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期貨是指以金融工具作為標(biāo)的物的期貨合約。金融期貨交易是指交易者在特定的交易所通過公開競價方式成交,承諾在未來特定日期或期間內(nèi),以事先約定的價格買入或賣出特定數(shù)量的某種金融商品的交易方式。
洛陽牡丹姚黃魏紫,在宋朝就馳名天下。歐陽修寫有《洛陽牡丹記》,里面就提到兩個名貴品種,一是“姚黃”,二是“魏花”?!耙S”當(dāng)然還是姚黃,“魏花”自然就是魏紫。
歐陽修寫道:“姚黃一接頭,直錢五千,秋時立券買之,至春見花,乃歸其直。……魏花初出時,接頭亦直錢五千?!保ā堵尻柲档び?風(fēng)俗記第三》)
意思是說,當(dāng)時人們繁殖牡丹,主要是靠嫁接,嫁接需要接穗,個別名貴品種的接穗是非常昂貴的,譬如姚黃,秋來剪一枝,要價五千文,魏紫剛發(fā)芽時也能賣到這個價。問題是,五千文買一嫩枝,回去嫁接要是不活,那錢不是白花了嗎?甭怕,他們立有合同,合同立好,買方把接穗拿走,來年牡丹開花了,再交那五千文,如果一直沒開花,說明接穗有問題,買方就不用交錢了。
這種買賣很有特色,先拿貨后付款,傳遞了賣方對產(chǎn)品的信心,也減少了買方對產(chǎn)品的顧慮,因此促成了交易順利完成。但這還不是期貨,因為期貨是指買賣雙方事先簽好合同,約定在將來某個時候按某個價格交收貨物,在此之前,買方往往先付了定金甚至整筆貨款,而宋朝洛陽人賣牡丹則是先交實貨而后收貨款。
跟歐陽修同時代的蔡襄寫有一篇《荔枝譜》,倒可以證明宋朝有過期貨。蔡襄說:“今閩中荔枝,初著花時,商人計林?jǐn)嘀粤⑷艉筘S寡,商人知之,不計美惡?!保ā独笾ψV?志賈鬻》)即北宋時期,福建荔枝一度供不應(yīng)求,剛開花時就有商人來訂購,他們根據(jù)荔枝的長勢和未來的銷路,跟種植戶談好價格,簽好合同,等荔枝成熟了,再按合同成批購買。即使后來荔枝的長勢和銷路不如預(yù)計得那么好,商人也不能再壓價;同樣的,即使后來荔枝的長勢和銷路遠(yuǎn)比預(yù)計得要好,種植戶也不能再抬價??梢娺@種交易完全符合現(xiàn)代商業(yè)對期貨的定義。
細(xì)讀兩宋史料就能發(fā)現(xiàn),除了水果如荔枝,在建材和糧食等領(lǐng)域也存在期貨形態(tài)。舉例言之,黃斡《勉宅集》卷三十二中,一位姓謝的知府蓋房子,去找一位姓楊的窯戶買磚,他們先訂“文約”,約好磚數(shù)和價格,然后某月某日再碰頭,一方如約交磚,另一方如約交錢。再如洪邁《夷堅志補》卷七,常熟地主張五三賣米給糧販子,在稻子收割前,也曾立有合同,后來張五三看到糧價大漲,想加價出售,被糧販子拒絕了。
需要補充的是,宋朝雖然已經(jīng)有了期貨形態(tài),卻還沒有出現(xiàn)“期貨”這個詞兒,更沒有出現(xiàn)幾百年后英國倫敦那樣的期貨交易所。這是個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