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一本《湖上閑思錄》,是今年春天因著一位友人的一番慫恿而觸機開頭寫起的,經(jīng)過了約莫四個月的時間,積成這三十篇文字,把它匯集成冊。我的生活,其實也算不得是閑散,但總是在太湖的近邊,時時見到閑云野鷗風帆浪濤,總還是有一些閑時光的。我的那些思想,則總是在那些閑時光中透逗,在那些閑時光中醞釀。而且我之所思,實在也于世無補。我并不是說我對于當前這些實際的人生,漠不關心,不想幫忙。但總覺得我自己無此智慧,無此精力,來把捉住這些當前的實際人生之內(nèi)里的癥結,而試加以一種批導或斡旋。因此也只能這般躲在一旁,像無事人模樣,來思考那些不關痛癢不著筋節(jié)的閑思慮。我也并不說我的那些閑思,便在此二十篇中告一段落。只因為我的閑思,總算是在此三四個月的閑時光中閑閑地產(chǎn)生,實際則只還是閑閑地記錄寫出。而我想,讀我書的人或許只想在三四日或三四鐘點中匆匆讀完。若我把這些稿子久藏不出,積壓得多了,我又怕更引起讀者的忙迫,要在幾天或幾個鐘點的短時間里,匆忙地一口氣來讀我的太多的《閑思錄》。忙讀是領略不到閑思的情味的。因此先把此三十篇發(fā)表了,也好減輕讀者們忙讀的壓迫。將來若使我續(xù)有閑思的機會,好絡續(xù)地寫出,再匯成續(xù)集三集,也讓讀者們好分集的閑閑地來讀。
我這一本《閑思錄》,并不曾想如我們古代的先秦諸子們,儒墨道法,各成一家言,來誘世導俗。也并不曾想如我們宋明的理學先生們,程朱陸王,各各想承繼或發(fā)明一個道統(tǒng),來繼絕學而開來者。我也并不曾想如西方歐洲的哲學家們,有系統(tǒng)、有組織、嚴格地、精密地,把思想凝練在一條線上,依照邏輯的推演,祈望發(fā)現(xiàn)一個客觀的真理,啟示宇宙人生之奇秘。我實在只是些閑思,惟其只是些閑思,在我寫第一篇的時候,我并沒有預先安排如何寫第二篇。在我寫第二篇的時候,也并沒有設法照顧或回護到第一篇。在我只是得著一些閑,便斷斷續(xù)續(xù)地思而寫,這是些無所為的,一任其自然的,前不顧后,后不顧前。而且在我開始寫這《閑思錄》之前,慫恿我的那位友人,他早已給我一限制,不希望我長篇累犢地寫,字數(shù)上他希望我不超出二三千字的篇幅。我開始既如此寫,以后也便照樣寫。而且我覺得,篇幅有了限制,也好省得我轉(zhuǎn)成忙迫。心下預定了只寫這些字,因而不致失卻我開始寫時的閑情。寫了二三千字,我便戛然而止,我也并不曾想一定要把我當時的一番閑思像模像樣地造成一理論。有時上面多寫了些,下面便少說些,有時上面少說了些,下面便多寫些。而且我每一篇在寫的時候,也沒有預定題目,有時想到較復雜較深邃的,也只在此三四千字中交卷。有時想到較簡單較平淺的,也在此三四千字中交卷。寫完了,隨便拈篇中一兩字作為題目裝成一牌子安上。有些是上一篇未說完的,又在下一篇乘便補出。有些是上一篇已說到的,又在下一篇重復說及。有些是某一篇只當是某一篇之一隅舉例,有些則兩篇之間又好像有些沖突不一致,有些是尚多言外之意,也懶得再申說。篇目的前后,全照動筆的次序,沒有再編排過。中間有一兩篇是宿稿,因為文言白話的體裁關系,而把來略略地改寫的。然而這些總還是我一人之所見,而且近在四個月中間寫出,應該是仍還有一個體系的。這些則只有讓讀者們自己去認取。我只請求讀者們在臨讀時,也先把自己的心情放閑些,則一切自易諒解,一切自易愿恕。
慫恿我的那位友人,使我觸機開頭寫這一本《閑思錄》的是謝幼偉先生。他為《申報》館的副刊《學津》討稿,我的稿開始了,但《申報》的《學津》???。我引起了興頭,終于有此一冊小書。讓我乘便在此感謝謝先生的一番慫恿。
一九四八年夏錢穆識于無錫榮巷
我這一本《閑思錄》,并不曾想如我們古代的先秦諸子們,儒墨道法,各成一家言,來誘世導俗。也并不曾想如我們宋明的理學先生們,程朱陸王,各各想承繼或發(fā)明一個道統(tǒng),來繼絕學而開來者。我也并不曾想如西方歐洲的哲學家們,有系統(tǒng)、有組織、嚴格地、精密地,把思想凝練在一條線上,依照邏輯的推演,祈望發(fā)現(xiàn)一個客觀的真理,啟示宇宙人生之奇秘。我實在只是些閑思,惟其只是些閑思,在我寫第一篇的時候,我并沒有預先安排如何寫第二篇。在我寫第二篇的時候,也并沒有設法照顧或回護到第一篇。在我只是得著一些閑,便斷斷續(xù)續(xù)地思而寫,這是些無所為的,一任其自然的,前不顧后,后不顧前。而且在我開始寫這《閑思錄》之前,慫恿我的那位友人,他早已給我一限制,不希望我長篇累犢地寫,字數(shù)上他希望我不超出二三千字的篇幅。我開始既如此寫,以后也便照樣寫。而且我覺得,篇幅有了限制,也好省得我轉(zhuǎn)成忙迫。心下預定了只寫這些字,因而不致失卻我開始寫時的閑情。寫了二三千字,我便戛然而止,我也并不曾想一定要把我當時的一番閑思像模像樣地造成一理論。有時上面多寫了些,下面便少說些,有時上面少說了些,下面便多寫些。而且我每一篇在寫的時候,也沒有預定題目,有時想到較復雜較深邃的,也只在此三四千字中交卷。有時想到較簡單較平淺的,也在此三四千字中交卷。寫完了,隨便拈篇中一兩字作為題目裝成一牌子安上。有些是上一篇未說完的,又在下一篇乘便補出。有些是上一篇已說到的,又在下一篇重復說及。有些是某一篇只當是某一篇之一隅舉例,有些則兩篇之間又好像有些沖突不一致,有些是尚多言外之意,也懶得再申說。篇目的前后,全照動筆的次序,沒有再編排過。中間有一兩篇是宿稿,因為文言白話的體裁關系,而把來略略地改寫的。然而這些總還是我一人之所見,而且近在四個月中間寫出,應該是仍還有一個體系的。這些則只有讓讀者們自己去認取。我只請求讀者們在臨讀時,也先把自己的心情放閑些,則一切自易諒解,一切自易愿恕。
慫恿我的那位友人,使我觸機開頭寫這一本《閑思錄》的是謝幼偉先生。他為《申報》館的副刊《學津》討稿,我的稿開始了,但《申報》的《學津》???。我引起了興頭,終于有此一冊小書。讓我乘便在此感謝謝先生的一番慫恿。
一九四八年夏錢穆識于無錫榮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