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奇點
那么,所有這一切將導向何處呢?有些人認為,我們正向著所謂的“奇點”邁進。“奇點”是數(shù)學家給出的術語,是方程突變的一個點,這個點不再具有任何有用的意義。規(guī)則改變了,一些完全不同的事情發(fā)生了。
一個簡單的例子是,如果您嘗試一個數(shù)字被零除,奇點就出現(xiàn)了。如果用越來越小的數(shù)字來除,結(jié)果將是越來越大的數(shù)。但是,如果某數(shù)被零除,就得到無窮大的數(shù),這不是日常觀念中的數(shù),這個方程中斷了。
人類發(fā)展中可能有奇點的想法是首先由數(shù)學家弗諾·文奇(Vernor Vinge)提出的,隨后又有其他人,其中最著名的是雷·庫茨威爾(Ray Kurzweil)在他的著作《臨近奇點》中闡述了這個想法。他們說,如果保持計算能力每18個月翻一番,像近50年來那樣,那么在21世紀20年代的某個時候,將有計算機可以等同于人類大腦的性能。從此出發(fā),只要一小步就能造出可以超越人類大腦的計算機。這樣,由我們來設計將來的計算機就毫無意義,超智能機器將能設計出更好的運算更快的計算機。
那時將會發(fā)生什么?這是一個大問題。有人認為,人類將變得陳腐,機器將成為進化的先鋒。也有人認為,人和機器的智能將會合并,也許會將我們的智能下載到計算機中。我們唯一可以自信地預測的是:我們將與過去的模式徹底決裂,進化將進入一個全新的境界。
但是這一轉(zhuǎn)變,不管它有多大,尚不是數(shù)學意義上的真正的奇點。進化,無論人、機器,或者是兩者的綜合,都將不斷以加速度繼續(xù)。進化時間將不斷縮短,從數(shù)十年到幾年,到幾個月,到幾天。不久,它將趨近于零。于是,變化的速度便成為無限的。那時,我們將達到一個真正的數(shù)學奇點。
時間波零點和 2012年
特倫斯·麥肯納(Terence Mckenna)在其著作《隱形景觀》中探索了一個想法,認為人類正邁向一個無限迅速變化的點。他建立了一個數(shù)學分形函數(shù),并稱之為“時間波(timewave)”,它似乎符合世界上新奇事物出現(xiàn)的總體速率。(“新奇事物出現(xiàn)”是由哲學家懷特?創(chuàng)造的一個術語,表示新的形式或發(fā)展得以存在。)這個時間波不是一個平滑的曲線,而是一個有波峰和波谷的曲線,對應整個人類史上新事物出現(xiàn)的高峰和低谷。
麥肯納時間波最重要的特點是,它的形狀會重復,但間隔時間越來越短。該曲線顯示,在公元前500年左右,有一個新事物出現(xiàn)的浪潮,那時,老子、柏拉圖、瑣羅亞斯德(Zoroaster)、佛陀和其他人對接下來的幾千年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麥肯納的時間波的重復性表明,同樣的模式在20世紀60年代末發(fā)生,它的發(fā)生比以前要快64倍。到2010年,此格局再次重復,依然是以64倍的速度。然后,在2012年,依然是64倍的速度。時間的尺度被壓縮,從幾個月到幾周,到幾天,非常迅速地趨向于零—麥肯納將這一點稱為“時間波零點”。
但是,這個日期正好是什么時候?麥肯納嘗試根據(jù)他的曲線上升和下滑的歷史來尋找最佳時間點。最后,他選擇了2012年12月22日。當時,他不知道,比他確定的日期早一天,瑪雅日歷結(jié)束了它的5,124年的周期。麥肯納本人并不過分重視這個日期,他透露說,他會好奇,想看看到2012年他的有關無限的新穎性的猜測是否確實被證明是正確的。不幸的是,他在2000年去世了。
我個人不那么關心2012年12月21日將發(fā)生什么或者不發(fā)生什么。事實上,幾乎有史以來有關具體日期的每個預測都未實現(xiàn)。我更感興趣的是這個加速模式可能將我們帶往何處,及其令人難以置信的影響,不管是發(fā)生在2012年,還是其他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