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上午,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古爾納在思南公館接受了媒體采訪?!靶≌f有時候能做的是彌補歷史學家、學者的知識與大眾認知之間的鴻溝。”古爾納如此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他的寫作試圖找回那些被書面歷史所略過的個人記憶,而記憶始終是古爾納寫作的重要主題。去年,他曾在與澎湃新聞記者的遠程采訪中談到了記憶與真相的關系。這一次,他講述了那些個人記憶的敘事如何構(gòu)成了另一種“歷史書寫”。
古爾納在采訪中 圖:澎湃新聞記者 程千千
另一種歷史書寫
在2021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辭中,評委會稱贊了古爾納圍繞“殖民歷史”和“難民經(jīng)歷”而展開的文學創(chuàng)作。在不同人物的口述與回憶里,古爾納的小說展現(xiàn)出不同于西方殖民寫作的另一種歷史書寫,不同于單一的歷史,他關注歷史過程中的差異、矛盾和碎片性。一方面,殖民主義對于非洲大陸的人民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另一方面,非洲民族運動也對他們的生活產(chǎn)生了沖擊。“這就是現(xiàn)實。人們常常無法擁有足夠的資源,所以要為了獲得資源而掙扎,”古爾納在采訪中表示,書寫這種雙重困境,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
“一種新的、簡化的歷史正在構(gòu)建中,改變甚至抹除實際發(fā)生的事件,”古爾納曾在諾貝爾文學獎獲獎演說中談到,他認為歷史有必要被重新書寫,有必要保存對于過去的記憶,“書寫那里有過什么,找回人們賴以生活,并借此認知自我的那些時刻與故事?!币孕≌f《來世》為例,他以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在東非的殖民史作為背景,聚焦于戰(zhàn)爭中那些個體的生活。
《來世》書封
對于歷史書寫,古爾納在采訪中告訴澎湃新聞,人們寫作的原因各不相同,歷史可以是其中之一?!叭绻梦业男≌f《來世》來說,它寫的是一戰(zhàn)時期非洲東部地區(qū)的沖突,但是在那個地區(qū)之外,很少有人書寫或是了解這些事情,而學者與歷史學家們知道。我認為,小說有時候能做的是彌補歷史學家、學者的知識與大眾認知之間的鴻溝?!惫艩柤{認為,每個人都可以讀小說,通過小說,那些本應該被了解的歷史時刻可能會為人了解?!暗@并不是作家的任務,而是他們可能關心和了解的東西?!?/p>
講述移民與難民的主體性
“對我來說,一個人在這個世界失去了他的位置,這一點激發(fā)了我的全部寫作經(jīng)驗?!惫艩柤{曾這樣說道。作為移民作家,他的小說常常展現(xiàn)出作為移民與難民所面對的身份問題,以及在不斷變化的空間中重塑身份的過程。
《天堂》書封
小說《天堂》里,少年優(yōu)素福被父親抵押給商人阿齊茲償債,從此跟隨商隊行走異鄉(xiāng)。在《來世》中,古爾納從某種程度上續(xù)寫了優(yōu)素福的故事:他以哈姆扎的名字出現(xiàn),剛剛從戰(zhàn)場歸來,肉體和精神都傷痕累累。在不斷的遷徙中,他經(jīng)歷著黑暗,卻也習得了不同文化的知識。和優(yōu)素福一樣,小說《多蒂》里的女主角多蒂也經(jīng)歷了父親的缺席與移民的困境,有評論家曾將這種父親的缺席與非洲難民所缺失的“祖國”聯(lián)系起來,對此,古爾納在采訪中表示,比起“父親”的隱喻,他關注的實際上是那些困境里的個體。
“我更關注的是不同文化、尤其是我所關注的語境中的年輕人,他們是如何幾乎淪為貿(mào)易物品的,沒有人尊重他們身上的人性。這些年輕人常常被這樣對待,就好像他們沒有自己的意志或是能動性,”古爾納告訴澎湃新聞,“我也關注在那樣的語境中女性不被允許擁有獨立性的情況。換句話說,我關注的是那些‘父親’的行為,以及年輕人和女性無法充分表達自我的現(xiàn)象?!?/p>
《多蒂》書封
在古爾納譯成中文的10本小說中,《多蒂》有其特別的位置,小說從女性視角出發(fā),關注移民女性的成長。對此,古爾納表示,小說在創(chuàng)作之初并沒有以多蒂為主人公,“我的起點其實是她的弟弟,但有時候會發(fā)生這樣的事:一個角色變得比最初的焦點更有意思,所以我就順著這個思路寫了她的故事。”在《多蒂》中,古爾納書寫了移民女性所面對的無力感,“她們是移民或者移民的孩子,在一個視她們?yōu)榈偷热说牡胤剑齻儗W會收集足夠的資源來為自己謀生?!?/p>
在印度洋上漫游
“我的故事有點像在印度洋上漫游,”古爾納在采訪里說道,一張世界地圖在他的文本里攤開。在《海邊》里,他寫道,“我常常對著地圖說話……在地圖誕生之前,世界是無邊無際的。地圖給世界畫上了邊界,讓世界看起來像領土,像是有主的,而不是可以隨便瓜分的荒地。地圖讓位于想象邊緣的地方更好捉摸,更容易掌握。后來,因為時勢需要,地理學區(qū)取代了生物學,從而構(gòu)建一個等級體系,在地圖上,那些生活在遙遠、原始的地方的人,都被放到了其他的地方?!?/p>
《海邊》書封
對于古爾納來說,文字超越了地圖上標注的行政邊界,不同的文化之間以各種方式發(fā)生著交集。他在采訪里說到了鄭和下西洋,在他的七次航行中,大批船只從不同方向穿越印度洋,其中一個方向是東非海岸?!叭绻阊刂鴸|非海岸的一些海灘散步,你會看到賣陶器的人,他們做的藍陶其實是中國開始制作的,你可能會在海灘上發(fā)現(xiàn)它的碎片?!?/p>
在采訪中,古爾納也談到了殖民意義和文化的流動。“我認為,始終要記得有不同的殖民主義,”他說道,比如印度經(jīng)歷了英國、法國、葡萄牙等殖民,當英國人第一次來到印度時,他們還不像19世紀時那么強大,所能采取的殖民形式以貿(mào)易和談判為主,“到19世紀,他們想與任何人談判,只需要拿出他們在歐洲繪制的地圖,然后說,你屬于德國人,你屬于法國人。后來殖民主義的整個活動都是軍事性的,早期殖民主義并不完全是這樣?!?/p>
如今,移民的處境正在成為全世界范圍內(nèi)的普遍形象。而在古爾納看來,這是人類不斷前進過程中的一部分,“人們不斷地遷徙、移動、交換文化、信息和需求,”他說道,“我認為我們有必要保持冷靜,告訴人們現(xiàn)在發(fā)生的一切并不完全是變革。”身為移民,古爾納從小生活在多元文化、語言、宗教的環(huán)境中,對于文化,他說:“我們沒有選擇的余地。經(jīng)驗會找到我們,對我們說,這就是你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