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廣東外經委的第二年,也就是1981年,王石所在處購買了兩輛廣州市面第一批日本鈴木牌125CC摩托車,其中一輛就分配給了曾駕駛過5年汽車的他。于是,“我頭頂安全盔,駕駛著紅色鈴木,在廣州新建成的環(huán)市路上兜風,陣陣顫動的快感襲上心頭。”
王石的快感未能保持長久。尤其是一件在王石看來很小的事情的發(fā)生,幾乎給了天性好張揚的他當頭一棒,他再次體味到了內心深處涌出來的壓抑和困惑。
1982年廣州春季交易會期間,王石同科長安排接待一位重要的廠商。在外經委主任宴請那位廠商的宴會上,為了活躍現場氣氛,王石未經允許擅自講了一些輕松話題,贏得了外商“王先生干練”的夸獎。王石自己也不免有了一些虛榮心的滿足感。
據王石后來在自己的作品里回憶說,當時在座的主任和外商邊吃邊談,也顯得自在輕松,心情愉快。只是,后來發(fā)生的一切讓王石的得意之感變得蕩然無存了。
筵席散后,王石的那位科長把他拽到了一邊,嚴肅提醒說,“你怎么把主任的風頭都搶去了,還有處長、科長,哪輪到你表現?想想你平時的情況,是不是滋長著一種驕傲自滿的情緒?‘槍打出頭鳥’知道嗎?要注意啊!”
人的高級動物特性注定了人類的情感是豐富多樣的,所以它的脆弱也就是天然的了。對于科長當時的提醒,王石后來是這樣說的:“在論資排輩的傳統(tǒng)氛圍中,我的自我實現、自我追求的工作表現欲受到了強烈的抑制?!?/p>
經歷此事之后,王石完全改變了。用他自己的話說,“自此,我上班不早到一分鐘,下班到點前就收拾妥辦公桌上的文件。只分配10%的精力用在工作上,90%的精力用在業(yè)余愛好上,如越野摩托車、乒乓球和象棋。”
然而,令王石再次意外的,是年終總結工作時領導對他的評價:“這樣的人不培養(yǎng),培養(yǎng)什么人呢?”
不知道這樣的評價對于別人意味著什么,反正王石沒有感覺到半點興奮。內心深處他甚至覺得,90%的精力用于工作得到的是批評,10%的精力用于工作卻換來了表揚和賞識,這簡直就是對追求成功者的莫大諷刺。
至此,剛入職時的興奮和得意已然無存。王石想到了離開。
3.王石:你能成事!
日子過得很快。當王石在廣州度過6年的時光后,他有了自己的家庭,也成了一個準父親。就是在這一期間,王石結識了兩個對自己人生有著重要影響的人物:一個是前面提到過的曾昭科,另一個則是劉元生。
先來看看曾昭科這個人。
在王石的傳記中有這樣一段話:
學習外語期間,我結識了暨南大學外語系的主任曾昭科先生。曾先生有在港英政府警署任高級督察的生涯,對香港的政治、經濟、社會、人文環(huán)境了如指掌。跟他學習,無意打開了一扇了解香港社會的大門。
相關的資料也表明,曾昭科素以知識淵博、智慧超群著稱。早年畢業(yè)于暨南大學,到過牛津大學進修,后在港英政府警署出任高級督察,是當時港英政府里華人做到的最高職位。也許得益于這種不平凡的人生經歷,曾昭科對于資本主義國家及其制度、香港社會的組織結構、港英政府治理華人的方方面面,都了然于胸。不過,人生的起伏不定和諸多意外,最終也讓曾昭科在后來的某一天無奈卸職,回到了母校成為一個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