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局者善嫁禍。為何要嫁禍?嫁禍乃是為了轉(zhuǎn)移視線,將自己從他人的斗爭目標中移走,調(diào)轉(zhuǎn)他人斗爭之矛頭。這不但是破局者趨利避害之法,更是當破局者面對劣勢的時候,一種給自己爭取生存機會之策略。
朝廷,是君臣斗法的場所;后宮,則是嬪妃爭寵的地方。一旦得寵,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榮華富貴接踵而至;一旦失寵,輕則不見君面,與榮華富貴無緣,重則打入冷宮,禍及族人。所以,古代后宮的嬪妃,都豁出命來爭寵,并且不擇手段。而其中最為成功的佼佼者,當非武則天莫屬。
武則天,是一個頗有歷史魅力的名字,是一個似傳奇而非傳奇的歷史人物。佐持朝政三十年后,親登帝位,自稱神圣皇帝,廢唐祚于一旦,改國號為周,成為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后的唯一女皇。
武則天,出生在唐初新貴顯宦之家,顯赫的權(quán)勢,豪奢的生活,滋養(yǎng)了她無限量的權(quán)力欲。然而,初唐極重士族的門閥之風(fēng)盛行,而武氏庶族的門第,低微的出身,又使她飽受流俗的輕視。這一特殊的境遇與遭際,強烈地刺激著青年時代的武則天,促使她極力去追逐和攫取最高權(quán)力。
貞觀十一年(637年),十四歲的武則天以長相俊美,入選宮中,受封“才人”。進宮之后,唐太宗賜給她“武媚”的稱號。時日既久,太宗發(fā)現(xiàn)她學(xué)識尚好,便把她調(diào)入御書房侍候文墨。武則天便開始接觸皇家公文,了解了一些宮廷大事,并能讀到許多不易得見的書籍典章,眼界頓開,日漸通曉官場政治和權(quán)術(shù)。當時,由于她性格倔強,不善于施展女人的溫柔手段,所以不受太宗的寵愛。這使得武則天進宮十二年后,“才人”的稱號一直沒有改變,地位也沒有提升。這是一段非常漫長的日子。而這期間,她與太子李治志趣相投,關(guān)系逐漸密切,并產(chǎn)生了美好的感情。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死去,按照唐朝的慣例,沒有生育過的嬪妃們要出家做尼姑,生育過的則要打入冷宮,為死去的皇帝守寡。武則天就出家做了尼姑。這是不得已的事。兩年的尼姑生活使她全面地回顧了宮廷生活的富貴與艱險,在政治上日趨成熟。
唐高宗上臺后,不忘舊日戀情,從尼姑庵中接回武則天,封為昭儀,位在皇后之下,眾妃之上。
開始,武則天知道自己地位不穩(wěn),于是對王皇后百般奉迎。但等到她慢慢收買了部分宮女,特別是為高宗生下一個俊俏伶俐的女孩之后,便開始了自己奪皇后之位的步驟。
首先,她用重金買通了皇后身邊的宮女,負責(zé)向她報告皇后的一言一行。她利用皇后的某些言行,在高宗耳旁進讒言。有些話和事,高宗原本不信,可當與皇后身邊宮女核對時,卻一模一樣。這樣,高宗對王皇后就漸漸冷淡了。
第一步成功,武則天開始了第二步。她明白,沒有大錯,是不能廢立皇后的。她在等待時機。
這一天,機會終于來了。王皇后見高宗久已不到自己宮中,卻夜夜泡在武昭儀宮中,想去打聽點口風(fēng),這天下午便來到武則天房里。武則天假裝親熱,與王皇后閑聊,過了一會兒,瞅機會告訴宮女,把小公主抱來。
孩子長得伶俐可愛,王皇后又久無子女,一見自然十分喜歡,忙逗引著小孩子玩。等孩子睡了,才起身離去。
武則天送王皇后走后,來到女兒床前,她要施展計謀,扼死親生女來陷害王皇后。手伸到女兒脖頸上,看著那柔嫩的小脖子,自己又下不了手。但是,失去這天賜良機,自己可能一輩子做個昭儀,甚至失寵后連昭儀也保不住。想到這里,她牙一咬,心一狠,雙手向女兒脖子扼去。小孩子哭都沒哭出來,蹬了幾下腿,就不動了。武則天忙把小孩兒放好,蓋上被子,像睡熟了一般。自己急速脫身,到花園中去了。
高宗一回昭儀宮,按往日的習(xí)慣,先到小女床邊去逗愛女玩。武則天也摸準了這點兒,所以估摸高宗快回來了,就早把小孩逗醒,以討高宗歡心。這次高宗回宮,既不見武則天來迎,又見小女正睡著,心中生疑,環(huán)視四周一圈,便到小女床邊坐下。仔細一瞧,卻見女兒臉色發(fā)青,掀開被子一看,女兒脖子上還有掐過的手印。搭手一摸,尸體早已僵硬了。高宗大怒,高喊“來人”。宮女太監(jiān)聞聲趕來,圍了一圈兒。大家見狀,又驚又怕。高宗忙問:“昭儀呢?”聽宮女說在后花園,忙派人去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