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精品 中文字幕 动漫,91亚洲午夜一区,在线不卡日本v一区v二区丶,久久九九国产精品自在现拍

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新聞資訊歷史

劉賀身高多高??;韬顕蚨啻??——?;韬顕z址的考古新發(fā)現(xiàn)

南昌漢代?;韬顕z址之墎墩漢墓發(fā)掘自2015年獲評“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以及墓主人被確定為“漢廢帝”劉賀后,逐步走入大眾視野,近年來備受矚目。

南昌漢代?;韬顕z址之墎墩漢墓發(fā)掘自2015年獲評“全國十大考古新發(fā)現(xiàn)”以及墓主人被確定為“漢廢帝”劉賀后,逐步走入大眾視野,近年來備受矚目。2021年10月18日,?;韬钅谷脒x全國“百年百大考古發(fā)現(xiàn)”;2023年12月15日,江西南昌?;韬顒①R主墓開放,進一步拉近了這座西漢大墓與公眾的距離。海昏侯國遺址自2011年開始考古工作,至今已經(jīng)走過了13個年頭,共出土金器、青銅器、鐵器、玉器、漆木器、簡牘、木牘等各類珍貴文物超過10000件(套)。考古發(fā)現(xiàn)證明它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面積最大、保存最好、格局最完整、內(nèi)涵最豐富的典型漢代列侯國都城聚落遺址。

這個“網(wǎng)紅”考古遺址的出土文物有哪些重要考古學術價值?學術界對其研究有哪些新成果?2024年9月21日,“第一屆漢代?;韬顕脊排c漢文化學術論壇”在江西南昌召開,來自全國50余個考古文博機構(gòu)的百余位專業(yè)學者與會“共話海昏”。

共有四位學者做了主旨報告。楊軍(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的報告題目為《?;韬钅拱l(fā)掘與研究的新收獲》。?;韬钅沟目脊殴ぷ髦饕譃?011年、2012-2021年、2022年至今三個階段??脊虐l(fā)掘表明,海昏侯夫人墓為一座采用“漢制”營造的列侯夫人墓,發(fā)現(xiàn)了墓葬建造時的“堂壇”和原封土的范圍,并揭示了?;韬罘蛉四梗∕2)“堂壇”底部疊壓劉賀墓(M1)建造時遺存的平、剖面關系,證明?;韬罘蛉四雇碛趧①R墓。實驗室考古發(fā)現(xiàn)劉賀部分遺骸,推算出遺骸長約173-183厘米。發(fā)現(xiàn)劉賀嫡長子劉充國遺骸長約110-120厘米,離世時尚為兒童。劉賀墓西藏槨兵器庫出土的一套實用鎧甲為鐵、銅、皮復合的髹漆側(cè)開襟魚鱗甲,鎧甲的魚鱗甲片6000余片,樣式多達九種以上,最小的魚鱗甲片僅有1-1.5厘米,是目前我國發(fā)現(xiàn)的甲片最多、樣式復雜、工藝奇特、等級較高的漢代鎧甲,在出土的漢代鎧甲中為首次發(fā)現(xiàn)。在資料整理工作中,發(fā)現(xiàn)了以“大長公主家工長安陰昌里鍾長君所作/任乙”銘文為代表的一套碗、盤、酒杯和樽的扣銀貼金漆器組合,并發(fā)現(xiàn)畫有最早孔子像的“孔子屏風”是一個由衣鏡主屏和《衣鏡賦》輔屏共同構(gòu)成的雙折式屏風。發(fā)現(xiàn)了南方地區(qū)唯一一份漢代詔書實物,確定了劉賀的死亡時間為公元前59年10月6日(漢宣帝神爵三年九月初八),“除國詔書”下發(fā)到豫章郡的時間為公元前59年11月14日(漢宣帝神爵三年十月十七),“除國詔書”下發(fā)到?;韬顕臅r間公元前59年11月22日(漢宣帝神爵三年十月二十五),詔書的流程和傳達體系表明從劉賀病逝到海昏侯國除國,前后不到40天,下葬應該在47天后,為西漢列侯喪葬殯期的研究提供了新資料。

李銀德(徐州市博物館研究館員)的報告題目為《?;韬顒①R墓出土玉器谫識》。?;韬顒①R墓玉器出土位置與一般墓葬出土于棺室內(nèi)不同,部分玉器還出土于西藏槨和主槨室的西室;其類別不僅包括禮儀用玉、裝飾用玉、生活用玉和殮葬用玉,還有其他王、侯墓葬中從未出現(xiàn)過的玉料。盡管與既往發(fā)掘的大型漢墓相同,劉賀墓玉器中也有一定數(shù)量的史前和先秦時代的遺玉。但劉賀墓中玉器主體為西漢中期玉器的代表,其鮮明特色、等級、風格是研究西漢中期玉器的重要標尺。截至目前,已發(fā)掘完整的漢代諸侯王墓僅有河北滿城中山王劉勝和王后竇綰墓、廣州南越王趙眜墓,山東巨野紅土山漢墓、濟南長清雙乳山M1共5座;完整的列侯墓僅有長沙馬王堆轪侯夫人墓、沅陵侯吳陽墓,徐州宛朐侯劉埶墓和?;韬顒①R墓4座。劉賀墓出土400件玉器在上述王侯陵墓中首屈一指,這些玉器以及金器、錢幣等等,無不昭示著昌邑國與漢武帝寵幸李夫人的關系、海昏侯國國除的特殊歷史背景。

楊愛國(山東省博物館研究館員)的報告題目為《漢代孔子圖像的兩個系統(tǒng)——?;韬顒①R墓孔子衣鏡引起的思考》。通過?;韬顒①R墓出土的孔子衣鏡,闡發(fā)對漢代藝術品上孔子圖像的思考,并分析漢代的孔子圖像有兩個系統(tǒng):一個是官方系統(tǒng),在這個系統(tǒng)里,只有孔子和他的弟子;一個是民間系統(tǒng),在這個系統(tǒng)里,最多的是孔子見老子,項橐常附其中,少有孔子見項橐、孔子與何饋等的圖像。

吳方浪(江西師范大學歷史系主任、江西省漢代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的報告題目為《?;韬钅?lt;國除詔書>所見?;韬顕蚺c侯家治地問題》。海昏侯一號墓主槨室西側(cè)出土《國除詔書》由數(shù)十枚木牘組成,其中既包括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群臣、豫章太守奏請?;韬顕淖辔?,又附有海昏侯家臣的奏文與文書傳遞記錄。其中,簡1506-9、1506-10兩枚文書傳遞記錄可為進一步探討?;韬顕蚺c侯家治地提供新史料。簡1506-9記錄了十月甲申(十七日)豫章太守廖、都尉丞霸在接到詔書后將之傳遞之下轄都尉、縣、侯國。簡1506-10記錄了十月丙戌(十九日)海昏侯國守相、守丞等接收郡府傳遞的詔書。由簡1506-10牘文可知,海昏侯國相由宜春長千秋兼守,?;韬顕┯山ǔ强h尉同兼守。據(jù)漢官制,縣、侯國長吏空缺,由近次或近秩次官吏兼補。如牘文所示,宜春縣長、建城縣尉分別兼守?;韬顕?、丞二職,三縣之間關系緊密,再依漢“守官”特性,可證西漢宜春、建城二縣歸屬于海昏侯國。又簡1506-10載“侯家別治鄡陽”,“別治”指的是于侯國治所外,另尋治地辦公。牘文中的“侯家”當指?;韬罴摇!昂罴覄e治鄡陽”已指明?;韬罴抑蔚卦谠フ锣冴柨h。如此,鄡陽縣亦屬海昏侯國疆域范圍。又簡1506-4載“乃以□□故主也。中國□饒之地,合六縣以為國”指的應該是?;韬顕踉O時的疆域范圍涵蓋六縣。

接下來為分組討論。本次會議共分兩組四個半場進行討論。限于篇幅,澎湃新聞在每場討論中選取四篇論文進行介紹,以饗讀者。

第一場由鄭同修(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陳剛(江蘇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持,主要關注出土文物。

練春海(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的報告題目為《?;韬钅钩鐾列苄吻讹椦芯俊?。南昌漢代?;韬钅钩鐾恋囊粚π苄吻讹?,為金鑲玉漆樽(M1∶1)上的嵌飾,該飾造型奇特,與各類出土漢代樽形器上的熊形紋飾(含圓雕與平面裝飾)通常較為寫實的特點不一致,其本質(zhì)為頭戴面具、身披熊皮的方相氏,具有辟邪功能,這種造型的方相氏已經(jīng)具備了魏晉南北朝時期所流行的畏獸圖像的核心要素,為其雛形。

劉連香(中央民族大學考古文博系)的報告題目為《西漢?;韬钅惯\棺輁軸的禮儀功能及影響》。西漢?;韬钅筂1墓主為卒于公元前59年的劉賀,其槨室東北部有內(nèi)外兩重棺,棺下設木棺床,下安4個木輪,此棺床即為《儀禮·士喪禮》中所載用于運棺的輁軸。《儀禮》的記錄顯示,輁軸不僅是運棺的實用工具,而且具有喪葬禮儀功能。從考古發(fā)現(xiàn)可知,在甘肅石家墓地春秋中期墓葬中,M166上層棺床已經(jīng)使用木輁軸。西漢時期,輁軸分布地域廣泛,時間跨度長,使用輁軸的墓葬均為王侯等級。東漢時期,輁軸相對較少。魏晉時期,實行簡葬,未見載運棺柩的輁軸遺存。但北魏大量繼承漢文化因素,喪葬禮儀上追漢制。唐宋時期,石葬具盛行,未見使用輁軸痕跡。明定陵萬歷皇帝及兩位皇后的木棺槨下均帶有四個輪軸。由此可見,將棺槨運至墓室使用輁軸的喪葬禮儀,從東周之后一直在帝王及高等級墓葬中被長期延續(xù),反映喪葬文化的穩(wěn)定性。

黃喆安琪(南昌漢代?;韬顕z址博物館)的報告題目為《?;韬钅钩鐾两饘俦鞯膩碓醇跋嚓P問題探討》。劉賀墓中出土的金屬兵器,可以分為襲昌邑王位時和受封?;韬顣r期持有管理的兩大類。從?;韬钅钩鐾帘鞯牟馁|(zhì)和裝飾上亦能看出非常鮮明的等級特色,其種類繁多且制作精良,不僅能反映當時高度發(fā)達的冶金技術和武器制造工藝,也是西漢尚武精神的實物印證。先進冶鐵工藝在金屬兵器中的廣泛使用,也能從側(cè)面反映出西漢中期社會對兵器背后軍事文化的推崇。?;韬钅钩鐾恋慕饘俦髟跐h代中期金屬兵器中具有典型性,通過對其來源及相關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對感知漢代人的軍事生產(chǎn)、等級制度及漢代社會精神文化頗有助益。

潘玲(西北大學文化遺產(chǎn)學院)的報告題目為《漢代麒麟圖像的來源及其在草原的傳播和演變》。?;韬钅钩龅膬杉瑺钽y飾上裝飾的獨角獸,是目前發(fā)現(xiàn)最早的麒麟形象。麒麟圖像在漢代的演變軌跡非常清晰:西漢末年開始加上翅膀;東漢前期左右從回首轉(zhuǎn)為頭向前,胡須消失,角變短,翅膀變大,身軀變肥碩;東漢晚期角端出現(xiàn)圓形肉瘤,尾部由上翹變?yōu)橄麓埂w梓朐谖鳚h末至新莽時期成為漢代神獸信仰最重要的神獸,也正是在這一時期有翼麒麟開始流行,麒麟形象也在此時傳入匈奴境內(nèi)。整體上看,匈奴境內(nèi)的麒麟形象出現(xiàn)時間、翅膀出現(xiàn)時間均晚于漢境內(nèi)的,但是整體特征和演變趨勢與漢地的相同,這也說明它們來源于漢地的麒麟。麒麟圖像的一些造型因素也通過匈奴傳入鮮卑境內(nèi)。西漢中期晚段在中國境內(nèi)出現(xiàn)的麒麟形象,其寫實的表現(xiàn)手法、與其最相似的野山羊形象,都見于匈奴境內(nèi),而且匈奴的寫實動物紋風格、野山羊紋牌飾出現(xiàn)和流行時間均早于中國最早的麒麟形象。所以,可以說?;韬钅沟氐淖钤绲镊梓胄蜗螅邮芰诵倥膭游锛y的寫實風格和野山羊圖像的影響。

第二場由鄭君雷(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吳方浪(江西師范大學歷史系、江西省漢代文化研究中心)主持,主要關注銘文釋讀。

趙明(江西師范大學?;铓v史文化研究中心)的報告題目為《西漢?;韬钅钩鐾两鹌鞫脑偬接憽詽h武帝更圓餅形金名“麟趾”為中心》。在海昏侯墓出土的純色黃金有平板形、獸蹄形和圓餅形3種。除去作為黃金制品制作備用的平板形黃金“金板”之外,實際上黃金制品只有兩大類,其中,獸蹄形的黃金又可分為3個亞型,為套珠紋褭蹄、橢圓底褭蹄和素絲紋褭蹄;圓餅形的金器,除了1件特殊的小型器外,共有385件,結(jié)合譚家鄉(xiāng)等地出土的同類金器,存世總量約在600件以上,都符合漢代一斤重的圓形餅金形態(tài),有校重、戳記、冰裂紋、刻畫字符和人工錘擊痕跡,顯然具有特殊意義。?;韬钅钩鐾恋慕鹌黝愋?,符合太始二年詔書所述以改名后的黃金班賜給諸侯的麟趾和褭蹄。結(jié)合文獻考訂,?;韬钅钩鐾恋膱A餅形金和獸蹄形金,可以作為漢武帝太始二年更黃金名詔書中“麟趾褭蹄”的重要物證?!镑胫骸贝碇踝遄訉O昌盛,延綿不絕,“褭蹄”象征著往生升天的含義。“麟趾褭蹄”是在既有黃金式樣基礎上,在漢武帝時期統(tǒng)一鑄造的制式黃金。所謂海昏侯墓出土的“金餅”,其原始名稱即“麟趾”,當定名為“麟趾金”或“金麟趾”。

周廣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報告題目為《漢代思想觀視野下的褭蹏金、麟趾金“上中下”釋讀》。海昏侯劉賀墓出土馬蹄金(褭蹏金)、麟趾金73枚,上刻畫“上、中、下”等圓印,此即在漢代思想觀、宇宙觀的引領下,在國家祭祀體系、封禪行為中代表著帝王(漢武帝)意志,在特定的神圣空間用“上中下”祀天地祖先,同時宣告王朝正統(tǒng)性及皇帝控制力的意義,亦是后來王朝能從中挖掘出統(tǒng)治智慧的一筆政治文化遺產(chǎn)。

楊怡(江西省漢代文化研究中心)的報告題目為《海昏侯墓出土“籍田鼎”銘文“升”“斗”問題考辨》。?;韬钅钩鐾恋摹凹锒Α笔俏鳚h時期昌邑王劉賀勸農(nóng)耕種、舉行祭祀儀式所用器物。“籍田鼎”制作精美,腹部刻有銘文,以往學界認為銘文當釋讀為“昌邑籍田銅鼎,容十升,重丗斤,第二”。根據(jù)“籍田鼎”銘文字跡及漢代的容量單位,“升”很可能為“斗”之誤。海昏侯墓出土“籍田鼎”銘文“升”“斗”問題的重新思考,對研究漢代容量單位、容積等問題都有著極為重要的參考價值。

于浩(南昌大學國學研究院)的報告題目為《從?;韬?lt;詩>引傳論漢代四家詩之“傳”》。南昌?;韬钅钩鐾翝h簡《詩》兩條引“傳曰”材料,顯示西漢三家詩也有類似《毛詩故訓傳》的隨文釋訓之傳體。三家詩傳與毛詩之傳形式、旨趣皆有不同,大抵三家詩傳重事不重義,毛詩重義不重事,三家詩傳多據(jù)《詩》以闡發(fā)事理,或為說明事理而引《詩》以證之,但并不關心全詩之旨與所闡發(fā)事理的邏輯聯(lián)系。毛詩引傳則緊緊圍繞詩句和詩旨展開,更加注意傳文對詩文意旨與精神的闡發(fā)。因此毛詩之傳必須依附于經(jīng),而三家詩傳可以脫離詩經(jīng)文本獨立存在。

第三場由劉振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王倩倩(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持,主要關注漢代墓葬。

付龍騰(山東大學考古學院)的報告題目為《東漢黃腸石墓的考古學研究》?!包S腸石墓”建筑形式可分為三大類:具備“題湊石墻”;使用黃腸石修筑墓壁、墓頂;以及僅在墓葬局部位置使用黃腸石作為建材。根據(jù)部分黃腸石上的題銘信息,可知黃腸石的制作與管理包括三大類:中央官署監(jiān)造,官方工匠操作;王國主導,征召民間工匠;民間工匠制造。結(jié)合建筑形式、制作管理體系分析,可將黃腸石墓大致分為四個等級:帝陵、特殊諸侯王陵;諸侯王陵;大型陪葬墓;列侯、二千石官吏墓等。如果將視野擴大到兩漢時期,可以從西漢時期的喪葬禮俗中找到黃腸石墓的多種來源;但是,由于黃腸石墓缺乏實用性的功能基礎,最終還是走向衰亡。黃腸石墓的演變,可謂兩漢之間陵墓制度“變”與“不變”并存的縮影。

金銀(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報告題目為《淺析西漢長沙國列侯墓形制》。西漢長沙國內(nèi)已發(fā)掘的列侯墓葬均有封土,皆為斜坡墓道;列侯家族墓中存在合葬、祔葬等現(xiàn)象,墓室采用青或白膏泥、木炭或白(青)膏泥加木炭的方式進行密封。西漢早期長沙國列侯墓深受楚文化影響,西漢中期以后隨著漢葬制的強勢入侵,楚文化喪葬因素逐漸衰落。

黃錦前(新疆大學歷史學院)的報告題目為《浙江安吉五福M1的年代、墓主及屬性》。安吉五福M1應與長沙望城坡西漢漁陽墓年代相近而略早,系深受楚文化影響的西漢早期楚式墓,而非戰(zhàn)國晚期楚墓。五福墓群應屬漢代遺存,與戰(zhàn)國時期春申君的封地鄣地及楚國的鄣城均無涉。墓主史信是戰(zhàn)國末期至越地為官的楚國人,主要生活于戰(zhàn)國末年至西漢初年,秦及漢初仍在此為官,故死后以楚制楚俗埋葬?!笆贰毕德毠倜?,“信”為其私名。墓主生前曾任下級佐史,系士而非大夫級貴族。與湖南長沙、河南淮陽等楚國故地一樣,安吉一帶自戰(zhàn)國中期以后深受楚文化浸潤,其流風遺韻,綿延至漢代而不絕,故葬制葬俗及隨葬品均有濃郁的楚風。墓中出土僅見于楚故地西漢墓中用以鎮(zhèn)墓辟邪的偶人,實證了該墓的年代應為漢初,同時也進一步表明,該地自戰(zhàn)國中晚期以后受楚文化的影響深刻。

全洪(廣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的報告題目為《廣州瑤臺鳳凰崗一號漢墓探討》。1983年,在廣州市區(qū)西北郊礦泉街道瑤臺鳳凰崗發(fā)掘一座大型木槨墓(編號M1)。墓室被嚴重盜擾。據(jù)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推斷年代為南越國時期。該墓是一座大型有墓道豎穴分室木槨墓(《廣州漢墓》Ⅲ型墓),在兩廣地區(qū)西漢前期即南越國時期后段開始出現(xiàn)。迄今,兩廣發(fā)掘墓坑長在10米以上的大墓數(shù)座,與鳳凰崗M1規(guī)模相仿,形制有所不同。廣西貴縣羅泊灣M2、賀縣金鐘M1出土“夫人”印,確知是南越列侯配偶,與兩廣地區(qū)可確認級別墓葬相比較,亦可推測M1當是列侯級別。根據(jù)佩戴玉舞人推測墓主為女性,則可以認為鳳凰崗M1墓主是南越某列侯之妻。有的王室宗親與列侯等爵,往往有的三公九卿及二千石高官也有可能采用與列侯同規(guī)格葬式,所以,鳳凰崗M1墓主可能是南越某列侯或二千石高官之妻,也有可能是南越貴戚。

第四場由王煜(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羅運兵(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主持,主要關注民族融合。

胡長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報告題目為《云南土著文化漢化進程的重要實證——梁堆墓》。“西南夷”約在距今3700年前隨著西南青銅時代的開啟,由氏族部落轉(zhuǎn)化而成,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獲得了一定程度的發(fā)展。隨著西漢中央政權(quán)在“西南夷”地區(qū)統(tǒng)治的確立,“西南夷”開始衰落,并在兩漢之交蛻化為“南中大姓”與夷帥控制下的新的族群。在這種新的族群中,產(chǎn)生了一種全新的喪葬形制——“梁堆”墓。“梁堆”墓是漢晉時期廣泛分布于“西南夷”地區(qū)的一種特有的墓葬,無論從墓葬形制還是隨葬品、形制、起墳立碑習俗等各種角度來看,都體現(xiàn)出了一種漢夷文化的融合,是西南地區(qū)漢晉時期民族大融合的產(chǎn)物,也是中國歷史上魏晉南北朝時期民族大融合的重要見證。

王煜(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的報告題目為《東周秦漢時期虡座研究》。隨著以“金石之樂”為突出特征的用樂制度的變遷與興衰,虡逐漸擺脫僅僅作為樂器架座的功能,被賦予了更多的裝飾性、標志性意義,其造型也形成了一條較為獨立且影響深遠的發(fā)展線路。東周時期虡座在楚墓中規(guī)律分布,東夷地區(qū)也有少量出土,以幾何形制為主,反映了楚人的喪葬觀念受同一種規(guī)范或制度約束,而中原地區(qū)有鐘(磬)無虡和鐘(磬)、虡分置的埋葬制度則反映了早期的明器思想。漢代虡座主要出土在諸侯王(包括?;韬睿┖完P中地區(qū)高等級墓葬中,以獸形為主,兼有少量的幾何形,列侯墓葬則多為有鐘(磬)無虡的埋藏組合,其有無、造型、使用方式等反映出明顯的等級特征,反映出先秦禮樂制度內(nèi)涵進一步遺失的過程中,漢代高等級階層在表象上對其的繼承、發(fā)展和規(guī)范化。虡座在秦漢時期也出現(xiàn)了逐漸脫離鐘(磬)的一個支線發(fā)展脈絡,其承鐘(磬)功能逐漸削弱,更多作為一種宮廷儀仗標志,并可能影響到相關陵墓和墓地設施的興起。

鄭曙斌(湖南博物院)的報告題目為《西漢諸侯王、列侯墓中“木楬”的應用發(fā)微》。西漢諸侯王、列侯墓葬考古發(fā)現(xiàn)有一類標記隨葬物品的竹木簽牌,發(fā)掘整理者稱之為“木楬”“簽牌”“木牌”“竹牌”等。2015年7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韬顒①R墓主槨室中發(fā)現(xiàn)了110枚木楬。1993年11月,長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長沙望城坡西漢“漁陽”王后墓中發(fā)現(xiàn)了123枚木楬。1972年至1974年,湖南省博物館、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長沙馬王堆轪侯利蒼夫人和他們兒子的墓中發(fā)現(xiàn)了一百多枚木楬和簽牌。這三座諸侯王、列侯級墓葬所發(fā)現(xiàn)的木楬、簽牌,形制基本相同,書寫方式并不完全一致,木楬、簽牌的使用對象又稍有不同。以這三座墓葬發(fā)現(xiàn)的木楬、簽牌作為研究對象,分析木楬形制、書寫以及使用方式的異同,認為木楬并非單一的標簽屬性,而是體現(xiàn)出復合功能的特征,而木楬的緘封應用和不可多得的賻贈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喪葬習俗。

陳靚、王欣芃(西北大學文化遺產(chǎn)學院)的報告題目為《從顱骨測量特征看絲綢之路古涼州人群的交融》。2003-2005年,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日本秋田縣埋藏文化財中心對甘肅省武威市磨咀子墓地進行了聯(lián)合發(fā)掘,共發(fā)掘92座墓葬。這些墓葬年代為西漢末年至東漢初年。史料記載,西漢元封五年,(武帝)分天下為十三州,各置一刺史,武威郡屬涼州刺史部。涼州之名自此始。研究結(jié)果顯示,磨咀子先民的顱面部特征與現(xiàn)代蒙古人種相似,根據(jù)部分測量特征的差異,可進一步分為兩個亞組。磨咀子Ⅰ組在各項測量項目絕對值、指數(shù)和角度上與現(xiàn)代蒙古人種的東亞類型最為接近,與青海大通上孫家寨卡約組、青海大通上孫家寨漢代組和青海湟中李家山卡約組等古西北類型人群相似,可能源自河西地區(qū)的土著羌人。而磨咀子Ⅱ組則更接近現(xiàn)代蒙古人種的北亞類型,與甘肅金昌沙井文化三角城組、陜西神木大堡當漢代組、寧夏固原彭堡組等古代人群相似,其種族構(gòu)成可能與匈奴在河西地區(qū)的活動有關。磨咀子墓地出土人骨的顱面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漢代河西走廊居民的人種特征以及人群交流與融合情況。

本次論壇展示了國內(nèi)最新的漢代考古發(fā)現(xiàn)和研究成果,對?;韬顕z址從考古發(fā)掘到文物進行了精細分析和解讀,拓寬了對漢代社會經(jīng)濟和歷史文化的認知視野,為海昏侯國遺址今后的考古和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時也為漢代大遺址的整體性、系統(tǒng)性保護提供了“考古先行”的科學支撐。

熱門文章排行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rgspecialtie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