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實踐
多年來,我們一直在尋覓管理的“圣杯”,現(xiàn)在該是認識到管理既不是一門科學也不是一門專業(yè)的時候了。管理是一種實踐,是經驗的積累,必須因時因地制宜。⑥
管理不是一門科學 科學是通過研究來建立知識體系,管理的目的幾乎與此無關。管理旨在促使組織中的各項任務得以完成。管理甚至不屬于應用科學的范疇,應用科學畢竟還是科學的一種。管理的確需要應用科學:管理者必須運用他們所能獲得的一切知識,管理者還要運用科學的方法進行分析(這里的科學方法指的是科學依據(jù)而非科學發(fā)現(xiàn))。
而高效管理更依賴藝術,尤其仰仗技藝。藝術是在“直覺”的基礎上產生“洞察力”和“想象力”⑦(彼得·德魯克1954年曾經寫道,“‘直覺’管理者的日子屈指可數(shù)了”。然而,半個世紀過去了,我們還沒有數(shù)到頭)。技藝則強調從經驗中學習,管理者要在實踐中摸索和解決問題。
因此,如圖1-1所示,只有當藝術、技藝和科學這三個維度結合在一起時才會出現(xiàn)有效的管理。藝術激發(fā)靈感,促進融合;技藝以實際經驗為基礎,實現(xiàn)融會貫通;科學則對知識進行系統(tǒng)分析,做到有條不紊⑧。
組織中大多數(shù)程式化的工作都可以交由專業(yè)人士去做,無需管理者操心。這樣一來,留給管理者的就是一大堆煩瑣的事情了,包括各種棘手的問題和復雜的關系。這使得管理實踐變得如此之“軟”,難怪現(xiàn)在管理實踐常被冠以“經驗”、“直覺”、“判斷力”和“智慧”之類的標簽。把大量的技藝、恰到好處的藝術和一定的科學運用結合起來,你就會獲得一份終究屬于實踐性質的工作。管理并沒有什么“唯一最優(yōu)解”,一切視情況而定。
管理也不是一門專業(yè) 有人曾經指出,與其說工程學是一門科學或應用科學,還不如說它是一種實踐活動。但是,工程學的確會運用大量的科學研究,將其內化并驗證它的有效性。因此,可以將工程學稱為一門專業(yè)。這意味著,我們可以脫離具體情境,在實踐之前提前學習工程學方面的知識。從某種意義上說,橋梁就是橋梁,或者至少鋼材就是鋼材,盡管鋼材的選用還得視當時的情況而定。醫(yī)學也是如此。但管理就另當別論了:
醫(yī)學上的很多診斷、推斷和治療技術……假定疾病可以被分解成一個個獨立的癥狀,同種疾病患者的癥狀大致相同,因而可以采用相當標準的治療方法……與此相反,很多管理工作需要解決各種錯綜復雜、牽扯組織其他部分的問題。管理所面對的是某個公司、市場和行業(yè)特有的問題,這些問題不能一概而論,更無法歸納出一個標準的綜合癥狀,從而使用特定的技術加以治療。
很少有人對管理實踐進行編纂整理,更不用說證明其有效性了。這就是為什么希爾認為,人們“得先當上管理者,然后再去了解管理者的職責?!?/p>
自從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Taylor)將自己的工作研究方法稱為“唯一最優(yōu)解”以來,我們一直在找尋科學和專業(yè)領域管理的圣杯。今天,我們繼續(xù)在蔚為壯觀的通俗讀物的海洋中找尋“終南捷徑”,不管是“戰(zhàn)略規(guī)劃”,還是“股東價值”,不一而足。然而,這些所謂捷徑屢試屢敗,它們給我們造成的只是管理發(fā)展的幻覺,實際問題仍然有增無減。
由于工程學和醫(yī)學有自成一體的知識體系,必須經過正規(guī)的學習才能掌握。因此,在這兩個領域,經過培訓的專業(yè)人士一般會比外行更勝一籌。而在管理領域,情況卻不是這樣。我們很少有人會信任那些沒有經過正規(guī)訓練,僅憑直覺上崗的工程師或醫(yī)生??墒俏覀儠嘈艔奈丛诠芾韺W課堂上待過一天的管理者(而我們卻懷疑很多上了兩年管理學課程的管理者)⑨。
管理中確實包含大量的隱性知識(tacit knowledge)。而“隱性”意味著不可輕易獲得,這就解釋了為什么管理必須在實踐中習得,既需要嚴師,也少不了勤徒和直接經驗。而且,這種隱性知識多半是在具體情景中形成的,必須具體情況具體分析。這也意味著,在此管理崗位學到的知識換到彼崗位未必適用,有時甚至在同一組織的不同部門也無法通用,更不用說跨組織或跨行業(yè)了(試想一下讓布拉姆韋爾去管理銀行或者讓法碧恩來指揮樂隊,結果會怎樣?)。當然,不乏在各個領域都游刃有余的管理者,因為他們能夠適應新環(huán)境,掌握新知識。但這方面失敗的例子卻不勝枚舉。
真正的專業(yè)人士和科學家確實比普通人內行。病人不會與醫(yī)生爭論醫(yī)學知識,而醫(yī)生也不會在生化學家面前班門弄斧,正所謂術業(yè)有專攻。但是,管理者如果自恃才高,就會有礙他們實施管理,因為知識在很大程度上必須對實踐起到一種促進作用。這里的管理者是指對整個組織或者組織內部某部門負責的人(因為想不出更為貼切的術語,我就把這樣的部門稱為“單位”)?,旣悺づ量恕じA刑兀∕ary Parker Follett)在20世紀20年代的一句名言對管理表述得恰到好處。她說,管理者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他人完成工作任務的,這里的他人包括單位內的下屬和單位外的相關人員。管理者必須審時度勢,尤其要深入了解各種具體情況,并據(jù)此做出決策。但是,特別是在大型組織以及注重“知識性工作”的組織中,管理者必須知人善任,讓他人發(fā)揮出最好的一面,這樣他們才能更有頭腦,更善決策,也更加盡職。
最近,我在批評專業(yè)化管理時,有人質問我,那些盡職盡責的管理者難道沒有專業(yè)性可言嗎?專業(yè)性確實很重要,但是,我們不要把盡職與執(zhí)業(yè)混為一談。讓我們把管理看成一種使命和天職吧。因此,我們應該感謝那些努力使管理專業(yè)化的人。但若將管理變成一門科學,就會在無形中摧毀這份天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