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廓 謝莊 劉林甫 張說 溫彥博 戴胄 唐皎 楊師道 高季輔 薛元超 楊思玄
張仁祎 裴行儉 三人優(yōu)劣 劉奇 狄仁杰 鄭杲 薛季昶 鄧渴 李至遠 張文成
鄭愔 崔湜 糊名
蔡廓
宋廢帝時,以蔡廓為吏部尚書。錄尚書徐羨之謂中書令傅亮曰:"黃門已下,悉委蔡,吾徒不復(fù)歷懷。自此已上,故宜共參同異。"廓聞之曰:"我不能為徐羨之署紙尾也。"遂辭不拜。(出《建康實錄》)
【譯文】
宋廢帝(前宋,劉裕所建)時,打算任用蔡廓做吏部尚書。錄尚書(代理尚書令)徐羨之跟中書令傅亮說:"黃門侍郎以下官員的任用,都由蔡廓決定,咱們不參加意見。黃門侍郎以上的官員任用咱們共同商定。"蔡廓聽了,說:"我不能跟在徐羨之后面簽名。"辭掉這個官職不做。
謝莊
宋謝莊字希逸,侍中微之子,黃門思之孫。美儀容,善談?wù)摚鴮傥?,好言玄理。少為文帝所賞。帝一見之,輒嘆曰:"藍田生美玉,豈虛也哉?"莊代顏峻為吏部尚書。峻容貌嚴毅,常有不可犯之色。莊風(fēng)姿溫美,人有喧訴,常歡笑答之。故時人語曰:顏吏部瞋而與人官,謝吏部笑不與人官。莊遷中書令侍中,謚曰憲。莊家世無年五十者。莊年四十二,祖四十七,曾祖四十三,高祖三十。子?xùn)F、籥,并知名。(出《談藪》)
【譯文】
前宋的謝莊表字希逸,是侍中謝微的兒子,黃門侍郎謝思的孫子。儀表堂堂,善于言辭,字寫得好,文章也做得好。并且好談?wù)撔W(xué)。少年時期就被皇帝(劉裕)所賞識?;实勖恳娝驼f,藍田那個地方產(chǎn)美玉,確實不假。謝莊取代顏峻做吏部尚書。顏峻很嚴肅,?,F(xiàn)不可侵犯的面色。而謝莊生得俊美,待人溫良。即使有人陳述言詞激烈,嗓門高,他也能微笑以待。所以當時的人說,顏峻瞪著雙目給人官做。謝莊雖笑,但不給人官做。謝莊升到中書令、侍中的官。逝世后,追封號為憲。他家世代沒有人活到五十歲。謝莊逝世時四十二歲,祖父逝世時四十七歲,曾祖父逝世時四十三歲,高祖父逝世時三十歲。謝莊的兒子謝朏、謝籥都很有名聲,謝朏做到很高的官職。
劉林甫
唐武德初,因隋舊制,以十一月起選,至春即停。至貞觀二年,劉林甫為吏部侍郎,以選限促,多不究悉,遂奏四時聽選,隨到注擬。當時以為便。(出《唐會要》)
【譯文】
唐高祖武德初年,按照隋朝的慣例,十一月開始選官,到春天停止。太宗貞觀三年,劉林甫任吏部侍郎,認為這樣做時間短促,對官員的考查了解不細,不深。便奏請不限制選官的時間,隨時承辦,都認為方便。
張說
武德七年,高祖謂吏部侍郎張說曰:"今年選人之內(nèi),豈無才用者,卿可簡試將來,欲縻之好爵。"于是說以張行成、張知運等數(shù)人應(yīng)命。時以為知人。(出《唐會要》)
【譯文】
武德七年,唐高祖對吏部侍郎張說說:"今年選用的官員里面肯定會有有才能的人,你可以了解一下報告我,我打算重用他們。"張說就推薦了張行成、張知運等幾個人。當時人們認為張說知人善任。
溫彥博
貞觀元年,溫彥博為吏部郎中,知選,意在沙汰,多所擯抑,而退者不伏,囂訟盈庭。彥博惟騁辯與之相詰,終日喧擾。頗為識者所嗤。(出《唐會要》)
【譯文】
貞觀元年,溫彥博任吏部郎中,主管選用官員。打算淘汰一些冗員,對淘汰的官員有些壓制。這些人壓而不服,找他爭論。溫彥博跟他們辯論,吵得不可開交。被當時的有識者恥笑。
戴胄
貞觀四年,杜如晦臨終,請委選舉于民部尚書戴胄。遂以兼檢校吏部尚書。及在銓衡,頗抑文雅而獎法吏,不適輪轅之用。物議("議"字原缺,據(jù)明抄本補。)以是刺之。(出《唐會要》)
【譯文】
太宗貞觀四年,宰相杜如晦臨終之前,啟請把選任官職的事委托給民部尚書戴胄。太宗就讓他兼職署理吏部尚書。在選任官員方面,戴胄頗壓制儒臣,而選任一些執(zhí)法嚴苛的人,結(jié)果不能得心應(yīng)手。人們議論,往往用這件事來諷刺他。
唐皎
唐貞觀八年十一月,唐皎除吏部侍郎。常引人入銓,問何方穩(wěn)便?或云:其家在蜀,乃注與吳。復(fù)有云:親老,先住江南,即唱之隴右。論者莫測其意。有一信都人希河朔,因紿云:愿得江淮,即注與河北一尉。由是大被選人紿言欺之。(出《唐會要》)
【譯文】
太宗貞觀八年十一月,唐皎被任命為吏部侍郎。委派任官時經(jīng)常問人,你到哪里任職方便?人家或許說,我家鄉(xiāng)在四川,他就把這個人派到江蘇去。又有人說明家里住在江南,而且有老人,他就把他派到陜甘去。誰都不知道他為什么這樣做。有一位信都人,希望到河北一帶任職,就騙唐皎說:"我愿意到江淮(安徽、江蘇)去。"結(jié)果,唐皎把他派到河北某地擔(dān)任縣尉。此后,人們摸到了規(guī)律,常常騙他。
楊師道
貞觀十七年,楊師道為吏部尚書。貴公子,四海人物,未能委練,所署多非其才。深抑勢貴及親黨,將以避嫌。時論譏之。(出《唐會要》)
【譯文】
太宗貞觀十七年,楊師道做吏部尚書。提拔的一些官員多是公子哥兒。真正有才能的人物,得不到重用。他除授的官員,大多數(shù)是些庸才。而且他又反過來壓制其他有權(quán)勢的人和自己的朋友與親屬,用這個方法來避嫌,表示他公正。因此,被人們恥笑,譏諷。
高季輔
貞觀十七年,吏部侍郎高季輔知選。凡所銓綜,時稱允愜。至十八年于東都獨知選事,上賜金鏡一面,以表清鑒。(出《唐會要》)
【譯文】
太宗貞觀十七年,吏部侍郎高季輔主管官員的選授。凡經(jīng)他選授的官員,自身認可,人們也滿意。貞觀十八年,高季輔到東都洛陽獨立主持選授官員的事,唐太宗賜給他一面金鏡,表彰他為官公正廉明,讓人借鑒。
薛元超
永徽元年,中書舍人薛元超好汲引寒俊,嘗表薦任希古、高智周、郭正一、王義方、孟利真等十余人。時論稱美。(出《唐會要》)
【譯文】
永徽(高宗年號)元年,中書舍人薛元超喜歡舉薦貧苦而有才能的人。他向皇帝舉薦了任希古、高智周、郭正一、王義方、孟利真等十余人。被人們稱為美談。
楊思玄
龍朔二年,司列少常伯楊思玄恃外戚貴,待選流多不以禮而排斥之。為選者夏侯彪所訟,御史中丞郎余慶彈奏免官。時中書令許敬宗曰:"必知楊吏部之敗。"或問之,對曰:"一彪一狼,共著一羊,不敗何待!"(出《唐會要》)
【譯文】
龍朔(高宗年號)二年,司列少常伯(吏部尚書別稱)楊思玄自恃自己是外戚權(quán)貴,對待參選的官員又排斥又無禮。被參選的夏侯彪狀告。遭到御史中丞郎余慶彈劾,罷免了官職。當時,中書令許敬宗說:"我知道楊吏部非敗不可。"別人問他為什么,許敬宗說:"一只彪、一只狼合吃一只羊,他能不敗嗎?"
張仁祎
唐總章二年十一月,吏部侍郎李敬玄委事于員外張仁祎。有識略干能,始造姓歷,改修狀抹銓替等程式。敬玄用仁祎之法,銓總式序。仁祎感國士見委,竟以心勞,嘔血而死。(出《唐會要》)
【譯文】
高宗總章二年十一月,吏部侍郎李敬玄把主管事務(wù)委托給員外郎張仁祎。這個人既有膽識又有能力。把官員的姓氏、履歷造錄成冊。又修正了選官的程式。李敬玄采用他的辦法,完備了選官的程序。張仁祎很感激李敬玄這樣以國士待他,兢兢業(yè)業(yè),恪盡職守,竟累得吐血而死。
裴行儉
咸亨二年,有楊炯、王勃、盧照鄰、駱賓王,并以文章見稱。吏部侍郎李敬玄咸為延譽,引以示裴行儉。行儉曰:"才名有之,爵祿蓋寡。楊應(yīng)至令長,余并鮮能令終。"是時蘇味道、王勮未知名,因調(diào)選,遂為行儉深禮異。仍謂曰:有晚生子息,恨不見其成長,二公十數(shù)年當居衡石,愿識此輩。(明鈔本"識此輩"作"此為托")其后果如其言。行儉嘗所引偏裨將有程務(wù)挺、張虔勖、崔智聓、王方翼、黨金毗、劉敬同、郭待封、李多祚、黑齒常之盡為名將。(出《唐會要》)
【譯文】
咸亨(高宗年號)二年,楊炯、王勃、盧照鄰、駱賓王都因詩詞文章非常杰出而著稱。吏部侍郎李敬玄對他們都很推崇,引薦給裴行儉。裴行儉說,他們確實很有才華,但是恐怕沒有爵祿。楊炯能夠做縣令,其余的連縣令怕也做不到。當時蘇味道、王勮還不很知名。應(yīng)博學(xué)宏詞科進選,很受裴行儉重視。對他們說,我雖然有兒子有學(xué)生,但是都不長進,你們倆十幾年可以做到很高的官,受到重用,希望你們結(jié)識、教導(dǎo)他們。后來,果然如此。裴行儉提拔、薦任、重用的偏將程務(wù)挺、張虔勖、崔智聓、王方翼、黨金毗、劉敬同、郭待封、李多祚、黑齒常之等都成為著名的將領(lǐng)。
三人優(yōu)劣
長壽二年,裴子余為鄠縣尉。同列李隱朝、程行諶皆以文法著稱,子余獨以詞學(xué)知名?;騿栍褐蓍L史陳崇業(yè),三人優(yōu)劣孰先?崇業(yè)曰:"譬之春蘭秋菊,俱不可廢。"
【譯文】
武周長壽(則天年號)二年,裴子余做鄠縣的縣尉(縣令的佐官)。跟他官職差不多的李隱朝、程行諶都以文章和執(zhí)法著稱。而裴子余卻是以詞學(xué)知名的。有人問雍州長史陳崇業(yè),三人比較,誰更高一些?陳崇業(yè)說,好比春天的蘭花和秋天的菊花,都是很美而不可少的。
劉奇
證圣元年,劉奇為吏部侍郎。注張文長、(《唐會要》七五"長"作"成")司馬锽為監(jiān)察御史。二人因申屠玚以謝之。奇正色曰:"舉賢本自無私,二君何為見謝?"(出《唐會要》)
【譯文】
證圣(則天年號)元年,劉奇做吏部侍郎,任用張文長、司馬锽為監(jiān)察御史,這兩人請申屠玚帶他們?nèi)ハ騽⑵嬷轮x。劉奇嚴肅地說:"薦舉和任用人才是無私的,你們有什么可謝?"
狄仁杰
圣歷初,狄仁杰為納言,頗以藻鑒自任,因舉桓彥范、敬暉、崔玄暐、張柬之、袁恕己等五人。后皆有大勛。復(fù)舉姚元崇等數(shù)十人悉為公相。圣歷中,則天令宰相各舉尚書郎一人。仁杰獨薦其子光嗣,由是拜地官員外,蒞事有聲。則天謂之曰:"祁奚內(nèi)舉,果得人也。"(出《唐會要》)
【譯文】
圣歷(則天年號)初年,狄仁杰做納言(武周時相當宰相),以任用人才為己任。他舉薦的桓彥范、敬暉、崔玄暐、張柬之、袁恕己等人,后來都有很高的功勛。他舉薦的姚元崇等數(shù)十人,好多人封公拜相。圣歷中期,武則天讓宰相們各舉薦一位尚書郎,唯獨狄仁杰舉薦他的兒子狄光嗣,被武則天任命為地官員外郎,非常稱職。武則天說:"列國時祁奚舉賢不避親的事,現(xiàn)在也有人這樣做了。"
鄭杲
圣歷二年,吏部侍郎鄭杲,注韓思復(fù)為太常博士,元稀聲京兆士曹。嘗謂人曰:"今年掌選,得韓、元二子,則吏部不負朝廷矣。"(出《唐會要》)
【譯文】
圣歷二年,吏部侍郎鄭杲選任韓思復(fù)擔(dān)任太常博士,元稀聲為京兆士曹。對人說:"我今年主管選官的事,得到韓思復(fù)、元稀聲這兩位,吏部沒有辜負朝廷的信任。"
薛季昶
長安三年,則天令雍州長史薛季昶,擇僚吏堪為御史者。季昶以問錄事參軍盧齊卿,齊卿舉長安縣尉盧("盧"原作"處",據(jù)《唐會要》七五改。)懷慎,李體光。(《唐會要》作季休光。)萬年縣尉李義,崔湜;咸陽縣丞倪若冰;周至縣尉田崇壁;新豐縣尉崔日用。后皆至大官。(出《唐會要》)
【譯文】
長安(則天年號)三年,武則天讓雍州長史薛季昶挑選可以擔(dān)任御史的人選。薛季昶請教同僚錄事參軍盧齊卿。盧齊卿推薦長安縣尉盧懷慎、李體光;萬年縣尉李義、崔湜;咸陽縣丞倪若冰;周至縣尉田崇壁;新豐縣尉崔日用。這些人后來都擔(dān)任了很高的職務(wù)。
鄧渴
弘道元年十二月,吏部侍郎魏克己銓綜人畢,放長榜,遂出得留人名。于是衢路喧嘩,大為冬集人授(明抄本"授"作"援"。)引指摘,貶為太子中允,遂以中書舍人鄧玄挺替焉。又無藻鑒之目,及患消渴,選人因號鄧渴。(出《唐會要》)
【譯文】
弦道(高宗年號)元年十二月,吏部侍郎魏克己把選任和落選的官員名單列出長榜貼出來,通衢大路一片喧嘩。由此被人指摘,貶為太子中允。由中書舍人鄧玄挺來接替他出任吏部侍郎。鄧玄挺視力很差,又患有消渴疾(糖尿?。?。因之,被待選的官員們稱為"鄧渴。"
李至遠
如意元年九月,天官郎中李至遠權(quán)知侍郎事。時有選人姓刁,又有王元忠,并被放。乃密與令史相知,減其點畫,刁改為丁,王改為士。擬授官后,即添成文字。至遠一覽便覺曰:"今年銓覆萬人,總識姓名。安有丁士者哉?此刁某王某者。"省內(nèi)以為神明。(出《唐會要》)
【譯文】
如意(則天年號)元年,天官郎中李至遠署理侍郎職務(wù)。當時有待選(等待任命為待選)的人姓刁,還有一位王元忠落選。但他們跟令使(流外官)是好朋友,重新填報,改了姓氏筆劃。刁改成丁,王改成士。打算在批示任官之后,添上筆劃再改過來。李至遠一看就明白是作弊。便說:"今年待選官員超過萬人,我都記得,哪有姓丁和姓士這兩個人,這不是刁某和王某嗎?"吏部的官員們都認為李至遠神明。
張文成
唐張文成曰:"乾封以前,選人每年不越數(shù)千;垂拱以后,每歲常至五萬。人不加眾,選人益繁者,蓋有由矣。嘗試論之。只如明經(jīng)進士,十周三衛(wèi),勛散雜色,國官直司,妙簡實材,堪入流者十分不過一二。選司考練,總是假手冒名。勢家囑請,手不把筆,即送東司。眼不識文,被舉南館。正員不足,權(quán)補試攝檢校之官。賄貨縱橫,贓污狼籍。流外行署,錢多即留?;蛸N司助曹,或員外行案。更有挽郎輦腳,營田當屯,無尺寸功夫,(明抄本夫作效。)并優(yōu)與處分。皆不事學(xué)問,唯求財賄,是以選人冗冗,甚于羊群;吏部喧喧,多于蟻聚。若銓實用,百無一人。積薪化薪,所從來遠矣。"(出《朝野僉載》)
【譯文】
唐張文成說,乾封(高宗年號)以前每年選任官員超不過幾千人,垂拱(武周則天年號)以后,每年常常達到五萬人。人口沒有增多,可待選的官員卻增加起來,為什么呢?這是有原因的。試論一下,比如明經(jīng)進士們,三省六部文武衙門,勛戚散官以及其余衙門的官員,真正有真才實學(xué)的,勝任所司職任的,十個中不過一兩個。選任官職的過程中,不是冒名頂替,就是權(quán)貴囑托。手不能提筆的,可以到東司任職,目不視丁的,又可以到南館去做官。正員沒有位置,就充任一些所謂權(quán)、補、試、攝、檢校之類的臨時官職。權(quán)錢交易,貪污受賄,一片糊涂。流外官送的錢多就留用,或者做屬官的助手,抄抄寫寫,或者在定員之外,又立名目。還有一些捧臭腳的,冒功營田的,不一而足。這些人,沒有一點真本事,都受到優(yōu)越的待遇。都是不問學(xué)問,只認錢多錢少造成的。結(jié)果冗員甚多,有如羊群。吏部衙門整天鬧哄哄的,人來人往,多如螞蟻。要求才干,百無一人。造成這樣的局面,原因很久遠了。
鄭愔 崔湜
唐鄭愔為吏部侍郎,掌選,贓污狼籍。引銓,有選人系百錢于靴帶上。愔問其故,答曰:"當今之選,非錢不行。"愔默而不言,時崔湜亦為吏部侍郎,掌銓。有選人引過,分疏云:"某能翹關(guān)負米。"湜曰:"若壯,何不兵部選?"答曰:"外邊人皆云,崔侍郎下,有氣力者即得。"(出《朝野僉載》)
【譯文】
唐朝鄭愔做吏部侍郎,主管選任職官的事。貪污受賄。一次選官時,待選的人在靴子帶上拴了一百個大錢。鄭愔問這是為什么?那個人說,如今選官,沒錢不行。鄭愔默默不語。當時,崔湜也做吏部侍郎,主管任官。被選的官員中,有一人繞出官員的隊伍獨行。崔湜問他為什么?他說:"我能背著米從障礙物上跳過去。"崔湜說:"你這樣體壯,應(yīng)該到兵部去做武官。"那個人說:"崔侍郎選官,聽說有力氣就行。"
糊名
武后以吏部選人多不實,乃令試日自糊其名,暗考以定等第。判之糊名,自此始也。武后時,投匭者或不陳事,而有嘲謔之言。于是乃置使,先閱其書奏,然后投之。匭院有司,自此始也。(出《國史異纂》)
【譯文】
武則天因為吏部選官不實,問題很多。于是,下令在送選的案卷上自己把名字糊上。由吏部主官無記名而定職任,或任用或淘汰??疾楹?,始于武則天。又,武則天設(shè)立了許多鐵制的檢舉箱,供人秘密檢舉官吏。有人投狀,并沒有告誰,而寫了一些嘲弄的話。于是,武則天又專設(shè)了專管的官員,由他們先看密告信的內(nèi)容,然后才準許投入。設(shè)官主管密告箱,亦始于武則天。
張仁祎 裴行儉 三人優(yōu)劣 劉奇 狄仁杰 鄭杲 薛季昶 鄧渴 李至遠 張文成
鄭愔 崔湜 糊名
蔡廓
宋廢帝時,以蔡廓為吏部尚書。錄尚書徐羨之謂中書令傅亮曰:"黃門已下,悉委蔡,吾徒不復(fù)歷懷。自此已上,故宜共參同異。"廓聞之曰:"我不能為徐羨之署紙尾也。"遂辭不拜。(出《建康實錄》)
【譯文】
宋廢帝(前宋,劉裕所建)時,打算任用蔡廓做吏部尚書。錄尚書(代理尚書令)徐羨之跟中書令傅亮說:"黃門侍郎以下官員的任用,都由蔡廓決定,咱們不參加意見。黃門侍郎以上的官員任用咱們共同商定。"蔡廓聽了,說:"我不能跟在徐羨之后面簽名。"辭掉這個官職不做。
謝莊
宋謝莊字希逸,侍中微之子,黃門思之孫。美儀容,善談?wù)摚鴮傥?,好言玄理。少為文帝所賞。帝一見之,輒嘆曰:"藍田生美玉,豈虛也哉?"莊代顏峻為吏部尚書。峻容貌嚴毅,常有不可犯之色。莊風(fēng)姿溫美,人有喧訴,常歡笑答之。故時人語曰:顏吏部瞋而與人官,謝吏部笑不與人官。莊遷中書令侍中,謚曰憲。莊家世無年五十者。莊年四十二,祖四十七,曾祖四十三,高祖三十。子?xùn)F、籥,并知名。(出《談藪》)
【譯文】
前宋的謝莊表字希逸,是侍中謝微的兒子,黃門侍郎謝思的孫子。儀表堂堂,善于言辭,字寫得好,文章也做得好。并且好談?wù)撔W(xué)。少年時期就被皇帝(劉裕)所賞識?;实勖恳娝驼f,藍田那個地方產(chǎn)美玉,確實不假。謝莊取代顏峻做吏部尚書。顏峻很嚴肅,?,F(xiàn)不可侵犯的面色。而謝莊生得俊美,待人溫良。即使有人陳述言詞激烈,嗓門高,他也能微笑以待。所以當時的人說,顏峻瞪著雙目給人官做。謝莊雖笑,但不給人官做。謝莊升到中書令、侍中的官。逝世后,追封號為憲。他家世代沒有人活到五十歲。謝莊逝世時四十二歲,祖父逝世時四十七歲,曾祖父逝世時四十三歲,高祖父逝世時三十歲。謝莊的兒子謝朏、謝籥都很有名聲,謝朏做到很高的官職。
劉林甫
唐武德初,因隋舊制,以十一月起選,至春即停。至貞觀二年,劉林甫為吏部侍郎,以選限促,多不究悉,遂奏四時聽選,隨到注擬。當時以為便。(出《唐會要》)
【譯文】
唐高祖武德初年,按照隋朝的慣例,十一月開始選官,到春天停止。太宗貞觀三年,劉林甫任吏部侍郎,認為這樣做時間短促,對官員的考查了解不細,不深。便奏請不限制選官的時間,隨時承辦,都認為方便。
張說
武德七年,高祖謂吏部侍郎張說曰:"今年選人之內(nèi),豈無才用者,卿可簡試將來,欲縻之好爵。"于是說以張行成、張知運等數(shù)人應(yīng)命。時以為知人。(出《唐會要》)
【譯文】
武德七年,唐高祖對吏部侍郎張說說:"今年選用的官員里面肯定會有有才能的人,你可以了解一下報告我,我打算重用他們。"張說就推薦了張行成、張知運等幾個人。當時人們認為張說知人善任。
溫彥博
貞觀元年,溫彥博為吏部郎中,知選,意在沙汰,多所擯抑,而退者不伏,囂訟盈庭。彥博惟騁辯與之相詰,終日喧擾。頗為識者所嗤。(出《唐會要》)
【譯文】
貞觀元年,溫彥博任吏部郎中,主管選用官員。打算淘汰一些冗員,對淘汰的官員有些壓制。這些人壓而不服,找他爭論。溫彥博跟他們辯論,吵得不可開交。被當時的有識者恥笑。
戴胄
貞觀四年,杜如晦臨終,請委選舉于民部尚書戴胄。遂以兼檢校吏部尚書。及在銓衡,頗抑文雅而獎法吏,不適輪轅之用。物議("議"字原缺,據(jù)明抄本補。)以是刺之。(出《唐會要》)
【譯文】
太宗貞觀四年,宰相杜如晦臨終之前,啟請把選任官職的事委托給民部尚書戴胄。太宗就讓他兼職署理吏部尚書。在選任官員方面,戴胄頗壓制儒臣,而選任一些執(zhí)法嚴苛的人,結(jié)果不能得心應(yīng)手。人們議論,往往用這件事來諷刺他。
唐皎
唐貞觀八年十一月,唐皎除吏部侍郎。常引人入銓,問何方穩(wěn)便?或云:其家在蜀,乃注與吳。復(fù)有云:親老,先住江南,即唱之隴右。論者莫測其意。有一信都人希河朔,因紿云:愿得江淮,即注與河北一尉。由是大被選人紿言欺之。(出《唐會要》)
【譯文】
太宗貞觀八年十一月,唐皎被任命為吏部侍郎。委派任官時經(jīng)常問人,你到哪里任職方便?人家或許說,我家鄉(xiāng)在四川,他就把這個人派到江蘇去。又有人說明家里住在江南,而且有老人,他就把他派到陜甘去。誰都不知道他為什么這樣做。有一位信都人,希望到河北一帶任職,就騙唐皎說:"我愿意到江淮(安徽、江蘇)去。"結(jié)果,唐皎把他派到河北某地擔(dān)任縣尉。此后,人們摸到了規(guī)律,常常騙他。
楊師道
貞觀十七年,楊師道為吏部尚書。貴公子,四海人物,未能委練,所署多非其才。深抑勢貴及親黨,將以避嫌。時論譏之。(出《唐會要》)
【譯文】
太宗貞觀十七年,楊師道做吏部尚書。提拔的一些官員多是公子哥兒。真正有才能的人物,得不到重用。他除授的官員,大多數(shù)是些庸才。而且他又反過來壓制其他有權(quán)勢的人和自己的朋友與親屬,用這個方法來避嫌,表示他公正。因此,被人們恥笑,譏諷。
高季輔
貞觀十七年,吏部侍郎高季輔知選。凡所銓綜,時稱允愜。至十八年于東都獨知選事,上賜金鏡一面,以表清鑒。(出《唐會要》)
【譯文】
太宗貞觀十七年,吏部侍郎高季輔主管官員的選授。凡經(jīng)他選授的官員,自身認可,人們也滿意。貞觀十八年,高季輔到東都洛陽獨立主持選授官員的事,唐太宗賜給他一面金鏡,表彰他為官公正廉明,讓人借鑒。
薛元超
永徽元年,中書舍人薛元超好汲引寒俊,嘗表薦任希古、高智周、郭正一、王義方、孟利真等十余人。時論稱美。(出《唐會要》)
【譯文】
永徽(高宗年號)元年,中書舍人薛元超喜歡舉薦貧苦而有才能的人。他向皇帝舉薦了任希古、高智周、郭正一、王義方、孟利真等十余人。被人們稱為美談。
楊思玄
龍朔二年,司列少常伯楊思玄恃外戚貴,待選流多不以禮而排斥之。為選者夏侯彪所訟,御史中丞郎余慶彈奏免官。時中書令許敬宗曰:"必知楊吏部之敗。"或問之,對曰:"一彪一狼,共著一羊,不敗何待!"(出《唐會要》)
【譯文】
龍朔(高宗年號)二年,司列少常伯(吏部尚書別稱)楊思玄自恃自己是外戚權(quán)貴,對待參選的官員又排斥又無禮。被參選的夏侯彪狀告。遭到御史中丞郎余慶彈劾,罷免了官職。當時,中書令許敬宗說:"我知道楊吏部非敗不可。"別人問他為什么,許敬宗說:"一只彪、一只狼合吃一只羊,他能不敗嗎?"
張仁祎
唐總章二年十一月,吏部侍郎李敬玄委事于員外張仁祎。有識略干能,始造姓歷,改修狀抹銓替等程式。敬玄用仁祎之法,銓總式序。仁祎感國士見委,竟以心勞,嘔血而死。(出《唐會要》)
【譯文】
高宗總章二年十一月,吏部侍郎李敬玄把主管事務(wù)委托給員外郎張仁祎。這個人既有膽識又有能力。把官員的姓氏、履歷造錄成冊。又修正了選官的程式。李敬玄采用他的辦法,完備了選官的程序。張仁祎很感激李敬玄這樣以國士待他,兢兢業(yè)業(yè),恪盡職守,竟累得吐血而死。
裴行儉
咸亨二年,有楊炯、王勃、盧照鄰、駱賓王,并以文章見稱。吏部侍郎李敬玄咸為延譽,引以示裴行儉。行儉曰:"才名有之,爵祿蓋寡。楊應(yīng)至令長,余并鮮能令終。"是時蘇味道、王勮未知名,因調(diào)選,遂為行儉深禮異。仍謂曰:有晚生子息,恨不見其成長,二公十數(shù)年當居衡石,愿識此輩。(明鈔本"識此輩"作"此為托")其后果如其言。行儉嘗所引偏裨將有程務(wù)挺、張虔勖、崔智聓、王方翼、黨金毗、劉敬同、郭待封、李多祚、黑齒常之盡為名將。(出《唐會要》)
【譯文】
咸亨(高宗年號)二年,楊炯、王勃、盧照鄰、駱賓王都因詩詞文章非常杰出而著稱。吏部侍郎李敬玄對他們都很推崇,引薦給裴行儉。裴行儉說,他們確實很有才華,但是恐怕沒有爵祿。楊炯能夠做縣令,其余的連縣令怕也做不到。當時蘇味道、王勮還不很知名。應(yīng)博學(xué)宏詞科進選,很受裴行儉重視。對他們說,我雖然有兒子有學(xué)生,但是都不長進,你們倆十幾年可以做到很高的官,受到重用,希望你們結(jié)識、教導(dǎo)他們。后來,果然如此。裴行儉提拔、薦任、重用的偏將程務(wù)挺、張虔勖、崔智聓、王方翼、黨金毗、劉敬同、郭待封、李多祚、黑齒常之等都成為著名的將領(lǐng)。
三人優(yōu)劣
長壽二年,裴子余為鄠縣尉。同列李隱朝、程行諶皆以文法著稱,子余獨以詞學(xué)知名?;騿栍褐蓍L史陳崇業(yè),三人優(yōu)劣孰先?崇業(yè)曰:"譬之春蘭秋菊,俱不可廢。"
【譯文】
武周長壽(則天年號)二年,裴子余做鄠縣的縣尉(縣令的佐官)。跟他官職差不多的李隱朝、程行諶都以文章和執(zhí)法著稱。而裴子余卻是以詞學(xué)知名的。有人問雍州長史陳崇業(yè),三人比較,誰更高一些?陳崇業(yè)說,好比春天的蘭花和秋天的菊花,都是很美而不可少的。
劉奇
證圣元年,劉奇為吏部侍郎。注張文長、(《唐會要》七五"長"作"成")司馬锽為監(jiān)察御史。二人因申屠玚以謝之。奇正色曰:"舉賢本自無私,二君何為見謝?"(出《唐會要》)
【譯文】
證圣(則天年號)元年,劉奇做吏部侍郎,任用張文長、司馬锽為監(jiān)察御史,這兩人請申屠玚帶他們?nèi)ハ騽⑵嬷轮x。劉奇嚴肅地說:"薦舉和任用人才是無私的,你們有什么可謝?"
狄仁杰
圣歷初,狄仁杰為納言,頗以藻鑒自任,因舉桓彥范、敬暉、崔玄暐、張柬之、袁恕己等五人。后皆有大勛。復(fù)舉姚元崇等數(shù)十人悉為公相。圣歷中,則天令宰相各舉尚書郎一人。仁杰獨薦其子光嗣,由是拜地官員外,蒞事有聲。則天謂之曰:"祁奚內(nèi)舉,果得人也。"(出《唐會要》)
【譯文】
圣歷(則天年號)初年,狄仁杰做納言(武周時相當宰相),以任用人才為己任。他舉薦的桓彥范、敬暉、崔玄暐、張柬之、袁恕己等人,后來都有很高的功勛。他舉薦的姚元崇等數(shù)十人,好多人封公拜相。圣歷中期,武則天讓宰相們各舉薦一位尚書郎,唯獨狄仁杰舉薦他的兒子狄光嗣,被武則天任命為地官員外郎,非常稱職。武則天說:"列國時祁奚舉賢不避親的事,現(xiàn)在也有人這樣做了。"
鄭杲
圣歷二年,吏部侍郎鄭杲,注韓思復(fù)為太常博士,元稀聲京兆士曹。嘗謂人曰:"今年掌選,得韓、元二子,則吏部不負朝廷矣。"(出《唐會要》)
【譯文】
圣歷二年,吏部侍郎鄭杲選任韓思復(fù)擔(dān)任太常博士,元稀聲為京兆士曹。對人說:"我今年主管選官的事,得到韓思復(fù)、元稀聲這兩位,吏部沒有辜負朝廷的信任。"
薛季昶
長安三年,則天令雍州長史薛季昶,擇僚吏堪為御史者。季昶以問錄事參軍盧齊卿,齊卿舉長安縣尉盧("盧"原作"處",據(jù)《唐會要》七五改。)懷慎,李體光。(《唐會要》作季休光。)萬年縣尉李義,崔湜;咸陽縣丞倪若冰;周至縣尉田崇壁;新豐縣尉崔日用。后皆至大官。(出《唐會要》)
【譯文】
長安(則天年號)三年,武則天讓雍州長史薛季昶挑選可以擔(dān)任御史的人選。薛季昶請教同僚錄事參軍盧齊卿。盧齊卿推薦長安縣尉盧懷慎、李體光;萬年縣尉李義、崔湜;咸陽縣丞倪若冰;周至縣尉田崇壁;新豐縣尉崔日用。這些人后來都擔(dān)任了很高的職務(wù)。
鄧渴
弘道元年十二月,吏部侍郎魏克己銓綜人畢,放長榜,遂出得留人名。于是衢路喧嘩,大為冬集人授(明抄本"授"作"援"。)引指摘,貶為太子中允,遂以中書舍人鄧玄挺替焉。又無藻鑒之目,及患消渴,選人因號鄧渴。(出《唐會要》)
【譯文】
弦道(高宗年號)元年十二月,吏部侍郎魏克己把選任和落選的官員名單列出長榜貼出來,通衢大路一片喧嘩。由此被人指摘,貶為太子中允。由中書舍人鄧玄挺來接替他出任吏部侍郎。鄧玄挺視力很差,又患有消渴疾(糖尿?。?。因之,被待選的官員們稱為"鄧渴。"
李至遠
如意元年九月,天官郎中李至遠權(quán)知侍郎事。時有選人姓刁,又有王元忠,并被放。乃密與令史相知,減其點畫,刁改為丁,王改為士。擬授官后,即添成文字。至遠一覽便覺曰:"今年銓覆萬人,總識姓名。安有丁士者哉?此刁某王某者。"省內(nèi)以為神明。(出《唐會要》)
【譯文】
如意(則天年號)元年,天官郎中李至遠署理侍郎職務(wù)。當時有待選(等待任命為待選)的人姓刁,還有一位王元忠落選。但他們跟令使(流外官)是好朋友,重新填報,改了姓氏筆劃。刁改成丁,王改成士。打算在批示任官之后,添上筆劃再改過來。李至遠一看就明白是作弊。便說:"今年待選官員超過萬人,我都記得,哪有姓丁和姓士這兩個人,這不是刁某和王某嗎?"吏部的官員們都認為李至遠神明。
張文成
唐張文成曰:"乾封以前,選人每年不越數(shù)千;垂拱以后,每歲常至五萬。人不加眾,選人益繁者,蓋有由矣。嘗試論之。只如明經(jīng)進士,十周三衛(wèi),勛散雜色,國官直司,妙簡實材,堪入流者十分不過一二。選司考練,總是假手冒名。勢家囑請,手不把筆,即送東司。眼不識文,被舉南館。正員不足,權(quán)補試攝檢校之官。賄貨縱橫,贓污狼籍。流外行署,錢多即留?;蛸N司助曹,或員外行案。更有挽郎輦腳,營田當屯,無尺寸功夫,(明抄本夫作效。)并優(yōu)與處分。皆不事學(xué)問,唯求財賄,是以選人冗冗,甚于羊群;吏部喧喧,多于蟻聚。若銓實用,百無一人。積薪化薪,所從來遠矣。"(出《朝野僉載》)
【譯文】
唐張文成說,乾封(高宗年號)以前每年選任官員超不過幾千人,垂拱(武周則天年號)以后,每年常常達到五萬人。人口沒有增多,可待選的官員卻增加起來,為什么呢?這是有原因的。試論一下,比如明經(jīng)進士們,三省六部文武衙門,勛戚散官以及其余衙門的官員,真正有真才實學(xué)的,勝任所司職任的,十個中不過一兩個。選任官職的過程中,不是冒名頂替,就是權(quán)貴囑托。手不能提筆的,可以到東司任職,目不視丁的,又可以到南館去做官。正員沒有位置,就充任一些所謂權(quán)、補、試、攝、檢校之類的臨時官職。權(quán)錢交易,貪污受賄,一片糊涂。流外官送的錢多就留用,或者做屬官的助手,抄抄寫寫,或者在定員之外,又立名目。還有一些捧臭腳的,冒功營田的,不一而足。這些人,沒有一點真本事,都受到優(yōu)越的待遇。都是不問學(xué)問,只認錢多錢少造成的。結(jié)果冗員甚多,有如羊群。吏部衙門整天鬧哄哄的,人來人往,多如螞蟻。要求才干,百無一人。造成這樣的局面,原因很久遠了。
鄭愔 崔湜
唐鄭愔為吏部侍郎,掌選,贓污狼籍。引銓,有選人系百錢于靴帶上。愔問其故,答曰:"當今之選,非錢不行。"愔默而不言,時崔湜亦為吏部侍郎,掌銓。有選人引過,分疏云:"某能翹關(guān)負米。"湜曰:"若壯,何不兵部選?"答曰:"外邊人皆云,崔侍郎下,有氣力者即得。"(出《朝野僉載》)
【譯文】
唐朝鄭愔做吏部侍郎,主管選任職官的事。貪污受賄。一次選官時,待選的人在靴子帶上拴了一百個大錢。鄭愔問這是為什么?那個人說,如今選官,沒錢不行。鄭愔默默不語。當時,崔湜也做吏部侍郎,主管任官。被選的官員中,有一人繞出官員的隊伍獨行。崔湜問他為什么?他說:"我能背著米從障礙物上跳過去。"崔湜說:"你這樣體壯,應(yīng)該到兵部去做武官。"那個人說:"崔侍郎選官,聽說有力氣就行。"
糊名
武后以吏部選人多不實,乃令試日自糊其名,暗考以定等第。判之糊名,自此始也。武后時,投匭者或不陳事,而有嘲謔之言。于是乃置使,先閱其書奏,然后投之。匭院有司,自此始也。(出《國史異纂》)
【譯文】
武則天因為吏部選官不實,問題很多。于是,下令在送選的案卷上自己把名字糊上。由吏部主官無記名而定職任,或任用或淘汰??疾楹?,始于武則天。又,武則天設(shè)立了許多鐵制的檢舉箱,供人秘密檢舉官吏。有人投狀,并沒有告誰,而寫了一些嘲弄的話。于是,武則天又專設(shè)了專管的官員,由他們先看密告信的內(nèi)容,然后才準許投入。設(shè)官主管密告箱,亦始于武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