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時代蘇州怡賢寺僧人釋云閑好古琴,亦善書畫,有《枯木禪琴譜》傳世。本文追溯了釋云閑與江蘇文人雅士潘鐘瑞、吳昌碩、翁同龢等人的一段段交往舊事。
“從(天平山西南雞籠山)無隱庵出來,再循山麓登中白云,倚石稍息,至下白云,煮泉清話。山僧云閑能操琴,作小楷......壁間有茶磨山人詩?!?/em>
光緒九年二月廿九日,葉昌熾登山歸,心情甚是舒暢,把上面的文字記入《緣督廬日記》。日記的好處是真實,作者隨意,讀者輕松。尤其讀鄉(xiāng)賢的日記,看到熟悉的地名,會心一笑,瞬間有身入其境之感。
天平山又稱白云山,由底至巔,“一線天”和“石屋”把山分三段,即“上白云”、“中白云”和“下白云”,秋天時分,天地爛漫,游天平山是每個蘇州人都會有的美好回憶,少年男女尤其喜歡上天平山,不惟景色幽絕,你拉我推之間,如果女孩不小心滾到男孩懷里,那關(guān)系肯定就進了一步。
《緣督廬日記》
山僧云閑能操琴,這句也撩人思緒。釋空塵,法號云閑,亦稱云磵,如皋人?!秴强h志》記“釋頂峰、釋云閑皆住怡賢親王寺,皆善琴?!?/em> 怡賢親王寺,人多稱怡賢寺,在山塘街。云閑上人有《枯木禪琴譜》傳世,因久居蘇州,索性自稱“古吳釋空塵云閑”。
云閑《琴譜》“自序”說“余幼耽操縵”, 并款款追憶四位恩師:禪師牧村、道士趙逸峰、儒生丁綏安與喬子衡。牧村長老是云閑的琴學(xué)啟蒙師父,據(jù)說“牧祖素幽閑,惟彈琴詠詩自適其適,數(shù)十年罕治生產(chǎn),以故負債愈累,日食亦艱,而寺之朽毀者益甚?!?nbsp;牧村在如皋整日彈琴詠詩,很少關(guān)心寺中的營生,幾十年下來,弄得僧人吃飯都成問題,而寺廟也日益破敗。云閑上人蘇州做住持,頗能以琴用世。資料所見,他和達官貴人多有交游,又能巧妙措手,合理保護廟產(chǎn)。在兼任虎丘寺廟住持后,得到廟產(chǎn)的詳細圖冊,請狀元、內(nèi)閣學(xué)士洪均寫下《虎阜寺田記》。
虎阜寺田記
潘鐘瑞是蘇州“貴潘”族人,有寫日記的習(xí)慣,他的日記曾提到:“看云閑僧所書小楷扇,細于蠅頭?!?nbsp;葉昌熾也說:“(云閑)方書密行,扇頭娟秀,有閨閣氣?!蔽仪『貌赜性崎e寫給“第一副省長”、江蘇布政使許應(yīng)鑅的扇面,內(nèi)容節(jié)錄嵇康《琴賦》,落款:“奉星臺方伯大人鑒正,時在閼逢涒灘姑洗月之中浣,白云舊主云閑空塵?!?。書跡嫻雅空靈,猶如百年前的琴聲。
云閑書扇
潘鐘瑞又記:吳大澂和趙宗建、顧沄、徐熙“特駕舟詣”,云閑為鼓彈“梅花三弄”一曲,斗廬徐熙是《琴譜》序言作者之一,他感嘆“廣陵散之真脈猶在人間?!迸绥娙鹆硪缓糜褏遣T是上人的迷弟,潘祖蔭曾說:“(吳昌碩)好鼓琴”。吳昌碩多年后作《琴僧云閑遺照》長詩,真摯地懷念云閑上人,稱贊他的琴藝,結(jié)句用韓愈聽大琴師潁師彈琴的典故:“我非昌黎師其潁。”(我吳昌碩不是韓昌黎,云閑卻堪比潁師)
光緒十年,潘鐘瑞和吳昌碩、陸恢、金心蘭等人曾約好去山塘街,“訪彈琴僧,品第三泉?!痹崎e打開里間斗室“琴庵”,石臺依窗,香爐在幾,盆栽奇樹,壁藏梵經(jīng)。大家忍不住齊贊:真好!真好!佛地聞琴,人間清福!
云閑撰《枯木禪琴譜》,大部分是考訂的廣陵琴派曲目,也載入云閑自己創(chuàng)作的曲目,古琴演奏家余青欣2003年出CD打譜演奏《那羅法曲》,該曲正是云閑根據(jù)所聞藏傳梵唄創(chuàng)作。他在該曲后記中寫到:“戊子秋,訪友京都,閑步旃檀寺,聽喇嘛齊歌梵唄,音聲清和。詢之左右,知其為‘那羅法曲'之遺音。翌午,攜琴復(fù)往,乞其反之,而后撫弦和之,得譜成曲?!?/em>佛教琴曲本就不多,《那羅法曲》遂成名譜名曲。我后來求得吳文光先生書額“枯木禪琴齋”,吳先生是余青欣的古琴導(dǎo)師。
吳文光先生書額
彈琴、念佛之外,云閑上人住持虎丘,做過不少功德。他于虎丘頹垣廢墟中訪得“憨憨泉”古井, 又和朱福清、洪鈞、鄭文焯、彭南屏等人集資創(chuàng)建擁翠山莊。尚書潘祖蔭建議棰拓全本虎丘石刻,潘鐘瑞“托云閑就近覓木匠為豎木做引架木”。
少有人提及云閑曾駐錫天平山,讀《翁同龢日記》,看到一段文字:“遂至報恩寺(北岸)。入西院,晤云閑長老,為彈《梅花三弄》,余非知音,惟知指法勁而熟耳,以所著琴譜贈。云閑,如皋人,在此寺廿余年,先住天平,亦嘗入京,年六十余,不甚俗。據(jù)《琴譜》序,人稱為能詩畫?!?nbsp;云閑在怡賢寺做住持前,確實曾住天平山,這和葉昌熾所記完全吻合。
云閑上人在天平山,“壁間有茶磨山人詩”,茶磨山人就是詩人汪芑,他有詩《九月三日偕曹煦谷送云磵上人主虎丘怡賢寺,出示宗風(fēng)真脈卷,題贈四絕》。未標(biāo)注年份,根據(jù)前詩“八月十四日,同人集藝圃祝麐翁六十壽即席限韻各賦二首”,麐翁潘鐘瑞自己曾說“我亦癸未生”?!傲畨邸敝胤辍肮镂础保垂饩w九年,此年云閑由天平山移錫怡賢寺。
茶磨山人詩鈔
《吳縣志》引用李根源《吳郡西山訪古記》一條不顯眼的記載:虎丘山有六個出家人的靈墖,其中之一是“宗風(fēng)真脈第九代,云間塵老和尚墖?!薄吨尽芳恿苏f明,“以上六墖既無年月,又不悉其事跡,權(quán)錄于此,待考訂焉?!笨戳擞挚矗瑱M豎覺得似曾相識??!“間”是“閑”的異體字,洪均為《琴譜》作序,徑自寫“云間”,而非“云閑”。那么,“云間塵老和尚墖”會不會就是“云閑空塵老和尚墖”呢?
吳郡西山訪古記
汪芑陪云閑到怡賢寺,云閑“出示《宗風(fēng)真脈卷》”。要把“宗風(fēng)真脈第九代”和“宗風(fēng)真脈卷”這兩個模糊不清的碎片與云閑關(guān)聯(lián)起來,必須再捋一下建造怡賢寺的背景?!锻蛞需洝酚涊d:“國朝雍正十一年,郡人請為怡賢親王立祠,敕改建寺,命賜紫僧超源住持,名怡賢寺?!?nbsp;怡賢寺由祠改寺,只為紀(jì)念雍正帝最寵愛的弟弟胤祥,因是敕建,怡賢寺可算皇家寺廟。
雍正帝躬行禪修,廣交僧衲,被公認(rèn)為帝王中唯一直透三關(guān)的大禪師。在其執(zhí)政期間,雍正帝尊崇臨濟宗磬山系玉琳通琇和?溪行森,稱其“開人天之正眼,掃魔外之邪宗”。因為磬山系嫡裔楚云明慧干預(yù)世法,為地方官員所參劾,于是雍正帝親自挑選僧人續(xù)入玉琳、?溪支脈之下,第一次選取超盛等三人,第二次就選取超源等四人。
雍正十三年,超源入京。雍正帝賜紫衣,擢其為明道正覺(?溪行森)法嗣,并說:“僧實源本系二師之正裔,賦性聰明,勵志向上,朕召見提撕,豁然洞徹?!背丛?溪法曾孫“實”字輩,由此升入“超”字輩,雍正帝“特命(超源)南旋主席怡賢禪寺”。欽點住持,當(dāng)然要有憑證啊。臨出京,雍正帝頒《宗門正脈囑付卷》交付超源,超源字蓮峰,故稱其為“蓮峰源禪師”。
《虎阜志》
蓮峰源禪師的《宗門正脈囑付卷》傳承有序,云閑上人出示的《宗風(fēng)真脈卷》即為《宗門正脈囑付卷》。此卷是御書,代代珍藏承繼,無人敢魚目混珠,另造別冊。
想起道光年間,江蘇巡撫陳鑾建藩吳中,延六舟和尚主滄浪亭,建亭之大云庵。同樣,怡賢寺也有官方背景,怪不得云閑和官員多有交往。有次,因云閑在虎丘陪觀察朱福清宴請“郡尊、邑尊”,潘鐘瑞等人“遂避道出?!泵靼琢恕白陲L(fēng)真脈”的含義,再簡單考證下“第九代”的來龍去脈。彭紹升《一行居集》說嘉慶之前,怡賢寺?lián)Q過三任住持: “乾隆四年敕頒龍藏,十六年錫名報恩......其后又四十年,易主者三?!?nbsp;雍正帝確認(rèn)超源為“宗門正脈”法孫,從初祖開始,到光緒時,云閑為“第九代”,時間上也對。
摩挲古物,盤出包漿,樂趣在焉。史料研討亦如是,愈深入愈能盤出歲月的風(fēng)采。謅打油一首,博閱者一粲:山寺虎丘無鶴守,琴心梵唄有僧傳。云閑一片青峰外,紅葉天平妙華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