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 中文字幕 动漫,91亚洲午夜一区,在线不卡日本v一区v二区丶,久久九九国产精品自在现拍

正文

明倫匯編交誼典規(guī)諫部

古今圖書集成 作者:清·陳夢雷


 規(guī)諫部總論
孝經(jīng)
  諫爭章
士有爭友則身不離于令名



元宗曰令善也益者三友言受忠告故不失其
 善名


董深山曰士所有者身所賴者友故士以
 友諍則身不離于令名
魏徐干中論
  貴驗
周書有言人毋鑒于水鑒于人也鑒也者可以察形
言也者可以知德小人恥其面之不及子都也君子
恥其行之不如堯舜也故小人尚明鑒君子尚至言
至言也非賢友則無取之故君子必求賢友也詩曰
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于喬木言朋友之
義務(wù)在切直以升于善道者也故君子不友不如己
者非羞彼而大我也不如己者須己而植者也然則
扶人不暇將誰相我哉吾之僨也亦無日矣故僨事
則縱多友邪則已僻也是以君子慎取友也
冊府元龜
  規(guī)諷
書曰官師相規(guī)所以更箴其闕也傳曰士有爭友所
以成人之美也是知相勸以義相勉以正時惟君子
之道聞善則告有過則規(guī)斯乃朋友之職故其至言
而無隱同心而多益蓋繇乎切切偲偲忠告善道使
其喜聞其過莫逆于心不離于令名罔于非義者
矣故臧孫有惡石之喻荀伯有盡心之說仲尼之論
友貴乎直諒重華之申戒鄙乎面從皆是物也亦有
位下而輸忠交疏而詰過盡拳拳之志成諤諤之美
斯蓋聞善必告竭誠無隱俾夫心善其說深納其戒
釋回而增美縫闕而窒非亦異夫未見顏色而言之
也若乃遭其惡直始終固拒后以致敗卒如所規(guī)良
可太息者已
性理會通
  人倫
問某與人居視其有過而不告則于心有所不安告
之而人不受則奈何曰與之處而不告其過非忠也
要使誠意之交通在于未言之前則言出而人信矣
不信誠不至也
五峰胡氏曰能攻人實病者至難也能受人實攻者
為尢難人能攻我實病我能受人實攻朋友之義其
庶幾乎不然其不相陷而為小人者幾希矣
魯齋許氏曰凡求益之道在于能受盡言或議論經(jīng)
旨有見不到或撰文字有所未工以至凡在己者或
有未善人能為我盡言之我則致恭盡禮虛心而納
之果有可從則終身服膺而不失其或不可從則退
而自省也

 規(guī)諫部藝文一
  上王暢奏記        漢張敞
五教在寬著之經(jīng)典湯去三面八方歸仁武王入殷
先去炮烙之刑高祖鑒秦唯定三章之法孝文皇帝
感一緹縈蠲除肉刑卓茂文翁召父之徒皆疾惡嚴
刻務(wù)崇溫厚仁賢之政流聞后世夫明哲之君網(wǎng)漏
吞舟之魚然后三光明于上人物悅于下言之若迂
其效甚近發(fā)屋伐樹將為嚴烈雖欲懲惡難以聞遠
以明府上智之才日月之曜敷仁惠之政則海內(nèi)改
觀實有折枝之易而無挾山之難郡為舊都侯甸之
國園廟出于章陵三后生于新野士女沾教化黔首
仰風流自中興以來功臣將相繼世而隆愚以為懇
懇用刑不如行恩孳孳求奸未若禮賢舜舉皋陶不
仁者遠隨會為政晉盜奔秦虞芮入境讓心自生化
人在德不在用刑
  與群下教         諸葛亮
夫參署者集眾思廣忠益也若遠小嫌難相違覆曠
闕損矣違覆而得中猶棄弊蹺而獲珠玉然人心苦
不能盡惟徐元直處茲不惑又董幼宰參署七年事
有不至至于十反來相啟告茍能慕元直之十反幼
宰之殷勤有忠于國則亮可少過矣
  又             前人
昔初交州平屢聞得失后交元直勤見啟誨前參軍
于幼宰每言則盡后從事于偉度數(shù)有諫止雖姿性
鄙暗不能悉納然與四子終始相合亦足以明其不
疑于直言也
  與參軍掾?qū)俳獭       ∏叭?br />任重才輕故多闕漏前參軍董幼宰每言輒盡數(shù)有
諫云雖性鄙薄不能悉納幼宰參署七年事有不至
至于十反未有忠于國如亮可以少其過也
  戒盈賦


      魏文帝
 避暑東閣延賓高會酒酣樂作悵然懷盈滿之戒
 乃作斯賦
惟應(yīng)龍之將舉飛云降而下征資物類之相感信貫
徹之通靈何今日之延賓君子紛其集庭信臨高而
增懼獨處滿而懷愁愿群士之箴規(guī)博納我以良謀
  又與許靖書         王朗
前夏有書而未達今重有書而并致前問皇帝既深
悼劉將軍之早世又愍其孤之不易又惜使足下孔
明等士人氣類之徒遂沈溺于羌夷異種之間永與
華夏乖絕而無朝聘中國之期緣瞻睎故土桑梓之
望也故復運慈念而勞仁心重下明詔以發(fā)德音申
敕朗等使重為書與足下等以足下聰明揆殷勤之
圣意亦足悟海岱之所常在知百川之所宜注矣昔
伊尹去夏而就殷陳平違楚而歸漢猶曜德于阿衡
著功于宰相若足下能弼人之遺孤定人之猶豫去
非常之偽號事受命之大魏客主兼不世之榮名上
下蒙不朽之常耀功與事并聲與勛著考績效足以
超越伊呂矣既承詔直且服舊之情情不能已若不
言足下之所能陳足下之所見則無以宣明詔命弘
光大之恩敘宿昔夢想之思若天啟眾心子導蜀意
誠此意有攜手之期若險路未夷子謀不從則懼聲
問或否復面何由前后二書言每及斯希不切然有
動于懷足下周游江湖以暨南海歷觀夷俗可謂遍
矣想子之心結(jié)思華夏可謂深矣為身擇居猶愿中
土為主擇居安可以不系意于京師而持疑于荒裔
乎詳思愚言速示還報也
  誡謝萬書        晉王羲之
以君邁往不屑之韻而俯同群辟誠難為意也然所
謂通識正自當隨事行藏乃為遠耳愿君每與士之
下者同則盡善矣食不二味居不重席此復何有而
古人以為美談濟否所由實在積小以致高大君其
存之
  善友勸獎門      南齊蕭子良
夫能了除疑惑內(nèi)發(fā)慚愧勸獎之功善知識也今欲
修習萬行非善知識無由進道經(jīng)云如旃檀葉在伊
羅林其葉則臭伊羅臭葉在旃檀林其葉則香書云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偕芳與惡人居如在
鮑魚之肆與之俱臭又云近墨必緇近朱必赤故知
善友能作佛事是大因緣是同梵行善知識者今能
將我得升凈土惡知識者今能陷我墜于地獄當知
善恩不可酬報夫善惡之理皎然明白但以任情適
道則進趨之理遲善友勸獎便勇猛之心疾經(jīng)有獎
課之文書有勸學之說當知要行實由勸成故經(jīng)云
菩薩自身布施亦勸他人令行布施自行持戒忍辱
精進一心智慧亦勸他人令行此事然則勝美之事
欣樂羨仰物之恒情今若徒有愿樂之心不行愿樂
之事未見其果猶若絕糧思味其于饑渴終無濟益
故略引數(shù)條盛行要事以相警誡今有財富室溫家
給人足不勞營□自然而至復有貧苦饑弊形骸勞
悴終日愿于富饒而富饒未嘗暫有以此苦故勸其
布施力厲修福若有衣裘服玩鮮華充備又有尺布
不全垢膩臭是以勸獎令施衣服及以室宇若見
百味珍羞連幾重案又有藜藿不充困于水菜所以
勸獎令施飲食若見榮位通顯乘肥衣輕適意自在
復有卑陋猥賤人不齒錄涂炭溝渠坐臥糞穢此苦
可厭勸令修福除滅驕慢奉行謙敬豈可他人常貴
我常在賤若見形貌端正吐言廣利又有面狀矮陋
所言險暴此苦可舍勸令忍辱若見意力強干少病
登勞行道無礙有人多患不安所行莫濟見有此苦
勸施醫(yī)藥令其進趨故法句經(jīng)云四時行道得度眾
苦一者少年有力勢時二者有財物時三者遇三寶
福田時四者當計萬物必離散時常行此四必得道
跡應(yīng)自督課不待他勸
  上姚令公書       唐張九齡
公登廟堂運天下者久之矣人之情偽事之得失所
更多矣非曲學之說小子之慮所能損益亦已明矣
然而意有不盡未可息區(qū)區(qū)之懷或以見容亦猶用
九九之術(shù)以此道也忍棄之乎今君侯秉天下之鈞
為圣朝之佐大見信用渴日太平千載一時胡可遇
也而君侯既遇非常之主已踐難得之機加以明若
鏡中運如掌上有形必察無往不臻朝暮羲軒之時
何云伊呂而已際會易失功業(yè)垂成而舉朝之眾傾
心前人之弊未盡往往擬議愚用惜焉何者任人當
才為政大體與之共理無出此途而曩之用才非無
知人之鑒其所以失者皆緣情之舉夫見勢則附俗
人之所能也與不妄受志士之所難也君侯察其不
茍附及不輕受就而厚之因而用之則禽息之首為
知己而必碎豫讓之身感國士而能漆至于合如市
道廉公之門客盈虛勢比雀羅廷尉之交情貴賤初
則許之以死殉體面俱柔終乃背之而飽飛身名已
遂小人恒態(tài)不可不察自君侯職相國之重持用人
之權(quán)而淺中弱植之徒已延頸企踵而至諂親戚以
求譽媚賓客以取容情結(jié)笑言談生羽翼萬事至廣
千變難知其間豈不有才所失在于無恥君侯或棄
其所短收其所長人且不知深旨之若斯便謂盡私
情于此輩其有議者則曰不識宰相無以得遷不因
交游無以求售明主在上君侯為相安得此言猶出
其口此九齡所以為君侯至惜也且人可誠感難可
戶說為君侯之計謝媒介之徒即雖有所長一皆阻
抑專謀選眾之舉息彼訕上之失禍生有胎亦不可
忽嗚呼古人有言御寒莫若重裘止謗莫如自修修
之至極何謗不息勿曰無害其禍將大夫長才廣度
珠潛璧匿無先容以求達雖后時而自安今豈無之
何近何遠但問于其類人焉廋哉雖不識之有何不
可是知女不私人可以為婦矣士不茍進可以為臣
矣此君侯之度內(nèi)耳安用小人之說為固知山藏海
納言之無咎下情上通氣用和洽是以不敢默默而
已也愿無以人故而廢其言以傷君侯之明此至愿
也幸甚幸甚
  出規(guī)            元結(jié)
元子門人叔將出游三年及還元子問之曰爾去我
久矣何以異乎諾曰叔將始自山中至長安見權(quán)貴
之盛心憤然切悔比年于空山窮谷與夫子甘饑寒
愛水木而已不數(shù)月自王公大人卿相近臣之門無
不至者及一年有向與歡宴過之可吊有始賀拜候
已聞就誅豈不裂封疆土未識豈無印綬懷之未暖
其客得祿位者隨死得金玉者皆孥參游宴者或刑
或免叔將之身如犬逃者五六似鼠藏者八九當其
時環(huán)望天地如置在杯斗之中元子聞之嘆曰叔將
汝何思而為乎汝若思為社稷之臣則非正直不進
非忠讜不言雖手足斧鉞口能出聲猶極忠言與氣
偕絕汝若思為祿位之臣猶當避赫赫之路晦顯顯
之機如下□粟馬齒食而已汝忽然望權(quán)勢而往自
致身于刑禍之方得筋骨載肉而歸幸也大矣二三
子以叔將為戒乎
  處規(guī)            前人
州舒吾問元子曰吾聞子多矣竟將何為對曰云山
幸不求吾是林泉又不責吾非熙然能目全順時而
老可矣復安為哉舒吾曰元子其過誤乎其大矯也
吾厭世人飾言以由道藏智以全璞退身以顯行設(shè)
機以樹名吾子由之使我何信元子俯而謝之滕許
大夫友元子聞不應(yīng)舒吾之說乃曰嗟嗟元子少辭
者耶何不曰使我得所處但如山林不見吾是非吾
將娭而往也以子為飾言藏智退身設(shè)機何不曰如
此豈不多于盜權(quán)竊位蒙污萬物富貴始及而刑禍
促之者乎元子謝不及季川問曰終不復二論兟有
意乎于戲季川吾有言則自是言達則人非吾安能
使吾身之有是而令他人之有非至于汶汶也哉
  戲規(guī)            前人
元子友倚于云丘之巔戲牧兒曰爾為牧歌當不責
爾暴牧兒歌去乃暴他田田主鞭之啼而冤元子啼
不止召其父而止之元子友真卿聞之書過于元子
曰嗟嗟次山茍戲小兒俾陷鞭焉而蒙冤之彼牧兒
望次山猶儓隸不敢干其主及茍戲乃或與次山猶
仇讎斯豈慎德也與吾聞君子不茍戲無似非如何
惑一兒使不知所以蒙過此非茍戲似非之非者邪
惡不必易此元子報真卿曰于戲吾獨立于空山之
上戲歌牧兒得過幾不可免彼行于世上有愛憎相
忌是非相反名利相奪禍福相從至于有蒙戮辱者
焉得不因茍戲似非世兒惑之以及者乎真卿吾當
以戲為規(guī)
  心規(guī)            前人
元子病游世歸于商余之中以酒自肆有醉歌夫公
聞之


元子之酒請歌之歌曰元子樂矣我曰我
云我山我林我泉又曰元子樂矣我曰我鼻我目我
口我耳歌巳矣夫公曰自樂山林可也自樂耳目何
哉人誰無此元子引酒當夫曰勸君此杯酒緩飲之
聽我說子行于世間目不隨人視耳不隨人聽口不
隨人語鼻不隨人氣其甚也則須封苞裹塞不爾有
滅身亡家之禍傷污毀辱之患生焉雖王公大人亦
不能自主口鼻耳目夫公何思之不熟邪
  時規(guī)            前人
干元已亥漫叟待詔在長安時中行公掌制在中書
中書有醇酒時得一醉醉中叟誕曰愿窮天下鳥獸
蟲魚以充殺者之心愿窮天下之醇酎美色以充欲
者之心中行公聞之嘆曰子何思不盡邪何不曰愿
得如九州之地者億萬分封君臣父子兄弟之爭國
者使人民免賊虐殘酷者乎何不曰愿得布帛錢貨
珍寶之物溢于王者府藏滿將相權(quán)勢之家使人民
免饑寒勞苦者乎叟聞公言退而書之授于學者用
為時規(guī)
  惡圓            前人
元子家有乳母為圓轉(zhuǎn)之器以悅嬰兒嬰兒喜之母
使為之聚孩孺助嬰兒之樂友人公植者聞有戲兒
之器請見之及見之趨焚之責元子曰吾聞古之惡
圓之士歌曰寧方為皂不圓為卿寧方為污辱不圓
為顯榮其甚者則終身不仰視曰吾惡天圓或有喻
之以天大無窮人不能極遠視四垂因謂之圓天不
圓也對曰天縱不圓為人稱之我亦惡焉次山奈何
任造圓轉(zhuǎn)之器恣令悅媚嬰兒小喜之長必好之教
兒學圓且陷不義躬自戲圓又失方正嗟嗟次山入
門愛嬰兒之樂圓出門當愛小人之趨圓吾安知次
山異日不言圓行圓動圓靜圓以終身乎吾豈次山
之友也元子召季川謂曰吾目嬰兒戲圓公植尚辱
我言絕忽乎吾與汝圓以應(yīng)物圓以趨時非圓不預
非圓不為公植其操矛戟刑我乎
  惡曲            前人
元子時與鄰里會曲全當時之歡以順長老之意歸
泉上叔盈問曰向夫子曲全其歡道然也茍為爾乎
元子曰叔盈視吾曲其心以徇財利曲其行以希名
位當過吾吾茍全一歡于鄰里無惡然可也東邑有
全道之士聞元子對叔盈恐曰吾聞元次山約其門
人曰無惡我之小曲真惛鄙惡辭也吾輩全直三十
年未嘗曲氣以轉(zhuǎn)聲曲辭以達意曲步以便往曲視
以回目猶患于古人古人有惡曲者不曲臂以取物
不曲膝以便坐見天下有曲于君曲于民曲于鬼神
者往劫而死之今元次山茍曲言貌強全一歡以為
不褻其直慁哉若能茍曲于鄰里強全一歡豈不能
茍曲于鄉(xiāng)縣以全言行能茍曲于鄉(xiāng)縣豈不能茍曲
于邦國以彰名譽能茍曲于邦國豈不能茍曲于天
下以揚德義若言行名譽德義偕顯豈有鍾鼎不入
門權(quán)位不在己乎嗚呼曲為之小為大之漸曲為之
也有何不可奸邪兇惡其


乎元子聞之頌曰吾
以顏貌曲全一歡君子之惡我如此尢有過于此者
何以自免
  諍臣論           韓愈
或問諫議大夫陽城于愈可以為有道之士乎哉學
廣而聞多不求聞于人也行古人之道居于晉之鄙
晉之鄙人熏其德而善良者幾千人大臣聞而薦之
天子以為諫議大夫人皆以為華陽子不色喜居于
位五年矣視其德如在野彼豈以富貴移易其心哉
愈應(yīng)之曰是易所謂恒其德貞而夫子兇者也惡得
為有道之士乎哉在易蠱之上九云不事王侯高尚
其事蹇之六二則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夫不以所
居之時不一而所蹈之德不同也若蠱之上九居無
用之地而致匪躬之節(jié)以蹇之六二在王臣之位而
高不事之心則冒進之患生曠官之刺興志不可則
而尤不終無也今陽子在位不為不久矣聞天下之
得失不為不熟矣天子待之不為不加矣而未嘗一
言及于政視政之得失若越人視秦人之肥瘠忽焉
不加喜戚于其心問其官則曰諫議也問其祿則曰
下大夫之秩也問其政則曰我不知也有道之士固
如是乎哉且吾聞之有官守者不得其職則去有言
責者不得其言則去今陽子以為得其言乎哉得其
言而不言與不得其言而不去無一可者也陽子將
為祿仕乎古之人有云仕不為貧而有時乎為貧謂
祿仕者也宜乎辭尊而居卑辭富而居貧若抱關(guān)擊
柝者可也蓋孔子嘗為委吏矣嘗為乘田矣亦不敢
曠其職必曰會計當而已矣必曰牛羊遂而已矣若
陽子之秩祿不為卑且貧章章明矣而如此其可乎
哉或曰否非若此也夫陽子惡訕上者惡為人臣招
其君之過而以為名者故雖諫且議使人不得而知
焉書曰爾有嘉謨嘉猷則入告爾后于內(nèi)爾乃順之
于外曰斯謨斯猷惟我后之德夫陽子之用心亦若
此者愈應(yīng)之曰若陽子之用心如此滋所謂惑者矣
入則諫其君出不使人知者大臣宰相者之事非陽
子之所宜行也夫陽子本以布衣隱于蓬蒿之下主
上嘉其行誼擢在此位官以諫為名誠宜有以奉其
職使四方后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鯁之臣天子有不
僣賞從諫如流之美庶巖穴之士聞而慕之束帶結(jié)
發(fā)愿進于闕下而伸其辭說致吾君于堯舜熙鴻號
于無窮也若書所謂則大臣宰相之事非陽子之所
宜行也且陽子之心將使君人者惡聞其過乎是啟
之也或曰陽子之不求聞而人聞之不求用而君用
之不得已而起守其道而不變何子過之深也愈曰
自古圣人賢士皆非有求于聞用也閔其時之不平
人之不乂得其道不敢獨善其身而必以兼濟天下
也孜孜矻矻死而后已故禹過家門不入孔席不暇
暖而墨突不得黔彼二圣一賢者豈不知自安佚之
為樂哉誠畏天命而悲人窮也夫天授人以賢圣才
能豈使自有余而已誠欲以補其不足者也耳目之
于身也耳司聞而目司見聽其是非視其險易然后
身得安焉圣賢者時人之耳目也時人者圣賢之身
也且陽子之不賢則將役于賢以奉其上矣若果賢
則固畏天命而閔人窮也惡得以自暇逸乎哉或曰
吾聞君子不欲加諸人而惡訐以為直者若吾子之
論直則直矣無乃傷于德而費于辭乎好盡言以招
人過國武子之所以見殺于齊也吾子其亦聞乎愈
曰君子居其位則思死其官未得位則思修其辭以
明其道我將以明道也非以為直而加人也且國武
子不能得善人而好盡言于亂國是以見殺傳曰惟
善人能受盡言謂其聞而能改之也子告我曰陽子
可以為有道之士也今雖不能及已陽子將不得為
善人乎哉
  答陳生書          前人
愈白陳生足下今之負名譽享顯榮者在上位幾人
足下求速化之術(shù)不于其人乃以訪愈是所謂借聽
于聾求道于盲雖其請之勤勤教之云云未有見其
得者也愈之志在古道又甚好其言辭觀足下之書
及十四篇之詩亦云有志于是矣而其所問則名所
慕則科故愈疑于其對焉雖然厚意不可虛辱聊為
足下誦其所聞蓋君子病乎在己而順乎在天待己
以信而事親以誠所謂病乎在己者仁義存乎內(nèi)彼
圣賢者能推而廣之而我蠢焉為眾人所謂順乎在
天者貴賤窮通之來平吾心而隨順之不以累于其
初所謂待己以信者己果能之人曰不能勿信也己
果不能人曰能之勿信也孰信哉信乎己而已矣所
謂事親以誠者盡其心不夸于外先乎其質(zhì)而后乎
其文者也盡其心不夸于外者不以己之得于外者
為父母榮也名與位之謂也先乎其質(zhì)者行也后乎
其文者飲食甘旨以外物供養(yǎng)之道也誠者不欺之
名也待于外而后為養(yǎng)薄于質(zhì)而厚于文斯其不類
于欺歟果若是子之汲汲于科名以不得進為親之
羞者惑也速化之術(shù)如是而已古之學者惟義之問
誠將學于大學愈猶守是說而□見焉愈白
  答馮宿書          前人
垂示仆所闕非情之至仆安得聞此言朋友道缺絕
久無有相箴規(guī)磨切之道仆何幸乃得吾子仆常閔
時俗人有耳不自聞其過懔懔然惟恐己之不自聞
也而今而后有望于吾子矣然足下與仆交久仆之
所守足下之所熟知在京城時囂囂之徒相訾百倍
足下時與仆居朝夕同出入起居亦見仆有不善乎
然仆退而思之雖無以獲罪于人亦有以獲罪于人
者仆在京城一年不一至貴人之門人之所趨仆之
所傲與己合者則從之游不合者雖造吾廬未嘗與
之坐此豈徒足致謗而已不戮于人則幸也追思之
可為戰(zhàn)栗寒心故至此以來克己自下雖不肖人至
未嘗敢以貌慢之況時所尚者耶以此自謂庶幾無
時患不知猶復云云也聞流言不信其行嗚呼不復
有斯人也君子不為小人之恟恟而易其行仆何能
委曲從順向風承意汲汲恐不得合猶且不免云云
命也可如何然子路聞過則喜禹聞昌言則下車拜
古人有曰告我以吾過者吾之師也愿足下不憚煩
茍有所聞必以相告吾亦有以報子不敢虛也不敢
忘也
  荅崔立之書         前人
斯立足下仆見險不能止動不得時顛頓狼狽失其
所操持困不知變以至辱于再三君子小人之所憫
笑天下之所背而馳者也足下猶復以為可教貶損
道德乃至手筆以問之扳援古昔辭義高遠且進且
勸足下之于故舊之道得矣雖仆亦固望于吾子不
敢望于他人者耳然尚有似不相曉者非固欲發(fā)余
乎不然何子不以丈夫期我也不能默默輒復自明
仆始年十六七時未知人事讀圣人之書以為人之
仕者皆為人耳非有利乎己也及年二十時苦家貧
衣食不足謀于所親然后知仕之不惟為人耳及來
京師見有舉進士者人多貴之仆誠樂之就求其術(shù)
或出禮部所試詩賦策等以相示仆以為可無學而
能因詣州縣求舉有司好惡出于其心四舉而后有
成亦未即得仕聞吏部有以博學宏辭選者人尤謂
之才且得美仕就求其術(shù)或出所試文章亦禮部之
類私怪其故然猶樂其名因又詣州府求舉凡二試
于吏部一既得之而又黜于中書雖不得仕人或謂
之能焉退自取所試讀之乃類于俳優(yōu)者之辭顏忸
怩而心不寧者數(shù)月既已為之則欲有所成就書所
謂恥過作非者也因復求舉亦無幸焉乃復自疑以
為所試與得之者不同其程度及得觀之余亦無甚
愧焉夫所謂博學者豈今之所謂者乎夫所謂宏辭
者豈今之所謂者乎誠使古之豪杰之士若屈原孟
軻司馬遷相如揚雄之徒進于是選必知其懷慚乃
不自進而已耳設(shè)使與夫今之善進取者競于蒙昧
之中仆必知其辱焉然彼五子者且使生于今之世
其道雖不顯于天下其自負何如哉肯與夫斗筲者
決得失于一夫之目而為之憂樂哉故凡仆之汲汲
于進者其小得蓋欲以具裘葛養(yǎng)窮孤其大得蓋欲
以同吾之所樂于人耳其他可否自計已熟誠不待
人而后知今足下乃復比之獻玉者以為必□工人
之剖然后知于天下雖兩刖足不以為病且無使勍
者再□誠足下相勉之意厚也然仕進者豈舍此無
門哉足下謂我必待是而后進者尤非相悉之辭也
仆之玉固未嘗獻而足固未嘗刖足下無為為我戚
戚也方今天下風俗尚有未及于古者邊境尚有被
甲執(zhí)兵者主上不得怡而宰相以為憂仆雖不賢亦
且潛究其得失致之乎吾相薦之乎吾君上希卿大
夫之位下猶取一障而乘之若都不可得猶將耕于
寬閑之野釣于寂寞之濱求國家之遺事考賢人哲
士之終始作唐之一經(jīng)垂之于無窮誅奸諛于既死
發(fā)潛德之幽光二者將必有一可足下以為仆之玉
凡幾獻而足凡幾刖也又所謂勍者固誰哉再□之
刑信如何也士固信于知己微足下無發(fā)吾之狂言
愈再拜
  答侯高第二書        李翱
足下復書來會與一二友生飲酒甚樂故不果以時
報三讀足下書感嘆不能休非足下之愛我甚且欲
吾身在而吾道光明也則何能開難出之辭如此之
無憂乎前書所以不受足下之說而復辟之者將以
明吾道也吾之道非一家之道是古圣人所由之道
者也吾之道塞則君子之道消矣吾之道明則堯舜
禹湯文王孔子之道未絕于地矣前書若與足下混
然同辭是宮商之一其聲音也道何由而明哉吾故
拒足下之辭知足下必將憤予而復其辭也足下再
三教我適時以行道所謂時也者乃仁義之時乎將
沈浮之時乎茍仁且義則吾之道何所屈焉爾如順
沈浮之時則是乘流望風而高下焉茍如此雖足下
之見我且不識矣況天下乎不修吾道而取容焉其
志亦不遐矣故君子非仁與義則無所為也如有一
朝之患古君子則不患也吾之道學孔子者也蓋孔
子畏于匡圍于蒲伐樹于桓魋逐于魯絕糧于陳蔡
之師夫孔子豈不知屈伸之道邪賢不肖在我者也
貴與富貧與賤道之行否則有命焉君子正己而須
之爾雖人不能取其容焉故孔子謂子路子貢曰詩
云匪兕匪虎率彼曠野吾道非邪吾何為于此子路
對曰意者吾未仁且智也而人之不信也與子曰有
是乎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齊使智者而必行
安有王子比干子貢對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
能容盍少貶夫子之道子曰良農(nóng)能稼而不能為穡
良工能巧而不能為順君子能修其道綱而紀之統(tǒng)
而理之而不能為容爾不修爾道而求為容賜而志
不遠矣謂顏回如謂由也賜也顏淵對曰夫子之道
至大故天下莫能容雖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
不容然后見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道既已
大修而不用是有國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
見君子孔子蓋嘆之也以孔子其門人三千其圣德
如彼之至也而知孔子者獨顏回其他皆學焉而不
能到也然則仆之道天下人安能信而行邪足下之
言曰西伯孔子何等人也皆以柔氣污辭同用明夷
也以避禍患斯人豈浮世邪人乎夫西伯圣人也羑
里之拘僅不免焉孔子圣人之大者也其屈厄如前
所陳惡在其能取容于世乎故曰危行言遜所以遠
害也其道則爾其能遠之與否而必容焉則吾不敢
知也非吾獨爾孔子亦不知也仆之道窮則樂仁義
而安之者也如用焉則推而傳之于天下者也何獨
天下哉將后世之人大有得于吾之功者爾天之生
我也亦必有意矣將欲愚生民之視聽乎則吾將病
而死尚何能伸其道也如欲生民有所聞乎則吾何
敢辭也然則吾道之行與否皆運也吾不能自知也
天下人安能害于我哉足下又曰吾子夷齊之道也
如仆向者所陳亦足以免矣故不復有所說若韓孟
與吾子之于我親故知我者也茍異口同辭皆如足
下所說是仆于天下眾多之人而未有一知己也安
能合于吾心乎吾非不信子之云者也信子則于吾
道不光矣欲默默則道無所傳云爾子之道子宜自
行之者也勿以誨我
  重與陸賓虞書        劉軻
別韶卿已逾時雖游處燕賞不接然予心未嘗一日
去韶卿也且京洛相去八百里足以絕韶卿車轍馬
跡矧又自洛南而東涉淮浮江沿洄數(shù)千里安得不
悒悒西望邪比予在輦下五六年始不知韶卿及知
韶卿兩心始親而形骸已相遠茍未能忘情忍不酸
鼻出涕為吾友之思邪前陸掾來得韶卿書知韶卿
欲屈道以從人求京兆解送知韶卿道在與否固不
在首解于京兆也愚嘗謂與游者道韶卿膚未雞發(fā)
未鶴然其心甚老脫一旦脅肩低眉與諸子爭甲乙
于縣官豈愚所謂甚老者邪韶卿曾不是思也愚所
謂首出者謂四科首顏閔三十世家首太伯七十列
傳首伯夷其為首出豈不多邪韶卿不首于是而欲
首于何哉仆又聞京兆等試試官知與否脫有知韶
卿人聞烏有不心躬嘿禮靈冠統(tǒng)待之邪夫然亦何
害小伸于知己耳不然則東國絀臣西山餓夫微仲
尼何傷為展季伯夷矣韶卿獨不見既得者邪豈盡
為顏子太伯伯夷然幸韶卿熟思之無以予不食太
牢為不知味者也前月中兩寄狀計必有達者過重
陽當決策東去計韶卿無以予身遠而不予思也勉
矣自愛策名春官后當會我于貞山
  與陶進士書        李商隱
去一月多故不常在故屢辱吾子之至皆不睹昨又
垂示東岡記等數(shù)篇不惟其辭彩奧大不宜為冗慢
無勢者所窺見且又厚紙謹字如貢大諸侯卿士及
前達有文章積學者何其禮甚厚而所與之甚下邪
始仆小時得劉氏六說讀之嘗得其語曰是非系于
褒貶不系于賞罰禮樂系于有道不系于有司密記
之蓋嘗于春秋法度圣人綱紀久羨懷藏不敢薄賤
聯(lián)綴比次手書口詠非惟求以為已而已亦所以為
后來隨行者之所師稟已而被鄉(xiāng)曲所薦入來京師
久亦思前輩達者固已有是人矣有則將依之系□
出門寂寞往返其間數(shù)年卒無所得私秘之而比有
相親者曰子之書宜貢于某氏某氏可以為子之依
歸矣即走往貢之出其書乃復有置之而不暇讀者
又有默而視之不暇朗讀者又有始朗讀而中有失
字壞句不見本義者進不敢問退不能解默默已已
不復咨嘆故自太和七年后雖尚應(yīng)舉除吉兇書及
人憑倩作箋啟銘表之外不復作文文尚不復作況
復能學人行卷邪時獨令狐補闕最相厚歲歲為寫
出舊文納貢院既得引試會故人夏口主舉人時素
重令狐賢明一日見之于朝揖曰八郎之友誰最善
绹直進曰李商隱者三道而退亦不為薦托之辭故
夏口與及第然此時實于文章懈退不復細意經(jīng)營
述作乃命合為夏口門人之一數(shù)耳爾后兩應(yīng)科目
者又以應(yīng)舉時與一裴生者善復與其挽拽不得已
而入耳前年乃為吏部上之中書歸自驚笑又復懊
恨周李二學士以大法加我夫所謂博學宏辭者豈
容易哉天地之災變盡解矣人事之興廢盡究矣皇
王之道盡識矣圣賢之文盡知矣而又下及蟲豸草
木鬼神精魅一物已上莫不開會此其可以當博學
宏辭者邪恐猶未也設(shè)他日或朝廷或持權(quán)衡大臣
宰相問一事詰一物小若毛甲而時脫有盡不能知
者則號博學宏辭者當其罪矣私自恐懼憂若囚械
后幸有中書長者曰此人不堪抹去之乃大快樂曰
此后不能知東西左右亦不畏矣去年入南場作判
比于江淮選人正得不憂長名放耳尋復啟與曹主
求尉于虢實以太夫人年高樂近地有山水者而又
其家窮弟妹細累喜得賤薪菜處相養(yǎng)活耳始至官
以活獄不合人意輒退去將遂脫衣置笏永夷農(nóng)牧
會今太守憐之催去復任徑使不為升斗汲汲疲瘁
低儽耳然至于文字章句愈怗息不敢驚張常自□
愿得時人曰此物不識字此物不知書是我生獲忠
肅之謚也而吾子反殷勤如此者豈不知邪豈有意
邪不知則可有意則已虛矣然所以拳拳而不能忘
者正以往年愛華山之為山而有三得始得其卑者
朝高者復得其揭然無附者而又得其近而能遠思
欲窮搜極討灑豁襟抱始以往來番番不遂其愿閑
者得李生于華郵為我指引巖谷列視生植僅得其
半又得謝生于云臺觀暮留止宿旦相與去愈復記
熟后又復得吾子于邑中至其所不至者于華之山
無恨矣三人力邪今李生已得第而又為老貴人從
事云臺生亦顯然有聞于諸公間吾子之文粲然成
就如是我不負華之山而華之山亦將不負吾子之
三人矣以是思得聚會話既往探歷之勝至于切磋
善惡分擘進趨仆此世故不待學奴婢下人指誓神
佛而后已耳吾子何所用意邪明日東去既不得面
寓書惘惘九月三日弘農(nóng)尉李某頓首
  別令狐绹拾遺書       前人
子直足下行日已定昨幸得少展寫足下去后憮然
不怡今早垂致葛衣書辭委曲惻惻無已自昔非有
故舊援拔卒然于稠人中相望見其表得所以類君
子者一日相從百年見肺肝爾來足下仕益達仆困
不動固不得有常合而有常離足下觀人與物共此
天地耳錯行雜居蟄蟄哉不幸天能恣物之生而不
能與物慨然量其欲牙齒者恨不得翅羽角者又恨
不得牙齒此意人與物略同耳有所趨故不能無爭
有所爭故不能不于同中而有各異耳足下觀此世
其同異如何哉兒冠出門父翁不知其枉直女笄上
車夫人不保其貞污此于親親不能無異勢也親者
尚爾則不親者惡望其無隙哉故近世交道幾喪欲
盡足下與仆于天獨何稟當此世生而不同此世每
一會面一分散至于慨然相執(zhí)手嚬然相蹙泫然相
泣者豈于此世有他事哉惜此世之人率不能如吾
之所樂而又甚懼吾之徒孑立寡處而與此世者蹄
尾紛然蛆吾之白擯置譏誹襲出不意使后日有希
吾者且懲吾困而不能堅其守乃舍吾而之他耳足
下不知與此世者居常紿于其黨何語哉必曰吾惡
市道嗚呼此輩真手搔鼻而喉嘁人之灼痕為癩
者市道何肯如此輩邪今一大賈坐滯貨中人人往
須之甲得若干曰其贏若干丙曰吾索之乙得若干
曰其贏若干戊曰吾索之既與之則欲其蕃不愿其
亡失口舌拜父母出妻子伏臘相見有贄男女嫁娶
有問不幸喪死有致饋葬有臨送吊哭是何長者大
人哉他日甲乙俱入之不欺則又愈得其所欲矣回
環(huán)出入如此是終身欲其蕃不愿其亡失口舌拜父
母益嚴出妻子益敬伏臘相見贄益厚男女嫁娶問
益豐不幸喪死饋贈臨送吊哭情益悲是又何長者
大人哉唯是于信誓有大欺謾然后罵而絕之擊而
逐之訖身而勿與通也故一市人率少于大賈而不
信者此豈可與此世交者等邪今日亦肝腦相憐明
日眾相唾辱皆自其時之與勢耳時之不在勢之移
去雖百仁義我百忠信我我尚不顧矣豈不顧己而
又唾之足下果為市道何如哉今人娶婦入門母姑
必祝之曰善相宜則祝曰蕃息后日生女子貯之幽
房密寢四鄰不得識兄弟以時見欲其好不顧性命
即一日可嫁去是宜擇何如男子屬之邪今山東大
姓家非能違摘天性而不如此至其羔鶩在門有不
問賢不肖健病而但論財貨恣求取為事當其為女
子時誰不恨及為母婦則亦然彼父子男女天性豈
有大于此者邪今尚如此況他舍外人燕生越養(yǎng)而
相望相救抵死不相販賣哉綢而繹之真令人不愛
此世而欲狂走遠揚耳果不知足下與仆之守是邪
非邪首陽之二百豈蘄盟津之八百吾又何悔焉千
百年下生人之權(quán)不在富貴而在直筆者得有此人
足下與仆當有所用意其他復何云云但當誓不羞
市道而又不為忘其素恨之母婦耳商隱再拜
  上范司諫書       宋歐陽修
前月中得進奏吏報云自陳州召至闕拜司諫即欲
為一書以賀多事倉卒未能也司諫七品官耳于執(zhí)
事得之不為喜而獨區(qū)區(qū)欲一賀者誠以諫官者天
下之得失一時之公議系焉今世之官自九卿百執(zhí)
事外至一郡縣吏非無貴官大職可以行其道也然
縣越其封郡逾其境雖賢守長不得行以其有守也
吏部之官不得理兵部鴻臚之卿不得理光祿以其
有司也若天下之得失生民之利害社稷之大計惟
所見聞而不系職司者獨宰相可行之諫官可言之
耳故士學古懷道者仕于時不得為宰相必為諫官
諫官雖卑與宰相等天子曰不可宰相曰可天子曰
然宰相曰不然坐乎廟堂之上與天子相可否者宰
相也天子曰是諫官曰非天子曰必行諫官曰必不
可行立于殿陛之前與天子爭是非者諫官也宰相
尊行其道諫官卑行其言言行道亦行也九卿百司
郡縣之吏守一職者任一職之責宰相諫官系天下
之事亦任天下之責然宰相九卿而下失職者受責
于有司諫官之失職也取譏于君子有司之法行乎
一時君子之譏著之簡冊而昭明垂之百世而不泯
甚可懼也夫七品之官任天下之責懼百世之譏豈
不重耶非材且賢者不能為也近執(zhí)事始被召于陳
州洛之士大夫相與語曰我識范君知其材也其來
不為御史必為諫官及命下果然則又相與語曰我
識范君知其賢也他日聞有立天子陛下直辭正色
面爭廷論者非他人必范君也拜命以來翹首企足
□乎有聞而卒未也竊惑之豈洛之士大夫能料于
前而不能料于后也將執(zhí)事有待而為也昔韓退之
作諍臣論以譏陽城不能極諫卒以諫顯人皆謂城
之不諫蓋有待而然退之不識其意而妄議修獨以
為不然當退之作論時城為諫議已五年后又二年
始廷論陸贄及沮裴延齡作相欲裂其麻纔兩事耳
當?shù)伦跁r可謂多事矣授受失宜叛將強臣羅列天
下又多猜忌進任小人于此之時豈無一事可言而
須七年耶當時之事豈無急于沮延齡論陸贄兩事
耶謂宜朝拜官而夕奏疏也幸而城為諫官七年適
遇延齡陸贄事一諫而罷以塞其責向使止五年六
年而遂遷司業(yè)是終無一言而去也何所取哉今之
居官者率三歲而一遷或一二歲甚者半歲而遷也
此又非可以待乎七年也今天子躬親庶政化理清
明雖為無事然自千里詔執(zhí)事而拜是官者豈不欲
聞?wù)h而樂讜言乎然今未聞有所言使天下知朝
廷有正士而彰吾君有納諫之明也夫布衣韋帶之
士窮居草茅坐誦書史嘗恨不見用及用也又曰彼
非我職不敢言或曰我位猶卑不得言得言矣又曰
我有待是終無一人言也可不惜哉伏惟執(zhí)事思天
子所以見用之意懼君子百世之譏一陳昌言以塞
重望且解洛士大夫之惑則幸甚幸甚
  與王介甫第二書       曾鞏
鞏頓首介甫足下比辱書以謂時時小有案舉而謗
議已紛然矣足下無怪其如此也夫我之得行其志
而有為于世則必先之以教化而待之以久然后乃
可以為治此不易之道也蓋先之以教化則人不知
其所以然而至于遷善而遠罪雖有不肖不能違也
待之以久則人之功罪善惡之實自見雖有幽隱不
能掩也故有漸磨陶冶之易而無按致操切之難有
愷悌忠篤之純而無偏聽摘抉之苛己之用力也簡
而人之從化也博雖有不從而俟之以刑者固少矣
古之人有行此者人皆悅而恐不得歸之其政已熄
而人皆思而恨不得見之而豈至于謗且怒哉今為
吏于此欲遵古人之治守不易之道先之以教化而
待之以久誠有所不得為也以吾之無所于歸而不
得不有負冒于此則姑汲汲乎于其厚者徐徐乎于
其薄者其亦庶幾乎其可也顧反不然不先之以教
化而遽欲責善于人不待之于久而遽欲人之功罪
善惡之必見故按致操切之法用而怨忿違倍之情
生偏聽摘抉之勢行而譖訴告訐之害集己之用力
也愈煩而人之違己也愈甚況今之士非有素厲之
行而為吏者又非素擇之材也一日卒然除去遂欲
齊之以法豈非左右者之誤而不為無害也哉則謗
怒之來誠有以召之故曰足下無怪其如此也雖然
致此者豈有他哉思之不審而已矣顧吾之職而急
于奉法則志在于去惡務(wù)于達人言而廣視聽以謂
為治者當如此故事至于已察曾不思夫志于去惡
者俟之之道已盡矣則為惡者不得不去也務(wù)于達
人言而廣視聽者己之治亂得失則吾將于此而觀
之人之短長之私則吾無所任意于此也故曰思之
不審而已矣足下于今最能取于人以為善而比聞
有相曉者足下皆不受之必其理未有以奪足下之
見也鞏比懶作書既離南康相見尚遠故因書及此
足下為何如
  與李方叔書         蘇軾
軾頓首方叔先輩足下累書見責以不相薦引讀之
甚愧然其說不可不盡君子之知人務(wù)相勉于道不
務(wù)相引于利也足下之文過人處不少如李氏墓表
及子駿行狀之類筆勢翩翩有可以追古作者之道
至若前所示兵鑒則讀之終篇莫知所謂意者足下
未甚有得于中而張其外者不然則老病昏惑不識
其趣也以此私意猶冀足下積學不倦落其葉而成
其實深愿足下為禮義君子不愿足下豐于才而廉
于德也若進退之際不甚慎靜則于足下不能有毫
發(fā)增益而于道德有丘山之損矣古之君子貴賤相
因先后相援固多矣軾非敢廢此道平生相知心所
謂賢者則于稠人中譽之或因其言以考其實實至
則名隨之名不可掩其自為世用理勢固然非力致
也陳履常居都下逾年未嘗一至貴人之門章子厚
欲一見終不可得中丞傅欽之侍郎孫莘老薦之軾
亦掛名其間會朝廷多知履常者故得一官軾孤立
言輕未嘗獨薦人也爵祿砥世人主所專宰相猶不
敢必而欲責于軾可乎近秦少游有書來亦論足下
近文益奇明主求人如不及豈有終汨沒之理足下
但信道自守當不求自至若不深自重恐喪失所有
言切而盡臨楮悚息
  答趙尚書
節(jié)
       朱熹
四月二十六日熹叩首再拜上覆吏部尚書臺座熹
久病不得拜書第切馳仰即日淫雨寒涼伏惟論思
多暇神人交相臺候起居萬福竊聞清蹕已御外朝
尚書首奉延訪忠言至論聳動上心有識傳聞無不
感嘆但以疇昔所嘗商較者揆之似已太勁切矣豈
忠肝義□得全于天有不可得而抑者抑以論議不
齊事功難必而故出此以趨勇退之涂耶以出處語
默之常理言之二者誠皆有當然非海內(nèi)深思遠識
之士所以望于明公者也顧今指趨已聞標的已建
而未見幡然聽納之效不審高明又當何以繼此此
恐更宜廣詢博訪以善其后未可以便謂無策而付
之不可如何也朝士下僚中恐不能無可咨訪者愿
自今以來稍加延納虛心降意采其所長庶乎其有
補耳東府復留勢豈能久意其亦必自知如此而姑
為偷安引日之計以媚群小冀無后災此其為害又
將有不可勝言者尚書與之情義不薄曷若勸之乘
此必不能久之勢力言于上極陳安危治亂之機大
明忠邪枉直之辨以為國家久遠之計其濟則宗社
之靈生民之幸不濟則與其抑首下心前迫后畏以
保此須臾之光景纖介之榮祿而不能自拔于小人
之群以誤國家以此易彼豈不浩然而無愧悔于心
哉但其人自無遠識親狎庸佞全身保妻子之慮深
而憂國愛民之念淺恐未必能聽此大度之言耳但
尚書既與之厚而不乘此機發(fā)此策則于吾之心有
不盡者嘗試一言之政使未必能用亦未至于有害
又與建白于朝事體不同也不審高明以為何如熹
一春病腳醫(yī)藥雜進灸灼滿身殊未見效只今兩脛
細軟飲食減少自度非能久于世者所幸小屋垂成
旦夕可以定居便與世相忘矣向來小報幸是誤傳
不然又費分疏益增罪累耳閩中自得林辛一路幸
甚若象先來更能為上四州整頓得財賦源流即為
久遠之惠但恐只如所謂去泰去甚者則又失望耳
近日此等議論真全軀保位之良藥而病國殄民之
烏喙也無由瞻晤寫此紆郁切冀深為人望千萬自
重不宣
  與趙尚書書         前人
竊以仲春之月氣候暄和伏惟某官茂對明恩神人
協(xié)相臺候起居萬福茲者竊聞榮被追詔入長天宮
夫以尚書望實之隆宜在廟堂參斷國論之日久矣
去歲入朝登用在即而抗論極言不以利害之私少
有回屈士論益以歸重而深恨其不少留也乃今幸
甚天啟圣心召還故官是蓋將授以政無可疑者有
識傳聞交相慶賀蓋不獨為門下之私喜也然今日
之事蓋有甚難于為力者不審明公何以處之竊計
雅懷于其大者素有定論不待愚者之言矣其惟小
者之一二區(qū)區(qū)鄙懷竊有所疑于平日輒忘僭易而
一言之惟高明之垂聽焉蓋天下之事決非一人之
聰明才力所能獨運是以古之君子雖其德業(yè)智謀
足以有為而未嘗不博求人才以自裨益方其未用
而收置門墻勸獎成就已不勝其眾是以至于當用
之日推挽成就布之列位而無事之不成也今日明
公之立朝不為不久而未聞天下有卓然可用之才
出于門墻之下自頃出臨藩服而熹始得觀于進退
官屬之際則見明公之所與者率多碌碌凡庸睢盱
偵伺以希寸進之流未聞以職修事舉為眾所稱以
為當舉而得之者也而況于其學行畜真有以大
過于人者乎今者進位于輔相之列則所資于天下
之才者益眾而所進退于天下之才者益重若但以
前日進退官屬之尺度取之則熹恐天下之士所以
望于明公者有未厭也時事如此之難明公之任如
此之重而所以求助者如此之狹熹雖至愚猶竊為
明公慮之而辱知有素不敢不及此而一言也伏惟
寬宏恕其狂易試加察焉蓋不惟明公所自舉而凡
所為屬之同列以妨賢者之路若宜皆在詘指之中
則熹之虛實可睹矣來使還自三山熹前此已屢拜
啟薄冗姑此少伸賀禮而亦不敢為無益之空言也
末由趨拜履舄伏乞以時為國自重
  責善          明王守仁
責善朋友之道然須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愛致其
婉曲使彼聞之而可從繹之而可改有所感而無所
怒乃為善耳若先暴白其過惡痛毀極詆使無所容
彼將發(fā)其愧恥憤恨之心雖欲降以相從而勢有所
不能是激之而使為惡矣故凡訐人之短攻發(fā)人之
陰私以沽直者皆不可以言責善雖然我以是而施
于人不可也人以是而加諸我凡攻我之失者皆我
師也安可以不樂受而心感之乎某于道未有所得
其學鹵莽耳謬為諸生相從于此每終夜以思惡且
未免況于過乎人謂事師無犯無隱而遂謂師無可
諫非也諫師之道直不至于犯而婉不至于隱耳使
吾而是也因得以明其是吾而非也因得以去其非
蓋教學相長也諸生責善當自吾始
  與楊椒山         唐順之
執(zhí)事豪杰士也忘身許國不回不撓使?jié)M世間脂韋
淟涊全軀保祿之士聞風縮頸羞愧不暇執(zhí)事之志
則然而才足濟之自丹陽奉晤令人嘆羨不已然竊
有少致愛助于執(zhí)事者頗覺慷慨激發(fā)之氣太勝而
含蓄沈幾之力或不及焉施為欲似千鈞弩磨礪當
如百煉金愿益留意則不朽之業(yè)終當在執(zhí)事且夫
直前太銳近于用壯取必太過近于浚恒在易固有
戒矣惟幾也能通天下之志惟深也能成天下之務(wù)
自古欲以成務(wù)而或僨焉者未必盡是庸人或豪杰
與有責焉耳仆少頗負意氣屏廢以來槁形灰心之
余化為繞指柔焉久矣以此自量乃欲以此量豪杰
固知必且為笑然以敬慕執(zhí)事之至也故不敢不盡
其愚

 規(guī)諫部藝文二


  小雅鶴鳴二章
 此詩之作不可知其所由然必陳善納誨之辭也
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魚潛在淵或在于渚樂彼之
園爰有樹檀其下維萚他山之石可以為錯
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魚在于渚或潛在淵樂彼之
園爰有樹檀其下維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示孟郊         唐孟浩然
蔓草蔽極野蘭枝結(jié)孤根眾音何其繁伯牙獨不喧
當時高深意舉世無能分鍾期一見知山水千秋聞
爾其保靜節(jié)薄俗徒云云
  勖曹生           盧□
桑扈交飛百舌忙祖亭聞樂倍思鄉(xiāng)尊前有恨慚卑
宦席上無憀愛艷莫為狂花迷眼界須求真理定
心王游蜂采掇何時已祇恐多言議短長
  師利上人喜作艷詞以詩箴之 宋僧孚
大道久凌遲正風還陊隳無人整頹綱目亂空傷悲
卓有出世士蔚為人天師文章通造化動與王公知
囊括十洲香名翼四海馳肆志放山水灑脫無羈縻
云輕三事袖瓶錫天下之詩曲相間作百紙頃刻為
藻思洪泉瀉翰墨清且奇惜哉大手筆胡為弄柔詞
愿師持此才奮起革澆漓驚彼東山嵩圖祖進豐碑
再續(xù)輔教編高步凌丹墀他日僧史上萬世為蓍龜
迦葉聞琴舞終被習氣隨伊余浮薄人贈言增忸怩
倘能循我言佛日重光離
  諷黃蘭谷        元胡天游
雨花風絮兩飄飖興味都非舊寂寥白足懶穿云外
履翠眉低按月中簫重拈曉鏡添新發(fā)旋試春衫減
舊腰金鎖玉函千載恨爭如云雨自朝朝
  玉蝴蝶
杜仲高
書來戒酒
宋辛棄疾
貴賤偶然渾似隨風簾幕籬落飛花空使兒曹馬上
羞面頻遮向空江誰捐玉佩寄離恨應(yīng)折□麻暮云
多佳人何處數(shù)盡歸鴉 儂家生涯蠟屐功名破甑
交友摶沙往日曾論淵明似勝臥龍些算來從人生
行樂休更說日飲亡何快斟呵裁詩未穩(wěn)得酒良佳

 規(guī)諫部紀事
左傳文公六年晉襄公卒晉人欲立長君使先蔑如
秦逆公子雍七年宣子背先蔑而立靈公戊子敗秦
師于令狐先蔑奔秦先蔑之使也荀林父止之曰夫
人大子猶在而外求君此必不行子以疾辭若何不
然將及攝卿以往可也何必子同官為寮吾嘗同寮
敢不盡心乎弗聽為賦板之三章又弗聽及亡荀伯
盡送其帑及其器用財賄于秦曰為同寮故也
襄公十五年春宋向戍來聘且尋盟見孟獻子尢其
室曰子有令聞而美其室非所望也對曰我在晉吾
兄為之毀之重勞且不敢間
二十九年吳公子札來聘見叔孫穆子說之謂穆子
曰子其不得死乎好善而不能擇人吾聞君子務(wù)在
擇人吾子為魯宗卿而任其大政不慎舉何以堪之
禍必及子
三十一年子皮欲使尹何為邑子產(chǎn)曰少未知可否
子皮曰愿吾愛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學焉夫亦愈
知治矣子產(chǎn)曰不可人之愛人求利之也今吾子愛
人則以政猶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傷實多子之愛
人傷之而已其誰敢求愛于子子于鄭國棟也棟折
榱崩僑將厭焉敢不盡言子有美錦不使人學制焉
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學者制焉其為美錦不
亦多乎僑聞學而后入政未聞以政學者也若果行
此必有所害譬如田獵射御貫則能獲禽若未嘗登
車射御則敗績厭覆是懼何暇思獲子皮曰善哉虎
不敏吾聞君子務(wù)知大者遠者小人務(wù)知小者近者
我小人也衣服附在我身我知而慎之大官大邑所
以庇身也我遠而慢之微子之言吾不知也他日我
曰子為鄭國我為吾家以庇焉其可也今而后知不
足自今請雖吾家聽子而行子產(chǎn)曰人心之不同如
其面焉吾豈敢謂子面如吾面乎抑心所謂危亦以
告也子皮以為忠故委政焉子產(chǎn)是以能為鄭國
昭公六年三月鄭人鑄刑書叔向使詒子產(chǎn)書曰始
吾有虞于子今則已矣昔先王議事以制不為刑辟
懼民之有爭心也猶不可禁御是故閑之以義糾之
以政行之以禮守之以信奉之以仁制為祿位以勸
其從嚴斷刑罰以威其淫懼其未也故誨之以忠聳
之以行教之以務(wù)使之以和臨之以敬□之以強斷
之以剛猶求圣哲之士明察之官忠信之長慈惠之
師于是乎可任使也而不生禍亂民知有辟則不忌
于上并有爭心以征于書而僥幸以成之弗可為矣
夏有亂政而作禹刑商有亂政而作湯刑周有亂政
而作九刑三辟之興皆叔世也今吾子相鄭國作封
洫立謗政制參辟鑄刑書將以靖民不亦難乎詩曰
儀式刑文王之德日靖四方又曰儀刑文王萬邦作
孚如是何辟之有民知爭端矣將棄禮而征于書錐
刀之末將盡爭之亂獄滋豐賄賂并行終子之世鄭
其敗乎肸聞之國將亡必多制其此之謂乎復書曰
若吾子之言僑不才不能及子孫吾以救世也既不
承命敢忘大惠
二十八年賈辛將適其縣見于魏子魏子曰辛來昔
叔向適鄭鬷蔑惡欲觀叔向從使之收器者而往立
于堂下一言而善叔向?qū)嬀坡勚槐佤i明也下
執(zhí)其手以上曰昔賈大夫惡娶妻而美三年不言不
笑御以如皋射雉獲之其妻始笑而言賈大夫曰才
之不可以已我不能射女遂不言不笑夫今子少不
揚子若無言吾幾失子矣言不可已也如是遂如故
知今女有功于王室吾是以舉女行乎敬之哉毋墮
乃力仲尼聞魏子之舉也以為義曰近不失親遠不
失舉可謂義矣又聞其命賈辛也以為忠詩曰永言
配命自求多福忠也魏子之舉也義其命也忠其長
有后于晉國乎
冬梗陽人有獄魏戊不能斷以獄上其大宗賂以女
樂魏子將受之魏戊謂閻沒女寬曰主以不賄聞于
諸侯若受梗陽人賄莫甚焉吾子必諫皆許諾退朝
待于庭饋入召之比至三嘆既食使坐魏子曰吾聞
諸伯叔諺曰唯食忘憂吾子置食之間三嘆何也對
曰或賜二小人酒不夕食饋之始至恐其不足是以
嘆中置自咎曰豈將軍食之而有不足是以再嘆及
饋之畢愿以小人之腹為君子之心屬厭而已獻子
辭梗陽人
哀公七年季康子欲伐邾乃饗大夫以謀之子服景
伯曰小所以事大信也大所以保小仁也背大國不
信伐小國不仁民保于城城保于德失二德者危將
焉保孟孫曰二三子以為何如惡賢而逆之對曰禹
合諸侯于涂山執(zhí)玉帛者萬國今其存者無數(shù)十焉
唯大不字小小不事大也知必危何故不言魯?shù)氯?br />邾而以眾加之可乎不樂而出
新序雜事篇昔者周舍事趙簡子立趙簡子之門三
日三夜簡子使人出問之曰夫子將何以令我周舍
曰愿為諤諤之臣墨筆操牘隨君之后司君之過而
書之日有記也月有效也歲有得也簡子悅之與處
居無幾何而周舍死簡子厚葬之三年之后與諸大
夫飲酒酣簡子泣諸大夫起而出曰臣有死罪而不
自知也簡子曰大夫反無罪昔者吾友周舍有言曰
百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眾人之唯唯不如周舍之
諤諤昔紂□□而亡武王諤諤而昌自周舍之死后
吾未嘗聞君過也故人君不聞其非及聞而不改者
亡吾國其幾于亡矣是以泣也
禮記檀弓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曾子吊之曰吾聞
之也朋友喪明則哭之曾子哭子夏亦哭曰天乎予
之無罪也曾子怒曰商女何無罪也吾與女事夫子
于洙泗之間退而老于西河之上使西河之民疑女
于夫子爾罪一也喪爾親使民未有聞焉爾罪二也
喪爾子喪而明爾罪三也而曰女何無罪與子夏投
其杖而拜曰吾過矣吾過矣吾離群而索居亦已久

荀子子道篇子路盛服見孔子孔子曰由是裾裾何
也昔者江出于岷山其始出也其源可以濫觴及其
至江之津也不放舟不避風則不可涉也非維下流
水多耶今汝服既盛顏色充盈天下且孰肯諫汝矣
新序雜事篇葉公諸梁問樂王鮒曰晉大夫趙文子
為人何若對曰好學而受規(guī)諫葉公曰疑未盡之矣
對曰好學智也受規(guī)諫仁也江出汶山其源若甕口
至楚國其廣十里無他故其下流多也人而好學受
規(guī)諫宜哉其立也詩曰其惟哲人告之話言順德之
行此之謂也
左傳昭公十三年春叔弓圍費弗克敗焉平子怒令
見費人執(zhí)之以為囚俘冶區(qū)夫曰非也若見費人寒
者衣之饑者食之為之令主而共其乏困費來如歸
南氏亡矣民將叛之誰與居邑若憚之以威懼之以
怒民疾而叛為之聚也若諸侯皆然費人南歸不親
南氏將焉入矣平子從之費人叛南氏
十六年三月晉韓起聘于鄭鄭伯享之子產(chǎn)戒曰茍
有位于朝無有不共恪孔張后至立于客間執(zhí)政御
之適客后又御之適縣間客從而笑之事畢富子諫
曰夫大國之人不可不慎也幾為之笑而不陵我我
皆有禮夫猶鄙我國而無禮何以求榮孔張失位吾
子之恥也子產(chǎn)怒曰發(fā)命之不衷出令之不信刑之
頗類獄之放紛會朝之不敬使命之不聽取陵于大
國罷民而無功罪及而弗知僑之恥也孔張君之昆
孫子孔之后也執(zhí)政之嗣也為嗣大夫承命以使周
于諸侯國人所尊諸侯所知立于朝而祀于家有祿
于國有賦于軍喪祭有職受脤歸脤其祭在廟已有
著位在位數(shù)世世守其業(yè)而忘其所僑焉得恥之辟
邪之人而皆及執(zhí)政是先王無刑罰也子寧以他規(guī)

國語司馬子期欲以其妾為內(nèi)子訪之左史倚相曰
吾有妾而愿欲笄之其可乎對曰昔先大夫子囊違
王之命謚子夕嗜芰子木有羊饋而無芰薦君子曰
違而道谷陽豎愛子反之勞也而獻飲焉以弊于鄢
芊尹申亥從靈王之欲以隕于干溪君子曰從而逆
君子之行欲其道也故進退周旋惟道之從夫子木
能違若敖之欲以之道而去芰薦吾子經(jīng)楚國而欲
薦芰以干之其可乎子期乃止
左史倚相廷見申公子亹子亹不出左史謗之舉伯
以告子亹怒而出曰子無以謂我老耄而舍我而又
謗我左史曰唯子老耄故欲見以交儆子若子方壯
能經(jīng)營百事倚相將奔走承序于是不給何暇得見
昔衛(wèi)武公年數(shù)九十有五矣猶箴儆于國曰自卿以
下至于師長士茍在朝者無謂我老耄而舍我必恭
恪于朝朝夕以交戒我聞一二之言必誦志而納之
以訓道我在輿有旅賁之規(guī)位寧有官師之典倚幾
有誦訓之諫居寢有□御之箴臨事有瞽史之道宴
居有師工之誦史不失書不失誦以訓御之于是
乎作懿戒以自儆也及其歿也謂之睿圣武公子實
不睿圣于倚相何害周書曰文王至于日中昃不皇
暇食惠于小民唯政之恭文王猶不敢惰今子老楚
國而欲自安也以御數(shù)者王將何為若常如此楚其
難哉子亹懼曰老之過也乃驟見左史
漢書朱建傳建故嘗為淮南王黥布相布欲反時問
建建諫止之布不聽遂反漢既誅布聞建諫之高祖
賜號平原君
季布傳布為河東守辯士曹丘生數(shù)招權(quán)顧金錢事
貴人趙談等與竇長君善布聞寄書諫長君曰吾聞
曹丘生非長者勿與通
吳志呂岱傳岱親近吳郡徐原原性忠壯好直言岱
時有得失原輒諫諍又公論之人或以告岱岱嘆曰
此我所以貴德淵者也
世說補石季倫嘗與長水校尉孫舒酣飲孫慢傲過
度季倫欲表免之裴叔則聞而謂之曰季舒酒狂四
海所知足下飲人狂藥責人正禮不亦乖乎
晉書茍晞傳晞至上將志頗盈滿刑政苛虐縱情肆
欲遼西閻亨以書固諫晞怒殺之晞從事中郎明預
有疾居家聞之乃轝病諫晞曰皇晉遭百六之數(shù)當
危難之機明公親稟廟算將為國家除暴閻亨美士
奈何無罪一旦殺之晞怒曰我自殺閻亨何關(guān)人事
而轝病來罵我左右為之戰(zhàn)栗預曰以明公以禮見
進預欲以禮自盡今明公怒預其若遠近怒明公何
昔堯舜之在上也以和理而興桀紂之在上也以惡
逆而滅天子且猶如此況人臣乎愿明公且置其怒
而思預之言晞有□色由是眾心稍離莫為致用
世說新語王丞相為揚州遣八部從事之職顧和時
為下傳還同時俱見諸從事各奏二千石官長得失
至和獨無言王問顧曰卿何所聞答曰明公作輔寧
使網(wǎng)漏吞舟何緣采聽風聞以為察察之政丞相咨
嗟稱嘉諸從事自視缺然也
世說補祖士言深好奕棋王處叔謂之曰禹惜寸陰
不聞數(shù)棋祖云聊用忘憂耳處叔曰古人遭時則以
功達其道不遇則以言達其才故否泰不窮也今晉
未有書而天下傾覆舊事蕩滅君少長王都游宦四
方華夷成敗皆在耳目何不記述使有裁成昔應(yīng)仲
遠作風俗通崔子真作政論蔡伯喈作勸學篇史游
作急就章便為沒而不朽當其同時人豈少哉而皆
無聞由無述作也故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況國史
明乎得失之跡何必博奕然后忘憂哉
世說新語陸玩拜司空有人詣之索美酒得便自起
瀉著梁柱間地祝曰當今乏才以爾為柱石之用莫
傾人棟梁玩笑曰戢卿良箴
王處仲世許高尚之目嘗荒恣于色體為之敝左右
諫之處仲曰吾乃不覺耳如此者甚易耳乃開后合
驅(qū)諸婢妾數(shù)十人出路任其所之時人嘆焉
王右軍與王敬仁許元度并善二人亡后右軍為論
議更克孔巖戒之曰明甫昔與王許周旋有情及逝
沒之后無慎終之好民所不取右軍甚愧
桓南郡好獵每田狩車騎甚盛五六十里中旌旗蔽
隰騁良馬馳擊若飛或行陣不整兔騰逸參佐無
不被系束桓道恭元之族也時為賊曹參軍頗敢直
言常自帶絳綿繩著腰中元問此何為答曰公獵好
縛人士會當被縛手不能堪芒也元自此小差
桓元欲以謝太傅宅為營謝混曰召伯之仁猶惠及
甘棠文靖之德更不保五畝之宅元□而止
王緒王國寶相為唇齒并上下權(quán)要王大不平其如
此乃謂緒曰汝為此□□曾不慮獄吏之為貴乎
北史張湛傳湛知名涼土崔浩識而禮之湛至京師
家貧浩常給其衣食薦為中書侍郎湛知浩必敗固
辭每贈浩詩頌多箴規(guī)之言浩亦欽敬其志
鹿悆傳悆初為真定公子直國中尉恒勸以忠廉之
節(jié)嘗賦五言詩曰嶧山萬丈樹雕鏤作琵琶由此材
高遠弦響藹中華又曰援琴起何調(diào)幽蘭與白雪絲
管韻未成莫使弦響絕子直少有令問悆欲其善終
故以諷焉
北齊書崔傳子瞻除給事黃門侍郎與趙郡李
概為莫逆之交概將東還瞻遺之書曰仗氣使酒我
之常弊詆訶指切在卿尢甚足下告歸吾于何聞過

隋書房彥謙傳黃門侍郎張衡與彥謙相善于時帝
營東都窮極侈麗天下失望又漢王構(gòu)逆罹罪者多
彥謙見衡當涂而不能匡救以書諭之衡得書嘆息
而不敢奏聞
冊府元龜唐凌敬為竇建德國子祭酒初建德嘗破
趙州執(zhí)刺史張志昂邢州刺史陳君賓大使張道源
等以侵軼其境建德將戮之敬諫曰夫犬各吠非其
主今鄰人堅守力屈就擒此乃忠確士也若加酷害
何以勸大王之臣乎建德怒曰我至城下猶迷不降
勞我?guī)熉米锖慰缮饩从衷唤翊笸跏勾髮④姼呤?br />興于易水北抗御羅藝兵纔至士興即降大王之意
復為可否建德乃悟即命釋之
陳振鷺客崔湜門下韋庶人臨朝湜為中書侍郎同
中書門下三品睿宗即位出為華州刺史俄為太平
公主所引復遷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三品先天元
年拜中書令與劉幽求爭權(quán)不協(xié)陷幽求徙于嶺表
湜既私附太平公主時人咸為之懼振鷺獻海鷗賦
以諷之湜雖稱善而心實不悅也
契苾何力為左驍衛(wèi)大將軍時司稼少卿梁孝仁監(jiān)
造新宮于諸庭院列樹何力入中宮縱觀孝仁指白
楊曰此木易長不過二三年宮中可得蔭映何力不
答但誦古詩曰白楊多悲風蕭蕭愁殺人意謂此是
冢墓間木也孝仁遽令拔去更植梧桐
袁楚客陳郡人也魏元忠則天時稱為清正中宗神
龍初重為宰相天下莫不傾屬元忠乃親附權(quán)豪抑
棄寒畯竟不能賞善罰惡勉修德政議者以此少之
楚客嘗致書規(guī)正元忠曰今皇帝新服厥德任官惟
賢才左右惟其人君為元首臣作股肱可布大化以
利朝廷存古道以正天下去邪佞使小人之道消進
忠良使君子之道長豈得安其榮寵守其循默者哉
若以此為常非所以愛人治國矣傳曰茍利社稷專
之可也君侯念之哉昔漢成帝時王氏擅權(quán)劉向諫
曰臣聞公族者國之枝葉枝葉落本根無所庇蔭方
今同姓□遠母黨專政排擯宗枝孤弱公族非所以
保守社稷安固國嗣也其言甚切多所稱引成帝雖
悲傷嘆息而不能用此非帝不知也而不贊者臣之
罪也其后王氏竟假周公之事而起田常之亂此乃
大臣循默之失也惟君侯誡之哉夫利萬物者道也
惟君子能行之害萬物者邪也惟小人固為之以道
心濟物雖履危而必安以邪心害物雖居安而必危
何則勢使之然也故濟物者其心廣害物者其心褊
心廣者所務(wù)不專于身心褊者所利不及于物哲人
知其若此必守道以廣其心屈己以利其物行道于
身而必全其身行道于國而必全其國帝王失道之
正大臣必以道化之伊尹有言予弗克俾厥后惟堯
舜其心愧恥若撻于市獲覽伊尹之說非堯舜之君
以道佐之亦可致之于堯舜也食人主之祿憂人主
之事光贊其美規(guī)救其惡建功于當年可謂無負于
天下唯君侯志之哉夫欲安天下者先正其本本正
則天下必固不正其本則天下必危國之興亡實在
此矣師丹曰太子者天下之本也譬之大樹無本則
枝葉零瘁國無太子則朝野不安先王必立之者以
儲君有次立之勢故令師保教以君人之道用蘊崇
其德所以重宗社而安天下也今皇子既長而未定
嫡嗣是天下無本也天下無本可謂危矣猶大樹無
枝葉何以存乎愿君侯以清宴之間盡言于上擇其
賢者而立之此乃安天下之道也書曰一人元良萬
邦以貞斯之謂也而使青宮久曠豈謂宜乎此則朝
廷之失君侯不正誰正之哉又聞古之封子弟建侯
伯者將以藩屏王室安固邦基垂永代之業(yè)為盤石
之宗也又聞女有內(nèi)則男有外傅男女有別剛?cè)岱?br />矣內(nèi)外斯隔陰陽著矣豈可濫哉然而幕府者丈夫
之職非婦人之事今諸公主并開建府僚悉置官秩
若以女處男職所謂長陰抑陽也而望陰陽不愆風
雨無爽其可得乎竊謂非致遠之計乖久長之策書
曰事不師古以克永世匪說攸聞此之謂也此則朝
廷之二失君侯不正誰正之哉又聞人之生也有禍
有福有貴有賤此并稟之于前業(yè)當受之于此身然
崇佛教者特以資彼來生鮮有益于見報若求之理
國恐不在此矣然三教俱設(shè)各有所務(wù)而行之者不
可過也行釋教者修身之本行儒教者理國之源修
身是來生之資理國乃即代之務(wù)然則即代至近來
生至遠舍近求遠不亦乖乎存彼棄此不亦謬乎今
度人既多緇衣滿路率無戒行寧有輕業(yè)空赍重寶
專附權(quán)門取錢奏名皆有定價昔之賣官也錢入公
府今賣度也錢入私家以茲入道實非履正詭情不
變徒為游食使法侶有失而流俗生厭名曰度人其
實頹矣今主上雖希心圣教專想泯空奈社稷何奈
蒼生何君侯不以中庸之義悟大圣之志但能致一
代于仁壽之域斯亦至尊之道也此則朝廷之三失
君侯不正誰正之哉又聞古人有言曰唯名與器不
可以假人書曰天工人其代之故知代天工非才不
可若有所濫必失天意而無患禍者未之有也今不
專精于庶政而留心于奇伎至于倡優(yōu)之輩因其耳
目之好遂升之以位授之以官豈非輕朝廷而亂正
法邪然人君無私賞此上天之化人私怒者恐害物
私賞者恐費財古人此之尢慎豈得私人以官乎若
以此為政何以答皇天之命也此則朝廷之四失君
侯不正誰正之哉又聞賢者邦家之光也任之可以
致理棄之足能生亂三仁去而殷亡百里入而秦霸
有國家者固須擇也昔者戰(zhàn)國之代得士者昌失士
者亡莫不以求賢為急務(wù)霸者仗之以命諸侯況巍
巍唐國明天子茍存斯道則三皇五帝可緩步而越
也近者有制搜揚廣求賢俊戔戔束帛賁于丘園翹
翹車乘訪及山谷此我皇勤之至也雖有好賢之名
竟無得賢之譽非皇情之不眷諒有司之過也何則
圣主求賢訪諸草澤及有司選士多是親黨若非有
賄必以勢求上失天心下違人望既非為官擇吏所
謂為人擇官□政之源敗國之甚書曰治亂在庶官
孔安國曰得人則理失人則亂葛洪曰舉秀才不知
書察孝廉濁如泥良將武猛怯如雞古人規(guī)職勤誦
經(jīng)今人圖家勉營生此之謂也此則朝廷之五失君
侯不正誰正之哉又閹豎者給宮掖之事供掃除之
役上古皆備此職但以奴隸畜之豈及于官次中古
以來大道乖喪不重賢哲唯親近習或委以事或授
以權(quán)遂使豎刁亂齊伊戾敗宋君側(cè)之人眾所畏懼
葛洪所謂鷹頭之蠅廟垣之鼠無拳無勇職為亂階
者也洎乎后漢用事尢甚時君既不知其失大臣又
畏罪不言所以害及生靈毒流天下至于晚節(jié)竟亂
中朝各相黨與屠宰良善此時也忠臣義士睹斯慷
慨不得不權(quán)行殺戮至于無須而橫死者不可勝言
豈非結(jié)禍之深自危之速易曰小人用壯斯之謂也
自大君受命中興成務(wù)獨有閹豎坐升班秩既無正
闕多授員外舉其全數(shù)尚滿千人茍綰青紫蠶食府
藏既非致理之道實為長亂之階書曰人無于水鑒
當于人鑒觀往古之成敗亦可見今之得喪故曰前
事之驗后事之師此則朝廷之六失君侯不正誰正
之哉又聞自古圣帝卑宮菲食茅茨不剪采椽不斫
將以儉約遺子孫亦所以愛惜人力也書曰酣酒嗜
音峻宇雕墻有一于此未或不亡況于臣下安得以
肆奢為務(wù)乎若有僭濫必生患禍患禍之來可翹足
而待也今之公王凡有所賞將以傾府庫所造私宅
皆是官供觀其疏鑿池亭崇峻廊宇山無木石必他
山以致之木無因近必窮遠以采之珍館出云畫堂
赫日造之竟歲功用不絕自開泰以來未之有也而
行者見之僉曰非國戚不得如此非尊貴不得若斯
仆每聞此言將以有譏于君矣何者為君所以養(yǎng)人
非所以害人今外戚不助養(yǎng)人反害于人豈有益于
吾君乎然堂上遠于百里君門隔于九重人主既不
知之君侯又不言之豈使人主虛受謗于天下也此
則朝廷之七失君侯不正誰正之哉又聞官者將以
理人將以安人非以亂人非以害人故先王欲人理
必選才以理之欲人安必省事以安之不欲人于亂
必撥亂以整之不欲人有害必去害以全之若此誠
欲與天下同憂矣人有樂君共之君有樂人慶之可
謂同樂矣如此則上下無間君臣合德同于一體也
若下有懷憂之人上無同憂之主欲求人理不可得
也今天下困窮海內(nèi)虛耗復以州牧縣宰選授多不
得人自余僚佐鮮有稱職不務(wù)公謹專于割剝?nèi)瞬?br />聊生安肯懼死既不懼死是能生變下有憂而上不
知也比之馬也必除其害牧狀之羊也必去其亂群
此道尚有所闕而反更員外置官所謂助桀為虐足
以速禍也夫人之情自知員外恐人不畏必峻法以
懼之恐財之不足必枉道以奪之以有限之物供無
厭之用欲其不亂豈可得哉古人有言十羊九牧羊
既不得食人亦不得息唐虞之代建官惟百夏商官
倍亦克用乂書曰官不必備惟其人孔子譏管仲曰
官事不攝焉得儉據(jù)此雖正員之官猶不欲其備況
正員之外更置員外乎此則朝廷之八失君侯不正
誰正之哉又聞英主開基以定天下者將以傳之于
萬代也繼明之帝豈得隳之哉有所下廢則政出多
門政出多門大亂之漸也近封數(shù)夫人者皆先朝之
宮女賞其勤勞加之邑號若備內(nèi)職則不當知外不
備內(nèi)職自可居外安得出入內(nèi)外往來宮掖者哉若
欲創(chuàng)革內(nèi)言必出外言必入內(nèi)外五言禁衛(wèi)何施必
弄君之法縱而不禁非所以重宗廟固國家也孔子
曰彼婦之口可以出走彼婦之謁可以死敗戒之哉
戒之哉此則朝廷之九失君侯不正誰正之哉又聞
以正道事君者將以安天下也以非道事君者將以
危天下也若有危天下之臣不可不逐之若有安天
下之臣不可不任之正道者行仁義以補君之過非
道者行蠱媚以成君之惡補過者國之干也成惡者
國之賊也今代或有不修忠正以事君引鬼神而惑
主然則鬼神之事冥寞難知故左道之人因此自致
其詐售其賂遺必據(jù)非材之位必食非德之祿此國
賊也書曰官不及私昵惟其能爵罔及惡德惟其賢
又曰與治同道罔不興與亂同事罔不亡傳曰國之
將興聽于人將亡聽于神豈近是乎此則朝廷之十
失君侯不正誰正之哉此十失者誠國之巨蠹粗而
言之以有言于君侯者將以扶危去蠹救蒼生之命
愿君侯稍垂意微有所采此亦君侯自安之道也庶
幾無忽元忠覽而大□頗引咎自責
唐國史補元載擅權(quán)累年客有為都盧緣橦歌諷其
至危之勢載覽而泣下
北夢瑣言唐薛澄州昭緯即保遜之子也恃才傲物
亦有父風每入朝省弄笏而行傍若無人好唱浣溪
紗詞知舉后有一門生辭歸鄉(xiāng)里臨岐獻規(guī)曰侍郎
重德某乃受恩爾后不請弄笏與唱浣溪紗即某幸
甚時人謂之至言
段相文昌寓家江陵少以貧窶修進常患口食不給
每聽曾口寺齋鐘動輒詣謁為寺僧所厭自此乃
齋后扣鐘冀其晚至而不逮食也后入登臺座連出
大鎮(zhèn)拜荊南節(jié)度有詩題曾口寺云曾遇阇黎飯后
鐘蓋為此也富貴后打金蓮花盆盛水濯足徐相商
致書規(guī)之鄒平曰人生幾何要酬平生不足也
冊府元龜西方鄴為夔州節(jié)度使為政貪虐判官譚
善達每諫其失鄴忿之令左右告善達受人金下獄
拷掠死于獄中
漢王繼弘為神德軍節(jié)度使節(jié)度判官張易每見繼
弘所為不法必切言之繼弘含怒以為輕己干佑中
因事誣奏之又奏觀察推官張制削官牒逐之因與
郭謹代竟令害制焉
馬令南唐書王景□傳元宗即位出為虔州節(jié)度使
書記孫峴每能諫其過失景□為之加禮及峴卒厚
給其家時人以此美之
宋史張昭傳昭攜文謁興唐尹張憲即署府推官同
光初奏授真秩加監(jiān)察御史里行憲為北京留守昭
亦從至晉陽莊宗及難聞鄴中兵士推戴明宗憲部
將符彥超合戍將應(yīng)之昭謂憲曰得無奉表勸進為
自安之計乎憲曰我本書生見知主上位至保厘乃
布衣之極茍靦顏求生何面目見主于地下昭曰此
古人之志也公能行之死且不朽矣相泣而去憲遂
死之時論重昭能成憲之節(jié)
顏衎傳符習表為觀察推官習致仕衎東歸養(yǎng)親未
幾房知溫鎮(zhèn)青州復辟置幕下知溫險愎厚斂多不
法衎每極言之不避其患晉祖入洛知溫恃兵力偃
蹇衎勸其入貢知溫以善終衎之力也知溫諸子不
慧衎勸令以家財十萬余上進晉祖嘉之歸功于衎
李濤傳濤弟澣為學士契丹入汴澣與同職徐臺符
俱陷塞北永康王兀欲襲位置澣宣政殿學士兀欲
死述律立以其妻族蕭海貞為幽州節(jié)度使海貞與
澣相善澣乘間諷海貞以南歸之計海貞納之
張去華傳去華父誼長興中和凝掌貢舉誼舉進士
凝拜端明殿學士署門不接賓客誼聞之即日致書
于凝以為切近之職實當顧問四方利害所宜詢訪
若不接賓客聾瞽耳目坐虧職業(yè)雖欲自安計其可
得乎凝大奇之他日薦于宰相超拜左拾遺
田敏傳敏淄州鄒平人判國子監(jiān)顯德五年遷工部
尚書嘗使湖南路出荊渚以印本經(jīng)書遺高從誨誨
謝曰祭酒所遺經(jīng)書仆但能識孝經(jīng)耳敏曰讀書不
必多十八章足矣如諸侯章云在上不驕高而不危
制節(jié)謹度滿而不溢皆至要之言也時從誨兵敗于
郢故敏以此諷之從誨大慚
王仁鎬傳仁鎬性端謹儉約崇信釋氏所得俸祿多
奉佛飯僧每晨誦佛經(jīng)五卷或至日旰方出視事從
事劉謙責仁鎬曰公貴為藩侯不能勤恤百姓孜孜
事佛何也仁鎬斂容遜謝無慍色當時稱其長者
郭進傳太平興國初領(lǐng)云州觀察使判邢州仍兼西
山巡檢賜京城道德坊第一區(qū)四年車駕征太原先
命進分兵控石嶺關(guān)為都部署以防北邊契丹果犯
關(guān)進大破之攻西龍門寨俘馘來獻自是并人喪氣
時田欽祚護石嶺恣為奸利諸不法事進雖力不能
禁亦屢形于言進武人性剛烈戰(zhàn)功高欽祚以他事
侵之心不能甘自經(jīng)死年五十八欽祚以暴卒聞太
宗悼惜久之贈安國軍節(jié)度中使護葬后頗聞其事
因罷欽祚內(nèi)職出為房州團練使
王佑傳初佑掌誥會盧多遜為學士陰傾趙普多遜
累諷佑比己佑不從一日以宇文融排張說事勸釋
之多遜滋不悅及普再入多遜果敗與宇文融事頗
類識者服其先見
寇準傳初張詠在成都聞準入相謂其僚屬曰寇公
奇材惜學術(shù)不足爾及準出陜詠適自成都罷還準
嚴供帳大為具待詠將去準送之郊問曰何以教準
詠徐曰霍光傳不可不讀也準莫喻其意歸取其傳
讀之至不學無術(shù)笑曰此張公謂我矣
王禹偁傳禹偁為文著書多涉規(guī)諷以是頗為流俗
所不容故屢見擯斥
國老談苑寇準謫營道惟衣裘系為相時所得金笏
頭帶當權(quán)希時者諷其逾禮準拒之曰君父所賜服
之不忘未見禮之失也諷者□恧而退
湘山野錄寇忠愍罷相移鎮(zhèn)長安悰恍牢落有戀闕
之興無階而入忽天書降于干佑縣指使朱能傳意
密諭之俾公保明入奏欲取信于天下公損節(jié)遂成
其事物議已譏之未幾果自秦川再召入相將行有
門生者忘其名請獨見公召之其生曰某愚賤有三
策輒瀆鈞重公曰試陳之生曰第一莫若至河陽稱
疾免覲求外補以遠害第二陛覲日便以干佑之事
露誠奏之可少救平生公直之名第三不過入中書
為宰相爾公不悅揖起之后詩人魏野以詩送行中
有好去上天辭將相歸來平地作神仙之句蓋亦警
之為赤松之游竟不悟至有??抵?br />楓小牘呂夷簡有總髻交王至清以屢試不第隱
遁山壑后以子簿畿縣薄游京師呂折簡召之不赴
會仁宗詔廢郭后呂實贊之至清寓書夷簡曰仆初
與坦夫讀書山寺論家人一卦坦夫獨以孔子反身
二字為此卦入證語乃今天子第有取于威如之吉
使天下夫婦之主不得終始其義坦夫獨不可以反
身之說諫之而將順至此乎安在其有證于尼父一
言也仆今知讀書與仕宦自是兩截事幸哉天以布
衣終我身也雖然坦夫自今永保祿位矣何者有所
廢必有所愛能從人主所愛處有勛力焉亦必不愛
爵祿以愛其人于眾人之外也此一牘也先為相業(yè)
唁后為相位賀惟坦夫兩受之夷簡大怒并其子逐

錢氏私志歐文忠任河南推官親一妓時先文僖罷
政為西京留守梅圣俞謝希深尹師魯同在幕下惜
歐有才無行共白于公屢微諷而不之恤一日宴于
后園而歐與妓俱不至移時方來在坐相視以目公
責妓云末至何也妓云中暑往涼堂睡著覺失金釵
猶未見公曰若得歐推官一詞當為償汝歐即席云
柳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小樓西角斷虹明
闌干倚遍待得月華生燕子飛來棲畫棟玉鉤垂下
簾旌涼波不動簟紋平水精雙枕猶有墮釵橫座皆
稱善遂命妓滿酌賞歐而令公庫償釵戒歐當少戢
不惟不恤翻以為怨
宋史蒲宗孟傳宗孟趨尚嚴整而性侈汰嘗以書抵
蘇軾云晚年學道有所得軾答之曰聞所得甚高然
有二事相勸一曰慈二曰儉也蓋針其失云
王安石傳安石參知政事興新法御史中丞呂誨論
安石過失十事帝為出誨安石薦呂公著代之韓琦
諫疏至帝感悟欲從之安石求去司馬光答詔有士
夫沸騰黎民騷動之語安石怒抗章自辨帝為辭
謝令呂惠卿諭旨韓絳又勸帝留之安石乃視事琦
說不得行安石與光素厚光援朋友責善之義三貽
書反復勸之安石不樂
范純?nèi)蕚骷內(nèi)食o事中時宣仁后垂簾司馬光為
政將盡改熙寧元豐法度純?nèi)手^光去其太甚者可
也差役一事尢當熟講而緩行不然滋為民病愿公
虛心以延眾論不必謀自己出謀自己出則諂諛得
乘間迎合矣役議或難回則可先行之一路以觀其
究竟光不從持之益堅純?nèi)试皇鞘谷瞬坏醚誀柸?br />欲媚公以為容悅何如少年合安石以速富貴哉又
云熙寧按問自首之法既已行之有司立文太深四
方死者視舊數(shù)倍殆非圣王寧失不經(jīng)之意純?nèi)仕?br />與光同志及臨事規(guī)正類如此
溫公瑣語崔公孺諫議大夫立之子韓魏公夫人之
弟性亮直喜面折人魏公甚嚴憚之
道山清話劉貢父平生不曾議人長短人有不韙必
當面折之雖介甫用事諸公承順不及惟貢父屢當
面攻之然退與人言未嘗出一語人皆服其長者雖
介甫亦敬服之
見聞搜玉王荊公罷相出鎮(zhèn)金陵時飛蝗自北而南
江東諸郡皆有之百官餞公于郊外劉貢父后至追
之不及乃寄以一絕云青苗助役兩妨農(nóng)天下嗷嗷
怨相公惟有蝗蟲偏感德又隨車騎過江東
聞見前錄溫公與安石相論辯尤力神宗欲兩用之
命溫公為樞密副使溫公以言不從不拜以三書抵
安石冀其或聽而改也安石不聽乃絕交
蘇軾傳軾以黃州團練使安置神宗手札移汝州道
過金陵見王安石曰大兵大獄漢唐滅亡之兆祖宗
以仁厚治天下正欲革此今西方用兵連年不解東
南數(shù)起大獄公獨無一言以救之乎安石曰二事皆
惠卿啟之安石在外安敢言軾曰在朝則言在外則
不言事君之常禮耳上所以待公者非常禮公所以
待上者豈可以常禮乎安石厲聲曰安石須說又曰
出在安石口入在子瞻耳又曰人須是知行一不義
殺一不辜得天下弗為乃可軾戲曰今之君子爭減
半年磨勘雖殺人亦為之安石笑而不言
軾舊善司馬光章惇時光為門下侍郎惇知樞密院
二人不相合惇每以謔侮困光光苦之軾謂惇曰司
馬君實時望甚重昔許靖以虛名無實見鄙于蜀先
主法正曰靖之浮譽播流四海若不加禮必以賤賢
為累先主納之乃以靖為司徒許靖且不可慢況君
實乎惇以為然光賴以少安
邵伯溫傳伯溫康節(jié)處士雍之子也紹圣初章惇為
相惇嘗事康節(jié)欲用伯溫伯溫不往會法當赴吏部
銓程頤曰吾危子之行也伯溫曰豈不欲見先公于
地下耶至則先就部擬官而后見宰相惇論及康節(jié)
之學曰嗟乎吾于先生不能卒業(yè)也伯溫曰先君先
天之學論天地萬物未有不盡者其信也則人之讎
怨反復者可忘矣時惇方興黨獄故以是動之惇悚

聞見前錄田畫者字承君陽翟人故樞密宣簡公侄
也其人物雄偉議論慷慨俱有前輩之風鄒浩志完
者教授潁昌與承君游相樂也浩性懦因得承君故
遇事輒自激勵元符間承君監(jiān)京城門一日報上召
志完承君為之喜又一日報志完賜對承君益喜監(jiān)
門法不許出志完亦不來久之志完除言官承君始
望志完矣志完遣客見承君以測其意客問承君近
讀何書承君曰吾作墨子詩有知君既得云梯后應(yīng)
悔當年泣染絲之句為鄒志完發(fā)也客言于志完志
完折簡謝承君辭甚苦因約相見承君曰斯人尚有
所畏未可絕也取告見之問志完曰平生與君相許
者何如今君為何官志完愧謝曰上遇群臣未嘗假
以聲色獨于某若相喜者今天下事故不勝言意欲
使上益相信而后言貴于有益也承君許之既而朋
黨之禍大起時事日變更承君謝病歸陽翟田舍一
日報廢皇后孟氏立劉氏為皇后承君告諸子曰志
完不言可以絕交矣又一日志完以書約承君會潁
昌中途承君喜甚亟往志完具言諫廢立皇后時某
之言戇矣上初不怒也某因奏曰臣即死不復望清
光矣下殿拜辭以去至殿門望上猶未興凝然若有
所思也明日某得罪志完承君相留三日臨別志完
出涕承君正色責曰使志完隱默官京師遇寒疾不
汗五日死矣豈獨嶺海之外能死人哉愿君無以此
舉自滿士所當為者未止此也志完茫然自失嘆息
曰君之贈我厚矣乃別去
曲洧舊聞?wù)伦雍衽c晁秘監(jiān)美叔同生乙亥年同榜
及第又同為館職常以三同相呼元佑間子厚有詩
云三同晁秘監(jiān)乃謂此也然紹圣初子厚作相美叔
見其施設(shè)大與在金山時所言背違因竭力諫之子
厚怒黜為陜守美叔謂所親曰三同今百不同矣
見聞搜玉蔡君謨守福州上元日令民家點燈七盞
陳烈作大燈書其上曰富家一盞燈太倉一粒粟貧
家一盞燈摳卻心頭肉風流太守知不知猶恨笙歌
無妙曲君謨見之即罷
性理會通上蔡謝氏曰申顏不可一日無侯無可或
問其故曰無可能攻人之過一日不見則吾不得聞
吾過矣
宋史呂大防傳大防弟大臨學于程頤每欲掇習三
代遺文舊制令可行不為空言以拂世駭俗富弼致
政于家為佛氏之學大臨與之書曰古者三公無職
事惟有德者居之內(nèi)則論道于朝外則主教于鄉(xiāng)古
之大人當是任者必將以斯道覺斯民成己以成物
豈以爵位進退體力盛衰為之變哉今大道未明人
趨異學不入于莊則入于釋疑圣人為未盡善輕禮
義為不足學人倫不明萬物憔悴此老成大人惻隱
存心之時以道自任振起壞俗在公之力宜無難矣
若夫移精變氣務(wù)求長年此山谷避世之士獨善其
身者之所好豈世之所以望于公哉弼謝之
張觷傳觷字柔直福州人舉進士為小官不與世詭
隨時蔡京當國求善訓子弟者觷適到部京族子應(yīng)
之以觷薦觷再三辭不獲遂即館京亦未暇與之接
觷嚴毅聳拔意度凝然異于他師諸生已不能堪忽
謂之曰汝曹曾學走乎諸生駭而問曰嘗聞先生教
令讀書徐行未聞教以走也觷曰天下被而翁破壞
至此旦夕賊來先至而家汝曹惟有善走庶可逃死
爾諸子大驚亟以所聞告京曰先生心恙京矍然曰
此非汝所知也即見觷深語觷慷慨言曰宗廟社稷
危在旦夕京斂容問計觷曰宜亟引耆德老成置諸
左右以開道上心羅天下忠義之士分布內(nèi)外為第
一義爾京因叩其所知遂以楊時薦于是召時
梅執(zhí)禮傳執(zhí)禮為禮部侍郎素與王黼善黼嘗置酒
其第夸示園池妓妾之盛有驕色執(zhí)禮曰公為宰相
當與天下共憂樂今方臘流毒吳地瘡痍未息是豈
歌舞宴樂時乎退又戒之以詩黼愧怒會饗原廟后
至以顯謨閣待制知蘄州又奪職
春渚紀聞徐崇之少時偉俊政和間余過御兒訪其
隱居坐定謂余曰數(shù)夕頗為飛蚊所擾夜不能寐因
得一絕句云空堂夜合勢如云溝壑寧知過去身滿
腹經(jīng)營盡膏血那知通夕不眠人時蔡京當國方引
用小人布列要近賦外橫斂以供花石之費天下之
民殆不聊生而無敢形言者崇之托以規(guī)諷云
見聞搜玉范周字無外值方臘之亂州民團結(jié)巡護
雖士流亦不免周率諸生冠帶夜行題詩燈籠云自
古輕儒莫若秦山河社稷付他人而今重士如周室
忍使書生作夜巡守將聞之亟為罷去
宋史孫鼛傳鼛由福建轉(zhuǎn)運判官召為屯田員外微
時與蔡京善常曰蔡子貴人也然才不勝德恐貽天
下憂至是京還朝遇諸涂既見京逆謂曰我若用于
天子愿助我鼛曰公誠能謹守祖宗之法以正論輔
人主示節(jié)儉以先百吏而絕口不言兵天下幸甚鼛
何為哉京默然
魏矼傳矼為侍御史劉豫挾金人入寇宰相趙鼎決
親征之議矼請扈從因命督江上諸軍時劉光世韓
世忠張俊三大將權(quán)均勢敵又懷私隙莫肯協(xié)心矼
首至光世軍中諭之曰賊眾我寡合力猶懼不支況
軍自為心將何以戰(zhàn)為諸公計當思為國雪恥釋去
私隙不獨有利于國亦將有利其身光世許之遂勸
其貽書二帥示以無他二帥復書交歡光世以書聞
由此眾戰(zhàn)屢捷軍聲大振
后渠漫記張浚興符離之師李椿告之曰復讎討賊
天下大義也必也正名定分養(yǎng)威觀釁而后可圖今
議不出于督府而出于諸將已為輿師之兇況藩籬
敝儲備薄將多非才兵弱未練節(jié)制未允議論不定
彼佚我勞雖得地不能守也李公洺水人朱子志其
墓乃力行之士云
宋史游仲鴻傳仲鴻為四川制置司干辦公事制置
使趙汝愚一見即知敬之汝愚移帥閩舉仲鴻自代
制置使京鏜轉(zhuǎn)運劉光祖亦交薦于朝紹熙四年赴
召趙汝愚在樞密謂仲鴻直諒多聞訪以蜀中利病
汝愚欲親出經(jīng)略西事仲鴻曰宥密之地斡旋者易
公獨不聞呂申公經(jīng)略西事當在朝廷之語乎汝愚
悟而止差干辦諸司糧料院光宗以疾久不朝重華
宮仲鴻遺汝愚書陳宗社大計書有伊周霍光語汝
愚讀之駭立焚之不答又遺書曰大臣事君之道茍
利社稷死生以之既不死曷不去汝愚又不答孝宗
崩仲鴻泣謂汝愚曰今惟有率百官哭殿庭以請親
臨宰相留正以病去仲鴻亟簡汝愚曰禫日不決禍
必起矣汝愚又不答后三日嘉王即位于重華宮汝
愚既拜右丞相以仲鴻久游其門辟嫌不用初汝愚
之定策也知閣韓胄頗有勞望節(jié)鉞汝愚不與
胄方居中用事恚甚汝愚跡已危方益自嚴重選人
求見者例不許仲鴻勸以降意容接覬遏異論而汝
愚以淮東西總賦積弊奏遣仲鴻核實仲鴻曰丞相
之勢已孤不憂此而顧憂彼耶改監(jiān)登聞鼓院以行
會侍講朱熹以論事去國仲鴻上疏愿亟還熹監(jiān)察
御史胡纮希胄意誣汝愚久蓄邪心嘗語人以乘
龍授鼎之夢又謂朝士中有推其宗派以為裔出楚
王元佐正統(tǒng)所在者指仲鴻也初欲直書仲鴻名同
臺張孝伯見之曰書其名則竄之矣凡阿附宰相本
冀官爵此人沈埋六院且三年心跡可察卒不書其
名慶元元年汝愚罷相仲鴻遷軍器監(jiān)主簿
金史內(nèi)族思烈傳天興元年汴京被圍哀宗以思烈
權(quán)參知政事行省事于鄧州會武仙等軍入援即與
仙論議不同仙以思烈方得君每假借之思烈謂仙
本無入援意特以朝廷遣一參政召兵迫于不得已
乃行耳然仙知兵頗以持重為事思烈急于入京不
聽仙策于是左右司員外郎王渥乃勸思烈曰武仙
大小數(shù)百戰(zhàn)經(jīng)涉不為不多兵事當共議思烈疑其
與仙有謀幾斬之渥自以無愧于內(nèi)不懼也已而思
烈果敗渥沒于陣
元史李昶傳昶還鄉(xiāng)里嚴實辟授都事改行軍萬戶
府知事實卒子忠濟嗣升昶為經(jīng)歷居數(shù)歲忠濟怠
于政事貪佞抵隙而進昶言于忠濟曰比年內(nèi)外裘
馬相尚飲宴無度庫藏空虛百姓匱乏若猶循習故
常恐或生變惟閣下接納正士黜遠小人去浮華敦
樸素損騎從省宴游雖不能救已然之失尚可以彌
未然之禍
輟耕錄御史大夫也先帖木兒與夫人不睦已數(shù)年
矣翰林學士承旨阿目茄八剌死大夫遣司馬明里
往唁之及歸問其所以明里云承旨帶罟罟娘子十
有五人皆務(wù)爭奪家財全無哀戚之情惟正室坐守
靈幃哭泣不已大夫默然是夜遂與夫人同寢歡愛
如初若司馬者可謂善于寓諫者矣
元史楊奐傳奐不治生產(chǎn)人有片善則委曲稱獎唯
恐其名不聞小過失必盡言勸止不計其怨怒也
見聞搜玉張士誠弟士德豪占民田一日雪大作設(shè)
宴邀門下士請各賦詩有張明善者醉題詞曰漫天
墮撲地飛白占許多田地教眾口嗷嗷吃甚的早知
如此誰道是國家祥瑞
明外史王叔英傳叔英與孝孺友善以道義相切劘
建文初孝孺欲行井田叔英貽書曰凡人有才固難
能用其才尤難子房于漢高能用其才者也賈誼于
漢文不能用其才者也子房察高帝可行而言故高
帝用之一時受其利雖親如樊酈信如平勃任如蕭
曹莫能間焉賈生不察而易言且言之太過故絳灌
之屬得以短之方今明良相值千載一時但事有行
于古亦可行于今者如夏時周冕之類是也亦有行
于古不可行于今者如井田封建之類是也可行者
行則人之從之也易難行而行則從之也難從之易
則民樂其利從之難則民受其患時井田雖不行然
孝孺卒以更易制度為燕王借口而無濟實事叔英
之遠識如此
制府雜錄初予致政家居強長史晟書云先生之在
位也不患于難進而患于難退今既得謝不患于無
復起之日而患其有復起之機比起廢西征過西安
見之曰某不幸復起奈何晟曰朝廷以事起公安得
不出但功成之日宜早退以全晚節(jié)耳強汝南人予
提學時為真寧訓導以文學見知前所言非道義不
及此顧予細事甫定旋被召命屢辭不獲愧負忠言
震澤紀聞王竑李秉俱號一時名臣及二人致仕居
鄉(xiāng)竑高自標岸不妄與人交秉出入閭巷每與人對
奕終日無忤竑告人曰李執(zhí)中朝廷大臣而與市井
小人親狎何自輕之甚秉聞之曰所謂大臣者詎能
常為之在朝在鄉(xiāng)固各有體何至以官驕鄉(xiāng)人哉其
不同如此
見聞搜玉姑蘇劉完庵善詩一憲臣索題牧牛圖詩
曰牧子驅(qū)牛去若飛免教風雨濕蓑衣回頭笑指桃
林外多少牧牛人未歸憲臣感此掛冠而去
揚州陸滄浪狂生也喜作俚語有楊果不果一清不
清朱安不安朱寧不寧等語寧執(zhí)而問之曰汝作詩
時曾醉否陸正色曰我實不醉寧釋其罪僅調(diào)邊方
有人投詩送之曰落魄當年老陸郎智囊今已作詩
囊醉中又復重來醉狂里如何更著狂逾海逾河何
日了奔南奔北自家忙不如檢點親經(jīng)史一榻清風
舊草堂
駒陰冗記定海沃太守泮性褊急宦路鮮合者太傅
王襄敏公越嘗為詩規(guī)之有云今日牧民當尚簡此
行聽訟貴從寬黃堂正是三公路莫負吾儒洗眼看
沃公終不能用晚年家居猶指摘大臣過失訐奏坐
戍榆林窮苦特甚久之宥還
綠雪亭雜言長沙有朝士某者還鄉(xiāng)意氣滿盈賓至
則鼓吹喧闐里中有執(zhí)友來謁之朝士曰翁素好誦
詩近日誦得何詩執(zhí)友曰近誦得孫鳳洲贈歐陽圭
齋之詩甚有味乃朗然誦之曰圭齋還是舊圭齋不
帶些兒官樣回若使他人居二品門前簫鼓□如雷
朝士聞詩嘿然明日賓至門庭寂然
趙東山垂髫有詩名里中有二執(zhí)友其一因投荒過
家其一以磨勘需調(diào)皆棲棲桑榆猶戀雞肋者一日
同訪東山見庭下有鋸匠解木因以命題東山口占
絕句曰一條黑路兩人忙傍晚相看鬢有霜去我
來何日了虧他扯拽度時光二執(zhí)友知詩意諷己也
相與感嘆而去
同年楊宗喬尹新鄉(xiāng)質(zhì)任峭直與人議論不能下氣
監(jiān)臨者惡其不遜同列又從而交構(gòu)其間勢如騎虎
不可收拾一日桂古山過之宗喬告以故古山曰譬
如對奕且饒一著譬如爭路且退一步便無事矣宗
喬惕然謝教告改教職
樂府紀聞成都楊慎因議禮謫戍瀘州暇時紅粉傅
面作雙丫髻插花令諸妓攜觴游行了不為怍有以
書規(guī)之者荅云文有仗境生情詩或托物起興如崔
延伯臨陣則召田僧超為壯士歌宋子京修史使麗
豎椽燭吳元中起草令遠山磨隃糜是或一道也
走豈能執(zhí)鞭古人聊以耗壯心遣余年耳知我者不
可以不聞此言不知我者不可以不聞此言
松江府志宋堯俞字叔然華亭人舉嘉靖壬子鄉(xiāng)試
薦辟居別墅不入城府以節(jié)俠著嘗游南雍值張居
正為祭酒課置高第及相欲延以館席屬徐文貞具
裝遣之謝不往丁丑計偕因失引不就試婆娑燕市
終不干謁居正聞之命諸子就拜堯俞乃報謁居正
出就諸子席見之因留之曰君無歸老夫曩以文知
君君今獨不當以文課吾諸兒乎請就邸舍明日致
廩餼堯俞不得已因留焉會居正遭父喪堯俞從諸
子征奔喪期則以重違兩宮對堯俞乃上書諫曰國
家當土木之后安危系于肅愍然懇志終喪景皇莫
奪今覆盂安瀾之日正相公行禮知足之時且令天
下后世以為口實曰昔有江陵相公者兩宮留之不
獲主上挽之不獲禮不可違如是一舉而名教重風
俗敦矣初居正欲以紫薇舍人官之及得書大拂其
意堯俞默默不得志竟病卒于京師堯俞所上書灑
灑數(shù)千言一時傳誦稱為先秦古文
明通紀張居正丁憂奪情吉服供事刑部員外艾穆
主事沈思孝合疏上皆言其忘親貪位居正大怒時
大宗伯馬自強曲為之解居正跪而以一手捻須曰
公饒我公饒我掌院學士王錫爵徑造喪次為之求
解居正曰圣怒不可測錫爵曰圣怒亦為老先生而
怒語未訖居正屈膝于地舉手索刃作刎剄狀曰爾
殺我爾殺我錫爵大驚趨出
讀書鏡浮屠師宗杲宛陵人法一汴人相與為友同
師蜀僧克勤相與磨礱浸灌至忘寢食遇中原亂同
舟下汴杲數(shù)視其笠一怪之伺杲起去亟視笠中杲
有一金釵取投水中杲還色頗動一叱之曰吾期汝
了生死乃為一金動耶吾已投之水矣杲起整衣作
禮曰兄真宗杲師也交益密于呼世多詆浮屠者然
今之士有如一之能規(guī)其友者乎藉有之有如杲之
能受者乎
列朝詩集周詩字以言風致逸爽著書多不起草成
輒散去皇甫子安書規(guī)之曰以言有聰明之資曠蕩
之才而落魄不羈篇章委散惜此奇寶委諸泥塵以
言之齒長矣忽爾浮沈筋力異昔雖有驅(qū)策末路無
從仆知以言后世不知萬年長恨誰任其悔乎
常熟縣志張炯字鑒翁父慶之自蘇挈家居沂州依
其友朱景云炯與其友舜民俱避兵昆山舜民駕春
簾舫以聲樂自隨炯辭曰公方避患不知斂戢禍將
及矣不聽至巴城湖群盜縛之罄其資去
無錫縣志錢綱字孝常世所稱錢偃師者也居鄉(xiāng)遇
有不可必面斥無所避知縣某新視事殘酷多杖殺
人綱過縣廳事有扁曰視民如傷指語令曰請為公
易一字令曰幸甚敬請所易曰當易傷為讎耳令踧
踖謝過為省刑杖

 規(guī)諫部雜錄
荀子子道篇士有爭友不為不義
劉子貴言篇夫先圣猶能采言于芻蕘奚況布衣而
不貴言乎故臣子之于君父則有獻可替否諷諫之
文知交之于朋友亦有切磋琢磨相成之義君子若
能聽言如響從善如流則身安南山德茂松柏聲振
金石名流千載也
朱子語類曾子固初與介甫極厚善入館后出倅會
稽今集中有詩云知者尚復然悠悠誰可語必是曾
諫介甫來介甫不樂故其當國不曾引用
世范鄉(xiāng)曲有不肖子弟耽好酒色博奕游蕩親近小
人豢養(yǎng)馳逐輕于破蕩家產(chǎn)至為乞丐竊盜者此其
家門厄數(shù)如此或其父祖稔惡至此未聞有因諫誨
而改者雖其至親亦當處之無可奈何不必譊譊徒
厚其怨勉人為善諫人為惡固是美事先須自省若
我之平昔自不能為人豈惟人不見聽亦反為人所
薄且如己之立朝可稱刀可誨人以立朝之方己之
臨政有效乃可誨人以臨政之術(shù)己之才學為人所
尊乃可誨人以進修之要己之信行為人所重乃可
誨人以操履之詳己能身致富厚乃可誨人以治家
之法己能處父母之側(cè)而諧和無間乃可誨人以至
孝之行茍惟不然豈不反為所笑
螢雪叢說房管以片言取宰相楊炎以單議悟天子
一言之感人也如此頃年陳公大卿生平好飲一日
席上有一同寮舉以知命者不立于巖墻之下而問
之陳曰酒亦巖墻也陳因是有聞遂終不飲何其一
言之感人如此今人或有所溺而乃諄諄之誨縷縷
之詞勉之不從何也蓋勸其以所欲而禁其所不欲
豈遽然惟我是聽而忘其所愛斷然不能投合不若
以節(jié)之之說告之漸令改過可也大凡諫諍之道無
出于此
丹鉛總錄優(yōu)旃漆城那律瓦衣今曰諷諫古云滑稽
周訥溪集喜人譽己則諂諛者進惡人非己則直諒
者退彼交相稱曰伊曰管曰周曰葛是諸子者文藻
言葩自以為賢自俊自偉自豪目杰而天下后世則
皆目之小人永以為戒古圣如大舜至矣禹猶戒之
曰無若丹朱傲益戒之曰罔違道以干百姓之譽罔
咈百姓以從己之欲皋陶戒之曰無教逸欲有邦舜
之戒臣曰予違汝弼汝無面從禹恐舜傲舜恐自違
后人乃反自賢自是怒人非己由其不知虞夏學問
養(yǎng)成傲違敢不日警日惕
利瑪竇友論正友不常順友亦不常逆友有理者順
之無理者逆之故直言獨為友之責矣
交友如醫(yī)疾然醫(yī)者誠愛病者必惡其病也彼以救
病之故傷其體苦其口醫(yī)者不忍病者之身友者豈
忍友之惡乎諫之諫之何恤其耳之逆何畏其頞之

滄江野史薛文清曰余昨自京師來河南瀕行院中
寮友有誦唐人此鄉(xiāng)多寶玉慎莫厭清貧之句余每
不忘其規(guī)戒之益導友善不納則當止宜體此言未
合者不可強言以鉤之若然則近于譎
見聞錄唐荊川公與楊焦山先生書云執(zhí)事豪杰士
也忘身許國不回不撓使?jié)M世間脂韋淟涊全軀保
祿之士聞風縮頸羞愧不暇執(zhí)事之志則然而才足
濟之自丹陽奉晤令人嘆羨不已然竊有少致愛助
于執(zhí)事者頗覺慷慨激發(fā)之氣太勝而含蓄沈幾之
力或不及焉施為欲似千鈞弩磨礪當如百煉金愿
益留意則不朽之業(yè)終當在執(zhí)事且夫直前太銳近
于用壯取必太過近于浚恒在易固有戒矣惟幾也
能通天下之志惟深也能成天下之務(wù)自古欲以成
務(wù)而或僨焉者未必盡是庸人或豪杰與有責焉耳
仆少頗負意氣屏廢以來槁形灰心之余化為繞指
柔焉久矣以此自量乃欲以此量豪杰固知必且為
笑然以敬慕執(zhí)事之至也故不敢不盡其愚荊川此
書直欲焦山百尺竿上進步究竟后來地位終輸焦
山一著乃知精微之學問不如專詣之氣節(jié)也王龍
溪謂陸平翁云他人以戒定慧救貪嗔癡公須以貪
嗔癡救戒定慧此語何等尖新然龍溪之拖泥帶水
視平翁九十而清名然者竟何如耶

 規(guī)諫部外編
莊子盜跖篇孔子與柳下季為友柳下季之弟名曰
盜跖盜跖從卒九千人橫行天下侵暴諸侯穴室樞
戶驅(qū)人牛馬取人婦女貪得忘親不顧父母兄弟不
祭先祖所過之邑大國守城小國入保萬民苦之孔
子謂柳下季曰夫為人父者必能詔其子為人兄者
必能教其弟若父不能詔其子兄不能教其弟則無
貴父子兄弟之親矣今先生世之才士也弟為盜跖
為天下害而弗能教也丘竊為先生羞之請為先生
往說之柳下季曰先生言為人父者必能詔其子為
人兄者必能教其弟若子不聽父之詔弟不受兄之
教雖今先生之辨將奈之何哉且跖之為人也心如
涌泉意如飄風強足以拒敵辨足以飾非順其心則
喜逆其心則怒易辱人以言先生必無往孔子不聽
顏回為馭子貢為右往見盜跖盜跖乃方休卒徒太
山之陽膾人肝而餔之孔子下車而前見謁者曰魯
人孔丘聞將軍高義敬再拜謁者謁者入通盜跖聞
之大怒目如明星發(fā)上指冠曰此夫魯國之巧偽人
孔丘非邪為我告之爾作言造語妄稱文武冠枝木
之冠帶死牛之脅多辭謬說不耕而食不織而衣?lián)u
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學士不反
其本妄作孝弟而僥幸于封侯富貴者也子之罪大
極重疾走歸不然我將以子肝益晝餔之膳孔子復
通曰丘得幸于季愿望履幕下謁者復通盜跖曰使
來前孔子趨而進避席反走再拜盜跖盜跖大怒兩
展其足按劍瞋目聲如乳虎曰丘來前若所言順吾
意則生逆吾心則死孔子曰丘聞之凡天下有三德
生而長大美好無雙少長貴賤見而皆說之此上德
也知維天地能辨諸物此中德也勇悍果敢聚眾率
兵此下德也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稱孤矣今
將軍兼此三者身長八尺二寸面目有光唇如激丹
齒如齊貝音中黃鍾而名曰盜跖丘竊為將軍恥不
取焉將軍有意聽臣臣請南使吳越北使齊魯東使
宋衛(wèi)西使晉楚使為將軍造大城數(shù)百里立數(shù)十萬
戶之邑尊將軍為諸侯與天下更始罷兵休卒收養(yǎng)
昆弟共祭先祖此圣人才士之行而天下之愿也盜
跖大怒曰丘來前夫可規(guī)以利而可諫以言者皆愚
陋恒民之謂耳今長大美好人見而說之者此吾父
母之遺德也丘雖不吾譽吾獨不自知邪且吾聞之
好面譽人者亦好背而毀之今丘告我以大城眾民
是欲規(guī)我以利而恒民畜我也安可長久也城之大
者莫大乎天下矣堯舜有天下子孫無置錐之地湯
武立為天子而后世絕滅非以其利大故邪且吾聞
之古者禽獸多而人民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晝
拾橡栗暮棲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古者民不
知衣服夏多積薪冬則煬之故命之曰知生之民神
農(nóng)之世臥則居居起則于于民知其母不知其父與
麋鹿共處耕而食織而衣無有相害之心此至德之
隆也然而黃帝不能致德與蚩尤戰(zhàn)于涿鹿之野流
血百里堯舜作立群臣湯放其主武王殺紂自是之
后以強陵弱以眾暴寡湯武以來皆亂人之徒也今
子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辨以教后世縫衣淺帶矯
言偽行以迷惑天下之主而欲求富貴焉盜莫大于
子天下何故不謂子為盜丘而乃謂我為盜跖子以
甘辭說子路而使從之使子路去其危冠解其長劍
而受教于子天下皆曰孔丘能止暴禁非其卒也子
路欲殺衛(wèi)君而事不成菹于衛(wèi)東門之上是子教之
不至也子自謂才士圣人邪則再逐于魯削跡于衛(wèi)
窮于齊圍于陳蔡不容身于天下子教子路菹此患
上無以為身下無以為人子之道豈足貴邪世之所
高莫若黃帝黃帝尚不能全德而戰(zhàn)涿鹿之野流血
百里堯不慈舜不孝禹偏枯湯放其主武王伐紂文
王拘羑里此六子者世之所高也孰論之皆以利惑
其真而強反其性情其行乃甚可羞也世之所謂賢
士伯夷叔齊辭孤竹之君而餓死于首陽之山骨肉
不葬鮑焦飾行非世抱木而死申徒狄諫而不聽負
石自投于河為魚鱉所食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
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尾
生與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梁柱而
死此四子者無異于磔犬流豕操瓢而乞者離名輕
死不念本養(yǎng)壽命者也世之所謂忠臣者莫若王子
比干伍子胥子胥沈江比干剖心此二子者世謂忠
臣也然卒為天下笑自上觀之至于子胥比干皆不
足貴也丘之所以說我者若告我以鬼事則我不能
知也若告我以人事者不過此矣皆吾所聞知也今
吾告子以人之情目欲視色耳欲聽聲口欲察味志
氣欲盈人上壽百歲中壽八十下壽六十除病瘐死
喪憂患其中開口而笑者一月之中不過四五日而
已矣天與地無窮人死者有時操有時之具而托于
無窮之間忽然無異騏驥之過隙也不能說其志意
養(yǎng)其壽命者皆非通道者也丘之所言皆吾之所棄
也亟去走歸無復言之子之道狂狂汲汲詐巧虛偽
事也非可以全真也奚足論哉孔子再拜趨走出門
上車執(zhí)轡三失目芒然無見色若死灰據(jù)軾低頭不
能出氣歸到魯東門外適遇柳下季柳下季曰今者
闕然數(shù)日不見車馬有行色得微往見跖邪孔子仰
天而嘆曰然柳下季曰跖得無逆汝意若前乎孔子
曰然丘所謂無病而自灸也疾走料虎頭編虎須幾
不免虎口哉
燕書越人甲父史與公石師交甲父史能計而弗決
公石師善決而計疏各合其長事無留行人兩而一
心也因語相侵離去政輒敗密須奮泣諫二人曰君
不聞海蟲有水母乎水母無目資蝦以行蝦亦資水
母食兩不能無也水母姑置之又不聞有鮚乎腹
藏蟹饑則蟹出求食歸則鮚飽否乃死蟹失所巢
亦兩不能無也鮚姑置之又不聞夏屋有蟨鼠乎
與□□駏驢比為□□駏驢嚙甘草即有難□□駏
驉負而走亦兩不能無也蟨鼠姑置之又不聞西域
有共命之鳥乎枳首一體性多妒饑則爭啄一俟其
瞑餐毒草害之及下嗌皆斃亦兩不能無也是皆山
海蟲爾不足怪雖人亦有之北方有比肩之民迭食
而迭望失一則死亦兩不能無也今二人甚類之其
所異者彼以形此以事爾奈何離去奈何離去二人
相顧曰微奮言吾等將愈敗歡焉如初君子曰十二
官各有所思必相資以成體況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何可自用哉密須奮可謂善諷矣

 毀譽部雜錄
管子形勢篇訾讆之人勿與任大

訾毀賢讆譽惡
也如此之人則亂大邦也
法禁篇濟人以美譽圣王之禁也
列子仲尼篇龍叔曰吾鄉(xiāng)譽不以為榮國毀不以為

莊子逍遙游篇舉世而譽之而不加勸舉世而非之
而不加沮定乎內(nèi)外之分辨乎榮辱之境斯已矣
大宗師篇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天地篇以天下譽之得其所謂然不顧以天下非
之失其所謂儻然不受天下之非譽無損益焉是謂
全德之人哉
寓言篇寓言十九藉外論之親父不為其子媒親父
譽之不若非其父者也非吾罪也人之罪也與己同
則應(yīng)不與己同則反同于己為是之異于己為非之
盜跖篇好面譽人者亦好背而毀之
墨子修身篇名不徒生而譽不自長功成名遂名譽
不可虛假反之身者也
耕柱篇巫馬子謂子墨子曰舍今之人而譽大王是
譽槁貴也譬若匠人然智槁木也而不智生木子墨
子曰天下之所以生者以大王之道教也今譽大王
是譽天下之所以生也可譽而不譽仁也
商子修權(quán)篇君好言則毀譽之臣在側(cè)
荀子非十二子篇不誘于譽不恐于訓率道而行端
然正己不為物傾側(cè)夫是謂誠君子
致仕篇朋黨比周之譽君子不聽殘賊加累之譖君
子不用
韓非子八奸篇其于說議也稱譽者所善毀疵者所
惡必實其能察其過不使群臣相為語
孤憤篇人主之左右行非伯夷也求索不得貨賂不
至則精辨之功息而毀誣之言起矣治亂之功制于
近習精潔之行決于毀譽則修智之吏廢而人主之
明塞矣
奸劫弒臣篇主有所善臣從而譽之主有所憎臣因
而毀之
孔叢子記問篇子思問于夫子曰為人君者莫不知
任賢之逸也而不能用賢何故子曰非不欲也所以
官人任能者由于不明也其君以譽為賞以毀為罰
賢者不居焉
淮南子俶真訓毀譽之于己猶蚊之一過也是故
舉世而譽之不加勸舉世而非之不加沮
能有名譽者必無以趨行求者也
繆稱訓三代之稱千歲之積譽也桀紂之謗千歲之
積毀也
齊俗訓古者親戚不相毀譽朋友不相怨德及至禮
義之興貨財之貴而詐偽萌興非譽相紛
詮言訓譽生則毀隨之善見則怨從之
圣人不為可非之行不憎人之非己也修足譽之德
不求人之譽己也
人間訓使人高賢稱譽己者心之力也使人卑下誹
謗己者心之罪也
大戴禮文王官人篇面譽者不忠
揚子淵騫篇妄譽人之賊也妄毀義之賊也賊仁近
鄉(xiāng)愿賊義近鄉(xiāng)訕
論衡定賢篇選舉多少未可以知實或德高而舉之
少或才下而薦之多明君求善察惡于多少之間時
得善惡之實矣且廣交多徒求索眾心者人愛而稱
之清直不容鄉(xiāng)黨志潔不交非徒失眾心者人憎而
毀之故名多生于知識毀多失于眾意齊威王以毀
封即墨大夫以譽烹阿大夫即墨有功而無譽阿無
效而有名也子貢問曰鄉(xiāng)人皆好之何如孔子曰未
可也鄉(xiāng)人皆惡之何如曰未可也不若鄉(xiāng)人之善者
好之其不善者惡之夫如是稱譽多而小大皆言善
者非賢也善人稱之惡人毀之毀譽者半乃可有賢
以善者所稱惡者所毀可以知賢乎夫如是孔子之
言可以知賢不知譽此人者賢也毀此人者惡也或
時稱者惡而毀者善也人昡惑無別也以人眾所歸
附賓客云合者為賢乎則夫為眾所歸附者或亦廣
交多徒之人也眾愛而稱之則蟻附而歸之矣或尊
貴而為利或好士下客折節(jié)俟賢信陵孟嘗平原春
申食客數(shù)千稱為賢君大將軍衛(wèi)青及霍去病門無
一客稱為名將故賓客之會在好下之君利害之賢
或不好士不能為輕重則眾不歸而士不附也
潛夫論潛嘆篇夫詆訾之法者伐賢之斧也
德化篇論士必定于志行毀譽必參于效驗不隨俗
而雷同不遂聲而寄論
申鑒政體篇善惡要于功罪毀譽放于準驗
徐干中論貴賤篇根深而枝葉茂行久而名譽遠
魏志杜畿傳畿子恕曰毀人不實其所毀而必曰私
報所憎譽人不實其所譽而必曰私愛所親
抱樸子君道篇料倚伏于未萌之前審毀譽于巧言
之口
內(nèi)篇暢元篇藐然不喜流俗之譽坦爾不懼雷同之

文中子天地篇子曰我未見見謗而喜聞譽而懼者
事君篇子曰言取而行違溫彥博惡之面譽而背毀
魏征惡之
司馬子收心論內(nèi)心既無所著外行亦無所為非凈
非穢故毀譽無從生
譚子神弓譽人者人譽之謗人者人謗之是以君子
能罪己斯罪人也
鹿門隱書毀人者失其直譽人者失其實近于鄉(xiāng)原
之人哉
王氏談錄張中行云夫賢者難能受屈辱蓋以其有
所負而期于后世也夫譽者人易受而毀者所不能
堪然而能堪受人之毀而不動者亦唯賢能之夫平
居無事之時人皆能言可以守道死而不變及有罹
患難當鼎鑊之誅而獨能不易其操者乃為難耳
省心錄毀譽雜至觀其事則毀譽明善惡混淆公其
心則善惡判此在上之職也若智效一職行其所當
為而不問毀譽立乎其中道則善惡自黑白也
經(jīng)外雜抄韓文公上李實書極其稱譽至順宗實錄
亦公所非也而抵排之詞乃如此韓公每是有求于
人其詞輒卑諂不可據(jù)
清波雜志霅州朱魯公丞相著秀水閑居錄一編之
內(nèi)于南渡諸公行事貶排殆無全人其公論邪私意
邪必有能辨之者
西疇常言名者實之賓也實有美惡名亦隨之故溢
美則為譽溢惡則為毀是以古者無毀譽所謂直道
而行也
利瑪竇友論友之譽及仇之訕并不可盡信焉
友者過譽之害較仇者過訾之害猶大焉友者譽我
我或因而自矜仇人訾我我或因而加謹
筍譜吾儕中有利口薄徒喜詆訶賢達曰汝是玉吾
見汝作石時汝是竹吾見汝作筍時
巖棲幽事余得古書校過付抄抄后復校校過付刻
刻后復校校過即印印后復校然魯魚帝虎百有二
三夫眼眼相對尚然況以耳傳耳其是非毀譽寧有
真乎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gspecialtie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