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仁錫,字明卿,長洲人。父陳允堅,為進士,歷任諸暨、崇德兩縣知縣。萬歷二十五年(1597),仁錫十九歲,鄉(xiāng)試中舉。聞知武進縣錢一本對《易》有研究,便去拜他為師,領會到《易》的中心思想。因多次考進士落第,更加潛心于研究經史,著述頗多。
天啟二年(1622),以殿試第三名授翰林偏修。第二年因母親去世,回家守喪。期滿,被起任原職,不久任經筵講官,并起草皇帝的文書。魏忠賢假報邊功,要仁錫起草圣旨,封他公爵,仁錫不肯。魏忠賢的黨羽強迫他,他堅決不從,并稱:“有的是起草人,何必一定要我!”魏忠賢對他十分惱怒。過了幾天,仁錫的同鄉(xiāng)孫文豸,因唱《步天歌》被捕入獄,牽連到仁錫和同科進士文震孟,將有不測之禍。幸有人暗中營救,以削官為民了事。
崇禎元年(1628),召仁錫回朝,官復原職。不久進升為右中允,負責國子司業(yè)事,再任經筵講官。參預修纂神宗、光宗兩朝實錄,書成后進升為右諭德。他請假歸家。過了三年起任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剛受命就病逝。福王時贈詹士,謚文莊。
仁錫講求經邦濟世,立志為國效力。其性好學,善著書立說,當時翰林院中,他的學問最淵博,幾乎無人與他相比。
天啟二年(1622),以殿試第三名授翰林偏修。第二年因母親去世,回家守喪。期滿,被起任原職,不久任經筵講官,并起草皇帝的文書。魏忠賢假報邊功,要仁錫起草圣旨,封他公爵,仁錫不肯。魏忠賢的黨羽強迫他,他堅決不從,并稱:“有的是起草人,何必一定要我!”魏忠賢對他十分惱怒。過了幾天,仁錫的同鄉(xiāng)孫文豸,因唱《步天歌》被捕入獄,牽連到仁錫和同科進士文震孟,將有不測之禍。幸有人暗中營救,以削官為民了事。
崇禎元年(1628),召仁錫回朝,官復原職。不久進升為右中允,負責國子司業(yè)事,再任經筵講官。參預修纂神宗、光宗兩朝實錄,書成后進升為右諭德。他請假歸家。過了三年起任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剛受命就病逝。福王時贈詹士,謚文莊。
仁錫講求經邦濟世,立志為國效力。其性好學,善著書立說,當時翰林院中,他的學問最淵博,幾乎無人與他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