言,皆權(quán)謀術(shù)數(shù),具載于書,絕與此異,予固知非著是書者也。黃氏屢發(fā)其偽,以為唐徐靈府作,亦不然也。其殆文性之人,祖老聃而托之者歟?抑因裴氏“姓辛,字文子”之說,誤指為范子《計然》十五卷者歟?
關(guān)尹子
《關(guān)尹子》一卷,周關(guān)令尹喜所撰。喜與老聃同時,著書九篇,頗見之《漢志》。自后諸史無及之者,意其亡已久矣。今所傳者,以《一宇》、《二柱》、《三極》、《四符》、《五鑒》、《六匕》、《七釜》、《八籌》、《九藥》為名。蓋徐藏子禮得于永嘉孫定,未知定又果從何而得也。前有劉向序,稱蓋公授曹參,參薨,書葬;孝武帝時,有方士來上,淮南王安秘而不出,向父德治淮南王事,得之。文既與向不類,事亦無據(jù),疑即定之所為也。間讀其書,多法釋氏及神仙方技家,而藉吾儒言文之。如“變識為智”,“一息得道”,“嬰兒蕊女,金樓絳宮,青蛟白虎,寶鼎紅爐”,“誦咒土偶”之類,聃之時無是言也。其為假托,蓋無疑者?;蛲^二家之說實(shí)祖于此,過矣。然其文雖峻潔,亦頗流于巧刻。而宋象先之徒乃復(fù)尊信如經(jīng),其亦妄人哉!亢倉子
《亢倉子》五卷,凡九篇。相傳周庚桑楚撰。予初苦求之不得,及得之,終夜疾讀,讀畢嘆曰:“是偽書也!剿《老》《莊》《文》《列》及諸家言而成之也?!逼溲栽唬骸拔4晕恼氯∈浚瑒t剪巧綺繿益至,而正雅典實(shí)益藏?!狈蛭恼氯∈浚?,戰(zhàn)國之時無有也。其中又以“人”易“民”,以“代”易“世”?!笆烂瘛?,太宗諱也,偽之者其唐士乎?予猶存疑而未決也。后讀他書,果謂“天寶初,詔號《元桑子》為《洞靈真經(jīng)》,求之不獲。襄陽處士王士元,采諸子文義類者,撰而獻(xiàn)之?!逼湔f頗與予所見合。復(fù)取讀之,益見其言詞不類,因棄去不復(fù)省?!掇r(nóng)道》一篇,雖可讀,古農(nóng)家書具有之?;蛘咧^可孤行,吾亦不知其為何說也。
鄧析子
《鄧析子》二卷,鄭人鄧析撰。析操兩可之說,設(shè)無窮之辭,當(dāng)子產(chǎn)之世,數(shù)難子產(chǎn)之法。子產(chǎn)卒后二十一年,駟歂為政,殺鄧析而用其竹刑。夫析之學(xué),兼名法家者也。其言“天于民無厚,君于民無厚,父于子無厚,兄于弟無厚”,刻矣。夫民非天弗生,非君弗養(yǎng),非父弗親,非兄弗友,而謂之無厚,可乎?所謂“不能屏勃厲,全夭折”,“執(zhí)穿窬詐偽誅之”,“堯舜位為天子,而丹朱、商均為布衣”,“周公誅管蔡”,豈誠得已哉?非常也,變也。析之所言如此,真“不法先王,不是禮義,而好治怪說”者哉!其被誅戮,宜也,非不幸也。
鶡冠子
《鶡冠子》,楚人撰,不知姓名。嘗居深山,以鶡羽為冠,著書四卷,因以名之。其書述三十變通古今治亂之道,而《王鈇篇》所載楚制為詳。立言雖過乎嚴(yán),要亦有激而云也。周氏譏其以處士妄論王政,固不可哉!第其書晦澀,而后人又雜以鄙淺言,讀者往往厭之,不復(fù)詳究其義。所謂“天用四時,地用五行,天子執(zhí)一以守中央”,此亦黃老家之至言。使其人遇時,其成功必如韓愈所云。黃氏又謂“韓愈獵取二語之外,余無留良”者,亦非知言也,士之好妄論人也如是哉!陸佃解本十九篇,與晁氏削去前后五卷者合。予家所藏,但十五篇云。
子華子
《子華子》十卷,程本撰。本字子華,晉人,曰魏人者非也?!端囄闹尽凡讳?。予嘗考其書,有云:“秦襄公方啟西戎,子華子觀政于秦?!庇只肚f周》所載子華子事,則云:“見韓昭僖侯。”夫秦襄公之卒在春秋前,而昭僖之事在春秋后,前后相去二百余年,子華子何其壽也?其不可知者一?!犊鬃蛹艺Z》言孔子遭齊程子于郯,程子蓋齊人。今《子華子》自謂“程之宗君受封于周,后十一世國并于溫”。程本商季文王之所宅,在西周,當(dāng)為畿內(nèi)小國。溫者,周司寇蘇忿生之所封。用襄王舉河內(nèi)溫、原以賜晉文公,溫固晉邑也。孰謂西周之程而顧并于河內(nèi)之溫乎?地之遠(yuǎn)邇,亦在可疑。其不可知者二。后序稱子華子為鬼谷子師。鬼谷,戰(zhàn)國縱橫家也。今書絕不似之,乃反類道家言。又頗剿浮屠、老子、莊周、列御寇、孟軻、荀卿、《黃帝內(nèi)經(jīng)》、《春秋外傳》、司馬遷、班固等書而成。其不可知者三。劉向校定諸書,咸有序,皆淵愨明整,而此文獨(dú)不類。其不可知者四。以此觀之,其為偽書無疑?;騻魍蹉囆灾⒁捔钔嘧髭I書,而此恐出其手,理或然也。然其文辭極舂容,而議論煥發(fā),略無窘澀之態(tài),故尤善惑人。人溺文者,孰覺其偽哉?
列子
《列子》八卷,凡二十篇,鄭人列御寇撰。劉向校定八篇,謂御與鄭繆公同時。柳宗元云:“鄭繆公在孔子前幾百載,御寇書言鄭殺其相駟子陽,則鄭繻公二十四年,當(dāng)魯繆公之十年,向蓋因魯繆公而誤為鄭爾?!逼湔f要為有據(jù)。高氏以其書多寓言,而并其人疑之,“所謂御寇者,有如鴻蒙、列缺之屬”,誤矣。書本黃老言,決非御寇所自著,必后人會萃而成者。中載孔穿、魏公子牟及西方圣人之事,皆出御寇后。《天瑞》、《黃帝》二篇,雖多設(shè)辭,而其“離形去智,泊然虛無,飄然與大化游”,實(shí)道家之要言。至于《楊朱》、《力命》,則“為我”之意多,疑即古楊朱書,其未亡者剿附于此。御寇先莊周,周著書多取其說。若書事簡勁宏妙,則似勝于周。間嘗熟讀其書,又與浮屠言合。所謂“內(nèi)外進(jìn)矣,而后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無弗同也。心凝形釋,骨肉都融,不覺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非“大乘圓行說”乎?“鯢旋之潘(合作番)為淵,止水之潘為淵,流水之潘為淵,濫水之潘為淵,沃水之潘為淵,沈水之潘為淵,雍水之潘為淵,汧水之潘為淵,肥水之潘為淵”,非“修習(xí)教觀說”乎?“有生之氣,有形之狀,盡幻也。造化之所始,陰陽之所變者,謂之生,謂之死;窮數(shù)達(dá)變,因形移易者,謂之化,謂之幻。造物者其巧妙,其功深,固雖窮難終。因形者其巧顯,其功淺,故隨起隨滅。知幻化之不異生死也,始可以學(xué)幻”,非“幻化生滅說”乎?“厥昭生乎濕,醯雞生乎酒,羊奚比乎不筍,久竹生青寧,青寧生程,程生馬,馬生人,人久入于機(jī),萬物皆出于機(jī),皆入于機(jī)”,非“輪回不息說”乎?“人胥知生之樂,未知生之苦;知死之惡,未知死之息”,非“寂滅為樂說”乎?“精神入其門,骨骸反其根,我尚可(瀟雨按:可當(dāng)作何)存?”非“圓覺四大說”乎?中國之與西竺,相去一二萬里,而其說若合符節(jié),何也?豈其得于心者亦有同然歟?近世大儒謂華梵譯師皆竊莊列之精微,以文西域之卑陋者,恐未為至論也。
曾子
《曾子》,孔子弟子魯人曾參所撰也?!稘h志》云十八篇,《唐志》云二卷。今世所傳,自《修身》至《天圓》凡十篇,分為二卷,與《唐志》合,視《漢》則亡八篇矣。其書已備見《大戴禮》中。予取而讀之,何其明白皎潔,若列星之麗天也!又何其敷腴諄篤,若萬卉之含澤也!《傳》有之:“有德者必有言?!毙旁?!“七十而從心”,進(jìn)學(xué)之序;“七十免過”,勉人之辭。其立言迥然不同也,周氏不察而譏之,過矣!“君子愛日”,誨學(xué)者也;“一日三省”,自治功也。語有詳略,事有不同也,高氏以辭費(fèi)誚之,亦何可哉?或謂《大孝篇》有及樂正子春事,固出后人所輯,而非曾子所自著,則庶幾也。
言子
《言子》三卷。言子名偃,字子游,吳人。近新昌王爚裒《論語》書所載問答而為此書,不知者直謂為偃所自著,蓋非也。大抵古書之存于今者,多出于后人之手。如《孔子家語》謂為孔安國所錄壁中之文,往往多鈔《左傳》、《禮記》諸書,特稍異其辭耳,善讀者固不敢與之。世傳賈誼《新書》,謂誼所作,亦不過因《過秦論》、《吊湘賦》而雜以《漢書》中語足之,似非誼本書也。此猶有所附麗而然。古《三墳》書亡已久,宋毛漸特出之?!渡綁灐穭t言君臣、民物、陰陽、兵家,謂之《連山》?!稓鈮灐穭t言歸藏、生動、長育、止殺,謂之《歸藏》?!缎螇灐穭t言天地、日月、山川、云氣,謂之《乾坤》。與先儒所言《三易》大異?!蛾幏饭艧o是書,唐李筌特出之,以為黃帝所作,皆取兵家譎誕不經(jīng)語,而文以奇澀之辭。又妄說太公、范蠡、鬼谷、張良、諸葛亮等訓(xùn)注,皆鑿空扇虛以惑世,尤使人驚愕不止。是果何為哉?予讀《言子》之書,于是乎有感。
子思子
《子思子》七卷,亦后人綴緝而成,非子思之所自著也。中載孟軻問:“牧民之道何先?”子思子曰:“先利之?!陛V曰:“君子之告民者,亦仁義而已,何必曰利?”子思子曰:“仁義者,固所以利之也。上不仁則不得其所,上不義則樂為詐,此為不利大矣?!彼眨陷V告魏侯罃以仁義,蓋深得子思子之本旨。或者不察,乃遽謂其言若相反者,何耶?
慎子
《慎子》一卷,慎到撰。到,趙人,見于《史記》列傳?!吨信d館閣書目》乃曰瀏陽人,瀏陽在今潭州,吳時始置縣,與趙南北了不涉也,誤也?!稘h志》云四十二篇。《唐志》云十卷,不言篇數(shù)?!冻缥目偰俊费匀咂?。今所存者,唯《威德》、《因循》、《民雜》、《德立》、《君人》五篇耳?!锻隆菲唬骸傲⑻熳右詾樘煜?,非立天下以為天子也。立國君以為國,非立國以為君也。立官長以為官,非立官以為官長也?!薄睹耠s》篇曰:“大君者,太上也,兼蓄下者也。下之所能不同,而皆上之用也。是以大君因民之能為資,盡包而畜之,無取去焉?!薄毒恕菲唬骸熬苏撸岱ǘ陨碇?,則誅賞予奪從君心出矣。然則受賞者雖當(dāng),望多無窮;受罰者雖當(dāng),望輕無已。”皆純簡明易,類非刑名家所可及,到亦稷下能言士哉!莊周、荀卿稱之,一則曰慎到,二則曰慎到,雖其術(shù)不同,亦有以也。
莊子
《莊子》十卷,戰(zhàn)國時蒙人漆園吏莊周撰?!秲?nèi)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總?cè)?。其書本《老子》,其學(xué)無所不窺,其文辭汪洋凌厲,若承日月,騎風(fēng)云,上下星辰而莫測其所之,誠有未易及者。然所見過高,雖圣帝經(jīng)天緯地之大業(yè),曾不滿其一哂,蓋仿佛所謂“古之狂者”。惜其與孟軻氏同時,不一見而聞孔子之大道。茍聞之,則其損過就中,豈在軻之下哉?嗚呼!周不足語此也??鬃影俅畼?biāo)準(zhǔn),周何人,敢掊擊之,又從而狎侮之?自古著書之士,雖甚無顧忌,亦不至是也。周縱曰見軻,其能幡然改轍乎?不幸其書盛傳,世之樂放肆而憚拘檢者,莫不指周以藉口。遂至禮義陵遲,彝倫斁敗,卒踣人之家國,不亦悲夫!金李純甫亦能言之士,著《鳴道集說》,以孔、孟、老、莊同稱為圣人,則其沈溺之習(xí),至今猶未息也,異說之惑人也深矣夫!《盜跖》、《漁父》、《讓王》、《說劍》諸篇,不類前后文,疑后人所剿入。晁氏謂:“孔子沒,道術(shù)散,老子始著書,周起而羽翼之。”老子著書,在孔子未沒之先。
韓子
《韓子》二十卷者,韓非所撰。非,韓之諸公子也,喜刑名法術(shù)之學(xué),而歸其本于黃老。與李斯同事荀卿,以書干韓王不用,乃觀往者得失之變,作《孤憤》、《五蠹》、《內(nèi)外儲》、《說林》、《說難》五十五篇,計十余萬言。秦王見而悅之,急攻韓,得非。斯自以不如非,忌之,譖于秦王,下吏使自殺。非,慘激人也。君臣父子夫婦之間,一任以法,其視仁義蔑如也。法之所及,雖刀鋸日加,不以為寡恩也。其無忌憚,至謂“孔子未知孝悌忠信之道”,謂“賢堯舜湯武乃天下亂術(shù)”,謂“父有賢子,君有賢臣,適足以為害”,謂“人君藏術(shù)胸中以倡眾端,而潛御群臣”。噫,是何言歟!是何言歟!是亦足以殺其身矣!
燕丹子
《燕丹子》三卷。丹,燕王喜太子。此書載其事為詳。其辭氣頗類《吳越春秋》、《越絕書》,決為秦漢間人所作無疑??计涫拢c司馬遷《史記》往往皆合。獨(dú)“烏頭白,馬生角”,“機(jī)橋不發(fā)”,“進(jìn)金擲蛙”,“膾千里馬肝”,“截美人手”,“聽琴姬得隱語”等事,皆不之載。周氏謂遷削而去之,理或然也。夫丹不量力而輕撩虎須,荊軻恃一劍之勇而許人以死,卒致身滅國破,為天下萬世笑,其事本不足議。獨(dú)其書序事有法而文彩爛然,亦學(xué)文者之所不廢哉!
孔叢子
《孔叢子》七卷。《中興書目》稱漢孔鮒撰。鮒該覽《六藝》,秦并天下,召為魯國文通君,拜太傅。及焚書令行,乃歸藏書屋壁,自隱嵩山。陳涉起,聘為博士,遷太師。仕六旬,以言不用,托目疾退老于陳,而著是書。年五十七卒,則固非漢人矣。又稱一名《盤盂》?!端囄闹尽酚小犊准妆P盂》二十六篇,本注謂黃帝史,或謂夏帝時人。此書稱子魚名鮒,陳人,或謂之子鮒,或謂之孔甲??准仔彰纪?,又決非著《盤盂》者也。其殆孔氏子孫雜記仲尼、子思、子上、子高、子順、子魚之言行者歟?其第七卷則漢孔臧以所著賦與書,謂之《連叢》,附于卷末。嘉祐中,宋咸為之注。雖然,此偽書也。偽之者,其宋咸歟?王士元偽作《亢桑子》,而又自為之注,抑此類歟?近世之為偽書者,非止咸也。若阮逸《關(guān)朗易傳》、《李靖問對》,若張商英《素書》,若戴師愈《麻衣易》,亦往往不能迷明者之目,竟何益哉!今觀是書《記問篇》所載,有子思與孔子問答語。子思年止六十二,魯穆公同時人。穆公之立,距孔子之沒七十年。子思疑未長也,而何有答問哉?兼之氣質(zhì)萎弱,不類西京以前文字,其偽妄昭然可見。或者謂其能守家法,不雜怪奇,歷戰(zhàn)國秦漢流俗而無所浸淫,未必然也,未必然也。
淮南鴻烈解
《淮南鴻烈解》二十一卷,漢劉安撰。安,淮南厲王長之子,招致蘇飛、李尚、左吳、田由、雷被、七披、伍被、晉昌等八人,及諸儒大山、小山之徒,講論道德,總統(tǒng)仁義,著《內(nèi)書》二十一篇?!独钍蠒俊吩疲骸暗谄?、第十九亡?!薄冻缥目偰俊吩疲骸按嬲呤似??!苯袼鶄鳌对馈?、《俶真》、《天文》、《地形》、《時則》、《冥覽》、《精神》、《本經(jīng)》、《主術(shù)》、《繆稱》、《齊俗》、《道應(yīng)》、《汜(瀟雨按:汜當(dāng)作氾)論》、《詮言》、《丘略》、《說山》、《說林》、《人間》、《務(wù)修》、《泰族》等訓(xùn),連卷末《要略》,共二十一篇,似未嘗亡也。又有《中篇》八卷,言神仙黃白之術(shù)。又有《外書》三十三篇,《漢志》與《內(nèi)書》同列于雜家?!吨小贰锻狻窌嘟晕匆??!痘茨献印范啾尽段淖印?,而出入儒、墨、名、法諸家,非成于一人之手。故前后有自相矛盾者,有亂言而乖事實(shí)者。既曰“武王伐紂,載尸而行,海內(nèi)未定,故不為三年之喪”,又曰“武王欲昭文王之令德,使戎狄各以其賄來貢,遼遠(yuǎn)未能至,故治三年之喪,殯兩楹以俟遠(yuǎn)方”。三代時無印,周官所掌之璽節(jié),鄭氏雖謂如今之印章,其實(shí)與玉、角、虎、人、龍、符、旌諸節(jié)并用,不過手執(zhí)之以表信耳。今乃曰“魯國召子貢,授以大將軍印”。如是之類,不能盡舉也。昔呂不韋相秦,亦致辯士,使人人著所聞,集論以為《十二記》、《六論》、《八覽》。其說雖未純,要其首尾以類,粲然成一家言,非《淮南》之雜也。古人論立言者,漢不如秦,秦不如周,信矣哉!
揚(yáng)子法言
《揚(yáng)子法言》十卷,漢揚(yáng)雄撰。凡十三篇,篇各有序。通錄在卷后,景祐初,宋咸引之以冠篇首,或謂始于唐仲友,非也。自秦焚書之后,孔子之學(xué)不絕如線,雄獨(dú)起而任之,故韓愈以其與孟、荀并稱。而司馬光尤好雄學(xué),且謂:“孟子好《詩》、《書》,荀子好《禮》,揚(yáng)子好《易》。孟文直而顯,荀文富而麗,揚(yáng)文簡而奧。惟簡而奧,故難知?!逼渑c雄者,至矣!是《法言》者,為擬《論語》而作?!墩撜Z》出于群弟子之所記,豈孔子自為哉?雄擬之,僭矣!至其甚者,又撰《太玄》以擬《易》。所謂《首》、《沖》、《錯》、《測》、《攡》、《瑩》、《數(shù)》、《文》、《掜》、《圖》、《苦》、之類,皆足以使人怪駭。由其自得者少,故言辭愈似而愈不似也。嗚呼!雄不足責(zé)也。光以二代偉人,乃膠固雄學(xué),復(fù)述《潛虛》以擬《玄》,抑又何說哉?余因?yàn)橹L嘆!雄之事,經(jīng)考亭朱子論定者,則未遑及也。
抱樸子
《抱樸子》,晉葛洪撰。洪字稚川,著《內(nèi)篇》二十卷,言神仙黃白變化之事?!锻馄肥?,駁難通釋。洪深溺方技家言,謂神仙決可學(xué),學(xué)之無難,合丹砂黃金為藥而服之,即令人壽,與天地相畢,乘云駕龍,上下太清。其他雜引黃帝御女及《三皇內(nèi)文》劾召鬼神之事,皆誕褻不可訓(xùn)。昔漢魏伯陽約《周易》作《參同契》上中下三篇,其言修煉之術(shù)甚具,洪乃時與之戾,不識何也?洪嘗自言馬跡山中,受《九鼎》、《金液》二經(jīng)于鄭君。鄭君名隱,又得之葛仙公玄。玄,洪從祖也。其后鄭君知江南將亂,負(fù)笈持藥,東投霍山,莫知所在,亦不識其仙歟否也。洪博聞深洽,江左絕倫,為文辭雖不近古,紆徐蔚茂,旁引而曲證,必達(dá)己意乃已。要之洪亦奇士,使舍是而學(xué)《六藝》,夫孰御之哉?惜也!
劉子
《劉子》五卷,五十五篇,不知何人所作?!短浦尽肥?,直云梁劉勰撰。今考勰所著《文心雕龍》,文體與此正類,其可征不疑。第卷數(shù)不同,為少異爾。袁孝政謂劉晝(孔昭)傷己不遇,遭天下陵遲,播遷江表,故作此書,非也。孝政以無傳記可憑,復(fù)致疑于劉歆、劉勰、劉孝標(biāo)所為,黃氏遂謂孝政所托,亦非也。其書本黃老言,雜引諸家之說以足成之,絕無甚高論。末論九家之學(xué),跡異歸同,尤為鄙淺。然亦時時有可喜者?!肚迳裾隆吩疲骸叭f人彎弧以向一鵠,鵠能無中乎?萬物眩曜以惑一生,生能無傷乎?”(《亢倉子》同)三復(fù)其言,為之出涕!
文中子中說
《文中子中說》十卷,隋王通撰。通字仲淹,文中蓋門人私謚,因以名其書。世之疑通者有三:一云《唐書?房杜傳》中,略不及其姓名,此書乃阮逸偽作,未必有其人。按皮日休著《文中子碑》,謂通“生乎陳、隋之世,以亂世不仕,退于汾晉,序述《六經(jīng)》,敷為《中說》,以行教于門人”。皮,唐人也,距隋為近,其言若此。果無是人乎?書果逸之偽作乎?一云通行事于史無考,獨(dú)《隋唐通錄》稱其有穢行,為史官所削。然史氏之職,善惡畢書,以為世法戒。人有穢行,見諸簡策者多矣,何特削通哉?一云房、杜、李、魏、二溫、王、陳輩,未必其門人,脫有之,何不薦諸太宗而用之?隋大業(yè)十三年五月,通已先卒,將焉薦之?劉禹錫作《王華卿墓志》,載其家世行事,有曰“門多偉人”。雖未可必其為房、杜諸公,要不可謂非碩士也。第其書出于福郊、福峙之所為,牽合傅會,反不足取信于人。如仁壽四年,通始至長安,李德林卒已九歲,而書有“德林請見”之語。江都有變,通不及聞,而書有“泫然而興”之言。關(guān)朗在太和中見魏孝文,自太和丁巳至通生之歲開皇四年甲辰,一百七年矣,而書謂“問禮于關(guān)子朗”。此最為謬妄者也。噫!孟子而下,知尊孔子者曰荀、楊。楊本黃老,荀雜申、商,唯通為近正。讀者未可以此而輕訾之。
天隱子
《天隱子》八篇,不知何人所作。唐司馬承禎為之序,承禎字子微,嘗著《坐忘論》。此書言長生久視之法,與之相表里,豈天隱子即承禎歟?洪興祖謂承禎得天隱子之學(xué),豈或別有考?xì)e?
玄貞子
《玄貞子》兩見《唐志》。一云十二卷,一云二卷。予所藏者,《外篇》三卷爾。計必有《內(nèi)篇》,而此非全書也。唐張志和撰,韋詣作內(nèi)解。志和字子同,金華人,始名龜齡。年十六,擢明經(jīng),以策干肅宗,特見賞重,命待詔翰林,授左金吾衛(wèi)錄事參軍,因賜名。后坐事貶南浦尉,會赦還。以親既喪,不復(fù)仕,居江湖,自稱煙波釣徒。著《玄真子》,亦以自號。其書多偏曲之論,無足采。所可采者,其隱操亦卓卓云。
墨子
《墨子》三卷,戰(zhàn)國時宋大夫墨翟撰。上卷《親士》、《修身》、《所染》、《法儀》、《七患》、《辭過》、《三辨》七篇,號曰《經(jīng)》。中卷《尚賢》三篇,下卷《尚同》三篇,皆號曰《論》。共十三篇??贾稘h志》,七十一篇?!娥^閣書目》則六十一篇,已亡《節(jié)用》、《節(jié)葬》、《明鬼》、《非樂》、《非儒》等九篇,比今書則又亡多矣。墨者,強(qiáng)本節(jié)用之術(shù)也。予嘗愛其“圣王作為宮室,便于主,不以為觀樂”之言,又嘗愛其“圣人為衣服,適身體,和肌膚,非榮耳目而觀愚民”之言,又嘗愛其“飲食增氣充虛,強(qiáng)體適腹”之言。墨子其甚儉者哉!“卑宮室,菲飲食,惡衣服”,大禹之薄于自奉者??鬃右嘣唬骸吧輨t不遜,儉則固?!比粍t儉固孔子之所不棄哉!或曰:“如子之言,則翟在所取,而孟子辭而闢之,何也?”曰:本二。
鬼谷子
《鬼谷子》三卷,鬼谷子撰。一名《玄微子》。鬼谷子無姓名里居,戰(zhàn)國時隱潁川陽城之鬼谷,故以為號?;蛟煌跽S(或云王詡)者,妄也。長于養(yǎng)性治身,蘇秦、張儀師之,受《捭》《闔》之術(shù)十三章,又受《轉(zhuǎn)圓》、《胠篋》及《本經(jīng)》、《持樞》、《中經(jīng)》三篇?!掇D(zhuǎn)圓》、《胠篋》今亡。梁陶宏景注。劉向、班固錄書無《鬼谷子》,《隋志》始有之,列于縱橫家?!短浦尽芬詾樘K秦之書。大抵其書皆捭闔、鉤箝、揣摩之術(shù)。其曰:“與人言之道,或撥動之令有言,以示其同;或閉藏之使自言,以示其異,捭闔也。既內(nèi)感之而得其情,即外持之使不得移,鉤箝也。量天下之權(quán),度諸侯之情,而以其所欲動之,揣摩也?!笔墙孕》蛏呤笾?,家用之則家亡,國用之則國僨,天下用之則失天下,學(xué)士大夫宜唾去不道。高氏獨(dú)謂其得于《易》之“闔闢翕張”之外,不亦過許矣哉!其中雖有“知性寡累,知命不憂”,及“中稽道德之祖,散入神明之頤”等言,亦恒語爾,初非有甚高論也。嗚呼!曷不觀之儀、秦乎?儀、秦用其術(shù)而最售者,其后竟何如也?高愛之慕之,則吾有以識高矣。
孫子
《孫子》一卷,吳孫武撰,魏武帝注。自《始計》至《用間》,凡十三篇?!端囄闹尽纺搜园耸?,杜牧信之,遂以為武書數(shù)十萬言,魏武削其繁剩,筆其精粹,以成此書。按《史記》,闔閭謂武曰:“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其數(shù)與此正合。《漢志》出《史記》后,牧之言要非是。武,齊人,吳闔閭用以為將,西破強(qiáng)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葉適以不見載于《左傳》,疑其書乃春秋末戰(zhàn)國初山林處士之所為,予獨(dú)不敢謂然。春秋時,列國之事赴告者則書于策,不然則否。二百四十二年之間,大國若秦、楚,小國若越、燕,其行事不見于經(jīng)傳者有矣,何獨(dú)武哉?或曰:“《風(fēng)后握奇經(jīng)》,實(shí)行兵之要,其說實(shí)合乎伏羲氏之卦畫,奇正相生,變化不測。諸葛亮得之以為八陣,李靖得之以為六花陣。而武為一代論兵之雄,顧不及之,何也?”曰:“《兵勢篇》不云乎:‘戰(zhàn)者以正合,以奇勝。戰(zhàn)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奇正相生,如循環(huán)之無端。’《九地篇》又不云乎:‘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构田L(fēng)后之遺說也。曾謂其不及之,可乎?”嗚呼!古之談兵者,有仁義,有節(jié)制。至武一趨于權(quán)術(shù)變詐,流毒至于今未已也。然則武者,固兵家之祖,亦兵家之禍?zhǔn)讱e?
吳子
《吳子》二卷,衛(wèi)人吳起撰。起嘗學(xué)于曾子。其著書,曰《圖國》、《料敵》、《治兵》、《論將》、《應(yīng)變》、《勵士》,凡六篇。夫干戈相尋,至于戰(zhàn)國,慘矣!往往以智術(shù)詐譎,馳騁于利害之場,無所不用其至,若無士矣。起于斯時,對魏武侯則曰:“在德不在險”;論制國治軍則曰:“教之以禮,勵之以義”;論天下戰(zhàn)國則曰:“五勝者禍,四勝者弊,三勝者霸,二勝者王,一勝者帝。數(shù)勝得天下者稀,以亡者眾”;論為將之道則曰:“所慎者五,一曰理,二曰備,三曰果,四曰戒,五曰約”。何起之異夫諸子也!此所以守西河,與諸侯大戰(zhàn)七十六,全勝六十四,辟土四面,拓地千里,宜也。較之孫武,則起幾于正,武一乎奇,其優(yōu)劣判矣!或者謂起為武之亞,抑亦未之思?xì)e?然則殺妻求將,嚙臂盟母,亦在所取乎?曰:姑舍是。
尉繚子
《尉繚子》五卷,不知何人書?;蛟晃喝?,以《天官篇》有“梁惠王問”知之,或曰齊人也,未知孰是。其書二十四篇,較之《漢志》雜家二十九篇,已亡五篇。其論兵曰:“兵者,兇器也。爭者,逆德也。將者,死官也。故不得已而用之。無天于上,無地于下,無王于后,無敵于前。一人之兵,如狼如虎,如風(fēng)如雨,如雷如霆,震震冥冥,天下皆驚。”由是觀之,其威烈可謂莫之嬰矣。及究其所以為用,則曰:“兵不攻無過之城,不殺無罪之人。夫殺人之父兄,利人之貨財,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盜也。”又曰:“兵者,所以誅暴亂,禁不義也。兵之所加者,農(nóng)不離其田業(yè),賈不離其肆宅,士大夫不離其官府,故兵不仞血而天下親?!眴韬?!又何其仁哉!戰(zhàn)國談兵者有言及此,君子蓋不可不與也。宋元豐中,是書與孫、吳二子,司馬穰苴《兵法》,黃石公《三略》,呂望《六韜》,李衛(wèi)公《問對》,頒行武學(xué),號為《七書》?!秾O》、《吳》當(dāng)是古書。司馬《兵法》本古者司馬兵法而附以田穰苴之說,疑亦非偽。若《三略》、《六韜》、《問對》之類,則固后人依仿而托之者也。而雜然渾稱無別,其或當(dāng)時有司之失歟?
尹文子
《尹文子》二卷,周尹文撰。其書言大道似老氏,言刑名類申、韓,蓋無足稱者。晁氏獨(dú)謂其亦宗《六藝》,數(shù)稱仲尼,其叛道者蓋鮮。嗚呼!世豈有專言刑名而不叛道者哉?晁失言矣!仲長統(tǒng)序稱其出于周尹氏,齊宣王時居稷下,與宋鈃、彭蒙、田駢同學(xué)于公孫龍。按龍客于平原君,尹相趙惠文王。宣王死,下距惠文王之立已四十余歲,是非學(xué)于龍者也。統(tǒng)卒于獻(xiàn)帝讓位之年,而序稱其黃初末到京師,亦與史不合。嗚呼!《素問》以為黃帝所作,而有“失侯失王,脫營不醫(yī)”之文,殊不知秦滅六國,漢諸侯王國除,始有失侯王者?!读w》謂出于周之呂牙,而有“避正殿”之語,殊不知避正殿乃戰(zhàn)國后事?!稜栄拧芬詾橹芄?,而有“張仲孝友”之言,殊不知張仲乃周宣王時人。予嘗驗(yàn)古書真?zhèn)?,每以是求之,思過半矣,又況文辭氣魄之古今絕然不可同哉!予因知統(tǒng)之序蓋后人依托者也。嗚呼!豈獨(dú)序哉?
商子
《商子》五卷,秦公孫鞅撰。鞅,衛(wèi)之庶孽,封于商,故以名書?!稘h志》二十九篇,陳氏謂二十八篇。予家藏本二十六篇,其第二十一篇亡。鞅好刑名之學(xué),秦孝公用之,遂致富強(qiáng),后卒以反誅。今觀其術(shù),以勸耕督戰(zhàn)為先務(wù)。墾草之令,農(nóng)戰(zhàn)之法,至嚴(yán)至峻也。然不貴學(xué)問以愚民,不令豪杰務(wù)學(xué)《詩》《書》,其流毒至嬴政,遂大焚《詩》《書》百家語,以愚天下黔首,鞅實(shí)啟之,非特李斯過也。議者不是之察,尚摘其“商農(nóng)無得糴糶”、“貴酒肉重租”之語以為疵病,是猶舍人殺敓之罪,而問其不冠以見人,果何可哉?
公孫龍子
《公孫龍子》三卷,《疏府》、《白馬》、《指物》、《通變》、《堅白》、《名實(shí)》,凡六篇?!稘h志》六十四篇,其亡已多矣。龍,趙人,平原君客也。能辯說,傷明王之不興,疾名器之乖實(shí),以假指物,以混是非,冀時君之有悟而正名實(shí)焉。予嘗取而讀之,“白馬非馬”之喻,“堅白同異”之言,終不可解。后屢閱之,見其如捕龍蛇,奮迅騰騫,益不可措手。甚哉其辯也!然而名實(shí)愈不可正,何邪?言弗醇也。天下未有言弗醇而能正,茍欲名實(shí)之正,亟火之。
荀子
《荀子》十卷,周人荀卿撰。卿名況,《漢志》避宣帝諱作孫卿。劉向校定,除其重復(fù),著三十二篇,為十二卷,題曰《新書》。唐楊倞為之注,且更《新書《為《荀子》,易其篇第,析為二十篇。卿以齊襄王時游稷下,距孟子至齊五十年矣。列于大夫,三為祭酒。去之楚,春申君以為蘭陵令。以讒去之趙,與臨武君議兵。入秦,見應(yīng)侯,昭王以聘。反乎楚,復(fù)為蘭陵令。既廢,家蘭陵以終。鄉(xiāng)先正唐仲友云:“向序卿事,本司馬遷,于遷書有三不合。春申君死,當(dāng)齊王建二十八年,距宣王八十七年。向言卿以宣王時來游學(xué),春申君死而卿廢。設(shè)以宣王末年游齊,年已百三十七矣。遷書記孟子以惠王三十五年至梁,當(dāng)齊宣王七年,惠王以叟稱孟子,計亦五十余。后二十二年,子之亂燕,孟子在齊。若卿來以宣王時,不得如向言后孟子百余歲。田忌薦孫臏為軍師,敗魏桂陵,當(dāng)齊威王二十六年,距趙孝成王七十八年。臨武君與卿議兵于王前,向以為孫臏,倞以敗魏馬陵疑年,馬陵去桂陵又十三年矣?!冻缥目偰俊费郧涑?,楚禮為客卿,與遷書向序駁,益難信?!逼湔撌饩^。然況之為人,才甚高而不見道者也。由其才甚高,故立言或弗悖于孔氏。由其不見道,故極言性惡,及譏訕子思、孟軻不少置。學(xué)者其務(wù)知道哉!至若李斯雖師卿,于卿之學(xué)懵乎未之有聞。先儒遂以為病,指卿為剛愎不遜、自許太過之人,則失之矣。
金華子
《金華子》三卷,劉崇遠(yuǎn)撰?;蛟瞥邕h(yuǎn)唐人,或云五代人,仕至大理司直,其為人莫可考。其為書,錄唐大中后事,蓋駁乎不足議也。昔劉向采傳記百家之言,撮其正詞美義可為勸戒者,以類相從,為《說苑》、《新序》二書,最為近古,識者猶病其徇物者多,自為者少,況崇遠(yuǎn)乎哉!金華子,崇遠(yuǎn)所自號,蓋有慕皇初平云。
齊丘子
《齊丘子》六卷,一名《化書》。言道、術(shù)、德、仁、食、儉六化為甚悉。世傳為偽唐宋齊丘子嵩作。張來題其后,遂云:“齊丘犬鼠之雄,蓋不足道。其為《化書》,雖皆淺機(jī)小數(shù),亦微有見黃老之所謂道德,其能成功,有以也。”嗚呼!是書之作,非齊邱也,終南山隱者譚峭景升也,齊丘竊之者也。其云“能得一者,天下可以理”,老氏說也?!盎昶趋任遥?dú)庾砦?,七竅囚我,五根役我”,釋氏說也。“心冥冥兮無所知,神怡怡兮無所之,氣熙熙兮無所為,萬慮不能惑,求死不可得”,神仙家說也。非淺機(jī)小數(shù)比也。使齊丘知此,則何為不得其死也?其文高簡,《關(guān)尹子》可亞也,實(shí)微有見于黃老所謂道德者也。
聱隅子
《聱隅子》二卷,蜀人黃晞撰。晞,宋仁宗時人。著《歔欷瑣微論》十篇,篇有小序。造文效楊雄、王通二氏,而造理不能逮。其謂“張良得圣人之安,蕭何得圣人之變,劉向得圣人之力”者,似不可哉!黃氏間采其語,謂二氏反有所不及,非知言也。然自五季以來,士習(xí)極陋,而文亦隨之,入宋殆將百年,而猶未大振。晞獨(dú)知“辭賦戾于治具,聲偶甚乎倡優(yōu)”,確然立論,以成一家言,真豪杰士哉!真豪杰士哉!
周子通書
《周子通書》四十章,本號《易通》,舂陵子周子敦頤之所著也。自孟子沒,孔子之學(xué)不傳,千載之下獨(dú)周子得之,以授二程氏,遂大白于天下。安定胡宏有云:“一回萬古之光明,如日麗天;將為百世之利澤,如水行地?!逼湔摬灰嘀猎?!第每篇之首,宏輒加以“周子曰”三言,而損其舊有篇名,失其旨矣。是書文雖高簡,體實(shí)淵愨,誠可以上繼孟氏,非余子比也。然莫知其師傳之所自,彼妄男子謂同胡文恭公受學(xué)于鶴林壽涯師者,固為詭誕。而云傳《太極圖》于穆修,修傳《先天圖》于種放,放傳于陳摶者,亦恐知周子未盡也。其殆不階師授,超然獨(dú)覺于千古之上者歟!
子程子
《子程子》十卷,一名《程子粹言》。乃程頤叔子書,蓋其門人楊時變語錄而文之者也。前有序,不著氏名。東陽厲髯翁云:“相傳為廣漢張栻作?!毙蚍Q得諸子高子家傳,以其卷次不分,編類不別,因離為《論道》、《論學(xué)》、《論書》、《論政》、《論事》、《天地》、《圣賢》、《君臣》、《心性》、《人物》十篇。欲其統(tǒng)而要,非求類夫《論語》之書也。予取觀之,實(shí)皆叔子之言,而伯子之說附焉。辭極峻古,雖間有稍離真者,亦不遠(yuǎn)矣。覽者尚慎擇之哉!
跋
至正戊戌春三月丙辰,西師下睦州,浦陽壤地與睦境接,居民震驚,多扶挈耄倪走傍縣。予亦遣妻孥入句無山,獨(dú)留未行。日坐環(huán)堵中,塊然無所為,乃因舊所記憶者,作《諸子辯》數(shù)十通,九家者流頗具有焉。孔子門人之書,宜尊而別之,今亦俯就其列者,欲備儒家言也。始之以《鬻子》,而終之以周、程者,欲讀者有所歸宿也。其中疏剔觝排,亦竊自謂有一發(fā)之見。第以家當(dāng)屢徙之余,書無片牘可以稽質(zhì),不能必其無矛盾也。夏六月壬午,僅克脫稿。越三日乙酉,而浦陽平矣。余遂竭蹶趨句無,驚悸稍定,俾仲子璲錄之如右。於戲!九家之徒競以立異相高,莫甚于衰周之世。言之中道者,則吾圣賢之所已具。其悖義而傷教者,固不必存之以欺世也。於戲!邪說之害人,慘于刀劍,虐于烈火。世有任斯文之寄者,尚忍淬其鋒而膏其焰乎?予生也賤,不得信其所欲為之志,既各為之辯,復(fù)識其私于卷末。學(xué)孔氏者,其或有同予一慨者夫!
秋七月丁酉朔,潛溪宋濂記。
序
鬻子
管子
晏子
老子
文子
關(guān)尹子
亢倉子
鄧析子
鶡冠子
子華子
列子
曾子
言子
子思子
慎子
莊子
墨子
鬼谷子
孫子
吳子
尉繚子
尹文子
商子
公孫龍子
荀子
韓子
燕丹子
孔叢子
淮南鴻烈解
揚(yáng)子法言
抱樸子
劉子
文中子中說
天隱子
玄貞子
金華子
齊丘子
聱隅子
周子通書
子程子
跋
序(宋濂)
諸子辯者何?辯諸子也。通謂之諸子何?周秦以來,作者不一姓也。作者不一姓而立其言何?人人殊也。先王之世,道術(shù)咸出于一軌,此其人人殊何?各奮私知而或盭大道也。由或盭大道也,其書雖亡,世復(fù)有依仿而托之者也。然則子將奈何?辭而辯之也。曷為辯之?解惑也。
鬻子
《鬻子》一卷,楚鬻熊撰。熊為周文王師,封為楚祖,著書二十二篇,蓋子書之始也?!端囄闹尽穼僦兰?,而小說家又別出十九卷。今世所傳者,出祖無擇所藏,止十四篇?!冻缥目偰俊分^其八篇已亡,信矣。其文質(zhì),其義弘,實(shí)為古書無疑。第年代久邈,篇章舛錯,而經(jīng)漢儒補(bǔ)綴之手,要不得為完書。黃氏疑為戰(zhàn)國處士所托,則非也。序稱熊見文王時,年已九十。其書頗及三監(jiān)曲阜時事,蓋非熊自著,或者其徒名“政”者之所記歟?不然,何有稱“昔者文王有問于鬻子”云?
管子
《管子》二十四卷,齊大夫管夷吾撰,夷吾字仲。其書經(jīng)劉向所定,凡九十六篇,今亡十篇。自《牧民》至《幼官圖》九篇為《經(jīng)言》,《五輔》至《兵法》八篇為《外言》,《大匡》至《戒》九篇為《內(nèi)言》,《地圖》至《九變》十八篇為《短語》,《任法》至《內(nèi)業(yè)》五篇為《區(qū)言》,《封禪》至《問霸》十三篇為《雜篇》,《牧民解》至《明法解》五篇為《管子解》,《臣乘馬》至《輕重庚》十九篇為《管子輕重》。予家又亡《言昭》、《修身》、《問霸》、《牧民解》、《輕重庚》五篇,止八十一篇。題云“唐司空房玄齡注”,或云非也,尹知章注。是書非仲自著也。其中有絕似《曲禮》者,有近似老莊者,有論伯術(shù)而極精微者,或小智自私而其言至卑汙者。疑戰(zhàn)國時人采掇仲之言行,附以他書成之。不然,“毛嬙西施”,“吳王好劍”,“威公之死,五公子之亂”,事皆出仲后,不應(yīng)豫載之也。朱子謂仲任齊國之政,又有“三歸”之溺,奚暇著書?其說是矣。先儒之是仲者,稱其謹(jǐn)政令,通商賈,均力役,盡地利,既為富強(qiáng),又頗以禮義廉恥化其國裕如,(瀟雨按:張舜徽選編《文獻(xiàn)學(xué)論著輯要》本作“余如”,屬下句。)《心術(shù)》、《白心》之篇,亦嘗側(cè)聞?wù)恼\意之道,其能一匡天下,致君為五伯之盛,宜矣!其非仲者,謂先王之制,其盛極于周,后稷、公劉、大王、王季、文、武、成、康、周公之所以制周者,非一人之力,一日之勤,經(jīng)營之難,積累之素,況又有出于唐、虞、夏、商之舊者矣,及其衰也,而仲悉壞之,何仲之不仁也!嗚呼!非之者固失,而是之者亦未為得也。何也?仲之任術(shù)立伯,假義濟(jì)欲,縱其致富強(qiáng),而汲汲功利,禮物俱喪,其果有聞?wù)恼\意之道乎?周自平王東遷,諸侯僭王,大夫僭諸侯,文、武、成、康、周公之法,一切盡壞,列國盡然,非止仲一人而已也。然則仲何如人?曰:人也,功首而罪魁者也。曰:齊之申、韓、鞅、斯之列,亦有間乎?曰:申、韓、鞅、斯刻矣,而仲不至是也,原其作俑之意,仲亦烏得無罪焉?薄乎云爾。
晏子
《晏子》十二卷,出于齊大夫晏嬰?!稘h志》八篇,但曰《晏子》。《隋》《唐》七卷,始號《晏子春秋》。與今書卷數(shù)不同,《崇文總目》謂其書已亡,世所傳者蓋后人采嬰行事而成,故柳宗元謂墨氏之徒有齊人者為之,非嬰所自著。誠哉是言也!
老子
《老子》二卷,《道經(jīng)》、《德經(jīng)》各一。凡八十一章,五千七百四十八言,周柱下史李耳撰。耳字伯陽,一字聃。聃,耳漫無輪也?;蚍Q周平王四十二年,以其書授關(guān)尹喜。今按平王四十九年入春秋,實(shí)魯隱公之元年??鬃觿t生于襄公二十二年,自入春秋下距孔子之生,已一百七十二年。老聃,孔子所嘗問禮者,何其壽歟?豈《史記》所言“老子百有六十余歲”,及“或言二百余歲”者,果可信歟?聃書所言,大抵歛守退藏,不為物先,而壹返于自然。由其所該者甚廣,故后世多尊之行之。“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道家祖之?!肮壬癫凰?,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神仙家祖之。“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jìn)寸而退尺,是謂行無行,攘無臂,扔無敵,執(zhí)無兵,禍莫大于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兵家祖之。“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乎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莊、列祖之。“將欲翕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qiáng)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之;將欲奪之,必固與之”,申、韓祖之。“以正治國,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張良祖之。“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曹參祖之。聃亦豪杰士哉!傷其本之未正,而末流之弊,至貽士君子有“虛玄長而晉室亂”之言。雖聃立言之時,亦不自知其禍若斯之慘也。嗚呼!此姑置之。道家宗黃老,黃帝書已不傳,而老聃亦僅有此五千言。為其徒者,乃棄而不習(xí),反依仿釋氏經(jīng)教以成書。開元所列《三洞瓊綱》,固多亡缺。而祥符《寶文統(tǒng)傳》所記,若《大洞真》,若《靈寶洞玄》,若《太上洞神》,若《太真》,若《太平》,若《太清》,若《正一》諸部,總四千三百五十九卷,又多雜以符咒、法箓、丹藥、方技之屬,皆老氏所不道。米巫祭酒之流,猶自號諸人曰“吾蓋道家!吾蓋道家!”云。
文子
《文子》十二卷,老子弟子所撰,不知氏名。徐廣曰:“名鈃?!崩铄咴唬骸靶招?,葵丘濮上人,號曰計然,范蠡師事之?!迸狍S曰:“計然姓辛,字文子,其先晉國公子也。”孟康曰:“姓計名然,越臣也?!笨冊唬骸啊队嬋弧氛撸扼凰鴷?,非人也。謂之‘計然’者,所計而然也?!鳖亷煿旁唬骸翱f謬矣?!豆沤袢吮怼酚嬋涣性诘谒牡?。計然一名計姸?!秴窃酱呵铩芳啊对浇^書》并作計倪。倪與姸、然三音皆相近,故訛耳。”由是觀之,諸說固辯矣,然是書非計然之所著也。予嘗考其言,壹祖老聃,大概《道德經(jīng)》之義疏爾。所謂“體道者不怒不喜,其坐無慮,寢而不夢,見物而名,事至而應(yīng)”,即“載營魄抱一,專氣致柔,滌除玄覽”也。所謂“上士先避患而后就利,先遠(yuǎn)辱而后求名,故圣人常從事于無形之外而不留心于已成之內(nèi),是以禍患無由至,非譽(yù)不能塵垢”,即“知白守黑,知雄守雌,知榮守辱”之義也。所謂“靜則同,虛則通,至德無為,萬物皆容”,即“道常無為而無不為,侯王若能守,萬物將自化”也。所謂“道可以弱,可以強(qiáng),可以柔,可以剛,可以陰,可以陽,可以幽,可以明,可以包裹天地,可以應(yīng)待無方”,即“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乎似萬物之宗”也。其他可以類推。蓋《老子》之言宏而博,故是書雜以黃、老、名、法、儒、墨之言以明之,毋怪其駁且雜也。計然與范蠡言,皆權(quán)謀術(shù)數(shù),具載于書,絕與此異,予固知非著是書者也。黃氏屢發(fā)其偽,以為唐徐靈府作,亦不然也。其殆文性之人,祖老聃而托之者歟?抑因裴氏“姓辛,字文子”之說,誤指為范子《計然》十五卷者歟?
關(guān)尹子
《關(guān)尹子》一卷,周關(guān)令尹喜所撰。喜與老聃同時,著書九篇,頗見之《漢志》。自后諸史無及之者,意其亡已久矣。今所傳者,以《一宇》、《二柱》、《三極》、《四符》、《五鑒》、《六匕》、《七釜》、《八籌》、《九藥》為名。蓋徐藏子禮得于永嘉孫定,未知定又果從何而得也。前有劉向序,稱蓋公授曹參,參薨,書葬;孝武帝時,有方士來上,淮南王安秘而不出,向父德治淮南王事,得之。文既與向不類,事亦無據(jù),疑即定之所為也。間讀其書,多法釋氏及神仙方技家,而藉吾儒言文之。如“變識為智”,“一息得道”,“嬰兒蕊女,金樓絳宮,青蛟白虎,寶鼎紅爐”,“誦咒土偶”之類,聃之時無是言也。其為假托,蓋無疑者?;蛲^二家之說實(shí)祖于此,過矣。然其文雖峻潔,亦頗流于巧刻。而宋象先之徒乃復(fù)尊信如經(jīng),其亦妄人哉!亢倉子
《亢倉子》五卷,凡九篇。相傳周庚桑楚撰。予初苦求之不得,及得之,終夜疾讀,讀畢嘆曰:“是偽書也!剿《老》《莊》《文》《列》及諸家言而成之也?!逼溲栽唬骸拔4晕恼氯∈浚瑒t剪巧綺繿益至,而正雅典實(shí)益藏?!狈蛭恼氯∈浚?,戰(zhàn)國之時無有也。其中又以“人”易“民”,以“代”易“世”?!笆烂瘛?,太宗諱也,偽之者其唐士乎?予猶存疑而未決也。后讀他書,果謂“天寶初,詔號《元桑子》為《洞靈真經(jīng)》,求之不獲。襄陽處士王士元,采諸子文義類者,撰而獻(xiàn)之?!逼湔f頗與予所見合。復(fù)取讀之,益見其言詞不類,因棄去不復(fù)省?!掇r(nóng)道》一篇,雖可讀,古農(nóng)家書具有之?;蛘咧^可孤行,吾亦不知其為何說也。
鄧析子
《鄧析子》二卷,鄭人鄧析撰。析操兩可之說,設(shè)無窮之辭,當(dāng)子產(chǎn)之世,數(shù)難子產(chǎn)之法。子產(chǎn)卒后二十一年,駟歂為政,殺鄧析而用其竹刑。夫析之學(xué),兼名法家者也。其言“天于民無厚,君于民無厚,父于子無厚,兄于弟無厚”,刻矣。夫民非天弗生,非君弗養(yǎng),非父弗親,非兄弗友,而謂之無厚,可乎?所謂“不能屏勃厲,全夭折”,“執(zhí)穿窬詐偽誅之”,“堯舜位為天子,而丹朱、商均為布衣”,“周公誅管蔡”,豈誠得已哉?非常也,變也。析之所言如此,真“不法先王,不是禮義,而好治怪說”者哉!其被誅戮,宜也,非不幸也。
鶡冠子
《鶡冠子》,楚人撰,不知姓名。嘗居深山,以鶡羽為冠,著書四卷,因以名之。其書述三十變通古今治亂之道,而《王鈇篇》所載楚制為詳。立言雖過乎嚴(yán),要亦有激而云也。周氏譏其以處士妄論王政,固不可哉!第其書晦澀,而后人又雜以鄙淺言,讀者往往厭之,不復(fù)詳究其義。所謂“天用四時,地用五行,天子執(zhí)一以守中央”,此亦黃老家之至言。使其人遇時,其成功必如韓愈所云。黃氏又謂“韓愈獵取二語之外,余無留良”者,亦非知言也,士之好妄論人也如是哉!陸佃解本十九篇,與晁氏削去前后五卷者合。予家所藏,但十五篇云。
子華子
《子華子》十卷,程本撰。本字子華,晉人,曰魏人者非也?!端囄闹尽凡讳?。予嘗考其書,有云:“秦襄公方啟西戎,子華子觀政于秦?!庇只肚f周》所載子華子事,則云:“見韓昭僖侯。”夫秦襄公之卒在春秋前,而昭僖之事在春秋后,前后相去二百余年,子華子何其壽也?其不可知者一?!犊鬃蛹艺Z》言孔子遭齊程子于郯,程子蓋齊人。今《子華子》自謂“程之宗君受封于周,后十一世國并于溫”。程本商季文王之所宅,在西周,當(dāng)為畿內(nèi)小國。溫者,周司寇蘇忿生之所封。用襄王舉河內(nèi)溫、原以賜晉文公,溫固晉邑也。孰謂西周之程而顧并于河內(nèi)之溫乎?地之遠(yuǎn)邇,亦在可疑。其不可知者二。后序稱子華子為鬼谷子師。鬼谷,戰(zhàn)國縱橫家也。今書絕不似之,乃反類道家言。又頗剿浮屠、老子、莊周、列御寇、孟軻、荀卿、《黃帝內(nèi)經(jīng)》、《春秋外傳》、司馬遷、班固等書而成。其不可知者三。劉向校定諸書,咸有序,皆淵愨明整,而此文獨(dú)不類。其不可知者四。以此觀之,其為偽書無疑?;騻魍蹉囆灾⒁捔钔嘧髭I書,而此恐出其手,理或然也。然其文辭極舂容,而議論煥發(fā),略無窘澀之態(tài),故尤善惑人。人溺文者,孰覺其偽哉?
列子
《列子》八卷,凡二十篇,鄭人列御寇撰。劉向校定八篇,謂御與鄭繆公同時。柳宗元云:“鄭繆公在孔子前幾百載,御寇書言鄭殺其相駟子陽,則鄭繻公二十四年,當(dāng)魯繆公之十年,向蓋因魯繆公而誤為鄭爾?!逼湔f要為有據(jù)。高氏以其書多寓言,而并其人疑之,“所謂御寇者,有如鴻蒙、列缺之屬”,誤矣。書本黃老言,決非御寇所自著,必后人會萃而成者。中載孔穿、魏公子牟及西方圣人之事,皆出御寇后。《天瑞》、《黃帝》二篇,雖多設(shè)辭,而其“離形去智,泊然虛無,飄然與大化游”,實(shí)道家之要言。至于《楊朱》、《力命》,則“為我”之意多,疑即古楊朱書,其未亡者剿附于此。御寇先莊周,周著書多取其說。若書事簡勁宏妙,則似勝于周。間嘗熟讀其書,又與浮屠言合。所謂“內(nèi)外進(jìn)矣,而后眼如耳,耳如鼻,鼻如口,無弗同也。心凝形釋,骨肉都融,不覺形之所倚,足之所履”,非“大乘圓行說”乎?“鯢旋之潘(合作番)為淵,止水之潘為淵,流水之潘為淵,濫水之潘為淵,沃水之潘為淵,沈水之潘為淵,雍水之潘為淵,汧水之潘為淵,肥水之潘為淵”,非“修習(xí)教觀說”乎?“有生之氣,有形之狀,盡幻也。造化之所始,陰陽之所變者,謂之生,謂之死;窮數(shù)達(dá)變,因形移易者,謂之化,謂之幻。造物者其巧妙,其功深,固雖窮難終。因形者其巧顯,其功淺,故隨起隨滅。知幻化之不異生死也,始可以學(xué)幻”,非“幻化生滅說”乎?“厥昭生乎濕,醯雞生乎酒,羊奚比乎不筍,久竹生青寧,青寧生程,程生馬,馬生人,人久入于機(jī),萬物皆出于機(jī),皆入于機(jī)”,非“輪回不息說”乎?“人胥知生之樂,未知生之苦;知死之惡,未知死之息”,非“寂滅為樂說”乎?“精神入其門,骨骸反其根,我尚可(瀟雨按:可當(dāng)作何)存?”非“圓覺四大說”乎?中國之與西竺,相去一二萬里,而其說若合符節(jié),何也?豈其得于心者亦有同然歟?近世大儒謂華梵譯師皆竊莊列之精微,以文西域之卑陋者,恐未為至論也。
曾子
《曾子》,孔子弟子魯人曾參所撰也?!稘h志》云十八篇,《唐志》云二卷。今世所傳,自《修身》至《天圓》凡十篇,分為二卷,與《唐志》合,視《漢》則亡八篇矣。其書已備見《大戴禮》中。予取而讀之,何其明白皎潔,若列星之麗天也!又何其敷腴諄篤,若萬卉之含澤也!《傳》有之:“有德者必有言?!毙旁?!“七十而從心”,進(jìn)學(xué)之序;“七十免過”,勉人之辭。其立言迥然不同也,周氏不察而譏之,過矣!“君子愛日”,誨學(xué)者也;“一日三省”,自治功也。語有詳略,事有不同也,高氏以辭費(fèi)誚之,亦何可哉?或謂《大孝篇》有及樂正子春事,固出后人所輯,而非曾子所自著,則庶幾也。
言子
《言子》三卷。言子名偃,字子游,吳人。近新昌王爚裒《論語》書所載問答而為此書,不知者直謂為偃所自著,蓋非也。大抵古書之存于今者,多出于后人之手。如《孔子家語》謂為孔安國所錄壁中之文,往往多鈔《左傳》、《禮記》諸書,特稍異其辭耳,善讀者固不敢與之。世傳賈誼《新書》,謂誼所作,亦不過因《過秦論》、《吊湘賦》而雜以《漢書》中語足之,似非誼本書也。此猶有所附麗而然。古《三墳》書亡已久,宋毛漸特出之?!渡綁灐穭t言君臣、民物、陰陽、兵家,謂之《連山》?!稓鈮灐穭t言歸藏、生動、長育、止殺,謂之《歸藏》?!缎螇灐穭t言天地、日月、山川、云氣,謂之《乾坤》。與先儒所言《三易》大異?!蛾幏饭艧o是書,唐李筌特出之,以為黃帝所作,皆取兵家譎誕不經(jīng)語,而文以奇澀之辭。又妄說太公、范蠡、鬼谷、張良、諸葛亮等訓(xùn)注,皆鑿空扇虛以惑世,尤使人驚愕不止。是果何為哉?予讀《言子》之書,于是乎有感。
子思子
《子思子》七卷,亦后人綴緝而成,非子思之所自著也。中載孟軻問:“牧民之道何先?”子思子曰:“先利之?!陛V曰:“君子之告民者,亦仁義而已,何必曰利?”子思子曰:“仁義者,固所以利之也。上不仁則不得其所,上不義則樂為詐,此為不利大矣?!彼眨陷V告魏侯罃以仁義,蓋深得子思子之本旨。或者不察,乃遽謂其言若相反者,何耶?
慎子
《慎子》一卷,慎到撰。到,趙人,見于《史記》列傳?!吨信d館閣書目》乃曰瀏陽人,瀏陽在今潭州,吳時始置縣,與趙南北了不涉也,誤也?!稘h志》云四十二篇。《唐志》云十卷,不言篇數(shù)?!冻缥目偰俊费匀咂?。今所存者,唯《威德》、《因循》、《民雜》、《德立》、《君人》五篇耳?!锻隆菲唬骸傲⑻熳右詾樘煜?,非立天下以為天子也。立國君以為國,非立國以為君也。立官長以為官,非立官以為官長也?!薄睹耠s》篇曰:“大君者,太上也,兼蓄下者也。下之所能不同,而皆上之用也。是以大君因民之能為資,盡包而畜之,無取去焉?!薄毒恕菲唬骸熬苏撸岱ǘ陨碇?,則誅賞予奪從君心出矣。然則受賞者雖當(dāng),望多無窮;受罰者雖當(dāng),望輕無已。”皆純簡明易,類非刑名家所可及,到亦稷下能言士哉!莊周、荀卿稱之,一則曰慎到,二則曰慎到,雖其術(shù)不同,亦有以也。
莊子
《莊子》十卷,戰(zhàn)國時蒙人漆園吏莊周撰?!秲?nèi)篇》七,《外篇》十五,《雜篇》十一,總?cè)?。其書本《老子》,其學(xué)無所不窺,其文辭汪洋凌厲,若承日月,騎風(fēng)云,上下星辰而莫測其所之,誠有未易及者。然所見過高,雖圣帝經(jīng)天緯地之大業(yè),曾不滿其一哂,蓋仿佛所謂“古之狂者”。惜其與孟軻氏同時,不一見而聞孔子之大道。茍聞之,則其損過就中,豈在軻之下哉?嗚呼!周不足語此也??鬃影俅畼?biāo)準(zhǔn),周何人,敢掊擊之,又從而狎侮之?自古著書之士,雖甚無顧忌,亦不至是也。周縱曰見軻,其能幡然改轍乎?不幸其書盛傳,世之樂放肆而憚拘檢者,莫不指周以藉口。遂至禮義陵遲,彝倫斁敗,卒踣人之家國,不亦悲夫!金李純甫亦能言之士,著《鳴道集說》,以孔、孟、老、莊同稱為圣人,則其沈溺之習(xí),至今猶未息也,異說之惑人也深矣夫!《盜跖》、《漁父》、《讓王》、《說劍》諸篇,不類前后文,疑后人所剿入。晁氏謂:“孔子沒,道術(shù)散,老子始著書,周起而羽翼之。”老子著書,在孔子未沒之先。
韓子
《韓子》二十卷者,韓非所撰。非,韓之諸公子也,喜刑名法術(shù)之學(xué),而歸其本于黃老。與李斯同事荀卿,以書干韓王不用,乃觀往者得失之變,作《孤憤》、《五蠹》、《內(nèi)外儲》、《說林》、《說難》五十五篇,計十余萬言。秦王見而悅之,急攻韓,得非。斯自以不如非,忌之,譖于秦王,下吏使自殺。非,慘激人也。君臣父子夫婦之間,一任以法,其視仁義蔑如也。法之所及,雖刀鋸日加,不以為寡恩也。其無忌憚,至謂“孔子未知孝悌忠信之道”,謂“賢堯舜湯武乃天下亂術(shù)”,謂“父有賢子,君有賢臣,適足以為害”,謂“人君藏術(shù)胸中以倡眾端,而潛御群臣”。噫,是何言歟!是何言歟!是亦足以殺其身矣!
燕丹子
《燕丹子》三卷。丹,燕王喜太子。此書載其事為詳。其辭氣頗類《吳越春秋》、《越絕書》,決為秦漢間人所作無疑??计涫拢c司馬遷《史記》往往皆合。獨(dú)“烏頭白,馬生角”,“機(jī)橋不發(fā)”,“進(jìn)金擲蛙”,“膾千里馬肝”,“截美人手”,“聽琴姬得隱語”等事,皆不之載。周氏謂遷削而去之,理或然也。夫丹不量力而輕撩虎須,荊軻恃一劍之勇而許人以死,卒致身滅國破,為天下萬世笑,其事本不足議。獨(dú)其書序事有法而文彩爛然,亦學(xué)文者之所不廢哉!
孔叢子
《孔叢子》七卷。《中興書目》稱漢孔鮒撰。鮒該覽《六藝》,秦并天下,召為魯國文通君,拜太傅。及焚書令行,乃歸藏書屋壁,自隱嵩山。陳涉起,聘為博士,遷太師。仕六旬,以言不用,托目疾退老于陳,而著是書。年五十七卒,則固非漢人矣。又稱一名《盤盂》?!端囄闹尽酚小犊准妆P盂》二十六篇,本注謂黃帝史,或謂夏帝時人。此書稱子魚名鮒,陳人,或謂之子鮒,或謂之孔甲??准仔彰纪?,又決非著《盤盂》者也。其殆孔氏子孫雜記仲尼、子思、子上、子高、子順、子魚之言行者歟?其第七卷則漢孔臧以所著賦與書,謂之《連叢》,附于卷末。嘉祐中,宋咸為之注。雖然,此偽書也。偽之者,其宋咸歟?王士元偽作《亢桑子》,而又自為之注,抑此類歟?近世之為偽書者,非止咸也。若阮逸《關(guān)朗易傳》、《李靖問對》,若張商英《素書》,若戴師愈《麻衣易》,亦往往不能迷明者之目,竟何益哉!今觀是書《記問篇》所載,有子思與孔子問答語。子思年止六十二,魯穆公同時人。穆公之立,距孔子之沒七十年。子思疑未長也,而何有答問哉?兼之氣質(zhì)萎弱,不類西京以前文字,其偽妄昭然可見。或者謂其能守家法,不雜怪奇,歷戰(zhàn)國秦漢流俗而無所浸淫,未必然也,未必然也。
淮南鴻烈解
《淮南鴻烈解》二十一卷,漢劉安撰。安,淮南厲王長之子,招致蘇飛、李尚、左吳、田由、雷被、七披、伍被、晉昌等八人,及諸儒大山、小山之徒,講論道德,總統(tǒng)仁義,著《內(nèi)書》二十一篇?!独钍蠒俊吩疲骸暗谄?、第十九亡?!薄冻缥目偰俊吩疲骸按嬲呤似??!苯袼鶄鳌对馈?、《俶真》、《天文》、《地形》、《時則》、《冥覽》、《精神》、《本經(jīng)》、《主術(shù)》、《繆稱》、《齊俗》、《道應(yīng)》、《汜(瀟雨按:汜當(dāng)作氾)論》、《詮言》、《丘略》、《說山》、《說林》、《人間》、《務(wù)修》、《泰族》等訓(xùn),連卷末《要略》,共二十一篇,似未嘗亡也。又有《中篇》八卷,言神仙黃白之術(shù)。又有《外書》三十三篇,《漢志》與《內(nèi)書》同列于雜家?!吨小贰锻狻窌嘟晕匆??!痘茨献印范啾尽段淖印?,而出入儒、墨、名、法諸家,非成于一人之手。故前后有自相矛盾者,有亂言而乖事實(shí)者。既曰“武王伐紂,載尸而行,海內(nèi)未定,故不為三年之喪”,又曰“武王欲昭文王之令德,使戎狄各以其賄來貢,遼遠(yuǎn)未能至,故治三年之喪,殯兩楹以俟遠(yuǎn)方”。三代時無印,周官所掌之璽節(jié),鄭氏雖謂如今之印章,其實(shí)與玉、角、虎、人、龍、符、旌諸節(jié)并用,不過手執(zhí)之以表信耳。今乃曰“魯國召子貢,授以大將軍印”。如是之類,不能盡舉也。昔呂不韋相秦,亦致辯士,使人人著所聞,集論以為《十二記》、《六論》、《八覽》。其說雖未純,要其首尾以類,粲然成一家言,非《淮南》之雜也。古人論立言者,漢不如秦,秦不如周,信矣哉!
揚(yáng)子法言
《揚(yáng)子法言》十卷,漢揚(yáng)雄撰。凡十三篇,篇各有序。通錄在卷后,景祐初,宋咸引之以冠篇首,或謂始于唐仲友,非也。自秦焚書之后,孔子之學(xué)不絕如線,雄獨(dú)起而任之,故韓愈以其與孟、荀并稱。而司馬光尤好雄學(xué),且謂:“孟子好《詩》、《書》,荀子好《禮》,揚(yáng)子好《易》。孟文直而顯,荀文富而麗,揚(yáng)文簡而奧。惟簡而奧,故難知?!逼渑c雄者,至矣!是《法言》者,為擬《論語》而作?!墩撜Z》出于群弟子之所記,豈孔子自為哉?雄擬之,僭矣!至其甚者,又撰《太玄》以擬《易》。所謂《首》、《沖》、《錯》、《測》、《攡》、《瑩》、《數(shù)》、《文》、《掜》、《圖》、《苦》、之類,皆足以使人怪駭。由其自得者少,故言辭愈似而愈不似也。嗚呼!雄不足責(zé)也。光以二代偉人,乃膠固雄學(xué),復(fù)述《潛虛》以擬《玄》,抑又何說哉?余因?yàn)橹L嘆!雄之事,經(jīng)考亭朱子論定者,則未遑及也。
抱樸子
《抱樸子》,晉葛洪撰。洪字稚川,著《內(nèi)篇》二十卷,言神仙黃白變化之事?!锻馄肥?,駁難通釋。洪深溺方技家言,謂神仙決可學(xué),學(xué)之無難,合丹砂黃金為藥而服之,即令人壽,與天地相畢,乘云駕龍,上下太清。其他雜引黃帝御女及《三皇內(nèi)文》劾召鬼神之事,皆誕褻不可訓(xùn)。昔漢魏伯陽約《周易》作《參同契》上中下三篇,其言修煉之術(shù)甚具,洪乃時與之戾,不識何也?洪嘗自言馬跡山中,受《九鼎》、《金液》二經(jīng)于鄭君。鄭君名隱,又得之葛仙公玄。玄,洪從祖也。其后鄭君知江南將亂,負(fù)笈持藥,東投霍山,莫知所在,亦不識其仙歟否也。洪博聞深洽,江左絕倫,為文辭雖不近古,紆徐蔚茂,旁引而曲證,必達(dá)己意乃已。要之洪亦奇士,使舍是而學(xué)《六藝》,夫孰御之哉?惜也!
劉子
《劉子》五卷,五十五篇,不知何人所作?!短浦尽肥?,直云梁劉勰撰。今考勰所著《文心雕龍》,文體與此正類,其可征不疑。第卷數(shù)不同,為少異爾。袁孝政謂劉晝(孔昭)傷己不遇,遭天下陵遲,播遷江表,故作此書,非也。孝政以無傳記可憑,復(fù)致疑于劉歆、劉勰、劉孝標(biāo)所為,黃氏遂謂孝政所托,亦非也。其書本黃老言,雜引諸家之說以足成之,絕無甚高論。末論九家之學(xué),跡異歸同,尤為鄙淺。然亦時時有可喜者?!肚迳裾隆吩疲骸叭f人彎弧以向一鵠,鵠能無中乎?萬物眩曜以惑一生,生能無傷乎?”(《亢倉子》同)三復(fù)其言,為之出涕!
文中子中說
《文中子中說》十卷,隋王通撰。通字仲淹,文中蓋門人私謚,因以名其書。世之疑通者有三:一云《唐書?房杜傳》中,略不及其姓名,此書乃阮逸偽作,未必有其人。按皮日休著《文中子碑》,謂通“生乎陳、隋之世,以亂世不仕,退于汾晉,序述《六經(jīng)》,敷為《中說》,以行教于門人”。皮,唐人也,距隋為近,其言若此。果無是人乎?書果逸之偽作乎?一云通行事于史無考,獨(dú)《隋唐通錄》稱其有穢行,為史官所削。然史氏之職,善惡畢書,以為世法戒。人有穢行,見諸簡策者多矣,何特削通哉?一云房、杜、李、魏、二溫、王、陳輩,未必其門人,脫有之,何不薦諸太宗而用之?隋大業(yè)十三年五月,通已先卒,將焉薦之?劉禹錫作《王華卿墓志》,載其家世行事,有曰“門多偉人”。雖未可必其為房、杜諸公,要不可謂非碩士也。第其書出于福郊、福峙之所為,牽合傅會,反不足取信于人。如仁壽四年,通始至長安,李德林卒已九歲,而書有“德林請見”之語。江都有變,通不及聞,而書有“泫然而興”之言。關(guān)朗在太和中見魏孝文,自太和丁巳至通生之歲開皇四年甲辰,一百七年矣,而書謂“問禮于關(guān)子朗”。此最為謬妄者也。噫!孟子而下,知尊孔子者曰荀、楊。楊本黃老,荀雜申、商,唯通為近正。讀者未可以此而輕訾之。
天隱子
《天隱子》八篇,不知何人所作。唐司馬承禎為之序,承禎字子微,嘗著《坐忘論》。此書言長生久視之法,與之相表里,豈天隱子即承禎歟?洪興祖謂承禎得天隱子之學(xué),豈或別有考?xì)e?
玄貞子
《玄貞子》兩見《唐志》。一云十二卷,一云二卷。予所藏者,《外篇》三卷爾。計必有《內(nèi)篇》,而此非全書也。唐張志和撰,韋詣作內(nèi)解。志和字子同,金華人,始名龜齡。年十六,擢明經(jīng),以策干肅宗,特見賞重,命待詔翰林,授左金吾衛(wèi)錄事參軍,因賜名。后坐事貶南浦尉,會赦還。以親既喪,不復(fù)仕,居江湖,自稱煙波釣徒。著《玄真子》,亦以自號。其書多偏曲之論,無足采。所可采者,其隱操亦卓卓云。
墨子
《墨子》三卷,戰(zhàn)國時宋大夫墨翟撰。上卷《親士》、《修身》、《所染》、《法儀》、《七患》、《辭過》、《三辨》七篇,號曰《經(jīng)》。中卷《尚賢》三篇,下卷《尚同》三篇,皆號曰《論》。共十三篇??贾稘h志》,七十一篇?!娥^閣書目》則六十一篇,已亡《節(jié)用》、《節(jié)葬》、《明鬼》、《非樂》、《非儒》等九篇,比今書則又亡多矣。墨者,強(qiáng)本節(jié)用之術(shù)也。予嘗愛其“圣王作為宮室,便于主,不以為觀樂”之言,又嘗愛其“圣人為衣服,適身體,和肌膚,非榮耳目而觀愚民”之言,又嘗愛其“飲食增氣充虛,強(qiáng)體適腹”之言。墨子其甚儉者哉!“卑宮室,菲飲食,惡衣服”,大禹之薄于自奉者??鬃右嘣唬骸吧輨t不遜,儉則固?!比粍t儉固孔子之所不棄哉!或曰:“如子之言,則翟在所取,而孟子辭而闢之,何也?”曰:本二。
鬼谷子
《鬼谷子》三卷,鬼谷子撰。一名《玄微子》。鬼谷子無姓名里居,戰(zhàn)國時隱潁川陽城之鬼谷,故以為號?;蛟煌跽S(或云王詡)者,妄也。長于養(yǎng)性治身,蘇秦、張儀師之,受《捭》《闔》之術(shù)十三章,又受《轉(zhuǎn)圓》、《胠篋》及《本經(jīng)》、《持樞》、《中經(jīng)》三篇?!掇D(zhuǎn)圓》、《胠篋》今亡。梁陶宏景注。劉向、班固錄書無《鬼谷子》,《隋志》始有之,列于縱橫家?!短浦尽芬詾樘K秦之書。大抵其書皆捭闔、鉤箝、揣摩之術(shù)。其曰:“與人言之道,或撥動之令有言,以示其同;或閉藏之使自言,以示其異,捭闔也。既內(nèi)感之而得其情,即外持之使不得移,鉤箝也。量天下之權(quán),度諸侯之情,而以其所欲動之,揣摩也?!笔墙孕》蛏呤笾?,家用之則家亡,國用之則國僨,天下用之則失天下,學(xué)士大夫宜唾去不道。高氏獨(dú)謂其得于《易》之“闔闢翕張”之外,不亦過許矣哉!其中雖有“知性寡累,知命不憂”,及“中稽道德之祖,散入神明之頤”等言,亦恒語爾,初非有甚高論也。嗚呼!曷不觀之儀、秦乎?儀、秦用其術(shù)而最售者,其后竟何如也?高愛之慕之,則吾有以識高矣。
孫子
《孫子》一卷,吳孫武撰,魏武帝注。自《始計》至《用間》,凡十三篇?!端囄闹尽纺搜园耸?,杜牧信之,遂以為武書數(shù)十萬言,魏武削其繁剩,筆其精粹,以成此書。按《史記》,闔閭謂武曰:“子之十三篇,吾盡觀之。”其數(shù)與此正合。《漢志》出《史記》后,牧之言要非是。武,齊人,吳闔閭用以為將,西破強(qiáng)楚入郢,北威齊、晉,顯名諸侯。葉適以不見載于《左傳》,疑其書乃春秋末戰(zhàn)國初山林處士之所為,予獨(dú)不敢謂然。春秋時,列國之事赴告者則書于策,不然則否。二百四十二年之間,大國若秦、楚,小國若越、燕,其行事不見于經(jīng)傳者有矣,何獨(dú)武哉?或曰:“《風(fēng)后握奇經(jīng)》,實(shí)行兵之要,其說實(shí)合乎伏羲氏之卦畫,奇正相生,變化不測。諸葛亮得之以為八陣,李靖得之以為六花陣。而武為一代論兵之雄,顧不及之,何也?”曰:“《兵勢篇》不云乎:‘戰(zhàn)者以正合,以奇勝。戰(zhàn)勢不過奇正,奇正之變,不可勝窮,奇正相生,如循環(huán)之無端。’《九地篇》又不云乎:‘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构田L(fēng)后之遺說也。曾謂其不及之,可乎?”嗚呼!古之談兵者,有仁義,有節(jié)制。至武一趨于權(quán)術(shù)變詐,流毒至于今未已也。然則武者,固兵家之祖,亦兵家之禍?zhǔn)讱e?
吳子
《吳子》二卷,衛(wèi)人吳起撰。起嘗學(xué)于曾子。其著書,曰《圖國》、《料敵》、《治兵》、《論將》、《應(yīng)變》、《勵士》,凡六篇。夫干戈相尋,至于戰(zhàn)國,慘矣!往往以智術(shù)詐譎,馳騁于利害之場,無所不用其至,若無士矣。起于斯時,對魏武侯則曰:“在德不在險”;論制國治軍則曰:“教之以禮,勵之以義”;論天下戰(zhàn)國則曰:“五勝者禍,四勝者弊,三勝者霸,二勝者王,一勝者帝。數(shù)勝得天下者稀,以亡者眾”;論為將之道則曰:“所慎者五,一曰理,二曰備,三曰果,四曰戒,五曰約”。何起之異夫諸子也!此所以守西河,與諸侯大戰(zhàn)七十六,全勝六十四,辟土四面,拓地千里,宜也。較之孫武,則起幾于正,武一乎奇,其優(yōu)劣判矣!或者謂起為武之亞,抑亦未之思?xì)e?然則殺妻求將,嚙臂盟母,亦在所取乎?曰:姑舍是。
尉繚子
《尉繚子》五卷,不知何人書?;蛟晃喝?,以《天官篇》有“梁惠王問”知之,或曰齊人也,未知孰是。其書二十四篇,較之《漢志》雜家二十九篇,已亡五篇。其論兵曰:“兵者,兇器也。爭者,逆德也。將者,死官也。故不得已而用之。無天于上,無地于下,無王于后,無敵于前。一人之兵,如狼如虎,如風(fēng)如雨,如雷如霆,震震冥冥,天下皆驚。”由是觀之,其威烈可謂莫之嬰矣。及究其所以為用,則曰:“兵不攻無過之城,不殺無罪之人。夫殺人之父兄,利人之貨財,臣妾人之子女,此皆盜也。”又曰:“兵者,所以誅暴亂,禁不義也。兵之所加者,農(nóng)不離其田業(yè),賈不離其肆宅,士大夫不離其官府,故兵不仞血而天下親?!眴韬?!又何其仁哉!戰(zhàn)國談兵者有言及此,君子蓋不可不與也。宋元豐中,是書與孫、吳二子,司馬穰苴《兵法》,黃石公《三略》,呂望《六韜》,李衛(wèi)公《問對》,頒行武學(xué),號為《七書》?!秾O》、《吳》當(dāng)是古書。司馬《兵法》本古者司馬兵法而附以田穰苴之說,疑亦非偽。若《三略》、《六韜》、《問對》之類,則固后人依仿而托之者也。而雜然渾稱無別,其或當(dāng)時有司之失歟?
尹文子
《尹文子》二卷,周尹文撰。其書言大道似老氏,言刑名類申、韓,蓋無足稱者。晁氏獨(dú)謂其亦宗《六藝》,數(shù)稱仲尼,其叛道者蓋鮮。嗚呼!世豈有專言刑名而不叛道者哉?晁失言矣!仲長統(tǒng)序稱其出于周尹氏,齊宣王時居稷下,與宋鈃、彭蒙、田駢同學(xué)于公孫龍。按龍客于平原君,尹相趙惠文王。宣王死,下距惠文王之立已四十余歲,是非學(xué)于龍者也。統(tǒng)卒于獻(xiàn)帝讓位之年,而序稱其黃初末到京師,亦與史不合。嗚呼!《素問》以為黃帝所作,而有“失侯失王,脫營不醫(yī)”之文,殊不知秦滅六國,漢諸侯王國除,始有失侯王者?!读w》謂出于周之呂牙,而有“避正殿”之語,殊不知避正殿乃戰(zhàn)國后事?!稜栄拧芬詾橹芄?,而有“張仲孝友”之言,殊不知張仲乃周宣王時人。予嘗驗(yàn)古書真?zhèn)?,每以是求之,思過半矣,又況文辭氣魄之古今絕然不可同哉!予因知統(tǒng)之序蓋后人依托者也。嗚呼!豈獨(dú)序哉?
商子
《商子》五卷,秦公孫鞅撰。鞅,衛(wèi)之庶孽,封于商,故以名書?!稘h志》二十九篇,陳氏謂二十八篇。予家藏本二十六篇,其第二十一篇亡。鞅好刑名之學(xué),秦孝公用之,遂致富強(qiáng),后卒以反誅。今觀其術(shù),以勸耕督戰(zhàn)為先務(wù)。墾草之令,農(nóng)戰(zhàn)之法,至嚴(yán)至峻也。然不貴學(xué)問以愚民,不令豪杰務(wù)學(xué)《詩》《書》,其流毒至嬴政,遂大焚《詩》《書》百家語,以愚天下黔首,鞅實(shí)啟之,非特李斯過也。議者不是之察,尚摘其“商農(nóng)無得糴糶”、“貴酒肉重租”之語以為疵病,是猶舍人殺敓之罪,而問其不冠以見人,果何可哉?
公孫龍子
《公孫龍子》三卷,《疏府》、《白馬》、《指物》、《通變》、《堅白》、《名實(shí)》,凡六篇?!稘h志》六十四篇,其亡已多矣。龍,趙人,平原君客也。能辯說,傷明王之不興,疾名器之乖實(shí),以假指物,以混是非,冀時君之有悟而正名實(shí)焉。予嘗取而讀之,“白馬非馬”之喻,“堅白同異”之言,終不可解。后屢閱之,見其如捕龍蛇,奮迅騰騫,益不可措手。甚哉其辯也!然而名實(shí)愈不可正,何邪?言弗醇也。天下未有言弗醇而能正,茍欲名實(shí)之正,亟火之。
荀子
《荀子》十卷,周人荀卿撰。卿名況,《漢志》避宣帝諱作孫卿。劉向校定,除其重復(fù),著三十二篇,為十二卷,題曰《新書》。唐楊倞為之注,且更《新書《為《荀子》,易其篇第,析為二十篇。卿以齊襄王時游稷下,距孟子至齊五十年矣。列于大夫,三為祭酒。去之楚,春申君以為蘭陵令。以讒去之趙,與臨武君議兵。入秦,見應(yīng)侯,昭王以聘。反乎楚,復(fù)為蘭陵令。既廢,家蘭陵以終。鄉(xiāng)先正唐仲友云:“向序卿事,本司馬遷,于遷書有三不合。春申君死,當(dāng)齊王建二十八年,距宣王八十七年。向言卿以宣王時來游學(xué),春申君死而卿廢。設(shè)以宣王末年游齊,年已百三十七矣。遷書記孟子以惠王三十五年至梁,當(dāng)齊宣王七年,惠王以叟稱孟子,計亦五十余。后二十二年,子之亂燕,孟子在齊。若卿來以宣王時,不得如向言后孟子百余歲。田忌薦孫臏為軍師,敗魏桂陵,當(dāng)齊威王二十六年,距趙孝成王七十八年。臨武君與卿議兵于王前,向以為孫臏,倞以敗魏馬陵疑年,馬陵去桂陵又十三年矣?!冻缥目偰俊费郧涑?,楚禮為客卿,與遷書向序駁,益難信?!逼湔撌饩^。然況之為人,才甚高而不見道者也。由其才甚高,故立言或弗悖于孔氏。由其不見道,故極言性惡,及譏訕子思、孟軻不少置。學(xué)者其務(wù)知道哉!至若李斯雖師卿,于卿之學(xué)懵乎未之有聞。先儒遂以為病,指卿為剛愎不遜、自許太過之人,則失之矣。
金華子
《金華子》三卷,劉崇遠(yuǎn)撰?;蛟瞥邕h(yuǎn)唐人,或云五代人,仕至大理司直,其為人莫可考。其為書,錄唐大中后事,蓋駁乎不足議也。昔劉向采傳記百家之言,撮其正詞美義可為勸戒者,以類相從,為《說苑》、《新序》二書,最為近古,識者猶病其徇物者多,自為者少,況崇遠(yuǎn)乎哉!金華子,崇遠(yuǎn)所自號,蓋有慕皇初平云。
齊丘子
《齊丘子》六卷,一名《化書》。言道、術(shù)、德、仁、食、儉六化為甚悉。世傳為偽唐宋齊丘子嵩作。張來題其后,遂云:“齊丘犬鼠之雄,蓋不足道。其為《化書》,雖皆淺機(jī)小數(shù),亦微有見黃老之所謂道德,其能成功,有以也。”嗚呼!是書之作,非齊邱也,終南山隱者譚峭景升也,齊丘竊之者也。其云“能得一者,天下可以理”,老氏說也?!盎昶趋任遥?dú)庾砦?,七竅囚我,五根役我”,釋氏說也。“心冥冥兮無所知,神怡怡兮無所之,氣熙熙兮無所為,萬慮不能惑,求死不可得”,神仙家說也。非淺機(jī)小數(shù)比也。使齊丘知此,則何為不得其死也?其文高簡,《關(guān)尹子》可亞也,實(shí)微有見于黃老所謂道德者也。
聱隅子
《聱隅子》二卷,蜀人黃晞撰。晞,宋仁宗時人。著《歔欷瑣微論》十篇,篇有小序。造文效楊雄、王通二氏,而造理不能逮。其謂“張良得圣人之安,蕭何得圣人之變,劉向得圣人之力”者,似不可哉!黃氏間采其語,謂二氏反有所不及,非知言也。然自五季以來,士習(xí)極陋,而文亦隨之,入宋殆將百年,而猶未大振。晞獨(dú)知“辭賦戾于治具,聲偶甚乎倡優(yōu)”,確然立論,以成一家言,真豪杰士哉!真豪杰士哉!
周子通書
《周子通書》四十章,本號《易通》,舂陵子周子敦頤之所著也。自孟子沒,孔子之學(xué)不傳,千載之下獨(dú)周子得之,以授二程氏,遂大白于天下。安定胡宏有云:“一回萬古之光明,如日麗天;將為百世之利澤,如水行地?!逼湔摬灰嘀猎?!第每篇之首,宏輒加以“周子曰”三言,而損其舊有篇名,失其旨矣。是書文雖高簡,體實(shí)淵愨,誠可以上繼孟氏,非余子比也。然莫知其師傳之所自,彼妄男子謂同胡文恭公受學(xué)于鶴林壽涯師者,固為詭誕。而云傳《太極圖》于穆修,修傳《先天圖》于種放,放傳于陳摶者,亦恐知周子未盡也。其殆不階師授,超然獨(dú)覺于千古之上者歟!
子程子
《子程子》十卷,一名《程子粹言》。乃程頤叔子書,蓋其門人楊時變語錄而文之者也。前有序,不著氏名。東陽厲髯翁云:“相傳為廣漢張栻作?!毙蚍Q得諸子高子家傳,以其卷次不分,編類不別,因離為《論道》、《論學(xué)》、《論書》、《論政》、《論事》、《天地》、《圣賢》、《君臣》、《心性》、《人物》十篇。欲其統(tǒng)而要,非求類夫《論語》之書也。予取觀之,實(shí)皆叔子之言,而伯子之說附焉。辭極峻古,雖間有稍離真者,亦不遠(yuǎn)矣。覽者尚慎擇之哉!
跋
至正戊戌春三月丙辰,西師下睦州,浦陽壤地與睦境接,居民震驚,多扶挈耄倪走傍縣。予亦遣妻孥入句無山,獨(dú)留未行。日坐環(huán)堵中,塊然無所為,乃因舊所記憶者,作《諸子辯》數(shù)十通,九家者流頗具有焉。孔子門人之書,宜尊而別之,今亦俯就其列者,欲備儒家言也。始之以《鬻子》,而終之以周、程者,欲讀者有所歸宿也。其中疏剔觝排,亦竊自謂有一發(fā)之見。第以家當(dāng)屢徙之余,書無片牘可以稽質(zhì),不能必其無矛盾也。夏六月壬午,僅克脫稿。越三日乙酉,而浦陽平矣。余遂竭蹶趨句無,驚悸稍定,俾仲子璲錄之如右。於戲!九家之徒競以立異相高,莫甚于衰周之世。言之中道者,則吾圣賢之所已具。其悖義而傷教者,固不必存之以欺世也。於戲!邪說之害人,慘于刀劍,虐于烈火。世有任斯文之寄者,尚忍淬其鋒而膏其焰乎?予生也賤,不得信其所欲為之志,既各為之辯,復(fù)識其私于卷末。學(xué)孔氏者,其或有同予一慨者夫!
秋七月丁酉朔,潛溪宋濂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