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項
《釋名》曰:頸,徑也,徑挺而長也。
《說文》曰:頸,頭莖也。脰,項也。
《河圖》曰:黑帝修頸。
《毛詩·碩人》曰:領(lǐng)如蝤蠐。(領(lǐng),頸也。)
《禮斗威儀》曰:君乘木而王,其民長頸。(宋均曰:以青龍也。)
《春秋玄命苞》曰:北方至寒,其人形短頸。(短頸畏寒。)
《傳》曰:晉伐齊,齊侯御諸平陰。晉州綽射殖綽,中肩,兩矢夾脰。(脰,頸也。)
《史記》曰:范蠡遺大夫種書曰:"越王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
又曰:沛公軍至灞上,秦王子嬰以組系頸,降軹道傍。
《漢書》曰:張耳、陳馀相與為刎頸之交。(刎頸之交者,言托契深重,雖斷頸絕頭無所顧也。)
又曰:周昌嘗燕入奏事,高帝方擁戚姬,昌還走。高帝逐得,騎昌項問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紂主也。"
又曰:田蚡取燕王女為夫人,太后詔列侯宗室皆往賀。灌夫行酒,至臨汝侯灌賢,賢方與程不識耳語,夫無所發(fā)怒,乃罵賢。坐乃起更衣,稍稍去。竇嬰去,因戲(音麾,招麾之令出也。)夫。夫出,蚡遂怒曰:"此吾驕灌夫罪也。"乃令騎留夫,夫不得出。籍福起為謝,按夫項令謝,夫愈怒,不肯順。蚡乃戲(亦音麾)騎令縛夫置傅舍。
《后漢書》曰:董宣既格殺明陽公主家蒼頭,帝使宣謝公主,宣不伏,上使人按其項於地,宣不肯起,因號為"強(qiáng)項侯。"
《東觀漢記》曰:班超字仲升,常行遇見相工,工謂超曰:"燕頷虎頭,飛而食肉,此萬里封侯相。"
《魏書》曰:文帝既立為嗣,喜,因抱辛毗頸曰:"辛君知吾喜不?"
《魏志》曰:毌丘儉使王傾至海上,海上人云:"得一破船,有生人,項有面,與語不曉,不食而死。"
《蜀志》曰:先主率其屬從校尉鄒靖討賊,因有功,除安喜尉。督郵以公事到縣,先主求謁,不通,直入縛督郵,杖二百,解綬系其頸著馬枊(五葬切。)棄官亡命。
王隱《晉書》曰:杜預(yù)初伐吳,吳人知預(yù)病癭,每見大樹似癭者,輒以刀斬破白,題曰"杜預(yù)頸"。
《唐書》曰:屈突通或說歸降義軍,通泣曰:"吾蒙國重恩,歷事兩主,受人厚祿,安可逃難,惟死而已。"自摩其頸曰:"要當(dāng)為國家受人一刀耳。"
《家語》曰:孔子,其頸似皋陶。
《孔叢子》曰:子高游趙還魯,平原君客鄒文、李節(jié)與子高別,文、節(jié)流涕交頸,子高撫手而已。
《尸子》曰:禹長頸鳥喙。
《扶南傳》曰:毗塞國王,身長一丈二尺,頸長三尺,自古不死,莫知其年,知未然事,號為"長頸王"。
繁欽《三胡賦》曰:罽賓之胡,面象炙猬頂,須如持囊。
○肩
《釋名》曰:肩,堅也。
《說文》曰:肩,髆也。
《春秋玄命苞》曰:文王龍顏阜肩。
《左傳·昭二十年》曰:衛(wèi)公孟縶狎齊豹。初,齊鼻見宗魯於公孟(薦達(dá)也。)為參乘焉。將作亂,而謂之曰:"公孟之不若子,所知也。勿與乘,吾將殺之。"對曰:"吾由子事公孟,今聞難而逃,是僣子也。(使子言不信。)子行事乎,吾將死之。"公孟有事於蓋獲之門外,宗魯參乘,齊氏用戈擊公孟,宗魯以背蔽之,斷肱,以中公孟之肩,皆殺之。
又《昭二十六年》:成大夫公孫朝告于齊曰:"孟氏,魯之敝室也。(敝,壞也。)用成已甚,弗能忍也,請息肩于齊。"齊師圍成。
又《定上》曰:楚子涉雎,(七余切。)濟(jì)江,入于云中(云夢澤也。)王寢,盜攻之,以戈擊王。王孫由于以背受之,中肩。
《爾雅》曰:北方有比肩民焉,迭食而迭望。(此即半體之人,各有一目、一鼻、一孔、一臂、一腳,亦由魚鳥之相舍也。)
崔鴻《十六國春秋·后趙錄》曰:初,太式殿既成,圖畫自古賢圣忠臣烈士,是月皆變?yōu)楹鸂?。旬馀,頭悉入肩中,惟冠忦(音介。)仿佛微出,石虎大惡之。
《國語》曰:叔魚鳶肩,其母曰:"是必為賄死。"
《莊子》曰:支離疏肩高於頂。
又曰:盧敖見若士,深目鳶肩。
《淮南子》曰:東方之人鳶肩,北方人大肩。
《梁冀別傳》曰:冀鳶肩,文傅曰:"趙壹肩高二尺,高自抗竦,為鄉(xiāng)黨所擯。"
車頻《秦書》曰:苻堅生,肩背有赤色隱起,狀如篆文。
《洛神賦》曰:肩若削成。
○胛
《釋名》曰:胛,闔也。與胸脅背相會闔。
《說文》曰:髆,肩胛也。
《春秋玄命苞》曰:胛之為言,附著也。如龍蟠虎伏,合附著也。
《吳越春秋》曰:專諸刺王僚,貫胛達(dá)背。
○臂
《釋名》曰:臂,裨也,在傍曰裨也。
《左傳·莊公》:初,公筑臺臨黨氏,見孟任,從之。閟,而以夫人言,許之。割臂盟公,生子般焉。
又《襄公》:公孫丁射尹公佗貫臂。
《春秋玄命苞》曰:湯臂四肘,是謂神剛。象月推移,以綏四方。
《史記》曰:吳起東出衛(wèi)郭門,與其母決,嚙臂而盟曰:"起不為卿相,不復(fù)入衛(wèi)門。"果如其言。
《漢書》曰:李廣,隴西人,猿臂,善騎射。
又曰:陳湯擊郅支時,中寒病,臂不屈伸。湯入,有詔無拜。
又《王莽傳》曰:甄豐子尋,作苻命而誅。尋手理有"天子"字,莽解其臂入視,曰:"此一太子也,或曰一六子也。"明尋子父當(dāng)戮死也。
又曰:劉歆上議曰:"武帝立五屬國,伐朝鮮,起玄菟、樂浪,以斷匈奴左臂;西伐大宛,結(jié)烏孫,以裂匈奴右臂。"
《續(xù)漢書》曰:單超,河南人。梁冀振動天下。延熹二年,皇后崩,帝呼單超等入謀誅冀,乃更召徐璜具瑗等五人,遂定其議。帝嚙超臂出血,以為盟,冀及宗親黨與悉誅之。
《后漢書》曰:楊璇平蒼梧桂陽猾賊,荊州刺史趙凱,誣奏璇實非身破賊,而妄有其功。遂檻車徵璇。防禁嚴(yán)密,無由自訟,乃嚙臂出血,書衣為章,具陳破賊形勢,以付子弟詣闕通之。詔原璇,更拜議郎,凱受誣人之罪。
《魏志》曰:太祖所乘馬,名絕影,流矢所中,并中太祖右臂。
《吳志》曰:太史慈字子義,東來人也。長七尺,美須髯,猿臂善射。
《蜀志》曰:先主長七尺五寸,自顧見耳,垂臂下膝。
又曰:關(guān)云為流矢所中,貫在右臂,陰雨常痛,伸臂與醫(yī),刮骨去毒,血流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晉書》曰:都官從事濟(jì)南劉享嘗奏何曾綺麗華飾,瑩牛蹄角。后曾辟享為掾,因小事杖享破臂。
《晉中興書》曰:交州刺史王諒為州人梁碩所圍,城陷。碩逼奪諒節(jié),諒不與,碩遂斷諒右臂,諒正色曰:"死不畏,臂斷何有哉?"
崔鴻《十六國春秋·后趙錄》曰:石勒引李陽歡酣,宣陽臂笑視之曰:"卿雖老,臂中由有力,頗復(fù)與人斗不?孤往日厭卿老拳,卿亦飽孤毒手。"
《后秦記》曰:姚襄垂臂過膝。
《三國典略》曰:陸法和進(jìn)于巴陵,見王僧辯謂之曰:"貧道已卻侯景一臂,更何能為,檀越宜即逐取侯景。"
《三國典略》曰:高歡營主尉景欲執(zhí)爾朱兆,歡嚙臂止之。
《唐書》曰:高宗幸東都,太子於京師監(jiān)國,因留薛玄超以侍太子。臨行,謂玄超曰:"朕之留卿,如去一臂,關(guān)西之事,悉以委卿。"
《列子》曰:甘蠅,古之善射者。飛衛(wèi)學(xué)射于甘蠅。紀(jì)昌學(xué)射於飛衛(wèi),盡飛之術(shù),計天下之?dāng)臣赫?,一人而已,乃謀殺飛衛(wèi)。相遇於野,二人交射,矢鋒觸而墜于地,飛衛(wèi)矢先窮,紀(jì)昌惟一。既發(fā),飛衛(wèi)以棘刺之端捍之而無饞攏於是二子泣而投弓,相拜於途,請為父子??吮垡允?,不得告術(shù)于人也。
《莊子》曰:仲尼謂顏淵曰:"吾終身與汝交臂而失之,可不哀與!"
又曰: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吻雞,予因以求時夜;浸假而化予之右臂以為彈,予因以求雞炙。
又曰:韓、魏相爭侵地,子華子見昭僖侯,昭僖有憂色。子華子曰:"今使天下書銘於君之前,曰:左手攫之則右手廢,右手攫之則左手廢。然而攫之必有天下。君攫之乎?"僖侯曰:"寡人不攫也。"子華子曰:"自是觀之,兩臂重於天下也,身又重兩臂,韓之輕於天下遠(yuǎn)矣。"
《燕丹子》曰:荊軻拾瓦投蛙,太子令人奏奉盤金,軻用竭復(fù)進(jìn)。軻曰:"非為太子愛金也,但臂痛耳。"
《淮南子》曰:羿右臂長而善射。
《新序》曰:崔杼殺莊公。申蒯漁於海,將入死之。門者以告,崔杼令勿內(nèi)。蒯曰:"汝疑我乎?"乃斷其左臂以與門者以示。杼陳八列,令其入,蒯拔劍呼天而斗,殺七列,不及崔杼一列而死。
《白虎通》曰:湯臂二肘,是謂抑翼。攘去不義,萬民蕃息。
《瑣語》曰:晉師曠晝侍平公,鼓瑟,輟而笑曰:"齊君與嬖人戲,墜床傷臂。"公書記之,使問齊侯,果如其言。
《山海經(jīng)》曰:長臂國人,捕魚水中,兩手各操一魚。
又曰:奇肱之國,其人惟有一臂。
劉欣期《交州記》曰:儋耳之東,人臂一骨。
《外國事》曰:大拳國人,猿臂長脅。
《西京雜記》曰:宣帝被收,系郡邸獄,臂上猶帶史良娣合綏宛轉(zhuǎn),繩系寶鏡一枚。
《幽明錄》曰:有人相羊叔子父墓有帝王之氣,叔子於是乃自掘斷墓。后相者又云:"此墓由當(dāng)出折臂三公。"叔子工騎乘,及為襄陽縣督,盤馬落地,遂折臂。
《論衡》曰:書傅稱曾子孝,與母同氣。曾子出薪於野,客至而欲去,曾子母以右手扼左臂,曾子左臂立痛,即馳至,此虛也。臂痛,曾子臂亦痛;母死,曾子亦死乎?
《俗說》曰:釋道安生,便左臂上一肉,廣一寸許,著臂如釧,將可上下,時人謂之印手菩薩。
《楚辭》曰:九折臂而成醫(yī)。
○腕
《釋名》曰:腕者,言宛屈也。
《左傳·定下》曰:晉師將盟衛(wèi)侯于鄟澤。(鄟,音專。)趙簡子曰:"群臣誰敢盟衛(wèi)君者?"涉佗、成何曰:"我能盟之。"將歃,涉佗捘衛(wèi)侯之手,及腕,衛(wèi)侯怒。
○腋
《釋名》曰:腋,繹也,言可張翕尋繹也。
《說文》曰:胳,略下也。胠,腋下也。(胳,音各。胠,香劫反,又去魚二切。)
《漢書·五行志》曰:高后八年三月,祓霸上,還過軹道,見物如蒼狗,戟高后腋,忽不見。卜之,趙王如意為崇。遂病腋下而崩。
《東觀漢記》曰:江革為五官中郎將,將朝會,詔使虎賁迎送扶腋,寵遇甚厚。
孔融上書曰:先帝褒厚老臣,懼其殞越,是故扶接,助其氣力,三公刺腋。近為憂之,非警戒也,云備大臣,非其類也。
《神仙傳》曰:老子母感大流星而娠,懷之七十歲乃生,剖母左腋而出。
○肘
《釋名》曰:肘,注也,可隱注也。
《傳》曰:師陣於鞍,郄克傷於矢,曰:"余病矣。"張侯曰:"自始合而矢貫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輪朱殷,豈敢言?。课嶙尤讨?。"
又曰:欒盈之亂,范鞅遇欒樂,曰:"樂免之,死將訟汝於天。"樂射之,不中。又注,則乘槐本而覆?;蛞躁^之,斷肘而死。
《春秋后語》曰:知伯率韓、魏之兵以伐趙襄子於晉陽,決晉水以灌晉陽之城,不沒者三板。知伯行水,魏桓子御,韓康參乘。知伯曰:"吾不知水之可以亡人國,乃今知之。然汾水可以灌安邑,絳水可以灌平陽。"魏桓子肘韓康子,韓康子履桓子之足,接於車上。而知伯地分、身死、國亡,為天下笑。
謝承《后漢書》曰:羊續(xù)為南陽太守,志在矯俗,裳不下膝,彈琴出肘。
段龜龍《涼州記》曰:呂光左肘生肉印。及征西域,印內(nèi)隱起文字曰"巨霸"也。
《莊子》曰:子貢往見原憲,憲杖策而應(yīng),正衿肘見。
又曰:支離叔與滑介叔觀於冥伯之丘,昆侖之墟,黃帝之所休。俄而,柳生於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惡之。支離叔曰:"子惡之乎?"滑介叔曰:"亡,予何惡?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塵垢也。死生為晝夜。且吾與子觀化,化及我,何惡哉?"
《呂氏春秋》曰:密子賤治單父,恐魯君聽讒,令己不得行術(shù)。將行,請迎史二人俱至單父,使其書。將書,密子掣其肘,書不善則怒。史患之,請歸,報魯君。魯君太息曰:"密子以此諫寡人。自今以去,單父非寡人有。"
《太平御覽》 宋·李昉
《釋名》曰:頸,徑也,徑挺而長也。
《說文》曰:頸,頭莖也。脰,項也。
《河圖》曰:黑帝修頸。
《毛詩·碩人》曰:領(lǐng)如蝤蠐。(領(lǐng),頸也。)
《禮斗威儀》曰:君乘木而王,其民長頸。(宋均曰:以青龍也。)
《春秋玄命苞》曰:北方至寒,其人形短頸。(短頸畏寒。)
《傳》曰:晉伐齊,齊侯御諸平陰。晉州綽射殖綽,中肩,兩矢夾脰。(脰,頸也。)
《史記》曰:范蠡遺大夫種書曰:"越王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
又曰:沛公軍至灞上,秦王子嬰以組系頸,降軹道傍。
《漢書》曰:張耳、陳馀相與為刎頸之交。(刎頸之交者,言托契深重,雖斷頸絕頭無所顧也。)
又曰:周昌嘗燕入奏事,高帝方擁戚姬,昌還走。高帝逐得,騎昌項問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紂主也。"
又曰:田蚡取燕王女為夫人,太后詔列侯宗室皆往賀。灌夫行酒,至臨汝侯灌賢,賢方與程不識耳語,夫無所發(fā)怒,乃罵賢。坐乃起更衣,稍稍去。竇嬰去,因戲(音麾,招麾之令出也。)夫。夫出,蚡遂怒曰:"此吾驕灌夫罪也。"乃令騎留夫,夫不得出。籍福起為謝,按夫項令謝,夫愈怒,不肯順。蚡乃戲(亦音麾)騎令縛夫置傅舍。
《后漢書》曰:董宣既格殺明陽公主家蒼頭,帝使宣謝公主,宣不伏,上使人按其項於地,宣不肯起,因號為"強(qiáng)項侯。"
《東觀漢記》曰:班超字仲升,常行遇見相工,工謂超曰:"燕頷虎頭,飛而食肉,此萬里封侯相。"
《魏書》曰:文帝既立為嗣,喜,因抱辛毗頸曰:"辛君知吾喜不?"
《魏志》曰:毌丘儉使王傾至海上,海上人云:"得一破船,有生人,項有面,與語不曉,不食而死。"
《蜀志》曰:先主率其屬從校尉鄒靖討賊,因有功,除安喜尉。督郵以公事到縣,先主求謁,不通,直入縛督郵,杖二百,解綬系其頸著馬枊(五葬切。)棄官亡命。
王隱《晉書》曰:杜預(yù)初伐吳,吳人知預(yù)病癭,每見大樹似癭者,輒以刀斬破白,題曰"杜預(yù)頸"。
《唐書》曰:屈突通或說歸降義軍,通泣曰:"吾蒙國重恩,歷事兩主,受人厚祿,安可逃難,惟死而已。"自摩其頸曰:"要當(dāng)為國家受人一刀耳。"
《家語》曰:孔子,其頸似皋陶。
《孔叢子》曰:子高游趙還魯,平原君客鄒文、李節(jié)與子高別,文、節(jié)流涕交頸,子高撫手而已。
《尸子》曰:禹長頸鳥喙。
《扶南傳》曰:毗塞國王,身長一丈二尺,頸長三尺,自古不死,莫知其年,知未然事,號為"長頸王"。
繁欽《三胡賦》曰:罽賓之胡,面象炙猬頂,須如持囊。
○肩
《釋名》曰:肩,堅也。
《說文》曰:肩,髆也。
《春秋玄命苞》曰:文王龍顏阜肩。
《左傳·昭二十年》曰:衛(wèi)公孟縶狎齊豹。初,齊鼻見宗魯於公孟(薦達(dá)也。)為參乘焉。將作亂,而謂之曰:"公孟之不若子,所知也。勿與乘,吾將殺之。"對曰:"吾由子事公孟,今聞難而逃,是僣子也。(使子言不信。)子行事乎,吾將死之。"公孟有事於蓋獲之門外,宗魯參乘,齊氏用戈擊公孟,宗魯以背蔽之,斷肱,以中公孟之肩,皆殺之。
又《昭二十六年》:成大夫公孫朝告于齊曰:"孟氏,魯之敝室也。(敝,壞也。)用成已甚,弗能忍也,請息肩于齊。"齊師圍成。
又《定上》曰:楚子涉雎,(七余切。)濟(jì)江,入于云中(云夢澤也。)王寢,盜攻之,以戈擊王。王孫由于以背受之,中肩。
《爾雅》曰:北方有比肩民焉,迭食而迭望。(此即半體之人,各有一目、一鼻、一孔、一臂、一腳,亦由魚鳥之相舍也。)
崔鴻《十六國春秋·后趙錄》曰:初,太式殿既成,圖畫自古賢圣忠臣烈士,是月皆變?yōu)楹鸂?。旬馀,頭悉入肩中,惟冠忦(音介。)仿佛微出,石虎大惡之。
《國語》曰:叔魚鳶肩,其母曰:"是必為賄死。"
《莊子》曰:支離疏肩高於頂。
又曰:盧敖見若士,深目鳶肩。
《淮南子》曰:東方之人鳶肩,北方人大肩。
《梁冀別傳》曰:冀鳶肩,文傅曰:"趙壹肩高二尺,高自抗竦,為鄉(xiāng)黨所擯。"
車頻《秦書》曰:苻堅生,肩背有赤色隱起,狀如篆文。
《洛神賦》曰:肩若削成。
○胛
《釋名》曰:胛,闔也。與胸脅背相會闔。
《說文》曰:髆,肩胛也。
《春秋玄命苞》曰:胛之為言,附著也。如龍蟠虎伏,合附著也。
《吳越春秋》曰:專諸刺王僚,貫胛達(dá)背。
○臂
《釋名》曰:臂,裨也,在傍曰裨也。
《左傳·莊公》:初,公筑臺臨黨氏,見孟任,從之。閟,而以夫人言,許之。割臂盟公,生子般焉。
又《襄公》:公孫丁射尹公佗貫臂。
《春秋玄命苞》曰:湯臂四肘,是謂神剛。象月推移,以綏四方。
《史記》曰:吳起東出衛(wèi)郭門,與其母決,嚙臂而盟曰:"起不為卿相,不復(fù)入衛(wèi)門。"果如其言。
《漢書》曰:李廣,隴西人,猿臂,善騎射。
又曰:陳湯擊郅支時,中寒病,臂不屈伸。湯入,有詔無拜。
又《王莽傳》曰:甄豐子尋,作苻命而誅。尋手理有"天子"字,莽解其臂入視,曰:"此一太子也,或曰一六子也。"明尋子父當(dāng)戮死也。
又曰:劉歆上議曰:"武帝立五屬國,伐朝鮮,起玄菟、樂浪,以斷匈奴左臂;西伐大宛,結(jié)烏孫,以裂匈奴右臂。"
《續(xù)漢書》曰:單超,河南人。梁冀振動天下。延熹二年,皇后崩,帝呼單超等入謀誅冀,乃更召徐璜具瑗等五人,遂定其議。帝嚙超臂出血,以為盟,冀及宗親黨與悉誅之。
《后漢書》曰:楊璇平蒼梧桂陽猾賊,荊州刺史趙凱,誣奏璇實非身破賊,而妄有其功。遂檻車徵璇。防禁嚴(yán)密,無由自訟,乃嚙臂出血,書衣為章,具陳破賊形勢,以付子弟詣闕通之。詔原璇,更拜議郎,凱受誣人之罪。
《魏志》曰:太祖所乘馬,名絕影,流矢所中,并中太祖右臂。
《吳志》曰:太史慈字子義,東來人也。長七尺,美須髯,猿臂善射。
《蜀志》曰:先主長七尺五寸,自顧見耳,垂臂下膝。
又曰:關(guān)云為流矢所中,貫在右臂,陰雨常痛,伸臂與醫(yī),刮骨去毒,血流盤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晉書》曰:都官從事濟(jì)南劉享嘗奏何曾綺麗華飾,瑩牛蹄角。后曾辟享為掾,因小事杖享破臂。
《晉中興書》曰:交州刺史王諒為州人梁碩所圍,城陷。碩逼奪諒節(jié),諒不與,碩遂斷諒右臂,諒正色曰:"死不畏,臂斷何有哉?"
崔鴻《十六國春秋·后趙錄》曰:石勒引李陽歡酣,宣陽臂笑視之曰:"卿雖老,臂中由有力,頗復(fù)與人斗不?孤往日厭卿老拳,卿亦飽孤毒手。"
《后秦記》曰:姚襄垂臂過膝。
《三國典略》曰:陸法和進(jìn)于巴陵,見王僧辯謂之曰:"貧道已卻侯景一臂,更何能為,檀越宜即逐取侯景。"
《三國典略》曰:高歡營主尉景欲執(zhí)爾朱兆,歡嚙臂止之。
《唐書》曰:高宗幸東都,太子於京師監(jiān)國,因留薛玄超以侍太子。臨行,謂玄超曰:"朕之留卿,如去一臂,關(guān)西之事,悉以委卿。"
《列子》曰:甘蠅,古之善射者。飛衛(wèi)學(xué)射于甘蠅。紀(jì)昌學(xué)射於飛衛(wèi),盡飛之術(shù),計天下之?dāng)臣赫?,一人而已,乃謀殺飛衛(wèi)。相遇於野,二人交射,矢鋒觸而墜于地,飛衛(wèi)矢先窮,紀(jì)昌惟一。既發(fā),飛衛(wèi)以棘刺之端捍之而無饞攏於是二子泣而投弓,相拜於途,請為父子??吮垡允?,不得告術(shù)于人也。
《莊子》曰:仲尼謂顏淵曰:"吾終身與汝交臂而失之,可不哀與!"
又曰:浸假而化予之左臂以吻雞,予因以求時夜;浸假而化予之右臂以為彈,予因以求雞炙。
又曰:韓、魏相爭侵地,子華子見昭僖侯,昭僖有憂色。子華子曰:"今使天下書銘於君之前,曰:左手攫之則右手廢,右手攫之則左手廢。然而攫之必有天下。君攫之乎?"僖侯曰:"寡人不攫也。"子華子曰:"自是觀之,兩臂重於天下也,身又重兩臂,韓之輕於天下遠(yuǎn)矣。"
《燕丹子》曰:荊軻拾瓦投蛙,太子令人奏奉盤金,軻用竭復(fù)進(jìn)。軻曰:"非為太子愛金也,但臂痛耳。"
《淮南子》曰:羿右臂長而善射。
《新序》曰:崔杼殺莊公。申蒯漁於海,將入死之。門者以告,崔杼令勿內(nèi)。蒯曰:"汝疑我乎?"乃斷其左臂以與門者以示。杼陳八列,令其入,蒯拔劍呼天而斗,殺七列,不及崔杼一列而死。
《白虎通》曰:湯臂二肘,是謂抑翼。攘去不義,萬民蕃息。
《瑣語》曰:晉師曠晝侍平公,鼓瑟,輟而笑曰:"齊君與嬖人戲,墜床傷臂。"公書記之,使問齊侯,果如其言。
《山海經(jīng)》曰:長臂國人,捕魚水中,兩手各操一魚。
又曰:奇肱之國,其人惟有一臂。
劉欣期《交州記》曰:儋耳之東,人臂一骨。
《外國事》曰:大拳國人,猿臂長脅。
《西京雜記》曰:宣帝被收,系郡邸獄,臂上猶帶史良娣合綏宛轉(zhuǎn),繩系寶鏡一枚。
《幽明錄》曰:有人相羊叔子父墓有帝王之氣,叔子於是乃自掘斷墓。后相者又云:"此墓由當(dāng)出折臂三公。"叔子工騎乘,及為襄陽縣督,盤馬落地,遂折臂。
《論衡》曰:書傅稱曾子孝,與母同氣。曾子出薪於野,客至而欲去,曾子母以右手扼左臂,曾子左臂立痛,即馳至,此虛也。臂痛,曾子臂亦痛;母死,曾子亦死乎?
《俗說》曰:釋道安生,便左臂上一肉,廣一寸許,著臂如釧,將可上下,時人謂之印手菩薩。
《楚辭》曰:九折臂而成醫(yī)。
○腕
《釋名》曰:腕者,言宛屈也。
《左傳·定下》曰:晉師將盟衛(wèi)侯于鄟澤。(鄟,音專。)趙簡子曰:"群臣誰敢盟衛(wèi)君者?"涉佗、成何曰:"我能盟之。"將歃,涉佗捘衛(wèi)侯之手,及腕,衛(wèi)侯怒。
○腋
《釋名》曰:腋,繹也,言可張翕尋繹也。
《說文》曰:胳,略下也。胠,腋下也。(胳,音各。胠,香劫反,又去魚二切。)
《漢書·五行志》曰:高后八年三月,祓霸上,還過軹道,見物如蒼狗,戟高后腋,忽不見。卜之,趙王如意為崇。遂病腋下而崩。
《東觀漢記》曰:江革為五官中郎將,將朝會,詔使虎賁迎送扶腋,寵遇甚厚。
孔融上書曰:先帝褒厚老臣,懼其殞越,是故扶接,助其氣力,三公刺腋。近為憂之,非警戒也,云備大臣,非其類也。
《神仙傳》曰:老子母感大流星而娠,懷之七十歲乃生,剖母左腋而出。
○肘
《釋名》曰:肘,注也,可隱注也。
《傳》曰:師陣於鞍,郄克傷於矢,曰:"余病矣。"張侯曰:"自始合而矢貫余手及肘。余折以御,左輪朱殷,豈敢言?。课嶙尤讨?。"
又曰:欒盈之亂,范鞅遇欒樂,曰:"樂免之,死將訟汝於天。"樂射之,不中。又注,則乘槐本而覆?;蛞躁^之,斷肘而死。
《春秋后語》曰:知伯率韓、魏之兵以伐趙襄子於晉陽,決晉水以灌晉陽之城,不沒者三板。知伯行水,魏桓子御,韓康參乘。知伯曰:"吾不知水之可以亡人國,乃今知之。然汾水可以灌安邑,絳水可以灌平陽。"魏桓子肘韓康子,韓康子履桓子之足,接於車上。而知伯地分、身死、國亡,為天下笑。
謝承《后漢書》曰:羊續(xù)為南陽太守,志在矯俗,裳不下膝,彈琴出肘。
段龜龍《涼州記》曰:呂光左肘生肉印。及征西域,印內(nèi)隱起文字曰"巨霸"也。
《莊子》曰:子貢往見原憲,憲杖策而應(yīng),正衿肘見。
又曰:支離叔與滑介叔觀於冥伯之丘,昆侖之墟,黃帝之所休。俄而,柳生於其左肘,其意蹶蹶然惡之。支離叔曰:"子惡之乎?"滑介叔曰:"亡,予何惡?生者,假借也。假之而生,生者,塵垢也。死生為晝夜。且吾與子觀化,化及我,何惡哉?"
《呂氏春秋》曰:密子賤治單父,恐魯君聽讒,令己不得行術(shù)。將行,請迎史二人俱至單父,使其書。將書,密子掣其肘,書不善則怒。史患之,請歸,報魯君。魯君太息曰:"密子以此諫寡人。自今以去,單父非寡人有。"
《太平御覽》 宋·李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