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 中文字幕 动漫,91亚洲午夜一区,在线不卡日本v一区v二区丶,久久九九国产精品自在现拍

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人物

梁啟超誕辰150周年:清華呈現(xiàn)詩文筆墨里的“中國新民”

梁啟超是戊戌變法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新史學和新法家代表人物。梁啟超在史學方面建樹頗豐,尤其是“新史學”“清代學術史”等領域。

梁啟超是戊戌變法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新史學和新法家代表人物。梁啟超在史學方面建樹頗豐,尤其是“新史學”“清代學術史”等領域。

11月23日,“中國新民:梁啟超誕辰150周年紀念展”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開幕。展覽圍繞梁啟超在中國現(xiàn)代性構建過程中的成果,以其不同時期的書法、拓本收藏等114組件作品作為線索,以其主編《時務報》《清議報》《新民叢報》《新小說》時刊登的圖像、自作詩文手稿、書籍文稿、個人影像等為主,分為“民族:文字收功,神州革命”“新民:古今內外,去塞求通”“國學:獨立之國,學問獨立”“余事:先輩遺墨,書藝復興”四個版塊。

展覽以書法和其與親友往復書札為主,從中展現(xiàn)其政治理念與思考。而展陳簡潔古樸,方形展廳將各個空間隔開。

梁啟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號任公,又號中國之新民、飲冰室主人、飲冰子、哀時客、自由齋主人。清光緒年間舉人,中國近代思想家、政治家、史學家、教育家和文學家,戊戌變法領袖之一、中國近代維新派、新史學和新法家代表人物。

梁啟超56歲像


梁啟超在史學方面建樹頗豐,尤其是“新史學”“清代學術史”等領域。梁啟超人生主要分為三個階段,1898年之前,以維新變法為主,參與了公車上書、戊戌變法等事件,主筆《時務報》、發(fā)表《變法通議》、編輯《西政叢書》等,積極宣傳維新變法理論。1898至1920年,梁啟超熱心政事,提出了“中華民族”的概念,先是流亡日本,創(chuàng)辦《清議報》《新民叢報》;再是任職民國政府,反對袁世凱、張勛復辟等;后來游歷歐洲,反思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參與巴黎和會,是“五四運動”的重要推手。1920至1929年回歸學術,是清華“四大國學導師”之一,參與了中國現(xiàn)代學術體系的構建。

展覽現(xiàn)場


展覽現(xiàn)場


展覽現(xiàn)場


澎湃新聞記者了解到,展覽圍繞著梁啟超在中國現(xiàn)代性構建過程中的成果,以其不同時期的書法、拓本收藏等作品作為線索,以梁主編《時務報》《清議報》《新民叢報》《新小說》時刊登的圖像、自作詩文手稿、書籍文稿、個人影像等為主,分為“民族:文字收功,神州革命”“新民:古今內外,去塞求通”“國學:獨立之國,學問獨立”“余事:先輩遺墨,書藝復興”四個版塊。

其中“民族:文字收功,神州革命”側重展示梁啟超在東西方文化宏觀格局中,梳理中國現(xiàn)代民族概念和文化概念所做出的努力,以及在四十五歲前后與舊勢力的決裂與轉型;“新民:古今內外,去塞求通”通過梁啟超對歐洲局勢的分析,以及《時務報》《清議報》等對當時世界文化圖文并茂的刊載,重點展示梁啟超在打通古今中外的努力,和梁氏家族追求開放、進步的精神;“國學:獨立之國,學問獨立”重點展示梁啟超回歸教育后在“講學社”“共學社”方面的圖文史料,以及梁在“文化公學”“國學門”,和以清華為代表的現(xiàn)代學術體系建設過程中的成果;“余事:先輩遺墨,書藝復興”以梁啟超的個人書畫、碑帖藝術收藏為核心,展現(xiàn)梁啟超以“文藝復興”為范本,在書法創(chuàng)作中融合古今,回應“碑學”“帖學”之爭。

《新民叢報》時期的梁啟超及家人合影


梁啟超先生曾孫梁鑒在致辭中表示,“一百多年來,中國社會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在研究這段歷史時,梁啟超先生是一位繞不開的人物,他不僅在很多方面都有貢獻,同時還是一位近現(xiàn)代報人,一生中創(chuàng)辦了很多報紙,把他接觸到的新思想、新知識通過他的筆告訴當時的年輕人。當前社會仍在不斷變化中,希望我們能夠學習他與時俱進的精神,跟上新時代?!?/p>

清華大學副校長彭剛表示,“百年之前的梁啟超在深切考察了中西文化之后,懷揣著自己對中國未來的暢想,在清華這片沃土播種耕耘十數(shù)年。到如今,我們已經能在清華大學看到蓬勃的樹蔭和豐碩的果實。在展覽中,我們能夠看到全面、詳實的先賢心路,真切感受‘十年飲冰,難涼熱血’的堅定信念。希望廣大師生觀眾能夠通過展覽等多種方式把前輩積淀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學習好、傳承好,在新征程上立時代潮頭、通古今變化、發(fā)思想先聲?!?/p>

進步黨時期的梁啟超


梁啟超在19世紀和20世紀交替之際,十年飲冰,難涼熱血,他無論從政、從文,革命維新,朝夕不輟,死而后已。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誥》曰:“作新民?!薄对姟吩唬骸爸茈m舊邦,其命惟新?!保褂[以“中國新民”為題,一方面因其為梁啟超的自號,另一方面也能彰顯梁啟超在中國現(xiàn)代民族和現(xiàn)代國家建設歷程中的奠基之功,藉此紀念梁啟超誕辰150周年。

展覽現(xiàn)場


展覽現(xiàn)場


第一單元  民族:文字收功,神州革命

梁啟超提出“中華民族”的概念,在中國現(xiàn)代轉型過程中有奠基之功。梁啟超不僅提出了“中華民族”的現(xiàn)代民族概念,而且在現(xiàn)代政黨、現(xiàn)代國家的建設過程中也起到關鍵作用。梁啟超的“中華民族”概念是在一系列的時代巨變的背景下提出的,本單元從1898年維新變法談起,鋪陳甲午戰(zhàn)爭、戊戌變法、庚子之變的時代背景,展現(xiàn)梁啟超在面對內憂外患時,通過現(xiàn)代民族的建構,重新凝聚中華民族向心力的努力。“中華民族”概念的建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一直到辛亥革命后中華民國建立,才在社會上形成較大共識。在本單元書法作品的字里行間,我們能感受到梁啟超從傳統(tǒng)文人到現(xiàn)代革新者的多重身份,“獨立不懼”“清明在躬”正是他自身的寫照。胡適挽梁啟超先生聯(lián)曰“文字收功,神州革命”,反映了梁啟超在東西方文化格局中梳理中國現(xiàn)代民族概念所做出的努力,以及在維新、改良、革新、革命的實踐中做出的貢獻。

梁啟超致康有為函
廣州博物館藏


 

“中華民族”概念的提出
圖片由江門市博物館提供


 

梁啟超索閱丁恩改革鹽政意見致張弧函
26.2cm×17.7cm
天津博物館藏


 

梁啟超代請接濟廣西軍費致張弧函
23.2cm×12.5cm
天津博物館藏


 

梁啟超推薦鄭浩致張弧函
22.5cm×12.1cm
天津博物館藏


 

梁啟超楷書軸
173cm×48cm,1925年
平湖博物館藏


 

梁啟超楷書七言聯(lián)
133cm×32.5cm×2,1925年
平湖博物館藏


 

梁啟超隸書七言聯(lián)
130cm×31.8cm×2,1927年
山東大學博物館藏


第二單元  新民:古今內外,去塞求通

新民之“新”有兩重含義:“一曰淬厲其所本有而新之,二曰采補其所本無而新之?!绷簡⒊^的新民并不是“心醉西風”之流,也非“墨守故紙”之流,而是“國民獨具之特質”,是“一國之立于世界”的基礎。本單元從梁啟超興辦的報刊、往來的信札、出版的書籍來切入,旨在突顯梁啟超努力讓當時的中國開放、與世界連通方面所做出的貢獻。比如1896年創(chuàng)刊的《時務報》言:“去塞求通,厥道非一”,1898年創(chuàng)刊的《清議報》開篇就提出“世界社會日進,有不可抑遏之勢”,“古今內外,去塞求通”的核心目的是“激發(fā)國民之正氣”“增長學識”。梁啟超對世界文明的吸取是批判性選擇的,比如《歐洲戰(zhàn)役史論》是對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的分析,思考當時代表現(xiàn)代文明的歐洲為什么會爆發(fā)戰(zhàn)爭?!稓W洲戰(zhàn)役史論》是梁啟超寫給當時正在讀清華預科的兒子梁思成的,希望中國青年放寬胸懷,了解世界局勢和國家的需要。在泰戈爾訪華的信件、給孩子們的信件和梁一系列的學術研究中我們能夠看出,梁啟超是“去塞求通”倡導者,他和家人也是實踐者。章太炎挽梁啟超聯(lián)曰“道通為一”,算是對梁啟超人生最好的總結。

李端棻致張之洞函舉薦梁啟超
23.4cm×12.3cm×4,1895年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梁啟超獲頒一等嘉禾勛章并被授予中卿銜少卿所立的牌匾
江門新會梁啟超故居紀念館藏


 

梁啟超主編,《清議報》
21.2cm×13.9cm×0.3cm
江門市博物館藏


 

梁啟超,《歐洲戰(zhàn)役史論》第一編手稿
33cm×23cm×2cm×2,一函兩冊,1915年
江門市博物館藏


 

梁啟超請人為泰戈爾(泰谷爾)刻印章致信蹇季常
1924年


 

梁啟超諭梁思成信
21.5cm×26.5cm×3
江門新會區(qū)博物館藏


 

《庸言》雜志第一卷第十號
25cm×17.8cm,1913年
香港翰墨軒藏


 

梁啟超,《重訂分類飲冰室文集全編》
20.3cm×13.2cm×0.5cm×20,1903年
江門市博物館藏


 

章太炎挽梁啟超聯(lián)底稿
24cm×9cm,1929年
杭州西湖博物館總館藏


第三單元 國學:獨立之國,學問獨立

梁啟超所說的國學,是一國立于世界之學問特質。1925年梁啟超的《學問獨立與清華第二期事業(yè)》第一次透徹地談及清華設大學部和研究院與中國學術獨立之關系,他提到“一國之政治獨立及社會生活獨立,俱以學問為之基礎”。本單元重點展示20世紀20年代,梁啟超回歸教育后在“文化公學”“國學門”,和清華現(xiàn)代學術體系建設過程中的成果。本單元以梁啟超生前所用筆、墨、條屏等文房器具,以及牌匾、老照片等,還原了其治學場景,以學校留存的車馬費檔案,還原了梁啟超作為學者的日常生活。比如梁啟超與胡適通信往來討論詩詞與白話的信件,頗有趣味。本單元最后一件展品《跋四卷本稼軒詞》是梁學術研究的絕筆,從1927年開始搜輯,到1929年病中仍“以此為問”,或許稼軒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梁啟超的“自況”。

“雙濤園群童”合影之一
攝于日本,1908年
圖片由江門市博物館提供


 

梁啟超與梁思忠(右)、梁思莊(左)合影
攝于日本,1910年
圖片由江門市博物館提供


 

梁啟超在法國巴黎
1919年
圖片由江門市博物館提供


 

梁啟超與參加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團合影
1919年
圖片由江門市博物館提供


 

清華學校研究院國學門教師和助教合影


 

1926年清華學校研究院國學門第一屆研究生畢業(yè)合影,前排右起第七人為梁啟超


 

曹云祥致梁啟超懇請撰著保存圓明園文以達撥歸目的函
27.9cm×20.2cm,1923年
清華大學檔案館藏


 

梁啟超自用毛筆兩只
江門新會區(qū)博物館藏


 

梁啟超文房二寶
江門新會區(qū)博物館藏


 

梁啟超《跋四卷本稼軒詞》手跡
1928-1929
香港翰墨軒藏


 

梁啟超《學問獨立與清華第二期事業(yè)》手稿影印本,2018年


第四單元  余事:先輩遺墨,書藝復興

在其風起云涌、操勞繁忙的一生中,梁啟超對書法一直悉心梳理研究。所藏碑帖絕大部分捐贈給當時的北平圖書館(現(xiàn)中國國家圖書館)。作為書家的梁啟超在書學理論上雖然建樹不多,但是在書壇上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面貌,而且在推廣書法美育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梁啟超認為書法是最優(yōu)美、最便利的娛樂工具,能夠“收攝身心”,具有“線的美”“光的美”“力的美”,梁啟超曾言:“發(fā)揮個性最真切的,莫如寫字?!北締卧獏R集了梁啟超藏的《皇甫誕碑拓本》《孟璇殘碑拓本》《孔宙碑拓本》及梁臨《馬鳴寺碑》等碑學經典,還有其《節(jié)臨王羲之十七帖條幅》等帖學實踐。從梁收藏的書畫、碑帖中的個人題跋中,我們能夠看到在“碑學”“帖學”的框架下,梁啟超為“書藝復興”所做出的貢獻。

梁啟超臨《馬鳴寺碑》
38.5cm×18.5cm×50,1891年
私人收藏


 

梁啟超舊藏《皇甫誕碑》拓本
24cm×13cm×76
江門新會梁啟超故居紀念館藏


 

梁啟超舊藏黃丹書《仿云林秋山圖軸》
96cm×34cm
江門新會梁啟超故居紀念館藏(復制件)


 

梁啟超舊藏張穆《柳浪浴鴛圖軸》
96cm×34cm
江門新會梁啟超故居紀念館藏


 

梁啟超集張遷碑七言聯(lián)
136.5cm×33cm×2
平湖博物館藏


 

梁啟超書法立軸
220cm×89cm,1920年
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藏


 

梁啟超節(jié)臨王羲之十七帖條幅
189cm×45cm,1927年
江門市博物館藏


 

梁啟超楷書十一言聯(lián)
160cm×27.8cm×2,1927年
清華大學檔案館藏


 

梁啟超臨魏碑四屏
131cm×21cm×4
江門新會區(qū)博物館藏


展覽將展至2024年1月14日。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rgspecialtie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