駃 悅 說 列
裂 涅 捏 蹀
孑 徹 結(jié) 潔
哲 設 迭 篾
櫱 蹶
契和 烈山 列宗 列精
契苾 薛干 折屈 鐵伐
鐵木 跌 列御 鐵力
折成
十藥
單姓五十四復姓二十六
藥 蹺 卻
婼 舄 妁 禚
矍 約 略 若
鄀 郭 閣 恪
鄂 鐸 斥 博
庹
音
鐸
泊 薄 亳
莫 鄚 幕 作
柞 昨
索 郝 霍 貉
佫 落 絡 洛
雒 駱 勺 鶴
錯 鑰 濩
拓 擽 爵 諾
濼
拓拔 拓至 索盧 索陽
莫蘆 莫盧 莫者 莫侯
莫折 莫輿 莫允 莫護
莫囂 落姑 洛下 薄奚
斫胥 斫骨 霍里 藥羅
郝骨 貜且 若敖 鐸遏
若干 矍相
十一陌
單姓五十八復姓五十
陌 麥 格 革
鬲 適 虢 澤
翟 伯 百 柏
白 帛 □ 迮
笮 赫 獲
郄 □ 劇
辟 璧 薜 藉
瘠 昔 席 夕
赤 射 釋
適 奭 石 益
掖 繹 驛 奕
易 液 策 客
宅 亦 碧 睪
責 冊 碩
白侯 白公 白乙 白馬
白冥 白男 伯成 伯夫
伯豐 伯象 伯高 伯昏
伯宗 伯有 伯夏 伯常
伯比 伯州 柏侯 柏常
百里 石作 石牛 石駘
石伯 石真 石抹 夕姑
赤章 赤張 赤松 赤烏
赤盞 赫連 赫胥 籍丘
麥丘 虢射 辟閭 射姑
□州 不更 孛朮 白狄
白象 白鹿 白石 櫟陽
石第 不弟
十二錫
單姓一十復姓四
錫 析 酈 激
狄 糴 惕 戚
歷 □
錫我 錫疇 析龜 狄歷
十三職
單姓四十七復姓三十
職 棘 極 敕
直 植 偪
即 稷 息
側(cè) 食 嗇 識
式 殖 弋 翼
力 朸 國 得
特 北 墨
塞 黑 勒 賊
默 德 僰
則 骨 釴 寔
億 廙 翊 克
稟
逼陽 北門 北宮 北殷
北丘 北郭 北唐 北鄉(xiāng)
北野 北人 北海 即利
即墨 食其 食我 黑肩
黑肱 黑夷 黑匿 黑齒
息夫 弋門 稷丘 職方
國巫 墨夷 墨臺 萬俟
黑臺 默臺
十四緝
單姓二十復姓四
給 吸 伋 及
集 習 襲 謵
隰 戢 邑 立
執(zhí) 縶 什 濕
浥 急 拾 疾
立如 邑由 執(zhí)失 拔
十五合
單姓十五復姓五
合 合 盍 蓋
闔 頜 沓
納 褟 姶
佮 塔 荅
合博 蓋樓 沓盧 荅祿
褐余
十六葉
單姓二十復姓五
葉 牒 輒 聶
接 疌 捷 攝
涉 獵 莢
俠 夾 鄴 涅
帖 掜 妾 業(yè)
葉陽 涉其 接野 接輿
牒云
十七洽
單姓十復姓四
夾 郟 甲 挾
俠 鵊 業(yè) 鄴
怯
又
音法
一
作頰
夾谷 郟敖 甲父 鵊野
已上單姓共三千三十八復姓一千六百一十九
共四千六百五十七姓
內(nèi)有字同而音異者故兩見今另述于后
甘
一
音□
一
音紐
繁
一
音樊
單
一
音丹
一
音敢
一
音好
一
音婆
一
音善
譚
一
音談
相
一
音襄
番
一
音樊
句
一
音勾
一
音婆
一音
去聲
一
音婆
一
音句
皮
一
音皮
逄
一
音縫
尉
一
音胃
兒
一
音而
一
音比
一
音龐
一
音
一
音尼
繆
一
音穆
不更之不
一
音浮
甫
一
音武
一
音謬
一
音百
一
音蔽
華
一
音話
葉
一
音熠
賁
一音奔
蔽平聲
一
音花
一
音行
一
音蔽
諸
一
音資
示
一
音時
藩
一
音樊
吞
一
音天
一
音查
一
音視
一
音番
一音
禿平聲
臺
一
音怡
長
一
平聲
蛾
一
音鵝
且
一
音苴
一
音胎
一
上聲
一
音鵝
一
音聲
炔
一
音桂
雍
一
冬韻
稅
一
音帨
適
一
音謫
一
音快
一
宋韻
一
音塞
一
音釋
暨
一
音既
褐
一
音粵
一
音吉
一
音劾
氏族總部匯考十五
王圻續(xù)文獻通考五
改易姓氏
周造父攻徐偃王破之周穆王賜以趙國由此為趙
氏
穆王宮中盛姬卒悲痛之改其族為痛氏
項伯有功于漢漢封為列侯賜姓劉氏
漢時扶嘉本非姓扶高祖為漢王時與嘉相遇嘉勸
以定三秦高祖以其志在扶翼賜姓扶氏
婁敬說高帝都關(guān)中賜姓劉氏
金日磾本匈奴休屠王之子降漢武帝以休屠用金
人祭天賜姓金氏
酈食其曾孫賜以食其為氏元孫武為侍中平帝改
賜侍其
成帝時班婕妤進侍者李平平得幸立為婕妤上曰
始衛(wèi)皇后亦從微起乃賜平姓曰衛(wèi)所謂衛(wèi)婕妤也
王莽時劉嘉以獻符瑞封扶美侯賜姓王氏嚴尤廉
丹皆賜姓征氏號二征將軍改巨毋霸為巨母氏謂
因文母太后而霸王符也
晉初于晉州戎賜姓呼延氏
后趙石勒本匈奴別部后賣與師氏為奴師家鄰于
馬牧牧師汲桑與之往來遂命勒以石為姓以勒為
名□
梁天監(jiān)中余姚石靈壁寓居湖州西溪生女選入宮
生元帝進號修容改姓曰阮
后魏時章仇禿發(fā)氏來歸太武帝賜姓源氏以與同
源也
豆盧本慕容氏燕敗歸魏北人以慕義為豆盧賜姓
豆盧氏
李陵裔在匈奴者來歸魏見于丙殿賜姓丙氏
竇武被害族人竇章奔狄其裔孫存者賜姓紇豆陵
氏后復改為竇氏
賀若氏代居元朔無姓隨魏南遷北人以忠貞為賀
若因賜氏焉又賜大司空田宏固紇于氏許昌公陳
忻尉遲氏
侯植從魏帝西遷賜姓俟伏氏又賜賀吐氏
閻慶李虎謝懿皆賜為大野氏又賜李弼徒何氏高
崇羽真氏
李屯高歡部將也為獨孤信所擒宇文泰愛其才配
為士伍賜姓獨孤氏
高獲自高麗歸西魏賜姓獨孤氏高賓自東魏來亦
賜獨孤氏又賜王顯為乙速孤氏辛威為普屯氏
西魏賜王雄為可頻氏王盟王康為拓王氏
北齊賜王興為拓至氏元文遙為高氏
周宣帝禁人有天高太上之稱改高氏為姜氏
周賜楊紹為屋引氏楊粵為越勒氏楊忠為普六茹
氏蔡裕為大利稽氏韓褒為侯呂陵氏段植為賀屯
氏段永為爾綿氏王勇為庫汗氏楊紹為叱呂引氏
楊纂為莫胡盧氏耿豪為和稽氏陸通為步六孤氏
裴文舉蘇椿梁臺為賀蘭氏申徽韋孝寬韋瑱柳慶
崔宣猷崔士謙崔士約辛卞鄭道邕李彥王悅張軌
薛端薛善王杰李和劉雄令狐整趙昶柳敏韓雄唐
瑾皆為宇文氏
瑾又更為萬鈕于氏以于謹欲結(jié)為兄弟
寇雋為若口引氏項亶為辛氏楊突李盛皆賜獨孤
氏又賜李賢妻吳氏姓宇文氏王德姓烏丸氏賜劉
道德姓名侯莫陳亮賜寇和姓若引氏郭衍張煚俱
姓叱羅氏
衍至隋高祖□復舊姓
獨孤楷本姓李氏為獨孤信所愛因賜姓獨孤氏隋
時周搖初姓普乃及居洛陽改周氏魏閔帝賜姓車
非氏隋高祖受禪復姓周
楊義臣本姓尉遲氏文帝賜姓楊氏編之屬籍為皇
從孫李穆有軍功文帝賜姓拓拔氏
段義臣父崇與突厥戰(zhàn)死文帝將賜姓為金氏鮑宏
曰昔項伯不從項羽漢帝賜姓劉氏秦真父能死難
魏武賜姓曹氏如臣愚見請賜以皇族乃賜姓楊氏
按此即楊義臣事
見鮑宏傳通考□
牛弘本姓□父允為后魏侍中賜姓牛氏
盧大翼本姓章仇氏文帝從容言天下氏族謂大翼
曰卿姓章仇四岳之裔與盧同源賜姓盧氏
唐李藝本姓羅武德時自隋降唐賜姓李氏
李績本姓徐太祖以其不背德不邀功賜姓李
練河本姓東太祖以其精練軍戎賜姓練又以突厥
留河南不便賜阿史那思摩突地稽皆姓李使還舊
土
李良臣本姓阿跌世為河曲九部酋長太宗時內(nèi)屬
使襲雞田刺史賜姓李光顏光進皆其子也
李獻忠本突厥阿思布來降于唐元宗賜今姓名
李抱玉本安重璋元宗以其戰(zhàn)河西有功賜今姓名
魚朝恩本裔族上元中奏改姓魚
桓廷昌上元中奏改為姜
暨時佐上元中奏改為周
李令忠本姓曹肅宗時為四鎮(zhèn)留后遣使入朝賜姓
李
李寶臣本張志忠代宗喜其來降以為成德軍節(jié)度
使賜姓李
范陽董秦大歷中賜姓李
奚酋長孛氐元和中賜姓李
劉季真歸降賜姓李
王簡為鎮(zhèn)州小將愿竭力區(qū)處殺田弘正賊穆宗賜
姓名李全略
武宗以嗢沒斯為懷化郡王賜姓李
昭宗賜孫德昭姓名李繼昭周承誨姓名李繼誨董
彥弼亦賜姓李氏以其有復位功也
賜姓李氏者又有邴元纮杜伏威郝庭玉宋文通胡
大恩弘播郭子和麻延昌鮮于叔明安元諒張寶臣
阿希布懷阿跌光進舍利奉國董忠臣朱邪國昌皆
由立功賜國姓
武后改唐為周賜豫王旦廬陵王故太子賢子光順
等與契苾明妻及母臨洮公主皆姓武氏又以史務
滋為納言宗秦客檢校內(nèi)史傅游藝為鸞臺內(nèi)史平
章事并賜姓武氏李楷固本契丹部族降唐武后以
其討契丹有功亦賜姓武氏
李叔文系敬業(yè)叔武后以其不從敬業(yè)賜姓武氏
后唐段凝賜姓名李紹欽袁象先賜姓名李紹安趙
德鈞賜姓名李紹斌夏魯奇賜姓名李紹奇元行欽
賜姓名李紹榮杜晏球賜姓名李紹慶朱友謙賜姓
名李繼麟康延孝賜姓名李紹琛霍彥威賜姓名李
紹真溫韜賜姓名李紹沖萇從簡賜姓名李紹瓊房
知溫賜姓名李紹英米君立賜姓名李紹能優(yōu)人楊
婆兒賜姓名李存儒宦者馬紹宏賜姓李后明宗時
皆復本姓惟杜晏球復姓王氏以杜亦系所養(yǎng)姓也
契丹耶律倍來歸明宗賜姓東丹名慕華后改賜姓
李名贊華
倍在遼稱讓國皇帝
南唐郭紹古賜姓李氏
宋初李繼捧賜姓名趙保忠李繼遷賜姓名趙保吉
真宗立劉氏為皇后以其無宗族少依龔美家改美
姓劉為兄弟
神宗時授木征榮州團練使賜姓名趙思忠
番部俞龍琦率其屬來降自言平生聞包待制為朝
廷忠臣乞賜姓包氏從之復賜名順
河隍羌酋龍拶出降遂定隍鄯詔賜龍拶姓名曰趙
懷德
西番巴氈角內(nèi)附賜姓趙氏
宇文虛中初降于金后謀劫二帝歸宋不克而死開
禧中賜其后姓趙氏
遼韓德讓賜姓耶律氏
道宗時漢人行營都部署李仲禧北院宣徽使劉霖
樞密副使王觀都承旨楊興工各賜國姓耶律氏李
儼亦賜姓耶律氏
金郭藥師董才俱賜姓完顏氏
完顏元宜本姓耶律氏父慎思以遼人降金賜國姓
海陵時詔凡賜姓者皆復舊元宜復姓耶律氏后弒
海陵歸世宗復賜姓完顏或言弒君者不宜尊寵乃
令其子習涅阿補仍姓耶律
宣宗貞佑中追賜仁圣皇后父王彥昌姓溫敦氏王
皇后為溫敦皇后又賜東永昌姓亦為溫敦氏包世
顯包疙疸為烏古論氏睹令狐為和速嘉氏何定為
必蘭氏馬福德馬柏壽為夾谷氏
宣宗以王狗兒殺偽統(tǒng)制董九賜姓完顏氏
完顏仲元本姓郭氏大安中李雄募兵仲元與完顏
阿鄰俱應募官至節(jié)度使賜姓完顏氏
金制賜國姓者凡以千人敗敵三千者賜及緦麻以
上敗二千人以上者賜及大功以上敗千人以上賜
止其身阿鄰既賜姓以兄守楫及從父兄弟為請從
之仲元乃上奏曰臣頃在軍旅纔立微功過蒙天恩
賜之國姓非臣殺身所能仰報族兄徐州譏察副使
僧喜前汾州酒同監(jiān)三喜前解州鹽管句添章守興
平縣監(jiān)酒添福猶姓郭氏念臣與僧喜等昔同一家
今為兩族完顏阿鄰與臣同功皇恩所加并及本族
僧喜等四人乞依此例不許
完顏霆本姓李氏貞佑中以功賜國姓
烏古論長壽本姓包氏泰和時以功賜姓
梁佐李□住貞佑時皆以功賜國姓
張甫張進元光時皆以功賜姓完顏氏
張資祿興定中以功賜姓女奚氏后死節(jié)
楊沃衍以功賜姓兀林荅氏后死節(jié)
郭蝦以功賜姓顏盞氏后死節(jié)
蘭州汪三郎內(nèi)附賜姓完顏
西京都統(tǒng)程琢有功詔賜琢姓夾谷氏琢請曰前代
皆賜國姓不系他族如蒙更賜榮莫大焉詔更賜完
顏氏
蒙古國用安降于金賜姓完顏氏
元李恒其先于論氏唐末賜姓李世為西夏
察罕本姓烏密氏元太祖賜姓蒙古又察罕西域紇
城人生時月白如晝國人謂白為察罕故名察罕后
仁宗與論帝王賜姓命氏之事因賜姓白氏
賀惟一順帝賜姓蒙古氏名太平至正六年拜御史
大夫故事臺端非國姓不授太平固辭詔特賜姓
至正二十五年立次皇后奇氏為皇后改奇氏為肅
良合氏
以上皆因恩賜而改
漢淮南王英布少時以罪被黥遂為黥氏
東漢明德馬皇后以馬何羅謀逆惡其同姓改為莽
氏
吳孫皓以孫秀奔魏改為厲氏
宋孝武帝以竟陵王誕反于廣陵改其姓留氏
齊武帝以巴東王子響叛逆改為蛸氏
梁武帝以豫章王綜叛降于魏改為悖氏又賜武陵
王為饕餮氏又二兄常挾妻族欲害武帝母氏言之
武帝曰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為悖德吾他日即位
當賜姓悖氏后如其言
隋煬帝誅楊元感改為梟氏
唐武氏立為后改皇后王氏姓為蟒良娣蕭氏姓為
梟
干封元年改其異母兄武惟良為蝮氏后與惟良有
夙怨也
瑯琊王沖據(jù)博州起兵誅武氏沖父豫州刺史越王
貞舉兵相應兵敗改姓為虺氏韓王元嘉魯王靈夔
范陽郡王靄黃國公撰東莞郡公融及長樂公主皆
改姓虺氏紀王慎流于巴州亦改姓虺
元宗以竇懷正附太平公主謀逆追戮其尸改為毒
氏
以上皆由貶斥而改
春秋宋以武公名司空改司空為司功氏
晉以僖侯名司徒改司徒為司成氏
籍氏出安定避項籍諱改為席氏
奭氏避漢元帝諱改為盛氏
荀卿漢書避宣帝諱改孫卿
莊氏避明帝諱改為嚴氏
如嚴助嚴君平嚴光皆避諱而改者也
慶氏避安帝父諱改賀氏
宋賀萬回自號慶湖遺老不忘所始也然以湖就
己人皆笑之
師氏避晉景帝諱改帥氏
姬氏避唐明皇諱改周氏
侯景以其祖名翊周乃改周石珍周弘正等皆為
姬姓
弘氏避唐明皇諱改洪氏又有改李氏者李含光是
也
邴氏避高祖父諱改李氏
淳于氏避唐憲宗諱改于氏
啖氏避唐武宗諱改淡氏
閩人沈氏避閩王審知諱去水為尢
宋初匡氏避太祖諱改為主氏政和中詔民閑不得
以主稱氏復改為康
陶谷本姓唐避晉祖諱改為陶
湯悅本姓殷名崇義仕南唐為宰相建隆初歸宋避
宣祖廟諱改姓湯名悅
文潞公彥博本姓敬其曾大父避石敬瑭諱更姓文
至漢復姓敬入宋避翼祖諱又復姓文
敬字有去文而為茍者所避諱與文氏同
商氏本姓殷避宣祖諱改商
恒氏避宋真宗諱改為常氏
洪擬本姓弘其先避南唐主諱改姓洪后復避宣祖
廟諱遂因之又孝義傳云洪文撫建昌人本姓弘避
宣祖廟諱改焉文撫擬恐是一家也
桓氏避欽宗諱改為氏
紹興時詔
勾氏自建炎以來避高宗嫌名更易各不同有易其
姓字者紹興進士勺聲是也有更其音者史館修撰
勾濤是也加金者鉤光祖是也加絲者絇紡是也加
草者茍諶是也增為勾龍者如淵是也改為句者句
思是也累世之后不復別矣
真德秀本姓慎避孝宗廟諱改真
金宗端修字平叔汝州人避睿宗諱上一字改宗氏
為姬氏凡太宗諸子皆加山為崇
元金履祥其先本姓劉氏吳越時避錢镠嫌名乃更
為金氏
以上皆由避諱而改
少康后因母有緡氏逃難自竇改為竇氏
比干之子避紂難逃于長林為林氏
理征避紂難改李氏
端木賜之后因避難改木氏又改沐氏
默臺之后因避難改墨氏又改怡氏
后周遼西人有怡峰云本姓默臺
伍子胥之后改五氏
又左傳曰伍子胥諫吳王不聽使于齊屬其子于
鮑氏改為棠溪氏
范雎自魏入秦變姓名為張祿
齊田氏避始皇誅去田之左右為王氏或改法氏因
祖有法章也
漢張良本姬姓因始皇索之急改張氏
□廣曾孫孟達避王莽亂去足為束一云曾孫彥改
太傅
秣氏因避亂改為末
姚氏田恢避王莽亂改媯氏五代孫敷復為姚氏
后漢孔潛避亂居新安山中易姓新氏
杞匡避董卓難改杷氏
炅橫被誅四子慮禍將及乃各居一方守墓墳者為
炅居徐者為居幽者為桂居華陰者為炔此四姓
同一炅也
曹魏張遼本聶壹之后以避怨改為張
棗據(jù)父本姓棘以避難改為棗
晉孫惠恐為齊王穎所誅改姓名以遁又詭稱南岳
逸士秦秘之以干東海王越乃得顯用
牛金之子避難改為牢又改為□后復為牛氏
慕容氏破種類懼誅不敢復姓皆以興為氏
梁衡山王典簽陳寶印苛刻懼誅投湘東王改姓名
為袁逢恭
元魏楊愔避朱榮之難變姓名為劉士安后為北
齊賢相
后周赫連達曾祖庫多汗因避難改姓杜氏
庫狄峙本段匹磾之后因避難改姓庫狄氏
隋牛弘之祖以避難改□氏后父允為魏侍中復姓
牛氏
唐劉祥道之孫升幼被武氏禍全家流嶺表后易姓
溫逃匿北歸
權(quán)□于永王璘反時詭托姓名免其驅(qū)脅
成汭殺人被捕更姓名為郭禹以避難后為節(jié)度使
復舊姓名
南唐舒元與楊訥從李守貞叛守貞敗懼誅元易姓
朱訥變姓名為李平俱留江南后元入宋復姓申
宋宋汝為因秦檜惡之將械送金人以肆其毒乃變
姓名為趙復徒步入蜀檜死方出
謝枋得以國亡變姓名賣卜于市
何時字了翁樂安人以國亡變姓名號堅白道人賣
卜自給
宋時交趾國王李干順有側(cè)室子奔大理變姓名為
趙智之自稱平王后與天祚爭立
遼述律氏因國亡改姓石抹氏
元王恂本姓述律氏祖成從母氏避難遼西因改王
氏
潘元紹本姓趙廷美之后因避難改潘氏
吏部侍郎伯顏子中本西域人后家江西由吏部出
使廣東未幾廣東失守子中求死不得因變姓游江
湖間卒飲鴆死
竹晏避仇改姓竺氏
仲氏之后改為種
余同通
志避仇
以上皆因避難而改
戰(zhàn)國黃歇取李園之妹為姬已娠而進于王生子為
氏代有楚國
秦呂不韋取邯鄲女為姬已娠進于秦太子生始皇
代有秦國故曰秦以呂易嬴
漢夏侯嬰為滕令號滕公及曾孫頗尚公主主隨外
家姓號孫公主故滕公子孫為孫氏
灌夫本姓張父張孟為灌嬰舍人遂姓灌
衛(wèi)青父鄭季以私通衛(wèi)媼生青因姓衛(wèi)
胡廣本姓黃以五月五日生父母棄之有胡公收養(yǎng)
焉因姓胡
衛(wèi)繼業(yè)字漢嘉嚴道人父為縣功曹時縣長張君無
子乞為己子遂姓張后進仕州郡通顯時禁以異姓
為后乃復姓衛(wèi)
竇武孫輔得胡騰認為子而聘娶焉后劉表舉孝廉
使復姓
三國馬忠少養(yǎng)外家姓狐名篤后乃復姓改名忠
曹操本姓夏侯氏父為曹騰養(yǎng)子遂姓曹
劉封本姓寇劉元德養(yǎng)為子因姓劉
關(guān)平為關(guān)羽養(yǎng)子非本姓也
曹魏張燕本姓褚繼張牛角為帥而統(tǒng)其軍故姓張
陳魯相無子以甥劉矯為后因改劉為陳
吳朱然本姓施氏朱治娣子治未有子養(yǎng)然為嗣因
氏朱
晉恭王妃夏侯氏通小吏牛金生元帝故曰晉以牛
易馬
賈充無子以外孫韓謐為嗣因氏賈
后趙冉閔為內(nèi)黃石氏養(yǎng)子因姓石
后燕慕容云本姓高慕容寶養(yǎng)子因姓慕容氏
宋廢帝劉昱本姓李初明帝以妾與李道兒既□復
取以歸遂生昱
陳宣武章后本姓鈕父景明養(yǎng)干章氏因姓章
周文育本姓項周薈養(yǎng)為子因姓周
元魏高崇字積善渤海人母沮渠牧犍女封武威公
主牧犍子坐事誅公主痛本生絕嗣遂以崇繼牧犍
后改氏沮渠
宦者仇洛齊本姓侯生而無陽母舅養(yǎng)為子因姓仇
北齊高隆之始為奄人徐成養(yǎng)子或云父干為姑婿
高氏所養(yǎng)因冒其姓后神武引以為弟
獨孤永業(yè)本姓劉幼隨母改適獨孤氏為其養(yǎng)子遂
姓獨孤
穆提婆本姓駱穆昭儀養(yǎng)為己女因姓穆
后周宇文述本姓破野頭其主俟豆得賜宇文而冒
其姓
隋王世充本西域人姓支氏父卒幼從母嫁王氏因
冒其姓
唐呂羅真為回紇養(yǎng)子因姓萬羅氏
安祿山本姓康隨母嫁安氏冒姓安
高力士本姓馮中人高延福養(yǎng)為子因姓高
元載父升本姓景因曹王明妃元氏賜田在扶風升
主其租因請于妃冒為元氏
嚴叔明少育外家冒姓鮮于后復本姓代宗又賜姓
李
鄭注本姓魚冒姓鄭人稱魚鄭又號水族
楊復光本姓喬內(nèi)侍楊元價養(yǎng)為子因姓楊
楊復恭本姓林育于楊元價家因姓楊
孔循少冒姓朱又冒姓趙
張承業(yè)本姓康為奄人張?zhí)B(yǎng)子因姓張
安思敬為晉王李克用養(yǎng)子改姓名李存孝后以叛
誅
王镕本回紇遺種為王武俊養(yǎng)子因姓王
王殷幼本姓蔣為王重殷養(yǎng)子因姓王
后梁王都本姓劉中山陘邑人也李應得之于村落
間養(yǎng)為己子后復為定州帥王處直之子因改姓王
氏
后唐明宗本姓邈佶烈氏李克用養(yǎng)為子后繼莊宗
即位時張存信孫存進王存賢張嗣昭駱嗣恩符存
審皆以養(yǎng)子冒姓李明宗詔皆復本姓
霍彥威字子重不知何許人梁將霍存得于村落年
十四列于廝養(yǎng)后養(yǎng)為己子因姓霍
潞王從珂本姓王明帝養(yǎng)為子后即帝位
慕容彥超本漢祖同產(chǎn)弟養(yǎng)于閻氏冒姓閻黑色胡
□人號閻昆侖后又姓慕容不知何故
后漢石敬瑭本西域人冒姓石
后漢劉知遠本沙陀人冒姓劉
周世宗本柴守禮子郭威養(yǎng)為子后即帝位
北漢劉承鈞乃劉旻養(yǎng)子繼恩繼元又承鈞養(yǎng)子繼
恩本姓薛繼元本姓何二人異父同母母即劉旻之
女也
王宗佶本姓甘氏王建為忠武軍卒時掠得之養(yǎng)以
為子因姓王
南唐徐知誥本姓李為徐溫養(yǎng)子因姓徐后復姓李
名□
趙延壽本姓劉為趙德鈞養(yǎng)子遂姓趙
李元亮本姓安駱奉先子之遂姓駱
符守信本姓郎總管符翁子之遂姓符
宋石熙道本姓牛隨母歸石氏因姓石其弟熙正以
異姓居己上奏復其姓
范仲淹幼隨母改適朱氏名朱祿后復姓其表曰名
非霸越泛湖自號為陶朱志豈強秦入境遽名為張
祿二人皆范氏改姓而朱祿適其名也
申積中成都人政和中為楊繪養(yǎng)子因姓楊氏后登
進士所養(yǎng)父母喪葬畢又為二弟一妹婚娶復姓申
氏
寧宗后楊氏少以姿容選入宮忘其姓氏或謂會稽
有楊次山者后自謂其兄乃姓楊氏
江萬里無子以蜀人王橚子鎬為后遂姓江氏后與
萬里同死國難
魏了翁本姓高養(yǎng)于姑魏氏因姓魏其同產(chǎn)高稼高
定子俱進士
元詹士龍固始人三歲時為董文炳養(yǎng)子既長求復
姓文炳戲曰爾欲復姓投石不沉則從爾士龍祝天
投石沉而復浮者數(shù)四文炳遂許之
虎都鐵木祿好讀書仁宗字之曰漢卿謂漢名卿不
讓也其母姓劉氏故人又稱為劉漢卿
章卿孫蜀人本姓劉氏幼為章提刑養(yǎng)子遂姓章以
孝行聞
劉秉忠幼從釋氏名子聰世祖時同議樞密院事復
姓劉名秉忠
以上皆因私冒而改
漢訾順本姓祭以為不祥改姓訾氏
馬矢氏改馬
馬宮止稱馬
是儀本姓氏孔融嘲氏字民無上遂改為是
謝服為鴻臚卿出征嫌其姓名不祥乃改為射咸
晉元達字長宏本姓喬以其生日妨父改為陳
嵇康本奚氏康改為嵇
北齊婁太后疾用巫言改為石
五代衷愉本哀姓仕南唐改姓衷
危全諷錢镠惡其姓改元氏元絳其裔也
以上皆以嫌改
子產(chǎn)稱鄉(xiāng)校為師其子孫改校師氏
中行穆子相晉侯投壺而生子因以為投壺氏
東方朔因東方明而生改張氏為東方氏
范蠡居于陶為陶朱氏
梁鴻改運期氏
京房吹律得姓改李為京
張象因祖封折侯改折氏
劉凝之慕伍員忠烈改員氏
晉黃初平既得仙術(shù)以方教授南伯逄易姓為赤遂
自號赤松子
慕容本鮮卑種至涉歸慕二儀之德繼三光之容因
姓慕容氏
蒲洪家蒲長五丈五節(jié)如竹時人稱蒲家因為氏后
以讖文草付應王改姓苻氏
佛圖澄本姓帛氏以師莫過于佛遂以釋為姓
赫連氏本匈奴種后居中國以王者系天為子改姓
赫連庶協(xié)皇天之意其非正統(tǒng)者皆氏鐵伐欲其剛
銳如鐵能伐人
康居王姓溫丹氏失昭武城南依蔥嶺其裔皆姓昭
武不忘本也
魏全琮孫暉食封白水改姓泉氏
屈全之裔孫仕后魏以出自南方改南屈氏
隋陳永貴本姓白封北陳郡公遂姓陳氏
武鄉(xiāng)女子焦氏既聾又啞嫁不售樵于野為人犯生
一男六歲莫知其姓高構(gòu)曰母不能言窮竟理絕生
于武鄉(xiāng)可姓武
唐陸羽不知所姓筮易得漸之蹇曰鴻漸于陸其羽
可用為儀遂姓陸名羽字鴻漸
此非改姓之列實不因舊姓者也故附于此
金張浩本姓高東明王之后曾祖霸仕遼而為張氏
馬慶祥本名習禮吉思先世自西域入居臨洮狄道
以馬為氏
元布魯海牙拜廉使子希憲適生喜曰吾聞古以官
為姓天其以廉為吾宗之姓乎故子孫皆姓廉氏
元月乃合曾祖帖木兒越哥仕金為馬步軍指揮官
名有馬因以馬為氏一云馬祖常之高祖名錫里吉
思金季為鳳翔兵馬判官子孫因其官以馬為氏
小云石海涯以父名貫遂以貫為姓
諳都剌以祖名蘭遂以蘭為姓
唐仁祖因其祖名唐古直子孫遂以唐為氏
以上皆有因而改
杜氏為徐 袁氏為衡
求氏為裘 辛氏為計
景氏為元 賁氏為封
姞氏為羊 羊舌為吉
是光為齊 魏馮孚改李
晉虞慶則本姓魚改為虞
梁周文育本姓項改為周
以上不知所因
裴氏為壘 閭氏為盧
申屠氏為信都 瞻葛氏為諸葛
步搖氏為慕容 耿氏為簡
莘氏為辛
北齊時有破六韓常其始以祖潘六奚名為氏后人
訛誤以潘六為破六
北齊綦連猛其始姬姓六國末避亂保祁連山因以
為姓后復訛為綦連
元趙良弼本姓木要甲音訛為趙家因姓趙趙世延
亦同此
有因二音而訛者員一音運俞反一敕救反葉本音
攝今從正音呼矣甄本音堅宣和時唱進士名以堅
呼之不應訛為甄陶之甄矣
又黃帝時有伶?zhèn)惡罅嫘照哂灦鵀殂霭喙瘫拘瞻?br />后訛而為班揚雄本姓揚后訛而為楊
余同通
志音訛
以上皆因訛而改
姞為吉去女 幕為莫去巾
須句為須 須句為句
段干為段 渾沌為屯
余同通志
省文省言
以上皆因省文而改
副呂為副 那蔞為蔞
綦連為綦 烏蘭為蘭
薄奚為奚 素和為和
渴侯為緱 渴俟為似
丘林為林 牒云為云
素黎為黎 達勃為褒
叱干為薛 達奚為奚
直勒為謝
孝
征改
尉遲為楊
隋時楊義
臣本姓尉遲
烏古論為劉
元劉國杰本姓于古
論后入中州改姓劉氏
鉗耳為王 嗢石蘭為石
余同通
志變裔
以上皆變裔而改
侯氏為侯伏氏又為賀屯氏
余同通
志變于裔
以上皆變于裔而改
明賜諸臣姓
太祖義子數(shù)人如李曹國文忠沐西平英都督何文
輝徐司馬及元帥文剛文遜等皆賜國姓后改本姓
正德五年義子武德一賜裴姓
七年都督錢寧錢安許國賜朱姓又賜都督朱福朱
剛都指揮朱謙朱春朱翥朱增朱斌朱政朱海朱岳
朱升朱晟朱彪朱鏞朱鈁指揮千百戶鎮(zhèn)撫旗舍朱
欽等百二十人姓
十二年賜舍人朱山朱準朱容朱淮朱渭朱義朱大
爵朱印朱珂姓俱錦衣衛(wèi)食糧尋詔都督江彬許泰
劉暉張洪神周李琮指揮焦睿俱賜國姓又改指揮
楊瑄曰璋焦椿曰琮桂曰松張?zhí)煊釉缓MⅪ[曰璧
馬定曰靖俱賜國姓
賜降人姓
國朝賜忠勤伯丑驢曰李賢同安侯火里火真曰火
真順義伯阿魯哥失里曰羅秉忠恭順伯把都鐵木
兒曰吳允誠忠勇王也先土于曰金忠安順侯脫火
赤曰薛貴永順伯脫歡曰薛斌清平侯買驢曰吳成
忠勇伯把臺曰蔣信子也兒孛思曰蔣善恭順侯也
都鐵木兒曰吳克忠都督指揮等官麻子鐵木兒曰
王麟完者帖木兒曰吳良論都兒灰曰柴秉誠把敦
杌曰吳守義曲倫臺曰夏貴北斗曰戚斌觀音保曰
李觀把住曰楊效誠朵兒只曰馬惟良鐵柱曰柴克
恭滿束兒灰曰柴志誠脫脫孛羅曰脫順又脫脫孛
羅曰和愛阿兒剌臺曰楊汝誠伯帖木兒曰柴志敬
猛哥曰安汝敬脫脫曰楊必敬只蘭曰吳克誠朵列
于曰吳存敬克羅俄領(lǐng)占曰羅秉忠火失谷曰韓以
謙白斗奴曰白忠阿的納曰王義阿剌帖木兒曰穆
義頂住驢曰丁順季百家奴曰季安祖住不花曰柴
永謙額里孛羅曰高禮那罕赤曰莫清把禿曰趙忠
美伯容帖木兒曰宋一誠哈剌敦曰張隆善演只
不花曰王懋忠撒兒桃曰劉允信釋家奴曰李顯忠
昝卜曰張志義阿剌失曰李從善可□曰郭以誠苦
木帖木兒曰柴永正達冊曰安汝堅把的曰平以正
迷南失加曰安思謙乃馬歹曰王存禮阿討刺曰白
瑜恰恰曰陳守忠皮兒馬黑麻曰馬克順伯顏達里
曰于忠那海曰海榮五十六曰陸忠丑丑曰田義虎
三曰王彪黑漢曰陳元伯家驢曰白毅饒五十曰姚
智歹都曰郭美牙失納曰芮剛采住兒曰朱采脫火
赤曰朱靜澣即兒曰朱滿都忽曰朱恩卜刁罕曰朱
窺又編修火赤曰霍丘
改姓諸臣
東勝侯汪興祖初張姓
都督僉事謝彥初孫姓
右都督寧正初韋姓
黃觀初從父贅姓許幼□敏受學元黃冔冔死節(jié)觀
益砥礪洪武二十四年會試禮部第一廷對擢進士
第一授官翰林復黃姓
陳彥回父被誣論死彥回謫戍滇南未入滇家人多
道死比至蜀惟彥回與祖母郭存會赦又弗原監(jiān)送
者憐而縱之去顧貧不能歸往依定遠知縣黃積良
家稱黃姓未幾被薦為保寧府訓導建文初薦升徽
州知府是冬郭氏卒承重徽父老走京乞留會彥回
衰绖赴闕疏乞得復陳姓彥回恒以亡命冒宗為愧
悒悒不自安屢欲陳首輒自籌曰祖母年高即蹉跎
奈何隱忍二十余年始得行其志
東里楊先生世為儒家一歲而孤母改適羅公理時
舉進士為德安府同知以其家行歲時祀先祠恒命
諸子陪禮公獨不見命時尚六歲以問母母泣而語
之因慟曰益感發(fā)七歲私竊磚土仿作神主于外別
室祀其三世每旦入焚香謁拜出入扃鑰秘無知者
既久左右覘知以告德安公旦視先生入謁與母宜
人從戶外竊窺之見其進退拜伏皆感泣遂復姓
少保楊溥初吳姓
右都御史熊□初胡姓
右副都御史陳泰初曹姓
太常卿夏昶初朱姓
工部尚書趙榮初王姓
南戶部尚書潘蕃初鍾姓
副都御史丘鼐初周姓
尚書孟鳳左布政孟麟初臧姓
兵部尚書張經(jīng)初蔡姓
天順庚辰狀元王一夔奏復謝姓
天順甲申會元吳釴奏復陸姓
天順間章尚書恭懿倫身沒后子孫奏復吳姓
正德中魏太常文簡校身沒后子孫奏復李姓
嘉隆間御史沈鐸初邵姓
少傅大學士呂本初李姓
左布政汪尚寧初程姓
禮部尚書陸樹聲順天府丞陸樹德初林姓
侍講邢一鳳初林姓
大學士申時行初徐姓
都御史王一鶚初楊姓
大理評事王大學初孫姓
都御史廖逢節(jié)初楊姓
按察副使馬顧澤初顧姓
御史房寰初姚姓
按察副使景承芳初王姓
氏族總部匯考十六
王圻續(xù)文獻通考六
以姓顯名
公孫將軍 漢公孫詭為梁孝王寵愛號公孫將軍
司馬相公 宋司馬光
魚頭參政 宋魯宗道
小范老子 宋范仲淹
皇甫先生 宋皇甫坦為孝宗所重稱皇甫先生而
不名
東海蕭生 漢蕭望之
京兆田郎 漢田鳳為尚書郎容儀端正帝目送之
題柱曰堂堂乎張京兆田郎
大小夏侯 漢夏侯勝夏侯建
大小歐陽 唐歐陽詢歐陽通
大小戴 漢戴德戴勝
大小馮 漢馮野王馮元唐馮宿馮定
大小王 晉王羲之王獻之
大小鄭 北魏鄭道昭鄭述祖
大小秦 唐秦景通與弟
大小許 唐蘇蘇颋俱封許國公宋許將許世安
俱狀元
大小宋 宋宋郊宋祁
大小任 宋任孜任伋俱負氣節(jié)有名與蘇氏埒
大小翟 宋翟興翟進俱死節(jié)
南北鄭 唐鄭絪與侄余慶相繼拜相絪第號南鄭
余慶第號北鄭
李郭 漢李膺郭泰唐李光弼郭子儀
鮑謝 南宋鮑照謝靈運唐鮑防謝良弼
□何 梁陰鏗何遜
蘇李 漢蘇武李陵唐蘇颋李義甫蘇味道李嶠又
蘇晉與李嶠
李杜 漢李固杜喬李膺杜密李云杜眾唐李白杜
甫又宋末李韶杜范皆以廉直著名人稱李杜
劉何 梁劉孝標何遜
溫邢 北魏溫子升邢卲
邢魏 北魏邢卲魏收
高游 北魏高閭游明根
徐庾 梁徐摛庾信
沈宋 唐沈佺期宋之問
婁郝 唐婁師德郝處俊
蕭李 唐蕭穎士李華
溫李 唐溫庭筠李商隱
曹畢 唐曹確畢諴
元白 唐元稹白居易
蘇賈 唐蘇晉賈貞
韓徐 唐韓熙載南唐徐鉉
盧薛 后周盧摯薛恭
溫寇 宋溫仲舒與寇準齊名人稱溫寇
楊劉 宋楊億劉筠
蘇梅 宋蘇舜欽梅圣俞
韓范 宋韓琦范仲淹
富文 宋富弼文彥博
黨趙 金黨懷英趙沨同有名
謝宋 元謝端宋本同有名
王郜 元王嗣能郜知章同有名
二李 漢李固李膺又李遜李建
二劉 劉焯炫劉懿之袆之劉夙朔劉靖之清之劉
爚炳
二鄭 唐鄭從讜鄭煦俱以文名又鄭煦與鄭畋俱
為賊所殺
二陸 陸機弟云陸瑜弟琰陸弟恭之
三陸 北齊陸僚任倕唐陸扆威希聲
二孫 梁孫謙侄廉宋孫何孫僅
二蘇 蘇章不韋蘇綽湛蘇軾轍
三劉 宋劉鎮(zhèn)與叔祖向兄銓號三劉又清江瑞陽
俱有名
三范 宋范純?nèi)始兌Y純粹又范鎮(zhèn)子百祿百祿子
祖禹
二王 晉王戎衍王羲之獻之梁王銓錫
三王 漢王尊王章王駿唐王珣王玙王璇又王憑
兄弟三人宋王安石安國安禮又王回王冏王向又
元王旭王盤王構(gòu)俱稱三王
二馬 司馬談及遷
二疏 疏廣疏受
二鮑 鮑永鮑恢
二班 班彪班固
二唐 唐林唐遵
二鍾 鍾毓鍾銓
二范 范宣范寧
二高 高閭高允
二魏 魏季景魏收
二周 唐周繇周繁
二蓋 唐蓋文達文懿
二武 唐武元衡儒衡
二扈 五代扈蒙扈載
二管 宋管師復師常
二宋 宋宋雄與同郡宋琪同名人號二宋元有宋
褧及兄本
二陳 宋陳師錫陳瓘
二蔡 宋蔡京蔡卞
二樓 宋樓覺及觀
二李 宋李東之李受俱熙寧中年老致仕
二林 宋林敏功敬修
二朱 宋朱震朱巽
二丁 宋丁宗臣寶臣
二姚 宋姚兕姚麟俱有威名
二張 晉張載及協(xié)亢
三謝 南宋謝靈運惠連元暉
三周 南梁周弘正弘宣弘直
三羅 唐末羅□鄴隱
三支 唐支諴支亮支謙
三李 宋李亮工李伯時李元中號龍眠三李
三方 宋方閎誾聞淳安人
三石 宋石安民安行安持
三呂 宋呂蒙正夷簡公著
三沈 宋沈達適遼
三種 宋種世衡子古諤診皆善將
三楊 元楊湜與楊珍楊卞
三胡 元胡長孺與兄之綱之紀以文學名永康稱
三胡
四洪 宋洪師民四子俱有文名長朋字龜父次芻
字駒父次炎字玉父次羽字鴻父時稱四洪
六吳 吳坦之吳隱之吳通微吳通元吳育吳充兄
弟俱號二吳總之六吳
六柳 隋柳機柳昂等為六柳
蕭曹魏丙 蕭何曹參魏相丙吉皆漢賢相
管鮑慶廉 管仲與鮑叔善廉范亦與慶鴻厚時語
管鮑慶廉
趙蓋韓楊 趙廣漢蓋寬饒韓延壽楊惲皆漢宣時
良吏
辛陳杜趙 曹魏時辛毗陳群杜龔趙儼并著勛名
故號
潘陸顏謝 潘岳陸機顏延之謝靈運并以文名
房杜姚宋 房元齡杜如晦姚崇宋璟皆唐時賢相
王楊盧駱 王勃楊□盧照鄰駱賓王皆唐文人
許郝田彭 郝處俊與舅許圉師同里俱顯時鄉(xiāng)人
田氏彭氏富于財江淮語曰貴如許郝富如田彭
裴馬盧李 裴行儉馬載盧從愿李朝隱前后典選
皆稱職
姚宋畢李 唐明皇擢用姚崇宋璟畢構(gòu)李杰皆極
一時之選時稱姚宋畢李
虞褚薛魏 虞世南褚遂良魏叔瑜薛稷并善書
楊穆許李 穆質(zhì)與楊憑許孟容李墉交善時人共
以姓稱
韓范富歐 韓琦范仲淹富弼歐陽修皆宋賢相
張韓劉岳 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岳飛皆宋良將
楊袁舒沈 楊簡袁燮舒璘沈煥皆陸象山門人
何王金許 何基王柏金履祥許謙皆傳朱子之學
虞楊范揭 虞集楊載范□揭傒斯并元時以詩文
著
以號顯姓
漢劉岱劉繇號劉氏二龍
許靖許虔號許氏二龍
唐烏承玭承恩號烏氏二龍
南唐徐鉉鍇亦號徐氏二龍
宋孫逢吉與弟逢年逢辰皆有文行時號為孫氏三
龍
李氏兄弟亮叔訓秀號李氏四龍
房氏兄弟豫垣邃熙亦號房氏四龍
汝南周氏五子子輿子羽子仲子明子良號周氏五
龍
公沙穆五子紹孚恪逵樊張裕五子演鏡永辯岱辛
氏五子攀鏗曠寶迅以及燕山竇氏皆號五龍
其異姓者則泛昭戴祈徐晏夏隱劉彬與索靖泛里
張甝索紞索永亦皆號五龍
卞粹兄弟六人號卞氏六龍
溫恭兄弟六人亦號溫氏六龍
陸微兄弟七人號陸氏七龍
崔征兄弟七人亦號崔氏七龍
荀淑子八人崔管兄弟八人號八龍
賀德仁劉知幾伏義兄弟各八人亦各號八龍
崔樞兄弟九人號崔氏九龍
王昕兄弟九人亦號王氏九龍
賈彪兄弟三人號賈氏三虎
陵曄兄弟三人亦號陸氏三虎
北齊崔與弟仲文號崔氏二鳳
隋魏景義魏景禮亦號魏氏二鳳
宋謝洪謝澤亦號謝氏二鳳
唐薛元敬薛收薛德音號河東三鳳
宋何棠何何□亦號何氏三鳳
同姓相類
事有同姓相類者如沈瘦事前有約后有昭略望塵
之潘前有黨后有岳書紅葉之鄭前有虔后有谷致
冰鱗之王前有祥后有延妻寄怨詩之竇前有元后
有滔吊客驢鳴之王前有粲后有濟
史傳訛姓
孔子弟子鄡單一作鄔善
句井強一作鉤井強
薛邦史記作鄭國
邽巽家語作邦選文翁圖作國選
子路門人承回一作成回
厝毛蘇代之后春秋后語作厝毛壽韓嬰作潘壽史
記作史毛壽國語作唐毛壽
貨殖傳桓廢雍伯漢書桓作稽雍作翁
酷吏傳寧成一作寧成殷中一作假中減宣一作咸
宣
儒林傳殷中一作假一作瑕
孟子癰疽佞幸傳作雍睢
功臣表陳武一作柴武
相如傳蘭忌嚴助傳作間忌
郭解傳鹵公孺漢書作魯公孺
封禪書武帝王夫人漢書作李夫人
衛(wèi)青傅輝渠侯鷹庇一作雍庇河渠侯禽一作鳥
梨常樂侯銅離一作稠離一作調(diào)離
袁盎傳稽生作服生袁或作爰
趙將龐暖索隱曰即馮歡
倪寬作兒寬 冷褒作廖褒
童恢作僮種 向平作尚平
王良作郵無恤 伯樂作孫陽
左國世本世記年表人表諸書所載姓名辨異
仲雍作中雍 仲忽作中曶
鬻熊作粥熊 曼伯作檀伯
仲山甫作中山父 張仲作張中
曹莊公射姑作嚴公亦姑
南宮毛作南宮髦 徐偃王作隱王
賓孟作賓猛 齊公子無虧作無詭
安孺子作晏孺子 公子壽作公子嘉
徒人費作寺人費 公子嘉作公子成
輪扁作輪邊 邴歜作邴又作邴戎
雍林作雍廩 于陵仲子作中子
薄疑作蕩疑 闞止作監(jiān)止
閻職作庸職 騶忌作鄒忌
樂羊作樂陽 魯苫越作苦夷
微生畝作尾生□ 微生高作尾生高
佛肸作茀肸又作佛 公肩假作公肩瑕
公肩定作公堅定 卞莊子作館莊子
曹劌作曹沬又作曹翙 闕黨重子作厥黨
公輸班作公輸般又作公舒班又作公輸盤
顏般作顏班 榮啟期作榮聲期
楚公子圉作公子回 司馬子綦作子期
費無極作費無忌 祝晡作祝瞻
景差作景瑳又作景慶 椒舉作湫舉
逼陽作福陽 淖齒作卓齒又作悼齒
鄭成公輪作成公綸 高渠彌作高渠昧
傅瑕作甫瑕 衛(wèi)殤公剽作殤公焱
蒯隤作蒯蕢 武夷作視夷
棘子成作革子成 宋钘作宋牼
石團作石專又作石磚又作石曼專又作石姑專
晉狐咺作狐爰 舅犯作咎犯
韓求伯作賕伯 魏犨作魏讎
屠岸賈作屠顏賈 屠黍作堵黍
竇鳴犢作竇鳴鐸 舜華作慶華
閻朝作閻沒 冀闕作翼闕
知果作知過 豫讓作豫襄
吳蹶由作厥由 趙仇液作祝郝又作杌郝
陳司徒苕作司徒招又作司徒昭
公仲侈作公仲馮 寧越作寧越又作寧經(jīng)
梁舍人馮喜作馮熹 九方甄作九方□
內(nèi)名不同者亦附見其仲中鬻粥古字本通用不
足為訛若曼之為檀安之為晏薄之為蕩闞之為
監(jiān)等類訛以傳訛存之備考
古人隱姓
老彭即彭祖姓籛名鏗 老聃姓李名耳
俱出列仙傳
伯夷叔齊姓墨夷名允字公信齊名智字公達其仲
僚名遠字公望
出呂氏春秋
孟子父孟孫激公宜母姓仉氏妻姓由氏
介子推姓王名光 接輿姓陸名通
鬼谷子姓王名詡 訃然姓辛名钘字文子
達巷黨人姓項名□
出顏師古漢書注
大夫種姓文 西施姓鄭名旦
荀卿師姓馯名背與仲尼同稱子弓者也
秦本紀丞相綰御史大夫劫綰姓王劫姓馮
壺關(guān)三老姓令狐名茂
出荀悅漢紀
漢四皓東園公或云姓國名秉或云姓唐或云姓庚
或云圈公姓韋綺里季或云姓吳名實字子景或云
姓朱名暉字文季夏黃公姓崔名廓字少通甪里先
生姓周名術(shù)字道元漢書顏師古注曰四皓隱跡山
林氏族無得而詳皆后世皇甫謐之徒附會亦一說
也
梁四公子一曰闖一曰杰一曰一曰仉督
姓譜以為七國之梁而王子年拾遺記以為梁武帝
時人俱未可信
音攜闖音□音萬杰音萬杰
音蜀音湍仉音掌督音育
麻衣子姓李名和 天門子姓王名經(jīng)
通微子姓楊名什伍 神和子姓屈突名無為
元真子姓張名志和 達觀子姓李名荃
抱樸子姓葛名洪 金華子姓劉名崇遠
清虛居士姓王名鞏字定國
無盡居士姓張名商英 綠珠姓梁氏
浣花夫人姓任氏 花蕊夫人姓費氏
改易姓氏已見于前外有姓名俱變者范睢范
蠡梁鴻之外其人不一今備載之
漢書劉文伯即盧芳 三國志馬忠即狐篤
晉書李辰即張昌 劉尼即丘沈
唐書楊守亮即訾亮 李國昌即朱邪赤心
李寶臣即張志忠 李忠臣即董秦
成汭即郭禹
楊守立即胡弘正又改姓名李順節(jié)
五代史殷崇義即湯悅 朱友勤即康勤
李紹虔即王晏球 李茂貞即宋文通
李繼鵬即閻珪 王宗阮即文武堅
王宗滌即華洪 朱友恭即李彥威
李繼岌即桑弘志 王德明即張文禮
李繼麟即朱友謙 李繼琛即康延孝
李紹安即袁象先 李紹充即溫韜
李紹宏即段凝 孔循即趙殷衡
李紹英即房知溫 宋史陶谷即唐彥謙
李良嗣即馬植 李繼昭即孫德昭
李繼弼即董良弼 蜀才即范長生
鄒欣注參同契即朱熹
古姓異文
殷賢遲任或作遲或作□或作越
鄭人鬷明強鉏罕虎鬷或作或作艐或作強或
作強或作罕或作
齊人丙歜雍廩丙或作邴雍或作雍威王時盻子或
作盼
晉人郄缺特宮藉談蛾析知伯郄或作□特或作植
藉或作籍蛾或作蟻或作蟻知或作智
楚人椒舉蒍章保申伯比苲倫椒或作或作
蒍或作薳保或作葆或作斗苲或作
秦人扁鵲扁或作鶣
鄭人泄駕陳人泄冶或作泄或作
東周臣伶悝伶或作泠
漢功臣表訾順雕延年樛廣德秘彭祖藉訾或作
雕或作雕樛或作秘或作秘藉或作席
舍人無且無或作鄦或作
司徒掾俞達俞或作鄃或作
丞相冥都冥或作鄍
太子少傅瓶守瓶或作缾
諫議大夫救仁救或作救
尚書令鞠譚鞠或作鞫
東海太守鄐熙鄐或作畜或作□
九江太守刜修刜或作弗
大中大夫來歙來或作萊或作郲
御史大夫錯或作晁錯
御史泛勝之泛或作泛
陳球碑黎陽或作犁
博士棓生棓或作或作掊
京兆尹雋不疑雋或作或作
魯相郁貢郁或作或作彧
王莽時南山盜倗宗倗或作剻傰茤六字通用
中常侍惲或作
晉人堅或作昝
姚秦將軍斂廉斂或作斂
歷朝異姓
弘弘譚漢光祿大夫 共東漢宦者共普
乃南越桂林監(jiān) 杯杯育前漢律歷志
唯漢容成侯唯涂光 駒漢騏侯駒普
非漢光祿大夫非調(diào) 臺晉有臺產(chǎn)專京氏易
云吳章弟子云敞 傰王章傳南山盜傰宗
屯漢有屯莫如
圈風俗通楚鬻熊之后為圈至秦博士逃難乃改為
園陳留風俗志乃圈稱所撰又陳留志有圈公名秉
字宣明蔡伯喈集有圈典魏有圈文生
爰爰類漢厭次侯 泉北史有雍州刺史泉宣
蕃蕃系前漢食貨志欲省底柱之漕
便漢爰氏侯便樂成一作使
堯隋有堯君素鷹揚郎
徭徭?zhèn)メ韨鱾ユ?zhèn)淮陽風俗通東越王徭句踐之
后其后姓徭徭毋余漢齊信侯
徭
音淫
銚銚期光武時魏郡太守
波波才黃巾賊
洼漢有洼丹作易通論七篇世稱洼君
皇皇象南史有皇侃明三禮孝經(jīng)象九世孫
光光逸與胡母輔之等為八達
香香居諫齊宣王為巨室者見新序
求求商市嗇夫見何武傳
卿卿仲遼見黃香傳
行行巡隗囂將見光武紀
刑刑穆巨鹿太守見顯宗紀
伶伶征護羌校尉見靈帝紀
□晉人有□衷見李鼎祚周易集解姓名目
□音
森
類睢陽人類犴反上變告梁孝王者見梁世家
最仙人最后見郊祀志
始始成項羽紀章邯軍候
被王褒傳宣帝征能為楚辭九江被公
旅漢共嚴侯旅罷師 自漢郎中令自為更
斐斐謀之少有風格邢邵每云我斐四北齊史
秘漢戴敬侯秘彭祖 邸邸珍北齊酷吏傳
抱北魏有抱嶷
夜靈帝光和中洛陽男子夜龍以弓箭射北闕見五
行志
令漢文時令免為車騎將軍屯飛狐
瞰濟南瞰氏 發(fā)賈誼新書有發(fā)子
濕佛圖澄姓濕 國左傳國武子
典江表傳典韋容貌魁偉名冠三軍
諷鄧騭推進天下賢士何熙諷等于朝
麥麥鐵杖隋時人 玊玊況后漢司徒
玊
音宿
甪后漢有甪善叔見齊東野語
室漢清簡侯室中同 仆漢有輝渠忠侯仆朋
落落皓中牟令靈帝時死滎陽賊見劉艾漢紀
卑漢北平太守卑躬議郎卑整風俗通曰鄭大夫卑
諶之后近世有卑自牧亦士人
復姓之異者
工師喜漢平悼侯 公上不害漢汲紹侯
銅鍉伯華家語 公賓庚魯大夫
招涉掉尾漢平川侯 常儀靡左傳
游水發(fā)根見史記封禪書
禿發(fā)□檀見南史 若干惠
伯昏無人 赤張滿稽
達奚長孺 唐山夫人
北史有黑齒常之 破六韓常
賀僂子干 由吾道榮
乙弗弘禮弘禮隋末高唐人善方技
水丘岑見董宣傳 母將勇見儒林傳
都尉朝見儒林傳 索盧放見獨行傳
歐侯氏見外戚傳 尚方禁見朱博傳
桑丘子六國時著陰陽書見拾遺記
龍丘氏見班固藝文志 壽西長見昭帝紀
仲梁懷見左傳
闕門慶忌景帝時膠東內(nèi)史
公戶滿意禮官 施屠渾都見絳侯世家
軒丘豹梁世家與韓安國諫王令殺詭勝者
東門云荊州刺史受春秋于王仲者
申昌意授谷梁春秋于丁姓子孫者丁姓子孫姓丁
名姓字子孫
大夫但大夫姓也淮南王傳
三烏凡氏于職三烏五鹿風俗通漢有三烏群為上
郡計通志略
公牛哀公牛姓即化虎者淮南子
又有三字姓
侯莫陳□ 阿史那忠
白馬公氏
唐大中以來禮部放榜有姓氏稀僻者名曰榜花秦
中記
明異姓
滁州宥祖姓有有若之后高皇帝改姓宥
解州之扆 庶邑之
寧遠之祿 巨鹿之尼
膚施之毗 吉州之蘭
休寧之團
醫(yī)
人
絳州之因
安定之稍 郯城之
商丘之袞 洋縣之癉
岷州之冶 武定之契
蓬州之毋
毋
音貫
白水之問
定海沃名泮其人性急王襄敏嘗作詩規(guī)之
已上皆異姓表見于各州縣而本朝仕籍所載亦
多有出于耳目之外者因并志于后以俟考古問
奇之士相與訂之
華州之東有按察副使思忠吏部員外郎思誠給事
中思恭監(jiān)察御史郊
鬷鄖陽府鄖州人府同知象閏
蒙廣東南海人都御史詔
酆福建漳州人監(jiān)察御史某
終陜西城固人鴻臚寺主簿其功
戎嘉州人某又知縣府寧波人知州國振
叢山東文登人某又尚書蘭江西南昌人按察使貞
吉
弓直隸江浦人監(jiān)察御史元
同陜西長安人博士恕清交址人福建邵武令蠡
紅山西陽曲人鄖西丞尚朱
通青州人州判官仁本 鴻樂安人樂昌丞佑
忠北流人郎中簡 隆利津人御史英
崇懷遠人都指揮使某 彤錦衣百戶寅
沖香山丞循吏敬
佟遼東人吏部郎中珍都督豋
雍清水人欽天博士子重
從安陸人知府龍繁昌人指揮貞
容懷寧人進士若玉香山人孝子師偃
松六合人府經(jīng)歷
名
闕
庸臨桂人通判以弘
墉石樓人府照磨瓊 冬泗水人訓導青
農(nóng)淶水人知縣猷 恭汝州人都御史昭
□蘭陽人府同知林 重石州人舉人省
雙陜西人僉事鳳鳴 逄丹棱人指揮榮
降阜平人都司經(jīng)歷垣 隋山東人按察司使赟
隨山西人副使府 祈山后人千戶璧
訾諸城人光祿寺署丞
名
闕
宜山西人進士綬
池涿州人進士龍同安人都御史浴德
遲臨朐人兵部左侍郎鳳翔福山人太仆寺丞適
夔合肥人雩都令信
司山西人進士迪內(nèi)黃人太仆丞恩
麋和順人衛(wèi)經(jīng)歷道 儀高密人侍郎智尚書銘
危金溪人學士素右司郎中止邵武人御史行
眭睢寧人給事中竑丹徒人進士某
岐解州人都御史亨給事中政
斯垣曲人通判千鳳陽人指揮泰
彌給事中堅袁州人陜 眉懷河人評事旭
邳通州人舉人贊舉人宣
丕句容人訓導承文
綦慈利人知縣沖大冶知縣禎
移遷安人府照磨善 睢龍溪人中書參政稼
卑樂城人訓導銘 夷靜寧人指揮福
之保昌人教諭輔
其昌平人縣丞福鄭州人知縣秉
規(guī)夏邑人教授恂 馳仁壽舉人力垓
慈仁壽人訓導止斤河南人按察副使某
奇宣寧舉人景中 耏歸州人判官純
熙河南人儀制郎中光宣大足人吏目厚
蘄襄陽人市舶提舉航 毗膚施舉人寵
尸膚施人推官聰 尼益都人教諭養(yǎng)德
葵涿州人順慶府同知玉
縻上元人訓導煥 資萊陽人知縣頤
思東昌人建安丞志道 怡耀州人訓導居敬
衢江西人建陽丞通 糜繁峙人舉人子實
誰南部人府照磨龍
匙蒲州人判官廣蓬萊人都指揮北鑰
衣棲霞人衛(wèi)經(jīng)歷勉仁 飛城固人戶部郎中瀑
廬南城令坦
于長樂人英山侯顯岷州人都御史敖
胥龍陽人布政司參議必彰
蘧貴溪人永安令廷臣 初潛江人參政杲
茹長沙人忠誠伯□戶部尚書奉素無錫人百四歲
文中
疏洧川人苑馬監(jiān)正勤 樗和曲人訓導本直
閭陜西人布政使鉦提學副使?jié)嵥拇ㄈ硕加窎|
渠滕縣人訓科仲寧
如司賓署丞學禮涇縣人知州新源大浦人戶部主
事鎮(zhèn)海
書郁林人主簿永琇 余博平人吏目惟興
譽和順人濮州判官哲 絮井陘人鄖縣丞樂
巫合肥人都督同知凱廣德人御史繼咸
吾開化人禮部侍郎紳 區(qū)南海人參政越
呼綏德人參政廷信戶部主事為卿太原人參將良
明
涂江西人御史中丞節(jié)布政使觀
須德州人御史瀾武進人僉事用賓
殳長興人知漳州府文通
辜韶州人德興令□安仁人參政顓
毋劍州人太仆卿祥蓬州人御史恩大理評事德純
扶安化人宣化令讓 狐陽曲人中書舍人忠
涂高安人主事子源靖安人主事斗鎮(zhèn)進士鏜文祥
漢州人副都御史澤民
無陽曲人淳化縣丞能 蕪平山人大使恕
邾河東人渭南令安 莆枝江人雩都令森
湖連州人諒江照磨澄 臾歸信人海豐丞信
孤濮州人德化丞啟犍為人松溪令季
奴高郵人都指揮管西金山衛(wèi)守備寧
邽陜西人訓導仲德 犀獲鹿人王簿希古
梨宜廣人訓導公弁 稽昆山人灤州守照
雞遷安人苑馬監(jiān)正濟時
霓福山人雩都令濟 懷日照人鴻臚序班進忠
淮臨汾人通州同知錫絳州人太平推官天相
槐福清人都指揮寅 枚吳縣人孝子應發(fā)
萊四川教諭從善 臺泰安訓導謙獻
開洛陽人刑部尚書濟 臺當涂人長陽令鼎
邰江寧人御史清當涂人太常丞慱
咍光州人教諭左 才遷安人工部尚書寬
哀萬安人推官賢
回按察使貞吉初姓回改為巢縣人知府謙和
郇沐陽人進士旃 莘歸安人進賢令野
倫南海人左諭德文敘通參以諒祭酒以訓順德人
進士文
銀故城人知州嵩太原人主事鏡
神陜西人涇陽伯英博羅人知縣受因
新閩縣人教諭度 淳合州人成安令忠厚
春垣曲人遷安丞生物武昌人金溪丞仲和
賓蒼梧人廣東提舉繼本慶德人永州推官禮人開
州人百戶杰 緡固始人都指揮桓
塵莘縣人教諭洪經(jīng)歷昂霄
云山東人參政冒東平人三河丞復誠
君西平人漳州知府助曹縣人進士璽
熏建寧千戶成 勤瀏陽人梧州府同知進
斤南海貢士其明 忻博羅人教諭恭遜
轅和順人司儀署丞樸 垣陽朔人戶部照磨廣
郇云都人進士芳 敦滁州人保定推官鐸
賁定遠人千戶隆 論同州人長沙經(jīng)歷中立
門秦州人禮部尚書克新錦衣衛(wèi)都指揮達
尊繁峙人太湖丞德 恩濰縣人司儀署丞光
軒河曲人左都御史輗 籓保寧人清遠令俊
官長汀人汝山令謙
端當涂人御史宏漢陽人都御史廷赦
寬漢陽人進士徹 干洧川人欽天監(jiān)春官正
蘭襄陽人應天尹以權(quán)達州人參政興祖
寒伏羌人教諭丹寧鄉(xiāng)人武陵令鳳翔雷州人武陵
令桂芳
盤邰陽人武進丞銘 冠日照人安塞丞端
歡開封人豐城令慨
完遵化人歸善丞愚興化人指揮國仁
奸山后人開平千戶蘭
權(quán)徐州人文華殿大學士謹朝鮮人光祿卿永均
泉永城人平山主簿應醴
然蔚州人衛(wèi)經(jīng)歷昌
延大興人戶部侍郎祥韓城人御史茂給事中瑁
堅秦州人博平令晟 弦枝江人主簿尚強
肩太和人貢士固 賢平?jīng)鋈藟未笫宫u
年懷遠人戶部尚書富
鄢豐城人刑部右侍郎懋卿
元遷安人知縣端 芊掖縣人安陽丞震
千茂名人宜山典史萬 仙河州人合江令名
旃趙州人教諭英 騫武陽人紹興府同知弘
旋江都人貢士善 駢大名人戶部主事恭
橋曲沃人縣丞宗義
堯安居人太仆丞卿瀏陽人參議紹廣寧人融縣令
子莘廣東人蘇州通判孟賢
搖南平人句容教諭昌 聊南昌令讓
超宜黃人衛(wèi)經(jīng)歷令華 寥鄖西人永春丞貴
瓢太和人長陽典史某
□湯陰人通州訓導謙定州人無錫丞稍安定人知
州騰漢
朝曹州人永豐令泰言 巢新昌人御史筠
鈔彰德人知府介 □清河人教諭玉
蒿滕縣進士賓
操浮梁人御史安又御史欽給事中守經(jīng)
糟鳳翔舉人士奇 豪潁川人宜都令英
戈梁縣人都督預景州人南京刑部尚書瑄京師人
運使九章知府九疇山后人右都督興平湖人進士
璘無錫人進士鶴
阿山西人進士其麟和州人知縣賢
河涇州人襄陽知府源 娥福清人知縣喬
軻簡州衛(wèi)千戶興
那宜賓舉人尚絅又舉人正俅廣磁州人南陽衛(wèi)指
揮五常磁州人佗容縣進士盛蒼梧知州超
咼公安人巴縣令文
光沂州人崇安丞崇
揚處州人舉人賓東明人舉人光休
萇揚州舉人輝含遵化人訓導紀
相上元人知府迪博平人參政樞光陽人吏科都給
事中懋
長清縣人指揮略 永福舉人清
將如□人邯鄲丞翔 坊徐州人休寧丞蒙
芒臨川人教授文鎮(zhèn) 防寧縣舉人盛
征祥符人都指揮使義三山人工部員外郎顯
營祁州人知真州世寶 英祁州人知縣繼善
卿昆明人通判壽公安人進士文端
衡西平人知安南府岳寶應人工部主事宇
生蓬萊人桐鄉(xiāng)令用和
刑束鹿人晉府長史哲合水人長汀令惟一
經(jīng)廣西人參議彥采 星沅江人敘州府推官奎
靈陽谷人嵊縣令芳 零橫州人博白令暢
寧行唐人訓導全行
青大寧人典史文盛陳州衛(wèi)指揮若水
陵高郵人涪州同知茂宣化人通道令
名
闕
藤吳川人同安丞文澤
崩潛山人固始丞愈堅泰和人伏羌典史可立
弘臨川人太平令啟
冰繁昌人千戶如鑒天臺人郴州守伯杰
由杞縣人主事禮門 緱西華人曹州判官賢
攸安平人御史丞 秋潁上人按察僉事茂
油陵川人諒江守鳳開州人平?jīng)鐾ㄅ泄?br />甌貴溪人興化丞庚 鎦南昌詩人績
彪攸縣人新寧令堂 浮永州人撫州照磨簡
句伏羌人都指揮璽 琴資縣人葭州守惟和
臨石阡人平?jīng)鐾ㄅ幸姵?br />參平定州人連江令安 鐔唐縣人太平守鑒
尋按察使適 欽吳縣人知府拱極
壬遠安人杜寧令士亨莘縣人留守經(jīng)歷佐
郯蔚州人建平丞微 三應州人祁門丞庸道
淡朝陽人長陽令某 淡廣西人汀州推官
潛高安人御史溟上上高人湖州府同知儒
粘宜黃人東鄉(xiāng)令暄晉江人御史璨
占桐柏人縣丞恩 添沙縣人知縣禮
氈定陽人參議成文 僉汝陽人教諭陽
咸萊陽人進士懷良
泛桂林人教諭勇瑞州千戶金城武千戶英
拱和順人進士北臨桂人參議廷臣
奉沭陽人知縣科 弭唐縣人溧水丞宦
底考城人都御史蘊 是江□人大使佑
市井陘人龍虎衛(wèi)經(jīng)歷朝
喜山后人都督信
理固安人教諭劇廣西人龍溪令英
水鄞縣人邵武令蘇民進士桓吳江人知州之文
姒陜縣人米脂令庸道山西人襄陽府通判昂
侶鄆城人戶部尚書鍾 仕昌人陽信主簿鳳
起達州舉人鏜 耳巴縣人醴陵令桓
紫陜西人指揮承舜 啟達州人雩都訓導韋
爾寶坻人青州照磨名
斐丹棱人御史俊樂安人僉事旻
扆解州人御史昭 尾曹縣人臨城主簿禮
古陳州人戶部尚書樸山西人大理少卿鏞今梁山
人按察副使之賢
堵山陰人參政升
輔崇德人夔州府推官成長清人清平衛(wèi)指揮德
虎麟游人鄂嘉令臣 五通海人宜城令淮
午費州人舉人明臣 迕高郵人文登丞春
仵泰和人學士鳳蒲圻人主事瑜
土山西人進士進良
普漢陽人僉事仲賢垣曲人副使暉
甫黔陽人弋陽令經(jīng)六合人永豐令轍
羽電白人舉人關(guān)福 禹臨洮人仁壽令禋
宇淶陽人大名通判賓 主益都人主事問禮
愈曲江人興國丞德勤 楮睢寧人主簿山
俎磁州人員外郎琚慶都人五臺令有用
邸高陽人苑馬監(jiān)正善又山西人經(jīng)魁第昌人杭
州通判泉
璽陽谷人衛(wèi)經(jīng)歷書 洗廣東人庶吉士尚文
且觀城人潞州判官簡 買河內(nèi)人舉人源
哈長葛人御史新民其子給事中民安指揮銘
隗清江人進士邦衡
海廣東人戶部尚書淵電白人御史澄瓊山人都御
史瑞
宰保安人四川都指揮正
采鳳陽人海寧衛(wèi)指揮鳳翔
靄順元宣慰使翠沁陽人邯鄲令都
揣沁陽舉人本 閫武進人上高縣丞立道
惲武進人副使巍郎中釜參議紹芳青神人錦衣衛(wèi)
經(jīng)歷彩
宛望江人運使嘉祥 苑寶慶人郎中囿
寋眉州人孝子衡 晏宜都人吉安府經(jīng)歷儀
罕廣州人右衛(wèi)舉人言命又舉人高
遠遂平人刑部員外郎志
烜青海人長壽主簿霄 散襄陽人江陰丞惟聰
簡白山人知縣昱 產(chǎn)瑞昌人主事麟
蹇巴縣人少師義廣西右布政賢按察使理
典宛平人陵川令英 單定遠人兵部尚書安仁
展岐山人御史毓京衛(wèi)人進士敏
善大冶人懷慶府同知養(yǎng)
鄲六安人臨淮訓導福
矯山東人蘇州知府順泰和人漳州經(jīng)歷如強
紹廣安舉人旸 表番禺人教諭貢
兆華亭人蓬萊丞元亨 曉醴陵人墊江丞枝
島垣曲舉人璞
茆山東人僉事承慶溧陽人大理寺卿欽
老徐州舉人兆祥 保通州人曲江令睿
葆巢縣人高淳訓導光先
寶廣東人攸縣丞敬 早云川人交趾府同知禮
道河間人番禺令同 浩黃陂人上猶巡檢本
舍稅課大使敬 厙融縣人上杭主簿繼生
把陜西都指揮宗 瓦土官女知府某
仰長洲人大理寺丞瞻無為人左布政使升
養(yǎng)壽州人護衛(wèi)指揮雄涼州人都指揮賢
賞會稽人理問震順德人通判□
莽平原人思南通判亨
上江夏人左參政志同知府觀陜西人進士志
朗象臺人都察院司務清
井邢臺人給事中田駙馬都尉源建德人校書郎一
成
幸吉安人刑部主事實 永富順人進士穎
省壽州人萍鄉(xiāng)令凱
靖太平人撫州通判宣宛平人鴻臚卿洪
洗順德人工部侍郎光南海人都御史桂彥郎中桂
奇
茍靈寶人御史甫蒲州人御史汝安閬中人太仆卿
□眉州人僉事延庚
姓本多而以其異記之
紐介休人舉人師
鈕會稽人德安知府衍翰林待詔天錫按察副使清
僉事緯
九井陘人德興令焯 酉武陵人廣信通判仁
有墊江人苑馬寺監(jiān)正終慶
偶昆山人教授桓 斗茶陵人府同知輔
后當涂人陜西參議敏 后岷州人指揮能
守源曲人蓬萊主簿育仁
酒涇源人神木衛(wèi)經(jīng)歷好德
丑三山人邵武通判慈
首巴陵人龍江關(guān)提舉謙長沙人汀州府推官得仁
舊普安人苑馬寺監(jiān)正惟賢
壽蘄州人進士儒諸暨人府同知成學
昝山東人郎中成三原人御史如愚
澉吳城人舉人仁亮
閃永昌人永州通判靄潁州人教諭名教授賢
陜湖廣人知府茂
撖開州人舉人□廣宗人舉人守道
鳳貴州人都督朝印江人東鄉(xiāng)令儀庭
重濱州人鄱陽令謙 甕安肅人懷慶知府蕙
凍睢州人利津令泰 用陜州人遼州吏目夏
縱蕭縣人日照訓導文
冀鹿邑人工部左侍郎凱寶應人應天府尹綺東安
人清源伯杰
智元氏人進士審南平令佑
義道州人濮州學正森
利博羅人府同知濟川河津人御史賓
秘故城人郴州守心傳 示臨潼人府同知郁
類鰲山衛(wèi)人訓導康 次電白人都指揮攄
帥安居人御史祥醴陵人國子監(jiān)丞中臨川人知府
機江陵人參政蘭
賁滁州人大名教授智 位安掖人訓導安
侍六合人綦江教諭懋 意歐寧人獻縣訓導季
暨崇安人進士文河東人達州守陽
貴河南人錦衣指揮鐸汝陽知府仁
豫蘄水人上饒令銑 璩玉田人欽天監(jiān)博士成
暮臨城人御史容鐸蓬州人給事中智
具河曲人評事珪 付大城人按察副使吉
厲海州人都指揮達灤州人戶科都給事中汝進
銳南充人舉人廷緘 世臨潁人刑部尚書家寶
稅永壽人平?jīng)龈拇ㄈ诉M士新
裔宣化人盧溪令璜 羿湘陰人遂寧令忠
閉石屏人知州魯惠安令禎
稅武康人工部主事禎 太臨桂人文昌令溥
大永川人遠安令有 柰直隸人戶部左侍郎亨
會高昌人雩都丞同
泰福寧人安遠令行實鈞州人湘潭令谷
蓋興化知府天麟祭藍水人衡府紀善節(jié)
蒯壽州人刑部主事全南樂人太仆寺丞信
介湖廣人德慶知州壽解縣人知府一清
拜建水人醴陵教諭完
賣羅城人寧德丞廷杰膠州人宜黃令芳
蕢蔚州人汀州巡檢端
邁慈利人江西右參議文麟
代山后人西安衛(wèi)指揮升
愛融縣人永昌通判莫助
能汝州人崇德丞以文南寧人始興令鏖
能
音耐
佴滁州人永豐令隆興化人廣東都指揮俊云南人
御史□
佴
音耐
慎歸安人御史蒙
印永平人太和令璽六合人寶慶府同知寶
信武邑人遼州判官時順江人進士境
韻清源人舉人鰲 鎮(zhèn)常山人開縣令某
舜慶都人欽天博士用禹
員錦州人禮部郎中紀咸陽人霍州知州鼐
訓柏鄉(xiāng)人袁州府教授浚
問寶應人貢士智 郡大寧人余干令敬
頓直隸人進士銳 憲荊州人府經(jīng)歷章
漫忻州人舉人智 寸浪穹人梓潼合居敬
灌南海人江陵主簿謙 貫臨武人橫州守元凱
漢道州人鹽井提舉邦杰
爨云南人郴州判官某
奐歸州人知州忠武進人筠連令進
練長沙人春坊司直郎塤御史綱新淦人御史大夫
子寧
戰(zhàn)祁縣人揚州知府慎蘄州人南京戶部司務符
院振武人參政賓
線日照人分水令雍山東人甘肅副總兵補袞
弁長寧人監(jiān)利訓導志中
釧閬中人撫州照磨國云南人貴陽丞佩
射衡陽人鹽井衛(wèi)教授兌
化蘄州人襄府左長史之行
赦中牟人舉人敬 亞華陰人平陰丞吉
夜山東人光祿寺丞珠太原衛(wèi)指揮景光
亢臨汾人四川左布政思謙
況蘇州知府鍾高安人按察僉事照郎中真參政叔
祺
望河南人常州推官增遠安人進士子威
暢河津人御史亨隴西人按察僉事華
曠德州人余干令彥溫醴陵人解元宗舜
鄺宜章人兵部尚書野任丘人瑞州守鐇翰林侍講
灝光祿卿沛
旺福州衛(wèi)千戶斌 妙河州衛(wèi)指揮齡
肖褒城人解元靖 正合肥人大同教授復
姓南海人貢士秉恭 令新昌人御史曦
懋內(nèi)丘人山西參將國輔
豆昆明人河南衛(wèi)千戶長寧
就淶縣人西寧衛(wèi)指揮大勛
漏山陰人貢士瑜
宿夾江人刑部員外進掖縣人行太仆卿應參又隴
西人豹韜衛(wèi)經(jīng)歷尚珍
漢州人龍南丞秉彝 秀石泉人禮部郎中芳
茂安化人御史彪茂山衛(wèi)人山東副總兵鍾
斗平陽人府經(jīng)歷鳳 闞四川人知府繼禹
鑒徐州人兵馬指揮善
牧弋陽人興化推官義紹興人進士相
木瑞安人國子學錄景方錢塘人解元訥
沐定遠人西平侯英工部侍郎伯安
鞠和州進士祥 鞫楚雄人邳州守以信
曲貴州人長沙通判信 竹昌黎人太仆少卿祥
服襄垣人扶溝令用休 睦南平人教諭堅
夙松溪人本縣令道暹 祿武陟舉人存
福山后人都督僉事時 復扶風人典史揚清
鹿鄭州人邯鄲令秀太康人長興令顯
肅歸善人教諭灝
濮鳳陽人樂浪公英卲武人都督溫其當涂人翰林
編修韶
速饒州衛(wèi)千戶斌 仆桂林人善化訓導淮
璞城固人知縣俊
獨華州人行人善赤水衛(wèi)人岳州守賢
續(xù)翼城人進士旻
束岐山人萬載令清安東令贄御史春
沃蕭山人溫縣令墅定海人御史
逯錢唐人武進教諭宏 曲汝陽人曲陽令子得
玉彰縣人眉州判官恩
粟長子人戶部尚書恕貴陽人工部員外林
督全州人歸善丞仲美 浴略陽人通判沂
篤建水人順義丞自誠
岳鄭州人上杭令崇榆次人通渭令思忠
樸沈陽人新安衛(wèi)指揮淳
甪金鄉(xiāng)人中利巡檢巖
漆江寧人參議汝翼南昌人參議彬
郅渭南人膠州通判用義
栗??h人太常丞景初長治人兵部右侍郎永祿
乙河南人吏部主事瑞 密安撫使定
曲陽谷人鳳陽府同知鏞
宓慈溪人蘇州檢校大麒
佛封丘人安慶衛(wèi)千戶正
□固始人寧波知府馴 率高昌人平度州判官慶
壹興化人府經(jīng)歷震昌
一鄧州人贊皇令洪延川人靈壽丞炫
七施州衛(wèi)人永春訓導希賢
柒宣化舉人文倫 汩潯陽人彭澤主簿澄
劇□城舉人暹 郁山東人潁川衛(wèi)知事讓
乞南京人沁水令賢廣西人吳川令住
蔚合肥人禮部侍郎綬朝邑人禮部右侍郎某宣武
人太仆少卿元康
厥井陘人華州守惟明 骨歸德人學政恭
闕長洲人禮部郎中成章河南人平?jīng)鲋?br />越合肥人進士賢
揭廣昌人兵部左侍郎稽弘文館學士樞
忽山西人戶部郎中鳴
月巴縣人武昌訓導文憲贛縣人江油令輝
孛隴西人四川僉事井山后衛(wèi)人都督僉事福
褐北流舉人奎
笪相城人沂州守貴湖口人給事中東光
達西域人御史兼善丹徒人郎中毅任縣人提學副
使其道
脫星子人廉州知府因遂寧人都指揮綱
薩閩縣人禮部右侍郎琦
禢保章人刑部主事明德?lián)谊柸私讨I恩
滑太倉人弋陽令泉余姚人南昌知府浩西安解元
撫
頡易州人知縣質(zhì) 捌石屏人利東巡檢忠
八江寧人禮部主事通 撒高郵人進士祥
別大同人醴泉令俊河南人魏縣教諭叢
折泗州人中府斷事克恭
列固始人長樂丞文邦 □河州人平鄉(xiāng)令經(jīng)
節(jié)平?jīng)鋈诵咆S指揮鐸
鐵鄧州人兵部尚書鉉永昌人進士篆
鍥溧陽人戶部尚書斯姚州人進士惟賢
渫山西人鄧州守升 孑東昌人分宜令金
雒三原人刑部尚書僉右副都御史昂涇陽人副都
御史遵
藥山東人僉都御史理 鄂確山人江陰丞隆
博云和人涇縣教諭某 洛清源人參將忠
禚平度人南平訓導芳 籍內(nèi)黃人茶陵州守貫徽
伯延津人鴻臚鳴贊希 益蒲州人指揮效忠
赫大名人御史某 麥連山人工部尚書志
德南海人按察僉事春芳
赤曲沃人汶上丞從周 格石阡人行都司經(jīng)歷化
革四川人員外郎從時
迮如□人翰林編修原霖鴻臚序班縝
策賀縣人長沙縣丞敏伯贛州千戶恭
貊太和人內(nèi)黃令安 澤陳州人府同知義
亦山東人江西參將孔昭
碧涿州人大名訓導潭 惕龍溪人瀧水令龍
酈興化人光祿卿鏞
弋代州人交址右布政使謙景州人南京刑部尚書
瑄
力臨淄人鄖陽令魁 墨高陵人兵部右侍郎麟
翼秦州人清河教諭琛 直容縣人河源令凌霄
勒曹縣人主事璽
黑山后人總兵都督僉事春
息博興人知縣昭 植湖廣人文昌令軒
默新和人扶風丞思道
習新喻人詹事嘉言廬陵人國子司業(yè)孔教
汲五樓人邯鄲丞時學 立蘭陽人右布政使述
及交河人戶部左侍郎宦
襲歷城人揚州府訓導勖
戢簡州人參議汝止 疾清遠人貢士敬
合大同人雞澤令舉 闔隨州人御史勝先
納什邡人常德衛(wèi)千戶臺
接莒州人知縣武 帖馬平人龍川令晏
法丹徒人保定通判愷 甲邢臺人鴻臚序班總(
按續(xù)
文獻通考錯繆最多而此篇尤甚即如姓之先后挨韻編次而原本俱于某處人下空白為段則凡
姓名里之訛從可知矣今止就可曉者訂正一二其余不能臆改姑仍其舊云)
凌迪知萬姓統(tǒng)譜
帝系
帝王姓系總譜一卷
吳
逵撰
帝王紀譜一卷 帝系圖一卷
世本二卷
劉
向撰
世本四卷
宋
衷撰
帝譜世本七卷
宋
均撰
世本別錄一卷
宋
均撰
世本王侯大夫譜一卷 世本譜二卷
王
氏注
漢氏帝王譜三卷 帝系譜二卷
張愔
等撰
尚書血脈一卷 宋譜四卷
齊帝譜屬十卷 梁帝譜十三卷
后魏譜十卷 齊高氏譜六卷
周宇文氏譜一卷 大唐皇室新譜一卷
李衢
等撰
唐書總紀帝系三卷 唐皇室維城錄一卷
李
衢
天潢源派一卷
唐李
匡文撰
唐宋仙源積慶圖一卷
宋維城錄一卷
天圣
十八年
宋玉牒三十三卷
仁宗玉牒四卷 英宗玉牒四卷
帝王血脈小史記五卷
帝王血脈圖小史后記五卷
皇族
戚
里附
公子姓譜二卷 齊永元中表簿六卷
梁大同四年表簿三卷 齊梁宗簿三卷
國親皇太子親傳四卷
賈
冠撰
齊梁本支一卷
李
燾撰
后魏方司格一卷
梁親表譜五卷 后魏皇帝宗族譜四卷
后魏辨宗錄二卷
元暉
業(yè)撰
魏孝文列姓族牒四卷
后齊宗譜一卷 南族譜二卷
王逡
之撰
皇唐玉牒一百十卷
李衢
等撰
玉牒行樞二卷
李匡
文撰
唐偕日譜一卷
李匡文撰紀高祖至昭宗中宮及
太子諸王公主名號封拜出降年月
皇孫郡王譜一卷
李匡
文撰
元和縣主譜一卷
李匡
文撰
李氏房從譜一卷 唐宗系譜一卷
唐室新譜一卷
李林
甫撰
祖宗屬籍譜一卷
宗室齒序圖一卷 仙源類譜一卷
王
鞏撰
趙氏大宗血脈譜一卷
趙
異撰
春秋宗族譜一卷 韻類次宗譜五十卷
宋敏
求撰
宗室世表三卷
司馬
光撰
皇族具員一卷
皇親故事二卷
宋李
至撰
晉司馬氏本支一卷
李
燾撰
總譜
族姓昭穆記十卷
晉摯
虞撰
百家集譜十卷
王
儉撰
續(xù)百家譜四卷
梁王
逡之撰
百家譜拾遺一卷
百家譜三十卷
王僧
孺撰
百家譜集鈔十五卷
王僧
孺撰
百家譜二十卷
賈
執(zhí)撰
百家譜十五卷
傅
昭撰
百家譜世統(tǒng)十卷 百家譜鈔五卷
賈
執(zhí)撰
百家譜二十卷
徐
勉撰
百家譜三卷
丁維
□撰
姓氏英賢譜一百卷
賈
執(zhí)撰
姓苑十卷
何承
天撰
姓苑三卷
林
寶撰
復姓苑一卷 氏族要狀十五卷
賈希
鑒撰
官族傳十五卷
諸姓譜一百十六卷
梁司空
王儉撰
大唐氏族志一百卷
高士
廉撰
姓氏譜二百卷
呂才
等撰
大唐姓族系錄二百卷
柳
沖撰
大唐十四家貴族一百卷
衣冠譜六十卷 著姓略記二十卷
路敬
淳撰
姓氏實論十卷
王文
感撰
姓苑略一卷
崔日
用撰
開元譜二十卷
韋
述撰
天寶新譜一卷
明
皇撰
百家類例三卷
韋
述撰
國朝宰相甲族一卷
韋
述撰
唐新定諸家譜錄一卷
李林
甫等撰
姓氏雜錄一卷
李
至撰
百官姓氏記五卷
李利
涉撰
編古命氏三卷
李利
涉撰
永泰新譜二十卷
柳
芳撰
續(xù)譜十卷
柳
璟撰
圣朝臣寮家譜一卷
宋朝
人撰
姓史四卷 氏姓譜一卷
姓氏秘略二卷
李利
涉撰
唐譜傳引一卷
姓解三卷
邵
思撰
熙寧姓纂六卷
錢明
逸撰
千姓編一卷
吳萬
機撰
編姓類譜十卷
姓系氏族一卷
孔平
仲撰
名字族十卷
魏子
野撰
同姓名譜二卷 春秋氏族譜一卷
古今同姓名錄二卷 系纂七卷
竇從
則撰
天下郡望姓氏族譜一卷
李林
甫撰
姓名古今雜錄一卷
孔
至撰
唐相譜一卷 百氏譜一卷
裴揚
休撰
尊祖論世錄一卷
孫
秘撰
姓氏源流考七十八卷
徐
筠撰
古今姓氏書辨證四十卷
鄧名
世撰
古今通系譜十卷
魏子
野撰
歷代諸史總括姓氏錄一卷
韻譜
五聲類氏族五卷 群史纂韻六卷
黃邦
俊撰
姓氏韻略六卷
柳
璟撰
姓源韻譜四卷
曹大
宗撰
姓源韻譜五卷
張九
成撰
元和姓纂十卷
姓林五卷
陳
湘撰
五姓證事二十卷
元和姓纂抄一卷
郡譜
新集諸州譜十二卷
司空
王儉撰
梁武帝總責境內(nèi)十八州譜七百十二卷
王僧
孺撰
益州譜四十卷 關(guān)東關(guān)北譜三十三卷
冀州姓族譜二卷 洪州諸姓譜九卷
吉州諸姓譜八卷 江州諸姓譜十一卷
諸州雜譜八卷 袁州諸姓譜八卷
揚州譜鈔五卷 天下姓望郡譜一卷
家譜
孔子系葉傳二卷
王恭
之撰
孔子真宗錄五卷
孔子家譜一卷 闕里譜系一卷
文宣王四十二代家狀一卷
文宣王家譜一卷
成
鐸撰
兗國公正支譜一卷
顏
玙撰
司馬氏世家三卷 京兆韋氏譜二卷
韋氏譜十卷
韋
鼎撰
韋氏家傳三卷
韋氏諸房略一卷 謝氏譜十卷
謝氏家譜一卷 楊氏血脈譜二卷
楊氏枝分譜一卷 楊氏家譜狀并墓記一卷
楊氏譜一卷
魏朝
楊侃撰
北地傅氏譜一卷
蘇氏譜一卷
蘇
洵撰
裴氏家牒二十卷
裴守
真撰
裴氏家記三卷
裴松
之撰
邵氏家傳十卷
褚氏家傳一卷
褚結(jié)撰
褚陶注
桂氏世傳七卷
崔
項撰
殷氏家傳三卷
殷敬
等撰
江氏家傳七卷
江
統(tǒng)撰
盧氏家傳五卷
虞
覽撰
暨氏家傳一卷
王氏家傳二十一卷 諸王傳一卷
王氏家牒十五卷
王方
慶撰
王氏家譜二十卷
王方
慶撰
王氏著錄十卷 王氏譜一卷
劉氏譜考三卷 劉氏家史十五卷
劉氏大宗血脈一卷
劉復
禮撰
河南劉氏傳一卷 劉輿家譜一卷
劉晏家譜一卷 南華劉氏家譜一卷
趙郡東祖李氏家譜二卷
李用休家譜二卷
唐李
用休撰
李氏郇王家譜一卷 李氏家譜一卷
唐李
匡文撰
蔣王惲家譜一卷
惲太宗
第七子
紀王慎家譜一卷 李韓王家譜一卷
南陽李英公家譜一卷
李
復撰
東萊呂氏家譜一卷 薛氏家譜一卷
顏氏家譜一卷 虞氏家譜一卷
孫氏家譜一卷
吳郡陸氏宗系譜一卷
唐陸
景獻撰
陸氏譜十五卷
陸
煦撰
陸氏英賢記三卷
曹氏家傳一卷
曹
毗撰
明氏世錄五卷
明
粲撰
荀氏家傳十卷
荀伯
子撰
庾氏家乘三卷
庾守
業(yè)撰
何氏家傳二卷 裴若弼家傳一卷
徐氏譜一卷 徐義倫家譜一卷
徐詵家譜一卷 新定徐氏譜圖四卷
唐徐
商撰
周長球家譜一卷 周氏大宗血脈譜一卷
汝南周氏家譜一卷
周
文撰
趙氏龜鑒血脈圖錄紀一卷
韓愈家譜一卷 韓吏部譜錄二卷
燉煌張氏家傳二十卷
張?zhí)?br />素撰
曲江張氏家譜一卷 毛氏世譜一卷
毛
漸撰
曾氏譜圖一卷
曾
棨撰
清河崔氏譜一卷
施氏譜一卷 長樂林氏家譜一卷
滎陽鄭氏家譜一卷 萬氏家譜一卷
唐氏譜略一卷 竇氏家譜一卷
唐竇
澄之撰
唐納家譜一卷 趙異世家譜一卷
費兼家譜一卷 沈氏譜書一卷
沈氏衣冠集一卷
藥
玩撰
京兆杜氏家譜一卷
杜
信撰
錢氏慶系圖二十五卷 錢氏慶系譜一卷
錢氏集錄一卷 符魏王譜一卷
向文簡譜一卷 潯陽陶氏家譜一卷
陶氏宗譜一卷
陶芝
麟撰
建安章氏家譜一卷
范陽家志五卷
盧藏
用撰
建安陳氏家譜一卷
鮮于氏家譜一卷 鮮于氏血脈圖一卷
諸葛傳五卷 令狐家傳五卷
令狐
德棻撰
令狐宗系碣一卷 歐陽家譜一卷
崔
玨撰
爾朱氏家傳二卷
王
卲撰
臣寮家譜二十卷
司馬
光撰
氏族總部總論
春秋四傳
隱公元年歸赗
春秋元年秋七月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赗
公羊傳仲子者何桓之母也
注
仲氏子姓婦人以姓配字不忘本也因示不適
同姓
二年入極
春秋二年夏五月無駭帥師入極
大
全
程子曰古者卿皆受命于天子春秋之時諸侯
自命已賜族者則書族不書族者未賜也賜族者
皆命之世為卿也
谷梁傳入者內(nèi)弗受也極國也
注
諱滅同姓故變滅言入
茍焉以入人為志者人亦入之矣不稱氏者滅同姓
貶也
疏
左氏無駭八年乃賜族則為無族可稱此傳云
不稱氏者滅同姓貶也則以無駭舊有氏公羊無
駭者何展無駭也何以不氏貶曷為貶疾始滅也
然則此傳貶意雖與公羊異或當先號展氏也
胡傳無駭不氏未賜族也
大
全
張氏曰無駭挾皆內(nèi)大夫之未賜族者 東萊
呂氏曰內(nèi)大夫之不書氏其已賜族者去之所以
示義也其未賜族者書之所以紀實也無駭之不
氏意者未賜族而紀其實乎何以知之以其卒而
知之內(nèi)大夫之生而不氏筆削之際固各有義至
于卒而不書氏者獨隱公之初無駭與挾而已茍
以卒而去氏為貶邪則是通春秋十二公之時自
二人之外舉無可貶者也牙之謀亂遂之殺嫡意
如之逐君猶皆不去其族無駭與挾初非有三人
之罪何為恕彼而貶此邪是知二人之卒不書族
者蓋因其未賜族而紀其實也以無駭之卒而推
無駭之生則不書其氏者實無氏之可書耳帥師
入極無王凌弱其罪己著豈待闕其氏然后為貶
哉 趙氏曰公谷皆云無駭不氏貶滅同姓之國
若實滅同姓則當直書滅極以示譏且無駭卒亦
不氏何關(guān)滅同姓哉 廬陵李氏曰無駭不書氏
杜氏胡氏陳氏皆以為未賜族公羊則以為疾始
滅谷梁則以為貶滅同姓以左氏隱八年賜氏之
說考之則公谷為無據(jù)矣
八年無駭卒
春秋八年冬十有二月無駭卒
注
卒而后賜族故不書氏
大
全
程子曰未賜族書名
而已 杜氏曰公孫之子以王父字為氏公子展
之孫故為展氏
左傳無駭卒羽父請謚與族公問族于眾仲眾仲對
曰天子建德
注
立有德以為諸侯
因生以賜姓
注
因其所由生以賜姓謂若舜由媯汭故陳為媯
姓
疏
陳世家云陳胡公滿者虞帝舜之后也昔舜
為庶人時居于媯汭其后因為氏姓姓媯氏武王
克殷得媯滿封之于陳是舜由媯汭故陳為媯姓
也案世本帝舜姚姓哀元年傳稱虞思妻少康以
二姚是自舜以下猶姓姚也昭八年傳曰及胡公
不淫故周賜之姓是胡公始姓媯耳史記以為胡
公之前巳姓媯非也
胙之土而命之氏
注
報之以土而命氏曰陳
疏
胙訓報也有德之人
必有美報報之以土謂封之以國名以為之氏諸
侯之氏則國名是也周語曰帝嘉禹德賜姓曰姒
氏曰有夏胙四岳國賜姓曰姜氏曰有呂亦與賜
姓曰媯命氏曰陳其事同也姓者生也以此為祖
令之相生雖下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屬也與
其子孫共相連屬其傍支別屬則各自立氏禮記
大傳曰系之以姓而弗別百世而婚姻不通者周
道然也是言子孫當共姓也其上文云庶姓別于
上而戚單于下是言子孫當別氏也氏猶家也傳
稱盟于子□氏逐瘈狗入于華臣氏如此之類皆
謂家為氏氏族一也所從言之異耳釋例曰別而
稱之謂之氏合而言之則曰族例言別合者若宋
之華元華喜皆出戴公向魚鱗蕩共出桓公獨舉
其人則云華氏向氏并指其宗則云戴族桓族是
其別合之異也記謂之庶姓者以始祖為正姓高
祖為庶姓亦氏族之別名也姓則受之于天子族
則稟之于時君天下之廣兆民之眾非君所賜皆
有族者人君之賜姓賜族為此姓此族之始祖耳
其不賜者各從父之姓族非復人人賜也晉語稱
黃帝之子二十五人其得姓者十二人天子之子
尚不得姓況余人哉固當從其父耳黃帝之子兄
弟異姓周之子孫皆姓姬者古今不同質(zhì)文代革
周代尚文欲令子孫相親故不使別姓其賜姓者
亦少唯外姓媯滿之徒耳賜族者有大功德宜世
享祀者始賜之無大功德任其興衰者則不賜之
不賜之者公之同姓蓋亦自氏祖字其異姓則有
舊族可稱不世其祿不盡賜也眾仲以天子得封
建諸侯故云胙土命氏據(jù)諸侯言耳其王朝大夫
不封為國君者亦當王賜之族何則春秋之世有
尹氏武氏之徒明亦天子賜之與諸侯之臣義無
異也此無駭是卿羽父為之請族蓋為卿乃賜族
大夫以下或不賜也諸侯之臣卿為其極既登極
位理合建家若其父祖微賤此人新升為卿以其
位絕等倫其族不復因故身未被賜無族可稱魯
挾鄭宛皆未賜族故單稱名也或身以才舉者升
卿位功德猶薄未足立家則雖為卿竟不賜族羽
父為無駭請族知其皆由時命非例得之也華督
生立華氏知其恐慮不得故早求之也由此而言
明有竟無族者魯之翚挾柔溺名見于經(jīng)而其后
無聞是或不得族也其士會之孥處秦者為劉氏
伍員之子在齊為王孫氏外傳稱知果知知伯之
將滅自別其族為輔氏如此之類皆身自為之非
復君賜釋例曰子孫繁衍枝布葉分始承其本末
取其別故其流至于百姓萬姓其言自有百姓萬
姓未必皆君賜也晉語稱炎帝姓姜則伯夷炎帝
之后姜自是其本姓而云賜姓曰姜者黃帝之后
別姓非一自以姜姓賜伯夷更使為一姓之祖耳
非復因舊姓也猶后稷別姓姬不是因黃帝姓也
諸侯以字
注
諸侯位卑不得賜姓故其臣因氏其王父字
為謚因以為族
注
或使即先人之謚稱以為族
疏
杜意諸侯以字
言賜先人字為族也為謚因以為族謂賜族雖以
先人之字或用先人所為之謚因?qū)樽逡灾u為
族者衛(wèi)齊惡宋戴惡之類是也而劉君乃稱以謚
為族全無一人妄規(guī)杜氏非其義也死后賜族乃
是正法春秋之世亦有非禮生賜族者華督是也
釋例曰舊說以為大夫有功德者則生賜族非也
至于鄭祭仲為祭封人后升為卿經(jīng)書祭仲以生
賜族者檢傳既無同華氏之文則祭者是仲之舊
氏也諸侯以字字有二等檀弓曰幼名冠字五十
以伯仲周道也然則二十有加冠之字又有伯仲
叔季為長幼之字二者皆可以為氏矣服虔云公
之母弟則以長幼為氏貴適統(tǒng)伯仲叔季是也庶
公子則以配字為氏尊公族展氏臧氏是也案鄭
子人者鄭厲公之弟桓十四年鄭伯使其弟語來
盟即其人也而其后為子人氏不以仲叔為氏則
服言公之母弟以長幼為氏其事未必然也杜以
慶父叔牙與莊公異母自然仲叔非母弟族矣其
或以二十之字或以長幼之字蓋出自時君之命
也叔肸稱叔不稱孫而三桓皆稱孫俱氏長幼之
字自不同也臧氏稱孫展氏不稱孫俱氏二十之
字自不同也然則稱孫與不稱孫蓋出其家之意
未必由君賜也以字為族者謂公之曾孫以王父
之字為族也諸侯之子稱公子公子之子稱公孫
公子公孫系公之常言非族也其或貶責則亦與
族同成十四年叔孫僑如如齊逆女傳曰稱族尊
君命也僑如以夫人婦姜氏至自齊傳曰舍族尊
夫人也宣元年公子遂如齊逆女遂以夫人至事
與僑如正同其傳直云尊君命尊夫人不言稱族
舍族既非氏族則不待君賜自稱之矣至于公孫
之子不復得稱公曾孫如無駭之輩直以名行及
其死也則賜之族以其王父之字為族也此無駭
是公之曾孫公之曾孫必須有族故據(jù)曾孫為文
言以王父字耳公之曾孫正法死后賜族亦有未
死即有族者則叔孫得臣是也公子公孫于身必
無賜族之理經(jīng)書季友仲遂叔肸者皆是以字配
名連言之故杜注并云字也其蕩伯姬者公子蕩
之妻不可言公子伯姬故系于夫字言蕩伯姬蕩
非當時之氏其傳云立叔孫氏臧僖伯臧哀伯叔
孫戴伯之徒皆傳家據(jù)后追言之耳其公孟彄世
本以為靈公之子字公孟名彄與季友仲遂相似
俱以字配名劉炫不達此旨妄規(guī)杜過非也必如
劉解生賜族之文證在何處其公之曾孫元孫以
外爰及異姓有新升為卿君賜之族蓋以此卿之
字即為此族案世本宋督是戴公之孫好父說之
子華父是督之字計督是公孫耳未合賜族應死
后其子乃賜族故杜云督未死而賜族督之妄也
沈亦云督之子方可有族耳
官有世功則有官族邑亦如之
注
謂取其舊官舊邑之稱以為族皆稟之時君
疏
舊官謂若晉之士氏舊邑若韓魏趙氏非是君賜
則不得為族嫌其居官邑不待公命故云皆稟之
時君此謂同姓異姓皆然也服虔止謂異姓又引
宋司城韓魏為證韓與司城非異姓司城又自為
樂氏不以司城為族也
公命以字為展氏
注
諸侯之子稱公子公子之子稱公孫公孫之子
以王父字為氏無駭公子展之孫故為展氏
胡傳無駭書名未賜族也諸侯之子為大夫則稱公
子其孫也而為大夫則稱公孫公孫之子與異姓之
臣未賜族而身為大夫則稱名無駭挾之類是也已
賜族而使之世為大夫則稱族如仲孫叔孫季孫之
類是也古者置卿必求賢德不以世官春秋之初猶
為近古故無駭與挾皆書名耳其后官人以世無不
賜之族或以字或以謚或以官或以邑而先王之禮
亡矣
大
全
汪氏曰字魯三桓鄭七穆之類謚宋戴氏衛(wèi)齊
氏之類官如晉士氏中行氏之類邑如晉韓氏魏
氏之類
昭公十年十有二月
春秋十年十有二月
公羊傳十有二月
注
去冬者蓋昭公取吳孟子之年故貶之
疏
禮記
論語皆有昭公取于吳謂之吳孟子之文但不指
其取之年歲今無冬更無他罪可指是以何氏以
意當之以無正文故言蓋也取吳孟子所以不書
者諱取同姓故也
哀公十二年孟子卒
春秋十有二年夏五月甲辰孟子卒
公羊傳孟子者何昭公之夫人也其稱孟子何諱娶
同姓蓋吳女也
注
禮不娶同姓買妾不知其姓則卜之為同宗共
祖亂人倫與禽獸無別昭公既娶諱而謂之吳孟
子春秋不系吳者禮婦人系姓不系國雖不諱猶
不系國也不稱夫人不言薨不書葬者深諱之
谷梁傳孟子者何也昭公夫人也其不言夫人何也
諱娶同姓也
注
葬當書姓諱故亦不書葬
胡傳孟子吳女昭公之夫人其曰孟子云者諱娶同
姓也禮娶妻不娶同姓買妾不知其姓則卜之厚男
女之別也同姓從宗合族屬異姓主名治際會名著
而男女有別矣四世而緦服之窮也五世而袒免殺
同姓也六世親屬竭矣其庶姓別于上戚單于下婚
姻可以通乎綴之以姓而弗別合之以食而弗殊雖
百世而婚姻不通周道然也昭公不謹于禮欲結(jié)好
強吳以去三家之權(quán)忍娶同姓以混男女之別不命
于天子以弱其配不見于廟不書于策以廢其常典
禮之大本喪矣其失國也宜故陳司敗問昭公知禮
乎子曰知禮子退揖巫馬期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
黨君子亦黨乎君娶于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
知禮孰不知禮巫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茍有過人
必知之書孟子卒雖曰為君隱而實亦不可揜矣
大
全
蔡氏曰同姓不可書曰夫人姬氏薨故曰孟子
卒朱子曰諱之使若宋女子姓者然 汪氏曰
或謂舊史固書夫人孟子薨春秋不書夫人而書
卒示天下后世娶同姓之必不可也
禮記
曲禮
取妻不取同姓買妾不知其姓則卜之
注
為其近禽獸也妾賤或時非媵取之于賤者世
無本系
疏
郊特牲云無別無義禽獸之道此不取
同姓為其近禽獸故也云妾賤或時非媵取之于
賤者如諸侯取一國之女則二國同姓以侄娣媵
媵送也妾送嫡行則明知姓氏大夫士取亦各有
妾媵或時非此媵類取于賤者不知何姓之后則
世無本系但卜得吉者取之
大傳
同姓從宗合族屬異姓主名治際會名著而男女有
別
注
合合之宗子之家序昭穆也異姓謂來嫁者也
主于母與婦之名耳際會婚禮交接之會也著明
也母婦之名不明則人倫亂也
疏
此一節(jié)論同姓
從宗異姓主名明男女有別之事同姓從宗者同
姓父族也從宗謂從大小宗也合族屬者謂合聚
族人親疏使昭為一行穆為一行同時食故曰合
族屬也異姓主名治際會者異姓謂他姓之女來
為己姓之妻系夫之親主為母婦之名夫若為父
行則主母名夫若子行則主婦名治正也際會所
以主此母婦之名正婚姻交接會合之事名著而
男女有別者若母婦之名著則男女尊卑異等各
有分別不相淫亂凡姓族異者所以別異人也猶
萬物皆各有名以相分別天子賜姓賜氏諸侯但
賜氏不得賜姓降于天子也故隱八年左傳云無
駭卒公問族于眾仲眾仲對曰天子建德因生以
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諸侯以字為謚因以為族
官有世功則有官族邑亦如之以此言之天子因
諸侯先祖所生賜之曰姓杜預云若舜生媯汭賜
姓曰媯封舜之后于陳以所封之土命為氏舜后
姓媯而氏曰陳故鄭駁異義云炎帝姓姜太□之
所賜也黃帝姓姬炎帝之所賜也故堯賜伯夷姓
曰姜賜禹姓曰姒賜契姓曰子賜稷姓曰姬著在
書傳如鄭此言是天子賜姓也諸侯賜卿大夫以
氏若同姓公之子曰公子公子之子曰公孫公孫
之子其親已遠不得上連于公故以王父字為氏
若適夫人之子則以五十字伯仲為氏若魯之仲
孫季孫是也若庶子妾子則以二十字為氏則展
氏臧氏是也若異姓則以父祖官及所食之邑為
氏以官為氏者若司馬司城是也以邑為氏者若
韓趙魏是也凡賜氏族者此為卿乃賜有大功德
者生賜以族若叔孫得臣是也雖公子之身若有
大功德則以公子之字賜以為族若仲遂是也其
無功德死后乃賜族若無駭是也若子孫不為卿
其君不賜族子孫自以王父字為族也氏族對文
別散則通也故左傳問族于眾仲下云公命以字
為展氏是也其姓與氏散亦得通故春秋有姜氏
子氏姜子皆姓而云氏是也
又
四世而緦服之窮也五世袒免殺同姓也六世親屬
竭矣
注
四世共高祖五世高祖昆弟六世以外親盡無
屬名
其庶姓別于上而戚單于下婚姻可以通乎
注
問之也元孫之子姓別于高祖五世而無服姓
世所由生
系之以姓而弗別綴之以食而弗殊雖百世而婚姻
不通者周道然也
注
周之禮所建者長也姓正姓也始祖為正姓高
祖為庶姓系之弗別謂若今宗室屬籍也周禮小
史掌定系世辨昭穆
疏
此一節(jié)論殷周統(tǒng)敘宗族
之異其庶姓別于上者此作記之人以殷人五世
以后可以通婚故將殷法以問于周云周家五世
以后庶姓別異于上與高祖不同各為氏族不共
高祖別自為宗是別于上也而戚單于下者謂四
從兄弟恩親盡于下各自為宗不相尊敬庶眾也
高祖以外人轉(zhuǎn)廣遠分姓眾多故曰庶姓也高祖
以上復為五宗也婚姻可以通乎者問者既見姓
別親盡雖是周家婚姻無可以通乎問其可通與
否云元孫之子姓別于高祖者元孫與高祖服屬
仍同其姓與高祖不異元孫之子則四從兄弟承
高祖父之后至己五世而無服各事小宗因字因
官為氏不同高祖之父是庶姓別于上庶姓為眾
姓也則氏族之謂也云姓世所由生者據(jù)五世無
服不相稟承各為氏姓故云姓世所由生系之以
姓而弗別者周法雖庶姓別于上而有世系連系
之以本姓而不分別若姬氏姜氏大宗百世不改
也綴之以食而弗殊者連綴族人以飲食之禮而
不殊異也雖百世婚姻不通者言雖相去百世而
婚姻不得通周道然也者言周道如此異于殷也
姓正姓者對氏族為正姓也云始祖為正姓者若
炎帝姓姜黃帝姓姬周姓姬本于黃帝齊姓姜本
于炎帝宋姓子本于契是始祖為正姓也云高祖
為庶姓者若魯之三桓慶父叔牙季友之后及鄭
之七穆子游子國之后為游氏國氏之等云若今
宗室屬籍也者以漢之同宗有屬籍則周家系之
以姓是也云小史掌定系世者周禮小史之官掌
定帝系世本知世代昭穆故云定系世辨昭穆也
坊記
子云取妻不取同姓以厚別也
注
厚猶遠也
故買妾不知其姓則卜之
注
妾言買者以其賤同之于眾物也士庶之妾恒
多凡庸有不知其姓者
以此坊民魯春秋猶去夫人之姓曰吳其死曰孟子
卒
注
吳太伯之后魯同姓也昭公取焉去姬曰吳而
已至其死亦略云孟子卒不書夫人某氏薨孟子
蓋其且字
疏
此一節(jié)坊民取同姓為妻之事魯春
秋猶去夫人之姓曰吳者依春秋之例如夫人齊
女即云姜氏至自齊以例言之此吳女亦當云夫
人姬氏至自吳魯則諱其姬姓而不稱夫人姬氏
至自吳是去夫人之姓曰吳也但春秋經(jīng)文不載
其事其春秋簡牘雜記則有之故論語云謂之吳
孟子是當時之言有稱吳也其死曰孟子卒者哀
十二年稱孟子卒若其不諱當云夫人姬氏薨以
諱取同姓而云孟子卒孟子是夫人之且字沒其
氏書其且字且沒其薨而略言卒而已皆為同姓
諱之鄭與何休皆以諱取同姓而書卒左氏則以
不成喪故稱卒與鄭何異也
春秋繁露
三代改制篇
帝使禹□論姓知殷之德陽德也故以子為姓知周
之德陰德也故以姬為姓故殷王改文書始以男周
王以女書姬故天道各以其類動非圣人孰能明之
白虎通
姓名
人所以有姓者何所以崇恩愛厚親親遠禽獸別昏
姻也故紀世別類使生相愛死相哀同姓不得相聚
皆為重人倫也姓者生也人稟天氣所以生者也詩
云天生烝民尚書曰平章百姓姓所以有百何以為
古者圣人吹律定姓以紀其族人各具五常而生聲
有五音宮商角征羽轉(zhuǎn)而相雜五五二十五轉(zhuǎn)生四
時故百而異也氣殊音悉備皆殊百也所以有氏者
何所以貴功德賤伎力或氏其官或氏其事聞其氏
即可知其所以勉人為善也或氏王父字者何所以
別諸侯之后為興滅國繼絕世也諸侯之子稱公子
公子之子稱公孫公孫之子各以其王父字為氏故
魯有仲孫季孫楚有昭屈景氏齊有高國崔三氏以
知其為子孫也王者之后二稱王子兄弟立而皆封
也或曰王孫上稱王孫也堯知命表稷契賜生子姓
□陶典刑不表姓言天任德遠刑禹姓姒祖以億生
殷姓子祖以元鳥生周姓姬祖以履大人跡生也
唐柳芳氏族論
氏族
氏族者古史官所記也昔周小史定系世辯昭穆故
古有世本錄黃帝以來至春秋時諸侯卿大夫名號
繼統(tǒng)左丘明傳春秋亦言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
之土命之氏諸侯以字為氏以謚為族昔堯賜伯禹
姓曰姒氏曰有夏伯夷姓曰姜氏曰有呂下及三代
官有世功則有官族邑亦如之后世或氏于國則齊
魯秦吳
齊姜姓太公后魯姬姓周公后秦嬴姓伯翳后吳
姬姓泰伯后
氏于謚則文武成宣
左傳以謚為氏因以為族楚昭景亦謚也武成不
盡出于謚文氏為周文王支孫宣氏為魯大夫叔
孫宣伯之后
氏于官則司馬司徒
程伯休父為周司馬子孫因以為氏舜為堯司徒
支孫因以為氏
氏于爵則王孫公孫
王孫滿之后為王孫氏太岳之后為公孫氏
氏于字則孟孫叔孫氏于居則東門北郭
魯大夫東門襄仲之后為東門氏齊大夫北郭子
車之后為北郭氏
氏于志則三烏五鹿
志當作地三烏五鹿皆地名古有三烏大夫子孫
因以為氏見風俗通漢有三烏郡晉文公封舅犯
于五鹿支孫因以為氏
氏于事則巫卜匠陶
周禮有巫氏卜人匠人虞思為周陶正其子孫因
以為氏風俗通曰巫卜醫(yī)匠以事為氏
于是受姓命氏粲然眾矣秦既滅學公侯子孫失其
本系漢興司馬遷父子乃約世本修史記因周譜明
世家乃知姓氏之所由出虞夏商周昆吾大彭豕韋
齊桓晉文皆同祖也
黃帝四世孫顓頊生窮蟬窮蟬六傳至舜是為虞
顓頊又生駱明駱明生鯀鯀生禹是為夏黃帝三
世孫帝嚳生契稷契傳十三世至湯是為商稷傳
三十世至武王是為周顓頊又生稱稱四傳為彭
祖昆吾彭祖生大彭大彭生豕韋齊出于炎帝炎
帝與黃帝皆少典氏之后而晉為周同姓故曰皆
同祖也
更王迭霸多者千祀少者數(shù)十代先王之封既絕后
嗣蒙其福猶為強家漢高祖興徒步有天下命官以
賢詔爵以功誓曰非劉氏王無功侯者天下共誅之
先王公卿之胄才則用不才棄之不辨士與庶族然
則始尚官矣然猶徙山東豪杰以實京師齊諸田楚
屈景皆右姓也其后進拔豪英論而錄之蓋七相五
公之所由興也
華陰楊氏自震至準七世名德汝南袁氏自安至
隗三公五人
魏氏立九品置中正尊世胄卑寒士權(quán)歸在姓已其
州大中正主簿郡中正功曹皆取著姓士族為之以
定門胄品藻人物晉宋因之始尚姓已然其別貴賤
分士庶不可易也于是有司選舉必稽譜籍而考其
真?zhèn)喂使儆惺离凶V有世官賈氏王氏譜學出焉
姓氏之學漢有鄧氏官譜應劭有氏族篇王符潛
夫論亦有姓氏一篇至晉散騎常侍賈弼太保王
弘始有專書宋何承天齊王儉梁王僧虔皆宗其
說
由是有譜局令史職皆具過江則為僑姓王謝袁蕭
為大
瑯琊王氏陳郡謝氏汝南袁氏河南蕭氏皆以永
嘉之亂南徙
東南則為吳姓朱張顧陸為大
吳縣朱桓廣陵張纮吳郡顧雍陸績皆孫吳貴族
山東則為郡姓王崔盧李鄭為大
此所謂郡望也王氏太原崔氏清河盧氏范陽李
氏趙郡鄭氏滎陽
關(guān)中亦號郡姓韋裴柳薛楊杜首之
此關(guān)西之望也楊氏華陰韋氏杜氏皆京兆裴氏
柳氏薛氏皆河東
代北則為鹵姓元長孫宇文于陸源竇首之
北魏拓拔氏改姓曰元獻帝三兄拓拔氏孝文以
為皇枝之長命姓長孫宇文自言神農(nóng)之后北荒
謂草曰俟汾以神農(nóng)嘗百草指草為姓后又訛為
宇文于陸以下皆大臣貴族于出萬紐于氏陸出
步陸孤氏源出河西王禿發(fā)□檀之子竇出沒鹿
回部神元皇后家也
鹵姓者魏孝文帝遷洛有八氏十姓三十六族九十
二姓八氏十姓出于帝宗屬或諸國從魏者三十六
族九十二姓世為部落大人并號河南洛陽人郡姓
者以中國士人差第閥閱為官也凡三世有三公者
曰膏粱有令仆者曰華腴尚書領(lǐng)護而上者為甲姓
九卿若方伯者為乙姓散騎常侍大中大夫者為丙
姓吏部正員郎為丁姓凡得入者謂之四姓又詔代
人之胄初無族姓其穆陸奚于下吏部勿充猥官得
視四姓
以上北魏詳定氏族之例也孝文雅重族望命司
徒左長史宋弁等定諸士族多所升降以范陽盧
敏清河崔宗伯滎陽鄭義太原王瓊為首代北貴
姓亦與焉皇家婚姻必選右族
北齊因仍舉秀才州主簿郡功曹非四姓不在選故
江左定氏族凡郡上姓第一則為右姓
取淵源尊貴者
太和以郡四姓為右姓齊浮圖曇剛類例凡甲門為
右姓
取近世官尊者
周建德氏族以四海通望為右姓
兼論鄉(xiāng)評德望
隋開皇氏族以上品茂姓則為右姓
取丁力蕃盛者
唐貞觀氏族志凡第一等則為右姓
自魏重士族山東人士自矜地望婚姻多責財幣
或舍其鄉(xiāng)里而妄稱名族或兄弟齊列而更以妻
族相陵太宗惡之命吏部尚書高士廉等撰氏族
志征天下譜牒質(zhì)諸史籍以考其真?zhèn)伪嫫湔涯?br /> 第其甲乙褒進忠賢貶退奸逆分為九等以皇族
為首外戚次之崔氏干為第三凡二百九十三姓
千六百五十一家
路氏著姓略以盛門為右姓柳沖姓族系錄
柳沖修國史改氏族志為姓系錄
凡四海望族則為右姓不通歷代之說不可與言譜
也今流俗獨以崔盧李鄭為四姓加太原王氏號五
姓蓋不經(jīng)也
唐初以四姓為右族如北魏制但李氏則進隴西
而退趙郡高宗時又加太原王博陵崔趙郡李為
七姓以其專重五姓概略余族背違國制故曰不
經(jīng)
夫文之弊至于尚官官之弊至于尚姓姓之弊至于
尚詐隋承其弊不知其所以弊乃反古道罷鄉(xiāng)舉離
地著尊執(zhí)事之吏于是乎士無鄉(xiāng)里里無衣冠人無
廉恥士族亂而庶人僭矣故善言譜者系之地望而
不惑質(zhì)之姓氏而無疑綴之婚姻而有別山東之人
質(zhì)故尚婚婭其信可與也江左之人文故尚人物其
智可與也關(guān)中之人雄故尚冠冕其達可與也代北
之人武故尚貴戚其泰可與也及其弊則尚婚姻者
先外族后本宗尚人物者進庶孽退嫡長尚冠冕者
略伉儷慕榮華尚貴戚者徇勢利亡禮教四者俱弊
則失其所尚矣人無所守則士族削士族削則國從
而衰管仲曰為國之道利出一孔者王二孔者強三
孔者弱四孔者亡故冠婚者人道大倫周漢之官人
齊其政一其門使下知禁此出一孔也故王魏晉官
人尊中正立九品鄉(xiāng)有異政家有競心此出二孔也
故強江左代北諸姓紛亂不一其要無歸此出三孔
也故弱隋氏官人以吏道治天下人之行不本鄉(xiāng)黨
政煩于上人亂于下此出四孔也故亡唐承隋亂宜
救之以忠忠厚則鄉(xiāng)黨之行修鄉(xiāng)黨之行修則人物
之道長人物之道長則冠冕之緒崇冠冕之緒崇則
教化之風美乃可與古參矣
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狀家有譜系官之選舉必由
于簿狀家之婚姻必由于譜系有家狀者則上之
官為考定而藏之秘合副在左戶私書有濫則糾
之以官籍官籍不及則稽之以私書蓋周官舊法
所以重明德辨等威也自五季以來取士不問家
世婚姻不問閥閱故其書散佚而其學不傳
東萊博議
姓氏
三代之時曰姓者統(tǒng)其祖考之所自出者也百世而
不變者也曰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者也數(shù)世而
一變者也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其得姓雖一而子
孫別而為氏者不勝其多焉有以王父之字為氏者
矣有以先世之謚為氏者矣有以所居之官為氏者
矣有以始封之邑為氏者矣枝分派別千涂萬轍初
若參錯紛亂而難考及徐而視之有綱有條猶指諸
掌焉孟仲季臧東門子叔同出于魯也游國封印公
父伯張同出于鄭也向華蕩樂鱗魚仲老同出于宋
也欒高崔國叔仲東郭同出于齊也尋其流可以知
其源尋其葉可以知其根抑何易耶自秦漢以來氏
族之制出于上之所賜下之所更者絕無而僅有至
于世守一氏傳千余年而不變者天下皆是也其變
非若古之屢其列非若古之多可謂簡而易知者矣
然人罕有能辨氏族之源者王之氏一也吾不知出
于元城之王耶宜春之王耶邛城之王耶劉之氏一
也吾不知出于陶唐之劉耶奉春之劉耶元海之劉
耶其能明辨而不惑者鮮矣氏之馬者未必能辨其
為馬服之馬及馬矢之馬也氏之石者未必能辨其
為周衛(wèi)之石及后趙之石也古之氏族繁而知之者
反多今之氏族簡而知之者反少蓋由譜牒之興廢
而已以是知譜牒之學不可不講也
凌迪知萬姓統(tǒng)譜
雜編
古者別生分類始有姓氏之書尊世系敘昭穆則有
姓氏之官源派有敘秩秩可考自譜牒久廢源流無
據(jù)崛起草莽之夫而求附圣明之后生長要荒之族
而僭紊帝出之裔噫可嘆矣且五帝之相承三王之
繼禪無非出于黃帝之后考之史遷世表黃帝二世
而顓帝三世而高辛四世而帝堯至舜則八世此帝
之世系出于黃帝明矣駱明四世而禹二十世而湯
至武王則三十一世此王之世系出于黃帝又明矣
是雖史遷在漢世掌天官能知譜牒之詳而亦帝王
盛世歷歷有官若書也
世之執(zhí)茫昧之說者曰契生于卵后稷人跡世系無
可考也泥五德之說者曰高辛以水生木夏禹以土
生金世系之不必信也意稷契之事特經(jīng)傳欲示以
天命精微之意五帝之說又特起于漢儒附會之私
皆不可以實論也秦起西戎特一丑類托于柏翳之
所出若難信也況呂政受命寄身不常而亦玷柏翳
之后可乎漢起鄉(xiāng)中特一亭長本于唐堯之所出似
可疑也況鄙哉劉裕亦冒堯姓而亦玷唐堯之后可
乎曹魏之興肇于宦官曹騰而以為曹叔振鐸之裔
夫何僭矧嵩系養(yǎng)息姓氏無考邪唐祖之始肇于隴
西北道而謂出□陶夫何偽矧以理為李尤為不經(jīng)
邪甚者晉敬瑭西戎裔也而改姓石氏可乎唐之克
用朱邪族也而冒姓李氏可乎嗚呼杜正倫求附于
城南諸杜君子所鄙郭崇韜哭子儀之墓識者譏之
況帝王正統(tǒng)使丑類卑族混而無別君子安得不辨
之哉此無他自秦以后姓氏無書毋怪乎裔夏貴賤
之混也
顧炎武日知錄
錫土姓
今日之天下人人無土人人有姓蓋自錫土之法廢
而唐宋以下帝王之裔儕于庶人無世守之固錫姓
之法廢而魏齊以下朔漠之姓雜于諸夏失氏族之
源后之鄙儒讀禹貢而不知其義者多矣
卿不書族
春秋之文不書族者有二義無駭卒挾卒柔會宋公
陳侯蔡叔盟于折溺會齊師伐衛(wèi)未賜氏也遂以夫
人婦姜至自齊歸父還自晉至笙遂奔齊僑如以夫
人婦姜氏至自齊豹及諸侯之大夫盟于宋意如至
自晉婼至自晉一事再見因上文而略其辭也
公羊宣公元年傳遂何以不稱公子一事而再見
者卒名也
注
卒竟也竟但舉名者省文如后人作
史一條之中再見者不復書姓左氏不得其解于
溺會齊師伐衛(wèi)則曰疾之于歸父還自晉則曰善
之豈有疾之而去族善之而又去族者乎
春秋隱桓之時卿大夫賜氏者尚少故無駭卒而羽
父為之請族如挾如柔如溺皆未有氏族者也
谷梁傳不爵大夫之說近之而未得其實
莊閔以下則不復見于經(jīng)其時無不賜氏者矣
取妻不取同姓
姓之為言生也
左傳昭四年問其姓對曰余子長矣
詩曰振振公姓天地之化專則不生兩則生故叔詹
言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晉語曰同姓不婚懼不殖也
而子產(chǎn)之告叔向云內(nèi)官不及同姓美先盡矣則相
生疾晉司空季子之告公子曰異德合姓鄭史伯之
對桓公曰先王聘后于異姓務和同也聲無一聽物
無一文是知禮不娶同姓者非但防嫌亦以戒獨也
故曲禮納女于天子曰備百姓
吳語句踐請一介嫡女執(zhí)箕以□姓于王宮
而郊特牲注云百官公卿以下也百姓王之親也
呂刑官百族姓傳族同族姓異姓
易曰男女眹而其志通也是以王御不參一族其所
以合陰陽之化而助嗣續(xù)之功者微矣
古人以異姓為婚姻之稱大戴禮南宮絳夫子信其
仁以為異姓謂以兄之子妻之也周禮司儀時揖異
姓鄭氏注引此
姓之所從來本于五帝五帝之得姓本于五行則有
相配相生之理故傳言有媯之后將育于姜又曰姬
姞耦其生必蕃而后世五音族姓之說自此始矣晉
嵇康論曰五行有相生故同姓不婚
舊唐書呂才序宅經(jīng)謂五姓之說本無所出惟堪
輿經(jīng)黃帝對于天老乃有五姓之言今考漢書王
莽傳卜者王況謂李焉君姓李李者征征火也后
漢蘇竟與劉龔書五七之家三十五姓彭奉延氏
不得與焉李云上書高祖受命至今三百六十四
歲君期一周當有黃精代見姓陳項虞田許氏不
可令此人居太尉太傅典兵之官五姓之說始見
于此蓋與讖記之文同起于哀平之際而京房傳
房本姓李推律自定為京氏白虎通曰古者圣人
吹律定姓以記其族爾雅翼曰古者司商協(xié)名姓
人始生吹律合之定其姓名易是類謀曰黃帝吹
律定姓論衡言孔子吹律自知殷宋大夫子氏之
世則古人以律推姓亦必有法潛夫論言凡姓之
有音也必隨其本生祖所出也太□木精承歲星
而王夫其子孫咸當為角神農(nóng)火精承熒惑而王
夫其子孫咸當為征黃帝土精承填而王夫其子
孫咸當為宮少昊金精承太白而王夫其子孫咸
當為商顓頊水精承辰而王夫其子孫咸當為羽
雖號百變音形不易此則五姓所以分屬五音之
說與春秋裨史趙史伯諸人之論大抵相同不
可謂其無本宋時猶尚五音之說云麓漫鈔言永
安諸陵皆東南地穹西北地垂東南有山西北無
山角音所利如此
春秋時最重族姓至七國時則絕無一語及之者正
猶唐人最重譜牒而五代以后則蕩然無存人亦不
復問此百余年間世變風移可為長嘆也已
姓
言姓者本于五帝見于春秋者得二十有二媯虞姓
出顓頊封于陳姒夏姓出顓頊封于杞鄫越
傳云沈姒蓐黃春秋時無考
子殷姓出高辛封于宋
小戎亦子姓
姬周姓出黃帝封于管蔡郕霍魯衛(wèi)毛郜雍曹滕
畢原酆郇邘晉應韓凡蔣邢茅胙祭吳虞虢鄭燕魏
芮彤荀賈耿滑焦楊密隨己諸國
驪戎犬戎皆姬姓
任宿須句顓臾風姓也自太□秦趙梁徐郯江黃葛
麋嬴姓也自少□莒己姓薛任姓
隱十一年疏引世本謝章薛舒呂祝終泉畢過十
國皆任姓
南燕姞姓也自黃帝
密須亦姞姓國語又有酉滕箴荀僖儇依七姓其
封國在周世無考
杜祁姓也自陶唐楚夔權(quán)姓邾郳曹姓鄅逼陽妘
姓鬷夷董姓也自祝融
國語又有彭禿斟三姓在周世無考
齊呂許紀州向姜姓也自炎帝
又有姜戎
蓼六舒舒鳩偃姓也自咎繇胡歸姓鄧曼姓羅熊姓
狄隗姓鄋瞞漆姓陰戎允姓六者不詳其所出
國語以莒為曹姓越為姓與此異
略舉一二論之則今之孟氏季氏孫氏寧氏游氏豐
氏皆姬陳氏田氏皆媯?cè)A氏向氏樂氏魚氏皆子崔
氏馬氏皆姜屈氏昭氏景氏皆自戰(zhàn)國以下之人
以氏為姓而五帝以來之姓亡矣
或曰嬴姓出于祝融葛谷皆嬴姓伯益賜姓嬴
秦趙徐乃其后凡注疏家所引姓氏大抵出于世
本今其書亡不能備考
氏族
禮記大傳正義諸侯賜卿大夫以氏若同姓公之子
曰公子公子之子曰公孫公孫之子其親已遠不得
上連于公故以王父字為氏若適夫人之子則以五
十字伯仲為氏若魯之仲孫季孫是也若庶子妾子
則以二十字為氏
記所云冠而字之之字
則展氏臧氏是也若異姓則以父祖官及所食之邑
為氏以官為氏者則司馬司城是也以邑為氏者若
韓趙魏是也凡賜氏族者比為卿乃賜有大功德者
生賜以族若叔孫得臣是也雖公子之身若有大功
德則以公子之字賜以為族若仲遂是也其無功德
死后乃賜族若無駭是也
按此論亦多不然詳見卿不書族條
其子孫若為卿其君不賜族子孫自以王父字為族
也氏族對文為別散則通也故左傳云問族于眾仲
下云公命以字為展氏是也其姓與氏散亦得通故
春秋有姜氏子氏姜子皆姓而云氏是也
戰(zhàn)國時人大抵猶稱氏族
戰(zhàn)國策甘茂曰昔者曾子處費費人有與曾子同
名族者而殺人不言姓而言族可見當時未嘗以
氏為姓也
漢人則通謂之姓然氏族之稱猶有存者漢書恩澤
侯表褒魯節(jié)侯公子寬以魯頃公元孫之元孫奉周
祀元始元年六月丙午封子相如嗣更姓公孫氏
平帝紀封周公后公孫相如為褒魯侯當依表作
公子寬
后更為姬氏公子公孫氏也姬姓也此變氏稱姓之
一證
水經(jīng)注漢武帝元鼎四年幸雒陽巡省豫州觀于周
室邈而無祀詢問耆老乃得孽子嘉封為周子南君
以奉周祀按汲冢古文謂衛(wèi)將軍文子為子南彌牟
其后有子南勁紀年勁朝于魏后惠成王如衛(wèi)命子
南為侯秦并六國衛(wèi)最后滅疑嘉是衛(wèi)后故氏子南
而稱君也據(jù)此嘉本氏子南武帝即以其氏命之為
爵而漢書恩澤侯表竟作姬嘉則沒其氏而書其姓
矣與褒魯之封公孫氏更為姬氏者正同
姓氏之稱自太史公始混而為一本紀于秦始皇則
曰姓趙氏于漢高祖則曰姓劉氏
氏族相傳之訛
氏族之書所指秦漢以上者大抵不可盡信唐書表
李氏則云紂之時有理征字德靈為翼隸中吳伯
本李延壽北史序傳
不知三代時無此名字無此官爵也表王氏則云周
靈王太子晉以直諫廢為庶人傳記亦無此事王氏
定著三房一曰瑯琊二曰太原皆出靈王太子晉三
曰京兆出魏信陵君是凡王皆姬姓矣乃王莽自云
舜后
漢書元后傳莽自謂黃帝之后黃帝姓姚氏八世
生虞舜舜起媯汭以媯為姓至周武王封舜后媯
滿于陳是為胡公十三世生完完字敬仲奔齊齊
桓公以為卿姓田氏十一世田和有齊國三世稱
王至王建為秦所滅項羽起封建孫安為濟北王
至漢興安失國齊人謂之王家因以為氏
莽敗其族尚全未必無后裔而春秋吳有王犯晉有
王良范氏之臣王生戰(zhàn)國齊有王斗王蠋王歡費有
王順魏有王錯趙有王登秦有王稽王龁王剪王綰
王戊
過秦論有王廖未知何國人
亦未必同出于靈王也
野客叢書曹子建作王仲宣誄曰流裔畢萬末胄
稱王厥姓斯氏條分葉散世滋芳烈揚聲秦漢呂
向注秦有王剪王離漢有五侯按王粲系畢公高
之后畢萬封于魏后十代文侯始列為侯至孫稱
惠王因以王為氏而秦之剪離自周太子晉之后
漢之五侯自齊田和之后此三派元不相干注引
為一誤矣故新莽以姚媯陳田王五姓為宗室禁
元城王氏勿與四姓為婚而己自取王欣之女魏
東萊王基為子納太原王沈女皆不以為嫌蓋知
此也庾信作宇文杰墓志亦有是誤
韓文公作王仲舒神道碑文云王氏皆王者之后在
太原者為姬姓春秋時王子成父敗狄有功因賜氏
此語卻有斟酌
竇氏古無所考類族者不得其本見左傳有后緡方
娠逃出自竇之文即為之說曰帝相妃有仍氏女逃
出自竇奔歸有仍生少康少康次子曰龍留居有仍
遂為竇氏
唐書宰相世系表
此與王莽引易伏戎于莽升其高陵莽皇帝名也升
劉伯升也何以異哉乃韓文公作竇牟墓志后緡竇
逃閔腹子夏以再家竇為氏亦用此事竊意古地以
竇名者甚多必是以地為氏路史曰余嘗考之古之
得姓者未有不本乎始封者也其氏于事者蓋寡矣
而姓書氏譜每為之曲說至有棄其祖之所自出又
牽異類而屬之豈不悲哉正謂若此之類也
漢時碑文所述氏族之始多不可據(jù)如魏蔣濟郊議
稱曹騰碑文云曹氏族出自邾王沈魏書云其先出
于黃帝當高陽世陸終之子曰安是為曹姓周武王
克殷封曹俠于邾至戰(zhàn)國為楚所滅子孫分流或家
于沛而魏武作家傳自云曹叔振鐸之后陳思王作
武帝誄曰于穆武王胄稷裔周則又姬姓之后以國
為氏者矣及至景初中明帝從高堂隆議謂魏為舜
后詔曰曹氏世系出自有虞氏今祀圜丘以始祖帝
舜配后少帝禪晉文亦稱我皇祖有虞氏則又不知
其何所據(jù)
宋書符瑞志載博士蘇林董巴言但云魏之氏族
出自顓頊與舜同祖見于春秋世家魏志蔣濟以
為舜本姓媯其苗曰田非曹之先著文以追詰隆
夫以一代之君而三易其祖豈不可笑況于士大夫
乎
程氏出程伯休父太史公自序云重黎氏世序天地
其在周程伯休父其后也應劭曰封為程國休父字
也其后為司馬氏
晉書宣帝紀其先出自帝高陽之子重黎為夏官
祝融歷唐虞夏商世序其職及周以夏官為司馬
其后程伯休甫周宣王時以世官克平徐方錫以
官族因而為氏
而左傳成十八年晉欒書中行偃使程滑弒厲公注
程滑晉大夫襄二十三年程鄭嬖于公注鄭亦荀氏
宗此則晉之程氏乃荀氏之別不與休甫同出今既
祖休甫又祖程嬰則誤矣
路史以荀為文王之后子華子之書亦言其族出
于司馬而又曰趙則真吾姓之所宗氏也則程又
與趙同祖朱子曰子華子近世偽書今或引其說
以證姓氏之所從出則誣其祖矣又按莊子及呂
氏春秋子華子韓昭厘侯時人非孔子所見之程
子
沈氏宋書沈約自序昔少□金天氏有裔子曰昧為
元冥師生允格臺駘臺駘能業(yè)其官宣汾洮障大澤
以處大原帝顓頊嘉之封諸汾川其后四國沈姒蓐
黃沈子國今汝南平輿沈亭是也
汝南去汾川甚遠
春秋之時列于盟會定公四年諸侯會召陵伐楚沈
子不會晉使蔡伐沈滅之以沈子嘉歸按沈姒蓐黃
四國皆在汾水之上為晉所滅
左氏昭公元年傳曰今晉主汾而滅之矣
黃非江人黃人之黃則沈亦非沈子嘉之沈休文乃
并列而合之為一誤也唐宰相世系表曰沈氏出自
姬姓周文王第十子叔季食采于沈汝南平輿沈
亭即其地也此為得之
又按魯有沈猶氏家語魯之販羊有沈猶氏者曾
子弟子沈猶行是以地為姓漢書景帝封楚元王
子歲為沈猶侯
白氏唐白居易自序家狀曰出于楚太子建之子白
公勝楚殺白公其子奔秦代為名將乙丙已降是也
裔孫白起有大功于秦封武安君按白乙丙見于僖
之三十三年白公之死則哀之十六年后白乙丙一
百四十八年曾謂樂天而不考古一至此哉
唐宰相世系表以西乞術(shù)白乙丙為孟明之子尤
誤
揚氏漢書揚雄傳
揚從才
曰其先出自周伯僑者以支庶食采于晉之揚
左傳楊字從木
因氏焉揚在河汾之間周衰而揚氏或稱侯號曰揚
侯會晉六卿爭權(quán)韓魏趙興而范中行知伯弊當是
時逼揚侯揚侯逃于楚巫山因家焉此誤以楊侯與
楊食我為一人也唐書宰相世系表曰揚氏出自姬
姓周宣王子尚父封為揚侯又云晉之公族食邑于
羊舌
左傳正義引世族譜云羊舌其所食邑名
凡三縣一曰銅鞮二曰楊氏三曰平陽羊舌四族叔
向食采楊氏其地平陽楊氏縣是也及晉滅羊舌氏
而叔向子孫逃于華山仙谷遂居華陰用修據(jù)此以
楊陽揚羊四姓為一尢誤按楊城即今之洪洞縣本
楊侯國左氏女叔侯所云霍楊韓魏皆姬姓也
襄二十九年
而子云反離騷亦云有周氏之嬋嫣兮或鼻祖于汾
隅靈宗初諜伯僑兮流于末之揚侯不知其字何以
為楊及其滅于晉而為大夫羊舌氏邑則食我始見
于傳而楊朱與老子同時又非羊舌之族也陽氏則
以國為氏以邑為氏皆不可知
胡三省曰春秋閔公二年齊人遷陽子孫以國為
氏又按昭公十二年齊高偃帥師納北燕伯于陽
是邑名
晉有陽處父乃在叔向之前而禁之陽□魯之陽虎
曾子弟子有陽膚
非一陽也宋之羊斟邾之羊羅非一羊也安得謂陽
為平陽羊為羊舌而并附之叔向乎
段氏后漢書段颎其先出鄭共叔段古人無以祖父
名為氏者凡若此類皆不通之說按段氏當出自段
干史記老子之子名宗宗為魏將封于段干
唐書世系表封于段為干木大夫謬
魏世家有段干木段干子田完世家有段干明
褚氏唐宰相世系表云出自子姓宋共公子段字子
石食采于褚其德可師號曰褚?guī)煱瘩規(guī)熌斯倜?br />獨宋有此官鄭亦有之昭公二年鄭公孫黑請以印
為褚?guī)熓且残l(wèi)亦有褚?guī)熉曌?br />賀氏晉書賀循傳曰會稽山陰人也其先慶普漢世
傳禮所謂慶氏學族高祖純安帝時為侍中避安帝
父清河王慶諱改為賀氏宋史賀鑄自言出王子慶
忌居越之湖澤所謂鏡湖乃慶湖也
見鑄本傳然史即疑之
按古但有以王父字為氏無以名為氏者慶忌名也
不得為氏而鏡湖本名鑒湖慶古音羌聲不相近若
齊之慶氏居吳朱方見于左傳后人以慶封有弒君
之惡諱之而欲更其祖其不及宋司馬華孫遠矣
水經(jīng)注有賀臺越入?yún)沁€而成之故號曰賀臺茍
欲求越國之故何不取之于賀臺而必取之于鏡
湖又改鏡而為慶耶
刀氏
復古編云作刁非
姓譜以為齊大夫豎刀之后胡三省曰豎刀安得有
后漢書貨殖傳有刀間愚按古書刀與貂通齊襄王
時有貂勃
寇氏姓譜出自武王弟康叔為周司寇后人因以氏
焉按康叔為衛(wèi)國之祖必無以王官氏其支庶之理
此乃衛(wèi)之司寇左傳哀二十五年有司寇亥即寇氏
之祖也檀弓有司寇惠子
今之顏氏皆云兗國之裔考仲尼弟子列傳有顏幸
顏高顏祖顏之仆顏噲顏何而孔子于衛(wèi)主顏讎由
此六人與讎由皆無后乎今之孔氏皆云夫子之裔
春秋齊有孔虺衛(wèi)有孔達陳有孔寧鄭有孔叔孔張
此四族者皆無后乎且夫子出于宋為子姓而鄭姬
姓陳媯姓衛(wèi)姞姓
哀十一年孔姞
可合而為一乎
史記貨殖傳宛孔氏之先梁人也用鐵冶為業(yè)秦
伐魏遷孔氏南陽平準書孔僅南陽大冶
顏魯公作家廟碑云其先出于顓頊之孫祝融融孫
安為曹姓其裔邾武公名夷甫字顏子友別封郳為
小邾子遂以顏為氏多仕魯為卿大夫按左傳襄十
九年齊侯娶于魯曰顏懿姬其侄鬷聲姬注曰顏鬷
皆姬母姓
當云母氏
則顏之為姬姓為魯族審矣
姓譜曰顏姓本自魯伯禽支子有食采顏邑者因
以為族
其出于邾之說本自圈稱葛洪蓋徒見公羊于邾有
顏公之稱而不考之于左氏也莒之犁比公豈必為
犁彌之祖乎
公羊傳謂邾婁顏淫九公子于宮中因以納賊周
天子誅顏而反孝公于魯非隱公所盟之儀父不
知何取于若人而以之為祖
春秋時以孟為字者甚多今之孟氏皆祖子輿前代
亦未之有也魏書孟表濟北蛇丘人自云本屬北地
號索里諸孟
古時孟姓亦或與芒通史記秦本紀擊芒卯華陽
索隱引譙周云孟卯也淮南子孟卯注引戰(zhàn)國策
曰芒卯也
元史孔思晦傳五季時孔末之后方盛欲以偽滅真
害宣圣子孫幾盡至是其裔復欲冒稱宣圣后思晦
以為不早辨則真?zhèn)尉靡娌豢擅鞅伺c我不共戴天
乃列于族與共拜殿庭可乎遂會族人斥之而重刻
宗譜于石然則今之以孔姓而濫通譜牒者可以戒
矣
漢濟陰太守孟郁修堯廟碑曰惟序仲氏祖統(tǒng)所出
本繼于姬周之遺苗天生仲山甫翼佐中興宣平功
遂受封于齊周道衰微失爵亡邦后嗣乖散各相土
擇居帝堯萌兆生長葬陵在于成陽圣化常存慕巍
巍之盛樂風俗之美遂安處基業(yè)屬都鄉(xiāng)高相里因
氏仲焉以傳于今其陰列仲氏有名者三十余人又
廷尉仲定碑略同漢時仲氏自謂仲山甫之后托基
于帝堯之陵而今則以為孔子弟子子路之后援顏
曾孟之例而求為五經(jīng)博士矣然春秋之以仲氏者
不一而仲山甫未嘗封齊則漢人之祖山甫未必是
而今人之祖子路亦未必非也
以國為氏
古人之氏或以謚或以字或以官或以邑無以國為
氏者其出奔他國然后以本國為氏敬仲奔齊而為
陳氏是也其他若鄭丹宋朝楚建郳申之類皆是也
不然則亡國之遺裔也
今人姓同于國者多自云以國為氏非也夏氏出于
陳之少西而非夏后氏之夏齊氏出于夏之齊惡而
非齊國之齊左氏史記其最著明者矣
秦堇父非秦國之秦狄虒彌非狄人之狄
姓氏書
姚寬西溪叢語曰姓氏之學莫盛于元和姓纂自南
北朝以官職相高沿至于唐崔盧李鄭糾紛可鄙若
以圣賢所本如媯姓子姓姬姓姜姓之類各分次其
所從來以及春秋所紀用世本荀況譜杜預公子譜
為法則唐虞三代列國諸侯俱可成書此似太史公
欲為而未就者耳愚嘗欲以經(jīng)傳諸書次之首列黃
帝之子得姓者十二人次則三代以上之得國受氏
而后人因以為姓者次則戰(zhàn)國以下之見于傳記而
今人通謂之姓者次則三國南北朝以下之見于史
者又次則代北復姓遼金元姓之見于史者而無所
考者別為一帙
略舉其目曰姓本第一封國第二氏別第三秦漢
以來姓氏合并第四代北姓第五遼金元姓第六
雜改姓第七無征第八
此則若網(wǎng)之在綱有條而不紊而望族五音之紛紛
者皆無所用豈非反本類族之一大事哉
漢劉向撰世本二卷其書不傳今左傳注疏多本之
然亦未必無誤
通譜
同姓通族見于史者自晉以前未有晉書石苞傳曾
孫樸沒于寇石勒以與樸同姓俱出河北引樸為宗
室特加優(yōu)寵位至司徒南史侯瑱傳侯景以瑱與己
同姓托為宗族待之甚厚此以殊族而附中國也晉
書孫旗傳旗子弼及弟子髦輔琰四人□有吏材重
于當世遂與孫秀合族南史周弘正傳附王偉與
周石珍合族舊唐書李義府傳義府既貴之后自言
本出趙郡始與諸李敘昭穆而無賴之徒茍合藉其
權(quán)勢拜伏為兄叔者甚眾李輔國傳宰相李揆山東
甲族見輔國執(zhí)子弟之禮謂之五父此以名門而附
小人也凡此史皆書之以志其非今人好與同姓通
譜不知于史傳居何等也
北人重同姓多通譜系南人則有比鄰而各自為族
者宋書王仲德傳北土重同姓謂之骨肉有遠來相
投者莫不竭力營贍仲德聞王愉在江南是太原人
乃往依之愉禮之甚薄魏書崔元伯傳崔寬自隴右
通款見司徒浩浩與相齒序厚撫之及浩誅以遠來
□族獨得不坐遂家于武城以一子繼浩弟覽妻封
氏相奉如親北史杜銓傳初密太后杜氏父豹喪在
濮陽太武欲令迎葬于鄴謂司徒崔浩曰天下諸杜
何處望高朕意欲取杜中長老一人以為宗正令營
護兇事浩曰京兆為美中書博士杜銓其家今在趙
郡是杜預后于今為諸杜最召見銓以為宗正令與
杜超子道生送豹喪葬鄴南銓遂與超如親超謂銓
曰既是宗正何緣喬居趙郡乃延引同屬魏郡南史
韋鼎傳陳亡入隋時吏部尚書韋世康兄弟顯貴文
帝從容謂鼎曰世康與公遠近對曰臣宗族南徙昭
穆非臣所知帝曰卿百代卿族豈忘本也命官給酒
肴遣世康請鼎還杜陵鼎乃自楚太傅孟以下二十
余世并考論昭穆作韋氏譜七卷示之歡飲十余日
乃還
近日同姓通譜最為濫雜其實皆植黨營私為蠹國
害民之事宜嚴為之禁欲合宗者必上之于官使諳
悉古今者為之考定歲終以達禮部而類奏行之其
不請而私通者屏之四裔然后可革其弊古之姓氏
有專官掌之國語曰使名姓之后能知上下之神祗
氏姓之所出者為之宗又曰司商協(xié)名姓春宮宗伯
其屬有都宗人家宗人而女官亦有內(nèi)宗外宗今日
姓氏婚姻二事似宜專設一官方得教民之本
氏族之亂莫甚于五代之時當日承唐余風猶重門
蔭故史言唐梁之際仕宦遭亂奔亡而吏部銓文書
不完因緣以為奸利至有私鬻誥敕亂易昭穆而季
父母舅反拜侄甥者冊府元龜長興初鴻臚卿柳膺
將齋郎文書兩件賣與同姓人柳居則大理寺斷罪
當大辟以遇恩赦減死奪見任官罰錮終身不齒□
曰一人告身三代名諱傳于同姓利以私財上則欺
罔人君下則貨鬻先祖罪莫大焉自今以后如有此
弊傳者受者并當極法今則因無蔭敘遂弛禁防五
十年來通譜之俗遍于天下自非明物察倫之至亟
為澄別則滔滔之勢將不可反矣
唐朝以前最重譜牒如新唐書言河南劉氏本因匈
奴之后劉庫仁柳城李氏世為契丹酋長營州王氏
本高麗之類此同姓而不同族也又如魏書高陽王
雍傳言博陵崔顯世號東崔地寒望劣此同族而不
同望也故高士廉傳言每姓第其房望雖一姓中高
下懸隔
異姓稱族自漢以來未有此事杜子美寄族弟唐十
八使君詩云與君陶唐后盛族多其人圣賢冠史籍
枝派羅源津則杜與唐為兄弟矣重送劉十弟判官
詩云分源豕韋派別浦雁賓秋年事推兄忝人才覺
弟優(yōu)則杜與劉為兄弟矣韓文公送何堅序亦云何
于韓同姓為近
容齋三筆引孫緬唐韻曰韓滅子孫分散江淮間
因以韓為何字隨音變遂為何氏
按詩揚之水一章言戍申二章言戍甫三章言戍許
孔氏曰言甫許者以其俱為姜姓既重章以變文因
借許甫以言申其實不戍甫許也六國時秦趙同為
嬴姓史記漢書多謂秦為趙亦此類也
史記秦本紀太史公曰秦以其先造父封趙城為
趙氏陸賈傳秦任刑法不變卒滅趙氏索隱曰按
韋昭云秦伯翳后與趙同出蜚廉造父有功周穆
王封之趙由此一姓趙氏漢書武五子傳趙氏無
炊火焉韋昭云趙秦之別氏南越傳蒼梧秦王晉
灼曰秦王即趙它也趙本與秦同姓故曰秦王淮
南子亦稱秦始皇為趙政三國志陳思王上疏絕
纓盜馬之臣赦楚趙以濟其難注秦穆公有赦盜
馬事趙則未聞蓋以秦亦趙姓文選王融策秀才
文訪游禽于絕澗作霸秦基李善注引韓非子所
載趙董閼于事而云史記曰趙氏之先與秦共祖
以其共祖故雖秦亦號曰趙又左思魏都賦二嬴
之所曾聆李善注秦穆公趙簡子史記趙氏之先
與秦同祖故曰二嬴也
崧高言生甫及申孔氏曰此詩送申伯而及甫侯者
美其上世俱出四岳故連言之今人之與同姓則無
不通譜何不更廣之于異姓而以子美退之為例也
季華淮南節(jié)度使崔公頌德碑云惟申伯翼宣王登
南邦興周室小白率諸侯征楚翟奉王職與崔公□
德同勛皆姜姓也
開元十九年于南京置齊太公廟建中初宰相盧杞
京兆尹盧諶以盧者齊之裔乃鳩其裔孫若崔盧丁
呂之族合錢以崇飾之
元吳澄送何友道游萍鄉(xiāng)序云展柳韓何二族各以
儒官著而其初實一姬姓文之昭由魯之展而為柳
武之穆由晉之韓而為何氏不同而姓同
宋邵伯溫聞見錄云司馬溫公一日過康節(jié)先生謁
曰程秀才既見則溫公也問其故公笑曰司馬出程
伯休父
二字姓改一字
古時以二字姓改為一字者如馬宮本姓馬矢改為
馬唐憲宗名純詔姓淳于者改姓于唐宰相世系表
鍾離昧二子次曰接居潁川長社為鍾氏見之史冊
不過一二自洪武元年詔蒙古服蒙古語蒙古姓一
切禁止如今有呼姓本呼延乞姓本乞伏皆明初改
而并中國所自有之復姓皆去其一字氏族之紊莫
甚于此且如孫氏有二衛(wèi)之良夫楚之叔敖□見于
春秋而公孫叔孫長孫士孫王孫之類今皆去而為
孫與二國之孫合而為一而其本姓遂亡公羊公沙
公乘之類則去而為公母丘母將之類皆去而為母
而其本姓遂亡司徒司空之類
唐元宗御注孝經(jīng)碑末有司徒巨源李邕娑羅樹
碑末有司徒元簡宋開寶商中宗廟碑翰林待詔
司徒儼書宋史趙逄傳有禮部侍郎集賢殿學士
司徒翊
則去而為司司馬氏則去而或為司或為馬而司馬
之僅存于代者惟溫公之后所以然者蓋因儒臣無
學不能如魏孝文改代北之姓一一為之條理而聽
其人之所自為也然蒙古姓之改不始于是時唐書
阿史那忠以擒頡利功拜左屯衛(wèi)將軍妻以宗女定
襄縣主賜名為忠單稱史氏韓文公集賢院校理石
君墓志云其先姓烏石蘭從拓拔魏氏入夏居河南
遂去烏與蘭獨姓石氏劉靜修古里氏名字序云吳
景初本姓古里氏以女直諸姓今各就其近似者易
從中國姓故古里氏例稱吳則固已先之矣
肅宗上元二年詔氏姓與俗
缺
及隱疾同聲者宜
改與本族望所出
金世宗大定十三年五月戊戌禁女直人毋得混
為漢姓今完顏氏皆去完而為顏惟曲阜不敢冒
兗國之姓特稱完氏
章丘志言洪武初翰林編修吳沈奉旨撰千家姓得
姓一千九百六十八而此邑如□如傌尚未之錄今
訪之□姓有三四百丁自云金丞相□虎高琪之后
蓋二字改為一字者而撰姓之時尚未登于黃冊也
以此知單姓之改□在明初以后而今代山東氏族
其出于金元之裔者多矣
洪武元年禁勿為元人姓者禁中國之人更為元人
姓非禁元人之本姓也三年四月甲子詔曰天生斯
民族屬姓氏各有本原古之圣王尤重之所以別昏
姻重本始以厚民俗也朕起布衣定群雄為天下主
已嘗詔告天下蒙古諸色人等皆我赤子果有材能
一體擢用聞入仕之后或多更姓名朕慮歲久其子
孫相傳昧其本原非先王致謹氏族之道中書省其
告諭之如已更易者聽其改正可謂正大簡要至九
年三月癸未以火赤為翰林蒙古編修更其姓名
曰霍莊蓋亦仿漢武賜日磾姓金之意然漢武取義
于休屠王祭天金人亦以中國本無金姓也今中國
本有霍姓而賜之霍則與周霍叔之后無別矣況其
時又多不奉旨而自為姓者其年閏九月丙午淮安
府海州儒學正曾秉正言臣見近來蒙古色目人多
改為漢姓與華人無異有求仕入官者有登顯要者
有為富商大賈者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宜令復姓庶
可辨識又臣前過江浦見塞外之俘累累而有江統(tǒng)
徙戎之論不可不防至永樂元年九月庚子上謂兵
部尚書劉□曰各衛(wèi)韃靼人多同名宜賜姓以別之
于是兵部請如洪武中故事編置勘合給賜姓氏
按洪武中勘合賜姓實錄不載惟十六年二月故
元云南右丞觀音保降賜姓名李觀又宣宗實錄
丑閭洪武二十一年來歸賜姓名李賢
從之三年七月賜把都帖木兒名吳允誠倫都兒灰
名柴秉誠保柱名楊效誠自此遂以為例而中外相
亂惜乎當日之君子無類族辨物之道使舉籍蕃人
之來歸者賜以漢姓所無不妨如拓拔宇文之類二
字為姓則既不混于古先帝王氏族神明之胄而又
使百世之下知昭代遠服四裔其得姓于朝者凡若
干族豈非曠代之盛舉哉
北方門族
杜氏通典言北齊之代瀛冀諸劉清河張宋并州王
氏濮陽侯族諸如此輩近將萬室北史薛引傳為河
北太守有韓馬兩姓各二千余家今日中原北方雖
號甲族無有至千丁者戶口之寡族姓之衰與江南
相去敻絕其一登科第則為一方之雄長而同譜之
人至為之仆役此又風俗之敝自金元以來凌夷至
今非一日矣
冒姓
今人多有冒母家姓者漢書外戚恩澤侯表扶柳侯
呂平以皇太后姊長姁子侯師古曰平既呂氏所生
不當姓呂蓋史家惟記母族也按是時太后方封呂
氏故平以姊子冒姓呂而封耳唐書天后紀圣歷二
年臘月賜皇太子中宗姓武氏然則有天子而令之
冒母姓者與
漢書景十三王傳趙王彭祖取江都易王寵姬王建
所奸淖姬者甚愛之生一男號淖子晉書會稽王道
子傳許榮上疏言今臺府局吏直衛(wèi)武官及仆隸婢
兒取母之姓者本臧獲之徒無鄉(xiāng)邑品第是知冒母
為姓皆人倫之所鄙賤然亦有帝子而稱母姓者如
栗太子衛(wèi)太子史皇孫之類則以其失位而名之也
外戚傳上憐許太子蚤失母蓋霍后時人稱之
呂平以太后姊長姁子侯此冒母姓之始
夏侯嬰傳曾孫頗尚主主隨外家姓號孫公主故
滕公子孫更為孫氏此冒外祖母姓
史記灌夫傳父張孟為潁陰侯嬰舍人得幸因進之
至二千石故蒙灌氏姓為灌孟大宛傳堂邑氏故胡
奴甘父漢書注服虔曰堂邑姓也漢人其奴名甘父
師古曰堂邑氏之奴本胡人名甘父下云堂邑父者
蓋取主之姓以為氏而單稱其名曰父此冒主姓之
始
新唐書元載父景升為曹王明妃元氏掌田租請
于妃冒為元氏
兩姓
漢書百官表建昭三年七月戊辰衛(wèi)尉李延壽為御
史大夫一姓繁
姓氏之□
谷梁傳隱九年天王使南季來聘南氏姓也季字也
南非姓姓字衍文桓二年及其大夫孔父孔氏父字
謚也父非謚謚字衍文
詩白華箋褒姒褒人所進之女姒其字也字當作姓
此康成之誤孔氏曰褒國姒姓言姒其字者婦人因
姓為字也乃是曲為之解耳
朱子注論語孟子如太公姜姓呂氏名尚其別姓氏
甚明至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子禽姓陳名亢子
貢姓端木名賜子文姓斗名谷于菟之類皆以氏為
姓齊宣王姓田氏名辟疆則并姓氏而為一矣豈承
昔人之誤而未之正與
宋自夾漈鄭氏始著氏族略以前人多未講此故
博古圖言州吁姓州而徽宗欲仿周人王姬之號
故公主謂之帝姬也
氏族總部藝文
宰相世系表序 唐書
唐為國久傳世多而諸臣亦各修其家法務以門族
相高其材子賢孫不殞其世德或父子相繼居相位
或累數(shù)世而屢顯或終唐之世不絕嗚呼其亦盛矣
然其所以盛衰者雖由功德厚薄亦在其子孫作宰
相世系表
高士廉傳贊 同前
古者受姓受氏以旌有功是時人皆土著故名宗望
姓舉郡國自表而譜系興焉所以推敘昭穆使百代
不得相亂也遭晉播遷百宗蕩析士去墳墓子孫猶
挾系錄以示所承而代閥顯者至賣婚求財汨喪廉
恥唐初流弊仍甚天子屢抑不為衰至中葉風教又
薄譜錄都廢公靡常產(chǎn)之拘士亡舊德之傳言李悉
出隴西言劉悉出彭城悠悠世胙訖無考按冠冕皂
隸混為一區(qū)可太息哉
論姓氏 宋林駉
子長之序司馬氏所出也其先司馬適晉后復奔魏
子云之序揚氏所出也其祖食采晉陽后為陽侯二
公之序詳矣然按之春秋隨會奔秦后自秦入魏入
魏而還晉豈有自晉而奔魏之理則知子長之說也
妄考之張衡言晉士大夫食采于陽為陽氏食我有
罪而陽氏滅無有所為揚侯者則知子云之說也□
嗚呼子長子云漢大儒也所序又復自姓也本末源
流錯繆無據(jù)愚欲以一己之見而論他人之譜牒噫
難矣哉雖然亦不可不論也古者姓氏之權(quán)出于上
故姓氏易明后世姓氏之權(quán)出于下故姓氏難考夫
為齊為魯為宋為衛(wèi)賜氏以國也為戴為武為宣為
穆賜氏以謚也賜氏以官則若司寇司馬賜氏以爵
則若王孫公孫賜氏以字則若孟孫叔孫賜氏以居
則若東門西門三烏五鹿以志賜也巫卜匠陶以志
事也籍談之籍以其司晉之典董狐之董以其董晉
之史凡此皆上所命也自夫王制不明私意妄改往
往有紛錯變亂之失嗟夫表功德厚親族者姓也制
婚姻明人倫者姓也其可輕乎哉邾子之后去邑而
為朱氏邘叔之后去邑而為于氏□氏至束□去足
以為束橋氏至周文帝去木而為喬此以字而訛其
姓也夏啟封支子于莘而其后為辛氏周武王封虢
叔于西虢而其后為郭氏步搖氏訛為慕容奚氏訛
而為稽此以聲相近而訛其姓也趙奢因封馬服君
其后轉(zhuǎn)為馬氏田千秋因乘小車其后轉(zhuǎn)為車氏京
房本姓李也推律而為京陸羽不知所出也筮易而
姓陸慶純因避安帝諱轉(zhuǎn)為賀氏禿發(fā)賀以魏太武
謂與同源轉(zhuǎn)為源氏楚人以項籍之故而易籍為席
閩人以王審知之故而易沈為尢是數(shù)者非更姓之
私乎灌孟本張姓也為灌嬰舍人而冒為灌氏員凝
之本劉姓也慕伍員忠烈而冒為員氏李元諒本安
姓也養(yǎng)于閹尹而冒為駱氏衛(wèi)青本鄭姓而冒姓衛(wèi)
鄭注本魚氏而冒姓鄭是數(shù)者非冒姓之偽乎竊嘗
深究其弊自族別而為姓姓別而為望望別而為房
故姓多則訛其族望多則訛其姓房多則訛其望必
然之理也今夫劉氏一族自堯陶唐氏至秦為劉氏
而其姓有六媯氏一族自舜別為姚氏至齊王建之
子別為王氏而其姓有四若是則姓多而訛其族杜
氏一姓自枝伯之后為杜城杜氏王赫子威之后為
濮陽杜氏一姓而五望張氏一族自常山王耳之后
為河間張氏至唐相亮為鄭州張氏一姓而十望若
是則望多而訛其姓清河崔氏一望而三房博陵崔
氏一望而四房趙郡李氏一望而六房隴西李氏一
望而四房若是則房多而訛其望甚者外國之部而
冒中國之族臣下之卑而同天子之姓尊卑混淆貴
賤無別尤君子所不滿者知遠之劉出于沙陀部人
能無累于劉累之后敬瑭之石出于西裔部種能無
累于石碏之后此外國之僭也婁敬以漢帝賜氏為
劉安抱玉以唐帝賜姓為李此臣下之僭也嗚呼王
制不明私意妄改其弊一至此歟惜哉噫孰知我朝
先正嚴于氏姓之別乎希文少依母氏冒朱姓已稱
朱學究也既長知其世家泣從范氏嗚呼其視滕公
隨外家而姓孫所見遠矣武襄遠祖狄梁公已有誥
身可驗也公以一時遭際不敢浼梁公之后嗚呼其
視郭崇韜哭子儀之墓所得多矣若夫司馬之呼聳
聞大遼小范之稱驚動西夏則知姓氏以人物而榮
子厚無行有玷郇公京卞憸人借名端明則知姓氏
以人物而辱或榮或辱皆由人物彼區(qū)區(qū)改姓冒姓
何益哉
姓氏異同辨 章俊卿
按左氏之書子長之史記其載諸國姓氏與夫世裔
皆有可疑者春秋之時諸侯之國凡一百十五可以
知其姓與爵者四十有六晉楚之類是也可以知其
姓而不可以知其爵者一十有八焦陽之類是也可
以知其爵而不可以知其姓者一十有七沈尹之類
是也其爵其姓皆不可得而知者三十有三鮮虞陸
渾之類是也不知其姓不可得而見之矣而知其姓
者又不可究信如以趙為羊姓而子長又以為姬姓
以祁姓曹國為重黎之后又以為吳國之后此其言
異同固不足論至于姜氏為伯夷之后又以為四岳
之后是其言自相異同矣舜之咨四岳有能典朕三
禮僉曰伯夷若以四岳為伯夷則是自薦其才也豈
其然乎此左氏之言姓氏所以為可疑也子長之史
記始于黃帝迄于漢武天子世次見于帝紀諸侯世
次見于世家夏之后則為杞商之后則為宋以其世
家本紀并而考之則其苗裔歷歷皆可考至于滕薛
邾郳之屬雖其事見于春秋而其世次之不傳者又
不可盡信堯乃舜之從高祖而舜乃妻其女鯀乃舜
五世從叔公與舜同為堯臣湯與王季同世也湯下
傳十六世而為紂王季傳一世而為文王二世而為
武王則是文王以十五世祖而臣事十五世孫紂武
王以十四世祖而伐十四世孫紂而代之必不然矣
此子長之論世裔所以為可疑也大抵去古既遠抱
舛承訛無所取正左氏猶然況子長乎子長猶然況
班固以下乎左氏以嬴氏為伯翳之后班固又以為
伯益之后韋昭遂以為伯益即伯翳也孔穎達復以
伯益為□陶之子愚□按史記之文□陶之后封蓼
六伯翳之后封秦垂伯益之后不知所封是則伯益
伯翳□陶各為一族翳與益不得為一人而益不得
為□陶子矣
漢興本于亭長而以為出于唐堯曹魏之興肇于宦
官而以為出于曹叔振鐸唐之祖起于隴西狄道而
以為出于老子□陶此何異郭崇韜而拜郭子儀之
墓其不貽笑于君子者幾希矣傳□陶為士未聞其
為大理而以理為李甚不經(jīng)矣劉子元以漢為陸終
苗裔因以駁漢之非而高堂隆又以魏為舜之后其
繆尢甚舜為媯氏其苗曰田安有魏氏耶有異姓而
反同者何與韓是也成王母弟唐叔虞之后封于韓
韓既失國子孫離析江淮之音以韓為何遂從其音
以為何氏此退之所以為韓與何同姓而近也至于
以婁為劉是高祖一時之言無所經(jīng)見婁者姒姓之
后安可與劉為一耶此則高祖之失也有同姓而反
異者則以其姓雖一而所祖不同以杜為氏者有出
于襄陽有出于京兆以王為氏者有出于太原有出
于河東豈可以共譜哉而李義甫不得預于李崇德
之譜乃傅致其罪杜正倫不得齒于城南諸杜乃鑿
杜固渠者則天下之罪人也
總論姓氏 前人
周禮小史奠系世辨昭穆左傳眾仲曰天子建德因
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諸侯以謚為氏因以為
族官有世功則有官族邑亦如之禮書曰姓非天子
不可以賜而氏非諸侯不可以命姓所以系百世之
正統(tǒng)氏所以別子孫之旁出族則以氏之所聚而已
然氏謂之姓故大傳言系之以姓又言庶姓別于上
則氏與姓一也氏又謂之族故羽父為無駭請族隱
公命以為展氏則氏族一也蓋別姓則為氏氏則有
族族無不同氏氏有不同族故八元八凱出于高陽
氏高辛氏而謂之十六族是氏有不同族也商之條
氏徐氏之類謂之六族陶氏施氏之類謂之七族宋
之摰氏謂之戴族向氏謂之威族是族無不同氏也
有因德而賜姓四岳佐禹治水有功賜姓曰姜氏曰
呂氏有因土而賜姓陳舜之后媯之受姓也本因舜
之居于媯汭賜姓曰媯有因官而姓者倉氏庫氏司
空司馬有因邑而姓者諸氏因于宋子召食采于諸
而子孫承之易子為諸有因字之省文而易姓者于
氏出自姬姓之邘去邑而為于喬氏出自姬姓之橋
去木而為喬有聲音之相近而易姓者辛本莘也辛
莘相近遂為辛氏郭本虢也郭虢相近虢遂為郭有
因見于丙殿而易姓者丙本李也李陵之裔自匈奴
歸魏見于丙殿故賜姓焉有因文在手而易姓者武
氏出自周平王之少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武遂以
為氏有因語音之訛而易姓者宇文出自神農(nóng)之后
以其有嘗草之功自號為俟汾氏其后訛而為宇文
氏有逃自竇出而易姓者竇氏本姒姓也有仍逃出
自竇故少康氏為竇王氏之姓不一王氏出自姬姓
周靈王太子晉之后時人號曰王家故曰王氏太原
王瑯邪王其后也又有出自畢公高之后魏信陵君
子孫時人以其故王族號曰王家故為王氏裴氏之
姓不一裴出風姓非子之支孫封鄉(xiāng)故為氏至
后世去邑從衣為裴此一裴也晉平公封顓帝之后
于裴中號裴君此一裴也此不可不辨
論不賜姓 前人
漢高祖嘗賜婁敬諸項皆以劉氏亦可謂知天子之
職矣然而知其職而未知其義故材陋少文不如元
魏孝文之長于議論也魏孝文賜喬氏則取其高遠
改源氏則取其同源后世帝者徒具英主所為意其
駕馭豪杰或出于此于是跋扈之臣與蠻酋賊渠例
皆賜以國姓謂之固結(jié)其心而不知取笑貽辱無以
示天下威重夫姓者出于天授于祖宗先圣以神明
之德奄有天下以為神明萬物之主而嗣君乃屈帝
尊以下同于三者之賤此當時公卿大臣不學之過
也古之賜姓受氏不然天子之子常為顯諸侯諸侯
之子常為名卿士大夫至起于□逖者又一時賢能
才智之士其言行卓卓皆可稱道求之于詩則齊之
姜知其前有四岳而后有太公宋之子知其前有成
湯后有微子孟庸孟弋知為衛(wèi)之世族南方之原知
為陳之名家求之春秋則施臧季孟之氏于字戴武
穆宣之氏于謚中行司馬之氏于官郈御秦費之氏
于邑皆可以概見則三代之典禮與后世沿襲之誤
較然甚明而魏漢以來賜姓附屬籍者不如不賜之
為愈也
論唐太宗撰氏族志 唐仲友
古者重氏姓故有同姓異姓庶姓之別以天揖時揖
士揖為之禮奠系世辨昭穆史氏掌之豈容少有混
淆自秦罷侯封而命氏別族之禮廢自魏有中原而
中外之姓雜然無辨唐承南北之弊氏族之書安得
不作又出英斷以定高下不幸遭許李掖艷后以焚
信書止見自為勛格而又納幣逾制禁昏成敝使太
宗之美意不得一傳可勝嘆哉
論唐氏族志 林之奇
善惡貴賤之在天下猶白黑之不相掩初不可以一
時之私見而決之也班孟堅作古今人物表上由羲
皇至于西漢凡善惡之目別為九等而錙銖之遂使
后世之議紛然而起此無他善惡之在天下自有公
論而非一時私見所得而決之故也太宗之論可謂
一當世之失以合夫天下之公論矣然猶以一時品
秩之高下而為后世門戶之貴賤則太宗所見猶未
免于徇流俗之情也孰若付之公論使貴者自貴賤
者自賤乎
宋賜李繼捧姓名為趙保忠發(fā)明
尹起莘
古人于族類最明宗法最謹故郭崇韜拜郭子儀冢
妄認宗裔君子譏之歷考三代以降賜姓者絕無自
漢高西都關(guān)中以婁敬為郎中賜姓劉氏嗣是因襲
之弊久不能改于乎尊寵臣下懷綏遠人在乎豐其
廩祿厚其恩信如斯而已矣賜其姓名奚足齒哉太
宗因繼遷之叛命繼捧復鎮(zhèn)夏州固已失策況賜以
姓名尤為可恥厥后繼遷請降亦賜姓名則帝待李
氏兄弟可謂至極宜乎赤心以報帝也未幾相繼叛
亡卒為邊患太宗亦無如之何然則以天子至貴之
姓而下賜叛逆之人寧不有愧于心乎及其跋扈不
服始命削其姓名噫亦晚矣后之君子合前后所書
觀之始足以知書法之深意云
宋賜李繼捧姓名為趙保忠廣義 前人
賜姓之義雖本于唐虞封建之說然為人臣者能以
忠義自許雖異姓垂名可也不然雖父子兄弟反有
操戈之毒烏有賜其姓之同于己而即能使其忠于
己哉太宗賜繼捧之姓曰趙者欲其為一家之人也
賜其名曰保忠者欲其保此忠而始終不渝也明年
冬十月保忠降于契丹則其忠果可保乎其家果可
一乎書之所以著其失也
營衛(wèi)志部族序 遼史
部落曰部氏族曰族契丹故俗分地而居合族而處
有族而部者五院六院之類是也有部而族者奚王
室韋之類是也有部而不族者特里特勉稍瓦葛木
之類是也有族而不部者遙輦九帳皇族三父房是
也奇首八部為高麗蠕蠕所侵僅以萬口附于元魏
生聚未幾北齊見侵掠男女十萬余口繼為突厥所
逼寄處高麗不過萬家部落離散非復古八部矣別
部有臣附突厥者內(nèi)附于隋者依紇臣水而居部落
漸眾分為十部有地遼西五百余里唐世大賀氏仍
為八部而松漠元州別出亦十部也遙輦氏承萬榮
可突于散敗之余更為八部然遙輦迭剌別出又十
部也阻午可汗析為二十部契丹始大至于遼太祖
析九帳三房之族更列二十部圣宗之世分置十有
六增置十有八并舊為五十四部內(nèi)有拔里乙室己
國舅族外有附庸十部盛矣其氏族可知者略具皇
族外戚二表余五院六院乙室部止見益古撒里本
□剌烏古部止見撒里卜涅勒突呂不突舉部止見
塔古里航斡皆兄弟也奚王府部時瑟哲里則臣主
也品部有拿女楮特部有洼其余世系名字皆漫無
所考矣舊志曰契丹之初草居野次靡有定所至涅
里始制部族各有分地太祖之興以迭剌部強熾析
為五院六院奚六部以下多因俘降而置勝兵甲者
即著軍籍分隸諸路詳穩(wěn)統(tǒng)軍招討司番居內(nèi)地者
歲時田牧平莽間邊防□戶生生之資仰給畜牧績
毛飲潼以為衣食各安舊風狃習勞事不見紛華異
物而遷故家給人足戎備整完卒之虎視四方強朝
弱附東逾蟠木西越流沙莫不率服部族實為之爪
牙云
完顏仲元等傳贊 金史
古者天子胙土命氏漢以來乃有賜姓宣宗假以賞
一時之功郭仲元郭阿鄰皆賜國姓女奚烈資祿烏
古論長壽皆封疆之臣而賜以他姓貞佑以后賜姓
有格夫以名使人用之貴則貴用之賤則賤使人計
功而得國姓則以其貴者反賤矣完顏霆完顏佐皆
賜國姓者并附于此
論唐氏族志 元弋直
愚按人之賢否不同善惡萬狀初不可以家世而求
之也以堯舜為父而有朱均以瞽鯀為父而有舜禹
伊尹自耕稼而佐成湯傅說自版筑而相武丁太公
自漁釣而為周太師此豈以家世而求之邪況自魏
有中原中外之姓雜然無辨赫連托始于夏后拓跋
推本于軒轅李氏以元元為祖崇韜認汾陽為宗書
史失傳譜牒無據(jù)至若唐之崔盧李鄭矜其門地販
鬻婚姻無所不至太宗深疾斯弊思欲革而正之是
矣然猶以一時品級之高下而為后世門戶之貴賤
則滋惑也姑以當時言之當時名臣無過房杜厥后
遺愛與公主為非杜荷與承干造逆將以其父祖之
賢德而取之乎抑以其子孫之叛逆而黜之乎然此
猶在易世之后也若侯君集與凌煙之圖而身為叛
逆許敬宗與登瀛之選而心極奸邪又將何以處之
乎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奈何欲定以一時之私見
哉宜其紛紛而卒無補于事也
同姓名辨 明王圻
路史曰耳目之所接有不得而盡世知孔子之謚文
宣王而不知齊之竟陵王子良與隋之長孫雅亦曰
文宣王漢兩龔遂俱為郡太守兩京房俱明易災異
然則千歲之久萬里之遠其不約而同者詎可既耶
昔嘗聞有唐堯虞舜矣及摭梁史則又有所謂虞舜
者官太常丞嘗薦明堂之議而漢更有唐堯為臨武
長堯舜而可名哉予述路史既白祝融氏共工氏帝
魁氏青陽氏高陽氏渾敦氏與夏后啟商湯有巢氏
豕韋氏之不同而悵或人之無識也夫經(jīng)史之間氏
名同者眾矣如劉弘王褒俱有十一張良有九而張
敞王吉皆有八然則記錄之下可勝感哉且士□士
鞅之父也而乃相鞅壽夢句吳之君也而乃臣越書
裁四代亦既載兩伯夷而論語一書乃有兩南宮適
世莫察爾夫公孫龍為孔門高弟而顏回為晉代羌
帥時異事殊正得不滿有如王羲之之仕苻健張華
之佐慕容德韓信降敵曾參殺人亦既并時得不為
投杼耶昔蕭繹陸善終俱著同姓名錄然特不能包
刺即以后世固不勝窮而在古猶不少請誦其涉史
篇者著左方按古有庸成氏而黃帝之臣亦曰庸成
伏羲曰蒼牙而天之雷吏亦曰蒼牙羲臣曰巫咸而
未乂商家帝臣曰朱宣而為唐剌濮以至離婁事黃
帝則論彼商臣張若事黃帝則指夫秦士趙隱仕商
國而亟舉魏賢馮夷友費昌而竟談河伯睹叔均而
思稷子
山海經(jīng)商
均曰叔均
見習朋而疑齊臣
黃帝臣
曰習朋
贊風后
為軒師
禹時亦
有風后
疑伍胥為楚族
黃帝臣
有伍胥
謂赤松為炎
帝諸侯
王初平
亦號赤松
而以季連為柳惠等伍(
陸終之子曰季連又
季克子亦名)
仲衍為孟戲之弟
紂兄亦
曰仲衍
而孔甲為孔子之
孫
黃帝史官曰孔甲而
孔子八世孫鮒亦名
皆有錯于見聞者也復若帝
嚳之臣有窮之君俱曰羿而俱以射名少昊之子魯
國之士皆曰般而皆因巧著凡此族者悉皆能紀且
以虞仲之孫實曰虞仲蔡昭侯申實蔡文侯申曾孫
之子也是叵訓者漢趙王曰如意矣而廣宗又名之
唐義成曰琮矣而奉天又名之□林曰恪矣而建王
又名之此何為耶三代之臣悉遵譜系下世乃有即
姓而襲先代之名者烏知其非祖耶以晉王氏一譜
而有兩渾
一昶子
一戎父
兩愷
一字茂仁
一字君夫
兩綏
一愉子
一戎子
兩乂
一緒父
一衍父
兩澄
一濟弟
一衍弟
兩處仲
一敦字
一湛字
兩安期焉(
一湛子一
含子)
豈惟他族慕用而無識哉嗟夫有人焉自姓孔而
字仲尼則固不可為仲尼矣然則君子又奚必襲跡
以貽識者之譏哉
篇中不滿包
刺等字疑□
古今萬姓統(tǒng)譜序 王世貞
先王因生而贈姓胙土命氏然則姓也者其統(tǒng)乎氏
也者貴而始為別乎乃楊用修之釋書則引黃東發(fā)
論以為五帝之世民無姓貴而為官者始有姓百姓
之平章所以別于民之于變也而說者又謂姓從
生從女姓者女之適而別者也故曰姚曰媯曰姒曰
姬曰嬴曰曰姞其左皆女也自命氏之說行而周
之王族與諸侯之公族卿大夫之別子往往自為姓
而隋唐以先賢智者亦往往輕用其見而叛其源有
義而改者有音而改者有字而改者有合音與字而
改者有慕古而改者有虞難而改者有因一事而改
者夫其率然而為改也即再易世非搢紳先生何知
源其人之相戕賊也相為禽亂也亦孰從而遏之甚
矣今之析于姓也別姓為婚別源為宗別祖為族夫
劉之望最伙為二十五王次之為二十一張又次之
為二十四李又次之為十一然而不以異望而婚也
其不相婚固也然而彭城不譜弘農(nóng)瑯琊不譜太原
清河不譜南陽趙郡不譜隴西各以其望而宗也宗
也而小遠非譜通其始不族也族則近而別婚則遠
而嚴甚矣今之析于姓也雖先王何加焉蓋自唐宋
而來其譜姓毋慮數(shù)十家而吳興凌大夫始合而為
一其源別郡望條著臚列而諸能以姓顯者咸附焉
凌大夫之言曰我非以眩靡也將使夫探源者油然
而毋胥戕賊也介然而毋致為禽亂也于世道將小
補哉雖然執(zhí)是以稽古今之能顯者謂之姓史可也
凌大夫名迪知壯而解郡紱歸著書成一家言茲亦
其卓然者
萬姓統(tǒng)譜自序 凌迪知
余讀眉山蘇氏族譜引感而輯姓譜云引之言曰凡
人情見乎親親見乎服至無服而遂涂人焉其初兄
弟也一人分焉者也又曰一人分而至涂人勢吾無
如之何也先其勢而圖之使無忽忘焉可也夫即其
言而繹之將以聯(lián)蘇氏一家之心也然握其機以聯(lián)
之者庸他術(shù)乎僅惟族譜之一書故蘇氏自謂觀吾
譜者油然而生孝弟之心焉夫天下家積也譜可聯(lián)
家矣則聯(lián)天下為一家者盍以天下之姓譜之夫自
開辟來遐哉邈乎生齒繁育總總林林受姓而載簡
冊者不啻百焉千焉而殆萬也夫豈生于空桑乎又
豈各為門戶乎上古虛靜恬淡寂寞無為民熙熙相
忘于世如魚相忘于江湖豈岐人己而二之逮德下
衰淳散樸離日以鴟鳶蝸角所爭者而奔走焉至分
胡越于一膜之外□其所自豈不以面目本來判焉
若風馬牛不相及乎而豈知萬干一本萬泒一源也
考之世譜曰五帝三王無非出于黃帝之后黃帝二
十五子而得姓者十四德同者姓同德異者姓異則
知凡有生者皆一人之身所分也分而以嗣以續(xù)愈
遠愈繁由一人而百姓而千姓而萬姓雖棼焉雜焉
散漫而不可統(tǒng)括實一本一源之枝泒耳而相傾相
軋胥虐胥戕施之胡越且不可矧于一膜之外耶知
此則聯(lián)天下為一家反掌耳故觀吾之姓譜者孝弟
之心或亦可以油然而生矣此余輯譜意也噫天地
大父母也凡物皆受于天地而始為象焉則凡物且
皆吾與必咸若之而后可以周流貫徹況同此形性
者耶而況同此受姓者耶古之君子有不敢自附于
遠祖之顯者昧也有必欲自附而涕泣者隘也其于
大本大源何如譜成次一百五十卷條列載之凡例
茲不復贅識者慎毋曰有是哉子之迂而哂也
氏族博考敘 吳京
莊周曰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論夫圣人固不欲嘵
嘵于天下或有不得已者焉豈哫訾呫囁終無事于
輔頰舌也哉顧于六合之外不論何也天下未有無
因而強說者圣如尼父顧難于開創(chuàng)哉使當是時六
經(jīng)之梗概不遺于先王則安所賴藉以立刪定修贊
之功也故尼父僅以述自居雖若撝謙夫亦道其實
而已至于六合之外奚憑奚據(jù)圣人縱有懸河之雄
辨而可以強覆載所不及之處而容其喙乎噫古今
氏族豈易言哉炎黃以前遐哉邈乎即六合外也自
炎以姜黃以姬而子姓始分降及三代則以謚以官
以邑國以王父字斯謂之氏謂之族嗣是而秦漢魏
晉下齒日庶姓日繁而載之方冊者更仆未易數(shù)也
余未暇以秉筆者而枚舉之思秦火未盡燔孔壁無
禁而出之則方冊所載概皆有因而非不根之論也
凌大夫哲甫早年解組沈酣典籍自六經(jīng)諸子天
文地志稗官小說靡不咀嚼而鉤致之已輯姓譜卷
一百有五十而梓行矣復考方冊所載之說匯為一
編而折衷之題曰氏族博考授余余讀之作而嘆曰
博哉良工苦心乎讀是書而知其益無方矣如吳魯
之姓同姬徐秦之姓同嬴愿室家者不得偕伉儷則
由是以明婚姻之禮矣如始以一姓為三派終以三
派各一姓篤親親之誼者循等殺則由是以昭□戚
之分矣如唐虞夏商之姓由帝王巫卜陶丘之姓由
術(shù)業(yè)論高卑者□源流而軒輊之則由是以彰貴賤
之勢矣他如四聲之韻五音之屬華夏之別支庶之
分公私之義一開卷而靡不昭揭焉紛然雜出于方
冊者固各有因大夫博考而匯之又因乎其因也非
強論夫六合之外也讀是書而知其益無方矣奚愧
于尼父之述哉大夫居家好閑有羔羊素絲之風讀
書也專述古也多此其述之大者云
奇姓通序 周延儒
漢潁川太守聊氏有萬姓譜嘉佑中雁門邵思撰千
姓編至國朝成都楊用修始著希姓分韻類音拔奇
撮異好事者往往矜之帳中頃澄江夏茂卿乃有奇
姓通為卷凡十有四其以韻別者亦似仿成都然廣
至十卷而復姓另列者更四卷溯少典伊耆迄于當
代祖經(jīng)史傳記浸及百家志其人則舉其言與其事
之可述而可喜者為之選義以錯綺摘簡而取妍該
而嚴贍而有則不減左丘公谷諸編讀之者得異姓
因得異人且得異書懿哉洵姓苑之搜神氏林之博
物也蓋吾聞之古者天子賜姓命氏諸侯命族良稱
巨典黃帝之子二十五人而得姓者止十有三姬者
二酉祁己滕箴任荀厘姞嬛依者十一其余皆德薄
不足錄至如伊祁后有劉范姚后有虞陳夏姒商子
周姬而后有扈男斟尋褒費杞繒辛宜來宋沈閻韓
應其類紛錯不可殫紀蓋漸衍則漸分如岷山有江
嶓冢有漾派別支殊而派之中復有派支之外復有
支矣夏書曰錫土姓言乎權(quán)在上稟一尊也有錫即
有析析斯眾眾斯異載觀古今或為膴宗望裔或為
畸客單門或以生里食采之各因或以避諱徙遷之
多故甚而碎戟之爭帶鈐之誚又甚而學
卣敻之屬俗音方語無從考據(jù)今得茂卿此編可
以類族辨物為奇姓董狐矣茂卿素心淵學負奇才
多握鉛槧識奇字所著述甚富茲帙其一斑云
奇姓通序 王命新
古無姓賜始有姓唐之稱百猶寥寥也代而降宗系
漸繁祖禰乏相禪也本支之相蒙也無無姓者矣然
國有牒家有世德有濟美而望姓重焉秦漢而下或
親而收之或亂而更之或養(yǎng)而冒之則姓其姓不姓
其姓又奚辨與竊謂人之有姓猶物之命名族以辨
異望以辨族云耳夫無姓則姓重人有姓則望姓重
無無姓則姓輕不姓其姓則望姓亦輕蓋亦勢使然
也鄭樵之志吾王氏舊派有三自元魏之后溢而七
矣將安所取衷哉或者欲譜之為據(jù)也奈為郭黃門
者多為狄將軍者少庸知其非妄乎且姓亦何望之
有君子小人澤斬五世祖功宗德抑何有于不可知
之人而宗廟畎畝固□相為化者也姓亦何望之有
吾讀奇姓通感焉纂是書為江陰夏茂卿氏茂卿博
奧甚似子云而修行過之昔佐毗陵數(shù)式其廬今游
白下拈是編示余且曰用修元美皆嘗染指于此未
有成帙吾取經(jīng)傳所通見者計若干卷夫姓之奇者
尚繁如是而況其常焉者乎余應之曰鄒有孫姓者
欲冒子張之裔乃刻偽碑瘞村傍間歲潦甚地陷碑
出詫曰吾祖去顓為孫殆子張氏之裔也因白于上
人皆笑之是賢者能以其姓姓他人之子孫矣曲阜
有臧氏亦大族倉之裔也其后恥之更而為孟遂登
第仕至九列是不賢者不能以其姓姓己之子孫矣
君之通奇姓也示姓之不可以望求也乃新并不欲
以姓求之
奇姓通序 張瑋
古有指水為姓指樹為姓者然則今之氏族皆猶之
水也樹也適然相遭無容心者也大地冥冥淪淪人
生而口鼻相亞袒裸自便已耳忽何緣而題為某氏
人亦何緣而群然某某氏之亦奇之至矣今取一二
不習見之字詫于姓曰奇假使古之命氏盡若此則
今之凡姓不覆為奇乎水以子陵得姓曰嚴灘華以
望帝得姓曰杜鵑然則水與樹且姓人之姓矣亦何
凡與奇之有雖然見星宿海者常溝瀆見琪樹者常
松杉人奇其所不習又曷怪焉茂卿先生穢視人世
一切胸中別有煙云夭裊洞壑窈窕惟仙靈梵釋得
時往還以其暇搜奇事奇人傳以姓之不習見者名
曰奇姓通是亦水之星宿海而木之琪樹也夫人具
瑰特之行則人奇姓收偉矞之人則姓亦奇雖謂姓
無奇得茂卿先生點綴而奇也亦可
奇姓通序 夏樹芳
昔者圣王因生而賜姓類族辨物以厚親親以崇恩
愛以遠禽獸以別婚姻豈不洋洋乎大哉而曷言乎
其奇也奇則言乎人之所不經(jīng)見者也古之論姓者
以官以國以謚次則以王父之名與字凡在通姓可
略而言至有以方言為氏以戰(zhàn)功為氏以罪人為氏
以避難避嫌為氏以一事一時有所征觸而為氏而
姓始俶詭變幻閃矞支離不可究詰矣而非今伊始
也天老地典姓始錫于軒皇虎旗蟲達姓復雄于漢
代魯侯以襲謚賜哀穆王以悼姬錫痛周官以觴政
命酒江都以傳茗稱茶京房推律而知竟陵揲蓍而
得一何怪歟不寧惟是田千秋乘小車出入省中少
子遂以車為氏中行穆子相晉侯偶投壺而生子遂
以投壺氏趙成公謂冬日可愛遂以冬日氏微子之
行遁而入周也白馬邅如遂名白馬氏甚至三飯繚
適蔡而有三飯氏又何其惝恍不經(jīng)之甚歟不有譜
牒以昭太初又何本支之足按昭穆之足循也余觀
楊用修希姓一書少所見多所怪以為得未曾有而
上自黃虞下迄昭代尚復寥寥暇日考之如探星漢
之躔紀如溯河源而決其流愈往而愈不可窮遂匯
一編列若干卷寧詎以姓標奇夸多斗捷即其人忠
孝節(jié)義道德文章感諸行事或鴻茂勛庸名高钑鏤
或瑾瑜芳潔跡抗煙蘿一一搜之以揚風烈示勸也
多則連篇累牘百千萬言而不休少則書地書人僅
留只字示核也他若部落旃裘奇姓繁伙以正朔之
外不敢篡入至有奉化歸義為王家臣子亦所亟收
示大一統(tǒng)也好古者觀之不惟可以絢眉睫資耳談
一經(jīng)一緯人紀人綱亦庶幾有關(guān)于名教矣嗟乎姓
亦何常族由人邁昔為侯王今為氓隸昔也傳龜今
也析薪可為擊節(jié)而三嘆矣語有之曰厥初生民時
維姜嫄貴所生也又曰敬修可愿無忝爾生貴自振
也是故張祿竄名范叔蜚聲于六國運期易姓梁鴻
紀氏于千秋丈夫有以自振姓落人寰惡容湮滅弗
耀哉而又何奇姓之足云
氏族總部紀事
左傳隱公十一年滕侯薛侯來朝爭長薛侯曰我先
封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
公使羽父請于薛侯曰君與滕君辱在寡人周諺有
之曰山有木工則度之賓有禮主則擇之周之宗盟
異姓為后寡人若朝于薛不敢與諸任齒君若辱貺
寡人則愿以滕君為請薛侯許之乃長滕侯
僖公二十三年晉公子重耳之及于難也及鄭鄭文
公不禮焉叔詹諫曰臣聞天之所啟人弗及也晉公
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將建諸君其禮焉男女同姓其
生不蕃晉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
襄公二十四年穆叔如晉范宣子逆之問焉曰古人
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謂也穆叔未對宣子曰昔□之
祖自虞以上為陶唐氏在夏為御龍氏在商為豕韋
氏在周為唐杜氏晉主夏盟為范氏其是之謂乎穆
叔曰以豹所聞此之謂世祿非不朽也魯有先大夫
曰臧文仲既沒其言立其是之謂乎豹聞之太上有
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
朽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絕祀無國無之祿
之大者不可謂不朽
襄公二十五年齊棠公之妻東郭偃之姊也東郭偃
臣崔武子棠公死偃御武子以吊焉見棠姜而美之
使偃取之偃曰男女辨姓今君出自丁臣出自桓不
可
襄公二十八年盧蒲癸臣子之有寵妻之慶舍之士
謂盧蒲癸曰男女辨姓子不辟宗何也曰宗不余辟
余獨焉辟之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惡識宗
注
子之
即慶舍
昭公元年晉侯有疾鄭伯使公孫僑如晉聘且問疾
叔向問焉子產(chǎn)曰僑聞之內(nèi)官不及同姓其生不殖
美先盡矣則相生疾君子是以惡之故志曰買妾不
知其姓則卜之男女辨姓禮之大節(jié)也今君內(nèi)實有
四姬焉其無乃是也乎四姬有省猶可無則必生疾
矣
漢書衛(wèi)青傳青字仲卿其父鄭季河東平陽人也以
縣吏給事侯家平陽侯曹壽尚武帝姊陽信長公主
季與主家僮衛(wèi)媼通生青青有同母兄衛(wèi)長君及姊
子夫子夫自平陽公主家得幸武帝故青冒姓為衛(wèi)
氏衛(wèi)媼長女君孺次女少兒次女則子夫子夫男弟
步廣皆冒衛(wèi)氏
晉書束□傳□字廣微陽平元城人漢太子太傅□
廣之后也王莽末廣曾孫孟達避難自東海徙居沙
鹿山南因去□之足遂改姓焉
后漢書西羌傳西羌之俗氏族無定或以父名母姓
為種號十二世后相與婚姻
烏桓傳烏桓氏姓無常以大人健者名字為姓
續(xù)文獻通考后漢梁冀進鄧香女為貴人有寵女初
隨母養(yǎng)于梁冀冀乃認為己女易姓為梁后冀誅立
為后猶姓梁氏群臣以后本出于鄧復姓鄧氏
魏陳矯本劉姓出嗣舅氏而娶于劉徐宣每非之太
祖愛其才乃下令曰喪亂前事一切勿問
孔融詣楊修修出楊梅食之融曰此是爾家果修時
年七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三國志管寧傳注傳子曰寧以衰亂之時世多妄變
氏族者違圣之制非禮命姓之意故著氏姓論以原
本世系文多不載
孫韶傳韶字公禮伯父河字伯海本姓俞氏吳人也
孫策愛之賜姓為孫列之屬籍
注
吳書曰河堅族子
也出后姑俞氏后復姓為孫
續(xù)文獻通考魏明悼后崩議書銘旌或欲去姓而書
魏或欲兩書司馬孚以為經(jīng)典正義皆不應書凡帝
王皆因本國之名以為天下之號而與往代相別耳
非為擇美名以自光也天稱皇天帝稱皇帝地稱后
土后稱皇后此乃所以同天地之大號流無二之尊
名不待稱國號以自表不俟稱氏族以自彰是以春
秋隱公三年經(jīng)曰三月庚戌天王崩尊而稱天不曰
周王者所以殊乎列國之君也八月庚辰宋公和卒
書國書名所以異乎天王也襄公十五年經(jīng)曰劉夏
逆王后于齊不曰逆周王后姜氏者所以異乎列國
之夫人也至于列國則曰夫人姜氏至自齊又曰紀
伯姬卒書國稱姓所以異乎天王后也由是觀之尊
稱皇帝赫赫無二何待于魏乎尊稱皇后彰以謚號
何待于姓乎議者欲書魏者此以天王之尊同于往
古列國之君也或欲書姓者此以天王之后同于列
國之夫人也乖經(jīng)典之大義非所以垂訓將來為萬
世不易之式也從之
吳張溫聘蜀聞秦宓有口才欲困之問天有姓乎對
曰有曰何姓曰姓劉曰何以知之曰天子姓劉是以
知之溫大慚服
晉書諸葛恢傳恢名亞王導庾亮導嘗謂曰明府當
為黑頭公及導拜司空恢在坐導指冠謂曰君當復
著此導嘗與恢戲爭族姓曰人言王葛不言葛王也
恢曰不言馬驢而言驢馬豈驢勝馬耶其見親狎如
此
續(xù)文獻通考晉王氏有與滿奮之族為婚者人笑曰
王滿為婚誠所未見譏其不稱也
韓博以張?zhí)戾a命奉表江左有口才桓溫使司馬刁
彝嘲之曰君是韓盧后博曰君正是韓盧后耳溫曰
刁以君姓韓故相問彼自姓刁那得韓盧后耶博曰
明公脫未之思短尾者為刁也一坐推嘆
南史王僧虔傳僧虔為御史中丞領(lǐng)驍騎將軍甲族
由來多不居憲臺王氏分枝居烏衣者位宦微減僧
虔為此官乃曰此是烏衣諸郎坐處我亦可試為耳
王筠傳筠與諸兒書論家門集云史傳稱安平崔氏
及汝南應氏并累葉有文才所以范蔚宗云崔氏雕
龍然不過父子兩三世耳非有七葉之中名德重光
爵位相繼人人有集如吾門者也沈少傅約常語人
云吾少好百家之言身為四代之史自開辟以來未
有爵位聯(lián)蟬文才相繼如王氏之盛也汝等仰觀堂
構(gòu)思各努力
梁書劉杳傳王僧孺被□撰書訪杳血脈所因杳云
桓譚新論云太史三代世表旁行邪上并效周譜以
此而推當起周代僧孺嘆曰可謂得所未聞
王僧孺?zhèn)魃嫔俸V志精力于書無所不睹其文麗
逸多用新事人所未見者世重其富僧孺集十八州
譜七百一十卷百家譜集十五卷東南譜集抄十卷
并行于世
武帝阮修容傳修容諱令嬴本姓石會稽余姚人也
高祖納為彩女天監(jiān)六年八月生世祖尋拜為修容
續(xù)文獻通考梁時劉整利富人之財嫁女于卑族為
任彥升所劾
侯景降梁求與王謝為婚武帝曰王謝非偶可于朱
張下求之后景反入臺城取帝女溧陽公主室之
有朝士姓吉者謁尚書令何敬容敬容卒問曰君去
丙吉幾世對曰如公之于蕭何一時傳以為笑
珍珠船南史御史中丞王僧孺改定百家譜后王弘
劉湛并好其書弘日對千客不犯一人諱湛為選曹
始選百家譜以助銓序
魏書序紀昔黃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內(nèi)列諸華或外
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國有大鮮卑山因以為
號其后世為君長統(tǒng)幽都之北廣漠之野畜牧遷徙
射獵為業(yè)淳樸為俗簡易為化不為文字刻木紀契
而已世事遠近人相傳授如史官之紀錄焉黃帝以
土德王北俗謂土為托謂后為跋故以為氏
宋弁傳弁為司徒司馬曜武將軍黃門郎崔光薦弁
自代高祖以弁兼黃門尋即正兼司徒左長史時大
選內(nèi)外群臣并定四海士族弁專參銓量之任事多
稱旨然好言人之陰短高門大族意所不便者弁因
毀之至于舊族淪滯人非可忌者又申達之弁又為
本州大中正姓族多所降抑頗為時人所怨弁性好
矜伐自許膏腴高祖以郭祚晉魏名門從容謂弁曰
卿固應推郭祚之門也弁笑曰臣家未肯推祚高祖
曰卿自漢魏以來既無高官又無□秀何得不推弁
曰臣清素自立要爾不推侍臣出后高祖謂彭城王
勰曰弁人身良自不惡乃復欲以門戶自矜殊為可
怪
盧元傳元字子真范陽涿人也曾祖諶晉司空劉琨
從事中郎祖偃父邈并仕慕容氏為郡太守皆以儒
雅稱神四年辟召儒俊以元為首授中書博士司
徒崔浩元之外兄每與元言輒嘆曰對子真使我懷
古之情更深浩大欲齊整人倫分明姓族元勸之曰
夫刱制立事各有其時樂為此者詎幾人也宜其三
思浩當時雖無異言竟不納浩敗頗亦由此
李神□傳神□風韻秀舉博學多聞朝廷舊章及人
倫氏族多所諳記
高崇傳崇四世祖撫晉永嘉中與兄顧避難奔于高
麗父潛顯祖初歸國賜爵開陽男詔以沮渠牧犍女
賜潛為妻封武威公主拜駙馬都尉加寧遠將軍卒
崇少聰敏以端謹見稱征為中散稍遷尚書三公郎
初崇舅氏坐事誅公主痛本生絕嗣遂以崇繼牧犍
后改姓沮渠景明中啟復本姓
續(xù)文獻通考元魏官人專尚世族李沖曰傳說呂望
豈可以門地得之李彪曰魯之三卿何如四科官人
豈論世也韓顯宗曰陛下豈可以貴襲貴以賤襲賤
皆不聽
北齊書元暉業(yè)傳暉業(yè)涉子史頗屬文而慷慨有志
節(jié)歷位司空太尉加特進領(lǐng)中書監(jiān)錄尚書事齊初
降封美陽縣公開府儀同三司特進暉業(yè)之在晉陽
也無所交通居常閑暇乃撰魏藩王家世號為辯宗
錄四十卷行于世
獨孤永業(yè)傳永業(yè)本姓劉中山人母改適獨孤氏永
業(yè)幼孤隨母為獨孤家所育養(yǎng)遂從其姓焉
續(xù)文獻通考北齊李繪與梁人泛言氏族袁狎曰未
若我本出自黃帝姓在十四之限繪曰兄所出雖遠
當共車千秋分一半耳一座皆笑
徐之才嘲王昕曰有言則誑近犬則狂加頸足為馬
施角尾成羊盧元明戲之才曰卿姓未入人名是字
之誤之才答曰卿姓在亡為虐在丘為虛生男則為
虜配馬則為驢
周書梁御傳御字善通其先安定人也后因官北邊
遂家于武川改姓為紇豆陵氏
若干惠傳惠字惠保代郡武川人也其先與魏氏俱
起以國為姓
怡峰傳峰字景阜遼西人也本姓默臺因避難改焉
賀蘭祥傳祥字盛樂其先與魏俱起有紇伏者為賀
蘭莫何弗因以為氏
尉遲迥傳迥字薄居羅代人也其先魏之別種號尉
遲部因而姓焉
長孫儉傳儉河南洛陽人也其先魏之枝族姓拓跋
氏孝文遷洛改為長孫
庫狄峙傳峙本姓段氏匹磾之后也因避難改焉
隋書鮑宏傳宏年十二能屬文湘東王繹引為中記
室遷鎮(zhèn)南府諮議尚書水部郎轉(zhuǎn)通直散騎侍郎江
陵既平歸于周明帝甚禮之引為麟趾殿學士累遷
遂伯下大夫武帝敕宏修皇室譜一部分為帝緒□
屬賜姓三篇
麥鐵杖傳鐵杖為汝南太守稍習法令群盜屏跡后
因朝集考功郎竇威嘲之曰麥是何姓鐵杖應口對
曰麥豆不殊那忽相怪威赧然無以應之時人以為
敏慧
宇文述傳述字伯通代郡武川人也本姓破野頭役
屬鮮卑俟豆歸后從其主為宇文氏
獨孤楷傳楷字修則不知何許人也本姓李氏父屯
從齊神武帝與周師戰(zhàn)于沙苑齊師敗績因為柱國
獨孤信所擒配為士伍給使信家漸得親近因賜姓
獨孤氏
續(xù)文獻通考宇文周趙王昭女千金公主周主赟以
之妻突厥趙王昭欲刺楊堅為堅所殺及堅篡周公
主言于突厥統(tǒng)兵伐隋后因突厥勢衰講和公主乃
請改姓楊氏隋遂封為大義公主
李密遺河間王子慶書曰王之先世家住山東本姓
郭氏乃非楊族婁敬之于漢高殊非血嗣呂布之于
董卓良異天親蓋欲其自異于隋也慶得書遂降于
密改姓郭氏密破歸東都又為楊氏及王世充僭號
又改郭氏后歸唐為宜州刺史又復楊氏
何妥年八歲游國子學助教顧良戲曰汝姓何是荷
葉之荷河水之河妥曰先生姓顧是眷顧之顧新故
之故眾咸異之
柳機柳昂俱以外戚貴顯而楊素為納言方用事因
上賜宴素戲曰二柳俱摧孤楊獨聳坐皆大笑
國史纂異高宗朝以太原王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
清河博陵二崔氏趙郡隴西二李氏七姓負族望恥
與諸姓為婚乃禁其自相姻娶于是不敢復行婚禮
密裝飾其女以送夫家
唐書路敬淳傳敬淳明姓系自魏晉以降推本其來
皆有條序著姓略衣冠系錄等百余篇唐初姓譜學
唯敬淳名家其后柳沖韋述蕭穎士孔至各有撰次
然皆本之路氏
孔若思傳若思子至字惟微歷著作郎明氏族學與
韋述蕭穎士柳沖齊名撰百家類例以張說等為近
世新族剟去之說子□方有寵怒曰天下族姓何豫
若事而妄紛紛耶□弟素善至以竇告初書成示韋
述述謂可傳及聞□語懼欲更增損述曰止丈夫奮
筆成一家書奈何因人動搖有死不可改遂罷時述
及穎士沖皆撰類例而至書稱工
李守素傳李守素者趙州人王世充平召署天策府
倉曹參軍通氏姓學世號肉譜虞世南與論人物始
言江左山東尚相酬對至北地則笑而不答嘆曰肉
譜定可畏許敬宗曰倉曹此名豈雅目邪宜有以更
之世南曰昔任彥升通經(jīng)時稱五經(jīng)笥今以倉曹為
人物志可乎時渭州刺史李淹亦明譜學守素所論
惟淹能抗之
張說傳說字道濟或字說之其先自范陽徙河南更
為洛陽人永昌中武后策賢良方正詔吏部尚書李
景諶糊名校覆說所對第一后署乙等授太子校書
郎遷左補闕后嘗問諸儒言氏族皆本炎黃之裔則
上古乃無百姓乎若為朕言之說曰古未有姓自炎
帝之姜黃帝之姬始因所生地而為之姓其后天子
建德因生以賜姓黃帝二十五子而得姓者十四德
同者姓同德異者姓殊其后或以官或以國或以王
父之字始為賜族久乃為姓降唐虞抵戰(zhàn)國姓族漸
廣周衰列國既滅其民各以舊國為之氏下及兩漢
人皆有姓故姓之以國者韓陳許鄭魯衛(wèi)趙魏為多
后曰善
韋述傳述好譜學見柳沖所撰姓族系錄每私寫懷
之還舍則又繕錄故于百氏源泒為詳乃更撰開元
譜二十篇
元載傳載父升本景氏曹王明妃元氏賜田在扶風
升主其租入有勞請于妃冒為元氏
楊思勖傳思勖羅州石城人本蘇民冒所養(yǎng)姓少給
事內(nèi)侍省
高力士傳力士馮盎曾孫也中人高延福養(yǎng)為子故
冒其姓
來俊臣傳俊臣京兆萬年人父操博徒也與里人蔡
本善本負博數(shù)十萬不能償操因納其妻先已娠而
生俊臣冒其姓
劉貞亮傳貞亮本俱氏名文珍冒所養(yǎng)宦父故改焉
王廷湊傳廷湊本回紇阿布思之族隸安東都護府
曾祖五哥之為李寶臣帳下驍果善斗王武俊養(yǎng)為
子故冒姓王
成汭傳汭青州人少無行使酒殺人亡為浮屠后入
蔡賊中為賊帥假子更姓名為郭禹當戍江陵亡為
盜保火門山后詣荊南節(jié)度使陳儒降署裨校久之
昭宗拜禹荊南節(jié)度使留后始改名汭復故姓
楊復光傳復光閩人也本喬氏有武力少養(yǎng)于內(nèi)常
侍楊元價家頗以節(jié)誼自奮
楊復恭傳復恭字子恪本林氏子楊復光從兄也宦
父元翼咸通中領(lǐng)樞密世為權(quán)家
大唐新語代有釋曇剛制山東士大夫類例三卷其
假冒者悉不錄署云相州僧曇剛撰左散騎常侍柳
沖亦明氏族中宗朝為相州刺史詢問舊老咸云自
隋朝以來不聞有僧曇剛蓋懼見害一時而匿其名
氏耳
唐國史補李贊皇嶠初與李奉宸迥秀同在廟堂奉
詔為兄弟又西祖令璋與信安王祎同產(chǎn)故趙郡隴
西二族昭穆不定一會中或?qū)O為祖或祖為孫
續(xù)文獻通考唐有姓崔者自矜氏族鄙林氏為下林
慍折之曰崔子弒齊君林放問禮之本優(yōu)劣如何其
人俯首不能對
白敏中欲選侯生為婿妻曰己既姓白婿復姓侯人
必呼曰白猴矣乃止
五代史李彥威傳彥威壽州人也少事梁太祖為人
穎悟善揣人意太祖憐之養(yǎng)以為子冒姓朱氏名友
恭
楊崇本傳崇本幼事李茂貞?zhàn)B以為子冒姓李名曰
繼徽茂貞表崇本靜難軍節(jié)度使后梁太祖攻岐未
下乃移兵攻邠州崇本迎降太祖使復其姓賜名崇
本
孔循傳循不知其家世何人也少孤流落于汴州汴
州富人李讓闌得之養(yǎng)以為子梁太祖鎮(zhèn)宣武以李
讓為養(yǎng)子循乃冒姓朱氏稍長給事太祖帳下太祖
諸兒乳母有愛之者養(yǎng)循為子乳母之夫姓趙循又
冒姓為趙氏名殷衡唐亡事梁為汝州防御使左衛(wèi)
大將軍租庸使始改姓孔名循
蔣殷傳殷幼為王重盈養(yǎng)子冒姓王氏梁太祖取河
中以王氏舊恩錄其子孫表殷牙將庶人友珪自立
拜殷武寧軍節(jié)度使末帝即位以福王友璋代殷殷
不受代王瓚亦王氏子懼為殷所累乃言殷非王氏
子其本姓蔣末帝詔削殷官爵還其姓遣牛存節(jié)討
之殷舉族自燔死
梁家人友文傳友文本姓康名勤幼美風姿好學善
談論頗能為詩太祖養(yǎng)以為子
符存審傳存審初名存事李罕之從罕之歸晉晉王
以為義兒軍使賜姓李氏名存審
石昂傳昂為臨淄令監(jiān)軍楊彥朗知留后事昂以公
事至府上謁贊者以彥朗諱石更其姓曰右昂趨于
庭仰責彥朗曰內(nèi)侍奈何以私害公昂姓石非右也
彥朗大怒
宦者傳莊宗時有宣徽使馬紹宏者嘗賜姓李頗見
信用
義兒李嗣昭傳嗣昭本姓韓氏汾州太谷縣民家子
也太祖出獵至其家見其林中□□有氣甚異之召
其父問焉父言家適生兒太祖因遺以金帛而取之
命其弟克柔養(yǎng)以為子初名進通后改名嗣昭
嗣本傳嗣本本姓張氏雁門人也世為銅冶鎮(zhèn)將嗣
本少事太祖太祖愛之賜以姓名養(yǎng)為子
嗣恩傳嗣恩本姓駱吐谷渾部人也少事太祖能騎
射為鐵林軍將稍以戰(zhàn)功遷突陣指揮使賜姓名以
為子
存信傳存信本姓張氏其父君政回鶻李思忠之部
人也存信少善騎射從太祖起代北入關(guān)破黃巢累
以功為馬步軍都指揮使遂賜姓名以為子
存孝傳存孝本姓安名敬思太祖掠地代北得之給
事帳中賜姓名以為子
存進傳存進本姓孫名重進太祖攻破朔州得之賜
以姓名養(yǎng)為子
存賢傳存賢本姓王名賢太祖擊黃巢于陳州得之
賜以姓名養(yǎng)為子
張承業(yè)傳承業(yè)本姓康幼閹為內(nèi)常侍張?zhí)B(yǎng)子
王處直傳莊宗軍中闌得一男子愛之使冒姓李名
繼陶養(yǎng)于宮中以為子
皇甫暉傳暉為魏軍卒留屯貝州與其徒謀為亂夜
焚貝州以入于魏暉擁甲士數(shù)百騎大掠城中至一
民家問其姓曰姓國暉曰吾當破國遂盡殺之又至
一家問其姓曰姓萬暉曰吾殺萬家足矣又盡殺之
楊光遠傳光遠字德明其父曰阿□啜蓋沙陀部人
也阿□啜初非姓氏其后改名瑊而姓楊氏
慕容彥超傳彥超吐谷渾部人漢高祖同產(chǎn)弟也嘗
冒姓閻氏彥超黑色胡髯號閻昆侖
南唐世家李□字正倫徐州人也少孤流寓濠泗間
楊行密攻濠州得之奇其狀貌養(yǎng)以為子而楊氏諸
子不能容行密以乞徐溫乃冒姓徐氏名知誥天祚
三年十月溥傳位于□升元二年徐氏諸王請□復
姓□謙抑不敢忘徐氏恩下其議百官百官皆請然
后復姓李氏改名□
南平世家高季興字貽孫陜州硤石人也少為汴州
富人李讓家僮梁太宗初鎮(zhèn)宣武讓以入貲得幸養(yǎng)
為子易其姓名曰朱友讓季興以友讓故得進見太
祖奇其材命友讓以子畜之因冒姓朱氏
吳越世家江西危全諷等為楊渥所敗信州危仔倡
奔于镠镠惡其姓改曰元
宛委余編造墨之妙者五季無過奚超及其子廷珪
廷珪在南唐賜國姓
續(xù)文獻通考金陵李氏以為唐后以唐號國錢文穆
王聞之曰金陵冒氏族于巨唐不亦駭人乎沈韜文
曰此可取譬也且如鄉(xiāng)校間有姓孔氏者人則謂之
孔夫子何足怪哉
遼史耶律庶箴傳庶箴為都林牙上表乞廣本國姓
氏曰我朝創(chuàng)業(yè)以來法制修明惟姓氏止分為二耶
律與蕭而已始太祖制契丹大字取諸部鄉(xiāng)里之名
續(xù)作一篇著于卷末臣請推廣之使諸部各立姓氏
庶男女婚媾有合典禮帝以舊制不可遽厘不聽
趙延壽傳延壽本姓劉恒山人父邟令蓨梁開平初
滄州節(jié)度使劉守文陷蓨其裨將趙得鈞獲延壽養(yǎng)
以為子
澠水燕談錄陶榖姓唐唐宰相莒公儉之后祖彥謙
有詩名號鹿門先生榖避晉祖名改姓陶后歷事累
朝不復還本姓士大夫譏之
東軒筆錄雷德驤判大理寺因便殿奏事太祖方燕
服見之因問曰古者以官奴婢賜臣下遂與本家姓
其意安在德驤曰古人制貴賤之分使不可瀆恐后
世譜牒不明有以奴主為婚者太祖大喜曰卿深得
古人立法意由是嘆重久之自后每德驤奏事雖在
燕處必御袍帶以見
宋史文彥博傳彥博字寬夫汾州介休人其先本敬
氏以避晉高祖及宋翼祖諱改焉
蘇頌傳頌判尚書吏部帝嘗問宗子主祭承重之義
頌對曰古者貴賤不同禮諸侯大夫世有爵祿故有
大宗小宗主祭承重之義則喪服從而異制匹夫庶
人亦何預焉近代不世爵宗廟因而不立尊卑亦無
成統(tǒng)其長子孫與眾子孫無以異也今五服□嫡孫
為祖父為長子猶斬衰三年生而情禮則一死而喪
服獨異恐非先王制禮之本意世俗之論乃以三年
之喪為承重不知為承大宗之重也臣聞慶歷中朝
廷議百寮應任子者長子與長孫差優(yōu)與官余皆降
殺亦近古立宗之法乞詔禮官博士參議禮律合承
重者酌古今收族主祭之禮立為宗子繼祖者以異
于眾子孫之法士庶人不當同用一律使人知尊祖
不違教也
元絳傳絳字厚之其先臨川危氏唐末曾祖仔倡聚
眾保鄉(xiāng)里進據(jù)信州為楊氏所敗奔杭州易姓曰元
范仲淹傳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其先邠州
人也后徙家江南遂為蘇州吳縣人仲淹二歲而孤
母更適長山朱氏從其姓名說少有志操既長知其
世家乃感泣辭母去之應天府依戚同文學晝夜不
息冬月憊甚以水沃面食不給至以麋粥繼之人不
能堪仲淹不苦也舉進士第為廣德軍司理參軍迎
其母歸養(yǎng)改集慶軍節(jié)度推官始還姓更其名
喻樗傳樗字子才其先南昌人初俞藥仕梁位至安
州刺史武帝賜姓喻后徙嚴樗其十六世孫也
劉耀卿傳唐末五代亂衣冠舊族多離去鄉(xiāng)里或爵
命中絕而世系無所考惟劉氏自十二代祖北齊中
書侍郎環(huán)□以下仕者相繼而世牒具存焉
鄰幾雜志白水縣堯山民掘得志石是員半千墓云
十八代祖凝自梁入魏本姓劉氏彭城人以其雅正
似伍員遂賜姓員
玉照新志裕陵初復西邊境土番人初不知姓氏詢
之邊人云皇帝何姓云姓趙皇后何姓云姓向大朝
直臣為誰云包樞密拯是也于是推其族類各從其
姓至今有仕于中朝者然多右列
續(xù)文獻通考蘇軾微服詣玉泉皓禪師師問曰公何
姓答曰姓秤欲秤天下長老輕重耳師大喝一聲曰
此聲輕重公能秤得否軾聳然敬之
宋孝宗謝皇后丹陽人幼孤鞠于翟氏冒姓翟及長
入宮以貴妃立為皇后復姓謝氏
范用吉者本姓孛□魯名久住由金入宋謁制置趙
范將以計動其心乃更姓名范用吉趙怒其觸諱斥
之用吉猶應對如故趙良久方悟且利其事與己符
遂擢置左右凡所言動略不加疑易其姓曰花使為
太尉鎮(zhèn)均州未幾納款于元
郭忠恕戲聶崇義曰近貴為聵攀龍即聾雖然三耳
不成一聰崇義曰莫笑生三耳終勝懷二心
楊誠齋與游雅齋厚善每相謔游曰楊子為我楊曰
尢物移人
丁大全與董宋臣專政內(nèi)宴時有優(yōu)人專擊鑼鼓一
優(yōu)人斥之曰圣上要寧靜汝丁丁董董不已何也答
曰于今國事皆丁董吾安得不丁董
閻貴妃與馬天驥丁大全專政有人書國門曰閻馬
丁當國勢將亡
金史宗室勖傳勖字勉道本名烏野穆宗第五子好
學問國人呼為秀才撰定女直郡望姓氏譜及他文
甚眾
張浩傳浩字浩然遼東渤海人本姓高東明王之后
曾祖霸仕遼而為張氏
元史按竺邇傳按竺邇雍古氏其先居云中塞上父
公為金群牧使歲辛未驅(qū)所牧馬來歸太祖終其
官按竺邇幼鞠于外祖□要甲家訛言為趙家因姓
趙氏
金履祥傳履祥字吉父婺之蘭溪人其先本劉氏后
避吳越錢武肅王嫌名更為金氏
續(xù)文獻通考重呼姓惟元人有之有脫脫臺里氏有
脫脫忒氏有按攤脫脫里氏有達達兒氏有答答里
帶氏有徹徹□思古氏有西域回回氏
元順帝至元三年伯顏請殺張王劉李趙五姓漢人
帝不許
名山藏臣林記蹇義初名瑢其祖幼孤出鞠外舅李
蒙其姓既舉進士授中書舍人改姓蹇而籍猶故姓
一日聞母喪入奏因請改籍高帝曰豈蹇叔后耶吾
兼為爾名因御書義賜之
莊昶字孔陽江浦人本姓章宋章得象之后其祖曰
知甫洪武初不樂仕進逃名更姓遂為莊氏
宦者雜記劉瑾陜西興平人故姓淡景泰間自宮為
劉太監(jiān)名下因其姓
明外史擴廓帖木兒傳擴廓帖木兒沈丘人本姓王
氏名保保元平章察罕帖木兒其舅也養(yǎng)以為子順
帝賜名擴廓帖木兒
張德勝傳德勝封蔡國公子宣幼養(yǎng)子興祖嗣職興
祖巢人本姓汪氏從德勝為張
懸笥瑣探袁鉉積學多藏書然貧不能自養(yǎng)游吳中
富家依棲之間與之作族譜研窮漢唐宋元以來顯
者為其所自出凡多者家有一譜其先莫不由侯王
將相而來歷代封謚誥□名人序文具在初見之甚
信徐考之乃多鉉贗作者鉉年七十余竟以作譜事
致富家為其府所究破其產(chǎn)人四竄避去而鉉亦不
復來吳
氏族總部雜錄
禮記曲禮五官之長曰伯是職方其擯于天子也曰
天子之吏天子同姓謂之伯父異姓謂之伯舅九州
之長入天子之國曰牧天子同姓謂之叔父異姓謂
之叔舅
諸侯滅同姓名
坊記君不與同姓同車與異姓同車不同服示民不
嫌也
周禮秋官司儀詔王儀南鄉(xiāng)見諸侯土揖庶姓時揖
異姓天揖同姓
注
庶姓無親者也土揖推手小下之
也時揖平推手也天揖推手小舉之
潛夫論卜列篇今俗人有妄博姓于五音設五宅之
符第其為誣也甚矣古有陰陽然后有五行五帝右
據(jù)行氣以生人民載世遠乃有姓名敬民名字者蓋
所以別眾猥而顯此人爾非以絕五音而定剛?cè)嵋?br />今俗人不能推紀本祖而反欲以聲音言語定五行
誤莫甚焉夫魚處水而生鳥據(jù)巢而卵即不推其本
祖諧音而可即呼鳥為魚可內(nèi)之水乎呼魚為鳥可
棲之木邪此不然之事也命駒曰犢終不為馬是故
凡姓之有音也必隨其本生祖所土也太□木精承
歲而王夫其子孫咸當為角神農(nóng)火精承熒惑而王
夫其子孫咸當為征黃帝土精承鎮(zhèn)而王夫其子孫
咸當為宮少□金精承太白而王夫其子孫咸當為
商顓頊水精承辰而王夫其子孫咸當為羽雖號百
變音行不易俗工又曰商家之宅宜西出門此復虛
矣五行當出乘其勝入居其隩乃安吉商家向東入
東入反以為金伐木則家中精神日戰(zhàn)斗也五行皆
然又曰宅有宮商之第直符之歲既然者放其上增
損門數(shù)即可以變其音而過其符邪今一宅也同姓
相代或吉或兇一宮也同姓相代或遷或免一宮也
成康居之日以興幽厲居之日以衰由此觀之吉兇
興衰不在宅明矣
通典呂才卜宅雜論易曰上古穴居而野處后世圣
人易之以宮室蓋取諸大壯逮于殷周之際乃有卜
擇之文故詩稱相其陰陽書云卜惟洛食此則卜擇
吉兇其來尚矣至于近代師巫更加五姓之說言五
姓者謂宮商角征羽天下萬姓悉總配之行事吉兇
依此為法至如張王等為商武庾等為羽欲以同韻
相求及其以柳姓為宮以趙姓為角又非四聲相管
其間亦有同是一姓分屬宮商復有復姓數(shù)字征羽
不別驗于經(jīng)典本無斯說諸陰陽書亦無此語直是
野俗口傳竟無所出之處唯按堪輿經(jīng)云黃帝對于
天老乃有五姓之言且黃帝之時不過姬姜數(shù)姓暨
于后代賜族者多至如管蔡郕霍魯衛(wèi)毛雍郜曹
滕畢原酆郇并是姬姓子孔殷宋華向蕭亳皇甫并
是子姓苗裔自余諸國準例皆然因邑授官分枝布
葉未知此等諸姓是誰配屬宮商又檢春秋以陳衛(wèi)
及秦并同水族齊鄭及宋皆為火姓或承所出之祖
或系所屬之星或取所居之地亦非宮商角征共相
管攝此則事不稽古義理乖僻者也
白孔六帖前漢去古未遠風俗質(zhì)略故太上皇無名
媼無姓然唐宰相世系表敘劉氏所出云晉士會適
秦歸晉有子留于秦自為劉氏秦滅魏徙大梁生清
徙沛生仁號豐公生煓字執(zhí)嘉生四子伯仲邦交邦
漢高祖也高祖之父漢史不載其名而唐史乃載之
亦可一笑
武后嘗問張說曰諸儒言氏族皆本炎黃之裔則上
古無乃無姓乎說曰古未有姓自炎帝之姜黃帝之
姬始因所生地而為之姓其后或以官或以國或以
王父之字始為賜族久乃為姓唐虞抵戰(zhàn)國姓族漸
廣周衰列國既滅其民各以舊國為之氏下及兩漢
人皆有姓故姓之以國者韓陳許鄭魯衛(wèi)趙魏為多
后曰善近世乃有五姓謂宮也商也角也征也羽也
以為天下萬物悉配屬之以處吉兇然言皆不類如
張王為商武庾為羽是以音相諧附至柳為宮趙為
角則又不然其間一姓而兩屬復姓數(shù)字不得所歸
是直野人巫師說爾
懶真子古人重譜系故雖世胄綿遠可以考究淵明
命子詩云天集有漢眷于愍侯赫赫愍侯運當扳龍
撫劍風邁顯茲武功泰誓山河啟土開封今按漢書
高帝功臣表開封愍侯陶舍以左司馬從漢破代封
侯昔高帝與功臣盟云使黃河如帶泰山若礪國以
永存爰及苗裔所謂泰誓山河謂此盟也高帝功臣
百有二十人舍其一也又云亹亹丞相允迪前從渾
渾長源□□洪河群川載導眾條載羅時有語默運
同隆窊此蓋謂陶青也今按漢高帝功臣表開封愍
侯陶舍封十一年薨十二年夷侯青嗣四十八年薨
漢百官表孝景二年六月丞相嘉薨八月癸未御史
大夫陶青為丞相七年六月乙巳丞相青免太尉周
亞夫為丞相所謂群川眾條以喻枝派之分散也語
默隆窊以言自陶青后未有顯者也淵明乃長沙公
之曾孫然侃傳不載世家獨于此見之后世累經(jīng)亂
離譜籍散亡然又士大夫因循滅裂不如古人所以
家譜不傳于世惜哉
揮麈前錄太上皇帝中興之初蜀中有大族犯御名
之嫌者而游宦參差不齊倉卒之間各易其姓仍其
字而更其音者勾濤是也加金字者鉤光祖是也加
絲字者絇紡是也加草頭者茍諶是也改為句者句
思是也增而為句龍者如淵是也由是析為數(shù)家累
世之后婚□將不復別文潞公自云敬暉之后以國
初翼祖諱而改今有茍字子孫與文氏所云相同蓋
本一族亦是仕于南北失于相照與此相類
貴耳集天寶間楊貴妃寵盛安祿山史思明之作亂
遂有楊安史之謠嘉定間楊太后史丞相安樞密亦
有楊安史之謠時異事異姓偶同耳
西溪叢語姓氏之學莫盛于元和姓纂皆自南北朝
以官職富貴相高溢至于唐崔盧李鄭糾紛可鄙若
以圣賢所本如子姓媯姓姬姓姜姓之類各分類圣
人受姓所由來以訖春秋所紀用世本荀況譜杜預
公子譜為法則唐虞三代列國諸侯俱可成書此似
是太史公欲為而未就者耳漢以后精力博求不難
考其淵源至今也
類苑氏族之久矣凡蔣邢茅胙祭周公之裔也此
三者實一姓也自分為三泒遠忘則為三族矣
退之所謂徐與秦俱出韓與何同姓之類是也揚子
云于蜀無他揚今此揚姓不復見亦皆雜于楊矣錢
镠有吳越吳越之人避其諱以劉去偏傍而為金王
審知據(jù)閩閩人避其諱以沈去水而為尤二姓實一
姓也今之稱復姓者皆從省文如司馬則曰馬諸葛
則曰葛歐陽則曰歐鮮于則曰于如此之類甚多相
承不已復姓又將混于單姓矣唐永貞元年十二月
淳于改姓為于以音與憲宗名同也至今二千年無
復可辨如豆盧蓋唐大族欽望瑑革皆嘗為相而此
姓今不復見其殆混于盧耶
路史夫氏姓之著人倫之所繇敘風俗之所繇篤亦
政教之甚急也而世或忽之使不明焉然則俗之澆
惡豈惟民之罪哉古者司商以協(xié)民姓民庶之家無
妄改也后世官歷之書反著天老乞姓之文此何為
耶若是而欲氏族之不亂不可得矣武為蝮楊為梟
蕭為蛸孫為厲此惡號也亦必有由焉王為可頻李
為徒何楊為普六茹而蔡為大利稽此裔語也然而
猶可稽也奈何氏姓之書不知其由乃復妄為之說
如以雙姓為出蒙只奇姓為出伯奇愚出愚公度出
度支軍本冠軍皇本三皇兒因語兒終因陸終春則
自于春申有則自于有巢居本于先且居西本于西
門豹謂
缺
為匠麗之變謂冷為伶?zhèn)愔炂c因于牛
哀之食芻茲因于才子之宣茲審出于面勢之審曲
此何典故又若以童為出老童而洪出于共工箕出
于商紂伊由唐堯昌由昌意累出累祖出于叔
季載而卑本于卑耳之國其妄繆可勝概邪上世書
必同文而后世儒流視為小伎漫不之習無惑乎氏
之失其統(tǒng)也且以山名非必從山鳥名非必從鳥草
木之名豈皆傍施草木蟲魚之字奚必側(cè)設蟲魚是
則國邑之名古之從邑者甚少今也不原其始而為
邾郳酆邳鄾鄐郾鄅鄶鄣邡鄪□邰
鄖墉邴鄎鄩鄤鄃邘郜郕郲□郙之類皆因
失國避難而去邑不知從邑者乃后世之俗制古希
有也張納碑言張本張星柳敏碣言柳因柳宿果何
據(jù)耶盧雷陳甄既云聲轉(zhuǎn)仇求棗棘則謂仇改惟不
學之過哉亦不識字之所致也往嘗謂王羲之弄筆
寫林禽為來禽而世亦千年弗知反為說曰果熟禽
來而以為名俗儒之可笑類如此東方生曰來來為
棗而棗陽本棘陽也予以是知棘祗棘據(jù)之改為棗
非避仇也世之避翼祖諱者析其字以為文茍二氏
而不知翼祖之諱不從茍不從文也昔者魯之公索
氏將祭而忘其姓人以是占其必亡而隨之文帝惡
隨之從□乃去其□以為隋不知隋自音妥隋者尸
祭鬼神之物也守祧既祭則藏其隋亦云釁殺裂落
肉之名也卒之國以隋裂而終則書名之不講其禍
如是然則君子可不知所戒哉
姓也者性也與生俱生者也山行十驛形不脫祖水
行千里性本其處山有形水有性是故性不可易子
孫十世不免性類我者諸姜之性弘諸姚之性仁張
王之性寬李趙之性□劉范性急嬴偃性雄呂尚性
悁熊羊性奰姬黃性廣曹儈性褊豈圣人固為區(qū)哉
所以別亂兆明人義也傳曰男女同姓其生不繁行
路有禮惟其原有以使之也余起路史既歸天下之
氏姓見孔氏之出高辛老氏之出少昊既為同著而
后怪佛者之來獨靡適從不姓不氏而孤出乎神州
之外為其徒者累垂出沒百千萬億至亦自蔑其姓
氏而從之嗟乎彼之教以滅道來不知所從去不知
所往不仁不敬理固應爾而乃不知先王大倫實亂
于此今夫削頭缽食群趨而輩脅者誕謾誣讕莫不
倀倀自以為得高視闊步至不認其宗祖父母兄弟
是豈名人也耶冠婚喪祭此人道之大者也自天子
至庶人兵戈戮殺亦不過此四者而巳而今也冠婚
易亂而無以酬生喪祭蔑薄而無以報死而又奚以
生為孔子曰窮理盡性以至于命父兄子母所以窮
理飲食裘葛所以盡性而歸根守白凡所以至命也
不窮理不足以盡性不盡性不足以至命窮理至命
固非可躐等也而彼佛者每得其偏而不蔽其全故
知性者必達乎理命知命者必達乎理性每執(zhí)一見
自為至足亦可謂不知務矣吾夫子亦何嘗蔑性而
薄命哉雖然弟子之惑滋甚若老之說修而上之至
于無上清虛之境人皆空蒙散為清陽之氣虛無縹
渺無有形質(zhì)從佛之說修而上之至于果位入三摩
地人皆罔蕩斂為善爽之鬼寂冷坐結(jié)弗復變化而
無有君父妻子朋從之與往來且以父祖子孫人之
所以為際而冠婚喪祭生之所以為奉者也奈何有
父祖而不得其所以為奉有子孫而不得其所以為
際父祖子孫冠昏喪祭既無以自盡則亦奚用于有
生寂冷坐結(jié)觸輒散弛而無有形質(zhì)則亦奚貴于有
我哉究言索理固不足以滿神禹之一笑是以圣人
于此必因乎父祖子孫冠昏喪祭事上而為之制使
之不失其本原而后已然則教者其可以不嚴所道
而沈迷乎寂滅誕謾之區(qū)哉自古及今亦有不仁義
之真仙若無君親之佛覺乎別生分類人道之極摯
圣人之所甚急而不可后者顧可厭而棄之歟
云麓漫抄姓氏后世不復別但曰姓某氏雖史筆亦
然按史記帝紀注引春秋左傳無駭卒羽父請謚與
族公問族于眾仲對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
土而命之氏諸侯以字為謚因以為族官有世功則
有官族邑亦如之公命以字為展氏注者云天子賜
姓命氏諸侯命族族者氏之別名也姓者所以統(tǒng)系
百世使不別也氏者所以別子孫之所自出解春秋
者云因生以賜姓者謂若舜之媯禹之姒伯夷之姜
是已胙之土而命之氏者若舜之有虞禹之有夏伯
夷之有呂是已于字則叔牙季友展無駭臧僖伯是
已于謚則文武成宣宋戴惡衛(wèi)齊惡是已于官則司
馬司徒是已于邑則韓魏趙是已詳此諸侯既命于
天子為某公侯則是命之氏諸侯位卑不得賜姓其
有以王公及以字為氏或以官以邑既無土可分則
姓與氏無別注史記者所以有族者姓之別名之語
姓者統(tǒng)百世如周姓姬氏所以別子孫如魯衛(wèi)毛
邘晉應韓之分又春秋之時諸侯之子為大夫則稱
公子孫則稱公孫公孫之子與異姓之臣未賜族而
身為大夫則稱名無駭挾之類是也已賜族而使之
世為大夫則稱族如仲孫叔孫季孫之類是也此諸
侯不得命氏而得命族之例也從可知已若夫易云
黃帝堯舜氏作堯舜雖非姓氏既是天子當一代稱
曰堯舜氏義亦通此又不拘姓氏之例也
容齋三筆魏孝文自代遷洛欲大革舊俗既自改拓
跋為元氏而諸功臣舊族自代來者以姓或重復皆
改之于是拓跋氏為長孫氏達奚氏為奚氏乙旃氏
為叔孫氏丘穆陵氏為穆氏步六孤氏為陸氏賀賴
氏為賀氏獨孤氏為劉氏賀樓氏為樓氏勿忸于氏
為于氏尉遲氏為尉氏其用夏變裔之意如此然至
于其孫恭帝翻以中原故家易賜蕃姓如李弼為徒
何氏趙肅趙貴為乙弗氏劉亮為侯莫陳氏楊忠為
普六茹氏王雄為可頻氏李虎閻慶為大野氏辛威
為普毛氏田宏為紇干氏耿豪為和稽氏王勇為庫
汗氏楊紹為叱利氏侯植為侯伏侯氏竇熾為紇豆
陵氏李穆為拔氏陸通為步六孤氏楊纂為莫胡
盧氏寇□為若口引氏段永為爾綿氏韓褒為侯呂
陵氏裴文舉為賀蘭氏王軌為烏丸氏陳忻為尉遲
氏樊深為萬紐于氏一何其不循乃祖彝憲也是時
蓋宇文泰專國此事皆出其手遂復國姓為拓跋而
九十九姓改為單者皆復其舊泰方以時俗文弊命
蘇綽仿周書作大誥又悉改官名復周六卿之制顧
乃如是殆不可曉也
清波雜志范文正復元姓用陶朱張祿事世皆傳誦
大中祥符五年潯陽岳
缺
作五代史補百余條蓋補
王元之五代史闕文未備者其書梁事中有鄭準性
諒直長于箋奏成汭鎮(zhèn)荊辟為推官汭嘗殺人亡命
改姓郭氏既貴令準草表乞歸本姓其略曰臣門非
冠蓋家本軍戎親朋之內(nèi)盱睢為人報怨昆弟之間
點染無處求生念故國以狐疑望鄰封而鼠竄名非
伯越乘舟難效于陶朱志切投秦入境遂稱于張祿
如此則前已有此聯(lián)特文正公拈出尢為切當云
事文類聚問姓氏如何分別曰姓是大總腦處氏是
后來次第分別處如魯本姬姓其后有孟氏季氏同
為姬姓氏有不同某嘗言天子因生以賜姓諸侯以
字為謚因以為族竊恐謚本氏字先儒隨他錯處解
去義理不通且如舜生于媯汭武王遂賜陳胡公滿
為媯姓此即因生以賜姓如鄭之國氏本子國之后
駟氏本子駟之后如此之類所謂以字為氏因為族
鼠璞古人姓氏省文多矣如謝射落洛□束蔓萬姒
似莘辛橋喬熊能隨隋止十余姓惟去邑者多如邾
朱郳兒郄谷鄫曾邵召鄣章鄁背亦有分為二姓微
有添減則去邑從衣郇去邑添草郜去邑添水大
率古人用字務省繁文姓氏從邑者多或謂避地避
難避仇未必皆然
宛委余編世之改姓氏如莊為嚴殷為戴恒為元奭
為盛以義改也理為李求為仇舅為咎籍為席弘為
洪朝為晁以音改也棘為棗□為束仲為種概為暨
熊為能鄫為曾慎為真劉為金胙為作敬為文為茍
以字改也蔓落姒莘橋邾郳鄶鄣鄁郕邵隨藤為萬
洛似辛喬朱兒會章背成召隋滕合音與字改也亦
有因一事為萬世不易之姓田千秋乘小車改車謝
服出征改射氏儀以民無上改是劉遵考以忠諫比
伍員改員尤有源流可考逃難山谷強氏曰潛遂失
本姓一姓改為數(shù)姓者如橫四子守墳墓者改為
炅居徐者為居幽者為桂居華陰者為炔此四姓
同一也勾姓本避高宗諱勾濤則仍字更音鉤光
祖則加金絇紡則加絲茍諶則加草句思則易字勾
龍如淵則加龍此六姓同一勾也后世婚姻何自而
辯又有因二音而訛者員音運俞□救反葉音攝今
從正音甄音堅宣和唱名以堅呼之不應訛為真矣
繆或為穆遂成二姓豈源流之固異耶復姓多北人
而中國望族不可以義通者乃因所居而增諸葛則
諸縣之葛申屠則屠原之申胡毋則毋丘之胡閭丘
則頓丘之閭所謂同門而異戶也
聞見后錄說文云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之人其母
感天而生故從女又古姓姚媯姬姜之屬皆從女者
其義甚異典籍難著云
春明退朝錄趙德明歸款真宗賜以宗姓然不附屬
籍晁文元草制云奕世荷殿邦之德舉宗聯(lián)命氏之
榮寶元二年元昊叛詔削屬籍非也
曲洧舊聞俚語有張王李趙之語猶言是何等人無
足掛齒牙之意也宣和間王將明張子能王履道李
士美趙圣從俱在政府是時張王李趙之語喧于朝
野聞者莫不笑
井觀瑣言史中凡改姓名者如劉更生劉歆姚元之
之類當其未改則當著其舊名元魏初諸臣姓氏奇
復孝文太和中始改拓拔氏為元氏拔拔氏為長孫
氏達奚氏為奚氏乙旃氏為叔孫氏此類甚多至西
魏恭帝初元宇文泰廢立乃復國姓拓拔氏九十九
姓改為單者皆復其舊中原故家多易賜番姓宋書
南齊書北魏拓拔氏傳孝文未改姓之先皆著其舊
姓名乃得事實魏收魏書率書新姓溫公通鑒從之
以就簡易失其實矣金斡離不?!醯绕涑跻嘀划?br />書其名今金史盡書后所更名宗望宗弼之類亦非
是陳子經(jīng)續(xù)編通鑒悉書舊名亦為有見
蜀都雜抄蜀人多奇姓今百家姓以為出于宋故首
以趙錢孫李尊國姓也我朝千家姓亦以朱奉天運
起文然未見有天姓者而蜀姓或有出于二家外自
晉魏以來取材于門閥故姓氏尤重唐重八姓論相
于此至不許與他姓為婚姻自八姓以下凡有三百
五十姓宋嘉佑中亦有千姓編雁門卲思撰姓解則
分為一百七十門至有二千五百六十八氏漢潁川
太守聊氏復有萬姓譜古姓之存于今者鮮矣按左
氏因生賜姓胙土命氏以字以謚以官以邑才五者
而已
自復姓之外有三字姓如侯莫陳費也頭吐谷渾之
類四字姓則有自死獨膊井疆六斤皆北國之姓夫
中國無衍語一言見一義北國多侈辭數(shù)言見一義
或曰中國用文字有定形北國用聲音有長短
王弇州集江左門高故稱王謝其次則顧陸朱張淮
北則推崔盧李鄭崔浩宗雖滅而貴不衰隴西之李
居次唐文皇以人主之勢發(fā)憤而望不蓋江左見并
于隋故王謝少減瑯琊之王初在太原上而隋唐之
際太原漸貴至宋益貴是亦乘除之數(shù)也雖然謝安
得比王王自瑯琊太原為周靈王太子后北海陳留
為齊田和后東海亦自姬姓天水九姓為王子比干
后高平京兆為信陵君后又有出自楚威王后者而
謝無聞也王于義大也君也天地人一貫三為王而
謝義辭謝也又雕謝也王氏二十一望而謝二望王
氏無論漢即未渡江以前而為公卿著名者十余人
謝固寥寥也始興篳輅之勛與廬陵雍容之業(yè)又倍
蓰也謝安得比王
張王李趙皆黃帝所賜姓也王氏二十一望最貴者
瑯琊太原也謝二望會稽為貴崔二望清河博陵俱
貴盧氏一望范陽李氏十一望趙郡最貴隴西次之
唐即隴西望也鄭五望滎陽為貴顧一望吳郡陸二
望朱四望張十四望梁氏所重三姓皆吳郡耳十姓
之外劉二十五望而彭城最貴其先陶唐氏也蕭二
望蘭陵最貴趙五望天水最貴楊二望弘農(nóng)為貴周
八望陳徐皆六望唐五望
宛委余編偶一時人賦詩有陸通姓名人不曉所謂
余謂此楚狂接輿也見莊子疏按何氏余冬序錄考
姓名頗詳然亦有未備者因增記于此倉頡姓侯剛
氏見古篆文注許由字武仲見莊子釋文堯姓伊祁
少昊名摯字青陽帝嚳名成湯字高密見帝王世
紀□陶字庭堅孤竹君姓墨名臺見孔叢子注伯夷
名允一名元字公信叔齊名智字公達見論語疏中
子名伯遼見周曇詠史詩當作仲遼見帝王世紀彭
祖姓籛名鏗見論語疏其子名胥余見莊子司馬彪
注老子父名干字元杲見前涼錄老子初生時名元
祿見元妙內(nèi)篇管叔名度見史記注易牙名亞見孔
穎達疏逄蒙之弟名鴻超楊朱之弟名布見列子伯
樂姓孫名陽師曠字子野見莊子疏公孫弘字次卿
見鄒長蒨書子產(chǎn)一名美見左傳注杜康字仲寧見
魏武短歌行注孟軻字子輿見漢書并孔叢子又字
子居見圣證論莊周字休見列子注孫叔敖名饒見
孫叔碑計然一名研一名倪又姓辛字子文見史記
索隱文種字子禽見吳越春秋陳仲子字子終見皇
甫謐高士傳漢高祖父太公名端見后漢書注又名
熅字執(zhí)嘉見皇甫謐帝王世紀昭靈后名含高祖兄
仲名喜曹參字敬伯申公名培見史記注項伯名纏
字伯見漢書注叔孫通名何見楚漢春秋東園公姓
轅名秉字宣明夏黃公姓崔名廓字少通綺里季姓
朱名暉字文季甪里先生姓周名述字元道并見高
士傳壺關(guān)三老茂姓令狐見荀悅漢紀楊王孫名貴
見西京雜記次非亦名荊軻見續(xù)博物志伏生名勝
字子賤見西漢碑文翁名黨字仲翁見張崇文歷代
小志張宗字諸君杜茂字諸公并見陳忠傳注揚子
云所稱李士元者名弘見蜀秦宓傳鄭子真名樸嚴
君平名遵見王貢兩龔傳注張宗字諸公見陳忠傳
注施延字君子見后漢書注田生字子春見楚漢春
秋侯芭字鋪子見論衡丁公名固見楚漢春秋衛(wèi)夫
人名鑠字茂漪見翰墨志綠珠姓梁白州人見小傳
呂安字仲悌居苗姓應玚從弟俱見文選注花卿名
驚定見舊唐書僧一行姓張名璲見續(xù)博物志竇滔
字連波見武后紀失馬塞翁姓李見高谷詩序
湘東王有同姓名錄其書今不存聊舉其灼灼者在
同時如兩曾參一曾參殺人而致曾子之母投杼兩
毛遂一毛遂墮井而致平原君之痛哭異世則魯秋
胡因婦采桑調(diào)其妻投水死漢亦有魯秋胡求聘翟
公女翟公誤傳調(diào)妻事以為薄行而不許婚俱可笑
也其次如國師公劉秀以名應圖讖為王莽所殺而
取王莽者為光武亦劉秀莽遣太師安新公王匡攻
更始定國上公王匡不勝為所執(zhí)殺唐李尚書益與
宗人尚書益者俱赴飲據(jù)上坐因笑曰今日兩副坐
頭俱李益代宗用韓翃知制誥宰相以平盧幕府員
外及江淮刺史請上書春城無處不飛花絕句云用
此韓翃而員外得之事皆奇其他同時者漢時兩韓
信俱高帝時一封楚王一封韓王三召平一故秦東
陵侯一為陳王上柱國一齊相(
恐東陵侯即陳王柱國為陳封者秦自王
翦父子外少徹侯矣不應有東陵侯)
兩王恢俱武帝時一浩侯一大行
謀誘匈奴者也兩王臧武帝朝一二年以郎中令自
殺一六年為太常兩王商俱成帝外戚一為丞相樂
昌侯一為大司馬成都侯兩王章俱哀帝時一河平
三年以太仆為右將軍六年復為太常一四年以京
兆尹直言死兩王崇俱平帝時一新甫侯故丞相嘉
子一大司空扶平侯魏兩王烈一字彥方有隱德一
字長體有道術(shù)晉兩王渾一為涼州刺史系戎之父
一為司徒系濟之父兩王澄一即濟弟封侯一即戎
從弟荊州都督兩孫秀一吳降將一趙王倫嬖臣俱
拜驃騎將軍封公兩周撫一為王敦將一為彭城內(nèi)
史誅梁兩王琳一散騎常侍一德州刺史唐兩李光
進俱代宗朝一為光弼弟一為光顏兄俱蕃將賜姓
為節(jié)度使封公兩李繼昭俱昭宗時一為孫德昭一
為符道昭俱賜姓名降朱梁為使相宋兩王著俱太
祖時一以文學典制一以書學待詔金兩訛可俱大
將稍先后者吳兩公子慶忌一王僚子一夫差末年
將楚兩莊蹺一莊王時大盜一莊王裔孫將軍平滇
自王者漢兩王莽一右將軍一大司馬篡位者兩王
鳳一大司馬大將軍一更始成國上公兩王譚一宜
春侯一平阿侯兩徐干一都護班超司馬一丞相曹
操掾晉兩劉毅一光祿大夫一衛(wèi)將軍兩張禹一丞
相一太傅俱封侯兩解系一見陶璜傳一自有傳兩
王愷一武帝舅一安帝時丹陽尹元兩伯顏一太傅
淮陽王一大丞相秦王兩蕭鈞一蕭鸞子梁武時中
書郎一蕭瑀從子唐太宗時率更令異代而相類者
兩王肅曹魏中領(lǐng)軍為魏制禮元魏尚書令亦為魏
制禮兩王殷朱梁以節(jié)度使叛誅后周太祖亦以節(jié)
度使誅兩王彥章梁大將為晉擒吳統(tǒng)軍為楚擒兩
王珪唐侍中宋左仆射門下侍郎皆門下相也兩王
溥一唐懿宗一周世宗俱宰相仙人有兩王喬其一
即子晉也其一為柏人令天墮玉棺以葬者僧有兩
智永一梁書僧一宋畫僧光武時固始侯李通魏武
時都亭侯李通衛(wèi)大夫王孫賈齊大夫王孫賈魏徐
邈字景山見重武帝為侍中晉徐邈字仙民見重武
帝為中書舍人魏將軍張遼漢兗州刺史張遼字叔
高漢中郎將江革梁御史中丞江革梁李膺為蜀使
至郡武帝悅之問曰今李膺何如昔李膺對云云晉
文公有舅犯平公有咎犯善隱任政李密以祖母老
辭官后魏李密以母老習醫(yī)又隋末蒲山公李密則
天時王方慶為相又王方慶領(lǐng)尚藥奉御高宗初張
昌宗為修文館學士則天永張昌宗為春官侍郎
漢宗室多同名者其自列侯以下或應有之乃至諸
王亦自相犯何也豈非以宗正之失職耶余不能盡
志姑志其顯者四劉慶六安王河間孝王更始燕王
清河孝王四劉章城陽景王高密頃王齊哀王常山
靖王三劉嘉梁荒王瑯琊康王漢中王三劉云城陽
哀王廣德夷王東平煬王三劉定沛厘王彭城頃王
甘陵貞王兩劉長淮南厲王濟陰悼王兩劉榮臨江
閔王沛幽王兩劉遂趙叛王梁夷王兩劉交楚元王
濟北懷王兩劉壽濟北惠王瑯琊恭王兩劉勃濟北
貞王常山王兩劉勝中山靖王平原懷王兩劉武梁
孝王城陽惠王兩劉元淮陽文王淮陽王
即
更始
兩劉
旦燕剌王長沙煬王兩劉賀泗水戴王昌邑王兩劉
授河間頃王膠東共王兩劉寵陳愍王樂安夷王夫
以王賀廢主然泗水先封名之同猶可也淮南竄死
趙遂燕旦以反絕國何所取而同之此大不可解者
也
續(xù)文獻通考四姓漢明帝時有四姓小侯乃樊郭陰
馬四外戚也元魏第甲乙丙丁為四姓唐以崔盧李
鄭為四姓各有不同
漢書貨殖傳有姓偉姓其姓偉其名也儒林傳丁姓
子孫從榮廣受谷梁春秋丁其姓姓其名子孫其字
也
六帖云周之時有騏期漢之時有杜度謂姓名同音
也□言又云周之時有魯大夫眾仲余又謂周之時
有衛(wèi)大夫承成戰(zhàn)國之時有韓大夫摎留漢之時有
虞禹張章三國之時有奚熙北燕錄有光祿大夫乙
逸而我朝亦有大理卿周舟
萬姓統(tǒng)譜歐陽文忠公蘇明允各為世譜文忠依漢
年表明允以禮大宗小宗為次雖例不同皆足以考
其世次也然文忠所謂不知姓之所自而昧昭穆之
敘則禽獸不若也其譏切世之人可謂至矣然歐陽
氏得姓凡幾年其間文學之士蓋亦多矣文忠始為
之譜斯言恐未為得也
見聞搜玉唐鄭準為荊南節(jié)度使成汭從事汭本姓
郭代為作乞歸姓表云名非霸越浮舟難效于陶朱
志在投秦出境遂稱于張祿其后范文正公以隨母
冒姓朱登第后乞歸姓表遂全用之云志在投秦入
境遂稱于張祿名非霸越乘舟偶效于陶朱議者謂
文正公襲用古人全語然實范氏當家故事非攘竊
也
珍珠船四姓滎陽鄭岡頭盧澤底李土門崔皆為鼎
甲太原王亦四姓之匹而呼為钑鏤王家謂銀質(zhì)而
金飾也
氏族總部外編
續(xù)文獻通考方外異姓天皇氏姓望名獲字子潤地
皇氏姓岳名鑒字子元人皇氏姓愷名胡字文生其
說出洞神部乃晉人托上清紫微元君偽作者
元始天尊姓樂名靜信見度人經(jīng)
玉門子姓玉名剛
九靈子姓皇名化
北極子姓陰名恒
絕洞子姓李名修
太陽子姓離名明
太陽女姓朱名翼
太陰女姓盧名全
太元女姓顓名和
南極子姓柳名融
黃盧子姓葛名起
馬名生姓和名君賢
張道陵名輔
劉根字君安
尹軌字公度
介象字元則 皆見佛仙傳
河伯姓馮名夷字公子見圣賢冢墓記秦宗新祠頌
又姓呂名公子夫人姓馮名夷見龍魚河圖
翁仲姓阮見史注
太真夫人姓王名婉羅見真仙通鑒
毛女字玉美見神仙傳
醫(yī)王子姓古名老師見本草傳序
浮丘公姓李見列仙傳
壺公姓施名存見真誥又姓謝名元見丹臺錄
武當戴將軍姓燕名濟
洪崖先生姓張后洪崖先生亦姓張名氳 俱見真
仙通鑒
東王公名倪字君明西王母姓楊名回又記事珠云
姓何名婉妗
天翁姓張字刺渴名堅前天翁姓劉
神名隗又姓張名單字子郭
井鬼名瓊
廁鬼名頊又姓郭名登 見酉陽雜俎
日姓張名表字長史日中青帝名圓常元字照龍韜
赤帝名靈丹峙字綠虹映白帝名皓□將字回金霞
黑帝名澄潧渟字元祿炎黃帝名壽逸阜字飆暉像
月姓文名申字子光月中青帝夫人名蛾隱珠字芬
艷嬰赤帝夫人名翳逸寥字婉延虛白帝夫人名弄
素蘭字□蓮花黑帝夫人名結(jié)蓮翹字淳屬金黃帝
夫人名青營襟字炅定容
東岳姓元丘名目陸南岳姓爛名洋光西岳姓浩名
元倉北岳姓伏名通萌中岳姓角名普生
東海姓哄名內(nèi)靈西海姓道名洞清北海姓喻名淵
元
又東海姓何名歸君南海姓劉名囂君西海姓劉名
漱君北海姓吳名禽強君
歲星姓碧空名澄瀾字青凝夫人姓涵常名寶容字
飛云
熒惑星姓渙空名惟淳字散融夫人姓陽常名華瓶
字元羅
太白星姓寥名振尋字
原
缺
夫人姓明常名□空字
娥
鎮(zhèn)星姓藏睦名耽延字
原
缺
夫人姓康常名空瑤字
非賢
雷公江赫沖
電母秀文英
風伯方道彰
雨師陳華夫 以上俱見道德經(jīng)
閻羅王名閃多見佛經(jīng)
昴姓鞞耶尼形如剃刀屬火
畢姓頗羅隨形如笠屬木
觜姓黎佉耶尼形如鹿頭屬日又月之子
參姓天婆斯
缺
絺形如婦人黡屬日
井姓同參形如足跡屬日
鬼姓炮波羅形如佛胸屬木
柳姓同參形如蛇屬日
星姓實伽耶尼形如河岸屬火
張姓瞿曇形同井屬福德天
翼姓憍陳如形同井屬林天
軫姓迦遮延形如人手屬娑黎帝
角姓貨多羅形同軫屬喜樂天
亢姓迦旃延
氐姓多羅尼 二星不載形屬
房姓阿藍婆形如瓔珞屬慈利天
心姓迦羅延形如大麥屬忉利天
尾姓遮耶尼形如蝎尾屬臘師天
箕姓持斧迦形如牛角屬清凈天
斗姓莫迦還形如人拓石屬不載
牛姓梵嵐摩形如牛頭屬梵天
女姓帝利迦遮耶尼形同心屬紐天
虛姓同翼形如鳥
危姓單羅尼形同參 屬俱不載
室姓閻浮都迦屬蛇頭天蝎天之子形不載
壁姓陀難阇
奎姓阿瑟咤 形屬俱不載
婁姓阿含婆形如馬頭
胃姓迦形如鼎足 屬俱不載以上俱出酉陽
雜俎
太乙君名臘
甲子神名弓隆呼之入水不溺
甲戌神名執(zhí)明呼之入火不燒
鐘山神鼓
昆侖山陸吾
泑山蓐收
日光山計蒙
岐山涉鼉
大夫山于兒
海北鐘山燭陰
差丘北曰奢比尸
大人北曰肝榆尸
朝陽谷曰天旻
巴神曰孟涂
東海渚偶子偶京旸谷奢比尸
南海渚不返胡余
西海渚弇茲月山曰噓
北海渚禺強柜 以上俱見山海經(jīng)
五岳真形圖東岳歲西岳善南岳崇北岳晨
中岳惲
龍魚圖泰山姓圓名常龍衡山姓丹名靈峙華山姓
浩名□狩恒山姓澄名潧渟嵩山姓壽名逸群 已
上呼之令人不病
東海神姓馮名修青又名阿明夫人姓朱名隱娥亦
名阿明
南海神姓
缺
名亦夫人姓翳名逸寥又名祝融
西海神姓勾大名丘伯夫人姓靈名素蘭又名巨乘
北海神姓是名禹帳里夫人姓結(jié)名蓮翹又名禺強
河圖載東方蒼帝神名靈威仰南方赤帝神名赤熛
怒中央黃帝神名含樞紐西方白帝神名白招拒北
方黑帝神名□光紀
龍魚圖又有泰山將軍唐臣霍山將軍朱丹華山將
軍鄒尚恒山將軍莫惠嵩山將軍石元
太公金匱有東海神曰勾芒南海神曰祝融西海神
曰蓐收北海神曰元冥
佛道二氏姓名可考者阿彌陀佛姓憍尸迦
婆尸佛尸棄佛舍佛俱姓拘若利
拘留孫佛拘那舍牟尼佛迦葉佛俱姓迦葉
釋迦文佛姓剎利
瞿曇氏小字頓吉訛為悉達
彌勒佛姓慈氏名阿逸多
一祖摩訶迦葉姓波羅門大目犍連名胡頭一名萊
服根須菩提名鳩留產(chǎn)
二祖阿難姓剎利
三祖商那和修姓舍多名舍那婆斯
四祖優(yōu)婆曲多姓首佗
七祖婆須密姓頗羅墮
八祖佛陀難提姓瞿曇
九祖伏駝密多姓舍羅
十一祖富那夜奢姓瞿曇
十二祖馬鳴大士名功勝
十五祖迦那提婆姓舍羅
十八祖迦耶舍多姓蔚頭藍
十九祖鳩摩羅多姓婆羅門
二十一祖婆修盤頭姓舍佉
二十三祖鶴勒那姓婆羅門
二十四祖師子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姓俱同
中國初祖達摩姓剎利帝本名菩提多羅
二祖慧可姓姬
四祖道信姓司馬
五祖弘忍姓周
六祖慧能姓盧名能
僧伽大士姓何
高坐道人名吉友
牛頭一祖姓韋
二祖智巖姓華
鳥窠禪師姓吳名元卿
大慧姓馮
岳懷讓姓杜
永嘉元覽姓戴
石頭姓陳
徑山大覺姓朱
馬祖道一姓馮
二祖慧海姓朱
南泉姓王
龐居士名蘊
神會姓高
仰山寂會姓葉
溈山靈佑姓趙
黃蘗姓邢
北宗神秀姓李
嵩岳慧安姓衛(wèi)
支遁姓關(guān)
佛圖澄姓帛邢州寺碑云姓濕
竺道潛姓王
竺僧虔姓王名晞
道安姓衛(wèi)一云姓帛
慧遠姓賈
寶志姓朱
元奘姓陳名袆
慧頤姓李
萬回一行俱姓張
慧永姓鄱
曇邕姓楊
僧姓傅
竺道僧姓魏
慧觀姓崔
慧義姓梁
道淵姓寇
慧林姓劉
元暢姓趙
僧遠姓皇
僧慧姓皇甫
寶亮姓徐
法通姓褚
單道開姓孟
白足和尚名曇如
元高姓魏
僧旻姓孫
法云姓周
智藏姓顧
慧超姓廉
慧約姓婁
僧稠姓孫
僧達姓李
三軍法司姓尉遲
忠國師姓冉
圭峰姓何
懷素姓錢
宣律師姓錢
智永智果俱姓王
齊己姓胡
貫休姓姜
辨才姓袁 以上見佛經(jīng)傳燈錄高僧傳法書要錄
等書
三清姓名上清三尊譜錄則云第一度師上元真明
道君即元始上皇丈人法姓諱□字奏正音姓無
名延世音字觀觀第二度師□上元老即高上九天
太上真王法姓諱字正音姓虛□名上觀洞
字運梵靈第三度師即金明七真法姓諱字
正音姓虛元妙名延世明字系上無一在上清金相
宮一在上清蘭宮一在上清丹靈上宮大有金書復
稱天寶君為大洞尊神號玉清宮靈寶君為洞元尊
神號上清宮神寶君為洞神尊神號太清宮此則三
清之別號也
六甲姓名甲子神名王文卿甲戌神名展子江甲申
神名扈文長甲午神名衛(wèi)玉卿甲辰神名孟非卿甲
寅神名明文章
六丁姓名丁卯神名司馬玉女足月之丁丑神趙子
玉玉女顧□丁亥神張文通玉女曹漂之丁酉神臧
文公玉女得喜丁未神石叔通玉女寄防岐丁巳神
崔巨卿玉女明心之以上俱見老君六甲符
諸姓窅渺本不足信往往散見于簡編亦博雅之
士所資也余故匯而錄之
唐時五祖弘忍大師黃梅人生而無父棄之水中不
死人呼無姓兒四祖道信嘗于路逢之問小兒何姓
曰是佛姓曰汝無姓耶曰姓空故無師因乞為弟子
后為法嗣
裂 涅 捏 蹀
孑 徹 結(jié) 潔
哲 設 迭 篾
櫱 蹶
契和 烈山 列宗 列精
契苾 薛干 折屈 鐵伐
鐵木 跌 列御 鐵力
折成
十藥
單姓五十四復姓二十六
藥 蹺 卻
婼 舄 妁 禚
矍 約 略 若
鄀 郭 閣 恪
鄂 鐸 斥 博
庹
音
鐸
泊 薄 亳
莫 鄚 幕 作
柞 昨
索 郝 霍 貉
佫 落 絡 洛
雒 駱 勺 鶴
錯 鑰 濩
拓 擽 爵 諾
濼
拓拔 拓至 索盧 索陽
莫蘆 莫盧 莫者 莫侯
莫折 莫輿 莫允 莫護
莫囂 落姑 洛下 薄奚
斫胥 斫骨 霍里 藥羅
郝骨 貜且 若敖 鐸遏
若干 矍相
十一陌
單姓五十八復姓五十
陌 麥 格 革
鬲 適 虢 澤
翟 伯 百 柏
白 帛 □ 迮
笮 赫 獲
郄 □ 劇
辟 璧 薜 藉
瘠 昔 席 夕
赤 射 釋
適 奭 石 益
掖 繹 驛 奕
易 液 策 客
宅 亦 碧 睪
責 冊 碩
白侯 白公 白乙 白馬
白冥 白男 伯成 伯夫
伯豐 伯象 伯高 伯昏
伯宗 伯有 伯夏 伯常
伯比 伯州 柏侯 柏常
百里 石作 石牛 石駘
石伯 石真 石抹 夕姑
赤章 赤張 赤松 赤烏
赤盞 赫連 赫胥 籍丘
麥丘 虢射 辟閭 射姑
□州 不更 孛朮 白狄
白象 白鹿 白石 櫟陽
石第 不弟
十二錫
單姓一十復姓四
錫 析 酈 激
狄 糴 惕 戚
歷 □
錫我 錫疇 析龜 狄歷
十三職
單姓四十七復姓三十
職 棘 極 敕
直 植 偪
即 稷 息
側(cè) 食 嗇 識
式 殖 弋 翼
力 朸 國 得
特 北 墨
塞 黑 勒 賊
默 德 僰
則 骨 釴 寔
億 廙 翊 克
稟
逼陽 北門 北宮 北殷
北丘 北郭 北唐 北鄉(xiāng)
北野 北人 北海 即利
即墨 食其 食我 黑肩
黑肱 黑夷 黑匿 黑齒
息夫 弋門 稷丘 職方
國巫 墨夷 墨臺 萬俟
黑臺 默臺
十四緝
單姓二十復姓四
給 吸 伋 及
集 習 襲 謵
隰 戢 邑 立
執(zhí) 縶 什 濕
浥 急 拾 疾
立如 邑由 執(zhí)失 拔
十五合
單姓十五復姓五
合 合 盍 蓋
闔 頜 沓
納 褟 姶
佮 塔 荅
合博 蓋樓 沓盧 荅祿
褐余
十六葉
單姓二十復姓五
葉 牒 輒 聶
接 疌 捷 攝
涉 獵 莢
俠 夾 鄴 涅
帖 掜 妾 業(yè)
葉陽 涉其 接野 接輿
牒云
十七洽
單姓十復姓四
夾 郟 甲 挾
俠 鵊 業(yè) 鄴
怯
又
音法
一
作頰
夾谷 郟敖 甲父 鵊野
已上單姓共三千三十八復姓一千六百一十九
共四千六百五十七姓
內(nèi)有字同而音異者故兩見今另述于后
甘
一
音□
一
音紐
繁
一
音樊
單
一
音丹
一
音敢
一
音好
一
音婆
一
音善
譚
一
音談
相
一
音襄
番
一
音樊
句
一
音勾
一
音婆
一音
去聲
一
音婆
一
音句
皮
一
音皮
逄
一
音縫
尉
一
音胃
兒
一
音而
一
音比
一
音龐
一
音
一
音尼
繆
一
音穆
不更之不
一
音浮
甫
一
音武
一
音謬
一
音百
一
音蔽
華
一
音話
葉
一
音熠
賁
一音奔
蔽平聲
一
音花
一
音行
一
音蔽
諸
一
音資
示
一
音時
藩
一
音樊
吞
一
音天
一
音查
一
音視
一
音番
一音
禿平聲
臺
一
音怡
長
一
平聲
蛾
一
音鵝
且
一
音苴
一
音胎
一
上聲
一
音鵝
一
音聲
炔
一
音桂
雍
一
冬韻
稅
一
音帨
適
一
音謫
一
音快
一
宋韻
一
音塞
一
音釋
暨
一
音既
褐
一
音粵
一
音吉
一
音劾
氏族總部匯考十五
王圻續(xù)文獻通考五
改易姓氏
周造父攻徐偃王破之周穆王賜以趙國由此為趙
氏
穆王宮中盛姬卒悲痛之改其族為痛氏
項伯有功于漢漢封為列侯賜姓劉氏
漢時扶嘉本非姓扶高祖為漢王時與嘉相遇嘉勸
以定三秦高祖以其志在扶翼賜姓扶氏
婁敬說高帝都關(guān)中賜姓劉氏
金日磾本匈奴休屠王之子降漢武帝以休屠用金
人祭天賜姓金氏
酈食其曾孫賜以食其為氏元孫武為侍中平帝改
賜侍其
成帝時班婕妤進侍者李平平得幸立為婕妤上曰
始衛(wèi)皇后亦從微起乃賜平姓曰衛(wèi)所謂衛(wèi)婕妤也
王莽時劉嘉以獻符瑞封扶美侯賜姓王氏嚴尤廉
丹皆賜姓征氏號二征將軍改巨毋霸為巨母氏謂
因文母太后而霸王符也
晉初于晉州戎賜姓呼延氏
后趙石勒本匈奴別部后賣與師氏為奴師家鄰于
馬牧牧師汲桑與之往來遂命勒以石為姓以勒為
名□
梁天監(jiān)中余姚石靈壁寓居湖州西溪生女選入宮
生元帝進號修容改姓曰阮
后魏時章仇禿發(fā)氏來歸太武帝賜姓源氏以與同
源也
豆盧本慕容氏燕敗歸魏北人以慕義為豆盧賜姓
豆盧氏
李陵裔在匈奴者來歸魏見于丙殿賜姓丙氏
竇武被害族人竇章奔狄其裔孫存者賜姓紇豆陵
氏后復改為竇氏
賀若氏代居元朔無姓隨魏南遷北人以忠貞為賀
若因賜氏焉又賜大司空田宏固紇于氏許昌公陳
忻尉遲氏
侯植從魏帝西遷賜姓俟伏氏又賜賀吐氏
閻慶李虎謝懿皆賜為大野氏又賜李弼徒何氏高
崇羽真氏
李屯高歡部將也為獨孤信所擒宇文泰愛其才配
為士伍賜姓獨孤氏
高獲自高麗歸西魏賜姓獨孤氏高賓自東魏來亦
賜獨孤氏又賜王顯為乙速孤氏辛威為普屯氏
西魏賜王雄為可頻氏王盟王康為拓王氏
北齊賜王興為拓至氏元文遙為高氏
周宣帝禁人有天高太上之稱改高氏為姜氏
周賜楊紹為屋引氏楊粵為越勒氏楊忠為普六茹
氏蔡裕為大利稽氏韓褒為侯呂陵氏段植為賀屯
氏段永為爾綿氏王勇為庫汗氏楊紹為叱呂引氏
楊纂為莫胡盧氏耿豪為和稽氏陸通為步六孤氏
裴文舉蘇椿梁臺為賀蘭氏申徽韋孝寬韋瑱柳慶
崔宣猷崔士謙崔士約辛卞鄭道邕李彥王悅張軌
薛端薛善王杰李和劉雄令狐整趙昶柳敏韓雄唐
瑾皆為宇文氏
瑾又更為萬鈕于氏以于謹欲結(jié)為兄弟
寇雋為若口引氏項亶為辛氏楊突李盛皆賜獨孤
氏又賜李賢妻吳氏姓宇文氏王德姓烏丸氏賜劉
道德姓名侯莫陳亮賜寇和姓若引氏郭衍張煚俱
姓叱羅氏
衍至隋高祖□復舊姓
獨孤楷本姓李氏為獨孤信所愛因賜姓獨孤氏隋
時周搖初姓普乃及居洛陽改周氏魏閔帝賜姓車
非氏隋高祖受禪復姓周
楊義臣本姓尉遲氏文帝賜姓楊氏編之屬籍為皇
從孫李穆有軍功文帝賜姓拓拔氏
段義臣父崇與突厥戰(zhàn)死文帝將賜姓為金氏鮑宏
曰昔項伯不從項羽漢帝賜姓劉氏秦真父能死難
魏武賜姓曹氏如臣愚見請賜以皇族乃賜姓楊氏
按此即楊義臣事
見鮑宏傳通考□
牛弘本姓□父允為后魏侍中賜姓牛氏
盧大翼本姓章仇氏文帝從容言天下氏族謂大翼
曰卿姓章仇四岳之裔與盧同源賜姓盧氏
唐李藝本姓羅武德時自隋降唐賜姓李氏
李績本姓徐太祖以其不背德不邀功賜姓李
練河本姓東太祖以其精練軍戎賜姓練又以突厥
留河南不便賜阿史那思摩突地稽皆姓李使還舊
土
李良臣本姓阿跌世為河曲九部酋長太宗時內(nèi)屬
使襲雞田刺史賜姓李光顏光進皆其子也
李獻忠本突厥阿思布來降于唐元宗賜今姓名
李抱玉本安重璋元宗以其戰(zhàn)河西有功賜今姓名
魚朝恩本裔族上元中奏改姓魚
桓廷昌上元中奏改為姜
暨時佐上元中奏改為周
李令忠本姓曹肅宗時為四鎮(zhèn)留后遣使入朝賜姓
李
李寶臣本張志忠代宗喜其來降以為成德軍節(jié)度
使賜姓李
范陽董秦大歷中賜姓李
奚酋長孛氐元和中賜姓李
劉季真歸降賜姓李
王簡為鎮(zhèn)州小將愿竭力區(qū)處殺田弘正賊穆宗賜
姓名李全略
武宗以嗢沒斯為懷化郡王賜姓李
昭宗賜孫德昭姓名李繼昭周承誨姓名李繼誨董
彥弼亦賜姓李氏以其有復位功也
賜姓李氏者又有邴元纮杜伏威郝庭玉宋文通胡
大恩弘播郭子和麻延昌鮮于叔明安元諒張寶臣
阿希布懷阿跌光進舍利奉國董忠臣朱邪國昌皆
由立功賜國姓
武后改唐為周賜豫王旦廬陵王故太子賢子光順
等與契苾明妻及母臨洮公主皆姓武氏又以史務
滋為納言宗秦客檢校內(nèi)史傅游藝為鸞臺內(nèi)史平
章事并賜姓武氏李楷固本契丹部族降唐武后以
其討契丹有功亦賜姓武氏
李叔文系敬業(yè)叔武后以其不從敬業(yè)賜姓武氏
后唐段凝賜姓名李紹欽袁象先賜姓名李紹安趙
德鈞賜姓名李紹斌夏魯奇賜姓名李紹奇元行欽
賜姓名李紹榮杜晏球賜姓名李紹慶朱友謙賜姓
名李繼麟康延孝賜姓名李紹琛霍彥威賜姓名李
紹真溫韜賜姓名李紹沖萇從簡賜姓名李紹瓊房
知溫賜姓名李紹英米君立賜姓名李紹能優(yōu)人楊
婆兒賜姓名李存儒宦者馬紹宏賜姓李后明宗時
皆復本姓惟杜晏球復姓王氏以杜亦系所養(yǎng)姓也
契丹耶律倍來歸明宗賜姓東丹名慕華后改賜姓
李名贊華
倍在遼稱讓國皇帝
南唐郭紹古賜姓李氏
宋初李繼捧賜姓名趙保忠李繼遷賜姓名趙保吉
真宗立劉氏為皇后以其無宗族少依龔美家改美
姓劉為兄弟
神宗時授木征榮州團練使賜姓名趙思忠
番部俞龍琦率其屬來降自言平生聞包待制為朝
廷忠臣乞賜姓包氏從之復賜名順
河隍羌酋龍拶出降遂定隍鄯詔賜龍拶姓名曰趙
懷德
西番巴氈角內(nèi)附賜姓趙氏
宇文虛中初降于金后謀劫二帝歸宋不克而死開
禧中賜其后姓趙氏
遼韓德讓賜姓耶律氏
道宗時漢人行營都部署李仲禧北院宣徽使劉霖
樞密副使王觀都承旨楊興工各賜國姓耶律氏李
儼亦賜姓耶律氏
金郭藥師董才俱賜姓完顏氏
完顏元宜本姓耶律氏父慎思以遼人降金賜國姓
海陵時詔凡賜姓者皆復舊元宜復姓耶律氏后弒
海陵歸世宗復賜姓完顏或言弒君者不宜尊寵乃
令其子習涅阿補仍姓耶律
宣宗貞佑中追賜仁圣皇后父王彥昌姓溫敦氏王
皇后為溫敦皇后又賜東永昌姓亦為溫敦氏包世
顯包疙疸為烏古論氏睹令狐為和速嘉氏何定為
必蘭氏馬福德馬柏壽為夾谷氏
宣宗以王狗兒殺偽統(tǒng)制董九賜姓完顏氏
完顏仲元本姓郭氏大安中李雄募兵仲元與完顏
阿鄰俱應募官至節(jié)度使賜姓完顏氏
金制賜國姓者凡以千人敗敵三千者賜及緦麻以
上敗二千人以上者賜及大功以上敗千人以上賜
止其身阿鄰既賜姓以兄守楫及從父兄弟為請從
之仲元乃上奏曰臣頃在軍旅纔立微功過蒙天恩
賜之國姓非臣殺身所能仰報族兄徐州譏察副使
僧喜前汾州酒同監(jiān)三喜前解州鹽管句添章守興
平縣監(jiān)酒添福猶姓郭氏念臣與僧喜等昔同一家
今為兩族完顏阿鄰與臣同功皇恩所加并及本族
僧喜等四人乞依此例不許
完顏霆本姓李氏貞佑中以功賜國姓
烏古論長壽本姓包氏泰和時以功賜姓
梁佐李□住貞佑時皆以功賜國姓
張甫張進元光時皆以功賜姓完顏氏
張資祿興定中以功賜姓女奚氏后死節(jié)
楊沃衍以功賜姓兀林荅氏后死節(jié)
郭蝦以功賜姓顏盞氏后死節(jié)
蘭州汪三郎內(nèi)附賜姓完顏
西京都統(tǒng)程琢有功詔賜琢姓夾谷氏琢請曰前代
皆賜國姓不系他族如蒙更賜榮莫大焉詔更賜完
顏氏
蒙古國用安降于金賜姓完顏氏
元李恒其先于論氏唐末賜姓李世為西夏
察罕本姓烏密氏元太祖賜姓蒙古又察罕西域紇
城人生時月白如晝國人謂白為察罕故名察罕后
仁宗與論帝王賜姓命氏之事因賜姓白氏
賀惟一順帝賜姓蒙古氏名太平至正六年拜御史
大夫故事臺端非國姓不授太平固辭詔特賜姓
至正二十五年立次皇后奇氏為皇后改奇氏為肅
良合氏
以上皆因恩賜而改
漢淮南王英布少時以罪被黥遂為黥氏
東漢明德馬皇后以馬何羅謀逆惡其同姓改為莽
氏
吳孫皓以孫秀奔魏改為厲氏
宋孝武帝以竟陵王誕反于廣陵改其姓留氏
齊武帝以巴東王子響叛逆改為蛸氏
梁武帝以豫章王綜叛降于魏改為悖氏又賜武陵
王為饕餮氏又二兄常挾妻族欲害武帝母氏言之
武帝曰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為悖德吾他日即位
當賜姓悖氏后如其言
隋煬帝誅楊元感改為梟氏
唐武氏立為后改皇后王氏姓為蟒良娣蕭氏姓為
梟
干封元年改其異母兄武惟良為蝮氏后與惟良有
夙怨也
瑯琊王沖據(jù)博州起兵誅武氏沖父豫州刺史越王
貞舉兵相應兵敗改姓為虺氏韓王元嘉魯王靈夔
范陽郡王靄黃國公撰東莞郡公融及長樂公主皆
改姓虺氏紀王慎流于巴州亦改姓虺
元宗以竇懷正附太平公主謀逆追戮其尸改為毒
氏
以上皆由貶斥而改
春秋宋以武公名司空改司空為司功氏
晉以僖侯名司徒改司徒為司成氏
籍氏出安定避項籍諱改為席氏
奭氏避漢元帝諱改為盛氏
荀卿漢書避宣帝諱改孫卿
莊氏避明帝諱改為嚴氏
如嚴助嚴君平嚴光皆避諱而改者也
慶氏避安帝父諱改賀氏
宋賀萬回自號慶湖遺老不忘所始也然以湖就
己人皆笑之
師氏避晉景帝諱改帥氏
姬氏避唐明皇諱改周氏
侯景以其祖名翊周乃改周石珍周弘正等皆為
姬姓
弘氏避唐明皇諱改洪氏又有改李氏者李含光是
也
邴氏避高祖父諱改李氏
淳于氏避唐憲宗諱改于氏
啖氏避唐武宗諱改淡氏
閩人沈氏避閩王審知諱去水為尢
宋初匡氏避太祖諱改為主氏政和中詔民閑不得
以主稱氏復改為康
陶谷本姓唐避晉祖諱改為陶
湯悅本姓殷名崇義仕南唐為宰相建隆初歸宋避
宣祖廟諱改姓湯名悅
文潞公彥博本姓敬其曾大父避石敬瑭諱更姓文
至漢復姓敬入宋避翼祖諱又復姓文
敬字有去文而為茍者所避諱與文氏同
商氏本姓殷避宣祖諱改商
恒氏避宋真宗諱改為常氏
洪擬本姓弘其先避南唐主諱改姓洪后復避宣祖
廟諱遂因之又孝義傳云洪文撫建昌人本姓弘避
宣祖廟諱改焉文撫擬恐是一家也
桓氏避欽宗諱改為氏
紹興時詔
勾氏自建炎以來避高宗嫌名更易各不同有易其
姓字者紹興進士勺聲是也有更其音者史館修撰
勾濤是也加金者鉤光祖是也加絲者絇紡是也加
草者茍諶是也增為勾龍者如淵是也改為句者句
思是也累世之后不復別矣
真德秀本姓慎避孝宗廟諱改真
金宗端修字平叔汝州人避睿宗諱上一字改宗氏
為姬氏凡太宗諸子皆加山為崇
元金履祥其先本姓劉氏吳越時避錢镠嫌名乃更
為金氏
以上皆由避諱而改
少康后因母有緡氏逃難自竇改為竇氏
比干之子避紂難逃于長林為林氏
理征避紂難改李氏
端木賜之后因避難改木氏又改沐氏
默臺之后因避難改墨氏又改怡氏
后周遼西人有怡峰云本姓默臺
伍子胥之后改五氏
又左傳曰伍子胥諫吳王不聽使于齊屬其子于
鮑氏改為棠溪氏
范雎自魏入秦變姓名為張祿
齊田氏避始皇誅去田之左右為王氏或改法氏因
祖有法章也
漢張良本姬姓因始皇索之急改張氏
□廣曾孫孟達避王莽亂去足為束一云曾孫彥改
太傅
秣氏因避亂改為末
姚氏田恢避王莽亂改媯氏五代孫敷復為姚氏
后漢孔潛避亂居新安山中易姓新氏
杞匡避董卓難改杷氏
炅橫被誅四子慮禍將及乃各居一方守墓墳者為
炅居徐者為居幽者為桂居華陰者為炔此四姓
同一炅也
曹魏張遼本聶壹之后以避怨改為張
棗據(jù)父本姓棘以避難改為棗
晉孫惠恐為齊王穎所誅改姓名以遁又詭稱南岳
逸士秦秘之以干東海王越乃得顯用
牛金之子避難改為牢又改為□后復為牛氏
慕容氏破種類懼誅不敢復姓皆以興為氏
梁衡山王典簽陳寶印苛刻懼誅投湘東王改姓名
為袁逢恭
元魏楊愔避朱榮之難變姓名為劉士安后為北
齊賢相
后周赫連達曾祖庫多汗因避難改姓杜氏
庫狄峙本段匹磾之后因避難改姓庫狄氏
隋牛弘之祖以避難改□氏后父允為魏侍中復姓
牛氏
唐劉祥道之孫升幼被武氏禍全家流嶺表后易姓
溫逃匿北歸
權(quán)□于永王璘反時詭托姓名免其驅(qū)脅
成汭殺人被捕更姓名為郭禹以避難后為節(jié)度使
復舊姓名
南唐舒元與楊訥從李守貞叛守貞敗懼誅元易姓
朱訥變姓名為李平俱留江南后元入宋復姓申
宋宋汝為因秦檜惡之將械送金人以肆其毒乃變
姓名為趙復徒步入蜀檜死方出
謝枋得以國亡變姓名賣卜于市
何時字了翁樂安人以國亡變姓名號堅白道人賣
卜自給
宋時交趾國王李干順有側(cè)室子奔大理變姓名為
趙智之自稱平王后與天祚爭立
遼述律氏因國亡改姓石抹氏
元王恂本姓述律氏祖成從母氏避難遼西因改王
氏
潘元紹本姓趙廷美之后因避難改潘氏
吏部侍郎伯顏子中本西域人后家江西由吏部出
使廣東未幾廣東失守子中求死不得因變姓游江
湖間卒飲鴆死
竹晏避仇改姓竺氏
仲氏之后改為種
余同通
志避仇
以上皆因避難而改
戰(zhàn)國黃歇取李園之妹為姬已娠而進于王生子為
氏代有楚國
秦呂不韋取邯鄲女為姬已娠進于秦太子生始皇
代有秦國故曰秦以呂易嬴
漢夏侯嬰為滕令號滕公及曾孫頗尚公主主隨外
家姓號孫公主故滕公子孫為孫氏
灌夫本姓張父張孟為灌嬰舍人遂姓灌
衛(wèi)青父鄭季以私通衛(wèi)媼生青因姓衛(wèi)
胡廣本姓黃以五月五日生父母棄之有胡公收養(yǎng)
焉因姓胡
衛(wèi)繼業(yè)字漢嘉嚴道人父為縣功曹時縣長張君無
子乞為己子遂姓張后進仕州郡通顯時禁以異姓
為后乃復姓衛(wèi)
竇武孫輔得胡騰認為子而聘娶焉后劉表舉孝廉
使復姓
三國馬忠少養(yǎng)外家姓狐名篤后乃復姓改名忠
曹操本姓夏侯氏父為曹騰養(yǎng)子遂姓曹
劉封本姓寇劉元德養(yǎng)為子因姓劉
關(guān)平為關(guān)羽養(yǎng)子非本姓也
曹魏張燕本姓褚繼張牛角為帥而統(tǒng)其軍故姓張
陳魯相無子以甥劉矯為后因改劉為陳
吳朱然本姓施氏朱治娣子治未有子養(yǎng)然為嗣因
氏朱
晉恭王妃夏侯氏通小吏牛金生元帝故曰晉以牛
易馬
賈充無子以外孫韓謐為嗣因氏賈
后趙冉閔為內(nèi)黃石氏養(yǎng)子因姓石
后燕慕容云本姓高慕容寶養(yǎng)子因姓慕容氏
宋廢帝劉昱本姓李初明帝以妾與李道兒既□復
取以歸遂生昱
陳宣武章后本姓鈕父景明養(yǎng)干章氏因姓章
周文育本姓項周薈養(yǎng)為子因姓周
元魏高崇字積善渤海人母沮渠牧犍女封武威公
主牧犍子坐事誅公主痛本生絕嗣遂以崇繼牧犍
后改氏沮渠
宦者仇洛齊本姓侯生而無陽母舅養(yǎng)為子因姓仇
北齊高隆之始為奄人徐成養(yǎng)子或云父干為姑婿
高氏所養(yǎng)因冒其姓后神武引以為弟
獨孤永業(yè)本姓劉幼隨母改適獨孤氏為其養(yǎng)子遂
姓獨孤
穆提婆本姓駱穆昭儀養(yǎng)為己女因姓穆
后周宇文述本姓破野頭其主俟豆得賜宇文而冒
其姓
隋王世充本西域人姓支氏父卒幼從母嫁王氏因
冒其姓
唐呂羅真為回紇養(yǎng)子因姓萬羅氏
安祿山本姓康隨母嫁安氏冒姓安
高力士本姓馮中人高延福養(yǎng)為子因姓高
元載父升本姓景因曹王明妃元氏賜田在扶風升
主其租因請于妃冒為元氏
嚴叔明少育外家冒姓鮮于后復本姓代宗又賜姓
李
鄭注本姓魚冒姓鄭人稱魚鄭又號水族
楊復光本姓喬內(nèi)侍楊元價養(yǎng)為子因姓楊
楊復恭本姓林育于楊元價家因姓楊
孔循少冒姓朱又冒姓趙
張承業(yè)本姓康為奄人張?zhí)B(yǎng)子因姓張
安思敬為晉王李克用養(yǎng)子改姓名李存孝后以叛
誅
王镕本回紇遺種為王武俊養(yǎng)子因姓王
王殷幼本姓蔣為王重殷養(yǎng)子因姓王
后梁王都本姓劉中山陘邑人也李應得之于村落
間養(yǎng)為己子后復為定州帥王處直之子因改姓王
氏
后唐明宗本姓邈佶烈氏李克用養(yǎng)為子后繼莊宗
即位時張存信孫存進王存賢張嗣昭駱嗣恩符存
審皆以養(yǎng)子冒姓李明宗詔皆復本姓
霍彥威字子重不知何許人梁將霍存得于村落年
十四列于廝養(yǎng)后養(yǎng)為己子因姓霍
潞王從珂本姓王明帝養(yǎng)為子后即帝位
慕容彥超本漢祖同產(chǎn)弟養(yǎng)于閻氏冒姓閻黑色胡
□人號閻昆侖后又姓慕容不知何故
后漢石敬瑭本西域人冒姓石
后漢劉知遠本沙陀人冒姓劉
周世宗本柴守禮子郭威養(yǎng)為子后即帝位
北漢劉承鈞乃劉旻養(yǎng)子繼恩繼元又承鈞養(yǎng)子繼
恩本姓薛繼元本姓何二人異父同母母即劉旻之
女也
王宗佶本姓甘氏王建為忠武軍卒時掠得之養(yǎng)以
為子因姓王
南唐徐知誥本姓李為徐溫養(yǎng)子因姓徐后復姓李
名□
趙延壽本姓劉為趙德鈞養(yǎng)子遂姓趙
李元亮本姓安駱奉先子之遂姓駱
符守信本姓郎總管符翁子之遂姓符
宋石熙道本姓牛隨母歸石氏因姓石其弟熙正以
異姓居己上奏復其姓
范仲淹幼隨母改適朱氏名朱祿后復姓其表曰名
非霸越泛湖自號為陶朱志豈強秦入境遽名為張
祿二人皆范氏改姓而朱祿適其名也
申積中成都人政和中為楊繪養(yǎng)子因姓楊氏后登
進士所養(yǎng)父母喪葬畢又為二弟一妹婚娶復姓申
氏
寧宗后楊氏少以姿容選入宮忘其姓氏或謂會稽
有楊次山者后自謂其兄乃姓楊氏
江萬里無子以蜀人王橚子鎬為后遂姓江氏后與
萬里同死國難
魏了翁本姓高養(yǎng)于姑魏氏因姓魏其同產(chǎn)高稼高
定子俱進士
元詹士龍固始人三歲時為董文炳養(yǎng)子既長求復
姓文炳戲曰爾欲復姓投石不沉則從爾士龍祝天
投石沉而復浮者數(shù)四文炳遂許之
虎都鐵木祿好讀書仁宗字之曰漢卿謂漢名卿不
讓也其母姓劉氏故人又稱為劉漢卿
章卿孫蜀人本姓劉氏幼為章提刑養(yǎng)子遂姓章以
孝行聞
劉秉忠幼從釋氏名子聰世祖時同議樞密院事復
姓劉名秉忠
以上皆因私冒而改
漢訾順本姓祭以為不祥改姓訾氏
馬矢氏改馬
馬宮止稱馬
是儀本姓氏孔融嘲氏字民無上遂改為是
謝服為鴻臚卿出征嫌其姓名不祥乃改為射咸
晉元達字長宏本姓喬以其生日妨父改為陳
嵇康本奚氏康改為嵇
北齊婁太后疾用巫言改為石
五代衷愉本哀姓仕南唐改姓衷
危全諷錢镠惡其姓改元氏元絳其裔也
以上皆以嫌改
子產(chǎn)稱鄉(xiāng)校為師其子孫改校師氏
中行穆子相晉侯投壺而生子因以為投壺氏
東方朔因東方明而生改張氏為東方氏
范蠡居于陶為陶朱氏
梁鴻改運期氏
京房吹律得姓改李為京
張象因祖封折侯改折氏
劉凝之慕伍員忠烈改員氏
晉黃初平既得仙術(shù)以方教授南伯逄易姓為赤遂
自號赤松子
慕容本鮮卑種至涉歸慕二儀之德繼三光之容因
姓慕容氏
蒲洪家蒲長五丈五節(jié)如竹時人稱蒲家因為氏后
以讖文草付應王改姓苻氏
佛圖澄本姓帛氏以師莫過于佛遂以釋為姓
赫連氏本匈奴種后居中國以王者系天為子改姓
赫連庶協(xié)皇天之意其非正統(tǒng)者皆氏鐵伐欲其剛
銳如鐵能伐人
康居王姓溫丹氏失昭武城南依蔥嶺其裔皆姓昭
武不忘本也
魏全琮孫暉食封白水改姓泉氏
屈全之裔孫仕后魏以出自南方改南屈氏
隋陳永貴本姓白封北陳郡公遂姓陳氏
武鄉(xiāng)女子焦氏既聾又啞嫁不售樵于野為人犯生
一男六歲莫知其姓高構(gòu)曰母不能言窮竟理絕生
于武鄉(xiāng)可姓武
唐陸羽不知所姓筮易得漸之蹇曰鴻漸于陸其羽
可用為儀遂姓陸名羽字鴻漸
此非改姓之列實不因舊姓者也故附于此
金張浩本姓高東明王之后曾祖霸仕遼而為張氏
馬慶祥本名習禮吉思先世自西域入居臨洮狄道
以馬為氏
元布魯海牙拜廉使子希憲適生喜曰吾聞古以官
為姓天其以廉為吾宗之姓乎故子孫皆姓廉氏
元月乃合曾祖帖木兒越哥仕金為馬步軍指揮官
名有馬因以馬為氏一云馬祖常之高祖名錫里吉
思金季為鳳翔兵馬判官子孫因其官以馬為氏
小云石海涯以父名貫遂以貫為姓
諳都剌以祖名蘭遂以蘭為姓
唐仁祖因其祖名唐古直子孫遂以唐為氏
以上皆有因而改
杜氏為徐 袁氏為衡
求氏為裘 辛氏為計
景氏為元 賁氏為封
姞氏為羊 羊舌為吉
是光為齊 魏馮孚改李
晉虞慶則本姓魚改為虞
梁周文育本姓項改為周
以上不知所因
裴氏為壘 閭氏為盧
申屠氏為信都 瞻葛氏為諸葛
步搖氏為慕容 耿氏為簡
莘氏為辛
北齊時有破六韓常其始以祖潘六奚名為氏后人
訛誤以潘六為破六
北齊綦連猛其始姬姓六國末避亂保祁連山因以
為姓后復訛為綦連
元趙良弼本姓木要甲音訛為趙家因姓趙趙世延
亦同此
有因二音而訛者員一音運俞反一敕救反葉本音
攝今從正音呼矣甄本音堅宣和時唱進士名以堅
呼之不應訛為甄陶之甄矣
又黃帝時有伶?zhèn)惡罅嫘照哂灦鵀殂霭喙瘫拘瞻?br />后訛而為班揚雄本姓揚后訛而為楊
余同通
志音訛
以上皆因訛而改
姞為吉去女 幕為莫去巾
須句為須 須句為句
段干為段 渾沌為屯
余同通志
省文省言
以上皆因省文而改
副呂為副 那蔞為蔞
綦連為綦 烏蘭為蘭
薄奚為奚 素和為和
渴侯為緱 渴俟為似
丘林為林 牒云為云
素黎為黎 達勃為褒
叱干為薛 達奚為奚
直勒為謝
孝
征改
尉遲為楊
隋時楊義
臣本姓尉遲
烏古論為劉
元劉國杰本姓于古
論后入中州改姓劉氏
鉗耳為王 嗢石蘭為石
余同通
志變裔
以上皆變裔而改
侯氏為侯伏氏又為賀屯氏
余同通
志變于裔
以上皆變于裔而改
明賜諸臣姓
太祖義子數(shù)人如李曹國文忠沐西平英都督何文
輝徐司馬及元帥文剛文遜等皆賜國姓后改本姓
正德五年義子武德一賜裴姓
七年都督錢寧錢安許國賜朱姓又賜都督朱福朱
剛都指揮朱謙朱春朱翥朱增朱斌朱政朱海朱岳
朱升朱晟朱彪朱鏞朱鈁指揮千百戶鎮(zhèn)撫旗舍朱
欽等百二十人姓
十二年賜舍人朱山朱準朱容朱淮朱渭朱義朱大
爵朱印朱珂姓俱錦衣衛(wèi)食糧尋詔都督江彬許泰
劉暉張洪神周李琮指揮焦睿俱賜國姓又改指揮
楊瑄曰璋焦椿曰琮桂曰松張?zhí)煊釉缓MⅪ[曰璧
馬定曰靖俱賜國姓
賜降人姓
國朝賜忠勤伯丑驢曰李賢同安侯火里火真曰火
真順義伯阿魯哥失里曰羅秉忠恭順伯把都鐵木
兒曰吳允誠忠勇王也先土于曰金忠安順侯脫火
赤曰薛貴永順伯脫歡曰薛斌清平侯買驢曰吳成
忠勇伯把臺曰蔣信子也兒孛思曰蔣善恭順侯也
都鐵木兒曰吳克忠都督指揮等官麻子鐵木兒曰
王麟完者帖木兒曰吳良論都兒灰曰柴秉誠把敦
杌曰吳守義曲倫臺曰夏貴北斗曰戚斌觀音保曰
李觀把住曰楊效誠朵兒只曰馬惟良鐵柱曰柴克
恭滿束兒灰曰柴志誠脫脫孛羅曰脫順又脫脫孛
羅曰和愛阿兒剌臺曰楊汝誠伯帖木兒曰柴志敬
猛哥曰安汝敬脫脫曰楊必敬只蘭曰吳克誠朵列
于曰吳存敬克羅俄領(lǐng)占曰羅秉忠火失谷曰韓以
謙白斗奴曰白忠阿的納曰王義阿剌帖木兒曰穆
義頂住驢曰丁順季百家奴曰季安祖住不花曰柴
永謙額里孛羅曰高禮那罕赤曰莫清把禿曰趙忠
美伯容帖木兒曰宋一誠哈剌敦曰張隆善演只
不花曰王懋忠撒兒桃曰劉允信釋家奴曰李顯忠
昝卜曰張志義阿剌失曰李從善可□曰郭以誠苦
木帖木兒曰柴永正達冊曰安汝堅把的曰平以正
迷南失加曰安思謙乃馬歹曰王存禮阿討刺曰白
瑜恰恰曰陳守忠皮兒馬黑麻曰馬克順伯顏達里
曰于忠那海曰海榮五十六曰陸忠丑丑曰田義虎
三曰王彪黑漢曰陳元伯家驢曰白毅饒五十曰姚
智歹都曰郭美牙失納曰芮剛采住兒曰朱采脫火
赤曰朱靜澣即兒曰朱滿都忽曰朱恩卜刁罕曰朱
窺又編修火赤曰霍丘
改姓諸臣
東勝侯汪興祖初張姓
都督僉事謝彥初孫姓
右都督寧正初韋姓
黃觀初從父贅姓許幼□敏受學元黃冔冔死節(jié)觀
益砥礪洪武二十四年會試禮部第一廷對擢進士
第一授官翰林復黃姓
陳彥回父被誣論死彥回謫戍滇南未入滇家人多
道死比至蜀惟彥回與祖母郭存會赦又弗原監(jiān)送
者憐而縱之去顧貧不能歸往依定遠知縣黃積良
家稱黃姓未幾被薦為保寧府訓導建文初薦升徽
州知府是冬郭氏卒承重徽父老走京乞留會彥回
衰绖赴闕疏乞得復陳姓彥回恒以亡命冒宗為愧
悒悒不自安屢欲陳首輒自籌曰祖母年高即蹉跎
奈何隱忍二十余年始得行其志
東里楊先生世為儒家一歲而孤母改適羅公理時
舉進士為德安府同知以其家行歲時祀先祠恒命
諸子陪禮公獨不見命時尚六歲以問母母泣而語
之因慟曰益感發(fā)七歲私竊磚土仿作神主于外別
室祀其三世每旦入焚香謁拜出入扃鑰秘無知者
既久左右覘知以告德安公旦視先生入謁與母宜
人從戶外竊窺之見其進退拜伏皆感泣遂復姓
少保楊溥初吳姓
右都御史熊□初胡姓
右副都御史陳泰初曹姓
太常卿夏昶初朱姓
工部尚書趙榮初王姓
南戶部尚書潘蕃初鍾姓
副都御史丘鼐初周姓
尚書孟鳳左布政孟麟初臧姓
兵部尚書張經(jīng)初蔡姓
天順庚辰狀元王一夔奏復謝姓
天順甲申會元吳釴奏復陸姓
天順間章尚書恭懿倫身沒后子孫奏復吳姓
正德中魏太常文簡校身沒后子孫奏復李姓
嘉隆間御史沈鐸初邵姓
少傅大學士呂本初李姓
左布政汪尚寧初程姓
禮部尚書陸樹聲順天府丞陸樹德初林姓
侍講邢一鳳初林姓
大學士申時行初徐姓
都御史王一鶚初楊姓
大理評事王大學初孫姓
都御史廖逢節(jié)初楊姓
按察副使馬顧澤初顧姓
御史房寰初姚姓
按察副使景承芳初王姓
氏族總部匯考十六
王圻續(xù)文獻通考六
以姓顯名
公孫將軍 漢公孫詭為梁孝王寵愛號公孫將軍
司馬相公 宋司馬光
魚頭參政 宋魯宗道
小范老子 宋范仲淹
皇甫先生 宋皇甫坦為孝宗所重稱皇甫先生而
不名
東海蕭生 漢蕭望之
京兆田郎 漢田鳳為尚書郎容儀端正帝目送之
題柱曰堂堂乎張京兆田郎
大小夏侯 漢夏侯勝夏侯建
大小歐陽 唐歐陽詢歐陽通
大小戴 漢戴德戴勝
大小馮 漢馮野王馮元唐馮宿馮定
大小王 晉王羲之王獻之
大小鄭 北魏鄭道昭鄭述祖
大小秦 唐秦景通與弟
大小許 唐蘇蘇颋俱封許國公宋許將許世安
俱狀元
大小宋 宋宋郊宋祁
大小任 宋任孜任伋俱負氣節(jié)有名與蘇氏埒
大小翟 宋翟興翟進俱死節(jié)
南北鄭 唐鄭絪與侄余慶相繼拜相絪第號南鄭
余慶第號北鄭
李郭 漢李膺郭泰唐李光弼郭子儀
鮑謝 南宋鮑照謝靈運唐鮑防謝良弼
□何 梁陰鏗何遜
蘇李 漢蘇武李陵唐蘇颋李義甫蘇味道李嶠又
蘇晉與李嶠
李杜 漢李固杜喬李膺杜密李云杜眾唐李白杜
甫又宋末李韶杜范皆以廉直著名人稱李杜
劉何 梁劉孝標何遜
溫邢 北魏溫子升邢卲
邢魏 北魏邢卲魏收
高游 北魏高閭游明根
徐庾 梁徐摛庾信
沈宋 唐沈佺期宋之問
婁郝 唐婁師德郝處俊
蕭李 唐蕭穎士李華
溫李 唐溫庭筠李商隱
曹畢 唐曹確畢諴
元白 唐元稹白居易
蘇賈 唐蘇晉賈貞
韓徐 唐韓熙載南唐徐鉉
盧薛 后周盧摯薛恭
溫寇 宋溫仲舒與寇準齊名人稱溫寇
楊劉 宋楊億劉筠
蘇梅 宋蘇舜欽梅圣俞
韓范 宋韓琦范仲淹
富文 宋富弼文彥博
黨趙 金黨懷英趙沨同有名
謝宋 元謝端宋本同有名
王郜 元王嗣能郜知章同有名
二李 漢李固李膺又李遜李建
二劉 劉焯炫劉懿之袆之劉夙朔劉靖之清之劉
爚炳
二鄭 唐鄭從讜鄭煦俱以文名又鄭煦與鄭畋俱
為賊所殺
二陸 陸機弟云陸瑜弟琰陸弟恭之
三陸 北齊陸僚任倕唐陸扆威希聲
二孫 梁孫謙侄廉宋孫何孫僅
二蘇 蘇章不韋蘇綽湛蘇軾轍
三劉 宋劉鎮(zhèn)與叔祖向兄銓號三劉又清江瑞陽
俱有名
三范 宋范純?nèi)始兌Y純粹又范鎮(zhèn)子百祿百祿子
祖禹
二王 晉王戎衍王羲之獻之梁王銓錫
三王 漢王尊王章王駿唐王珣王玙王璇又王憑
兄弟三人宋王安石安國安禮又王回王冏王向又
元王旭王盤王構(gòu)俱稱三王
二馬 司馬談及遷
二疏 疏廣疏受
二鮑 鮑永鮑恢
二班 班彪班固
二唐 唐林唐遵
二鍾 鍾毓鍾銓
二范 范宣范寧
二高 高閭高允
二魏 魏季景魏收
二周 唐周繇周繁
二蓋 唐蓋文達文懿
二武 唐武元衡儒衡
二扈 五代扈蒙扈載
二管 宋管師復師常
二宋 宋宋雄與同郡宋琪同名人號二宋元有宋
褧及兄本
二陳 宋陳師錫陳瓘
二蔡 宋蔡京蔡卞
二樓 宋樓覺及觀
二李 宋李東之李受俱熙寧中年老致仕
二林 宋林敏功敬修
二朱 宋朱震朱巽
二丁 宋丁宗臣寶臣
二姚 宋姚兕姚麟俱有威名
二張 晉張載及協(xié)亢
三謝 南宋謝靈運惠連元暉
三周 南梁周弘正弘宣弘直
三羅 唐末羅□鄴隱
三支 唐支諴支亮支謙
三李 宋李亮工李伯時李元中號龍眠三李
三方 宋方閎誾聞淳安人
三石 宋石安民安行安持
三呂 宋呂蒙正夷簡公著
三沈 宋沈達適遼
三種 宋種世衡子古諤診皆善將
三楊 元楊湜與楊珍楊卞
三胡 元胡長孺與兄之綱之紀以文學名永康稱
三胡
四洪 宋洪師民四子俱有文名長朋字龜父次芻
字駒父次炎字玉父次羽字鴻父時稱四洪
六吳 吳坦之吳隱之吳通微吳通元吳育吳充兄
弟俱號二吳總之六吳
六柳 隋柳機柳昂等為六柳
蕭曹魏丙 蕭何曹參魏相丙吉皆漢賢相
管鮑慶廉 管仲與鮑叔善廉范亦與慶鴻厚時語
管鮑慶廉
趙蓋韓楊 趙廣漢蓋寬饒韓延壽楊惲皆漢宣時
良吏
辛陳杜趙 曹魏時辛毗陳群杜龔趙儼并著勛名
故號
潘陸顏謝 潘岳陸機顏延之謝靈運并以文名
房杜姚宋 房元齡杜如晦姚崇宋璟皆唐時賢相
王楊盧駱 王勃楊□盧照鄰駱賓王皆唐文人
許郝田彭 郝處俊與舅許圉師同里俱顯時鄉(xiāng)人
田氏彭氏富于財江淮語曰貴如許郝富如田彭
裴馬盧李 裴行儉馬載盧從愿李朝隱前后典選
皆稱職
姚宋畢李 唐明皇擢用姚崇宋璟畢構(gòu)李杰皆極
一時之選時稱姚宋畢李
虞褚薛魏 虞世南褚遂良魏叔瑜薛稷并善書
楊穆許李 穆質(zhì)與楊憑許孟容李墉交善時人共
以姓稱
韓范富歐 韓琦范仲淹富弼歐陽修皆宋賢相
張韓劉岳 張俊韓世忠劉光世岳飛皆宋良將
楊袁舒沈 楊簡袁燮舒璘沈煥皆陸象山門人
何王金許 何基王柏金履祥許謙皆傳朱子之學
虞楊范揭 虞集楊載范□揭傒斯并元時以詩文
著
以號顯姓
漢劉岱劉繇號劉氏二龍
許靖許虔號許氏二龍
唐烏承玭承恩號烏氏二龍
南唐徐鉉鍇亦號徐氏二龍
宋孫逢吉與弟逢年逢辰皆有文行時號為孫氏三
龍
李氏兄弟亮叔訓秀號李氏四龍
房氏兄弟豫垣邃熙亦號房氏四龍
汝南周氏五子子輿子羽子仲子明子良號周氏五
龍
公沙穆五子紹孚恪逵樊張裕五子演鏡永辯岱辛
氏五子攀鏗曠寶迅以及燕山竇氏皆號五龍
其異姓者則泛昭戴祈徐晏夏隱劉彬與索靖泛里
張甝索紞索永亦皆號五龍
卞粹兄弟六人號卞氏六龍
溫恭兄弟六人亦號溫氏六龍
陸微兄弟七人號陸氏七龍
崔征兄弟七人亦號崔氏七龍
荀淑子八人崔管兄弟八人號八龍
賀德仁劉知幾伏義兄弟各八人亦各號八龍
崔樞兄弟九人號崔氏九龍
王昕兄弟九人亦號王氏九龍
賈彪兄弟三人號賈氏三虎
陵曄兄弟三人亦號陸氏三虎
北齊崔與弟仲文號崔氏二鳳
隋魏景義魏景禮亦號魏氏二鳳
宋謝洪謝澤亦號謝氏二鳳
唐薛元敬薛收薛德音號河東三鳳
宋何棠何何□亦號何氏三鳳
同姓相類
事有同姓相類者如沈瘦事前有約后有昭略望塵
之潘前有黨后有岳書紅葉之鄭前有虔后有谷致
冰鱗之王前有祥后有延妻寄怨詩之竇前有元后
有滔吊客驢鳴之王前有粲后有濟
史傳訛姓
孔子弟子鄡單一作鄔善
句井強一作鉤井強
薛邦史記作鄭國
邽巽家語作邦選文翁圖作國選
子路門人承回一作成回
厝毛蘇代之后春秋后語作厝毛壽韓嬰作潘壽史
記作史毛壽國語作唐毛壽
貨殖傳桓廢雍伯漢書桓作稽雍作翁
酷吏傳寧成一作寧成殷中一作假中減宣一作咸
宣
儒林傳殷中一作假一作瑕
孟子癰疽佞幸傳作雍睢
功臣表陳武一作柴武
相如傳蘭忌嚴助傳作間忌
郭解傳鹵公孺漢書作魯公孺
封禪書武帝王夫人漢書作李夫人
衛(wèi)青傅輝渠侯鷹庇一作雍庇河渠侯禽一作鳥
梨常樂侯銅離一作稠離一作調(diào)離
袁盎傳稽生作服生袁或作爰
趙將龐暖索隱曰即馮歡
倪寬作兒寬 冷褒作廖褒
童恢作僮種 向平作尚平
王良作郵無恤 伯樂作孫陽
左國世本世記年表人表諸書所載姓名辨異
仲雍作中雍 仲忽作中曶
鬻熊作粥熊 曼伯作檀伯
仲山甫作中山父 張仲作張中
曹莊公射姑作嚴公亦姑
南宮毛作南宮髦 徐偃王作隱王
賓孟作賓猛 齊公子無虧作無詭
安孺子作晏孺子 公子壽作公子嘉
徒人費作寺人費 公子嘉作公子成
輪扁作輪邊 邴歜作邴又作邴戎
雍林作雍廩 于陵仲子作中子
薄疑作蕩疑 闞止作監(jiān)止
閻職作庸職 騶忌作鄒忌
樂羊作樂陽 魯苫越作苦夷
微生畝作尾生□ 微生高作尾生高
佛肸作茀肸又作佛 公肩假作公肩瑕
公肩定作公堅定 卞莊子作館莊子
曹劌作曹沬又作曹翙 闕黨重子作厥黨
公輸班作公輸般又作公舒班又作公輸盤
顏般作顏班 榮啟期作榮聲期
楚公子圉作公子回 司馬子綦作子期
費無極作費無忌 祝晡作祝瞻
景差作景瑳又作景慶 椒舉作湫舉
逼陽作福陽 淖齒作卓齒又作悼齒
鄭成公輪作成公綸 高渠彌作高渠昧
傅瑕作甫瑕 衛(wèi)殤公剽作殤公焱
蒯隤作蒯蕢 武夷作視夷
棘子成作革子成 宋钘作宋牼
石團作石專又作石磚又作石曼專又作石姑專
晉狐咺作狐爰 舅犯作咎犯
韓求伯作賕伯 魏犨作魏讎
屠岸賈作屠顏賈 屠黍作堵黍
竇鳴犢作竇鳴鐸 舜華作慶華
閻朝作閻沒 冀闕作翼闕
知果作知過 豫讓作豫襄
吳蹶由作厥由 趙仇液作祝郝又作杌郝
陳司徒苕作司徒招又作司徒昭
公仲侈作公仲馮 寧越作寧越又作寧經(jīng)
梁舍人馮喜作馮熹 九方甄作九方□
內(nèi)名不同者亦附見其仲中鬻粥古字本通用不
足為訛若曼之為檀安之為晏薄之為蕩闞之為
監(jiān)等類訛以傳訛存之備考
古人隱姓
老彭即彭祖姓籛名鏗 老聃姓李名耳
俱出列仙傳
伯夷叔齊姓墨夷名允字公信齊名智字公達其仲
僚名遠字公望
出呂氏春秋
孟子父孟孫激公宜母姓仉氏妻姓由氏
介子推姓王名光 接輿姓陸名通
鬼谷子姓王名詡 訃然姓辛名钘字文子
達巷黨人姓項名□
出顏師古漢書注
大夫種姓文 西施姓鄭名旦
荀卿師姓馯名背與仲尼同稱子弓者也
秦本紀丞相綰御史大夫劫綰姓王劫姓馮
壺關(guān)三老姓令狐名茂
出荀悅漢紀
漢四皓東園公或云姓國名秉或云姓唐或云姓庚
或云圈公姓韋綺里季或云姓吳名實字子景或云
姓朱名暉字文季夏黃公姓崔名廓字少通甪里先
生姓周名術(shù)字道元漢書顏師古注曰四皓隱跡山
林氏族無得而詳皆后世皇甫謐之徒附會亦一說
也
梁四公子一曰闖一曰杰一曰一曰仉督
姓譜以為七國之梁而王子年拾遺記以為梁武帝
時人俱未可信
音攜闖音□音萬杰音萬杰
音蜀音湍仉音掌督音育
麻衣子姓李名和 天門子姓王名經(jīng)
通微子姓楊名什伍 神和子姓屈突名無為
元真子姓張名志和 達觀子姓李名荃
抱樸子姓葛名洪 金華子姓劉名崇遠
清虛居士姓王名鞏字定國
無盡居士姓張名商英 綠珠姓梁氏
浣花夫人姓任氏 花蕊夫人姓費氏
改易姓氏已見于前外有姓名俱變者范睢范
蠡梁鴻之外其人不一今備載之
漢書劉文伯即盧芳 三國志馬忠即狐篤
晉書李辰即張昌 劉尼即丘沈
唐書楊守亮即訾亮 李國昌即朱邪赤心
李寶臣即張志忠 李忠臣即董秦
成汭即郭禹
楊守立即胡弘正又改姓名李順節(jié)
五代史殷崇義即湯悅 朱友勤即康勤
李紹虔即王晏球 李茂貞即宋文通
李繼鵬即閻珪 王宗阮即文武堅
王宗滌即華洪 朱友恭即李彥威
李繼岌即桑弘志 王德明即張文禮
李繼麟即朱友謙 李繼琛即康延孝
李紹安即袁象先 李紹充即溫韜
李紹宏即段凝 孔循即趙殷衡
李紹英即房知溫 宋史陶谷即唐彥謙
李良嗣即馬植 李繼昭即孫德昭
李繼弼即董良弼 蜀才即范長生
鄒欣注參同契即朱熹
古姓異文
殷賢遲任或作遲或作□或作越
鄭人鬷明強鉏罕虎鬷或作或作艐或作強或
作強或作罕或作
齊人丙歜雍廩丙或作邴雍或作雍威王時盻子或
作盼
晉人郄缺特宮藉談蛾析知伯郄或作□特或作植
藉或作籍蛾或作蟻或作蟻知或作智
楚人椒舉蒍章保申伯比苲倫椒或作或作
蒍或作薳保或作葆或作斗苲或作
秦人扁鵲扁或作鶣
鄭人泄駕陳人泄冶或作泄或作
東周臣伶悝伶或作泠
漢功臣表訾順雕延年樛廣德秘彭祖藉訾或作
雕或作雕樛或作秘或作秘藉或作席
舍人無且無或作鄦或作
司徒掾俞達俞或作鄃或作
丞相冥都冥或作鄍
太子少傅瓶守瓶或作缾
諫議大夫救仁救或作救
尚書令鞠譚鞠或作鞫
東海太守鄐熙鄐或作畜或作□
九江太守刜修刜或作弗
大中大夫來歙來或作萊或作郲
御史大夫錯或作晁錯
御史泛勝之泛或作泛
陳球碑黎陽或作犁
博士棓生棓或作或作掊
京兆尹雋不疑雋或作或作
魯相郁貢郁或作或作彧
王莽時南山盜倗宗倗或作剻傰茤六字通用
中常侍惲或作
晉人堅或作昝
姚秦將軍斂廉斂或作斂
歷朝異姓
弘弘譚漢光祿大夫 共東漢宦者共普
乃南越桂林監(jiān) 杯杯育前漢律歷志
唯漢容成侯唯涂光 駒漢騏侯駒普
非漢光祿大夫非調(diào) 臺晉有臺產(chǎn)專京氏易
云吳章弟子云敞 傰王章傳南山盜傰宗
屯漢有屯莫如
圈風俗通楚鬻熊之后為圈至秦博士逃難乃改為
園陳留風俗志乃圈稱所撰又陳留志有圈公名秉
字宣明蔡伯喈集有圈典魏有圈文生
爰爰類漢厭次侯 泉北史有雍州刺史泉宣
蕃蕃系前漢食貨志欲省底柱之漕
便漢爰氏侯便樂成一作使
堯隋有堯君素鷹揚郎
徭徭?zhèn)メ韨鱾ユ?zhèn)淮陽風俗通東越王徭句踐之
后其后姓徭徭毋余漢齊信侯
徭
音淫
銚銚期光武時魏郡太守
波波才黃巾賊
洼漢有洼丹作易通論七篇世稱洼君
皇皇象南史有皇侃明三禮孝經(jīng)象九世孫
光光逸與胡母輔之等為八達
香香居諫齊宣王為巨室者見新序
求求商市嗇夫見何武傳
卿卿仲遼見黃香傳
行行巡隗囂將見光武紀
刑刑穆巨鹿太守見顯宗紀
伶伶征護羌校尉見靈帝紀
□晉人有□衷見李鼎祚周易集解姓名目
□音
森
類睢陽人類犴反上變告梁孝王者見梁世家
最仙人最后見郊祀志
始始成項羽紀章邯軍候
被王褒傳宣帝征能為楚辭九江被公
旅漢共嚴侯旅罷師 自漢郎中令自為更
斐斐謀之少有風格邢邵每云我斐四北齊史
秘漢戴敬侯秘彭祖 邸邸珍北齊酷吏傳
抱北魏有抱嶷
夜靈帝光和中洛陽男子夜龍以弓箭射北闕見五
行志
令漢文時令免為車騎將軍屯飛狐
瞰濟南瞰氏 發(fā)賈誼新書有發(fā)子
濕佛圖澄姓濕 國左傳國武子
典江表傳典韋容貌魁偉名冠三軍
諷鄧騭推進天下賢士何熙諷等于朝
麥麥鐵杖隋時人 玊玊況后漢司徒
玊
音宿
甪后漢有甪善叔見齊東野語
室漢清簡侯室中同 仆漢有輝渠忠侯仆朋
落落皓中牟令靈帝時死滎陽賊見劉艾漢紀
卑漢北平太守卑躬議郎卑整風俗通曰鄭大夫卑
諶之后近世有卑自牧亦士人
復姓之異者
工師喜漢平悼侯 公上不害漢汲紹侯
銅鍉伯華家語 公賓庚魯大夫
招涉掉尾漢平川侯 常儀靡左傳
游水發(fā)根見史記封禪書
禿發(fā)□檀見南史 若干惠
伯昏無人 赤張滿稽
達奚長孺 唐山夫人
北史有黑齒常之 破六韓常
賀僂子干 由吾道榮
乙弗弘禮弘禮隋末高唐人善方技
水丘岑見董宣傳 母將勇見儒林傳
都尉朝見儒林傳 索盧放見獨行傳
歐侯氏見外戚傳 尚方禁見朱博傳
桑丘子六國時著陰陽書見拾遺記
龍丘氏見班固藝文志 壽西長見昭帝紀
仲梁懷見左傳
闕門慶忌景帝時膠東內(nèi)史
公戶滿意禮官 施屠渾都見絳侯世家
軒丘豹梁世家與韓安國諫王令殺詭勝者
東門云荊州刺史受春秋于王仲者
申昌意授谷梁春秋于丁姓子孫者丁姓子孫姓丁
名姓字子孫
大夫但大夫姓也淮南王傳
三烏凡氏于職三烏五鹿風俗通漢有三烏群為上
郡計通志略
公牛哀公牛姓即化虎者淮南子
又有三字姓
侯莫陳□ 阿史那忠
白馬公氏
唐大中以來禮部放榜有姓氏稀僻者名曰榜花秦
中記
明異姓
滁州宥祖姓有有若之后高皇帝改姓宥
解州之扆 庶邑之
寧遠之祿 巨鹿之尼
膚施之毗 吉州之蘭
休寧之團
醫(yī)
人
絳州之因
安定之稍 郯城之
商丘之袞 洋縣之癉
岷州之冶 武定之契
蓬州之毋
毋
音貫
白水之問
定海沃名泮其人性急王襄敏嘗作詩規(guī)之
已上皆異姓表見于各州縣而本朝仕籍所載亦
多有出于耳目之外者因并志于后以俟考古問
奇之士相與訂之
華州之東有按察副使思忠吏部員外郎思誠給事
中思恭監(jiān)察御史郊
鬷鄖陽府鄖州人府同知象閏
蒙廣東南海人都御史詔
酆福建漳州人監(jiān)察御史某
終陜西城固人鴻臚寺主簿其功
戎嘉州人某又知縣府寧波人知州國振
叢山東文登人某又尚書蘭江西南昌人按察使貞
吉
弓直隸江浦人監(jiān)察御史元
同陜西長安人博士恕清交址人福建邵武令蠡
紅山西陽曲人鄖西丞尚朱
通青州人州判官仁本 鴻樂安人樂昌丞佑
忠北流人郎中簡 隆利津人御史英
崇懷遠人都指揮使某 彤錦衣百戶寅
沖香山丞循吏敬
佟遼東人吏部郎中珍都督豋
雍清水人欽天博士子重
從安陸人知府龍繁昌人指揮貞
容懷寧人進士若玉香山人孝子師偃
松六合人府經(jīng)歷
名
闕
庸臨桂人通判以弘
墉石樓人府照磨瓊 冬泗水人訓導青
農(nóng)淶水人知縣猷 恭汝州人都御史昭
□蘭陽人府同知林 重石州人舉人省
雙陜西人僉事鳳鳴 逄丹棱人指揮榮
降阜平人都司經(jīng)歷垣 隋山東人按察司使赟
隨山西人副使府 祈山后人千戶璧
訾諸城人光祿寺署丞
名
闕
宜山西人進士綬
池涿州人進士龍同安人都御史浴德
遲臨朐人兵部左侍郎鳳翔福山人太仆寺丞適
夔合肥人雩都令信
司山西人進士迪內(nèi)黃人太仆丞恩
麋和順人衛(wèi)經(jīng)歷道 儀高密人侍郎智尚書銘
危金溪人學士素右司郎中止邵武人御史行
眭睢寧人給事中竑丹徒人進士某
岐解州人都御史亨給事中政
斯垣曲人通判千鳳陽人指揮泰
彌給事中堅袁州人陜 眉懷河人評事旭
邳通州人舉人贊舉人宣
丕句容人訓導承文
綦慈利人知縣沖大冶知縣禎
移遷安人府照磨善 睢龍溪人中書參政稼
卑樂城人訓導銘 夷靜寧人指揮福
之保昌人教諭輔
其昌平人縣丞福鄭州人知縣秉
規(guī)夏邑人教授恂 馳仁壽舉人力垓
慈仁壽人訓導止斤河南人按察副使某
奇宣寧舉人景中 耏歸州人判官純
熙河南人儀制郎中光宣大足人吏目厚
蘄襄陽人市舶提舉航 毗膚施舉人寵
尸膚施人推官聰 尼益都人教諭養(yǎng)德
葵涿州人順慶府同知玉
縻上元人訓導煥 資萊陽人知縣頤
思東昌人建安丞志道 怡耀州人訓導居敬
衢江西人建陽丞通 糜繁峙人舉人子實
誰南部人府照磨龍
匙蒲州人判官廣蓬萊人都指揮北鑰
衣棲霞人衛(wèi)經(jīng)歷勉仁 飛城固人戶部郎中瀑
廬南城令坦
于長樂人英山侯顯岷州人都御史敖
胥龍陽人布政司參議必彰
蘧貴溪人永安令廷臣 初潛江人參政杲
茹長沙人忠誠伯□戶部尚書奉素無錫人百四歲
文中
疏洧川人苑馬監(jiān)正勤 樗和曲人訓導本直
閭陜西人布政使鉦提學副使?jié)嵥拇ㄈ硕加窎|
渠滕縣人訓科仲寧
如司賓署丞學禮涇縣人知州新源大浦人戶部主
事鎮(zhèn)海
書郁林人主簿永琇 余博平人吏目惟興
譽和順人濮州判官哲 絮井陘人鄖縣丞樂
巫合肥人都督同知凱廣德人御史繼咸
吾開化人禮部侍郎紳 區(qū)南海人參政越
呼綏德人參政廷信戶部主事為卿太原人參將良
明
涂江西人御史中丞節(jié)布政使觀
須德州人御史瀾武進人僉事用賓
殳長興人知漳州府文通
辜韶州人德興令□安仁人參政顓
毋劍州人太仆卿祥蓬州人御史恩大理評事德純
扶安化人宣化令讓 狐陽曲人中書舍人忠
涂高安人主事子源靖安人主事斗鎮(zhèn)進士鏜文祥
漢州人副都御史澤民
無陽曲人淳化縣丞能 蕪平山人大使恕
邾河東人渭南令安 莆枝江人雩都令森
湖連州人諒江照磨澄 臾歸信人海豐丞信
孤濮州人德化丞啟犍為人松溪令季
奴高郵人都指揮管西金山衛(wèi)守備寧
邽陜西人訓導仲德 犀獲鹿人王簿希古
梨宜廣人訓導公弁 稽昆山人灤州守照
雞遷安人苑馬監(jiān)正濟時
霓福山人雩都令濟 懷日照人鴻臚序班進忠
淮臨汾人通州同知錫絳州人太平推官天相
槐福清人都指揮寅 枚吳縣人孝子應發(fā)
萊四川教諭從善 臺泰安訓導謙獻
開洛陽人刑部尚書濟 臺當涂人長陽令鼎
邰江寧人御史清當涂人太常丞慱
咍光州人教諭左 才遷安人工部尚書寬
哀萬安人推官賢
回按察使貞吉初姓回改為巢縣人知府謙和
郇沐陽人進士旃 莘歸安人進賢令野
倫南海人左諭德文敘通參以諒祭酒以訓順德人
進士文
銀故城人知州嵩太原人主事鏡
神陜西人涇陽伯英博羅人知縣受因
新閩縣人教諭度 淳合州人成安令忠厚
春垣曲人遷安丞生物武昌人金溪丞仲和
賓蒼梧人廣東提舉繼本慶德人永州推官禮人開
州人百戶杰 緡固始人都指揮桓
塵莘縣人教諭洪經(jīng)歷昂霄
云山東人參政冒東平人三河丞復誠
君西平人漳州知府助曹縣人進士璽
熏建寧千戶成 勤瀏陽人梧州府同知進
斤南海貢士其明 忻博羅人教諭恭遜
轅和順人司儀署丞樸 垣陽朔人戶部照磨廣
郇云都人進士芳 敦滁州人保定推官鐸
賁定遠人千戶隆 論同州人長沙經(jīng)歷中立
門秦州人禮部尚書克新錦衣衛(wèi)都指揮達
尊繁峙人太湖丞德 恩濰縣人司儀署丞光
軒河曲人左都御史輗 籓保寧人清遠令俊
官長汀人汝山令謙
端當涂人御史宏漢陽人都御史廷赦
寬漢陽人進士徹 干洧川人欽天監(jiān)春官正
蘭襄陽人應天尹以權(quán)達州人參政興祖
寒伏羌人教諭丹寧鄉(xiāng)人武陵令鳳翔雷州人武陵
令桂芳
盤邰陽人武進丞銘 冠日照人安塞丞端
歡開封人豐城令慨
完遵化人歸善丞愚興化人指揮國仁
奸山后人開平千戶蘭
權(quán)徐州人文華殿大學士謹朝鮮人光祿卿永均
泉永城人平山主簿應醴
然蔚州人衛(wèi)經(jīng)歷昌
延大興人戶部侍郎祥韓城人御史茂給事中瑁
堅秦州人博平令晟 弦枝江人主簿尚強
肩太和人貢士固 賢平?jīng)鋈藟未笫宫u
年懷遠人戶部尚書富
鄢豐城人刑部右侍郎懋卿
元遷安人知縣端 芊掖縣人安陽丞震
千茂名人宜山典史萬 仙河州人合江令名
旃趙州人教諭英 騫武陽人紹興府同知弘
旋江都人貢士善 駢大名人戶部主事恭
橋曲沃人縣丞宗義
堯安居人太仆丞卿瀏陽人參議紹廣寧人融縣令
子莘廣東人蘇州通判孟賢
搖南平人句容教諭昌 聊南昌令讓
超宜黃人衛(wèi)經(jīng)歷令華 寥鄖西人永春丞貴
瓢太和人長陽典史某
□湯陰人通州訓導謙定州人無錫丞稍安定人知
州騰漢
朝曹州人永豐令泰言 巢新昌人御史筠
鈔彰德人知府介 □清河人教諭玉
蒿滕縣進士賓
操浮梁人御史安又御史欽給事中守經(jīng)
糟鳳翔舉人士奇 豪潁川人宜都令英
戈梁縣人都督預景州人南京刑部尚書瑄京師人
運使九章知府九疇山后人右都督興平湖人進士
璘無錫人進士鶴
阿山西人進士其麟和州人知縣賢
河涇州人襄陽知府源 娥福清人知縣喬
軻簡州衛(wèi)千戶興
那宜賓舉人尚絅又舉人正俅廣磁州人南陽衛(wèi)指
揮五常磁州人佗容縣進士盛蒼梧知州超
咼公安人巴縣令文
光沂州人崇安丞崇
揚處州人舉人賓東明人舉人光休
萇揚州舉人輝含遵化人訓導紀
相上元人知府迪博平人參政樞光陽人吏科都給
事中懋
長清縣人指揮略 永福舉人清
將如□人邯鄲丞翔 坊徐州人休寧丞蒙
芒臨川人教授文鎮(zhèn) 防寧縣舉人盛
征祥符人都指揮使義三山人工部員外郎顯
營祁州人知真州世寶 英祁州人知縣繼善
卿昆明人通判壽公安人進士文端
衡西平人知安南府岳寶應人工部主事宇
生蓬萊人桐鄉(xiāng)令用和
刑束鹿人晉府長史哲合水人長汀令惟一
經(jīng)廣西人參議彥采 星沅江人敘州府推官奎
靈陽谷人嵊縣令芳 零橫州人博白令暢
寧行唐人訓導全行
青大寧人典史文盛陳州衛(wèi)指揮若水
陵高郵人涪州同知茂宣化人通道令
名
闕
藤吳川人同安丞文澤
崩潛山人固始丞愈堅泰和人伏羌典史可立
弘臨川人太平令啟
冰繁昌人千戶如鑒天臺人郴州守伯杰
由杞縣人主事禮門 緱西華人曹州判官賢
攸安平人御史丞 秋潁上人按察僉事茂
油陵川人諒江守鳳開州人平?jīng)鐾ㄅ泄?br />甌貴溪人興化丞庚 鎦南昌詩人績
彪攸縣人新寧令堂 浮永州人撫州照磨簡
句伏羌人都指揮璽 琴資縣人葭州守惟和
臨石阡人平?jīng)鐾ㄅ幸姵?br />參平定州人連江令安 鐔唐縣人太平守鑒
尋按察使適 欽吳縣人知府拱極
壬遠安人杜寧令士亨莘縣人留守經(jīng)歷佐
郯蔚州人建平丞微 三應州人祁門丞庸道
淡朝陽人長陽令某 淡廣西人汀州推官
潛高安人御史溟上上高人湖州府同知儒
粘宜黃人東鄉(xiāng)令暄晉江人御史璨
占桐柏人縣丞恩 添沙縣人知縣禮
氈定陽人參議成文 僉汝陽人教諭陽
咸萊陽人進士懷良
泛桂林人教諭勇瑞州千戶金城武千戶英
拱和順人進士北臨桂人參議廷臣
奉沭陽人知縣科 弭唐縣人溧水丞宦
底考城人都御史蘊 是江□人大使佑
市井陘人龍虎衛(wèi)經(jīng)歷朝
喜山后人都督信
理固安人教諭劇廣西人龍溪令英
水鄞縣人邵武令蘇民進士桓吳江人知州之文
姒陜縣人米脂令庸道山西人襄陽府通判昂
侶鄆城人戶部尚書鍾 仕昌人陽信主簿鳳
起達州舉人鏜 耳巴縣人醴陵令桓
紫陜西人指揮承舜 啟達州人雩都訓導韋
爾寶坻人青州照磨名
斐丹棱人御史俊樂安人僉事旻
扆解州人御史昭 尾曹縣人臨城主簿禮
古陳州人戶部尚書樸山西人大理少卿鏞今梁山
人按察副使之賢
堵山陰人參政升
輔崇德人夔州府推官成長清人清平衛(wèi)指揮德
虎麟游人鄂嘉令臣 五通海人宜城令淮
午費州人舉人明臣 迕高郵人文登丞春
仵泰和人學士鳳蒲圻人主事瑜
土山西人進士進良
普漢陽人僉事仲賢垣曲人副使暉
甫黔陽人弋陽令經(jīng)六合人永豐令轍
羽電白人舉人關(guān)福 禹臨洮人仁壽令禋
宇淶陽人大名通判賓 主益都人主事問禮
愈曲江人興國丞德勤 楮睢寧人主簿山
俎磁州人員外郎琚慶都人五臺令有用
邸高陽人苑馬監(jiān)正善又山西人經(jīng)魁第昌人杭
州通判泉
璽陽谷人衛(wèi)經(jīng)歷書 洗廣東人庶吉士尚文
且觀城人潞州判官簡 買河內(nèi)人舉人源
哈長葛人御史新民其子給事中民安指揮銘
隗清江人進士邦衡
海廣東人戶部尚書淵電白人御史澄瓊山人都御
史瑞
宰保安人四川都指揮正
采鳳陽人海寧衛(wèi)指揮鳳翔
靄順元宣慰使翠沁陽人邯鄲令都
揣沁陽舉人本 閫武進人上高縣丞立道
惲武進人副使巍郎中釜參議紹芳青神人錦衣衛(wèi)
經(jīng)歷彩
宛望江人運使嘉祥 苑寶慶人郎中囿
寋眉州人孝子衡 晏宜都人吉安府經(jīng)歷儀
罕廣州人右衛(wèi)舉人言命又舉人高
遠遂平人刑部員外郎志
烜青海人長壽主簿霄 散襄陽人江陰丞惟聰
簡白山人知縣昱 產(chǎn)瑞昌人主事麟
蹇巴縣人少師義廣西右布政賢按察使理
典宛平人陵川令英 單定遠人兵部尚書安仁
展岐山人御史毓京衛(wèi)人進士敏
善大冶人懷慶府同知養(yǎng)
鄲六安人臨淮訓導福
矯山東人蘇州知府順泰和人漳州經(jīng)歷如強
紹廣安舉人旸 表番禺人教諭貢
兆華亭人蓬萊丞元亨 曉醴陵人墊江丞枝
島垣曲舉人璞
茆山東人僉事承慶溧陽人大理寺卿欽
老徐州舉人兆祥 保通州人曲江令睿
葆巢縣人高淳訓導光先
寶廣東人攸縣丞敬 早云川人交趾府同知禮
道河間人番禺令同 浩黃陂人上猶巡檢本
舍稅課大使敬 厙融縣人上杭主簿繼生
把陜西都指揮宗 瓦土官女知府某
仰長洲人大理寺丞瞻無為人左布政使升
養(yǎng)壽州人護衛(wèi)指揮雄涼州人都指揮賢
賞會稽人理問震順德人通判□
莽平原人思南通判亨
上江夏人左參政志同知府觀陜西人進士志
朗象臺人都察院司務清
井邢臺人給事中田駙馬都尉源建德人校書郎一
成
幸吉安人刑部主事實 永富順人進士穎
省壽州人萍鄉(xiāng)令凱
靖太平人撫州通判宣宛平人鴻臚卿洪
洗順德人工部侍郎光南海人都御史桂彥郎中桂
奇
茍靈寶人御史甫蒲州人御史汝安閬中人太仆卿
□眉州人僉事延庚
姓本多而以其異記之
紐介休人舉人師
鈕會稽人德安知府衍翰林待詔天錫按察副使清
僉事緯
九井陘人德興令焯 酉武陵人廣信通判仁
有墊江人苑馬寺監(jiān)正終慶
偶昆山人教授桓 斗茶陵人府同知輔
后當涂人陜西參議敏 后岷州人指揮能
守源曲人蓬萊主簿育仁
酒涇源人神木衛(wèi)經(jīng)歷好德
丑三山人邵武通判慈
首巴陵人龍江關(guān)提舉謙長沙人汀州府推官得仁
舊普安人苑馬寺監(jiān)正惟賢
壽蘄州人進士儒諸暨人府同知成學
昝山東人郎中成三原人御史如愚
澉吳城人舉人仁亮
閃永昌人永州通判靄潁州人教諭名教授賢
陜湖廣人知府茂
撖開州人舉人□廣宗人舉人守道
鳳貴州人都督朝印江人東鄉(xiāng)令儀庭
重濱州人鄱陽令謙 甕安肅人懷慶知府蕙
凍睢州人利津令泰 用陜州人遼州吏目夏
縱蕭縣人日照訓導文
冀鹿邑人工部左侍郎凱寶應人應天府尹綺東安
人清源伯杰
智元氏人進士審南平令佑
義道州人濮州學正森
利博羅人府同知濟川河津人御史賓
秘故城人郴州守心傳 示臨潼人府同知郁
類鰲山衛(wèi)人訓導康 次電白人都指揮攄
帥安居人御史祥醴陵人國子監(jiān)丞中臨川人知府
機江陵人參政蘭
賁滁州人大名教授智 位安掖人訓導安
侍六合人綦江教諭懋 意歐寧人獻縣訓導季
暨崇安人進士文河東人達州守陽
貴河南人錦衣指揮鐸汝陽知府仁
豫蘄水人上饒令銑 璩玉田人欽天監(jiān)博士成
暮臨城人御史容鐸蓬州人給事中智
具河曲人評事珪 付大城人按察副使吉
厲海州人都指揮達灤州人戶科都給事中汝進
銳南充人舉人廷緘 世臨潁人刑部尚書家寶
稅永壽人平?jīng)龈拇ㄈ诉M士新
裔宣化人盧溪令璜 羿湘陰人遂寧令忠
閉石屏人知州魯惠安令禎
稅武康人工部主事禎 太臨桂人文昌令溥
大永川人遠安令有 柰直隸人戶部左侍郎亨
會高昌人雩都丞同
泰福寧人安遠令行實鈞州人湘潭令谷
蓋興化知府天麟祭藍水人衡府紀善節(jié)
蒯壽州人刑部主事全南樂人太仆寺丞信
介湖廣人德慶知州壽解縣人知府一清
拜建水人醴陵教諭完
賣羅城人寧德丞廷杰膠州人宜黃令芳
蕢蔚州人汀州巡檢端
邁慈利人江西右參議文麟
代山后人西安衛(wèi)指揮升
愛融縣人永昌通判莫助
能汝州人崇德丞以文南寧人始興令鏖
能
音耐
佴滁州人永豐令隆興化人廣東都指揮俊云南人
御史□
佴
音耐
慎歸安人御史蒙
印永平人太和令璽六合人寶慶府同知寶
信武邑人遼州判官時順江人進士境
韻清源人舉人鰲 鎮(zhèn)常山人開縣令某
舜慶都人欽天博士用禹
員錦州人禮部郎中紀咸陽人霍州知州鼐
訓柏鄉(xiāng)人袁州府教授浚
問寶應人貢士智 郡大寧人余干令敬
頓直隸人進士銳 憲荊州人府經(jīng)歷章
漫忻州人舉人智 寸浪穹人梓潼合居敬
灌南海人江陵主簿謙 貫臨武人橫州守元凱
漢道州人鹽井提舉邦杰
爨云南人郴州判官某
奐歸州人知州忠武進人筠連令進
練長沙人春坊司直郎塤御史綱新淦人御史大夫
子寧
戰(zhàn)祁縣人揚州知府慎蘄州人南京戶部司務符
院振武人參政賓
線日照人分水令雍山東人甘肅副總兵補袞
弁長寧人監(jiān)利訓導志中
釧閬中人撫州照磨國云南人貴陽丞佩
射衡陽人鹽井衛(wèi)教授兌
化蘄州人襄府左長史之行
赦中牟人舉人敬 亞華陰人平陰丞吉
夜山東人光祿寺丞珠太原衛(wèi)指揮景光
亢臨汾人四川左布政思謙
況蘇州知府鍾高安人按察僉事照郎中真參政叔
祺
望河南人常州推官增遠安人進士子威
暢河津人御史亨隴西人按察僉事華
曠德州人余干令彥溫醴陵人解元宗舜
鄺宜章人兵部尚書野任丘人瑞州守鐇翰林侍講
灝光祿卿沛
旺福州衛(wèi)千戶斌 妙河州衛(wèi)指揮齡
肖褒城人解元靖 正合肥人大同教授復
姓南海人貢士秉恭 令新昌人御史曦
懋內(nèi)丘人山西參將國輔
豆昆明人河南衛(wèi)千戶長寧
就淶縣人西寧衛(wèi)指揮大勛
漏山陰人貢士瑜
宿夾江人刑部員外進掖縣人行太仆卿應參又隴
西人豹韜衛(wèi)經(jīng)歷尚珍
漢州人龍南丞秉彝 秀石泉人禮部郎中芳
茂安化人御史彪茂山衛(wèi)人山東副總兵鍾
斗平陽人府經(jīng)歷鳳 闞四川人知府繼禹
鑒徐州人兵馬指揮善
牧弋陽人興化推官義紹興人進士相
木瑞安人國子學錄景方錢塘人解元訥
沐定遠人西平侯英工部侍郎伯安
鞠和州進士祥 鞫楚雄人邳州守以信
曲貴州人長沙通判信 竹昌黎人太仆少卿祥
服襄垣人扶溝令用休 睦南平人教諭堅
夙松溪人本縣令道暹 祿武陟舉人存
福山后人都督僉事時 復扶風人典史揚清
鹿鄭州人邯鄲令秀太康人長興令顯
肅歸善人教諭灝
濮鳳陽人樂浪公英卲武人都督溫其當涂人翰林
編修韶
速饒州衛(wèi)千戶斌 仆桂林人善化訓導淮
璞城固人知縣俊
獨華州人行人善赤水衛(wèi)人岳州守賢
續(xù)翼城人進士旻
束岐山人萬載令清安東令贄御史春
沃蕭山人溫縣令墅定海人御史
逯錢唐人武進教諭宏 曲汝陽人曲陽令子得
玉彰縣人眉州判官恩
粟長子人戶部尚書恕貴陽人工部員外林
督全州人歸善丞仲美 浴略陽人通判沂
篤建水人順義丞自誠
岳鄭州人上杭令崇榆次人通渭令思忠
樸沈陽人新安衛(wèi)指揮淳
甪金鄉(xiāng)人中利巡檢巖
漆江寧人參議汝翼南昌人參議彬
郅渭南人膠州通判用義
栗??h人太常丞景初長治人兵部右侍郎永祿
乙河南人吏部主事瑞 密安撫使定
曲陽谷人鳳陽府同知鏞
宓慈溪人蘇州檢校大麒
佛封丘人安慶衛(wèi)千戶正
□固始人寧波知府馴 率高昌人平度州判官慶
壹興化人府經(jīng)歷震昌
一鄧州人贊皇令洪延川人靈壽丞炫
七施州衛(wèi)人永春訓導希賢
柒宣化舉人文倫 汩潯陽人彭澤主簿澄
劇□城舉人暹 郁山東人潁川衛(wèi)知事讓
乞南京人沁水令賢廣西人吳川令住
蔚合肥人禮部侍郎綬朝邑人禮部右侍郎某宣武
人太仆少卿元康
厥井陘人華州守惟明 骨歸德人學政恭
闕長洲人禮部郎中成章河南人平?jīng)鲋?br />越合肥人進士賢
揭廣昌人兵部左侍郎稽弘文館學士樞
忽山西人戶部郎中鳴
月巴縣人武昌訓導文憲贛縣人江油令輝
孛隴西人四川僉事井山后衛(wèi)人都督僉事福
褐北流舉人奎
笪相城人沂州守貴湖口人給事中東光
達西域人御史兼善丹徒人郎中毅任縣人提學副
使其道
脫星子人廉州知府因遂寧人都指揮綱
薩閩縣人禮部右侍郎琦
禢保章人刑部主事明德?lián)谊柸私讨I恩
滑太倉人弋陽令泉余姚人南昌知府浩西安解元
撫
頡易州人知縣質(zhì) 捌石屏人利東巡檢忠
八江寧人禮部主事通 撒高郵人進士祥
別大同人醴泉令俊河南人魏縣教諭叢
折泗州人中府斷事克恭
列固始人長樂丞文邦 □河州人平鄉(xiāng)令經(jīng)
節(jié)平?jīng)鋈诵咆S指揮鐸
鐵鄧州人兵部尚書鉉永昌人進士篆
鍥溧陽人戶部尚書斯姚州人進士惟賢
渫山西人鄧州守升 孑東昌人分宜令金
雒三原人刑部尚書僉右副都御史昂涇陽人副都
御史遵
藥山東人僉都御史理 鄂確山人江陰丞隆
博云和人涇縣教諭某 洛清源人參將忠
禚平度人南平訓導芳 籍內(nèi)黃人茶陵州守貫徽
伯延津人鴻臚鳴贊希 益蒲州人指揮效忠
赫大名人御史某 麥連山人工部尚書志
德南海人按察僉事春芳
赤曲沃人汶上丞從周 格石阡人行都司經(jīng)歷化
革四川人員外郎從時
迮如□人翰林編修原霖鴻臚序班縝
策賀縣人長沙縣丞敏伯贛州千戶恭
貊太和人內(nèi)黃令安 澤陳州人府同知義
亦山東人江西參將孔昭
碧涿州人大名訓導潭 惕龍溪人瀧水令龍
酈興化人光祿卿鏞
弋代州人交址右布政使謙景州人南京刑部尚書
瑄
力臨淄人鄖陽令魁 墨高陵人兵部右侍郎麟
翼秦州人清河教諭琛 直容縣人河源令凌霄
勒曹縣人主事璽
黑山后人總兵都督僉事春
息博興人知縣昭 植湖廣人文昌令軒
默新和人扶風丞思道
習新喻人詹事嘉言廬陵人國子司業(yè)孔教
汲五樓人邯鄲丞時學 立蘭陽人右布政使述
及交河人戶部左侍郎宦
襲歷城人揚州府訓導勖
戢簡州人參議汝止 疾清遠人貢士敬
合大同人雞澤令舉 闔隨州人御史勝先
納什邡人常德衛(wèi)千戶臺
接莒州人知縣武 帖馬平人龍川令晏
法丹徒人保定通判愷 甲邢臺人鴻臚序班總(
按續(xù)
文獻通考錯繆最多而此篇尤甚即如姓之先后挨韻編次而原本俱于某處人下空白為段則凡
姓名里之訛從可知矣今止就可曉者訂正一二其余不能臆改姑仍其舊云)
凌迪知萬姓統(tǒng)譜
帝系
帝王姓系總譜一卷
吳
逵撰
帝王紀譜一卷 帝系圖一卷
世本二卷
劉
向撰
世本四卷
宋
衷撰
帝譜世本七卷
宋
均撰
世本別錄一卷
宋
均撰
世本王侯大夫譜一卷 世本譜二卷
王
氏注
漢氏帝王譜三卷 帝系譜二卷
張愔
等撰
尚書血脈一卷 宋譜四卷
齊帝譜屬十卷 梁帝譜十三卷
后魏譜十卷 齊高氏譜六卷
周宇文氏譜一卷 大唐皇室新譜一卷
李衢
等撰
唐書總紀帝系三卷 唐皇室維城錄一卷
李
衢
天潢源派一卷
唐李
匡文撰
唐宋仙源積慶圖一卷
宋維城錄一卷
天圣
十八年
宋玉牒三十三卷
仁宗玉牒四卷 英宗玉牒四卷
帝王血脈小史記五卷
帝王血脈圖小史后記五卷
皇族
戚
里附
公子姓譜二卷 齊永元中表簿六卷
梁大同四年表簿三卷 齊梁宗簿三卷
國親皇太子親傳四卷
賈
冠撰
齊梁本支一卷
李
燾撰
后魏方司格一卷
梁親表譜五卷 后魏皇帝宗族譜四卷
后魏辨宗錄二卷
元暉
業(yè)撰
魏孝文列姓族牒四卷
后齊宗譜一卷 南族譜二卷
王逡
之撰
皇唐玉牒一百十卷
李衢
等撰
玉牒行樞二卷
李匡
文撰
唐偕日譜一卷
李匡文撰紀高祖至昭宗中宮及
太子諸王公主名號封拜出降年月
皇孫郡王譜一卷
李匡
文撰
元和縣主譜一卷
李匡
文撰
李氏房從譜一卷 唐宗系譜一卷
唐室新譜一卷
李林
甫撰
祖宗屬籍譜一卷
宗室齒序圖一卷 仙源類譜一卷
王
鞏撰
趙氏大宗血脈譜一卷
趙
異撰
春秋宗族譜一卷 韻類次宗譜五十卷
宋敏
求撰
宗室世表三卷
司馬
光撰
皇族具員一卷
皇親故事二卷
宋李
至撰
晉司馬氏本支一卷
李
燾撰
總譜
族姓昭穆記十卷
晉摯
虞撰
百家集譜十卷
王
儉撰
續(xù)百家譜四卷
梁王
逡之撰
百家譜拾遺一卷
百家譜三十卷
王僧
孺撰
百家譜集鈔十五卷
王僧
孺撰
百家譜二十卷
賈
執(zhí)撰
百家譜十五卷
傅
昭撰
百家譜世統(tǒng)十卷 百家譜鈔五卷
賈
執(zhí)撰
百家譜二十卷
徐
勉撰
百家譜三卷
丁維
□撰
姓氏英賢譜一百卷
賈
執(zhí)撰
姓苑十卷
何承
天撰
姓苑三卷
林
寶撰
復姓苑一卷 氏族要狀十五卷
賈希
鑒撰
官族傳十五卷
諸姓譜一百十六卷
梁司空
王儉撰
大唐氏族志一百卷
高士
廉撰
姓氏譜二百卷
呂才
等撰
大唐姓族系錄二百卷
柳
沖撰
大唐十四家貴族一百卷
衣冠譜六十卷 著姓略記二十卷
路敬
淳撰
姓氏實論十卷
王文
感撰
姓苑略一卷
崔日
用撰
開元譜二十卷
韋
述撰
天寶新譜一卷
明
皇撰
百家類例三卷
韋
述撰
國朝宰相甲族一卷
韋
述撰
唐新定諸家譜錄一卷
李林
甫等撰
姓氏雜錄一卷
李
至撰
百官姓氏記五卷
李利
涉撰
編古命氏三卷
李利
涉撰
永泰新譜二十卷
柳
芳撰
續(xù)譜十卷
柳
璟撰
圣朝臣寮家譜一卷
宋朝
人撰
姓史四卷 氏姓譜一卷
姓氏秘略二卷
李利
涉撰
唐譜傳引一卷
姓解三卷
邵
思撰
熙寧姓纂六卷
錢明
逸撰
千姓編一卷
吳萬
機撰
編姓類譜十卷
姓系氏族一卷
孔平
仲撰
名字族十卷
魏子
野撰
同姓名譜二卷 春秋氏族譜一卷
古今同姓名錄二卷 系纂七卷
竇從
則撰
天下郡望姓氏族譜一卷
李林
甫撰
姓名古今雜錄一卷
孔
至撰
唐相譜一卷 百氏譜一卷
裴揚
休撰
尊祖論世錄一卷
孫
秘撰
姓氏源流考七十八卷
徐
筠撰
古今姓氏書辨證四十卷
鄧名
世撰
古今通系譜十卷
魏子
野撰
歷代諸史總括姓氏錄一卷
韻譜
五聲類氏族五卷 群史纂韻六卷
黃邦
俊撰
姓氏韻略六卷
柳
璟撰
姓源韻譜四卷
曹大
宗撰
姓源韻譜五卷
張九
成撰
元和姓纂十卷
姓林五卷
陳
湘撰
五姓證事二十卷
元和姓纂抄一卷
郡譜
新集諸州譜十二卷
司空
王儉撰
梁武帝總責境內(nèi)十八州譜七百十二卷
王僧
孺撰
益州譜四十卷 關(guān)東關(guān)北譜三十三卷
冀州姓族譜二卷 洪州諸姓譜九卷
吉州諸姓譜八卷 江州諸姓譜十一卷
諸州雜譜八卷 袁州諸姓譜八卷
揚州譜鈔五卷 天下姓望郡譜一卷
家譜
孔子系葉傳二卷
王恭
之撰
孔子真宗錄五卷
孔子家譜一卷 闕里譜系一卷
文宣王四十二代家狀一卷
文宣王家譜一卷
成
鐸撰
兗國公正支譜一卷
顏
玙撰
司馬氏世家三卷 京兆韋氏譜二卷
韋氏譜十卷
韋
鼎撰
韋氏家傳三卷
韋氏諸房略一卷 謝氏譜十卷
謝氏家譜一卷 楊氏血脈譜二卷
楊氏枝分譜一卷 楊氏家譜狀并墓記一卷
楊氏譜一卷
魏朝
楊侃撰
北地傅氏譜一卷
蘇氏譜一卷
蘇
洵撰
裴氏家牒二十卷
裴守
真撰
裴氏家記三卷
裴松
之撰
邵氏家傳十卷
褚氏家傳一卷
褚結(jié)撰
褚陶注
桂氏世傳七卷
崔
項撰
殷氏家傳三卷
殷敬
等撰
江氏家傳七卷
江
統(tǒng)撰
盧氏家傳五卷
虞
覽撰
暨氏家傳一卷
王氏家傳二十一卷 諸王傳一卷
王氏家牒十五卷
王方
慶撰
王氏家譜二十卷
王方
慶撰
王氏著錄十卷 王氏譜一卷
劉氏譜考三卷 劉氏家史十五卷
劉氏大宗血脈一卷
劉復
禮撰
河南劉氏傳一卷 劉輿家譜一卷
劉晏家譜一卷 南華劉氏家譜一卷
趙郡東祖李氏家譜二卷
李用休家譜二卷
唐李
用休撰
李氏郇王家譜一卷 李氏家譜一卷
唐李
匡文撰
蔣王惲家譜一卷
惲太宗
第七子
紀王慎家譜一卷 李韓王家譜一卷
南陽李英公家譜一卷
李
復撰
東萊呂氏家譜一卷 薛氏家譜一卷
顏氏家譜一卷 虞氏家譜一卷
孫氏家譜一卷
吳郡陸氏宗系譜一卷
唐陸
景獻撰
陸氏譜十五卷
陸
煦撰
陸氏英賢記三卷
曹氏家傳一卷
曹
毗撰
明氏世錄五卷
明
粲撰
荀氏家傳十卷
荀伯
子撰
庾氏家乘三卷
庾守
業(yè)撰
何氏家傳二卷 裴若弼家傳一卷
徐氏譜一卷 徐義倫家譜一卷
徐詵家譜一卷 新定徐氏譜圖四卷
唐徐
商撰
周長球家譜一卷 周氏大宗血脈譜一卷
汝南周氏家譜一卷
周
文撰
趙氏龜鑒血脈圖錄紀一卷
韓愈家譜一卷 韓吏部譜錄二卷
燉煌張氏家傳二十卷
張?zhí)?br />素撰
曲江張氏家譜一卷 毛氏世譜一卷
毛
漸撰
曾氏譜圖一卷
曾
棨撰
清河崔氏譜一卷
施氏譜一卷 長樂林氏家譜一卷
滎陽鄭氏家譜一卷 萬氏家譜一卷
唐氏譜略一卷 竇氏家譜一卷
唐竇
澄之撰
唐納家譜一卷 趙異世家譜一卷
費兼家譜一卷 沈氏譜書一卷
沈氏衣冠集一卷
藥
玩撰
京兆杜氏家譜一卷
杜
信撰
錢氏慶系圖二十五卷 錢氏慶系譜一卷
錢氏集錄一卷 符魏王譜一卷
向文簡譜一卷 潯陽陶氏家譜一卷
陶氏宗譜一卷
陶芝
麟撰
建安章氏家譜一卷
范陽家志五卷
盧藏
用撰
建安陳氏家譜一卷
鮮于氏家譜一卷 鮮于氏血脈圖一卷
諸葛傳五卷 令狐家傳五卷
令狐
德棻撰
令狐宗系碣一卷 歐陽家譜一卷
崔
玨撰
爾朱氏家傳二卷
王
卲撰
臣寮家譜二十卷
司馬
光撰
氏族總部總論
春秋四傳
隱公元年歸赗
春秋元年秋七月天王使宰咺來歸惠公仲子之赗
公羊傳仲子者何桓之母也
注
仲氏子姓婦人以姓配字不忘本也因示不適
同姓
二年入極
春秋二年夏五月無駭帥師入極
大
全
程子曰古者卿皆受命于天子春秋之時諸侯
自命已賜族者則書族不書族者未賜也賜族者
皆命之世為卿也
谷梁傳入者內(nèi)弗受也極國也
注
諱滅同姓故變滅言入
茍焉以入人為志者人亦入之矣不稱氏者滅同姓
貶也
疏
左氏無駭八年乃賜族則為無族可稱此傳云
不稱氏者滅同姓貶也則以無駭舊有氏公羊無
駭者何展無駭也何以不氏貶曷為貶疾始滅也
然則此傳貶意雖與公羊異或當先號展氏也
胡傳無駭不氏未賜族也
大
全
張氏曰無駭挾皆內(nèi)大夫之未賜族者 東萊
呂氏曰內(nèi)大夫之不書氏其已賜族者去之所以
示義也其未賜族者書之所以紀實也無駭之不
氏意者未賜族而紀其實乎何以知之以其卒而
知之內(nèi)大夫之生而不氏筆削之際固各有義至
于卒而不書氏者獨隱公之初無駭與挾而已茍
以卒而去氏為貶邪則是通春秋十二公之時自
二人之外舉無可貶者也牙之謀亂遂之殺嫡意
如之逐君猶皆不去其族無駭與挾初非有三人
之罪何為恕彼而貶此邪是知二人之卒不書族
者蓋因其未賜族而紀其實也以無駭之卒而推
無駭之生則不書其氏者實無氏之可書耳帥師
入極無王凌弱其罪己著豈待闕其氏然后為貶
哉 趙氏曰公谷皆云無駭不氏貶滅同姓之國
若實滅同姓則當直書滅極以示譏且無駭卒亦
不氏何關(guān)滅同姓哉 廬陵李氏曰無駭不書氏
杜氏胡氏陳氏皆以為未賜族公羊則以為疾始
滅谷梁則以為貶滅同姓以左氏隱八年賜氏之
說考之則公谷為無據(jù)矣
八年無駭卒
春秋八年冬十有二月無駭卒
注
卒而后賜族故不書氏
大
全
程子曰未賜族書名
而已 杜氏曰公孫之子以王父字為氏公子展
之孫故為展氏
左傳無駭卒羽父請謚與族公問族于眾仲眾仲對
曰天子建德
注
立有德以為諸侯
因生以賜姓
注
因其所由生以賜姓謂若舜由媯汭故陳為媯
姓
疏
陳世家云陳胡公滿者虞帝舜之后也昔舜
為庶人時居于媯汭其后因為氏姓姓媯氏武王
克殷得媯滿封之于陳是舜由媯汭故陳為媯姓
也案世本帝舜姚姓哀元年傳稱虞思妻少康以
二姚是自舜以下猶姓姚也昭八年傳曰及胡公
不淫故周賜之姓是胡公始姓媯耳史記以為胡
公之前巳姓媯非也
胙之土而命之氏
注
報之以土而命氏曰陳
疏
胙訓報也有德之人
必有美報報之以土謂封之以國名以為之氏諸
侯之氏則國名是也周語曰帝嘉禹德賜姓曰姒
氏曰有夏胙四岳國賜姓曰姜氏曰有呂亦與賜
姓曰媯命氏曰陳其事同也姓者生也以此為祖
令之相生雖下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屬也與
其子孫共相連屬其傍支別屬則各自立氏禮記
大傳曰系之以姓而弗別百世而婚姻不通者周
道然也是言子孫當共姓也其上文云庶姓別于
上而戚單于下是言子孫當別氏也氏猶家也傳
稱盟于子□氏逐瘈狗入于華臣氏如此之類皆
謂家為氏氏族一也所從言之異耳釋例曰別而
稱之謂之氏合而言之則曰族例言別合者若宋
之華元華喜皆出戴公向魚鱗蕩共出桓公獨舉
其人則云華氏向氏并指其宗則云戴族桓族是
其別合之異也記謂之庶姓者以始祖為正姓高
祖為庶姓亦氏族之別名也姓則受之于天子族
則稟之于時君天下之廣兆民之眾非君所賜皆
有族者人君之賜姓賜族為此姓此族之始祖耳
其不賜者各從父之姓族非復人人賜也晉語稱
黃帝之子二十五人其得姓者十二人天子之子
尚不得姓況余人哉固當從其父耳黃帝之子兄
弟異姓周之子孫皆姓姬者古今不同質(zhì)文代革
周代尚文欲令子孫相親故不使別姓其賜姓者
亦少唯外姓媯滿之徒耳賜族者有大功德宜世
享祀者始賜之無大功德任其興衰者則不賜之
不賜之者公之同姓蓋亦自氏祖字其異姓則有
舊族可稱不世其祿不盡賜也眾仲以天子得封
建諸侯故云胙土命氏據(jù)諸侯言耳其王朝大夫
不封為國君者亦當王賜之族何則春秋之世有
尹氏武氏之徒明亦天子賜之與諸侯之臣義無
異也此無駭是卿羽父為之請族蓋為卿乃賜族
大夫以下或不賜也諸侯之臣卿為其極既登極
位理合建家若其父祖微賤此人新升為卿以其
位絕等倫其族不復因故身未被賜無族可稱魯
挾鄭宛皆未賜族故單稱名也或身以才舉者升
卿位功德猶薄未足立家則雖為卿竟不賜族羽
父為無駭請族知其皆由時命非例得之也華督
生立華氏知其恐慮不得故早求之也由此而言
明有竟無族者魯之翚挾柔溺名見于經(jīng)而其后
無聞是或不得族也其士會之孥處秦者為劉氏
伍員之子在齊為王孫氏外傳稱知果知知伯之
將滅自別其族為輔氏如此之類皆身自為之非
復君賜釋例曰子孫繁衍枝布葉分始承其本末
取其別故其流至于百姓萬姓其言自有百姓萬
姓未必皆君賜也晉語稱炎帝姓姜則伯夷炎帝
之后姜自是其本姓而云賜姓曰姜者黃帝之后
別姓非一自以姜姓賜伯夷更使為一姓之祖耳
非復因舊姓也猶后稷別姓姬不是因黃帝姓也
諸侯以字
注
諸侯位卑不得賜姓故其臣因氏其王父字
為謚因以為族
注
或使即先人之謚稱以為族
疏
杜意諸侯以字
言賜先人字為族也為謚因以為族謂賜族雖以
先人之字或用先人所為之謚因?qū)樽逡灾u為
族者衛(wèi)齊惡宋戴惡之類是也而劉君乃稱以謚
為族全無一人妄規(guī)杜氏非其義也死后賜族乃
是正法春秋之世亦有非禮生賜族者華督是也
釋例曰舊說以為大夫有功德者則生賜族非也
至于鄭祭仲為祭封人后升為卿經(jīng)書祭仲以生
賜族者檢傳既無同華氏之文則祭者是仲之舊
氏也諸侯以字字有二等檀弓曰幼名冠字五十
以伯仲周道也然則二十有加冠之字又有伯仲
叔季為長幼之字二者皆可以為氏矣服虔云公
之母弟則以長幼為氏貴適統(tǒng)伯仲叔季是也庶
公子則以配字為氏尊公族展氏臧氏是也案鄭
子人者鄭厲公之弟桓十四年鄭伯使其弟語來
盟即其人也而其后為子人氏不以仲叔為氏則
服言公之母弟以長幼為氏其事未必然也杜以
慶父叔牙與莊公異母自然仲叔非母弟族矣其
或以二十之字或以長幼之字蓋出自時君之命
也叔肸稱叔不稱孫而三桓皆稱孫俱氏長幼之
字自不同也臧氏稱孫展氏不稱孫俱氏二十之
字自不同也然則稱孫與不稱孫蓋出其家之意
未必由君賜也以字為族者謂公之曾孫以王父
之字為族也諸侯之子稱公子公子之子稱公孫
公子公孫系公之常言非族也其或貶責則亦與
族同成十四年叔孫僑如如齊逆女傳曰稱族尊
君命也僑如以夫人婦姜氏至自齊傳曰舍族尊
夫人也宣元年公子遂如齊逆女遂以夫人至事
與僑如正同其傳直云尊君命尊夫人不言稱族
舍族既非氏族則不待君賜自稱之矣至于公孫
之子不復得稱公曾孫如無駭之輩直以名行及
其死也則賜之族以其王父之字為族也此無駭
是公之曾孫公之曾孫必須有族故據(jù)曾孫為文
言以王父字耳公之曾孫正法死后賜族亦有未
死即有族者則叔孫得臣是也公子公孫于身必
無賜族之理經(jīng)書季友仲遂叔肸者皆是以字配
名連言之故杜注并云字也其蕩伯姬者公子蕩
之妻不可言公子伯姬故系于夫字言蕩伯姬蕩
非當時之氏其傳云立叔孫氏臧僖伯臧哀伯叔
孫戴伯之徒皆傳家據(jù)后追言之耳其公孟彄世
本以為靈公之子字公孟名彄與季友仲遂相似
俱以字配名劉炫不達此旨妄規(guī)杜過非也必如
劉解生賜族之文證在何處其公之曾孫元孫以
外爰及異姓有新升為卿君賜之族蓋以此卿之
字即為此族案世本宋督是戴公之孫好父說之
子華父是督之字計督是公孫耳未合賜族應死
后其子乃賜族故杜云督未死而賜族督之妄也
沈亦云督之子方可有族耳
官有世功則有官族邑亦如之
注
謂取其舊官舊邑之稱以為族皆稟之時君
疏
舊官謂若晉之士氏舊邑若韓魏趙氏非是君賜
則不得為族嫌其居官邑不待公命故云皆稟之
時君此謂同姓異姓皆然也服虔止謂異姓又引
宋司城韓魏為證韓與司城非異姓司城又自為
樂氏不以司城為族也
公命以字為展氏
注
諸侯之子稱公子公子之子稱公孫公孫之子
以王父字為氏無駭公子展之孫故為展氏
胡傳無駭書名未賜族也諸侯之子為大夫則稱公
子其孫也而為大夫則稱公孫公孫之子與異姓之
臣未賜族而身為大夫則稱名無駭挾之類是也已
賜族而使之世為大夫則稱族如仲孫叔孫季孫之
類是也古者置卿必求賢德不以世官春秋之初猶
為近古故無駭與挾皆書名耳其后官人以世無不
賜之族或以字或以謚或以官或以邑而先王之禮
亡矣
大
全
汪氏曰字魯三桓鄭七穆之類謚宋戴氏衛(wèi)齊
氏之類官如晉士氏中行氏之類邑如晉韓氏魏
氏之類
昭公十年十有二月
春秋十年十有二月
公羊傳十有二月
注
去冬者蓋昭公取吳孟子之年故貶之
疏
禮記
論語皆有昭公取于吳謂之吳孟子之文但不指
其取之年歲今無冬更無他罪可指是以何氏以
意當之以無正文故言蓋也取吳孟子所以不書
者諱取同姓故也
哀公十二年孟子卒
春秋十有二年夏五月甲辰孟子卒
公羊傳孟子者何昭公之夫人也其稱孟子何諱娶
同姓蓋吳女也
注
禮不娶同姓買妾不知其姓則卜之為同宗共
祖亂人倫與禽獸無別昭公既娶諱而謂之吳孟
子春秋不系吳者禮婦人系姓不系國雖不諱猶
不系國也不稱夫人不言薨不書葬者深諱之
谷梁傳孟子者何也昭公夫人也其不言夫人何也
諱娶同姓也
注
葬當書姓諱故亦不書葬
胡傳孟子吳女昭公之夫人其曰孟子云者諱娶同
姓也禮娶妻不娶同姓買妾不知其姓則卜之厚男
女之別也同姓從宗合族屬異姓主名治際會名著
而男女有別矣四世而緦服之窮也五世而袒免殺
同姓也六世親屬竭矣其庶姓別于上戚單于下婚
姻可以通乎綴之以姓而弗別合之以食而弗殊雖
百世而婚姻不通周道然也昭公不謹于禮欲結(jié)好
強吳以去三家之權(quán)忍娶同姓以混男女之別不命
于天子以弱其配不見于廟不書于策以廢其常典
禮之大本喪矣其失國也宜故陳司敗問昭公知禮
乎子曰知禮子退揖巫馬期而進之曰吾聞君子不
黨君子亦黨乎君娶于吳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而
知禮孰不知禮巫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茍有過人
必知之書孟子卒雖曰為君隱而實亦不可揜矣
大
全
蔡氏曰同姓不可書曰夫人姬氏薨故曰孟子
卒朱子曰諱之使若宋女子姓者然 汪氏曰
或謂舊史固書夫人孟子薨春秋不書夫人而書
卒示天下后世娶同姓之必不可也
禮記
曲禮
取妻不取同姓買妾不知其姓則卜之
注
為其近禽獸也妾賤或時非媵取之于賤者世
無本系
疏
郊特牲云無別無義禽獸之道此不取
同姓為其近禽獸故也云妾賤或時非媵取之于
賤者如諸侯取一國之女則二國同姓以侄娣媵
媵送也妾送嫡行則明知姓氏大夫士取亦各有
妾媵或時非此媵類取于賤者不知何姓之后則
世無本系但卜得吉者取之
大傳
同姓從宗合族屬異姓主名治際會名著而男女有
別
注
合合之宗子之家序昭穆也異姓謂來嫁者也
主于母與婦之名耳際會婚禮交接之會也著明
也母婦之名不明則人倫亂也
疏
此一節(jié)論同姓
從宗異姓主名明男女有別之事同姓從宗者同
姓父族也從宗謂從大小宗也合族屬者謂合聚
族人親疏使昭為一行穆為一行同時食故曰合
族屬也異姓主名治際會者異姓謂他姓之女來
為己姓之妻系夫之親主為母婦之名夫若為父
行則主母名夫若子行則主婦名治正也際會所
以主此母婦之名正婚姻交接會合之事名著而
男女有別者若母婦之名著則男女尊卑異等各
有分別不相淫亂凡姓族異者所以別異人也猶
萬物皆各有名以相分別天子賜姓賜氏諸侯但
賜氏不得賜姓降于天子也故隱八年左傳云無
駭卒公問族于眾仲眾仲對曰天子建德因生以
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諸侯以字為謚因以為族
官有世功則有官族邑亦如之以此言之天子因
諸侯先祖所生賜之曰姓杜預云若舜生媯汭賜
姓曰媯封舜之后于陳以所封之土命為氏舜后
姓媯而氏曰陳故鄭駁異義云炎帝姓姜太□之
所賜也黃帝姓姬炎帝之所賜也故堯賜伯夷姓
曰姜賜禹姓曰姒賜契姓曰子賜稷姓曰姬著在
書傳如鄭此言是天子賜姓也諸侯賜卿大夫以
氏若同姓公之子曰公子公子之子曰公孫公孫
之子其親已遠不得上連于公故以王父字為氏
若適夫人之子則以五十字伯仲為氏若魯之仲
孫季孫是也若庶子妾子則以二十字為氏則展
氏臧氏是也若異姓則以父祖官及所食之邑為
氏以官為氏者若司馬司城是也以邑為氏者若
韓趙魏是也凡賜氏族者此為卿乃賜有大功德
者生賜以族若叔孫得臣是也雖公子之身若有
大功德則以公子之字賜以為族若仲遂是也其
無功德死后乃賜族若無駭是也若子孫不為卿
其君不賜族子孫自以王父字為族也氏族對文
別散則通也故左傳問族于眾仲下云公命以字
為展氏是也其姓與氏散亦得通故春秋有姜氏
子氏姜子皆姓而云氏是也
又
四世而緦服之窮也五世袒免殺同姓也六世親屬
竭矣
注
四世共高祖五世高祖昆弟六世以外親盡無
屬名
其庶姓別于上而戚單于下婚姻可以通乎
注
問之也元孫之子姓別于高祖五世而無服姓
世所由生
系之以姓而弗別綴之以食而弗殊雖百世而婚姻
不通者周道然也
注
周之禮所建者長也姓正姓也始祖為正姓高
祖為庶姓系之弗別謂若今宗室屬籍也周禮小
史掌定系世辨昭穆
疏
此一節(jié)論殷周統(tǒng)敘宗族
之異其庶姓別于上者此作記之人以殷人五世
以后可以通婚故將殷法以問于周云周家五世
以后庶姓別異于上與高祖不同各為氏族不共
高祖別自為宗是別于上也而戚單于下者謂四
從兄弟恩親盡于下各自為宗不相尊敬庶眾也
高祖以外人轉(zhuǎn)廣遠分姓眾多故曰庶姓也高祖
以上復為五宗也婚姻可以通乎者問者既見姓
別親盡雖是周家婚姻無可以通乎問其可通與
否云元孫之子姓別于高祖者元孫與高祖服屬
仍同其姓與高祖不異元孫之子則四從兄弟承
高祖父之后至己五世而無服各事小宗因字因
官為氏不同高祖之父是庶姓別于上庶姓為眾
姓也則氏族之謂也云姓世所由生者據(jù)五世無
服不相稟承各為氏姓故云姓世所由生系之以
姓而弗別者周法雖庶姓別于上而有世系連系
之以本姓而不分別若姬氏姜氏大宗百世不改
也綴之以食而弗殊者連綴族人以飲食之禮而
不殊異也雖百世婚姻不通者言雖相去百世而
婚姻不得通周道然也者言周道如此異于殷也
姓正姓者對氏族為正姓也云始祖為正姓者若
炎帝姓姜黃帝姓姬周姓姬本于黃帝齊姓姜本
于炎帝宋姓子本于契是始祖為正姓也云高祖
為庶姓者若魯之三桓慶父叔牙季友之后及鄭
之七穆子游子國之后為游氏國氏之等云若今
宗室屬籍也者以漢之同宗有屬籍則周家系之
以姓是也云小史掌定系世者周禮小史之官掌
定帝系世本知世代昭穆故云定系世辨昭穆也
坊記
子云取妻不取同姓以厚別也
注
厚猶遠也
故買妾不知其姓則卜之
注
妾言買者以其賤同之于眾物也士庶之妾恒
多凡庸有不知其姓者
以此坊民魯春秋猶去夫人之姓曰吳其死曰孟子
卒
注
吳太伯之后魯同姓也昭公取焉去姬曰吳而
已至其死亦略云孟子卒不書夫人某氏薨孟子
蓋其且字
疏
此一節(jié)坊民取同姓為妻之事魯春
秋猶去夫人之姓曰吳者依春秋之例如夫人齊
女即云姜氏至自齊以例言之此吳女亦當云夫
人姬氏至自吳魯則諱其姬姓而不稱夫人姬氏
至自吳是去夫人之姓曰吳也但春秋經(jīng)文不載
其事其春秋簡牘雜記則有之故論語云謂之吳
孟子是當時之言有稱吳也其死曰孟子卒者哀
十二年稱孟子卒若其不諱當云夫人姬氏薨以
諱取同姓而云孟子卒孟子是夫人之且字沒其
氏書其且字且沒其薨而略言卒而已皆為同姓
諱之鄭與何休皆以諱取同姓而書卒左氏則以
不成喪故稱卒與鄭何異也
春秋繁露
三代改制篇
帝使禹□論姓知殷之德陽德也故以子為姓知周
之德陰德也故以姬為姓故殷王改文書始以男周
王以女書姬故天道各以其類動非圣人孰能明之
白虎通
姓名
人所以有姓者何所以崇恩愛厚親親遠禽獸別昏
姻也故紀世別類使生相愛死相哀同姓不得相聚
皆為重人倫也姓者生也人稟天氣所以生者也詩
云天生烝民尚書曰平章百姓姓所以有百何以為
古者圣人吹律定姓以紀其族人各具五常而生聲
有五音宮商角征羽轉(zhuǎn)而相雜五五二十五轉(zhuǎn)生四
時故百而異也氣殊音悉備皆殊百也所以有氏者
何所以貴功德賤伎力或氏其官或氏其事聞其氏
即可知其所以勉人為善也或氏王父字者何所以
別諸侯之后為興滅國繼絕世也諸侯之子稱公子
公子之子稱公孫公孫之子各以其王父字為氏故
魯有仲孫季孫楚有昭屈景氏齊有高國崔三氏以
知其為子孫也王者之后二稱王子兄弟立而皆封
也或曰王孫上稱王孫也堯知命表稷契賜生子姓
□陶典刑不表姓言天任德遠刑禹姓姒祖以億生
殷姓子祖以元鳥生周姓姬祖以履大人跡生也
唐柳芳氏族論
氏族
氏族者古史官所記也昔周小史定系世辯昭穆故
古有世本錄黃帝以來至春秋時諸侯卿大夫名號
繼統(tǒng)左丘明傳春秋亦言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
之土命之氏諸侯以字為氏以謚為族昔堯賜伯禹
姓曰姒氏曰有夏伯夷姓曰姜氏曰有呂下及三代
官有世功則有官族邑亦如之后世或氏于國則齊
魯秦吳
齊姜姓太公后魯姬姓周公后秦嬴姓伯翳后吳
姬姓泰伯后
氏于謚則文武成宣
左傳以謚為氏因以為族楚昭景亦謚也武成不
盡出于謚文氏為周文王支孫宣氏為魯大夫叔
孫宣伯之后
氏于官則司馬司徒
程伯休父為周司馬子孫因以為氏舜為堯司徒
支孫因以為氏
氏于爵則王孫公孫
王孫滿之后為王孫氏太岳之后為公孫氏
氏于字則孟孫叔孫氏于居則東門北郭
魯大夫東門襄仲之后為東門氏齊大夫北郭子
車之后為北郭氏
氏于志則三烏五鹿
志當作地三烏五鹿皆地名古有三烏大夫子孫
因以為氏見風俗通漢有三烏郡晉文公封舅犯
于五鹿支孫因以為氏
氏于事則巫卜匠陶
周禮有巫氏卜人匠人虞思為周陶正其子孫因
以為氏風俗通曰巫卜醫(yī)匠以事為氏
于是受姓命氏粲然眾矣秦既滅學公侯子孫失其
本系漢興司馬遷父子乃約世本修史記因周譜明
世家乃知姓氏之所由出虞夏商周昆吾大彭豕韋
齊桓晉文皆同祖也
黃帝四世孫顓頊生窮蟬窮蟬六傳至舜是為虞
顓頊又生駱明駱明生鯀鯀生禹是為夏黃帝三
世孫帝嚳生契稷契傳十三世至湯是為商稷傳
三十世至武王是為周顓頊又生稱稱四傳為彭
祖昆吾彭祖生大彭大彭生豕韋齊出于炎帝炎
帝與黃帝皆少典氏之后而晉為周同姓故曰皆
同祖也
更王迭霸多者千祀少者數(shù)十代先王之封既絕后
嗣蒙其福猶為強家漢高祖興徒步有天下命官以
賢詔爵以功誓曰非劉氏王無功侯者天下共誅之
先王公卿之胄才則用不才棄之不辨士與庶族然
則始尚官矣然猶徙山東豪杰以實京師齊諸田楚
屈景皆右姓也其后進拔豪英論而錄之蓋七相五
公之所由興也
華陰楊氏自震至準七世名德汝南袁氏自安至
隗三公五人
魏氏立九品置中正尊世胄卑寒士權(quán)歸在姓已其
州大中正主簿郡中正功曹皆取著姓士族為之以
定門胄品藻人物晉宋因之始尚姓已然其別貴賤
分士庶不可易也于是有司選舉必稽譜籍而考其
真?zhèn)喂使儆惺离凶V有世官賈氏王氏譜學出焉
姓氏之學漢有鄧氏官譜應劭有氏族篇王符潛
夫論亦有姓氏一篇至晉散騎常侍賈弼太保王
弘始有專書宋何承天齊王儉梁王僧虔皆宗其
說
由是有譜局令史職皆具過江則為僑姓王謝袁蕭
為大
瑯琊王氏陳郡謝氏汝南袁氏河南蕭氏皆以永
嘉之亂南徙
東南則為吳姓朱張顧陸為大
吳縣朱桓廣陵張纮吳郡顧雍陸績皆孫吳貴族
山東則為郡姓王崔盧李鄭為大
此所謂郡望也王氏太原崔氏清河盧氏范陽李
氏趙郡鄭氏滎陽
關(guān)中亦號郡姓韋裴柳薛楊杜首之
此關(guān)西之望也楊氏華陰韋氏杜氏皆京兆裴氏
柳氏薛氏皆河東
代北則為鹵姓元長孫宇文于陸源竇首之
北魏拓拔氏改姓曰元獻帝三兄拓拔氏孝文以
為皇枝之長命姓長孫宇文自言神農(nóng)之后北荒
謂草曰俟汾以神農(nóng)嘗百草指草為姓后又訛為
宇文于陸以下皆大臣貴族于出萬紐于氏陸出
步陸孤氏源出河西王禿發(fā)□檀之子竇出沒鹿
回部神元皇后家也
鹵姓者魏孝文帝遷洛有八氏十姓三十六族九十
二姓八氏十姓出于帝宗屬或諸國從魏者三十六
族九十二姓世為部落大人并號河南洛陽人郡姓
者以中國士人差第閥閱為官也凡三世有三公者
曰膏粱有令仆者曰華腴尚書領(lǐng)護而上者為甲姓
九卿若方伯者為乙姓散騎常侍大中大夫者為丙
姓吏部正員郎為丁姓凡得入者謂之四姓又詔代
人之胄初無族姓其穆陸奚于下吏部勿充猥官得
視四姓
以上北魏詳定氏族之例也孝文雅重族望命司
徒左長史宋弁等定諸士族多所升降以范陽盧
敏清河崔宗伯滎陽鄭義太原王瓊為首代北貴
姓亦與焉皇家婚姻必選右族
北齊因仍舉秀才州主簿郡功曹非四姓不在選故
江左定氏族凡郡上姓第一則為右姓
取淵源尊貴者
太和以郡四姓為右姓齊浮圖曇剛類例凡甲門為
右姓
取近世官尊者
周建德氏族以四海通望為右姓
兼論鄉(xiāng)評德望
隋開皇氏族以上品茂姓則為右姓
取丁力蕃盛者
唐貞觀氏族志凡第一等則為右姓
自魏重士族山東人士自矜地望婚姻多責財幣
或舍其鄉(xiāng)里而妄稱名族或兄弟齊列而更以妻
族相陵太宗惡之命吏部尚書高士廉等撰氏族
志征天下譜牒質(zhì)諸史籍以考其真?zhèn)伪嫫湔涯?br /> 第其甲乙褒進忠賢貶退奸逆分為九等以皇族
為首外戚次之崔氏干為第三凡二百九十三姓
千六百五十一家
路氏著姓略以盛門為右姓柳沖姓族系錄
柳沖修國史改氏族志為姓系錄
凡四海望族則為右姓不通歷代之說不可與言譜
也今流俗獨以崔盧李鄭為四姓加太原王氏號五
姓蓋不經(jīng)也
唐初以四姓為右族如北魏制但李氏則進隴西
而退趙郡高宗時又加太原王博陵崔趙郡李為
七姓以其專重五姓概略余族背違國制故曰不
經(jīng)
夫文之弊至于尚官官之弊至于尚姓姓之弊至于
尚詐隋承其弊不知其所以弊乃反古道罷鄉(xiāng)舉離
地著尊執(zhí)事之吏于是乎士無鄉(xiāng)里里無衣冠人無
廉恥士族亂而庶人僭矣故善言譜者系之地望而
不惑質(zhì)之姓氏而無疑綴之婚姻而有別山東之人
質(zhì)故尚婚婭其信可與也江左之人文故尚人物其
智可與也關(guān)中之人雄故尚冠冕其達可與也代北
之人武故尚貴戚其泰可與也及其弊則尚婚姻者
先外族后本宗尚人物者進庶孽退嫡長尚冠冕者
略伉儷慕榮華尚貴戚者徇勢利亡禮教四者俱弊
則失其所尚矣人無所守則士族削士族削則國從
而衰管仲曰為國之道利出一孔者王二孔者強三
孔者弱四孔者亡故冠婚者人道大倫周漢之官人
齊其政一其門使下知禁此出一孔也故王魏晉官
人尊中正立九品鄉(xiāng)有異政家有競心此出二孔也
故強江左代北諸姓紛亂不一其要無歸此出三孔
也故弱隋氏官人以吏道治天下人之行不本鄉(xiāng)黨
政煩于上人亂于下此出四孔也故亡唐承隋亂宜
救之以忠忠厚則鄉(xiāng)黨之行修鄉(xiāng)黨之行修則人物
之道長人物之道長則冠冕之緒崇冠冕之緒崇則
教化之風美乃可與古參矣
自隋唐而上官有簿狀家有譜系官之選舉必由
于簿狀家之婚姻必由于譜系有家狀者則上之
官為考定而藏之秘合副在左戶私書有濫則糾
之以官籍官籍不及則稽之以私書蓋周官舊法
所以重明德辨等威也自五季以來取士不問家
世婚姻不問閥閱故其書散佚而其學不傳
東萊博議
姓氏
三代之時曰姓者統(tǒng)其祖考之所自出者也百世而
不變者也曰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者也數(shù)世而
一變者也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其得姓雖一而子
孫別而為氏者不勝其多焉有以王父之字為氏者
矣有以先世之謚為氏者矣有以所居之官為氏者
矣有以始封之邑為氏者矣枝分派別千涂萬轍初
若參錯紛亂而難考及徐而視之有綱有條猶指諸
掌焉孟仲季臧東門子叔同出于魯也游國封印公
父伯張同出于鄭也向華蕩樂鱗魚仲老同出于宋
也欒高崔國叔仲東郭同出于齊也尋其流可以知
其源尋其葉可以知其根抑何易耶自秦漢以來氏
族之制出于上之所賜下之所更者絕無而僅有至
于世守一氏傳千余年而不變者天下皆是也其變
非若古之屢其列非若古之多可謂簡而易知者矣
然人罕有能辨氏族之源者王之氏一也吾不知出
于元城之王耶宜春之王耶邛城之王耶劉之氏一
也吾不知出于陶唐之劉耶奉春之劉耶元海之劉
耶其能明辨而不惑者鮮矣氏之馬者未必能辨其
為馬服之馬及馬矢之馬也氏之石者未必能辨其
為周衛(wèi)之石及后趙之石也古之氏族繁而知之者
反多今之氏族簡而知之者反少蓋由譜牒之興廢
而已以是知譜牒之學不可不講也
凌迪知萬姓統(tǒng)譜
雜編
古者別生分類始有姓氏之書尊世系敘昭穆則有
姓氏之官源派有敘秩秩可考自譜牒久廢源流無
據(jù)崛起草莽之夫而求附圣明之后生長要荒之族
而僭紊帝出之裔噫可嘆矣且五帝之相承三王之
繼禪無非出于黃帝之后考之史遷世表黃帝二世
而顓帝三世而高辛四世而帝堯至舜則八世此帝
之世系出于黃帝明矣駱明四世而禹二十世而湯
至武王則三十一世此王之世系出于黃帝又明矣
是雖史遷在漢世掌天官能知譜牒之詳而亦帝王
盛世歷歷有官若書也
世之執(zhí)茫昧之說者曰契生于卵后稷人跡世系無
可考也泥五德之說者曰高辛以水生木夏禹以土
生金世系之不必信也意稷契之事特經(jīng)傳欲示以
天命精微之意五帝之說又特起于漢儒附會之私
皆不可以實論也秦起西戎特一丑類托于柏翳之
所出若難信也況呂政受命寄身不常而亦玷柏翳
之后可乎漢起鄉(xiāng)中特一亭長本于唐堯之所出似
可疑也況鄙哉劉裕亦冒堯姓而亦玷唐堯之后可
乎曹魏之興肇于宦官曹騰而以為曹叔振鐸之裔
夫何僭矧嵩系養(yǎng)息姓氏無考邪唐祖之始肇于隴
西北道而謂出□陶夫何偽矧以理為李尤為不經(jīng)
邪甚者晉敬瑭西戎裔也而改姓石氏可乎唐之克
用朱邪族也而冒姓李氏可乎嗚呼杜正倫求附于
城南諸杜君子所鄙郭崇韜哭子儀之墓識者譏之
況帝王正統(tǒng)使丑類卑族混而無別君子安得不辨
之哉此無他自秦以后姓氏無書毋怪乎裔夏貴賤
之混也
顧炎武日知錄
錫土姓
今日之天下人人無土人人有姓蓋自錫土之法廢
而唐宋以下帝王之裔儕于庶人無世守之固錫姓
之法廢而魏齊以下朔漠之姓雜于諸夏失氏族之
源后之鄙儒讀禹貢而不知其義者多矣
卿不書族
春秋之文不書族者有二義無駭卒挾卒柔會宋公
陳侯蔡叔盟于折溺會齊師伐衛(wèi)未賜氏也遂以夫
人婦姜至自齊歸父還自晉至笙遂奔齊僑如以夫
人婦姜氏至自齊豹及諸侯之大夫盟于宋意如至
自晉婼至自晉一事再見因上文而略其辭也
公羊宣公元年傳遂何以不稱公子一事而再見
者卒名也
注
卒竟也竟但舉名者省文如后人作
史一條之中再見者不復書姓左氏不得其解于
溺會齊師伐衛(wèi)則曰疾之于歸父還自晉則曰善
之豈有疾之而去族善之而又去族者乎
春秋隱桓之時卿大夫賜氏者尚少故無駭卒而羽
父為之請族如挾如柔如溺皆未有氏族者也
谷梁傳不爵大夫之說近之而未得其實
莊閔以下則不復見于經(jīng)其時無不賜氏者矣
取妻不取同姓
姓之為言生也
左傳昭四年問其姓對曰余子長矣
詩曰振振公姓天地之化專則不生兩則生故叔詹
言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晉語曰同姓不婚懼不殖也
而子產(chǎn)之告叔向云內(nèi)官不及同姓美先盡矣則相
生疾晉司空季子之告公子曰異德合姓鄭史伯之
對桓公曰先王聘后于異姓務和同也聲無一聽物
無一文是知禮不娶同姓者非但防嫌亦以戒獨也
故曲禮納女于天子曰備百姓
吳語句踐請一介嫡女執(zhí)箕以□姓于王宮
而郊特牲注云百官公卿以下也百姓王之親也
呂刑官百族姓傳族同族姓異姓
易曰男女眹而其志通也是以王御不參一族其所
以合陰陽之化而助嗣續(xù)之功者微矣
古人以異姓為婚姻之稱大戴禮南宮絳夫子信其
仁以為異姓謂以兄之子妻之也周禮司儀時揖異
姓鄭氏注引此
姓之所從來本于五帝五帝之得姓本于五行則有
相配相生之理故傳言有媯之后將育于姜又曰姬
姞耦其生必蕃而后世五音族姓之說自此始矣晉
嵇康論曰五行有相生故同姓不婚
舊唐書呂才序宅經(jīng)謂五姓之說本無所出惟堪
輿經(jīng)黃帝對于天老乃有五姓之言今考漢書王
莽傳卜者王況謂李焉君姓李李者征征火也后
漢蘇竟與劉龔書五七之家三十五姓彭奉延氏
不得與焉李云上書高祖受命至今三百六十四
歲君期一周當有黃精代見姓陳項虞田許氏不
可令此人居太尉太傅典兵之官五姓之說始見
于此蓋與讖記之文同起于哀平之際而京房傳
房本姓李推律自定為京氏白虎通曰古者圣人
吹律定姓以記其族爾雅翼曰古者司商協(xié)名姓
人始生吹律合之定其姓名易是類謀曰黃帝吹
律定姓論衡言孔子吹律自知殷宋大夫子氏之
世則古人以律推姓亦必有法潛夫論言凡姓之
有音也必隨其本生祖所出也太□木精承歲星
而王夫其子孫咸當為角神農(nóng)火精承熒惑而王
夫其子孫咸當為征黃帝土精承填而王夫其子
孫咸當為宮少昊金精承太白而王夫其子孫咸
當為商顓頊水精承辰而王夫其子孫咸當為羽
雖號百變音形不易此則五姓所以分屬五音之
說與春秋裨史趙史伯諸人之論大抵相同不
可謂其無本宋時猶尚五音之說云麓漫鈔言永
安諸陵皆東南地穹西北地垂東南有山西北無
山角音所利如此
春秋時最重族姓至七國時則絕無一語及之者正
猶唐人最重譜牒而五代以后則蕩然無存人亦不
復問此百余年間世變風移可為長嘆也已
姓
言姓者本于五帝見于春秋者得二十有二媯虞姓
出顓頊封于陳姒夏姓出顓頊封于杞鄫越
傳云沈姒蓐黃春秋時無考
子殷姓出高辛封于宋
小戎亦子姓
姬周姓出黃帝封于管蔡郕霍魯衛(wèi)毛郜雍曹滕
畢原酆郇邘晉應韓凡蔣邢茅胙祭吳虞虢鄭燕魏
芮彤荀賈耿滑焦楊密隨己諸國
驪戎犬戎皆姬姓
任宿須句顓臾風姓也自太□秦趙梁徐郯江黃葛
麋嬴姓也自少□莒己姓薛任姓
隱十一年疏引世本謝章薛舒呂祝終泉畢過十
國皆任姓
南燕姞姓也自黃帝
密須亦姞姓國語又有酉滕箴荀僖儇依七姓其
封國在周世無考
杜祁姓也自陶唐楚夔權(quán)姓邾郳曹姓鄅逼陽妘
姓鬷夷董姓也自祝融
國語又有彭禿斟三姓在周世無考
齊呂許紀州向姜姓也自炎帝
又有姜戎
蓼六舒舒鳩偃姓也自咎繇胡歸姓鄧曼姓羅熊姓
狄隗姓鄋瞞漆姓陰戎允姓六者不詳其所出
國語以莒為曹姓越為姓與此異
略舉一二論之則今之孟氏季氏孫氏寧氏游氏豐
氏皆姬陳氏田氏皆媯?cè)A氏向氏樂氏魚氏皆子崔
氏馬氏皆姜屈氏昭氏景氏皆自戰(zhàn)國以下之人
以氏為姓而五帝以來之姓亡矣
或曰嬴姓出于祝融葛谷皆嬴姓伯益賜姓嬴
秦趙徐乃其后凡注疏家所引姓氏大抵出于世
本今其書亡不能備考
氏族
禮記大傳正義諸侯賜卿大夫以氏若同姓公之子
曰公子公子之子曰公孫公孫之子其親已遠不得
上連于公故以王父字為氏若適夫人之子則以五
十字伯仲為氏若魯之仲孫季孫是也若庶子妾子
則以二十字為氏
記所云冠而字之之字
則展氏臧氏是也若異姓則以父祖官及所食之邑
為氏以官為氏者則司馬司城是也以邑為氏者若
韓趙魏是也凡賜氏族者比為卿乃賜有大功德者
生賜以族若叔孫得臣是也雖公子之身若有大功
德則以公子之字賜以為族若仲遂是也其無功德
死后乃賜族若無駭是也
按此論亦多不然詳見卿不書族條
其子孫若為卿其君不賜族子孫自以王父字為族
也氏族對文為別散則通也故左傳云問族于眾仲
下云公命以字為展氏是也其姓與氏散亦得通故
春秋有姜氏子氏姜子皆姓而云氏是也
戰(zhàn)國時人大抵猶稱氏族
戰(zhàn)國策甘茂曰昔者曾子處費費人有與曾子同
名族者而殺人不言姓而言族可見當時未嘗以
氏為姓也
漢人則通謂之姓然氏族之稱猶有存者漢書恩澤
侯表褒魯節(jié)侯公子寬以魯頃公元孫之元孫奉周
祀元始元年六月丙午封子相如嗣更姓公孫氏
平帝紀封周公后公孫相如為褒魯侯當依表作
公子寬
后更為姬氏公子公孫氏也姬姓也此變氏稱姓之
一證
水經(jīng)注漢武帝元鼎四年幸雒陽巡省豫州觀于周
室邈而無祀詢問耆老乃得孽子嘉封為周子南君
以奉周祀按汲冢古文謂衛(wèi)將軍文子為子南彌牟
其后有子南勁紀年勁朝于魏后惠成王如衛(wèi)命子
南為侯秦并六國衛(wèi)最后滅疑嘉是衛(wèi)后故氏子南
而稱君也據(jù)此嘉本氏子南武帝即以其氏命之為
爵而漢書恩澤侯表竟作姬嘉則沒其氏而書其姓
矣與褒魯之封公孫氏更為姬氏者正同
姓氏之稱自太史公始混而為一本紀于秦始皇則
曰姓趙氏于漢高祖則曰姓劉氏
氏族相傳之訛
氏族之書所指秦漢以上者大抵不可盡信唐書表
李氏則云紂之時有理征字德靈為翼隸中吳伯
本李延壽北史序傳
不知三代時無此名字無此官爵也表王氏則云周
靈王太子晉以直諫廢為庶人傳記亦無此事王氏
定著三房一曰瑯琊二曰太原皆出靈王太子晉三
曰京兆出魏信陵君是凡王皆姬姓矣乃王莽自云
舜后
漢書元后傳莽自謂黃帝之后黃帝姓姚氏八世
生虞舜舜起媯汭以媯為姓至周武王封舜后媯
滿于陳是為胡公十三世生完完字敬仲奔齊齊
桓公以為卿姓田氏十一世田和有齊國三世稱
王至王建為秦所滅項羽起封建孫安為濟北王
至漢興安失國齊人謂之王家因以為氏
莽敗其族尚全未必無后裔而春秋吳有王犯晉有
王良范氏之臣王生戰(zhàn)國齊有王斗王蠋王歡費有
王順魏有王錯趙有王登秦有王稽王龁王剪王綰
王戊
過秦論有王廖未知何國人
亦未必同出于靈王也
野客叢書曹子建作王仲宣誄曰流裔畢萬末胄
稱王厥姓斯氏條分葉散世滋芳烈揚聲秦漢呂
向注秦有王剪王離漢有五侯按王粲系畢公高
之后畢萬封于魏后十代文侯始列為侯至孫稱
惠王因以王為氏而秦之剪離自周太子晉之后
漢之五侯自齊田和之后此三派元不相干注引
為一誤矣故新莽以姚媯陳田王五姓為宗室禁
元城王氏勿與四姓為婚而己自取王欣之女魏
東萊王基為子納太原王沈女皆不以為嫌蓋知
此也庾信作宇文杰墓志亦有是誤
韓文公作王仲舒神道碑文云王氏皆王者之后在
太原者為姬姓春秋時王子成父敗狄有功因賜氏
此語卻有斟酌
竇氏古無所考類族者不得其本見左傳有后緡方
娠逃出自竇之文即為之說曰帝相妃有仍氏女逃
出自竇奔歸有仍生少康少康次子曰龍留居有仍
遂為竇氏
唐書宰相世系表
此與王莽引易伏戎于莽升其高陵莽皇帝名也升
劉伯升也何以異哉乃韓文公作竇牟墓志后緡竇
逃閔腹子夏以再家竇為氏亦用此事竊意古地以
竇名者甚多必是以地為氏路史曰余嘗考之古之
得姓者未有不本乎始封者也其氏于事者蓋寡矣
而姓書氏譜每為之曲說至有棄其祖之所自出又
牽異類而屬之豈不悲哉正謂若此之類也
漢時碑文所述氏族之始多不可據(jù)如魏蔣濟郊議
稱曹騰碑文云曹氏族出自邾王沈魏書云其先出
于黃帝當高陽世陸終之子曰安是為曹姓周武王
克殷封曹俠于邾至戰(zhàn)國為楚所滅子孫分流或家
于沛而魏武作家傳自云曹叔振鐸之后陳思王作
武帝誄曰于穆武王胄稷裔周則又姬姓之后以國
為氏者矣及至景初中明帝從高堂隆議謂魏為舜
后詔曰曹氏世系出自有虞氏今祀圜丘以始祖帝
舜配后少帝禪晉文亦稱我皇祖有虞氏則又不知
其何所據(jù)
宋書符瑞志載博士蘇林董巴言但云魏之氏族
出自顓頊與舜同祖見于春秋世家魏志蔣濟以
為舜本姓媯其苗曰田非曹之先著文以追詰隆
夫以一代之君而三易其祖豈不可笑況于士大夫
乎
程氏出程伯休父太史公自序云重黎氏世序天地
其在周程伯休父其后也應劭曰封為程國休父字
也其后為司馬氏
晉書宣帝紀其先出自帝高陽之子重黎為夏官
祝融歷唐虞夏商世序其職及周以夏官為司馬
其后程伯休甫周宣王時以世官克平徐方錫以
官族因而為氏
而左傳成十八年晉欒書中行偃使程滑弒厲公注
程滑晉大夫襄二十三年程鄭嬖于公注鄭亦荀氏
宗此則晉之程氏乃荀氏之別不與休甫同出今既
祖休甫又祖程嬰則誤矣
路史以荀為文王之后子華子之書亦言其族出
于司馬而又曰趙則真吾姓之所宗氏也則程又
與趙同祖朱子曰子華子近世偽書今或引其說
以證姓氏之所從出則誣其祖矣又按莊子及呂
氏春秋子華子韓昭厘侯時人非孔子所見之程
子
沈氏宋書沈約自序昔少□金天氏有裔子曰昧為
元冥師生允格臺駘臺駘能業(yè)其官宣汾洮障大澤
以處大原帝顓頊嘉之封諸汾川其后四國沈姒蓐
黃沈子國今汝南平輿沈亭是也
汝南去汾川甚遠
春秋之時列于盟會定公四年諸侯會召陵伐楚沈
子不會晉使蔡伐沈滅之以沈子嘉歸按沈姒蓐黃
四國皆在汾水之上為晉所滅
左氏昭公元年傳曰今晉主汾而滅之矣
黃非江人黃人之黃則沈亦非沈子嘉之沈休文乃
并列而合之為一誤也唐宰相世系表曰沈氏出自
姬姓周文王第十子叔季食采于沈汝南平輿沈
亭即其地也此為得之
又按魯有沈猶氏家語魯之販羊有沈猶氏者曾
子弟子沈猶行是以地為姓漢書景帝封楚元王
子歲為沈猶侯
白氏唐白居易自序家狀曰出于楚太子建之子白
公勝楚殺白公其子奔秦代為名將乙丙已降是也
裔孫白起有大功于秦封武安君按白乙丙見于僖
之三十三年白公之死則哀之十六年后白乙丙一
百四十八年曾謂樂天而不考古一至此哉
唐宰相世系表以西乞術(shù)白乙丙為孟明之子尤
誤
揚氏漢書揚雄傳
揚從才
曰其先出自周伯僑者以支庶食采于晉之揚
左傳楊字從木
因氏焉揚在河汾之間周衰而揚氏或稱侯號曰揚
侯會晉六卿爭權(quán)韓魏趙興而范中行知伯弊當是
時逼揚侯揚侯逃于楚巫山因家焉此誤以楊侯與
楊食我為一人也唐書宰相世系表曰揚氏出自姬
姓周宣王子尚父封為揚侯又云晉之公族食邑于
羊舌
左傳正義引世族譜云羊舌其所食邑名
凡三縣一曰銅鞮二曰楊氏三曰平陽羊舌四族叔
向食采楊氏其地平陽楊氏縣是也及晉滅羊舌氏
而叔向子孫逃于華山仙谷遂居華陰用修據(jù)此以
楊陽揚羊四姓為一尢誤按楊城即今之洪洞縣本
楊侯國左氏女叔侯所云霍楊韓魏皆姬姓也
襄二十九年
而子云反離騷亦云有周氏之嬋嫣兮或鼻祖于汾
隅靈宗初諜伯僑兮流于末之揚侯不知其字何以
為楊及其滅于晉而為大夫羊舌氏邑則食我始見
于傳而楊朱與老子同時又非羊舌之族也陽氏則
以國為氏以邑為氏皆不可知
胡三省曰春秋閔公二年齊人遷陽子孫以國為
氏又按昭公十二年齊高偃帥師納北燕伯于陽
是邑名
晉有陽處父乃在叔向之前而禁之陽□魯之陽虎
曾子弟子有陽膚
非一陽也宋之羊斟邾之羊羅非一羊也安得謂陽
為平陽羊為羊舌而并附之叔向乎
段氏后漢書段颎其先出鄭共叔段古人無以祖父
名為氏者凡若此類皆不通之說按段氏當出自段
干史記老子之子名宗宗為魏將封于段干
唐書世系表封于段為干木大夫謬
魏世家有段干木段干子田完世家有段干明
褚氏唐宰相世系表云出自子姓宋共公子段字子
石食采于褚其德可師號曰褚?guī)煱瘩規(guī)熌斯倜?br />獨宋有此官鄭亦有之昭公二年鄭公孫黑請以印
為褚?guī)熓且残l(wèi)亦有褚?guī)熉曌?br />賀氏晉書賀循傳曰會稽山陰人也其先慶普漢世
傳禮所謂慶氏學族高祖純安帝時為侍中避安帝
父清河王慶諱改為賀氏宋史賀鑄自言出王子慶
忌居越之湖澤所謂鏡湖乃慶湖也
見鑄本傳然史即疑之
按古但有以王父字為氏無以名為氏者慶忌名也
不得為氏而鏡湖本名鑒湖慶古音羌聲不相近若
齊之慶氏居吳朱方見于左傳后人以慶封有弒君
之惡諱之而欲更其祖其不及宋司馬華孫遠矣
水經(jīng)注有賀臺越入?yún)沁€而成之故號曰賀臺茍
欲求越國之故何不取之于賀臺而必取之于鏡
湖又改鏡而為慶耶
刀氏
復古編云作刁非
姓譜以為齊大夫豎刀之后胡三省曰豎刀安得有
后漢書貨殖傳有刀間愚按古書刀與貂通齊襄王
時有貂勃
寇氏姓譜出自武王弟康叔為周司寇后人因以氏
焉按康叔為衛(wèi)國之祖必無以王官氏其支庶之理
此乃衛(wèi)之司寇左傳哀二十五年有司寇亥即寇氏
之祖也檀弓有司寇惠子
今之顏氏皆云兗國之裔考仲尼弟子列傳有顏幸
顏高顏祖顏之仆顏噲顏何而孔子于衛(wèi)主顏讎由
此六人與讎由皆無后乎今之孔氏皆云夫子之裔
春秋齊有孔虺衛(wèi)有孔達陳有孔寧鄭有孔叔孔張
此四族者皆無后乎且夫子出于宋為子姓而鄭姬
姓陳媯姓衛(wèi)姞姓
哀十一年孔姞
可合而為一乎
史記貨殖傳宛孔氏之先梁人也用鐵冶為業(yè)秦
伐魏遷孔氏南陽平準書孔僅南陽大冶
顏魯公作家廟碑云其先出于顓頊之孫祝融融孫
安為曹姓其裔邾武公名夷甫字顏子友別封郳為
小邾子遂以顏為氏多仕魯為卿大夫按左傳襄十
九年齊侯娶于魯曰顏懿姬其侄鬷聲姬注曰顏鬷
皆姬母姓
當云母氏
則顏之為姬姓為魯族審矣
姓譜曰顏姓本自魯伯禽支子有食采顏邑者因
以為族
其出于邾之說本自圈稱葛洪蓋徒見公羊于邾有
顏公之稱而不考之于左氏也莒之犁比公豈必為
犁彌之祖乎
公羊傳謂邾婁顏淫九公子于宮中因以納賊周
天子誅顏而反孝公于魯非隱公所盟之儀父不
知何取于若人而以之為祖
春秋時以孟為字者甚多今之孟氏皆祖子輿前代
亦未之有也魏書孟表濟北蛇丘人自云本屬北地
號索里諸孟
古時孟姓亦或與芒通史記秦本紀擊芒卯華陽
索隱引譙周云孟卯也淮南子孟卯注引戰(zhàn)國策
曰芒卯也
元史孔思晦傳五季時孔末之后方盛欲以偽滅真
害宣圣子孫幾盡至是其裔復欲冒稱宣圣后思晦
以為不早辨則真?zhèn)尉靡娌豢擅鞅伺c我不共戴天
乃列于族與共拜殿庭可乎遂會族人斥之而重刻
宗譜于石然則今之以孔姓而濫通譜牒者可以戒
矣
漢濟陰太守孟郁修堯廟碑曰惟序仲氏祖統(tǒng)所出
本繼于姬周之遺苗天生仲山甫翼佐中興宣平功
遂受封于齊周道衰微失爵亡邦后嗣乖散各相土
擇居帝堯萌兆生長葬陵在于成陽圣化常存慕巍
巍之盛樂風俗之美遂安處基業(yè)屬都鄉(xiāng)高相里因
氏仲焉以傳于今其陰列仲氏有名者三十余人又
廷尉仲定碑略同漢時仲氏自謂仲山甫之后托基
于帝堯之陵而今則以為孔子弟子子路之后援顏
曾孟之例而求為五經(jīng)博士矣然春秋之以仲氏者
不一而仲山甫未嘗封齊則漢人之祖山甫未必是
而今人之祖子路亦未必非也
以國為氏
古人之氏或以謚或以字或以官或以邑無以國為
氏者其出奔他國然后以本國為氏敬仲奔齊而為
陳氏是也其他若鄭丹宋朝楚建郳申之類皆是也
不然則亡國之遺裔也
今人姓同于國者多自云以國為氏非也夏氏出于
陳之少西而非夏后氏之夏齊氏出于夏之齊惡而
非齊國之齊左氏史記其最著明者矣
秦堇父非秦國之秦狄虒彌非狄人之狄
姓氏書
姚寬西溪叢語曰姓氏之學莫盛于元和姓纂自南
北朝以官職相高沿至于唐崔盧李鄭糾紛可鄙若
以圣賢所本如媯姓子姓姬姓姜姓之類各分次其
所從來以及春秋所紀用世本荀況譜杜預公子譜
為法則唐虞三代列國諸侯俱可成書此似太史公
欲為而未就者耳愚嘗欲以經(jīng)傳諸書次之首列黃
帝之子得姓者十二人次則三代以上之得國受氏
而后人因以為姓者次則戰(zhàn)國以下之見于傳記而
今人通謂之姓者次則三國南北朝以下之見于史
者又次則代北復姓遼金元姓之見于史者而無所
考者別為一帙
略舉其目曰姓本第一封國第二氏別第三秦漢
以來姓氏合并第四代北姓第五遼金元姓第六
雜改姓第七無征第八
此則若網(wǎng)之在綱有條而不紊而望族五音之紛紛
者皆無所用豈非反本類族之一大事哉
漢劉向撰世本二卷其書不傳今左傳注疏多本之
然亦未必無誤
通譜
同姓通族見于史者自晉以前未有晉書石苞傳曾
孫樸沒于寇石勒以與樸同姓俱出河北引樸為宗
室特加優(yōu)寵位至司徒南史侯瑱傳侯景以瑱與己
同姓托為宗族待之甚厚此以殊族而附中國也晉
書孫旗傳旗子弼及弟子髦輔琰四人□有吏材重
于當世遂與孫秀合族南史周弘正傳附王偉與
周石珍合族舊唐書李義府傳義府既貴之后自言
本出趙郡始與諸李敘昭穆而無賴之徒茍合藉其
權(quán)勢拜伏為兄叔者甚眾李輔國傳宰相李揆山東
甲族見輔國執(zhí)子弟之禮謂之五父此以名門而附
小人也凡此史皆書之以志其非今人好與同姓通
譜不知于史傳居何等也
北人重同姓多通譜系南人則有比鄰而各自為族
者宋書王仲德傳北土重同姓謂之骨肉有遠來相
投者莫不竭力營贍仲德聞王愉在江南是太原人
乃往依之愉禮之甚薄魏書崔元伯傳崔寬自隴右
通款見司徒浩浩與相齒序厚撫之及浩誅以遠來
□族獨得不坐遂家于武城以一子繼浩弟覽妻封
氏相奉如親北史杜銓傳初密太后杜氏父豹喪在
濮陽太武欲令迎葬于鄴謂司徒崔浩曰天下諸杜
何處望高朕意欲取杜中長老一人以為宗正令營
護兇事浩曰京兆為美中書博士杜銓其家今在趙
郡是杜預后于今為諸杜最召見銓以為宗正令與
杜超子道生送豹喪葬鄴南銓遂與超如親超謂銓
曰既是宗正何緣喬居趙郡乃延引同屬魏郡南史
韋鼎傳陳亡入隋時吏部尚書韋世康兄弟顯貴文
帝從容謂鼎曰世康與公遠近對曰臣宗族南徙昭
穆非臣所知帝曰卿百代卿族豈忘本也命官給酒
肴遣世康請鼎還杜陵鼎乃自楚太傅孟以下二十
余世并考論昭穆作韋氏譜七卷示之歡飲十余日
乃還
近日同姓通譜最為濫雜其實皆植黨營私為蠹國
害民之事宜嚴為之禁欲合宗者必上之于官使諳
悉古今者為之考定歲終以達禮部而類奏行之其
不請而私通者屏之四裔然后可革其弊古之姓氏
有專官掌之國語曰使名姓之后能知上下之神祗
氏姓之所出者為之宗又曰司商協(xié)名姓春宮宗伯
其屬有都宗人家宗人而女官亦有內(nèi)宗外宗今日
姓氏婚姻二事似宜專設一官方得教民之本
氏族之亂莫甚于五代之時當日承唐余風猶重門
蔭故史言唐梁之際仕宦遭亂奔亡而吏部銓文書
不完因緣以為奸利至有私鬻誥敕亂易昭穆而季
父母舅反拜侄甥者冊府元龜長興初鴻臚卿柳膺
將齋郎文書兩件賣與同姓人柳居則大理寺斷罪
當大辟以遇恩赦減死奪見任官罰錮終身不齒□
曰一人告身三代名諱傳于同姓利以私財上則欺
罔人君下則貨鬻先祖罪莫大焉自今以后如有此
弊傳者受者并當極法今則因無蔭敘遂弛禁防五
十年來通譜之俗遍于天下自非明物察倫之至亟
為澄別則滔滔之勢將不可反矣
唐朝以前最重譜牒如新唐書言河南劉氏本因匈
奴之后劉庫仁柳城李氏世為契丹酋長營州王氏
本高麗之類此同姓而不同族也又如魏書高陽王
雍傳言博陵崔顯世號東崔地寒望劣此同族而不
同望也故高士廉傳言每姓第其房望雖一姓中高
下懸隔
異姓稱族自漢以來未有此事杜子美寄族弟唐十
八使君詩云與君陶唐后盛族多其人圣賢冠史籍
枝派羅源津則杜與唐為兄弟矣重送劉十弟判官
詩云分源豕韋派別浦雁賓秋年事推兄忝人才覺
弟優(yōu)則杜與劉為兄弟矣韓文公送何堅序亦云何
于韓同姓為近
容齋三筆引孫緬唐韻曰韓滅子孫分散江淮間
因以韓為何字隨音變遂為何氏
按詩揚之水一章言戍申二章言戍甫三章言戍許
孔氏曰言甫許者以其俱為姜姓既重章以變文因
借許甫以言申其實不戍甫許也六國時秦趙同為
嬴姓史記漢書多謂秦為趙亦此類也
史記秦本紀太史公曰秦以其先造父封趙城為
趙氏陸賈傳秦任刑法不變卒滅趙氏索隱曰按
韋昭云秦伯翳后與趙同出蜚廉造父有功周穆
王封之趙由此一姓趙氏漢書武五子傳趙氏無
炊火焉韋昭云趙秦之別氏南越傳蒼梧秦王晉
灼曰秦王即趙它也趙本與秦同姓故曰秦王淮
南子亦稱秦始皇為趙政三國志陳思王上疏絕
纓盜馬之臣赦楚趙以濟其難注秦穆公有赦盜
馬事趙則未聞蓋以秦亦趙姓文選王融策秀才
文訪游禽于絕澗作霸秦基李善注引韓非子所
載趙董閼于事而云史記曰趙氏之先與秦共祖
以其共祖故雖秦亦號曰趙又左思魏都賦二嬴
之所曾聆李善注秦穆公趙簡子史記趙氏之先
與秦同祖故曰二嬴也
崧高言生甫及申孔氏曰此詩送申伯而及甫侯者
美其上世俱出四岳故連言之今人之與同姓則無
不通譜何不更廣之于異姓而以子美退之為例也
季華淮南節(jié)度使崔公頌德碑云惟申伯翼宣王登
南邦興周室小白率諸侯征楚翟奉王職與崔公□
德同勛皆姜姓也
開元十九年于南京置齊太公廟建中初宰相盧杞
京兆尹盧諶以盧者齊之裔乃鳩其裔孫若崔盧丁
呂之族合錢以崇飾之
元吳澄送何友道游萍鄉(xiāng)序云展柳韓何二族各以
儒官著而其初實一姬姓文之昭由魯之展而為柳
武之穆由晉之韓而為何氏不同而姓同
宋邵伯溫聞見錄云司馬溫公一日過康節(jié)先生謁
曰程秀才既見則溫公也問其故公笑曰司馬出程
伯休父
二字姓改一字
古時以二字姓改為一字者如馬宮本姓馬矢改為
馬唐憲宗名純詔姓淳于者改姓于唐宰相世系表
鍾離昧二子次曰接居潁川長社為鍾氏見之史冊
不過一二自洪武元年詔蒙古服蒙古語蒙古姓一
切禁止如今有呼姓本呼延乞姓本乞伏皆明初改
而并中國所自有之復姓皆去其一字氏族之紊莫
甚于此且如孫氏有二衛(wèi)之良夫楚之叔敖□見于
春秋而公孫叔孫長孫士孫王孫之類今皆去而為
孫與二國之孫合而為一而其本姓遂亡公羊公沙
公乘之類則去而為公母丘母將之類皆去而為母
而其本姓遂亡司徒司空之類
唐元宗御注孝經(jīng)碑末有司徒巨源李邕娑羅樹
碑末有司徒元簡宋開寶商中宗廟碑翰林待詔
司徒儼書宋史趙逄傳有禮部侍郎集賢殿學士
司徒翊
則去而為司司馬氏則去而或為司或為馬而司馬
之僅存于代者惟溫公之后所以然者蓋因儒臣無
學不能如魏孝文改代北之姓一一為之條理而聽
其人之所自為也然蒙古姓之改不始于是時唐書
阿史那忠以擒頡利功拜左屯衛(wèi)將軍妻以宗女定
襄縣主賜名為忠單稱史氏韓文公集賢院校理石
君墓志云其先姓烏石蘭從拓拔魏氏入夏居河南
遂去烏與蘭獨姓石氏劉靜修古里氏名字序云吳
景初本姓古里氏以女直諸姓今各就其近似者易
從中國姓故古里氏例稱吳則固已先之矣
肅宗上元二年詔氏姓與俗
缺
及隱疾同聲者宜
改與本族望所出
金世宗大定十三年五月戊戌禁女直人毋得混
為漢姓今完顏氏皆去完而為顏惟曲阜不敢冒
兗國之姓特稱完氏
章丘志言洪武初翰林編修吳沈奉旨撰千家姓得
姓一千九百六十八而此邑如□如傌尚未之錄今
訪之□姓有三四百丁自云金丞相□虎高琪之后
蓋二字改為一字者而撰姓之時尚未登于黃冊也
以此知單姓之改□在明初以后而今代山東氏族
其出于金元之裔者多矣
洪武元年禁勿為元人姓者禁中國之人更為元人
姓非禁元人之本姓也三年四月甲子詔曰天生斯
民族屬姓氏各有本原古之圣王尤重之所以別昏
姻重本始以厚民俗也朕起布衣定群雄為天下主
已嘗詔告天下蒙古諸色人等皆我赤子果有材能
一體擢用聞入仕之后或多更姓名朕慮歲久其子
孫相傳昧其本原非先王致謹氏族之道中書省其
告諭之如已更易者聽其改正可謂正大簡要至九
年三月癸未以火赤為翰林蒙古編修更其姓名
曰霍莊蓋亦仿漢武賜日磾姓金之意然漢武取義
于休屠王祭天金人亦以中國本無金姓也今中國
本有霍姓而賜之霍則與周霍叔之后無別矣況其
時又多不奉旨而自為姓者其年閏九月丙午淮安
府海州儒學正曾秉正言臣見近來蒙古色目人多
改為漢姓與華人無異有求仕入官者有登顯要者
有為富商大賈者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宜令復姓庶
可辨識又臣前過江浦見塞外之俘累累而有江統(tǒng)
徙戎之論不可不防至永樂元年九月庚子上謂兵
部尚書劉□曰各衛(wèi)韃靼人多同名宜賜姓以別之
于是兵部請如洪武中故事編置勘合給賜姓氏
按洪武中勘合賜姓實錄不載惟十六年二月故
元云南右丞觀音保降賜姓名李觀又宣宗實錄
丑閭洪武二十一年來歸賜姓名李賢
從之三年七月賜把都帖木兒名吳允誠倫都兒灰
名柴秉誠保柱名楊效誠自此遂以為例而中外相
亂惜乎當日之君子無類族辨物之道使舉籍蕃人
之來歸者賜以漢姓所無不妨如拓拔宇文之類二
字為姓則既不混于古先帝王氏族神明之胄而又
使百世之下知昭代遠服四裔其得姓于朝者凡若
干族豈非曠代之盛舉哉
北方門族
杜氏通典言北齊之代瀛冀諸劉清河張宋并州王
氏濮陽侯族諸如此輩近將萬室北史薛引傳為河
北太守有韓馬兩姓各二千余家今日中原北方雖
號甲族無有至千丁者戶口之寡族姓之衰與江南
相去敻絕其一登科第則為一方之雄長而同譜之
人至為之仆役此又風俗之敝自金元以來凌夷至
今非一日矣
冒姓
今人多有冒母家姓者漢書外戚恩澤侯表扶柳侯
呂平以皇太后姊長姁子侯師古曰平既呂氏所生
不當姓呂蓋史家惟記母族也按是時太后方封呂
氏故平以姊子冒姓呂而封耳唐書天后紀圣歷二
年臘月賜皇太子中宗姓武氏然則有天子而令之
冒母姓者與
漢書景十三王傳趙王彭祖取江都易王寵姬王建
所奸淖姬者甚愛之生一男號淖子晉書會稽王道
子傳許榮上疏言今臺府局吏直衛(wèi)武官及仆隸婢
兒取母之姓者本臧獲之徒無鄉(xiāng)邑品第是知冒母
為姓皆人倫之所鄙賤然亦有帝子而稱母姓者如
栗太子衛(wèi)太子史皇孫之類則以其失位而名之也
外戚傳上憐許太子蚤失母蓋霍后時人稱之
呂平以太后姊長姁子侯此冒母姓之始
夏侯嬰傳曾孫頗尚主主隨外家姓號孫公主故
滕公子孫更為孫氏此冒外祖母姓
史記灌夫傳父張孟為潁陰侯嬰舍人得幸因進之
至二千石故蒙灌氏姓為灌孟大宛傳堂邑氏故胡
奴甘父漢書注服虔曰堂邑姓也漢人其奴名甘父
師古曰堂邑氏之奴本胡人名甘父下云堂邑父者
蓋取主之姓以為氏而單稱其名曰父此冒主姓之
始
新唐書元載父景升為曹王明妃元氏掌田租請
于妃冒為元氏
兩姓
漢書百官表建昭三年七月戊辰衛(wèi)尉李延壽為御
史大夫一姓繁
姓氏之□
谷梁傳隱九年天王使南季來聘南氏姓也季字也
南非姓姓字衍文桓二年及其大夫孔父孔氏父字
謚也父非謚謚字衍文
詩白華箋褒姒褒人所進之女姒其字也字當作姓
此康成之誤孔氏曰褒國姒姓言姒其字者婦人因
姓為字也乃是曲為之解耳
朱子注論語孟子如太公姜姓呂氏名尚其別姓氏
甚明至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子禽姓陳名亢子
貢姓端木名賜子文姓斗名谷于菟之類皆以氏為
姓齊宣王姓田氏名辟疆則并姓氏而為一矣豈承
昔人之誤而未之正與
宋自夾漈鄭氏始著氏族略以前人多未講此故
博古圖言州吁姓州而徽宗欲仿周人王姬之號
故公主謂之帝姬也
氏族總部藝文
宰相世系表序 唐書
唐為國久傳世多而諸臣亦各修其家法務以門族
相高其材子賢孫不殞其世德或父子相繼居相位
或累數(shù)世而屢顯或終唐之世不絕嗚呼其亦盛矣
然其所以盛衰者雖由功德厚薄亦在其子孫作宰
相世系表
高士廉傳贊 同前
古者受姓受氏以旌有功是時人皆土著故名宗望
姓舉郡國自表而譜系興焉所以推敘昭穆使百代
不得相亂也遭晉播遷百宗蕩析士去墳墓子孫猶
挾系錄以示所承而代閥顯者至賣婚求財汨喪廉
恥唐初流弊仍甚天子屢抑不為衰至中葉風教又
薄譜錄都廢公靡常產(chǎn)之拘士亡舊德之傳言李悉
出隴西言劉悉出彭城悠悠世胙訖無考按冠冕皂
隸混為一區(qū)可太息哉
論姓氏 宋林駉
子長之序司馬氏所出也其先司馬適晉后復奔魏
子云之序揚氏所出也其祖食采晉陽后為陽侯二
公之序詳矣然按之春秋隨會奔秦后自秦入魏入
魏而還晉豈有自晉而奔魏之理則知子長之說也
妄考之張衡言晉士大夫食采于陽為陽氏食我有
罪而陽氏滅無有所為揚侯者則知子云之說也□
嗚呼子長子云漢大儒也所序又復自姓也本末源
流錯繆無據(jù)愚欲以一己之見而論他人之譜牒噫
難矣哉雖然亦不可不論也古者姓氏之權(quán)出于上
故姓氏易明后世姓氏之權(quán)出于下故姓氏難考夫
為齊為魯為宋為衛(wèi)賜氏以國也為戴為武為宣為
穆賜氏以謚也賜氏以官則若司寇司馬賜氏以爵
則若王孫公孫賜氏以字則若孟孫叔孫賜氏以居
則若東門西門三烏五鹿以志賜也巫卜匠陶以志
事也籍談之籍以其司晉之典董狐之董以其董晉
之史凡此皆上所命也自夫王制不明私意妄改往
往有紛錯變亂之失嗟夫表功德厚親族者姓也制
婚姻明人倫者姓也其可輕乎哉邾子之后去邑而
為朱氏邘叔之后去邑而為于氏□氏至束□去足
以為束橋氏至周文帝去木而為喬此以字而訛其
姓也夏啟封支子于莘而其后為辛氏周武王封虢
叔于西虢而其后為郭氏步搖氏訛為慕容奚氏訛
而為稽此以聲相近而訛其姓也趙奢因封馬服君
其后轉(zhuǎn)為馬氏田千秋因乘小車其后轉(zhuǎn)為車氏京
房本姓李也推律而為京陸羽不知所出也筮易而
姓陸慶純因避安帝諱轉(zhuǎn)為賀氏禿發(fā)賀以魏太武
謂與同源轉(zhuǎn)為源氏楚人以項籍之故而易籍為席
閩人以王審知之故而易沈為尢是數(shù)者非更姓之
私乎灌孟本張姓也為灌嬰舍人而冒為灌氏員凝
之本劉姓也慕伍員忠烈而冒為員氏李元諒本安
姓也養(yǎng)于閹尹而冒為駱氏衛(wèi)青本鄭姓而冒姓衛(wèi)
鄭注本魚氏而冒姓鄭是數(shù)者非冒姓之偽乎竊嘗
深究其弊自族別而為姓姓別而為望望別而為房
故姓多則訛其族望多則訛其姓房多則訛其望必
然之理也今夫劉氏一族自堯陶唐氏至秦為劉氏
而其姓有六媯氏一族自舜別為姚氏至齊王建之
子別為王氏而其姓有四若是則姓多而訛其族杜
氏一姓自枝伯之后為杜城杜氏王赫子威之后為
濮陽杜氏一姓而五望張氏一族自常山王耳之后
為河間張氏至唐相亮為鄭州張氏一姓而十望若
是則望多而訛其姓清河崔氏一望而三房博陵崔
氏一望而四房趙郡李氏一望而六房隴西李氏一
望而四房若是則房多而訛其望甚者外國之部而
冒中國之族臣下之卑而同天子之姓尊卑混淆貴
賤無別尤君子所不滿者知遠之劉出于沙陀部人
能無累于劉累之后敬瑭之石出于西裔部種能無
累于石碏之后此外國之僭也婁敬以漢帝賜氏為
劉安抱玉以唐帝賜姓為李此臣下之僭也嗚呼王
制不明私意妄改其弊一至此歟惜哉噫孰知我朝
先正嚴于氏姓之別乎希文少依母氏冒朱姓已稱
朱學究也既長知其世家泣從范氏嗚呼其視滕公
隨外家而姓孫所見遠矣武襄遠祖狄梁公已有誥
身可驗也公以一時遭際不敢浼梁公之后嗚呼其
視郭崇韜哭子儀之墓所得多矣若夫司馬之呼聳
聞大遼小范之稱驚動西夏則知姓氏以人物而榮
子厚無行有玷郇公京卞憸人借名端明則知姓氏
以人物而辱或榮或辱皆由人物彼區(qū)區(qū)改姓冒姓
何益哉
姓氏異同辨 章俊卿
按左氏之書子長之史記其載諸國姓氏與夫世裔
皆有可疑者春秋之時諸侯之國凡一百十五可以
知其姓與爵者四十有六晉楚之類是也可以知其
姓而不可以知其爵者一十有八焦陽之類是也可
以知其爵而不可以知其姓者一十有七沈尹之類
是也其爵其姓皆不可得而知者三十有三鮮虞陸
渾之類是也不知其姓不可得而見之矣而知其姓
者又不可究信如以趙為羊姓而子長又以為姬姓
以祁姓曹國為重黎之后又以為吳國之后此其言
異同固不足論至于姜氏為伯夷之后又以為四岳
之后是其言自相異同矣舜之咨四岳有能典朕三
禮僉曰伯夷若以四岳為伯夷則是自薦其才也豈
其然乎此左氏之言姓氏所以為可疑也子長之史
記始于黃帝迄于漢武天子世次見于帝紀諸侯世
次見于世家夏之后則為杞商之后則為宋以其世
家本紀并而考之則其苗裔歷歷皆可考至于滕薛
邾郳之屬雖其事見于春秋而其世次之不傳者又
不可盡信堯乃舜之從高祖而舜乃妻其女鯀乃舜
五世從叔公與舜同為堯臣湯與王季同世也湯下
傳十六世而為紂王季傳一世而為文王二世而為
武王則是文王以十五世祖而臣事十五世孫紂武
王以十四世祖而伐十四世孫紂而代之必不然矣
此子長之論世裔所以為可疑也大抵去古既遠抱
舛承訛無所取正左氏猶然況子長乎子長猶然況
班固以下乎左氏以嬴氏為伯翳之后班固又以為
伯益之后韋昭遂以為伯益即伯翳也孔穎達復以
伯益為□陶之子愚□按史記之文□陶之后封蓼
六伯翳之后封秦垂伯益之后不知所封是則伯益
伯翳□陶各為一族翳與益不得為一人而益不得
為□陶子矣
漢興本于亭長而以為出于唐堯曹魏之興肇于宦
官而以為出于曹叔振鐸唐之祖起于隴西狄道而
以為出于老子□陶此何異郭崇韜而拜郭子儀之
墓其不貽笑于君子者幾希矣傳□陶為士未聞其
為大理而以理為李甚不經(jīng)矣劉子元以漢為陸終
苗裔因以駁漢之非而高堂隆又以魏為舜之后其
繆尢甚舜為媯氏其苗曰田安有魏氏耶有異姓而
反同者何與韓是也成王母弟唐叔虞之后封于韓
韓既失國子孫離析江淮之音以韓為何遂從其音
以為何氏此退之所以為韓與何同姓而近也至于
以婁為劉是高祖一時之言無所經(jīng)見婁者姒姓之
后安可與劉為一耶此則高祖之失也有同姓而反
異者則以其姓雖一而所祖不同以杜為氏者有出
于襄陽有出于京兆以王為氏者有出于太原有出
于河東豈可以共譜哉而李義甫不得預于李崇德
之譜乃傅致其罪杜正倫不得齒于城南諸杜乃鑿
杜固渠者則天下之罪人也
總論姓氏 前人
周禮小史奠系世辨昭穆左傳眾仲曰天子建德因
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諸侯以謚為氏因以為
族官有世功則有官族邑亦如之禮書曰姓非天子
不可以賜而氏非諸侯不可以命姓所以系百世之
正統(tǒng)氏所以別子孫之旁出族則以氏之所聚而已
然氏謂之姓故大傳言系之以姓又言庶姓別于上
則氏與姓一也氏又謂之族故羽父為無駭請族隱
公命以為展氏則氏族一也蓋別姓則為氏氏則有
族族無不同氏氏有不同族故八元八凱出于高陽
氏高辛氏而謂之十六族是氏有不同族也商之條
氏徐氏之類謂之六族陶氏施氏之類謂之七族宋
之摰氏謂之戴族向氏謂之威族是族無不同氏也
有因德而賜姓四岳佐禹治水有功賜姓曰姜氏曰
呂氏有因土而賜姓陳舜之后媯之受姓也本因舜
之居于媯汭賜姓曰媯有因官而姓者倉氏庫氏司
空司馬有因邑而姓者諸氏因于宋子召食采于諸
而子孫承之易子為諸有因字之省文而易姓者于
氏出自姬姓之邘去邑而為于喬氏出自姬姓之橋
去木而為喬有聲音之相近而易姓者辛本莘也辛
莘相近遂為辛氏郭本虢也郭虢相近虢遂為郭有
因見于丙殿而易姓者丙本李也李陵之裔自匈奴
歸魏見于丙殿故賜姓焉有因文在手而易姓者武
氏出自周平王之少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武遂以
為氏有因語音之訛而易姓者宇文出自神農(nóng)之后
以其有嘗草之功自號為俟汾氏其后訛而為宇文
氏有逃自竇出而易姓者竇氏本姒姓也有仍逃出
自竇故少康氏為竇王氏之姓不一王氏出自姬姓
周靈王太子晉之后時人號曰王家故曰王氏太原
王瑯邪王其后也又有出自畢公高之后魏信陵君
子孫時人以其故王族號曰王家故為王氏裴氏之
姓不一裴出風姓非子之支孫封鄉(xiāng)故為氏至
后世去邑從衣為裴此一裴也晉平公封顓帝之后
于裴中號裴君此一裴也此不可不辨
論不賜姓 前人
漢高祖嘗賜婁敬諸項皆以劉氏亦可謂知天子之
職矣然而知其職而未知其義故材陋少文不如元
魏孝文之長于議論也魏孝文賜喬氏則取其高遠
改源氏則取其同源后世帝者徒具英主所為意其
駕馭豪杰或出于此于是跋扈之臣與蠻酋賊渠例
皆賜以國姓謂之固結(jié)其心而不知取笑貽辱無以
示天下威重夫姓者出于天授于祖宗先圣以神明
之德奄有天下以為神明萬物之主而嗣君乃屈帝
尊以下同于三者之賤此當時公卿大臣不學之過
也古之賜姓受氏不然天子之子常為顯諸侯諸侯
之子常為名卿士大夫至起于□逖者又一時賢能
才智之士其言行卓卓皆可稱道求之于詩則齊之
姜知其前有四岳而后有太公宋之子知其前有成
湯后有微子孟庸孟弋知為衛(wèi)之世族南方之原知
為陳之名家求之春秋則施臧季孟之氏于字戴武
穆宣之氏于謚中行司馬之氏于官郈御秦費之氏
于邑皆可以概見則三代之典禮與后世沿襲之誤
較然甚明而魏漢以來賜姓附屬籍者不如不賜之
為愈也
論唐太宗撰氏族志 唐仲友
古者重氏姓故有同姓異姓庶姓之別以天揖時揖
士揖為之禮奠系世辨昭穆史氏掌之豈容少有混
淆自秦罷侯封而命氏別族之禮廢自魏有中原而
中外之姓雜然無辨唐承南北之弊氏族之書安得
不作又出英斷以定高下不幸遭許李掖艷后以焚
信書止見自為勛格而又納幣逾制禁昏成敝使太
宗之美意不得一傳可勝嘆哉
論唐氏族志 林之奇
善惡貴賤之在天下猶白黑之不相掩初不可以一
時之私見而決之也班孟堅作古今人物表上由羲
皇至于西漢凡善惡之目別為九等而錙銖之遂使
后世之議紛然而起此無他善惡之在天下自有公
論而非一時私見所得而決之故也太宗之論可謂
一當世之失以合夫天下之公論矣然猶以一時品
秩之高下而為后世門戶之貴賤則太宗所見猶未
免于徇流俗之情也孰若付之公論使貴者自貴賤
者自賤乎
宋賜李繼捧姓名為趙保忠發(fā)明
尹起莘
古人于族類最明宗法最謹故郭崇韜拜郭子儀冢
妄認宗裔君子譏之歷考三代以降賜姓者絕無自
漢高西都關(guān)中以婁敬為郎中賜姓劉氏嗣是因襲
之弊久不能改于乎尊寵臣下懷綏遠人在乎豐其
廩祿厚其恩信如斯而已矣賜其姓名奚足齒哉太
宗因繼遷之叛命繼捧復鎮(zhèn)夏州固已失策況賜以
姓名尤為可恥厥后繼遷請降亦賜姓名則帝待李
氏兄弟可謂至極宜乎赤心以報帝也未幾相繼叛
亡卒為邊患太宗亦無如之何然則以天子至貴之
姓而下賜叛逆之人寧不有愧于心乎及其跋扈不
服始命削其姓名噫亦晚矣后之君子合前后所書
觀之始足以知書法之深意云
宋賜李繼捧姓名為趙保忠廣義 前人
賜姓之義雖本于唐虞封建之說然為人臣者能以
忠義自許雖異姓垂名可也不然雖父子兄弟反有
操戈之毒烏有賜其姓之同于己而即能使其忠于
己哉太宗賜繼捧之姓曰趙者欲其為一家之人也
賜其名曰保忠者欲其保此忠而始終不渝也明年
冬十月保忠降于契丹則其忠果可保乎其家果可
一乎書之所以著其失也
營衛(wèi)志部族序 遼史
部落曰部氏族曰族契丹故俗分地而居合族而處
有族而部者五院六院之類是也有部而族者奚王
室韋之類是也有部而不族者特里特勉稍瓦葛木
之類是也有族而不部者遙輦九帳皇族三父房是
也奇首八部為高麗蠕蠕所侵僅以萬口附于元魏
生聚未幾北齊見侵掠男女十萬余口繼為突厥所
逼寄處高麗不過萬家部落離散非復古八部矣別
部有臣附突厥者內(nèi)附于隋者依紇臣水而居部落
漸眾分為十部有地遼西五百余里唐世大賀氏仍
為八部而松漠元州別出亦十部也遙輦氏承萬榮
可突于散敗之余更為八部然遙輦迭剌別出又十
部也阻午可汗析為二十部契丹始大至于遼太祖
析九帳三房之族更列二十部圣宗之世分置十有
六增置十有八并舊為五十四部內(nèi)有拔里乙室己
國舅族外有附庸十部盛矣其氏族可知者略具皇
族外戚二表余五院六院乙室部止見益古撒里本
□剌烏古部止見撒里卜涅勒突呂不突舉部止見
塔古里航斡皆兄弟也奚王府部時瑟哲里則臣主
也品部有拿女楮特部有洼其余世系名字皆漫無
所考矣舊志曰契丹之初草居野次靡有定所至涅
里始制部族各有分地太祖之興以迭剌部強熾析
為五院六院奚六部以下多因俘降而置勝兵甲者
即著軍籍分隸諸路詳穩(wěn)統(tǒng)軍招討司番居內(nèi)地者
歲時田牧平莽間邊防□戶生生之資仰給畜牧績
毛飲潼以為衣食各安舊風狃習勞事不見紛華異
物而遷故家給人足戎備整完卒之虎視四方強朝
弱附東逾蟠木西越流沙莫不率服部族實為之爪
牙云
完顏仲元等傳贊 金史
古者天子胙土命氏漢以來乃有賜姓宣宗假以賞
一時之功郭仲元郭阿鄰皆賜國姓女奚烈資祿烏
古論長壽皆封疆之臣而賜以他姓貞佑以后賜姓
有格夫以名使人用之貴則貴用之賤則賤使人計
功而得國姓則以其貴者反賤矣完顏霆完顏佐皆
賜國姓者并附于此
論唐氏族志 元弋直
愚按人之賢否不同善惡萬狀初不可以家世而求
之也以堯舜為父而有朱均以瞽鯀為父而有舜禹
伊尹自耕稼而佐成湯傅說自版筑而相武丁太公
自漁釣而為周太師此豈以家世而求之邪況自魏
有中原中外之姓雜然無辨赫連托始于夏后拓跋
推本于軒轅李氏以元元為祖崇韜認汾陽為宗書
史失傳譜牒無據(jù)至若唐之崔盧李鄭矜其門地販
鬻婚姻無所不至太宗深疾斯弊思欲革而正之是
矣然猶以一時品級之高下而為后世門戶之貴賤
則滋惑也姑以當時言之當時名臣無過房杜厥后
遺愛與公主為非杜荷與承干造逆將以其父祖之
賢德而取之乎抑以其子孫之叛逆而黜之乎然此
猶在易世之后也若侯君集與凌煙之圖而身為叛
逆許敬宗與登瀛之選而心極奸邪又將何以處之
乎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奈何欲定以一時之私見
哉宜其紛紛而卒無補于事也
同姓名辨 明王圻
路史曰耳目之所接有不得而盡世知孔子之謚文
宣王而不知齊之竟陵王子良與隋之長孫雅亦曰
文宣王漢兩龔遂俱為郡太守兩京房俱明易災異
然則千歲之久萬里之遠其不約而同者詎可既耶
昔嘗聞有唐堯虞舜矣及摭梁史則又有所謂虞舜
者官太常丞嘗薦明堂之議而漢更有唐堯為臨武
長堯舜而可名哉予述路史既白祝融氏共工氏帝
魁氏青陽氏高陽氏渾敦氏與夏后啟商湯有巢氏
豕韋氏之不同而悵或人之無識也夫經(jīng)史之間氏
名同者眾矣如劉弘王褒俱有十一張良有九而張
敞王吉皆有八然則記錄之下可勝感哉且士□士
鞅之父也而乃相鞅壽夢句吳之君也而乃臣越書
裁四代亦既載兩伯夷而論語一書乃有兩南宮適
世莫察爾夫公孫龍為孔門高弟而顏回為晉代羌
帥時異事殊正得不滿有如王羲之之仕苻健張華
之佐慕容德韓信降敵曾參殺人亦既并時得不為
投杼耶昔蕭繹陸善終俱著同姓名錄然特不能包
刺即以后世固不勝窮而在古猶不少請誦其涉史
篇者著左方按古有庸成氏而黃帝之臣亦曰庸成
伏羲曰蒼牙而天之雷吏亦曰蒼牙羲臣曰巫咸而
未乂商家帝臣曰朱宣而為唐剌濮以至離婁事黃
帝則論彼商臣張若事黃帝則指夫秦士趙隱仕商
國而亟舉魏賢馮夷友費昌而竟談河伯睹叔均而
思稷子
山海經(jīng)商
均曰叔均
見習朋而疑齊臣
黃帝臣
曰習朋
贊風后
為軒師
禹時亦
有風后
疑伍胥為楚族
黃帝臣
有伍胥
謂赤松為炎
帝諸侯
王初平
亦號赤松
而以季連為柳惠等伍(
陸終之子曰季連又
季克子亦名)
仲衍為孟戲之弟
紂兄亦
曰仲衍
而孔甲為孔子之
孫
黃帝史官曰孔甲而
孔子八世孫鮒亦名
皆有錯于見聞者也復若帝
嚳之臣有窮之君俱曰羿而俱以射名少昊之子魯
國之士皆曰般而皆因巧著凡此族者悉皆能紀且
以虞仲之孫實曰虞仲蔡昭侯申實蔡文侯申曾孫
之子也是叵訓者漢趙王曰如意矣而廣宗又名之
唐義成曰琮矣而奉天又名之□林曰恪矣而建王
又名之此何為耶三代之臣悉遵譜系下世乃有即
姓而襲先代之名者烏知其非祖耶以晉王氏一譜
而有兩渾
一昶子
一戎父
兩愷
一字茂仁
一字君夫
兩綏
一愉子
一戎子
兩乂
一緒父
一衍父
兩澄
一濟弟
一衍弟
兩處仲
一敦字
一湛字
兩安期焉(
一湛子一
含子)
豈惟他族慕用而無識哉嗟夫有人焉自姓孔而
字仲尼則固不可為仲尼矣然則君子又奚必襲跡
以貽識者之譏哉
篇中不滿包
刺等字疑□
古今萬姓統(tǒng)譜序 王世貞
先王因生而贈姓胙土命氏然則姓也者其統(tǒng)乎氏
也者貴而始為別乎乃楊用修之釋書則引黃東發(fā)
論以為五帝之世民無姓貴而為官者始有姓百姓
之平章所以別于民之于變也而說者又謂姓從
生從女姓者女之適而別者也故曰姚曰媯曰姒曰
姬曰嬴曰曰姞其左皆女也自命氏之說行而周
之王族與諸侯之公族卿大夫之別子往往自為姓
而隋唐以先賢智者亦往往輕用其見而叛其源有
義而改者有音而改者有字而改者有合音與字而
改者有慕古而改者有虞難而改者有因一事而改
者夫其率然而為改也即再易世非搢紳先生何知
源其人之相戕賊也相為禽亂也亦孰從而遏之甚
矣今之析于姓也別姓為婚別源為宗別祖為族夫
劉之望最伙為二十五王次之為二十一張又次之
為二十四李又次之為十一然而不以異望而婚也
其不相婚固也然而彭城不譜弘農(nóng)瑯琊不譜太原
清河不譜南陽趙郡不譜隴西各以其望而宗也宗
也而小遠非譜通其始不族也族則近而別婚則遠
而嚴甚矣今之析于姓也雖先王何加焉蓋自唐宋
而來其譜姓毋慮數(shù)十家而吳興凌大夫始合而為
一其源別郡望條著臚列而諸能以姓顯者咸附焉
凌大夫之言曰我非以眩靡也將使夫探源者油然
而毋胥戕賊也介然而毋致為禽亂也于世道將小
補哉雖然執(zhí)是以稽古今之能顯者謂之姓史可也
凌大夫名迪知壯而解郡紱歸著書成一家言茲亦
其卓然者
萬姓統(tǒng)譜自序 凌迪知
余讀眉山蘇氏族譜引感而輯姓譜云引之言曰凡
人情見乎親親見乎服至無服而遂涂人焉其初兄
弟也一人分焉者也又曰一人分而至涂人勢吾無
如之何也先其勢而圖之使無忽忘焉可也夫即其
言而繹之將以聯(lián)蘇氏一家之心也然握其機以聯(lián)
之者庸他術(shù)乎僅惟族譜之一書故蘇氏自謂觀吾
譜者油然而生孝弟之心焉夫天下家積也譜可聯(lián)
家矣則聯(lián)天下為一家者盍以天下之姓譜之夫自
開辟來遐哉邈乎生齒繁育總總林林受姓而載簡
冊者不啻百焉千焉而殆萬也夫豈生于空桑乎又
豈各為門戶乎上古虛靜恬淡寂寞無為民熙熙相
忘于世如魚相忘于江湖豈岐人己而二之逮德下
衰淳散樸離日以鴟鳶蝸角所爭者而奔走焉至分
胡越于一膜之外□其所自豈不以面目本來判焉
若風馬牛不相及乎而豈知萬干一本萬泒一源也
考之世譜曰五帝三王無非出于黃帝之后黃帝二
十五子而得姓者十四德同者姓同德異者姓異則
知凡有生者皆一人之身所分也分而以嗣以續(xù)愈
遠愈繁由一人而百姓而千姓而萬姓雖棼焉雜焉
散漫而不可統(tǒng)括實一本一源之枝泒耳而相傾相
軋胥虐胥戕施之胡越且不可矧于一膜之外耶知
此則聯(lián)天下為一家反掌耳故觀吾之姓譜者孝弟
之心或亦可以油然而生矣此余輯譜意也噫天地
大父母也凡物皆受于天地而始為象焉則凡物且
皆吾與必咸若之而后可以周流貫徹況同此形性
者耶而況同此受姓者耶古之君子有不敢自附于
遠祖之顯者昧也有必欲自附而涕泣者隘也其于
大本大源何如譜成次一百五十卷條列載之凡例
茲不復贅識者慎毋曰有是哉子之迂而哂也
氏族博考敘 吳京
莊周曰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論夫圣人固不欲嘵
嘵于天下或有不得已者焉豈哫訾呫囁終無事于
輔頰舌也哉顧于六合之外不論何也天下未有無
因而強說者圣如尼父顧難于開創(chuàng)哉使當是時六
經(jīng)之梗概不遺于先王則安所賴藉以立刪定修贊
之功也故尼父僅以述自居雖若撝謙夫亦道其實
而已至于六合之外奚憑奚據(jù)圣人縱有懸河之雄
辨而可以強覆載所不及之處而容其喙乎噫古今
氏族豈易言哉炎黃以前遐哉邈乎即六合外也自
炎以姜黃以姬而子姓始分降及三代則以謚以官
以邑國以王父字斯謂之氏謂之族嗣是而秦漢魏
晉下齒日庶姓日繁而載之方冊者更仆未易數(shù)也
余未暇以秉筆者而枚舉之思秦火未盡燔孔壁無
禁而出之則方冊所載概皆有因而非不根之論也
凌大夫哲甫早年解組沈酣典籍自六經(jīng)諸子天
文地志稗官小說靡不咀嚼而鉤致之已輯姓譜卷
一百有五十而梓行矣復考方冊所載之說匯為一
編而折衷之題曰氏族博考授余余讀之作而嘆曰
博哉良工苦心乎讀是書而知其益無方矣如吳魯
之姓同姬徐秦之姓同嬴愿室家者不得偕伉儷則
由是以明婚姻之禮矣如始以一姓為三派終以三
派各一姓篤親親之誼者循等殺則由是以昭□戚
之分矣如唐虞夏商之姓由帝王巫卜陶丘之姓由
術(shù)業(yè)論高卑者□源流而軒輊之則由是以彰貴賤
之勢矣他如四聲之韻五音之屬華夏之別支庶之
分公私之義一開卷而靡不昭揭焉紛然雜出于方
冊者固各有因大夫博考而匯之又因乎其因也非
強論夫六合之外也讀是書而知其益無方矣奚愧
于尼父之述哉大夫居家好閑有羔羊素絲之風讀
書也專述古也多此其述之大者云
奇姓通序 周延儒
漢潁川太守聊氏有萬姓譜嘉佑中雁門邵思撰千
姓編至國朝成都楊用修始著希姓分韻類音拔奇
撮異好事者往往矜之帳中頃澄江夏茂卿乃有奇
姓通為卷凡十有四其以韻別者亦似仿成都然廣
至十卷而復姓另列者更四卷溯少典伊耆迄于當
代祖經(jīng)史傳記浸及百家志其人則舉其言與其事
之可述而可喜者為之選義以錯綺摘簡而取妍該
而嚴贍而有則不減左丘公谷諸編讀之者得異姓
因得異人且得異書懿哉洵姓苑之搜神氏林之博
物也蓋吾聞之古者天子賜姓命氏諸侯命族良稱
巨典黃帝之子二十五人而得姓者止十有三姬者
二酉祁己滕箴任荀厘姞嬛依者十一其余皆德薄
不足錄至如伊祁后有劉范姚后有虞陳夏姒商子
周姬而后有扈男斟尋褒費杞繒辛宜來宋沈閻韓
應其類紛錯不可殫紀蓋漸衍則漸分如岷山有江
嶓冢有漾派別支殊而派之中復有派支之外復有
支矣夏書曰錫土姓言乎權(quán)在上稟一尊也有錫即
有析析斯眾眾斯異載觀古今或為膴宗望裔或為
畸客單門或以生里食采之各因或以避諱徙遷之
多故甚而碎戟之爭帶鈐之誚又甚而學
卣敻之屬俗音方語無從考據(jù)今得茂卿此編可
以類族辨物為奇姓董狐矣茂卿素心淵學負奇才
多握鉛槧識奇字所著述甚富茲帙其一斑云
奇姓通序 王命新
古無姓賜始有姓唐之稱百猶寥寥也代而降宗系
漸繁祖禰乏相禪也本支之相蒙也無無姓者矣然
國有牒家有世德有濟美而望姓重焉秦漢而下或
親而收之或亂而更之或養(yǎng)而冒之則姓其姓不姓
其姓又奚辨與竊謂人之有姓猶物之命名族以辨
異望以辨族云耳夫無姓則姓重人有姓則望姓重
無無姓則姓輕不姓其姓則望姓亦輕蓋亦勢使然
也鄭樵之志吾王氏舊派有三自元魏之后溢而七
矣將安所取衷哉或者欲譜之為據(jù)也奈為郭黃門
者多為狄將軍者少庸知其非妄乎且姓亦何望之
有君子小人澤斬五世祖功宗德抑何有于不可知
之人而宗廟畎畝固□相為化者也姓亦何望之有
吾讀奇姓通感焉纂是書為江陰夏茂卿氏茂卿博
奧甚似子云而修行過之昔佐毗陵數(shù)式其廬今游
白下拈是編示余且曰用修元美皆嘗染指于此未
有成帙吾取經(jīng)傳所通見者計若干卷夫姓之奇者
尚繁如是而況其常焉者乎余應之曰鄒有孫姓者
欲冒子張之裔乃刻偽碑瘞村傍間歲潦甚地陷碑
出詫曰吾祖去顓為孫殆子張氏之裔也因白于上
人皆笑之是賢者能以其姓姓他人之子孫矣曲阜
有臧氏亦大族倉之裔也其后恥之更而為孟遂登
第仕至九列是不賢者不能以其姓姓己之子孫矣
君之通奇姓也示姓之不可以望求也乃新并不欲
以姓求之
奇姓通序 張瑋
古有指水為姓指樹為姓者然則今之氏族皆猶之
水也樹也適然相遭無容心者也大地冥冥淪淪人
生而口鼻相亞袒裸自便已耳忽何緣而題為某氏
人亦何緣而群然某某氏之亦奇之至矣今取一二
不習見之字詫于姓曰奇假使古之命氏盡若此則
今之凡姓不覆為奇乎水以子陵得姓曰嚴灘華以
望帝得姓曰杜鵑然則水與樹且姓人之姓矣亦何
凡與奇之有雖然見星宿海者常溝瀆見琪樹者常
松杉人奇其所不習又曷怪焉茂卿先生穢視人世
一切胸中別有煙云夭裊洞壑窈窕惟仙靈梵釋得
時往還以其暇搜奇事奇人傳以姓之不習見者名
曰奇姓通是亦水之星宿海而木之琪樹也夫人具
瑰特之行則人奇姓收偉矞之人則姓亦奇雖謂姓
無奇得茂卿先生點綴而奇也亦可
奇姓通序 夏樹芳
昔者圣王因生而賜姓類族辨物以厚親親以崇恩
愛以遠禽獸以別婚姻豈不洋洋乎大哉而曷言乎
其奇也奇則言乎人之所不經(jīng)見者也古之論姓者
以官以國以謚次則以王父之名與字凡在通姓可
略而言至有以方言為氏以戰(zhàn)功為氏以罪人為氏
以避難避嫌為氏以一事一時有所征觸而為氏而
姓始俶詭變幻閃矞支離不可究詰矣而非今伊始
也天老地典姓始錫于軒皇虎旗蟲達姓復雄于漢
代魯侯以襲謚賜哀穆王以悼姬錫痛周官以觴政
命酒江都以傳茗稱茶京房推律而知竟陵揲蓍而
得一何怪歟不寧惟是田千秋乘小車出入省中少
子遂以車為氏中行穆子相晉侯偶投壺而生子遂
以投壺氏趙成公謂冬日可愛遂以冬日氏微子之
行遁而入周也白馬邅如遂名白馬氏甚至三飯繚
適蔡而有三飯氏又何其惝恍不經(jīng)之甚歟不有譜
牒以昭太初又何本支之足按昭穆之足循也余觀
楊用修希姓一書少所見多所怪以為得未曾有而
上自黃虞下迄昭代尚復寥寥暇日考之如探星漢
之躔紀如溯河源而決其流愈往而愈不可窮遂匯
一編列若干卷寧詎以姓標奇夸多斗捷即其人忠
孝節(jié)義道德文章感諸行事或鴻茂勛庸名高钑鏤
或瑾瑜芳潔跡抗煙蘿一一搜之以揚風烈示勸也
多則連篇累牘百千萬言而不休少則書地書人僅
留只字示核也他若部落旃裘奇姓繁伙以正朔之
外不敢篡入至有奉化歸義為王家臣子亦所亟收
示大一統(tǒng)也好古者觀之不惟可以絢眉睫資耳談
一經(jīng)一緯人紀人綱亦庶幾有關(guān)于名教矣嗟乎姓
亦何常族由人邁昔為侯王今為氓隸昔也傳龜今
也析薪可為擊節(jié)而三嘆矣語有之曰厥初生民時
維姜嫄貴所生也又曰敬修可愿無忝爾生貴自振
也是故張祿竄名范叔蜚聲于六國運期易姓梁鴻
紀氏于千秋丈夫有以自振姓落人寰惡容湮滅弗
耀哉而又何奇姓之足云
氏族總部紀事
左傳隱公十一年滕侯薛侯來朝爭長薛侯曰我先
封滕侯曰我周之卜正也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
公使羽父請于薛侯曰君與滕君辱在寡人周諺有
之曰山有木工則度之賓有禮主則擇之周之宗盟
異姓為后寡人若朝于薛不敢與諸任齒君若辱貺
寡人則愿以滕君為請薛侯許之乃長滕侯
僖公二十三年晉公子重耳之及于難也及鄭鄭文
公不禮焉叔詹諫曰臣聞天之所啟人弗及也晉公
子有三焉天其或者將建諸君其禮焉男女同姓其
生不蕃晉公子姬出也而至于今一也
襄公二十四年穆叔如晉范宣子逆之問焉曰古人
有言曰死而不朽何謂也穆叔未對宣子曰昔□之
祖自虞以上為陶唐氏在夏為御龍氏在商為豕韋
氏在周為唐杜氏晉主夏盟為范氏其是之謂乎穆
叔曰以豹所聞此之謂世祿非不朽也魯有先大夫
曰臧文仲既沒其言立其是之謂乎豹聞之太上有
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
朽若夫保姓受氏以守宗祊世不絕祀無國無之祿
之大者不可謂不朽
襄公二十五年齊棠公之妻東郭偃之姊也東郭偃
臣崔武子棠公死偃御武子以吊焉見棠姜而美之
使偃取之偃曰男女辨姓今君出自丁臣出自桓不
可
襄公二十八年盧蒲癸臣子之有寵妻之慶舍之士
謂盧蒲癸曰男女辨姓子不辟宗何也曰宗不余辟
余獨焉辟之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惡識宗
注
子之
即慶舍
昭公元年晉侯有疾鄭伯使公孫僑如晉聘且問疾
叔向問焉子產(chǎn)曰僑聞之內(nèi)官不及同姓其生不殖
美先盡矣則相生疾君子是以惡之故志曰買妾不
知其姓則卜之男女辨姓禮之大節(jié)也今君內(nèi)實有
四姬焉其無乃是也乎四姬有省猶可無則必生疾
矣
漢書衛(wèi)青傳青字仲卿其父鄭季河東平陽人也以
縣吏給事侯家平陽侯曹壽尚武帝姊陽信長公主
季與主家僮衛(wèi)媼通生青青有同母兄衛(wèi)長君及姊
子夫子夫自平陽公主家得幸武帝故青冒姓為衛(wèi)
氏衛(wèi)媼長女君孺次女少兒次女則子夫子夫男弟
步廣皆冒衛(wèi)氏
晉書束□傳□字廣微陽平元城人漢太子太傅□
廣之后也王莽末廣曾孫孟達避難自東海徙居沙
鹿山南因去□之足遂改姓焉
后漢書西羌傳西羌之俗氏族無定或以父名母姓
為種號十二世后相與婚姻
烏桓傳烏桓氏姓無常以大人健者名字為姓
續(xù)文獻通考后漢梁冀進鄧香女為貴人有寵女初
隨母養(yǎng)于梁冀冀乃認為己女易姓為梁后冀誅立
為后猶姓梁氏群臣以后本出于鄧復姓鄧氏
魏陳矯本劉姓出嗣舅氏而娶于劉徐宣每非之太
祖愛其才乃下令曰喪亂前事一切勿問
孔融詣楊修修出楊梅食之融曰此是爾家果修時
年七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三國志管寧傳注傳子曰寧以衰亂之時世多妄變
氏族者違圣之制非禮命姓之意故著氏姓論以原
本世系文多不載
孫韶傳韶字公禮伯父河字伯海本姓俞氏吳人也
孫策愛之賜姓為孫列之屬籍
注
吳書曰河堅族子
也出后姑俞氏后復姓為孫
續(xù)文獻通考魏明悼后崩議書銘旌或欲去姓而書
魏或欲兩書司馬孚以為經(jīng)典正義皆不應書凡帝
王皆因本國之名以為天下之號而與往代相別耳
非為擇美名以自光也天稱皇天帝稱皇帝地稱后
土后稱皇后此乃所以同天地之大號流無二之尊
名不待稱國號以自表不俟稱氏族以自彰是以春
秋隱公三年經(jīng)曰三月庚戌天王崩尊而稱天不曰
周王者所以殊乎列國之君也八月庚辰宋公和卒
書國書名所以異乎天王也襄公十五年經(jīng)曰劉夏
逆王后于齊不曰逆周王后姜氏者所以異乎列國
之夫人也至于列國則曰夫人姜氏至自齊又曰紀
伯姬卒書國稱姓所以異乎天王后也由是觀之尊
稱皇帝赫赫無二何待于魏乎尊稱皇后彰以謚號
何待于姓乎議者欲書魏者此以天王之尊同于往
古列國之君也或欲書姓者此以天王之后同于列
國之夫人也乖經(jīng)典之大義非所以垂訓將來為萬
世不易之式也從之
吳張溫聘蜀聞秦宓有口才欲困之問天有姓乎對
曰有曰何姓曰姓劉曰何以知之曰天子姓劉是以
知之溫大慚服
晉書諸葛恢傳恢名亞王導庾亮導嘗謂曰明府當
為黑頭公及導拜司空恢在坐導指冠謂曰君當復
著此導嘗與恢戲爭族姓曰人言王葛不言葛王也
恢曰不言馬驢而言驢馬豈驢勝馬耶其見親狎如
此
續(xù)文獻通考晉王氏有與滿奮之族為婚者人笑曰
王滿為婚誠所未見譏其不稱也
韓博以張?zhí)戾a命奉表江左有口才桓溫使司馬刁
彝嘲之曰君是韓盧后博曰君正是韓盧后耳溫曰
刁以君姓韓故相問彼自姓刁那得韓盧后耶博曰
明公脫未之思短尾者為刁也一坐推嘆
南史王僧虔傳僧虔為御史中丞領(lǐng)驍騎將軍甲族
由來多不居憲臺王氏分枝居烏衣者位宦微減僧
虔為此官乃曰此是烏衣諸郎坐處我亦可試為耳
王筠傳筠與諸兒書論家門集云史傳稱安平崔氏
及汝南應氏并累葉有文才所以范蔚宗云崔氏雕
龍然不過父子兩三世耳非有七葉之中名德重光
爵位相繼人人有集如吾門者也沈少傅約常語人
云吾少好百家之言身為四代之史自開辟以來未
有爵位聯(lián)蟬文才相繼如王氏之盛也汝等仰觀堂
構(gòu)思各努力
梁書劉杳傳王僧孺被□撰書訪杳血脈所因杳云
桓譚新論云太史三代世表旁行邪上并效周譜以
此而推當起周代僧孺嘆曰可謂得所未聞
王僧孺?zhèn)魃嫔俸V志精力于書無所不睹其文麗
逸多用新事人所未見者世重其富僧孺集十八州
譜七百一十卷百家譜集十五卷東南譜集抄十卷
并行于世
武帝阮修容傳修容諱令嬴本姓石會稽余姚人也
高祖納為彩女天監(jiān)六年八月生世祖尋拜為修容
續(xù)文獻通考梁時劉整利富人之財嫁女于卑族為
任彥升所劾
侯景降梁求與王謝為婚武帝曰王謝非偶可于朱
張下求之后景反入臺城取帝女溧陽公主室之
有朝士姓吉者謁尚書令何敬容敬容卒問曰君去
丙吉幾世對曰如公之于蕭何一時傳以為笑
珍珠船南史御史中丞王僧孺改定百家譜后王弘
劉湛并好其書弘日對千客不犯一人諱湛為選曹
始選百家譜以助銓序
魏書序紀昔黃帝有子二十五人或內(nèi)列諸華或外
分荒服昌意少子受封北土國有大鮮卑山因以為
號其后世為君長統(tǒng)幽都之北廣漠之野畜牧遷徙
射獵為業(yè)淳樸為俗簡易為化不為文字刻木紀契
而已世事遠近人相傳授如史官之紀錄焉黃帝以
土德王北俗謂土為托謂后為跋故以為氏
宋弁傳弁為司徒司馬曜武將軍黃門郎崔光薦弁
自代高祖以弁兼黃門尋即正兼司徒左長史時大
選內(nèi)外群臣并定四海士族弁專參銓量之任事多
稱旨然好言人之陰短高門大族意所不便者弁因
毀之至于舊族淪滯人非可忌者又申達之弁又為
本州大中正姓族多所降抑頗為時人所怨弁性好
矜伐自許膏腴高祖以郭祚晉魏名門從容謂弁曰
卿固應推郭祚之門也弁笑曰臣家未肯推祚高祖
曰卿自漢魏以來既無高官又無□秀何得不推弁
曰臣清素自立要爾不推侍臣出后高祖謂彭城王
勰曰弁人身良自不惡乃復欲以門戶自矜殊為可
怪
盧元傳元字子真范陽涿人也曾祖諶晉司空劉琨
從事中郎祖偃父邈并仕慕容氏為郡太守皆以儒
雅稱神四年辟召儒俊以元為首授中書博士司
徒崔浩元之外兄每與元言輒嘆曰對子真使我懷
古之情更深浩大欲齊整人倫分明姓族元勸之曰
夫刱制立事各有其時樂為此者詎幾人也宜其三
思浩當時雖無異言竟不納浩敗頗亦由此
李神□傳神□風韻秀舉博學多聞朝廷舊章及人
倫氏族多所諳記
高崇傳崇四世祖撫晉永嘉中與兄顧避難奔于高
麗父潛顯祖初歸國賜爵開陽男詔以沮渠牧犍女
賜潛為妻封武威公主拜駙馬都尉加寧遠將軍卒
崇少聰敏以端謹見稱征為中散稍遷尚書三公郎
初崇舅氏坐事誅公主痛本生絕嗣遂以崇繼牧犍
后改姓沮渠景明中啟復本姓
續(xù)文獻通考元魏官人專尚世族李沖曰傳說呂望
豈可以門地得之李彪曰魯之三卿何如四科官人
豈論世也韓顯宗曰陛下豈可以貴襲貴以賤襲賤
皆不聽
北齊書元暉業(yè)傳暉業(yè)涉子史頗屬文而慷慨有志
節(jié)歷位司空太尉加特進領(lǐng)中書監(jiān)錄尚書事齊初
降封美陽縣公開府儀同三司特進暉業(yè)之在晉陽
也無所交通居常閑暇乃撰魏藩王家世號為辯宗
錄四十卷行于世
獨孤永業(yè)傳永業(yè)本姓劉中山人母改適獨孤氏永
業(yè)幼孤隨母為獨孤家所育養(yǎng)遂從其姓焉
續(xù)文獻通考北齊李繪與梁人泛言氏族袁狎曰未
若我本出自黃帝姓在十四之限繪曰兄所出雖遠
當共車千秋分一半耳一座皆笑
徐之才嘲王昕曰有言則誑近犬則狂加頸足為馬
施角尾成羊盧元明戲之才曰卿姓未入人名是字
之誤之才答曰卿姓在亡為虐在丘為虛生男則為
虜配馬則為驢
周書梁御傳御字善通其先安定人也后因官北邊
遂家于武川改姓為紇豆陵氏
若干惠傳惠字惠保代郡武川人也其先與魏氏俱
起以國為姓
怡峰傳峰字景阜遼西人也本姓默臺因避難改焉
賀蘭祥傳祥字盛樂其先與魏俱起有紇伏者為賀
蘭莫何弗因以為氏
尉遲迥傳迥字薄居羅代人也其先魏之別種號尉
遲部因而姓焉
長孫儉傳儉河南洛陽人也其先魏之枝族姓拓跋
氏孝文遷洛改為長孫
庫狄峙傳峙本姓段氏匹磾之后也因避難改焉
隋書鮑宏傳宏年十二能屬文湘東王繹引為中記
室遷鎮(zhèn)南府諮議尚書水部郎轉(zhuǎn)通直散騎侍郎江
陵既平歸于周明帝甚禮之引為麟趾殿學士累遷
遂伯下大夫武帝敕宏修皇室譜一部分為帝緒□
屬賜姓三篇
麥鐵杖傳鐵杖為汝南太守稍習法令群盜屏跡后
因朝集考功郎竇威嘲之曰麥是何姓鐵杖應口對
曰麥豆不殊那忽相怪威赧然無以應之時人以為
敏慧
宇文述傳述字伯通代郡武川人也本姓破野頭役
屬鮮卑俟豆歸后從其主為宇文氏
獨孤楷傳楷字修則不知何許人也本姓李氏父屯
從齊神武帝與周師戰(zhàn)于沙苑齊師敗績因為柱國
獨孤信所擒配為士伍給使信家漸得親近因賜姓
獨孤氏
續(xù)文獻通考宇文周趙王昭女千金公主周主赟以
之妻突厥趙王昭欲刺楊堅為堅所殺及堅篡周公
主言于突厥統(tǒng)兵伐隋后因突厥勢衰講和公主乃
請改姓楊氏隋遂封為大義公主
李密遺河間王子慶書曰王之先世家住山東本姓
郭氏乃非楊族婁敬之于漢高殊非血嗣呂布之于
董卓良異天親蓋欲其自異于隋也慶得書遂降于
密改姓郭氏密破歸東都又為楊氏及王世充僭號
又改郭氏后歸唐為宜州刺史又復楊氏
何妥年八歲游國子學助教顧良戲曰汝姓何是荷
葉之荷河水之河妥曰先生姓顧是眷顧之顧新故
之故眾咸異之
柳機柳昂俱以外戚貴顯而楊素為納言方用事因
上賜宴素戲曰二柳俱摧孤楊獨聳坐皆大笑
國史纂異高宗朝以太原王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
清河博陵二崔氏趙郡隴西二李氏七姓負族望恥
與諸姓為婚乃禁其自相姻娶于是不敢復行婚禮
密裝飾其女以送夫家
唐書路敬淳傳敬淳明姓系自魏晉以降推本其來
皆有條序著姓略衣冠系錄等百余篇唐初姓譜學
唯敬淳名家其后柳沖韋述蕭穎士孔至各有撰次
然皆本之路氏
孔若思傳若思子至字惟微歷著作郎明氏族學與
韋述蕭穎士柳沖齊名撰百家類例以張說等為近
世新族剟去之說子□方有寵怒曰天下族姓何豫
若事而妄紛紛耶□弟素善至以竇告初書成示韋
述述謂可傳及聞□語懼欲更增損述曰止丈夫奮
筆成一家書奈何因人動搖有死不可改遂罷時述
及穎士沖皆撰類例而至書稱工
李守素傳李守素者趙州人王世充平召署天策府
倉曹參軍通氏姓學世號肉譜虞世南與論人物始
言江左山東尚相酬對至北地則笑而不答嘆曰肉
譜定可畏許敬宗曰倉曹此名豈雅目邪宜有以更
之世南曰昔任彥升通經(jīng)時稱五經(jīng)笥今以倉曹為
人物志可乎時渭州刺史李淹亦明譜學守素所論
惟淹能抗之
張說傳說字道濟或字說之其先自范陽徙河南更
為洛陽人永昌中武后策賢良方正詔吏部尚書李
景諶糊名校覆說所對第一后署乙等授太子校書
郎遷左補闕后嘗問諸儒言氏族皆本炎黃之裔則
上古乃無百姓乎若為朕言之說曰古未有姓自炎
帝之姜黃帝之姬始因所生地而為之姓其后天子
建德因生以賜姓黃帝二十五子而得姓者十四德
同者姓同德異者姓殊其后或以官或以國或以王
父之字始為賜族久乃為姓降唐虞抵戰(zhàn)國姓族漸
廣周衰列國既滅其民各以舊國為之氏下及兩漢
人皆有姓故姓之以國者韓陳許鄭魯衛(wèi)趙魏為多
后曰善
韋述傳述好譜學見柳沖所撰姓族系錄每私寫懷
之還舍則又繕錄故于百氏源泒為詳乃更撰開元
譜二十篇
元載傳載父升本景氏曹王明妃元氏賜田在扶風
升主其租入有勞請于妃冒為元氏
楊思勖傳思勖羅州石城人本蘇民冒所養(yǎng)姓少給
事內(nèi)侍省
高力士傳力士馮盎曾孫也中人高延福養(yǎng)為子故
冒其姓
來俊臣傳俊臣京兆萬年人父操博徒也與里人蔡
本善本負博數(shù)十萬不能償操因納其妻先已娠而
生俊臣冒其姓
劉貞亮傳貞亮本俱氏名文珍冒所養(yǎng)宦父故改焉
王廷湊傳廷湊本回紇阿布思之族隸安東都護府
曾祖五哥之為李寶臣帳下驍果善斗王武俊養(yǎng)為
子故冒姓王
成汭傳汭青州人少無行使酒殺人亡為浮屠后入
蔡賊中為賊帥假子更姓名為郭禹當戍江陵亡為
盜保火門山后詣荊南節(jié)度使陳儒降署裨校久之
昭宗拜禹荊南節(jié)度使留后始改名汭復故姓
楊復光傳復光閩人也本喬氏有武力少養(yǎng)于內(nèi)常
侍楊元價家頗以節(jié)誼自奮
楊復恭傳復恭字子恪本林氏子楊復光從兄也宦
父元翼咸通中領(lǐng)樞密世為權(quán)家
大唐新語代有釋曇剛制山東士大夫類例三卷其
假冒者悉不錄署云相州僧曇剛撰左散騎常侍柳
沖亦明氏族中宗朝為相州刺史詢問舊老咸云自
隋朝以來不聞有僧曇剛蓋懼見害一時而匿其名
氏耳
唐國史補李贊皇嶠初與李奉宸迥秀同在廟堂奉
詔為兄弟又西祖令璋與信安王祎同產(chǎn)故趙郡隴
西二族昭穆不定一會中或?qū)O為祖或祖為孫
續(xù)文獻通考唐有姓崔者自矜氏族鄙林氏為下林
慍折之曰崔子弒齊君林放問禮之本優(yōu)劣如何其
人俯首不能對
白敏中欲選侯生為婿妻曰己既姓白婿復姓侯人
必呼曰白猴矣乃止
五代史李彥威傳彥威壽州人也少事梁太祖為人
穎悟善揣人意太祖憐之養(yǎng)以為子冒姓朱氏名友
恭
楊崇本傳崇本幼事李茂貞?zhàn)B以為子冒姓李名曰
繼徽茂貞表崇本靜難軍節(jié)度使后梁太祖攻岐未
下乃移兵攻邠州崇本迎降太祖使復其姓賜名崇
本
孔循傳循不知其家世何人也少孤流落于汴州汴
州富人李讓闌得之養(yǎng)以為子梁太祖鎮(zhèn)宣武以李
讓為養(yǎng)子循乃冒姓朱氏稍長給事太祖帳下太祖
諸兒乳母有愛之者養(yǎng)循為子乳母之夫姓趙循又
冒姓為趙氏名殷衡唐亡事梁為汝州防御使左衛(wèi)
大將軍租庸使始改姓孔名循
蔣殷傳殷幼為王重盈養(yǎng)子冒姓王氏梁太祖取河
中以王氏舊恩錄其子孫表殷牙將庶人友珪自立
拜殷武寧軍節(jié)度使末帝即位以福王友璋代殷殷
不受代王瓚亦王氏子懼為殷所累乃言殷非王氏
子其本姓蔣末帝詔削殷官爵還其姓遣牛存節(jié)討
之殷舉族自燔死
梁家人友文傳友文本姓康名勤幼美風姿好學善
談論頗能為詩太祖養(yǎng)以為子
符存審傳存審初名存事李罕之從罕之歸晉晉王
以為義兒軍使賜姓李氏名存審
石昂傳昂為臨淄令監(jiān)軍楊彥朗知留后事昂以公
事至府上謁贊者以彥朗諱石更其姓曰右昂趨于
庭仰責彥朗曰內(nèi)侍奈何以私害公昂姓石非右也
彥朗大怒
宦者傳莊宗時有宣徽使馬紹宏者嘗賜姓李頗見
信用
義兒李嗣昭傳嗣昭本姓韓氏汾州太谷縣民家子
也太祖出獵至其家見其林中□□有氣甚異之召
其父問焉父言家適生兒太祖因遺以金帛而取之
命其弟克柔養(yǎng)以為子初名進通后改名嗣昭
嗣本傳嗣本本姓張氏雁門人也世為銅冶鎮(zhèn)將嗣
本少事太祖太祖愛之賜以姓名養(yǎng)為子
嗣恩傳嗣恩本姓駱吐谷渾部人也少事太祖能騎
射為鐵林軍將稍以戰(zhàn)功遷突陣指揮使賜姓名以
為子
存信傳存信本姓張氏其父君政回鶻李思忠之部
人也存信少善騎射從太祖起代北入關(guān)破黃巢累
以功為馬步軍都指揮使遂賜姓名以為子
存孝傳存孝本姓安名敬思太祖掠地代北得之給
事帳中賜姓名以為子
存進傳存進本姓孫名重進太祖攻破朔州得之賜
以姓名養(yǎng)為子
存賢傳存賢本姓王名賢太祖擊黃巢于陳州得之
賜以姓名養(yǎng)為子
張承業(yè)傳承業(yè)本姓康幼閹為內(nèi)常侍張?zhí)B(yǎng)子
王處直傳莊宗軍中闌得一男子愛之使冒姓李名
繼陶養(yǎng)于宮中以為子
皇甫暉傳暉為魏軍卒留屯貝州與其徒謀為亂夜
焚貝州以入于魏暉擁甲士數(shù)百騎大掠城中至一
民家問其姓曰姓國暉曰吾當破國遂盡殺之又至
一家問其姓曰姓萬暉曰吾殺萬家足矣又盡殺之
楊光遠傳光遠字德明其父曰阿□啜蓋沙陀部人
也阿□啜初非姓氏其后改名瑊而姓楊氏
慕容彥超傳彥超吐谷渾部人漢高祖同產(chǎn)弟也嘗
冒姓閻氏彥超黑色胡髯號閻昆侖
南唐世家李□字正倫徐州人也少孤流寓濠泗間
楊行密攻濠州得之奇其狀貌養(yǎng)以為子而楊氏諸
子不能容行密以乞徐溫乃冒姓徐氏名知誥天祚
三年十月溥傳位于□升元二年徐氏諸王請□復
姓□謙抑不敢忘徐氏恩下其議百官百官皆請然
后復姓李氏改名□
南平世家高季興字貽孫陜州硤石人也少為汴州
富人李讓家僮梁太宗初鎮(zhèn)宣武讓以入貲得幸養(yǎng)
為子易其姓名曰朱友讓季興以友讓故得進見太
祖奇其材命友讓以子畜之因冒姓朱氏
吳越世家江西危全諷等為楊渥所敗信州危仔倡
奔于镠镠惡其姓改曰元
宛委余編造墨之妙者五季無過奚超及其子廷珪
廷珪在南唐賜國姓
續(xù)文獻通考金陵李氏以為唐后以唐號國錢文穆
王聞之曰金陵冒氏族于巨唐不亦駭人乎沈韜文
曰此可取譬也且如鄉(xiāng)校間有姓孔氏者人則謂之
孔夫子何足怪哉
遼史耶律庶箴傳庶箴為都林牙上表乞廣本國姓
氏曰我朝創(chuàng)業(yè)以來法制修明惟姓氏止分為二耶
律與蕭而已始太祖制契丹大字取諸部鄉(xiāng)里之名
續(xù)作一篇著于卷末臣請推廣之使諸部各立姓氏
庶男女婚媾有合典禮帝以舊制不可遽厘不聽
趙延壽傳延壽本姓劉恒山人父邟令蓨梁開平初
滄州節(jié)度使劉守文陷蓨其裨將趙得鈞獲延壽養(yǎng)
以為子
澠水燕談錄陶榖姓唐唐宰相莒公儉之后祖彥謙
有詩名號鹿門先生榖避晉祖名改姓陶后歷事累
朝不復還本姓士大夫譏之
東軒筆錄雷德驤判大理寺因便殿奏事太祖方燕
服見之因問曰古者以官奴婢賜臣下遂與本家姓
其意安在德驤曰古人制貴賤之分使不可瀆恐后
世譜牒不明有以奴主為婚者太祖大喜曰卿深得
古人立法意由是嘆重久之自后每德驤奏事雖在
燕處必御袍帶以見
宋史文彥博傳彥博字寬夫汾州介休人其先本敬
氏以避晉高祖及宋翼祖諱改焉
蘇頌傳頌判尚書吏部帝嘗問宗子主祭承重之義
頌對曰古者貴賤不同禮諸侯大夫世有爵祿故有
大宗小宗主祭承重之義則喪服從而異制匹夫庶
人亦何預焉近代不世爵宗廟因而不立尊卑亦無
成統(tǒng)其長子孫與眾子孫無以異也今五服□嫡孫
為祖父為長子猶斬衰三年生而情禮則一死而喪
服獨異恐非先王制禮之本意世俗之論乃以三年
之喪為承重不知為承大宗之重也臣聞慶歷中朝
廷議百寮應任子者長子與長孫差優(yōu)與官余皆降
殺亦近古立宗之法乞詔禮官博士參議禮律合承
重者酌古今收族主祭之禮立為宗子繼祖者以異
于眾子孫之法士庶人不當同用一律使人知尊祖
不違教也
元絳傳絳字厚之其先臨川危氏唐末曾祖仔倡聚
眾保鄉(xiāng)里進據(jù)信州為楊氏所敗奔杭州易姓曰元
范仲淹傳仲淹字希文唐宰相履冰之后其先邠州
人也后徙家江南遂為蘇州吳縣人仲淹二歲而孤
母更適長山朱氏從其姓名說少有志操既長知其
世家乃感泣辭母去之應天府依戚同文學晝夜不
息冬月憊甚以水沃面食不給至以麋粥繼之人不
能堪仲淹不苦也舉進士第為廣德軍司理參軍迎
其母歸養(yǎng)改集慶軍節(jié)度推官始還姓更其名
喻樗傳樗字子才其先南昌人初俞藥仕梁位至安
州刺史武帝賜姓喻后徙嚴樗其十六世孫也
劉耀卿傳唐末五代亂衣冠舊族多離去鄉(xiāng)里或爵
命中絕而世系無所考惟劉氏自十二代祖北齊中
書侍郎環(huán)□以下仕者相繼而世牒具存焉
鄰幾雜志白水縣堯山民掘得志石是員半千墓云
十八代祖凝自梁入魏本姓劉氏彭城人以其雅正
似伍員遂賜姓員
玉照新志裕陵初復西邊境土番人初不知姓氏詢
之邊人云皇帝何姓云姓趙皇后何姓云姓向大朝
直臣為誰云包樞密拯是也于是推其族類各從其
姓至今有仕于中朝者然多右列
續(xù)文獻通考蘇軾微服詣玉泉皓禪師師問曰公何
姓答曰姓秤欲秤天下長老輕重耳師大喝一聲曰
此聲輕重公能秤得否軾聳然敬之
宋孝宗謝皇后丹陽人幼孤鞠于翟氏冒姓翟及長
入宮以貴妃立為皇后復姓謝氏
范用吉者本姓孛□魯名久住由金入宋謁制置趙
范將以計動其心乃更姓名范用吉趙怒其觸諱斥
之用吉猶應對如故趙良久方悟且利其事與己符
遂擢置左右凡所言動略不加疑易其姓曰花使為
太尉鎮(zhèn)均州未幾納款于元
郭忠恕戲聶崇義曰近貴為聵攀龍即聾雖然三耳
不成一聰崇義曰莫笑生三耳終勝懷二心
楊誠齋與游雅齋厚善每相謔游曰楊子為我楊曰
尢物移人
丁大全與董宋臣專政內(nèi)宴時有優(yōu)人專擊鑼鼓一
優(yōu)人斥之曰圣上要寧靜汝丁丁董董不已何也答
曰于今國事皆丁董吾安得不丁董
閻貴妃與馬天驥丁大全專政有人書國門曰閻馬
丁當國勢將亡
金史宗室勖傳勖字勉道本名烏野穆宗第五子好
學問國人呼為秀才撰定女直郡望姓氏譜及他文
甚眾
張浩傳浩字浩然遼東渤海人本姓高東明王之后
曾祖霸仕遼而為張氏
元史按竺邇傳按竺邇雍古氏其先居云中塞上父
公為金群牧使歲辛未驅(qū)所牧馬來歸太祖終其
官按竺邇幼鞠于外祖□要甲家訛言為趙家因姓
趙氏
金履祥傳履祥字吉父婺之蘭溪人其先本劉氏后
避吳越錢武肅王嫌名更為金氏
續(xù)文獻通考重呼姓惟元人有之有脫脫臺里氏有
脫脫忒氏有按攤脫脫里氏有達達兒氏有答答里
帶氏有徹徹□思古氏有西域回回氏
元順帝至元三年伯顏請殺張王劉李趙五姓漢人
帝不許
名山藏臣林記蹇義初名瑢其祖幼孤出鞠外舅李
蒙其姓既舉進士授中書舍人改姓蹇而籍猶故姓
一日聞母喪入奏因請改籍高帝曰豈蹇叔后耶吾
兼為爾名因御書義賜之
莊昶字孔陽江浦人本姓章宋章得象之后其祖曰
知甫洪武初不樂仕進逃名更姓遂為莊氏
宦者雜記劉瑾陜西興平人故姓淡景泰間自宮為
劉太監(jiān)名下因其姓
明外史擴廓帖木兒傳擴廓帖木兒沈丘人本姓王
氏名保保元平章察罕帖木兒其舅也養(yǎng)以為子順
帝賜名擴廓帖木兒
張德勝傳德勝封蔡國公子宣幼養(yǎng)子興祖嗣職興
祖巢人本姓汪氏從德勝為張
懸笥瑣探袁鉉積學多藏書然貧不能自養(yǎng)游吳中
富家依棲之間與之作族譜研窮漢唐宋元以來顯
者為其所自出凡多者家有一譜其先莫不由侯王
將相而來歷代封謚誥□名人序文具在初見之甚
信徐考之乃多鉉贗作者鉉年七十余竟以作譜事
致富家為其府所究破其產(chǎn)人四竄避去而鉉亦不
復來吳
氏族總部雜錄
禮記曲禮五官之長曰伯是職方其擯于天子也曰
天子之吏天子同姓謂之伯父異姓謂之伯舅九州
之長入天子之國曰牧天子同姓謂之叔父異姓謂
之叔舅
諸侯滅同姓名
坊記君不與同姓同車與異姓同車不同服示民不
嫌也
周禮秋官司儀詔王儀南鄉(xiāng)見諸侯土揖庶姓時揖
異姓天揖同姓
注
庶姓無親者也土揖推手小下之
也時揖平推手也天揖推手小舉之
潛夫論卜列篇今俗人有妄博姓于五音設五宅之
符第其為誣也甚矣古有陰陽然后有五行五帝右
據(jù)行氣以生人民載世遠乃有姓名敬民名字者蓋
所以別眾猥而顯此人爾非以絕五音而定剛?cè)嵋?br />今俗人不能推紀本祖而反欲以聲音言語定五行
誤莫甚焉夫魚處水而生鳥據(jù)巢而卵即不推其本
祖諧音而可即呼鳥為魚可內(nèi)之水乎呼魚為鳥可
棲之木邪此不然之事也命駒曰犢終不為馬是故
凡姓之有音也必隨其本生祖所土也太□木精承
歲而王夫其子孫咸當為角神農(nóng)火精承熒惑而王
夫其子孫咸當為征黃帝土精承鎮(zhèn)而王夫其子孫
咸當為宮少□金精承太白而王夫其子孫咸當為
商顓頊水精承辰而王夫其子孫咸當為羽雖號百
變音行不易俗工又曰商家之宅宜西出門此復虛
矣五行當出乘其勝入居其隩乃安吉商家向東入
東入反以為金伐木則家中精神日戰(zhàn)斗也五行皆
然又曰宅有宮商之第直符之歲既然者放其上增
損門數(shù)即可以變其音而過其符邪今一宅也同姓
相代或吉或兇一宮也同姓相代或遷或免一宮也
成康居之日以興幽厲居之日以衰由此觀之吉兇
興衰不在宅明矣
通典呂才卜宅雜論易曰上古穴居而野處后世圣
人易之以宮室蓋取諸大壯逮于殷周之際乃有卜
擇之文故詩稱相其陰陽書云卜惟洛食此則卜擇
吉兇其來尚矣至于近代師巫更加五姓之說言五
姓者謂宮商角征羽天下萬姓悉總配之行事吉兇
依此為法至如張王等為商武庾等為羽欲以同韻
相求及其以柳姓為宮以趙姓為角又非四聲相管
其間亦有同是一姓分屬宮商復有復姓數(shù)字征羽
不別驗于經(jīng)典本無斯說諸陰陽書亦無此語直是
野俗口傳竟無所出之處唯按堪輿經(jīng)云黃帝對于
天老乃有五姓之言且黃帝之時不過姬姜數(shù)姓暨
于后代賜族者多至如管蔡郕霍魯衛(wèi)毛雍郜曹
滕畢原酆郇并是姬姓子孔殷宋華向蕭亳皇甫并
是子姓苗裔自余諸國準例皆然因邑授官分枝布
葉未知此等諸姓是誰配屬宮商又檢春秋以陳衛(wèi)
及秦并同水族齊鄭及宋皆為火姓或承所出之祖
或系所屬之星或取所居之地亦非宮商角征共相
管攝此則事不稽古義理乖僻者也
白孔六帖前漢去古未遠風俗質(zhì)略故太上皇無名
媼無姓然唐宰相世系表敘劉氏所出云晉士會適
秦歸晉有子留于秦自為劉氏秦滅魏徙大梁生清
徙沛生仁號豐公生煓字執(zhí)嘉生四子伯仲邦交邦
漢高祖也高祖之父漢史不載其名而唐史乃載之
亦可一笑
武后嘗問張說曰諸儒言氏族皆本炎黃之裔則上
古無乃無姓乎說曰古未有姓自炎帝之姜黃帝之
姬始因所生地而為之姓其后或以官或以國或以
王父之字始為賜族久乃為姓唐虞抵戰(zhàn)國姓族漸
廣周衰列國既滅其民各以舊國為之氏下及兩漢
人皆有姓故姓之以國者韓陳許鄭魯衛(wèi)趙魏為多
后曰善近世乃有五姓謂宮也商也角也征也羽也
以為天下萬物悉配屬之以處吉兇然言皆不類如
張王為商武庾為羽是以音相諧附至柳為宮趙為
角則又不然其間一姓而兩屬復姓數(shù)字不得所歸
是直野人巫師說爾
懶真子古人重譜系故雖世胄綿遠可以考究淵明
命子詩云天集有漢眷于愍侯赫赫愍侯運當扳龍
撫劍風邁顯茲武功泰誓山河啟土開封今按漢書
高帝功臣表開封愍侯陶舍以左司馬從漢破代封
侯昔高帝與功臣盟云使黃河如帶泰山若礪國以
永存爰及苗裔所謂泰誓山河謂此盟也高帝功臣
百有二十人舍其一也又云亹亹丞相允迪前從渾
渾長源□□洪河群川載導眾條載羅時有語默運
同隆窊此蓋謂陶青也今按漢高帝功臣表開封愍
侯陶舍封十一年薨十二年夷侯青嗣四十八年薨
漢百官表孝景二年六月丞相嘉薨八月癸未御史
大夫陶青為丞相七年六月乙巳丞相青免太尉周
亞夫為丞相所謂群川眾條以喻枝派之分散也語
默隆窊以言自陶青后未有顯者也淵明乃長沙公
之曾孫然侃傳不載世家獨于此見之后世累經(jīng)亂
離譜籍散亡然又士大夫因循滅裂不如古人所以
家譜不傳于世惜哉
揮麈前錄太上皇帝中興之初蜀中有大族犯御名
之嫌者而游宦參差不齊倉卒之間各易其姓仍其
字而更其音者勾濤是也加金字者鉤光祖是也加
絲字者絇紡是也加草頭者茍諶是也改為句者句
思是也增而為句龍者如淵是也由是析為數(shù)家累
世之后婚□將不復別文潞公自云敬暉之后以國
初翼祖諱而改今有茍字子孫與文氏所云相同蓋
本一族亦是仕于南北失于相照與此相類
貴耳集天寶間楊貴妃寵盛安祿山史思明之作亂
遂有楊安史之謠嘉定間楊太后史丞相安樞密亦
有楊安史之謠時異事異姓偶同耳
西溪叢語姓氏之學莫盛于元和姓纂皆自南北朝
以官職富貴相高溢至于唐崔盧李鄭糾紛可鄙若
以圣賢所本如子姓媯姓姬姓姜姓之類各分類圣
人受姓所由來以訖春秋所紀用世本荀況譜杜預
公子譜為法則唐虞三代列國諸侯俱可成書此似
是太史公欲為而未就者耳漢以后精力博求不難
考其淵源至今也
類苑氏族之久矣凡蔣邢茅胙祭周公之裔也此
三者實一姓也自分為三泒遠忘則為三族矣
退之所謂徐與秦俱出韓與何同姓之類是也揚子
云于蜀無他揚今此揚姓不復見亦皆雜于楊矣錢
镠有吳越吳越之人避其諱以劉去偏傍而為金王
審知據(jù)閩閩人避其諱以沈去水而為尤二姓實一
姓也今之稱復姓者皆從省文如司馬則曰馬諸葛
則曰葛歐陽則曰歐鮮于則曰于如此之類甚多相
承不已復姓又將混于單姓矣唐永貞元年十二月
淳于改姓為于以音與憲宗名同也至今二千年無
復可辨如豆盧蓋唐大族欽望瑑革皆嘗為相而此
姓今不復見其殆混于盧耶
路史夫氏姓之著人倫之所繇敘風俗之所繇篤亦
政教之甚急也而世或忽之使不明焉然則俗之澆
惡豈惟民之罪哉古者司商以協(xié)民姓民庶之家無
妄改也后世官歷之書反著天老乞姓之文此何為
耶若是而欲氏族之不亂不可得矣武為蝮楊為梟
蕭為蛸孫為厲此惡號也亦必有由焉王為可頻李
為徒何楊為普六茹而蔡為大利稽此裔語也然而
猶可稽也奈何氏姓之書不知其由乃復妄為之說
如以雙姓為出蒙只奇姓為出伯奇愚出愚公度出
度支軍本冠軍皇本三皇兒因語兒終因陸終春則
自于春申有則自于有巢居本于先且居西本于西
門豹謂
缺
為匠麗之變謂冷為伶?zhèn)愔炂c因于牛
哀之食芻茲因于才子之宣茲審出于面勢之審曲
此何典故又若以童為出老童而洪出于共工箕出
于商紂伊由唐堯昌由昌意累出累祖出于叔
季載而卑本于卑耳之國其妄繆可勝概邪上世書
必同文而后世儒流視為小伎漫不之習無惑乎氏
之失其統(tǒng)也且以山名非必從山鳥名非必從鳥草
木之名豈皆傍施草木蟲魚之字奚必側(cè)設蟲魚是
則國邑之名古之從邑者甚少今也不原其始而為
邾郳酆邳鄾鄐郾鄅鄶鄣邡鄪□邰
鄖墉邴鄎鄩鄤鄃邘郜郕郲□郙之類皆因
失國避難而去邑不知從邑者乃后世之俗制古希
有也張納碑言張本張星柳敏碣言柳因柳宿果何
據(jù)耶盧雷陳甄既云聲轉(zhuǎn)仇求棗棘則謂仇改惟不
學之過哉亦不識字之所致也往嘗謂王羲之弄筆
寫林禽為來禽而世亦千年弗知反為說曰果熟禽
來而以為名俗儒之可笑類如此東方生曰來來為
棗而棗陽本棘陽也予以是知棘祗棘據(jù)之改為棗
非避仇也世之避翼祖諱者析其字以為文茍二氏
而不知翼祖之諱不從茍不從文也昔者魯之公索
氏將祭而忘其姓人以是占其必亡而隨之文帝惡
隨之從□乃去其□以為隋不知隋自音妥隋者尸
祭鬼神之物也守祧既祭則藏其隋亦云釁殺裂落
肉之名也卒之國以隋裂而終則書名之不講其禍
如是然則君子可不知所戒哉
姓也者性也與生俱生者也山行十驛形不脫祖水
行千里性本其處山有形水有性是故性不可易子
孫十世不免性類我者諸姜之性弘諸姚之性仁張
王之性寬李趙之性□劉范性急嬴偃性雄呂尚性
悁熊羊性奰姬黃性廣曹儈性褊豈圣人固為區(qū)哉
所以別亂兆明人義也傳曰男女同姓其生不繁行
路有禮惟其原有以使之也余起路史既歸天下之
氏姓見孔氏之出高辛老氏之出少昊既為同著而
后怪佛者之來獨靡適從不姓不氏而孤出乎神州
之外為其徒者累垂出沒百千萬億至亦自蔑其姓
氏而從之嗟乎彼之教以滅道來不知所從去不知
所往不仁不敬理固應爾而乃不知先王大倫實亂
于此今夫削頭缽食群趨而輩脅者誕謾誣讕莫不
倀倀自以為得高視闊步至不認其宗祖父母兄弟
是豈名人也耶冠婚喪祭此人道之大者也自天子
至庶人兵戈戮殺亦不過此四者而巳而今也冠婚
易亂而無以酬生喪祭蔑薄而無以報死而又奚以
生為孔子曰窮理盡性以至于命父兄子母所以窮
理飲食裘葛所以盡性而歸根守白凡所以至命也
不窮理不足以盡性不盡性不足以至命窮理至命
固非可躐等也而彼佛者每得其偏而不蔽其全故
知性者必達乎理命知命者必達乎理性每執(zhí)一見
自為至足亦可謂不知務矣吾夫子亦何嘗蔑性而
薄命哉雖然弟子之惑滋甚若老之說修而上之至
于無上清虛之境人皆空蒙散為清陽之氣虛無縹
渺無有形質(zhì)從佛之說修而上之至于果位入三摩
地人皆罔蕩斂為善爽之鬼寂冷坐結(jié)弗復變化而
無有君父妻子朋從之與往來且以父祖子孫人之
所以為際而冠婚喪祭生之所以為奉者也奈何有
父祖而不得其所以為奉有子孫而不得其所以為
際父祖子孫冠昏喪祭既無以自盡則亦奚用于有
生寂冷坐結(jié)觸輒散弛而無有形質(zhì)則亦奚貴于有
我哉究言索理固不足以滿神禹之一笑是以圣人
于此必因乎父祖子孫冠昏喪祭事上而為之制使
之不失其本原而后已然則教者其可以不嚴所道
而沈迷乎寂滅誕謾之區(qū)哉自古及今亦有不仁義
之真仙若無君親之佛覺乎別生分類人道之極摯
圣人之所甚急而不可后者顧可厭而棄之歟
云麓漫抄姓氏后世不復別但曰姓某氏雖史筆亦
然按史記帝紀注引春秋左傳無駭卒羽父請謚與
族公問族于眾仲對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
土而命之氏諸侯以字為謚因以為族官有世功則
有官族邑亦如之公命以字為展氏注者云天子賜
姓命氏諸侯命族族者氏之別名也姓者所以統(tǒng)系
百世使不別也氏者所以別子孫之所自出解春秋
者云因生以賜姓者謂若舜之媯禹之姒伯夷之姜
是已胙之土而命之氏者若舜之有虞禹之有夏伯
夷之有呂是已于字則叔牙季友展無駭臧僖伯是
已于謚則文武成宣宋戴惡衛(wèi)齊惡是已于官則司
馬司徒是已于邑則韓魏趙是已詳此諸侯既命于
天子為某公侯則是命之氏諸侯位卑不得賜姓其
有以王公及以字為氏或以官以邑既無土可分則
姓與氏無別注史記者所以有族者姓之別名之語
姓者統(tǒng)百世如周姓姬氏所以別子孫如魯衛(wèi)毛
邘晉應韓之分又春秋之時諸侯之子為大夫則稱
公子孫則稱公孫公孫之子與異姓之臣未賜族而
身為大夫則稱名無駭挾之類是也已賜族而使之
世為大夫則稱族如仲孫叔孫季孫之類是也此諸
侯不得命氏而得命族之例也從可知已若夫易云
黃帝堯舜氏作堯舜雖非姓氏既是天子當一代稱
曰堯舜氏義亦通此又不拘姓氏之例也
容齋三筆魏孝文自代遷洛欲大革舊俗既自改拓
跋為元氏而諸功臣舊族自代來者以姓或重復皆
改之于是拓跋氏為長孫氏達奚氏為奚氏乙旃氏
為叔孫氏丘穆陵氏為穆氏步六孤氏為陸氏賀賴
氏為賀氏獨孤氏為劉氏賀樓氏為樓氏勿忸于氏
為于氏尉遲氏為尉氏其用夏變裔之意如此然至
于其孫恭帝翻以中原故家易賜蕃姓如李弼為徒
何氏趙肅趙貴為乙弗氏劉亮為侯莫陳氏楊忠為
普六茹氏王雄為可頻氏李虎閻慶為大野氏辛威
為普毛氏田宏為紇干氏耿豪為和稽氏王勇為庫
汗氏楊紹為叱利氏侯植為侯伏侯氏竇熾為紇豆
陵氏李穆為拔氏陸通為步六孤氏楊纂為莫胡
盧氏寇□為若口引氏段永為爾綿氏韓褒為侯呂
陵氏裴文舉為賀蘭氏王軌為烏丸氏陳忻為尉遲
氏樊深為萬紐于氏一何其不循乃祖彝憲也是時
蓋宇文泰專國此事皆出其手遂復國姓為拓跋而
九十九姓改為單者皆復其舊泰方以時俗文弊命
蘇綽仿周書作大誥又悉改官名復周六卿之制顧
乃如是殆不可曉也
清波雜志范文正復元姓用陶朱張祿事世皆傳誦
大中祥符五年潯陽岳
缺
作五代史補百余條蓋補
王元之五代史闕文未備者其書梁事中有鄭準性
諒直長于箋奏成汭鎮(zhèn)荊辟為推官汭嘗殺人亡命
改姓郭氏既貴令準草表乞歸本姓其略曰臣門非
冠蓋家本軍戎親朋之內(nèi)盱睢為人報怨昆弟之間
點染無處求生念故國以狐疑望鄰封而鼠竄名非
伯越乘舟難效于陶朱志切投秦入境遂稱于張祿
如此則前已有此聯(lián)特文正公拈出尢為切當云
事文類聚問姓氏如何分別曰姓是大總腦處氏是
后來次第分別處如魯本姬姓其后有孟氏季氏同
為姬姓氏有不同某嘗言天子因生以賜姓諸侯以
字為謚因以為族竊恐謚本氏字先儒隨他錯處解
去義理不通且如舜生于媯汭武王遂賜陳胡公滿
為媯姓此即因生以賜姓如鄭之國氏本子國之后
駟氏本子駟之后如此之類所謂以字為氏因為族
鼠璞古人姓氏省文多矣如謝射落洛□束蔓萬姒
似莘辛橋喬熊能隨隋止十余姓惟去邑者多如邾
朱郳兒郄谷鄫曾邵召鄣章鄁背亦有分為二姓微
有添減則去邑從衣郇去邑添草郜去邑添水大
率古人用字務省繁文姓氏從邑者多或謂避地避
難避仇未必皆然
宛委余編世之改姓氏如莊為嚴殷為戴恒為元奭
為盛以義改也理為李求為仇舅為咎籍為席弘為
洪朝為晁以音改也棘為棗□為束仲為種概為暨
熊為能鄫為曾慎為真劉為金胙為作敬為文為茍
以字改也蔓落姒莘橋邾郳鄶鄣鄁郕邵隨藤為萬
洛似辛喬朱兒會章背成召隋滕合音與字改也亦
有因一事為萬世不易之姓田千秋乘小車改車謝
服出征改射氏儀以民無上改是劉遵考以忠諫比
伍員改員尤有源流可考逃難山谷強氏曰潛遂失
本姓一姓改為數(shù)姓者如橫四子守墳墓者改為
炅居徐者為居幽者為桂居華陰者為炔此四姓
同一也勾姓本避高宗諱勾濤則仍字更音鉤光
祖則加金絇紡則加絲茍諶則加草句思則易字勾
龍如淵則加龍此六姓同一勾也后世婚姻何自而
辯又有因二音而訛者員音運俞□救反葉音攝今
從正音甄音堅宣和唱名以堅呼之不應訛為真矣
繆或為穆遂成二姓豈源流之固異耶復姓多北人
而中國望族不可以義通者乃因所居而增諸葛則
諸縣之葛申屠則屠原之申胡毋則毋丘之胡閭丘
則頓丘之閭所謂同門而異戶也
聞見后錄說文云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之人其母
感天而生故從女又古姓姚媯姬姜之屬皆從女者
其義甚異典籍難著云
春明退朝錄趙德明歸款真宗賜以宗姓然不附屬
籍晁文元草制云奕世荷殿邦之德舉宗聯(lián)命氏之
榮寶元二年元昊叛詔削屬籍非也
曲洧舊聞俚語有張王李趙之語猶言是何等人無
足掛齒牙之意也宣和間王將明張子能王履道李
士美趙圣從俱在政府是時張王李趙之語喧于朝
野聞者莫不笑
井觀瑣言史中凡改姓名者如劉更生劉歆姚元之
之類當其未改則當著其舊名元魏初諸臣姓氏奇
復孝文太和中始改拓拔氏為元氏拔拔氏為長孫
氏達奚氏為奚氏乙旃氏為叔孫氏此類甚多至西
魏恭帝初元宇文泰廢立乃復國姓拓拔氏九十九
姓改為單者皆復其舊中原故家多易賜番姓宋書
南齊書北魏拓拔氏傳孝文未改姓之先皆著其舊
姓名乃得事實魏收魏書率書新姓溫公通鑒從之
以就簡易失其實矣金斡離不?!醯绕涑跻嘀划?br />書其名今金史盡書后所更名宗望宗弼之類亦非
是陳子經(jīng)續(xù)編通鑒悉書舊名亦為有見
蜀都雜抄蜀人多奇姓今百家姓以為出于宋故首
以趙錢孫李尊國姓也我朝千家姓亦以朱奉天運
起文然未見有天姓者而蜀姓或有出于二家外自
晉魏以來取材于門閥故姓氏尤重唐重八姓論相
于此至不許與他姓為婚姻自八姓以下凡有三百
五十姓宋嘉佑中亦有千姓編雁門卲思撰姓解則
分為一百七十門至有二千五百六十八氏漢潁川
太守聊氏復有萬姓譜古姓之存于今者鮮矣按左
氏因生賜姓胙土命氏以字以謚以官以邑才五者
而已
自復姓之外有三字姓如侯莫陳費也頭吐谷渾之
類四字姓則有自死獨膊井疆六斤皆北國之姓夫
中國無衍語一言見一義北國多侈辭數(shù)言見一義
或曰中國用文字有定形北國用聲音有長短
王弇州集江左門高故稱王謝其次則顧陸朱張淮
北則推崔盧李鄭崔浩宗雖滅而貴不衰隴西之李
居次唐文皇以人主之勢發(fā)憤而望不蓋江左見并
于隋故王謝少減瑯琊之王初在太原上而隋唐之
際太原漸貴至宋益貴是亦乘除之數(shù)也雖然謝安
得比王王自瑯琊太原為周靈王太子后北海陳留
為齊田和后東海亦自姬姓天水九姓為王子比干
后高平京兆為信陵君后又有出自楚威王后者而
謝無聞也王于義大也君也天地人一貫三為王而
謝義辭謝也又雕謝也王氏二十一望而謝二望王
氏無論漢即未渡江以前而為公卿著名者十余人
謝固寥寥也始興篳輅之勛與廬陵雍容之業(yè)又倍
蓰也謝安得比王
張王李趙皆黃帝所賜姓也王氏二十一望最貴者
瑯琊太原也謝二望會稽為貴崔二望清河博陵俱
貴盧氏一望范陽李氏十一望趙郡最貴隴西次之
唐即隴西望也鄭五望滎陽為貴顧一望吳郡陸二
望朱四望張十四望梁氏所重三姓皆吳郡耳十姓
之外劉二十五望而彭城最貴其先陶唐氏也蕭二
望蘭陵最貴趙五望天水最貴楊二望弘農(nóng)為貴周
八望陳徐皆六望唐五望
宛委余編偶一時人賦詩有陸通姓名人不曉所謂
余謂此楚狂接輿也見莊子疏按何氏余冬序錄考
姓名頗詳然亦有未備者因增記于此倉頡姓侯剛
氏見古篆文注許由字武仲見莊子釋文堯姓伊祁
少昊名摯字青陽帝嚳名成湯字高密見帝王世
紀□陶字庭堅孤竹君姓墨名臺見孔叢子注伯夷
名允一名元字公信叔齊名智字公達見論語疏中
子名伯遼見周曇詠史詩當作仲遼見帝王世紀彭
祖姓籛名鏗見論語疏其子名胥余見莊子司馬彪
注老子父名干字元杲見前涼錄老子初生時名元
祿見元妙內(nèi)篇管叔名度見史記注易牙名亞見孔
穎達疏逄蒙之弟名鴻超楊朱之弟名布見列子伯
樂姓孫名陽師曠字子野見莊子疏公孫弘字次卿
見鄒長蒨書子產(chǎn)一名美見左傳注杜康字仲寧見
魏武短歌行注孟軻字子輿見漢書并孔叢子又字
子居見圣證論莊周字休見列子注孫叔敖名饒見
孫叔碑計然一名研一名倪又姓辛字子文見史記
索隱文種字子禽見吳越春秋陳仲子字子終見皇
甫謐高士傳漢高祖父太公名端見后漢書注又名
熅字執(zhí)嘉見皇甫謐帝王世紀昭靈后名含高祖兄
仲名喜曹參字敬伯申公名培見史記注項伯名纏
字伯見漢書注叔孫通名何見楚漢春秋東園公姓
轅名秉字宣明夏黃公姓崔名廓字少通綺里季姓
朱名暉字文季甪里先生姓周名述字元道并見高
士傳壺關(guān)三老茂姓令狐見荀悅漢紀楊王孫名貴
見西京雜記次非亦名荊軻見續(xù)博物志伏生名勝
字子賤見西漢碑文翁名黨字仲翁見張崇文歷代
小志張宗字諸君杜茂字諸公并見陳忠傳注揚子
云所稱李士元者名弘見蜀秦宓傳鄭子真名樸嚴
君平名遵見王貢兩龔傳注張宗字諸公見陳忠傳
注施延字君子見后漢書注田生字子春見楚漢春
秋侯芭字鋪子見論衡丁公名固見楚漢春秋衛(wèi)夫
人名鑠字茂漪見翰墨志綠珠姓梁白州人見小傳
呂安字仲悌居苗姓應玚從弟俱見文選注花卿名
驚定見舊唐書僧一行姓張名璲見續(xù)博物志竇滔
字連波見武后紀失馬塞翁姓李見高谷詩序
湘東王有同姓名錄其書今不存聊舉其灼灼者在
同時如兩曾參一曾參殺人而致曾子之母投杼兩
毛遂一毛遂墮井而致平原君之痛哭異世則魯秋
胡因婦采桑調(diào)其妻投水死漢亦有魯秋胡求聘翟
公女翟公誤傳調(diào)妻事以為薄行而不許婚俱可笑
也其次如國師公劉秀以名應圖讖為王莽所殺而
取王莽者為光武亦劉秀莽遣太師安新公王匡攻
更始定國上公王匡不勝為所執(zhí)殺唐李尚書益與
宗人尚書益者俱赴飲據(jù)上坐因笑曰今日兩副坐
頭俱李益代宗用韓翃知制誥宰相以平盧幕府員
外及江淮刺史請上書春城無處不飛花絕句云用
此韓翃而員外得之事皆奇其他同時者漢時兩韓
信俱高帝時一封楚王一封韓王三召平一故秦東
陵侯一為陳王上柱國一齊相(
恐東陵侯即陳王柱國為陳封者秦自王
翦父子外少徹侯矣不應有東陵侯)
兩王恢俱武帝時一浩侯一大行
謀誘匈奴者也兩王臧武帝朝一二年以郎中令自
殺一六年為太常兩王商俱成帝外戚一為丞相樂
昌侯一為大司馬成都侯兩王章俱哀帝時一河平
三年以太仆為右將軍六年復為太常一四年以京
兆尹直言死兩王崇俱平帝時一新甫侯故丞相嘉
子一大司空扶平侯魏兩王烈一字彥方有隱德一
字長體有道術(shù)晉兩王渾一為涼州刺史系戎之父
一為司徒系濟之父兩王澄一即濟弟封侯一即戎
從弟荊州都督兩孫秀一吳降將一趙王倫嬖臣俱
拜驃騎將軍封公兩周撫一為王敦將一為彭城內(nèi)
史誅梁兩王琳一散騎常侍一德州刺史唐兩李光
進俱代宗朝一為光弼弟一為光顏兄俱蕃將賜姓
為節(jié)度使封公兩李繼昭俱昭宗時一為孫德昭一
為符道昭俱賜姓名降朱梁為使相宋兩王著俱太
祖時一以文學典制一以書學待詔金兩訛可俱大
將稍先后者吳兩公子慶忌一王僚子一夫差末年
將楚兩莊蹺一莊王時大盜一莊王裔孫將軍平滇
自王者漢兩王莽一右將軍一大司馬篡位者兩王
鳳一大司馬大將軍一更始成國上公兩王譚一宜
春侯一平阿侯兩徐干一都護班超司馬一丞相曹
操掾晉兩劉毅一光祿大夫一衛(wèi)將軍兩張禹一丞
相一太傅俱封侯兩解系一見陶璜傳一自有傳兩
王愷一武帝舅一安帝時丹陽尹元兩伯顏一太傅
淮陽王一大丞相秦王兩蕭鈞一蕭鸞子梁武時中
書郎一蕭瑀從子唐太宗時率更令異代而相類者
兩王肅曹魏中領(lǐng)軍為魏制禮元魏尚書令亦為魏
制禮兩王殷朱梁以節(jié)度使叛誅后周太祖亦以節(jié)
度使誅兩王彥章梁大將為晉擒吳統(tǒng)軍為楚擒兩
王珪唐侍中宋左仆射門下侍郎皆門下相也兩王
溥一唐懿宗一周世宗俱宰相仙人有兩王喬其一
即子晉也其一為柏人令天墮玉棺以葬者僧有兩
智永一梁書僧一宋畫僧光武時固始侯李通魏武
時都亭侯李通衛(wèi)大夫王孫賈齊大夫王孫賈魏徐
邈字景山見重武帝為侍中晉徐邈字仙民見重武
帝為中書舍人魏將軍張遼漢兗州刺史張遼字叔
高漢中郎將江革梁御史中丞江革梁李膺為蜀使
至郡武帝悅之問曰今李膺何如昔李膺對云云晉
文公有舅犯平公有咎犯善隱任政李密以祖母老
辭官后魏李密以母老習醫(yī)又隋末蒲山公李密則
天時王方慶為相又王方慶領(lǐng)尚藥奉御高宗初張
昌宗為修文館學士則天永張昌宗為春官侍郎
漢宗室多同名者其自列侯以下或應有之乃至諸
王亦自相犯何也豈非以宗正之失職耶余不能盡
志姑志其顯者四劉慶六安王河間孝王更始燕王
清河孝王四劉章城陽景王高密頃王齊哀王常山
靖王三劉嘉梁荒王瑯琊康王漢中王三劉云城陽
哀王廣德夷王東平煬王三劉定沛厘王彭城頃王
甘陵貞王兩劉長淮南厲王濟陰悼王兩劉榮臨江
閔王沛幽王兩劉遂趙叛王梁夷王兩劉交楚元王
濟北懷王兩劉壽濟北惠王瑯琊恭王兩劉勃濟北
貞王常山王兩劉勝中山靖王平原懷王兩劉武梁
孝王城陽惠王兩劉元淮陽文王淮陽王
即
更始
兩劉
旦燕剌王長沙煬王兩劉賀泗水戴王昌邑王兩劉
授河間頃王膠東共王兩劉寵陳愍王樂安夷王夫
以王賀廢主然泗水先封名之同猶可也淮南竄死
趙遂燕旦以反絕國何所取而同之此大不可解者
也
續(xù)文獻通考四姓漢明帝時有四姓小侯乃樊郭陰
馬四外戚也元魏第甲乙丙丁為四姓唐以崔盧李
鄭為四姓各有不同
漢書貨殖傳有姓偉姓其姓偉其名也儒林傳丁姓
子孫從榮廣受谷梁春秋丁其姓姓其名子孫其字
也
六帖云周之時有騏期漢之時有杜度謂姓名同音
也□言又云周之時有魯大夫眾仲余又謂周之時
有衛(wèi)大夫承成戰(zhàn)國之時有韓大夫摎留漢之時有
虞禹張章三國之時有奚熙北燕錄有光祿大夫乙
逸而我朝亦有大理卿周舟
萬姓統(tǒng)譜歐陽文忠公蘇明允各為世譜文忠依漢
年表明允以禮大宗小宗為次雖例不同皆足以考
其世次也然文忠所謂不知姓之所自而昧昭穆之
敘則禽獸不若也其譏切世之人可謂至矣然歐陽
氏得姓凡幾年其間文學之士蓋亦多矣文忠始為
之譜斯言恐未為得也
見聞搜玉唐鄭準為荊南節(jié)度使成汭從事汭本姓
郭代為作乞歸姓表云名非霸越浮舟難效于陶朱
志在投秦出境遂稱于張祿其后范文正公以隨母
冒姓朱登第后乞歸姓表遂全用之云志在投秦入
境遂稱于張祿名非霸越乘舟偶效于陶朱議者謂
文正公襲用古人全語然實范氏當家故事非攘竊
也
珍珠船四姓滎陽鄭岡頭盧澤底李土門崔皆為鼎
甲太原王亦四姓之匹而呼為钑鏤王家謂銀質(zhì)而
金飾也
氏族總部外編
續(xù)文獻通考方外異姓天皇氏姓望名獲字子潤地
皇氏姓岳名鑒字子元人皇氏姓愷名胡字文生其
說出洞神部乃晉人托上清紫微元君偽作者
元始天尊姓樂名靜信見度人經(jīng)
玉門子姓玉名剛
九靈子姓皇名化
北極子姓陰名恒
絕洞子姓李名修
太陽子姓離名明
太陽女姓朱名翼
太陰女姓盧名全
太元女姓顓名和
南極子姓柳名融
黃盧子姓葛名起
馬名生姓和名君賢
張道陵名輔
劉根字君安
尹軌字公度
介象字元則 皆見佛仙傳
河伯姓馮名夷字公子見圣賢冢墓記秦宗新祠頌
又姓呂名公子夫人姓馮名夷見龍魚河圖
翁仲姓阮見史注
太真夫人姓王名婉羅見真仙通鑒
毛女字玉美見神仙傳
醫(yī)王子姓古名老師見本草傳序
浮丘公姓李見列仙傳
壺公姓施名存見真誥又姓謝名元見丹臺錄
武當戴將軍姓燕名濟
洪崖先生姓張后洪崖先生亦姓張名氳 俱見真
仙通鑒
東王公名倪字君明西王母姓楊名回又記事珠云
姓何名婉妗
天翁姓張字刺渴名堅前天翁姓劉
神名隗又姓張名單字子郭
井鬼名瓊
廁鬼名頊又姓郭名登 見酉陽雜俎
日姓張名表字長史日中青帝名圓常元字照龍韜
赤帝名靈丹峙字綠虹映白帝名皓□將字回金霞
黑帝名澄潧渟字元祿炎黃帝名壽逸阜字飆暉像
月姓文名申字子光月中青帝夫人名蛾隱珠字芬
艷嬰赤帝夫人名翳逸寥字婉延虛白帝夫人名弄
素蘭字□蓮花黑帝夫人名結(jié)蓮翹字淳屬金黃帝
夫人名青營襟字炅定容
東岳姓元丘名目陸南岳姓爛名洋光西岳姓浩名
元倉北岳姓伏名通萌中岳姓角名普生
東海姓哄名內(nèi)靈西海姓道名洞清北海姓喻名淵
元
又東海姓何名歸君南海姓劉名囂君西海姓劉名
漱君北海姓吳名禽強君
歲星姓碧空名澄瀾字青凝夫人姓涵常名寶容字
飛云
熒惑星姓渙空名惟淳字散融夫人姓陽常名華瓶
字元羅
太白星姓寥名振尋字
原
缺
夫人姓明常名□空字
娥
鎮(zhèn)星姓藏睦名耽延字
原
缺
夫人姓康常名空瑤字
非賢
雷公江赫沖
電母秀文英
風伯方道彰
雨師陳華夫 以上俱見道德經(jīng)
閻羅王名閃多見佛經(jīng)
昴姓鞞耶尼形如剃刀屬火
畢姓頗羅隨形如笠屬木
觜姓黎佉耶尼形如鹿頭屬日又月之子
參姓天婆斯
缺
絺形如婦人黡屬日
井姓同參形如足跡屬日
鬼姓炮波羅形如佛胸屬木
柳姓同參形如蛇屬日
星姓實伽耶尼形如河岸屬火
張姓瞿曇形同井屬福德天
翼姓憍陳如形同井屬林天
軫姓迦遮延形如人手屬娑黎帝
角姓貨多羅形同軫屬喜樂天
亢姓迦旃延
氐姓多羅尼 二星不載形屬
房姓阿藍婆形如瓔珞屬慈利天
心姓迦羅延形如大麥屬忉利天
尾姓遮耶尼形如蝎尾屬臘師天
箕姓持斧迦形如牛角屬清凈天
斗姓莫迦還形如人拓石屬不載
牛姓梵嵐摩形如牛頭屬梵天
女姓帝利迦遮耶尼形同心屬紐天
虛姓同翼形如鳥
危姓單羅尼形同參 屬俱不載
室姓閻浮都迦屬蛇頭天蝎天之子形不載
壁姓陀難阇
奎姓阿瑟咤 形屬俱不載
婁姓阿含婆形如馬頭
胃姓迦形如鼎足 屬俱不載以上俱出酉陽
雜俎
太乙君名臘
甲子神名弓隆呼之入水不溺
甲戌神名執(zhí)明呼之入火不燒
鐘山神鼓
昆侖山陸吾
泑山蓐收
日光山計蒙
岐山涉鼉
大夫山于兒
海北鐘山燭陰
差丘北曰奢比尸
大人北曰肝榆尸
朝陽谷曰天旻
巴神曰孟涂
東海渚偶子偶京旸谷奢比尸
南海渚不返胡余
西海渚弇茲月山曰噓
北海渚禺強柜 以上俱見山海經(jīng)
五岳真形圖東岳歲西岳善南岳崇北岳晨
中岳惲
龍魚圖泰山姓圓名常龍衡山姓丹名靈峙華山姓
浩名□狩恒山姓澄名潧渟嵩山姓壽名逸群 已
上呼之令人不病
東海神姓馮名修青又名阿明夫人姓朱名隱娥亦
名阿明
南海神姓
缺
名亦夫人姓翳名逸寥又名祝融
西海神姓勾大名丘伯夫人姓靈名素蘭又名巨乘
北海神姓是名禹帳里夫人姓結(jié)名蓮翹又名禺強
河圖載東方蒼帝神名靈威仰南方赤帝神名赤熛
怒中央黃帝神名含樞紐西方白帝神名白招拒北
方黑帝神名□光紀
龍魚圖又有泰山將軍唐臣霍山將軍朱丹華山將
軍鄒尚恒山將軍莫惠嵩山將軍石元
太公金匱有東海神曰勾芒南海神曰祝融西海神
曰蓐收北海神曰元冥
佛道二氏姓名可考者阿彌陀佛姓憍尸迦
婆尸佛尸棄佛舍佛俱姓拘若利
拘留孫佛拘那舍牟尼佛迦葉佛俱姓迦葉
釋迦文佛姓剎利
瞿曇氏小字頓吉訛為悉達
彌勒佛姓慈氏名阿逸多
一祖摩訶迦葉姓波羅門大目犍連名胡頭一名萊
服根須菩提名鳩留產(chǎn)
二祖阿難姓剎利
三祖商那和修姓舍多名舍那婆斯
四祖優(yōu)婆曲多姓首佗
七祖婆須密姓頗羅墮
八祖佛陀難提姓瞿曇
九祖伏駝密多姓舍羅
十一祖富那夜奢姓瞿曇
十二祖馬鳴大士名功勝
十五祖迦那提婆姓舍羅
十八祖迦耶舍多姓蔚頭藍
十九祖鳩摩羅多姓婆羅門
二十一祖婆修盤頭姓舍佉
二十三祖鶴勒那姓婆羅門
二十四祖師子
二十五祖婆舍斯多姓俱同
中國初祖達摩姓剎利帝本名菩提多羅
二祖慧可姓姬
四祖道信姓司馬
五祖弘忍姓周
六祖慧能姓盧名能
僧伽大士姓何
高坐道人名吉友
牛頭一祖姓韋
二祖智巖姓華
鳥窠禪師姓吳名元卿
大慧姓馮
岳懷讓姓杜
永嘉元覽姓戴
石頭姓陳
徑山大覺姓朱
馬祖道一姓馮
二祖慧海姓朱
南泉姓王
龐居士名蘊
神會姓高
仰山寂會姓葉
溈山靈佑姓趙
黃蘗姓邢
北宗神秀姓李
嵩岳慧安姓衛(wèi)
支遁姓關(guān)
佛圖澄姓帛邢州寺碑云姓濕
竺道潛姓王
竺僧虔姓王名晞
道安姓衛(wèi)一云姓帛
慧遠姓賈
寶志姓朱
元奘姓陳名袆
慧頤姓李
萬回一行俱姓張
慧永姓鄱
曇邕姓楊
僧姓傅
竺道僧姓魏
慧觀姓崔
慧義姓梁
道淵姓寇
慧林姓劉
元暢姓趙
僧遠姓皇
僧慧姓皇甫
寶亮姓徐
法通姓褚
單道開姓孟
白足和尚名曇如
元高姓魏
僧旻姓孫
法云姓周
智藏姓顧
慧超姓廉
慧約姓婁
僧稠姓孫
僧達姓李
三軍法司姓尉遲
忠國師姓冉
圭峰姓何
懷素姓錢
宣律師姓錢
智永智果俱姓王
齊己姓胡
貫休姓姜
辨才姓袁 以上見佛經(jīng)傳燈錄高僧傳法書要錄
等書
三清姓名上清三尊譜錄則云第一度師上元真明
道君即元始上皇丈人法姓諱□字奏正音姓無
名延世音字觀觀第二度師□上元老即高上九天
太上真王法姓諱字正音姓虛□名上觀洞
字運梵靈第三度師即金明七真法姓諱字
正音姓虛元妙名延世明字系上無一在上清金相
宮一在上清蘭宮一在上清丹靈上宮大有金書復
稱天寶君為大洞尊神號玉清宮靈寶君為洞元尊
神號上清宮神寶君為洞神尊神號太清宮此則三
清之別號也
六甲姓名甲子神名王文卿甲戌神名展子江甲申
神名扈文長甲午神名衛(wèi)玉卿甲辰神名孟非卿甲
寅神名明文章
六丁姓名丁卯神名司馬玉女足月之丁丑神趙子
玉玉女顧□丁亥神張文通玉女曹漂之丁酉神臧
文公玉女得喜丁未神石叔通玉女寄防岐丁巳神
崔巨卿玉女明心之以上俱見老君六甲符
諸姓窅渺本不足信往往散見于簡編亦博雅之
士所資也余故匯而錄之
唐時五祖弘忍大師黃梅人生而無父棄之水中不
死人呼無姓兒四祖道信嘗于路逢之問小兒何姓
曰是佛姓曰汝無姓耶曰姓空故無師因乞為弟子
后為法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