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字懷英,并州太原人氏。小時候,門人中有被殺害的,吏就此事前來盤問,眾門人爭辯、討論。仁杰仍誦讀書文不放下,吏責備他,他回答說“:正在書卷中與圣賢對話,哪有空閑同時與俗吏說話呢?”后被推舉為通曉經(jīng)術(shù)的人才,升調(diào)做汴州參軍。受到吏的誣告,黜陟使閻立本召見并訊問他,覺得狄仁杰的才能不同一般,帶有歉意說:“圣人仲尼稱觀過知仁,你可以說是滄海遺珠??!”
極力推薦他,使他得授并州法曹參軍。
狄仁杰的父母親住在河陽,他登上太行山,回頭遠望,見白云孤飛,對左右說:“我的父母親就住在它的下面。”望了很久、很久,直到白云移了位置,他才離去。
同一知府的參軍鄭崇質(zhì)的母親年老多病,又碰上鄭崇質(zhì)被派出使邊遠之地。
仁杰對他說“:你能夠讓母親因您遠在萬里而憂愁嗎?”于是,向長史藺仁基建議代替鄭前去,仁基嗟嘆贊美狄、鄭的情誼,這時,仁基正與司馬李孝廉不和,有感而對李說:“咱們不覺得慚愧了。”藺、李二人相處得如當初那樣好了。每一提及,就說:“狄公賢德,北斗以南,僅此一人而已?!?br />
過了不久,狄仁杰升遷為大理丞,一年之中,判完了積壓的案件達一萬七千人之多,被當時的人稱頌為“平恕”。左威衛(wèi)大將軍權(quán)善才、右監(jiān)門中郎將范懷義由于用斧誤砍昭陵的柏樹,按律定罪應當免死,唐高宗卻下詔書要殺他們。
仁杰上奏章申述他們不應當論死,高宗發(fā)脾氣說:“這是使我背不孝子孫的罪名,一定要殺?!比式苷f:“西漢有偷盜高廟玉環(huán)之事,漢文帝想要滅其族,張釋之在朝廷直言規(guī)勸說‘:假如盜取了長陵一把土,將如何按律加其罪?’于是罪只殺一人。陛下的法律懸掛在宮外闕門上,法律規(guī)定本來就有差別等次的,罪不至于死而讓他們?nèi)ニ?,這是什么緣故呢?
現(xiàn)在誤砍一株柏樹,就殺掉二位大臣,后世之人將說陛下是什么樣的君主呢?”高宗的心里疙瘩解開了,于是免去了二人的死罪。過了幾天,任命狄仁杰為侍御史。左司郎中王本立以為得寵而放縱自己,肆無忌憚,仁杰上奏彈劾,列其罪惡。
詔書下,意在寬宥。仁杰說:“朝廷如果借缺乏賢才而寬恕他們,那像本立這樣的人倒不少。陛下憐惜有罪,而讓成文的法律有虧損,怎么辦呢?我愿率先被斥,讓滿朝文武大臣有所警戒?!庇谑?,本立抵罪。由于這,朝廷紀綱肅然。仁杰出使岐州時,有數(shù)百逃亡的士兵,搶劫過往行人財物,致路不暢通。官府捕捉盜黨并嚴加審訊,余黨則四處作亂而又制止不住。仁杰說“:這是他們走投無路而成了禍患?!庇谑枪_說明自首的待遇。
凡捕捉到的告訴他們后就放了,使他們相互知曉。結(jié)果,這些盜徒都來歸案自首。高宗贊嘆仁杰權(quán)宜達變得當。
仁杰升遷為度支郎中。高宗駕幸汾陽宮,仁杰為知頓使。并州長史李氵中玄以路必經(jīng)妒女祠,民間傳言盛服經(jīng)過,會招致風雷交加為由,征發(fā)數(shù)萬士卒改修皇帝經(jīng)過的馳道。仁杰說:“天子出行,風伯為之清塵,雨師前來灑道,為什么要回避妒女呢?”于是,制止了這次徭役。
高宗嘉獎仁杰說“:真正的大丈夫??!”仁杰出任寧州刺史,安撫各戎部落,深得他們的歡心,寧州郡人立碑頌揚這件事。
仁杰調(diào)入朝廷,拜為冬官侍郎,任江南巡撫使出使。吳、楚一帶民間習俗,濫設祠堂。仁杰下令禁止,毀掉祠堂一千七百余座,只留下夏禹、吳太伯、季札、伍員的祠堂四座。
仁杰轉(zhuǎn)調(diào)文昌右丞,出任豫州刺史。
當時越王的兵被打敗,剩下黨羽二千多人論罪當死。仁杰收繳了他們的兵器,上密奏說:“臣想有所陳奏,又似乎在替叛逆之人說理;不說,將連累陛下沒有體恤之意,奏章寫好了又毀掉了,我拿不定主意。這些人都不是本意要作亂,而是被脅迫、連累成這樣的?!辈痪茫t令下,全都被貶到邊疆戍衛(wèi)。他們被押解出寧州時,父老鄉(xiāng)親迎著并安慰他們說:“狄使君使你們活著啊!”因而,他們都相聚在碑下哭泣。這些囚徒齋戒三日后才離開寧州,到了被流放的處所,又為狄仁杰立碑。當初,宰相張光輔討伐越王,仗軍功自傲,多有過分的索取,被仁杰拒絕。
光輔發(fā)怒說“:州府難道輕視元帥不成?”
狄仁杰說:“亂河南的只是越王一人,您率領三十萬之眾來平息叛亂卻放縱他們殘暴橫行,使無辜的百姓都墜入涂炭之中,這是死了一個越王,卻生出了一百個越王。況且,王師一到,百姓的歸順數(shù)以萬計,從城上縋下的人,把城外的四面都走成了小路。您為什么放縱邀功請賞的人以殺害投降之人來作為功勞,使得喊冤的痛哭之聲響徹上天?假如我能得到上方斬馬之劍加到您的脖子上,即使死了也沒有什么遺憾了?!睆埞廨o還朝,上奏報狄仁杰不謙虛謹慎,狄仁杰被貶謫為復州刺史,后又被謫遷為洛州司馬。
天授二年,狄仁杰以地官侍郎的身份,同時領風閣鸞臺平章事。武后對他說“:你在汝南有政績,但也有詆毀你的人,要想知道他嗎?”仁杰辭謝說:“陛下您認為是錯的,臣一定改正錯;認為我沒有錯,那就是臣的幸運。詆毀之人是誰,我不愿意知道?!蔽浜筚潎@他為忠厚長者。當時太學生緊急求見,武后聞報認為可以。仁杰說“:人君只有生殺權(quán)柄不能借給他人,至于簽署文書、上奏請見應當責成有關(guān)部門去辦理。尚書省決斷事務,左、右丞不管拘捕;左、右丞相不判決囚犯,何況天子呢?太學生們告見,這是丞、簿的職責,如果報告允許謁見,那些貴胄弟子多達數(shù)千人,得下多少詔令呢?
只要將明文規(guī)定告訴他們就行了?!蔽浜蟛杉{了仁杰的意見。
狄仁杰被酷吏來俊臣誣陷犯了謀反罪,被捕入獄。這時,其他受牽連的人犯害怕來俊臣的嚴刑拷打,都含屈招認,只求聽到減免死罪的消息。來俊臣提審仁杰,仁杰說:“周朝革命,我是唐臣,謀反歷來就是事實。”來俊臣用木棒毒打,抓入牢獄。來手下的一個親信王德壽利用感情到獄中對仁杰說“:我的意思是讓你的處境求得稍微好些,只要你肯供說楊執(zhí)柔是你的同黨,我就設法開脫你的死罪?!比式車@氣說:“老天在上,我狄仁杰能干這種傷天害理的事嗎?”說完就用頭碰柱,血流滿面。王德壽害怕了,趕緊溜掉。時間久了,看守漸漸松怠,于是,狄仁杰便借了筆,在布上寫了奏章,放在褚色的破衣內(nèi),對牢中看守說:“天熱了,請把這衣送到我家,讓他們把里面的棉花去掉?!比式艿膬鹤拥夜膺h見到衣內(nèi)的奏章,就送呈武后,武后派使者去視察。來俊臣讓狄仁杰穿著官服出見使者,并秘密下令要王德壽以狄仁杰的名義寫了一道謝死表,交給使者帶回。后來,武后召見狄仁杰問道:“你為什么要謀反?”狄說“:我并沒有謀反,而是差一點被無辜打死?!蔽浜竽贸鲋x死表給他看,狄說:“這不是我寫的?!蔽浜笾懒诉@是別人代筆捉刀搞的花招,便免去了狄仁杰的死罪。武承嗣多次請求誅殺狄仁杰,武后說“:免死令已下,不可追回了?!边@時,被誣陷的鳳閣侍郎任知古等人七族全都得到寬宥。御史霍獻可用頭叩金殿玉階苦苦力爭,要一定殺掉狄仁杰等,于是貶謫狄仁杰為彭澤令,彭澤邑人為仁杰立長生祠。
萬歲通天年間,契丹攻陷冀州,河北軍民為之震驚恐慌。這時,狄仁杰被提升做魏州刺史。前任刺史害怕賊兵到,驅(qū)趕老百姓去保衛(wèi)城池,修整守城器械。
仁杰到任后,說:“賊兵還在遠處,何必自己使老百姓疲憊?萬一敵虜來了,我自有辦法對付,何必預先勞累他們?”于是,把全部守戍的老百姓放回去耕田。敵虜聽到這個消息也引兵退去。老百姓愛護擁戴狄仁杰,又為他立祠。過了不久,仁杰又轉(zhuǎn)任幽州都督,武后賜給他紫袍、龜帶,還親自制十二個金字在袍上,以表彰他的忠誠。
仁杰奉詔回京拜為鸞臺侍郎,又同時領鳳閣鸞臺平章事。這時,正發(fā)兵戍守疏勒四鎮(zhèn),老百姓不堪其苦,怨聲載道。仁杰規(guī)諫說:“上天生下四夷,都在先王的疆域之外。東與滄海相距,西有流沙阻隔,北被大漠橫斷,南有五嶺隔絕,這是上天用來界別中外的。這是有上古典籍所記載、聲威教化所及的,凡三代不能達到的,國家兼吞了它。詩人崇尚在太原少有攻伐,在江、漢施行教化,這樣追溯久遠的前代后裔,就在我國的版圖之內(nèi),遠遠超過了夏、商時期?。‖F(xiàn)在卻到域外荒涼之地去實施武力,求得功勞,耗盡府庫的財物,去爭那貧瘠的不毛之地,就是得到了這些地方的人也增加不了多少賦稅,得到了這些土地又不能耕田養(yǎng)桑,只求奪冠統(tǒng)率遠夷,卻不從事鞏固本土,安定民心,這是秦始皇、漢武帝的所作所為??!傳云:‘再走翻了車的軌跡,未必就安全?!@話說的雖是小事,也可用來比喻國家大事。
“臣以為國家的軍旅每年出動,調(diào)度的費用習以為常地逐年增多,右邊戍守四鎮(zhèn),左邊駐防安東,國庫空虛,輾轉(zhuǎn)運輸?shù)能囕v在路上往來不絕,服役在外的人時間長了,怨婦曠夫必然會多。上對此如不體貼撫恤,那政令就不會行得通;政令行不通,就必然會使有害之氣發(fā)生;有害之氣發(fā)生,那毒蟲螟蛉就會生長,水災旱災就會泛濫了??!正值現(xiàn)在關(guān)東發(fā)生饑荒,蜀、漢之地有人流亡,江、淮及其以南地區(qū)苛捐雜稅從未停止過。百姓不能再生存下去了,那就只好相繼為盜,國家的本與根一動搖,憂思就不會少??!
之所以這樣,都是因為貪功而伐域外,耗盡中原了啊!以往漢元帝采納賈捐之的計謀,停止了對珠崖用武,宣帝用魏相的策略,放棄了車師的土地。貞觀年間,攻克平息域外九姓部落,冊封李思摩為可汗,讓他統(tǒng)率各個部落,夷狄有叛亂的就討伐,有投降的就安撫,這就有避免消耗、保存實力的意義而沒有遠戍勞苦百姓的徭役?,F(xiàn)在阿史那斛瑟羅是陰山貴胄之后,歷代雄駐沙漠,如果委任他駐守四鎮(zhèn),以統(tǒng)率域外各部落,封其為可汗,派遣他抵御寇患,那國家既有扶植部落的好處,又沒有輾轉(zhuǎn)運輸?shù)膭诳?。放棄四?zhèn),使中原得到好處;罷守安東,遼西獲得實惠,節(jié)省遠戍的軍費集中兵甲器械鎮(zhèn)守要塞,恒、代的鎮(zhèn)守牢固,邊關(guān)州郡也就豐足了??!
“況且,行仁政的外域安寧,可以緩解域內(nèi)危機。陛下應下詔讓邊關(guān)軍隊謹慎守備,以逸待勞,那么將士們會力量倍增;以主抵御客侵,那我方就會得到方便;堅壁清野,敵寇就什么也得不到。如果他們主動出擊,深入就有寸步難行的憂慮,淺入又沒有繳獲俘虜?shù)暮锰?。這樣,不到幾年,四鎮(zhèn)與安東二處的敵寇可以不用討伐就臣服了?!?br />
又請求廢安東,恢復高姓的做君長,免去江南輾轉(zhuǎn)運輸糧草,讓百姓得到安寧。這些意見未被采納。
張易之曾經(jīng)不在意地請教自身安全的計謀,仁杰說:“只有勸武后迎回廬陵王可以免除禍患。”這時,武后想立武三思為皇太子,為此詢問宰相,眾大臣都不敢回答。仁杰說:“依臣看,上天和百姓都沒有厭棄唐的仁德。此刻,匈奴侵犯邊境,陛下讓梁王三思在市上招募勇士,過了一個月還不到一千人。廬陵王代替梁王做這件事,不到十天,就募兵五萬。
現(xiàn)在要承繼大統(tǒng),非廬陵王不可?!蔽浜蟠笈T議。過后好長一段時間,武后召見仁杰說:“朕多次夢見博雙陸而不勝,這是什么原因?”這時,狄仁杰與王方慶都在,二人同時回答:“博雙陸不勝,無子??!上天有意用這警戒陛下呀!況且太子是天下的根本,根本一動搖,那天下就危險了。文皇帝冒刀刃箭林,沖鋒陷陣,勤奮用力奪得天下并傳之后代子子孫孫。先帝病危,詔令陛下監(jiān)國。陛下獲取帝位十幾年,又要傳位給三思。況且,姑侄與母子哪個親?陛下立廬陵王為皇太子,您駕崩后能常享宗廟,若立三思為皇太子,宗廟里就不會有您這姑姑的神主牌位了。”武后感悟,當天就派徐彥伯到房州迎接廬陵王,廬陵王到后,武后把廬陵王藏在王帳中,召見仁杰說廬陵王的事。仁杰懇請意切,以致哭泣不能停止。武后讓廬陵王出來,說:“還你皇太子?!比式芄虬葸殿^,說:“太子回來了,還沒人知道,人言紛紛,怎么才能讓人相信呢?”武后認為對,就下詔令,使皇太子住在龍門,然后按禮數(shù)迎接回宮。滿朝文武及老百姓都十分高興。當初,吉頊、李昭德多次請求太子回宮,武后就是不答應,只有仁杰每每以母子天性為說詞,武后即使忌恨不做聲,卻不能不感悟,因此終于恢復了唐的嗣統(tǒng)。
不久,任官納言并兼任右肅政御史大夫。突厥入侵趙、定等地,大肆殺人搶掠。詔下,任命狄仁杰做河北道行軍元帥,并授權(quán)他見機行事。突厥殺盡所掠擄的男女達萬余人,由五回的路離開,仁杰猛追沒有趕上。改任為河北安撫大使。當時,百姓大都被突厥脅從,當突厥兵已離開,又怕被殺就紛紛逃跑或隱藏。
仁杰上疏說:“議論者以為敵虜入侵,才開始明了百姓的反抗或服從,有的被迫脅從,有的愿意服從,有的接受了偽官偽職,有的被招撫。誠然,山東之人重義氣,做事死也不會后悔。由于興起軍旅,調(diào)撥征發(fā)繁重,使得百姓家產(chǎn)受損失、被破壞,拆屋賣田,老百姓也無法達到所需數(shù)額。又有官吏侵占漁利,州縣的苛捐徭役,督促催促,嚴刑拷打,情況危急,催逼緊迫,只好不遵循禮儀,投敵如投犬羊,為的是茍延性命。這是君子所愧做的事,但小人卻習以為常了。百姓好比是水,堵塞了就成了淵,疏通了就成了河,暢通、阻塞哪有一定之規(guī)。以往,董卓之亂,帝乃流亡,卓已被捉被殺,對其部屬沒有赦免,因此,事變接二連三地發(fā)生,流毒京師宗室,這是因為施的恩惠不普遍、不恰當,失去機會在先的緣故。現(xiàn)在,擔著罪惡的軍伍,隱匿逃竄到深山大澤,如果赦免就出來,不赦免就瘋狂,山東的眾多盜賊,由于這個原因而集聚,所以臣以為邊關(guān)暫時告警不足為憂患,中原大地不安寧誠可為憂慮??!主持大國之政的不可用管理小地方的辦法去治理,事情牽扯的面寬了不可以過細去分。人主所從事的是不必按常規(guī)處置,愿大赦河北,一個也不要問罪?!毕略t認可。
仁杰還朝,拜為內(nèi)史。武后駕幸三陽宮,王公大臣全都跟隨,武后獨賜仁杰在最顯要的位置,禮眷甚隆,超出尋常,沒有等輩的。這個時候,李楷固、駱務整討伐契丹,并攻克了它,在含樞殿獻俘獲,武后十分高興。這兩個人本來是契丹李盡忠的部將,盡忠入侵,楷固等多次挫敗王師,后來投降,有司請求按律論罪處死。仁杰稱他們驍勇,可留任,如果免去死罪,一定會對武后感恩戴德,還可建立功勛。到這時候,凱旋來朝,武后向仁杰舉酒,贊賞他知人。授楷固為左玉鈐衛(wèi)大將軍、燕國公,賜姓武;授務整右武威將軍。
武后將要營造佛像大菩薩,計算花費要數(shù)百萬,官府庫存不夠,就詔令天下的和尚每天施舍一錢相助。仁杰規(guī)勸說:“做工不能役使鬼,必定要役使人;莊稼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終究是由地里長出來的。不損害百姓,還有什么可求的?現(xiàn)在邊境未得安寧,適宜于放寬征發(fā)鎮(zhèn)守的徭役,省免不急需辦的事務,即使雇請工匠勞作,是以此接濟窮人,但誤了農(nóng)時,這是放棄根本。況且,沒有官助,按理難以辦成。既費官府財物,又耗盡人力,如一方有災難,那用什么去救濟呢?”武后由于這個緣故,就中止了這次工役。
狄仁杰圣歷三年逝世,享年七十一歲,追贈文昌右相,謚號為“文惠”。仁杰所薦進的如張柬之、桓彥范、敬暉、姚崇等都是唐的中興名臣。當初,居母喪期間,有白鵲順服的祥瑞。唐中宗登帝位后,追贈狄仁杰司空。睿宗又封他為梁國公。
極力推薦他,使他得授并州法曹參軍。
狄仁杰的父母親住在河陽,他登上太行山,回頭遠望,見白云孤飛,對左右說:“我的父母親就住在它的下面。”望了很久、很久,直到白云移了位置,他才離去。
同一知府的參軍鄭崇質(zhì)的母親年老多病,又碰上鄭崇質(zhì)被派出使邊遠之地。
仁杰對他說“:你能夠讓母親因您遠在萬里而憂愁嗎?”于是,向長史藺仁基建議代替鄭前去,仁基嗟嘆贊美狄、鄭的情誼,這時,仁基正與司馬李孝廉不和,有感而對李說:“咱們不覺得慚愧了。”藺、李二人相處得如當初那樣好了。每一提及,就說:“狄公賢德,北斗以南,僅此一人而已?!?br />
過了不久,狄仁杰升遷為大理丞,一年之中,判完了積壓的案件達一萬七千人之多,被當時的人稱頌為“平恕”。左威衛(wèi)大將軍權(quán)善才、右監(jiān)門中郎將范懷義由于用斧誤砍昭陵的柏樹,按律定罪應當免死,唐高宗卻下詔書要殺他們。
仁杰上奏章申述他們不應當論死,高宗發(fā)脾氣說:“這是使我背不孝子孫的罪名,一定要殺?!比式苷f:“西漢有偷盜高廟玉環(huán)之事,漢文帝想要滅其族,張釋之在朝廷直言規(guī)勸說‘:假如盜取了長陵一把土,將如何按律加其罪?’于是罪只殺一人。陛下的法律懸掛在宮外闕門上,法律規(guī)定本來就有差別等次的,罪不至于死而讓他們?nèi)ニ?,這是什么緣故呢?
現(xiàn)在誤砍一株柏樹,就殺掉二位大臣,后世之人將說陛下是什么樣的君主呢?”高宗的心里疙瘩解開了,于是免去了二人的死罪。過了幾天,任命狄仁杰為侍御史。左司郎中王本立以為得寵而放縱自己,肆無忌憚,仁杰上奏彈劾,列其罪惡。
詔書下,意在寬宥。仁杰說:“朝廷如果借缺乏賢才而寬恕他們,那像本立這樣的人倒不少。陛下憐惜有罪,而讓成文的法律有虧損,怎么辦呢?我愿率先被斥,讓滿朝文武大臣有所警戒?!庇谑?,本立抵罪。由于這,朝廷紀綱肅然。仁杰出使岐州時,有數(shù)百逃亡的士兵,搶劫過往行人財物,致路不暢通。官府捕捉盜黨并嚴加審訊,余黨則四處作亂而又制止不住。仁杰說“:這是他們走投無路而成了禍患?!庇谑枪_說明自首的待遇。
凡捕捉到的告訴他們后就放了,使他們相互知曉。結(jié)果,這些盜徒都來歸案自首。高宗贊嘆仁杰權(quán)宜達變得當。
仁杰升遷為度支郎中。高宗駕幸汾陽宮,仁杰為知頓使。并州長史李氵中玄以路必經(jīng)妒女祠,民間傳言盛服經(jīng)過,會招致風雷交加為由,征發(fā)數(shù)萬士卒改修皇帝經(jīng)過的馳道。仁杰說:“天子出行,風伯為之清塵,雨師前來灑道,為什么要回避妒女呢?”于是,制止了這次徭役。
高宗嘉獎仁杰說“:真正的大丈夫??!”仁杰出任寧州刺史,安撫各戎部落,深得他們的歡心,寧州郡人立碑頌揚這件事。
仁杰調(diào)入朝廷,拜為冬官侍郎,任江南巡撫使出使。吳、楚一帶民間習俗,濫設祠堂。仁杰下令禁止,毀掉祠堂一千七百余座,只留下夏禹、吳太伯、季札、伍員的祠堂四座。
仁杰轉(zhuǎn)調(diào)文昌右丞,出任豫州刺史。
當時越王的兵被打敗,剩下黨羽二千多人論罪當死。仁杰收繳了他們的兵器,上密奏說:“臣想有所陳奏,又似乎在替叛逆之人說理;不說,將連累陛下沒有體恤之意,奏章寫好了又毀掉了,我拿不定主意。這些人都不是本意要作亂,而是被脅迫、連累成這樣的?!辈痪茫t令下,全都被貶到邊疆戍衛(wèi)。他們被押解出寧州時,父老鄉(xiāng)親迎著并安慰他們說:“狄使君使你們活著啊!”因而,他們都相聚在碑下哭泣。這些囚徒齋戒三日后才離開寧州,到了被流放的處所,又為狄仁杰立碑。當初,宰相張光輔討伐越王,仗軍功自傲,多有過分的索取,被仁杰拒絕。
光輔發(fā)怒說“:州府難道輕視元帥不成?”
狄仁杰說:“亂河南的只是越王一人,您率領三十萬之眾來平息叛亂卻放縱他們殘暴橫行,使無辜的百姓都墜入涂炭之中,這是死了一個越王,卻生出了一百個越王。況且,王師一到,百姓的歸順數(shù)以萬計,從城上縋下的人,把城外的四面都走成了小路。您為什么放縱邀功請賞的人以殺害投降之人來作為功勞,使得喊冤的痛哭之聲響徹上天?假如我能得到上方斬馬之劍加到您的脖子上,即使死了也沒有什么遺憾了?!睆埞廨o還朝,上奏報狄仁杰不謙虛謹慎,狄仁杰被貶謫為復州刺史,后又被謫遷為洛州司馬。
天授二年,狄仁杰以地官侍郎的身份,同時領風閣鸞臺平章事。武后對他說“:你在汝南有政績,但也有詆毀你的人,要想知道他嗎?”仁杰辭謝說:“陛下您認為是錯的,臣一定改正錯;認為我沒有錯,那就是臣的幸運。詆毀之人是誰,我不愿意知道?!蔽浜筚潎@他為忠厚長者。當時太學生緊急求見,武后聞報認為可以。仁杰說“:人君只有生殺權(quán)柄不能借給他人,至于簽署文書、上奏請見應當責成有關(guān)部門去辦理。尚書省決斷事務,左、右丞不管拘捕;左、右丞相不判決囚犯,何況天子呢?太學生們告見,這是丞、簿的職責,如果報告允許謁見,那些貴胄弟子多達數(shù)千人,得下多少詔令呢?
只要將明文規(guī)定告訴他們就行了?!蔽浜蟛杉{了仁杰的意見。
狄仁杰被酷吏來俊臣誣陷犯了謀反罪,被捕入獄。這時,其他受牽連的人犯害怕來俊臣的嚴刑拷打,都含屈招認,只求聽到減免死罪的消息。來俊臣提審仁杰,仁杰說:“周朝革命,我是唐臣,謀反歷來就是事實。”來俊臣用木棒毒打,抓入牢獄。來手下的一個親信王德壽利用感情到獄中對仁杰說“:我的意思是讓你的處境求得稍微好些,只要你肯供說楊執(zhí)柔是你的同黨,我就設法開脫你的死罪?!比式車@氣說:“老天在上,我狄仁杰能干這種傷天害理的事嗎?”說完就用頭碰柱,血流滿面。王德壽害怕了,趕緊溜掉。時間久了,看守漸漸松怠,于是,狄仁杰便借了筆,在布上寫了奏章,放在褚色的破衣內(nèi),對牢中看守說:“天熱了,請把這衣送到我家,讓他們把里面的棉花去掉?!比式艿膬鹤拥夜膺h見到衣內(nèi)的奏章,就送呈武后,武后派使者去視察。來俊臣讓狄仁杰穿著官服出見使者,并秘密下令要王德壽以狄仁杰的名義寫了一道謝死表,交給使者帶回。后來,武后召見狄仁杰問道:“你為什么要謀反?”狄說“:我并沒有謀反,而是差一點被無辜打死?!蔽浜竽贸鲋x死表給他看,狄說:“這不是我寫的?!蔽浜笾懒诉@是別人代筆捉刀搞的花招,便免去了狄仁杰的死罪。武承嗣多次請求誅殺狄仁杰,武后說“:免死令已下,不可追回了?!边@時,被誣陷的鳳閣侍郎任知古等人七族全都得到寬宥。御史霍獻可用頭叩金殿玉階苦苦力爭,要一定殺掉狄仁杰等,于是貶謫狄仁杰為彭澤令,彭澤邑人為仁杰立長生祠。
萬歲通天年間,契丹攻陷冀州,河北軍民為之震驚恐慌。這時,狄仁杰被提升做魏州刺史。前任刺史害怕賊兵到,驅(qū)趕老百姓去保衛(wèi)城池,修整守城器械。
仁杰到任后,說:“賊兵還在遠處,何必自己使老百姓疲憊?萬一敵虜來了,我自有辦法對付,何必預先勞累他們?”于是,把全部守戍的老百姓放回去耕田。敵虜聽到這個消息也引兵退去。老百姓愛護擁戴狄仁杰,又為他立祠。過了不久,仁杰又轉(zhuǎn)任幽州都督,武后賜給他紫袍、龜帶,還親自制十二個金字在袍上,以表彰他的忠誠。
仁杰奉詔回京拜為鸞臺侍郎,又同時領鳳閣鸞臺平章事。這時,正發(fā)兵戍守疏勒四鎮(zhèn),老百姓不堪其苦,怨聲載道。仁杰規(guī)諫說:“上天生下四夷,都在先王的疆域之外。東與滄海相距,西有流沙阻隔,北被大漠橫斷,南有五嶺隔絕,這是上天用來界別中外的。這是有上古典籍所記載、聲威教化所及的,凡三代不能達到的,國家兼吞了它。詩人崇尚在太原少有攻伐,在江、漢施行教化,這樣追溯久遠的前代后裔,就在我國的版圖之內(nèi),遠遠超過了夏、商時期?。‖F(xiàn)在卻到域外荒涼之地去實施武力,求得功勞,耗盡府庫的財物,去爭那貧瘠的不毛之地,就是得到了這些地方的人也增加不了多少賦稅,得到了這些土地又不能耕田養(yǎng)桑,只求奪冠統(tǒng)率遠夷,卻不從事鞏固本土,安定民心,這是秦始皇、漢武帝的所作所為??!傳云:‘再走翻了車的軌跡,未必就安全?!@話說的雖是小事,也可用來比喻國家大事。
“臣以為國家的軍旅每年出動,調(diào)度的費用習以為常地逐年增多,右邊戍守四鎮(zhèn),左邊駐防安東,國庫空虛,輾轉(zhuǎn)運輸?shù)能囕v在路上往來不絕,服役在外的人時間長了,怨婦曠夫必然會多。上對此如不體貼撫恤,那政令就不會行得通;政令行不通,就必然會使有害之氣發(fā)生;有害之氣發(fā)生,那毒蟲螟蛉就會生長,水災旱災就會泛濫了??!正值現(xiàn)在關(guān)東發(fā)生饑荒,蜀、漢之地有人流亡,江、淮及其以南地區(qū)苛捐雜稅從未停止過。百姓不能再生存下去了,那就只好相繼為盜,國家的本與根一動搖,憂思就不會少??!
之所以這樣,都是因為貪功而伐域外,耗盡中原了啊!以往漢元帝采納賈捐之的計謀,停止了對珠崖用武,宣帝用魏相的策略,放棄了車師的土地。貞觀年間,攻克平息域外九姓部落,冊封李思摩為可汗,讓他統(tǒng)率各個部落,夷狄有叛亂的就討伐,有投降的就安撫,這就有避免消耗、保存實力的意義而沒有遠戍勞苦百姓的徭役?,F(xiàn)在阿史那斛瑟羅是陰山貴胄之后,歷代雄駐沙漠,如果委任他駐守四鎮(zhèn),以統(tǒng)率域外各部落,封其為可汗,派遣他抵御寇患,那國家既有扶植部落的好處,又沒有輾轉(zhuǎn)運輸?shù)膭诳?。放棄四?zhèn),使中原得到好處;罷守安東,遼西獲得實惠,節(jié)省遠戍的軍費集中兵甲器械鎮(zhèn)守要塞,恒、代的鎮(zhèn)守牢固,邊關(guān)州郡也就豐足了??!
“況且,行仁政的外域安寧,可以緩解域內(nèi)危機。陛下應下詔讓邊關(guān)軍隊謹慎守備,以逸待勞,那么將士們會力量倍增;以主抵御客侵,那我方就會得到方便;堅壁清野,敵寇就什么也得不到。如果他們主動出擊,深入就有寸步難行的憂慮,淺入又沒有繳獲俘虜?shù)暮锰?。這樣,不到幾年,四鎮(zhèn)與安東二處的敵寇可以不用討伐就臣服了?!?br />
又請求廢安東,恢復高姓的做君長,免去江南輾轉(zhuǎn)運輸糧草,讓百姓得到安寧。這些意見未被采納。
張易之曾經(jīng)不在意地請教自身安全的計謀,仁杰說:“只有勸武后迎回廬陵王可以免除禍患。”這時,武后想立武三思為皇太子,為此詢問宰相,眾大臣都不敢回答。仁杰說:“依臣看,上天和百姓都沒有厭棄唐的仁德。此刻,匈奴侵犯邊境,陛下讓梁王三思在市上招募勇士,過了一個月還不到一千人。廬陵王代替梁王做這件事,不到十天,就募兵五萬。
現(xiàn)在要承繼大統(tǒng),非廬陵王不可?!蔽浜蟠笈T議。過后好長一段時間,武后召見仁杰說:“朕多次夢見博雙陸而不勝,這是什么原因?”這時,狄仁杰與王方慶都在,二人同時回答:“博雙陸不勝,無子??!上天有意用這警戒陛下呀!況且太子是天下的根本,根本一動搖,那天下就危險了。文皇帝冒刀刃箭林,沖鋒陷陣,勤奮用力奪得天下并傳之后代子子孫孫。先帝病危,詔令陛下監(jiān)國。陛下獲取帝位十幾年,又要傳位給三思。況且,姑侄與母子哪個親?陛下立廬陵王為皇太子,您駕崩后能常享宗廟,若立三思為皇太子,宗廟里就不會有您這姑姑的神主牌位了。”武后感悟,當天就派徐彥伯到房州迎接廬陵王,廬陵王到后,武后把廬陵王藏在王帳中,召見仁杰說廬陵王的事。仁杰懇請意切,以致哭泣不能停止。武后讓廬陵王出來,說:“還你皇太子?!比式芄虬葸殿^,說:“太子回來了,還沒人知道,人言紛紛,怎么才能讓人相信呢?”武后認為對,就下詔令,使皇太子住在龍門,然后按禮數(shù)迎接回宮。滿朝文武及老百姓都十分高興。當初,吉頊、李昭德多次請求太子回宮,武后就是不答應,只有仁杰每每以母子天性為說詞,武后即使忌恨不做聲,卻不能不感悟,因此終于恢復了唐的嗣統(tǒng)。
不久,任官納言并兼任右肅政御史大夫。突厥入侵趙、定等地,大肆殺人搶掠。詔下,任命狄仁杰做河北道行軍元帥,并授權(quán)他見機行事。突厥殺盡所掠擄的男女達萬余人,由五回的路離開,仁杰猛追沒有趕上。改任為河北安撫大使。當時,百姓大都被突厥脅從,當突厥兵已離開,又怕被殺就紛紛逃跑或隱藏。
仁杰上疏說:“議論者以為敵虜入侵,才開始明了百姓的反抗或服從,有的被迫脅從,有的愿意服從,有的接受了偽官偽職,有的被招撫。誠然,山東之人重義氣,做事死也不會后悔。由于興起軍旅,調(diào)撥征發(fā)繁重,使得百姓家產(chǎn)受損失、被破壞,拆屋賣田,老百姓也無法達到所需數(shù)額。又有官吏侵占漁利,州縣的苛捐徭役,督促催促,嚴刑拷打,情況危急,催逼緊迫,只好不遵循禮儀,投敵如投犬羊,為的是茍延性命。這是君子所愧做的事,但小人卻習以為常了。百姓好比是水,堵塞了就成了淵,疏通了就成了河,暢通、阻塞哪有一定之規(guī)。以往,董卓之亂,帝乃流亡,卓已被捉被殺,對其部屬沒有赦免,因此,事變接二連三地發(fā)生,流毒京師宗室,這是因為施的恩惠不普遍、不恰當,失去機會在先的緣故。現(xiàn)在,擔著罪惡的軍伍,隱匿逃竄到深山大澤,如果赦免就出來,不赦免就瘋狂,山東的眾多盜賊,由于這個原因而集聚,所以臣以為邊關(guān)暫時告警不足為憂患,中原大地不安寧誠可為憂慮??!主持大國之政的不可用管理小地方的辦法去治理,事情牽扯的面寬了不可以過細去分。人主所從事的是不必按常規(guī)處置,愿大赦河北,一個也不要問罪?!毕略t認可。
仁杰還朝,拜為內(nèi)史。武后駕幸三陽宮,王公大臣全都跟隨,武后獨賜仁杰在最顯要的位置,禮眷甚隆,超出尋常,沒有等輩的。這個時候,李楷固、駱務整討伐契丹,并攻克了它,在含樞殿獻俘獲,武后十分高興。這兩個人本來是契丹李盡忠的部將,盡忠入侵,楷固等多次挫敗王師,后來投降,有司請求按律論罪處死。仁杰稱他們驍勇,可留任,如果免去死罪,一定會對武后感恩戴德,還可建立功勛。到這時候,凱旋來朝,武后向仁杰舉酒,贊賞他知人。授楷固為左玉鈐衛(wèi)大將軍、燕國公,賜姓武;授務整右武威將軍。
武后將要營造佛像大菩薩,計算花費要數(shù)百萬,官府庫存不夠,就詔令天下的和尚每天施舍一錢相助。仁杰規(guī)勸說:“做工不能役使鬼,必定要役使人;莊稼不會從天上掉下來,終究是由地里長出來的。不損害百姓,還有什么可求的?現(xiàn)在邊境未得安寧,適宜于放寬征發(fā)鎮(zhèn)守的徭役,省免不急需辦的事務,即使雇請工匠勞作,是以此接濟窮人,但誤了農(nóng)時,這是放棄根本。況且,沒有官助,按理難以辦成。既費官府財物,又耗盡人力,如一方有災難,那用什么去救濟呢?”武后由于這個緣故,就中止了這次工役。
狄仁杰圣歷三年逝世,享年七十一歲,追贈文昌右相,謚號為“文惠”。仁杰所薦進的如張柬之、桓彥范、敬暉、姚崇等都是唐的中興名臣。當初,居母喪期間,有白鵲順服的祥瑞。唐中宗登帝位后,追贈狄仁杰司空。睿宗又封他為梁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