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著作《四世同堂》的第三部《饑荒》的原稿佚失將近70年。近日,由老舍以中文創(chuàng)作、再經(jīng)國際友人浦愛德英譯的《饑荒》英文稿件在美國被找齊,經(jīng)由學(xué)者、上海譯文出版社副社長趙武平精心回譯,譯文將發(fā)表在下一期《收獲》雜志上。增補版的《四世同堂》明年將由活字文化出版,這一新版本,不僅增補了第三部的最后16章,而且第一部《惶惑》、第二部《偷生》,也以1946年初版時的版本為底本,以此盡最大努力完整地再現(xiàn)老舍名著《四世同堂》的原貌。
寫作中的老舍
老舍的《四世同堂》創(chuàng)作開始于1944年的全民抗敵情勢下,第一部《惶惑》1944年-1945年在《掃蕩報》連載 ,第二部《偷生》1945年在《世界日報》連載,1949年老舍在美期間完成了第三部《饑荒》,卻于1951年在《小說月刊》上登了20章后掐斷連載?!拔幕蟾锩逼陂g,《饑荒》的部分手稿被毀,1982年出版《四世同堂》時只能采用美國人浦愛德翻譯的《四世同堂》英譯本《黃色風(fēng)暴》中經(jīng)過縮略處理的最后13章。
珍貴譯稿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
上海譯文出版社的副社長趙武平近兩年忙于一個研究“中國早期特工在美國”的項目,查閱了許多檔案,意外地發(fā)現(xiàn)了同時期老舍的痕跡。兩年前,他在施萊辛格圖書館浦愛德檔案發(fā)現(xiàn)了意想不到的內(nèi)容。
浦愛德原名艾達(dá)·普魯伊特(Ida Pruitt),她生前是著名的中美“文化橋梁”,在兩國文化交流方面最大的成就是幫助老舍翻譯了《四世同堂》英文譯本《黃色風(fēng)暴》(The Yellow Storm)。
1946年老舍赴美講學(xué),出于個人極高的文學(xué)自覺,他立志要在美國出書,前一年他的《駱駝祥子》英文版已成為美國的暢銷讀物,而他也因此成為美國人最愛的華人作家。
1948年3月至9月,老舍與浦愛德一起翻譯了《四世同堂》。起初老舍對浦愛德的翻譯水平有所懷疑。譯稿完成之后,老舍請著名作家賽珍珠審讀,賽珍珠對譯稿大加贊賞。浦愛德去世后將自己的檔案、文學(xué)等資料捐給了施萊辛格圖書館,其中就有《黃色風(fēng)暴》的完整手稿。
受制于《饑荒》后半部的內(nèi)容,該作最終未能發(fā)表。及至“文革”,老舍被抄家后,《饑荒》手稿散佚。此后,再也無人能說清此書原貌到底如何。因此,浦愛德檔案中的《四世同堂》英文譯稿極大地還原了《饑荒》的初貌。
趙武平向早報記者描述,《四世同堂》英文譯稿被冠以“FOUR GENERATIONS IN ONE HOUSE”之名,打印在A4紙張大小的、薄近透明的白紙上;文稿按先后順序,每2章,或3到5章,整整齊齊分組裝于30個乳黃色的文件夾內(nèi)。譯稿有三部分,即第一部(Book I)和第二部(Book II)的初譯稿(均為32章),以及第三部(Book III),也就是《饑荒》的全譯稿36章,以及第二部修訂謄清稿31章。
原稿與通行版不同之處
《饑荒》自1949年2月完成,六七十年來從無機會完整發(fā)表。雖然該書所謂“后13章”,經(jīng)馬小彌1982年根據(jù)哈考特版本“復(fù)譯”成中文,但內(nèi)容與浦譯原稿不同,也與原作本身相差甚遠(yuǎn)??墒?,哈佛《四世同堂》英譯稿,尤其是《饑荒》譯稿,究竟是不是全稿?如果不全,缺了什么?還有,同原譯稿相比,哈考特版又有哪些刪改?
《四世同堂》書封
趙武平認(rèn)為這些問題的回答可根據(jù)原譯文本,從篇幅、篇名、結(jié)構(gòu)、情節(jié)和人名等方面入手進(jìn)行分析。
一、篇幅
《饑荒》譯稿,共36章,各章篇幅不一,最短7頁,最長則達(dá)18頁,計236頁。這是老舍原作的全部嗎?
應(yīng)該不是,盡管它比哈考特版第三部分(27章),要多出9章。但可以推測,相比原作,老舍和浦氏合作譯稿,所刪只是枝節(jié),或者意義較輕的章落,起碼沒有改變結(jié)構(gòu),此外也比老舍1945年預(yù)計的33章多。
二、刪節(jié)
就《饑荒》而言,除去每章都有相當(dāng)程度的刪節(jié)外,最主要的變動,在后面的16章。
首先,編輯將第23章“東陽病了”壓縮后,同第24章“冰化了”并為一章。
其次,整章刪去第27章“瑞宣找到自己和工作”。
最后,整章刪去第36章。
三、人名
小說人名在譯稿中有所變化——招弟變作“美弟”、金三變作“王三”。
這又是怎么回事?要看中英文對比:
金三-王三(Wang the Third)
招弟-美第(Meydee)
小順兒-小寶兒(Little Precious)
老舍最初將小順兒自譯為“Little Prosperous”。這大概是顧及到“順”與“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的聯(lián)系,所以他有“Prosperous”(富裕,繁榮)之詞的選擇。但是,不知道為什么,到了浦譯之中,卻改為“Little Precious”(小寶兒)。
四、書名
在檔案中,哈考特提供的清樣扉頁上,作者英文名字印在最上面,排作Lau Shaw(S.Y.SHU), 其下是橫排的英文書名THE YELLOW STORM,中文書名居然是“風(fēng)吹草動”而非“四世同堂”,豎排于頁面中間,再往下是分作兩行的:“由浦愛德譯自中文”,最底下是“哈考特-布瑞斯公司紐約”,排成兩行。這里,最令人感到奇詭和難解的,是出處未明的中文書名。
如何把英文稿翻譯成中文
通過兩年時間,趙武平將國內(nèi)《四世同堂》中缺失的16章,通過浦愛德譯本回譯并將全文刊登在下一期《收獲》上。同一般翻譯不同,趙武平對《饑荒》后半部的“回譯”,是一個復(fù)雜且處處容易陷入誤區(qū)的工作。
首先,他針對英文譯稿逐篇進(jìn)行釋讀,錄下難以辨識的文句——經(jīng)過近70年的時光磨蝕,打印稿上不少字詞已經(jīng)褪色,甚至模糊;另外一些,是打印中的拼寫錯誤;再者就是譯文中所運用的今天已經(jīng)廢棄使用的日語拼寫,這占去了前期翻譯的大部分精力。
從2014年起,趙武平四易其稿,他稱稿子里最大的問題是自己所采用的詞匯和表達(dá)方式,同老舍的語言風(fēng)格,以及《四世同堂》所獨有的詞語存在一定的差異。為此他在翻譯過程中整理出“老舍詞匯表”,列出一些老舍的語言特色字詞。比如,“假若”是最常見詞匯之一,老舍少用,或者完全不用“如果”。“然而”也不用,唯一用的一處,是在第一部:“他的詩文也永遠(yuǎn)寫得很短,象他的身量;在短短的幾行中,他善用好幾個‘然而’與‘但是’,扯亂了他的思想而使別人莫測高深,象他的眉眼?!保ā痘袒蟆分┯直热纾爸保ǚ恰霸保?;“自傲”(非“自豪”);“羞惱成怒”(非“惱羞成怒”)。
另外,老舍似乎不太喜歡運用習(xí)見成語:“咬著牙說”(不用“咬牙切齒”)、“忍受苦痛”(不用“含辛茹苦”)和“設(shè)盡方法”(不用“千方百計”)。
最后是對標(biāo)點符號的修正。在英譯稿中,用得最多的是破折號,但老舍原作中破折號用得并不多;老舍喜歡用驚嘆號,而英譯稿中基本沒有,趙武平參照老舍的寫作習(xí)慣,盡量做了相應(yīng)的替換。
作家手稿發(fā)現(xiàn)的意義
今年是老舍逝世50周年,明年《四世同堂》的增補本將由活字文化出版。這版不僅增加了第三部的最后16節(jié),第一部《惶惑》、第二部《偷生》也以1946年初版時的版本為底本。
華東師范大學(xué)中文系研究員陳子善認(rèn)為,“此次被發(fā)現(xiàn)的翻譯版本不能稱之為‘全本’,只能說是最接近于中文原稿的英文回譯稿,我們通過對英文手稿的靠近能進(jìn)一步推敲出,英文手稿可能離真正的原稿有多遠(yuǎn)的距離?!端氖劳谩啡杂羞z憾,希望出版者能同時呈現(xiàn)中英兩個版本。”
此外陳子善表示近年來有大量的作家手稿重現(xiàn)天日,比如張愛玲的《愛憎表》、老舍《駱駝祥子》手稿、廢名的《橋》等,這反映了現(xiàn)代文化研究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