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 中文字幕 动漫,91亚洲午夜一区,在线不卡日本v一区v二区丶,久久九九国产精品自在现拍

正文

(三)樂毅一家人與早期的道家傳承

春秋大義 作者:熊逸


  河上丈人與安期生——曹參的轉(zhuǎn)型

  該是把扯開來的話題收回來的時候了,呵呵,還記得樂毅是誰嗎?

  我們再來看兩任燕國國君給樂毅父子的兩封書信,就會發(fā)現(xiàn):國君是責(zé)怪樂毅父子也好,撇清自己也好,并沒有拿愛國主義來說過事。信中表現(xiàn)的是一種自由人的自由聯(lián)合的精神,而申飭對方和央告對方的時候,依據(jù)都是:我,或者我爹,對你一直不錯!我對你好,你也應(yīng)該對我好。我雖然錯怪了你,但看在我(或者我爹)一直對你很好的份上,希望你能夠原諒我。

  這種有條件的“忠”才是當(dāng)時社會的流行觀念,如果我們非要拿現(xiàn)代觀念來套在廉頗身上的話,面臨的難題就是:如果“將相和”里的廉頗表現(xiàn)出來的是愛國主義情懷,那么,攻樂乘、投奔魏國和楚國的廉頗難道就成了“漢奸”(趙奸)不成?——順便一提,“漢奸”也是一個現(xiàn)代概念,整個兒“二十四史”里根本就沒這個詞,直到《清史稿》里才出現(xiàn)了“漢奸”,它的意思其實是“漢人里的奸民”。xi

  所以呢,兩千多年前的樂毅一家人算不上“燕奸”,廉頗也算不上“趙奸”。但現(xiàn)代的我們更愿意接受我們愿意接受的說法,就拿廉頗的趙國來說吧,電影《英雄》里表現(xiàn)趙國人在秦軍的箭雨之下依然鎮(zhèn)定地學(xué)習(xí)書法,趙國的文化精神似乎于此可見一斑。我們也許會覺得:這些趙國人應(yīng)該是受到過儒家的詩禮熏陶吧?

  ——事實上,那年頭還沒有正經(jīng)的書法,不過呢,電影里表現(xiàn)的這一幕在劇情時間設(shè)定的幾十年之后,在另外一個地方,還當(dāng)真發(fā)生過的。

  我們先要知道,趙國也好,燕國也好,都沒有太多的儒家傳統(tǒng),真正儒家的大本營是在魯國,影響所及直到臨近的齊國,這就構(gòu)成了所謂的“齊魯文化”。漢高帝劉邦滅了項羽,即將統(tǒng)一天下,天下各地敗的敗、降的降,望風(fēng)披靡。但是,魯國卻死硬到底,魯國人雖然也看到大勢已去,可死活就是不降?,F(xiàn)實是殘酷的,沒多久,劉邦指揮大軍攻打魯境,那重兵的重重圍城便如同泰山壓卵一般,人們仿佛已經(jīng)嗅到濃郁的血腥氣了??删褪沁@個時候,劉邦突然一愣:“這,是什么聲音?”

  從被圍的城墻里,飄蕩出悠揚的音樂。劉邦很納悶:怎么著,不會是要對我搞個“四面漢歌”吧?

  奏樂的都是城里的儒生,而他們所奏的音樂正是儒家所謂“禮樂”的“樂”。

  當(dāng)初,《論語》里記載孔子到武城,聽到有弦歌之聲,笑道:“這種小地方也一本正經(jīng)地搞禮樂政治,這不是殺雞用牛刀么?”(“殺雞焉用宰牛刀”這句在評書里被用爛了的俗語其實是出自《論語》孔子之口的。)

  武城的領(lǐng)導(dǎo)人是孔子的學(xué)生子游,他見老師取笑自己,當(dāng)即反駁說:“當(dāng)年我聽老師您說過:‘君子學(xué)了道就會關(guān)懷別人,小人學(xué)了道就容易被使喚。’”

  孔子馬上對同行的其他弟子說:“子游說的對,我方才那是開玩笑!”xii

  ——所以,在那個年代,不是書法,而是禮樂,代表著儒家精神。城里的儒生們面對著劉邦的大軍壓境,從容不迫地吹拉彈唱,那心情,也許就像泰坦尼克沉沒時的那些提琴手吧?

  流氓出身的劉邦雖然一貫看不起儒生,雖然拿儒生的帽子當(dāng)過尿壺,可這時候站在城外聽音樂,卻受到了一次崇高的精神洗禮,不愿意強行攻城了。

  和平的解決之道是:劉邦派人挑著項羽的人頭給城里人看,告訴守城的人“你們的老板已經(jīng)完蛋了”。城里人這才斷了念想,開城投降了。

  ——大家記住哦,這是楚漢相爭時期的魯?shù)厝寮绎L(fēng)格。

  翻回頭來,再說樂毅一家。樂乘被廉頗給趕走了,廉頗也因此而逃到了魏國,兩人也許都不知道,這已經(jīng)山雨欲來風(fēng)滿樓的時刻了,國際局勢比任何時候都要嚴峻?!獌H僅在十六年之后,秦國就滅了趙國。

  又過了二十多年,風(fēng)云變幻,漢高帝路過趙國,想起當(dāng)初名動天下的的樂毅將軍,于是問道:“樂毅還有后代沒有?”

  有人回答說:“有位樂叔,是樂毅的后人?!?br />
  劉邦于是封樂叔于樂鄉(xiāng),封號為華成君。

  劉邦的這種做法正是古風(fēng)的遺存,我們后文會在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中看到很多類似的事情。這位樂叔是樂毅的孫子,對漢朝寸功未立就得了這么大的好處,真是要感謝祖宗了。樂毅的族人里邊出名的還有樂瑕公和樂臣公,他們在趙國即將被秦國滅亡的時候逃到了齊國的高密。樂臣公精通黃帝和老子之說,靠著這一肚子學(xué)問聞名齊國,成了當(dāng)?shù)厥浊恢傅拇髮W(xué)者?!蠹易⒁獍ィ@很可能就是漢初黃老之學(xué)的源頭。

  司馬遷在《樂毅列傳》的結(jié)尾談到了樂臣公黃老之學(xué)的傳承譜系:樂臣公的祖師爺叫作河上丈人,這是位神秘人物,我們沒有關(guān)于他的更多資料,也不知道他的老師是誰。河上丈人教授安期生,安期生教授毛翕公,毛翕公教授樂瑕公,樂瑕公教授樂臣公——看,傳到樂臣公這里是第五代。

  這位黃老之學(xué)的祖師爺河上丈人也就是道家神仙河上公的原型,本來《史記》里只記載了河上丈人這么一個名字而已,更無其他資料,可到了東漢時期,道家鼓吹家譜,編出來河上公傳道給漢文帝的一段軼聞,說得有鼻子有眼的,晉代《列仙傳》更敷衍出漢文帝拜訪河上公,河上公白日升天,傳給漢文帝《老子道德章句》,說:“我著此書以來已經(jīng)過了一千七百多年,只傳授了三個人,現(xiàn)在你是第四個?!薄@個故事里至少有一處細節(jié)是真的:《老子》流傳下來的各個版本當(dāng)中還真有一個河上公本。

  河上丈人或河上公的一代弟子安期生名頭也很響亮,他是位神仙,老家就在齊國。漢武帝的時候方士李少君曾說自己在海上見過安期生,還看見人家吃的棗有西瓜那么大。如果咱們唯物主義一點兒來說,安期生可能真有其人。《史記·田儋列傳》提到過一個比較現(xiàn)實的安期生,說他是蒯通的好朋友。這位蒯通是個縱橫家,曾經(jīng)游說韓信三分天下,也算是一代名人。當(dāng)初,安期生投奔過項羽,為項羽出謀獻策,這樣看來,他應(yīng)該是和蒯通一樣的人物。

  項羽雖然沒有采納安期生的計謀,但可能覺得安期生和蒯通都有兩把刷子,便想給兩人高升一步,但這兩人不肯接受,很快便逃之夭夭?!绻@個說法比李少君和《列仙傳》所言更加可信的話,那么,河上丈人的一代弟子看來并非我們心目中“清靜無為”的那種道家模樣,而是講權(quán)謀、獻策略的,更像縱橫游說之士。而那位高深莫測的河上丈人,如果真有其人的話,或許會是如傳說中鬼谷子一流的人物。還有一點值得留意:安期生是齊國人,而樂瑕公和樂臣公也從趙國搬到了齊國,樂臣公更在齊國以黃老之學(xué)聞名。那么,他們這一支是否可以被稱為“齊學(xué)”以區(qū)別于魯國詩書禮樂的“魯學(xué)”呢?

  另外,這河上丈人一系,看來每一代都是單傳,到了樂臣公是第五代,而樂臣公再往下傳,就傳到了蓋公。(蓋,這里是姓,讀ge-3。)這個時候,楚漢之爭結(jié)束,天下可算是安定下來了。

  在這樣的時代大背景之下,正是這位蓋公真正使河上丈人一系的黃老之學(xué)應(yīng)用在了實際的政治生活當(dāng)中,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漢初的名臣曹參。

  在劉邦打天下的時候,曹參是一員勇冠三軍的虎將,《史記·曹相國世家》統(tǒng)計曹參的功勞,說他先后攻克過兩個諸侯國、一百二十二個縣,俘虜諸侯兩人、宰相三人、將軍六人、大莫敖、郡守、司馬、侯、御史各一人??墒?,等到江山安定了,曹參就該面臨轉(zhuǎn)型問題了。是呀,打打殺殺全都用不上了,亂世之虎將該轉(zhuǎn)型為治世之良臣了。于是,在漢惠帝元年,曹參被任命為齊國丞相,山東七十多座城市的管理重任就交在了他的肩上。曹參想:論打仗我在行,論治國我可沒啥經(jīng)驗,怎么辦呢?

  不會可以學(xué)。曹參是個學(xué)習(xí)型人才,一到齊國,就把當(dāng)?shù)氐拈L老和讀書人都找了來,向他們咨詢治理之道。齊國能人多,儒生一下子就來了百十多號,人多力量大,大家集思廣益,還能想不出好辦法嗎?

  可是,這一集思廣益,卻什么也議不出來。問題就在:人多嘴雜,這些儒生們各有一套,各執(zhí)一詞,一百個人就有一百零一個意見?!蠹铱梢斡涍@一幕哎,同樣的場面今后還會不斷上演,尤其是儒生,經(jīng)常會搞一些人民內(nèi)部矛盾。

  可憐曹參,只聽得一個頭兩個大,拽過旁邊一人問道:“你說說看,他們誰的意見對?”

  那人回答道:“他們說的都不對,我跟您講講我的意見……”

  曹參:“我倒——”

  平心而論,這可是儒家在政治領(lǐng)域上大展拳腳的千載良機,如果大家意見能夠統(tǒng)一,或者說有某種意見能占到壓倒性的優(yōu)勢,也許儒學(xué)馬上就會變成官方學(xué)術(shù)了,山東一帶也很快就會禮樂復(fù)興了。不過呢,在選擇哪種儒家方法之前,還有一個先決問題:儒家知識分子自己是否認為現(xiàn)在應(yīng)該以禮樂治國呢?——嗯,這還真不一定呢。

  咦,儒家夢寐以求的不就是禮樂治國嗎,怎么連這個最基本的出發(fā)點都會有疑問呢?

  確實有疑問。儒家強調(diào)名份,強調(diào)禮儀,什么都要有板有眼、按部就班,所以,如果學(xué)得太深入了,腦瓜兒就可能會變得比普通人木訥一些。當(dāng)初,漢朝第一位官方大儒叔孫通為劉邦準備朝廷禮儀的時候,奉旨行事,到魯國去招聘儒生。這在當(dāng)時就等于冷門專業(yè)遇上了熱門招聘,很多人自然都會欣然而往,但是,偏有這么兩個特立獨行的家伙大大地不以為然,鄙夷地說道:“現(xiàn)在天下初定,死人有好多還沒埋,傷者有好多還沒得到治療,哪里是搞禮樂的時候呢!國家積德百年,而后才可以興辦禮樂?!眡iii

  ——這種說法或許就是儒家真正的王道吧,正如《論語》記載孔子之言:“如有王者,必世而后仁”,“善人為國百年,可以勝殘去殺矣”。xiv(《漢書·刑法志》就曾懷有矛盾的心情引述過這句箴言。)但是,如果真的等上百年,也許確實是條正途,不過眼下這些儒生的就業(yè)問題可就不好解決了。這就是儒者們面臨的一個長遠理想和現(xiàn)實利益的矛盾,至于這矛盾該怎么解決,大家已經(jīng)用腳投過票了。不過呢,我們先別像叔孫通一樣罵這二位仁兄迂腐,因為,從他們說這句話算起,真等到將近百年之后,天下慢慢復(fù)蘇,到了漢武帝的時候還真就“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了。

  接著說咱們的曹參。曹大人請了百十號儒生,結(jié)果卻是事與愿違,越議聲音越大,越議越?jīng)]主意。曹參這時候可能已經(jīng)隱隱覺出儒家不大可靠了,又聽說當(dāng)?shù)赜形簧w公,通曉黃老之學(xué),于是以重金去請。蓋公來了,對曹參說搞政治貴在清靜,若能如此,老百姓自然安定?!@是總則,蓋公緊接著又講了不少具體的辦法,至于這些具體的辦法都是什么,司馬遷就沒有記載了。

  事情就這樣決定了,百十號儒生沒抵得過一個治黃老之學(xué)的蓋公?!@么下結(jié)論好像有些不負責(zé)任,我們設(shè)想一下,如果曹參當(dāng)時不是只請來一個蓋公,而是請來百十號黃老學(xué)者,結(jié)果會不會也像那些儒生們一樣呢?換句話說,如果曹參最初不是一下子請來百十號儒生,而是只請來一位儒生,會不會儒學(xué)就這么付諸實行了呢?

  這些問題我們就只能瞎猜了。

  后來,曹參大概是為了表示對人才的尊重,便恭恭敬敬地把正堂讓給蓋公來?。愔薄妒酚浶伦C》說明清時稱呼官衙為正堂,根子大概就在這兒呢),而后就依照他老人家的法子來治理齊地。就這樣過了九年,在曹參在任的這九年時間里,齊地大治,人們都夸曹參是個賢相。

  看來蓋公果然有一套呀!可是,這里邊有個疑點:按照《樂毅列傳》里排列的黃老之學(xué)的傳承譜系,蓋公是第六代傳人,但是,在《田儋列傳》里,第二代傳人安期生和蒯通同時,而蒯通在漢朝初年還活著呢,韓信死后他還曾經(jīng)被劉邦抓了去,險些丟了性命。那么,聯(lián)系起來一看,第六代傳人蓋公和第二代傳人安期生之間所間隔的時間也太短了吧,于理不合呀!——錢穆在《先秦諸子系年》里考證過這個問題,引《史記》里的一段話說:“蒯通善齊人安期生,(《列仙傳》:“安期生,瑯琊阜鄉(xiāng)人。”)安期生嘗干項羽,項羽不能用其策。已而項羽欲封此兩人,兩人終不肯受,亡去。及曹參為相,請蒯通為客。”注意最后一句話:“及曹參為相,請蒯通為客”,如果和安期生平輩的蒯通曾經(jīng)在曹參為齊相的時候作過他的客人,安期生豈不是和蓋公同時么?這從輩分上論是說什么也講不通的,真是一團亂麻呀!

  不過呢,這又牽出了一個新的疑點(也許只是我自己沒搞懂):錢穆的這段引文里,最后重要的那一句“及曹參為相,請蒯通為客”在《史記》里卻根本就不存在,不知他老人家所據(jù)為何呀,倒是《漢書》有此一說,蒯通還為曹參舉薦過賢人。

  不管那么多了,反正我們這時候一定要留意:對所謂河上丈人的黃老之學(xué)傳承譜系,也許我們應(yīng)該多打上幾個問號才對。

  注釋:

  xi 即便到了鴉片戰(zhàn)爭的時代,“漢奸”之“奸”依然被當(dāng)作“奸民”的意思來用,比如魏源《籌海篇》:“今日沿海所患安在乎?必曰:械斗之民也,煙鹽私販也,海盜也,漁艇蛋戶也。今日陸地所患安在?必曰:回匪也,鹽匪也,捻匪、紅湖匪、曳刀匪也。官吏切齒為亂民,有事則目為漢奸?!薄兑乃铱芎S洝罚骸柏M特義民可用,即莠民亦可用。以漢奸攻逆夷也?!?br />
  xii《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xué)道則愛人,小人學(xué)道則易使也?!弊釉唬骸岸樱≠戎允且?。前言戲之耳?!?br />
  xiii《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于是叔孫通使征魯諸生三十余人。魯有兩生不肯行,曰:“公所事者且十主,皆面諛以得親貴。今天下初定,死者未葬,傷者未起,又欲起禮樂。禮樂所由起,積德百年而后可興也。吾不忍為公所為。公所為不合古,吾不行。公往矣,無污我!”叔孫通笑曰:“若真鄙儒也,不知時變?!?br />
  xiv 兩句俱見于《論語·子路》。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gspecialtie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