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義廉恥,可以律己,不可以繩人。
——原文宋代林逋《省心錄》
【譯文】
禮義廉恥的各項標準,可以用來自律,但不可以用來約束他人。
【筆記】
曾國藩經常喜歡引用林逋這句話來告誡自己。曾國藩飽學歷史,對歷史的浮沉有著自己深刻的見解。他認識到儒家的教義雖然對人倫方面有非常好的促進作用,但如果作為一種“繩人”的工具,不但會使整個活潑的儒學僵化,還會使整個社會人文也隨之僵化。中國自古以來強調“立人”,但到了清朝末期,全國上下,除開皇帝一人,全都變成了禮教秩序下的“奴才”。
曾國藩認識到了這一點,慢慢回到了孔子的立場上,把“禮義廉恥”回復到既往的自律道義上,還其歷史的本來面孔。憑借著卓越的個人修養(yǎng),曾國藩不但平定了太平天國的革命,還威懾了清政府的政治中樞,使得東南各省從腐朽的清政府手中松動出來,成為“洋務派”官員推法學習西方的主戰(zhàn)場,中國悄悄地走上了近代化發(fā)展的道路。
當一名管理者習慣用職業(yè)道德標準和組織規(guī)范來拷問、質詢或者獎懲員工的時候,一定要知道,在這些規(guī)范和道德面前人人平等。要求員工做到的事情,管理者自身應該毫不含糊地做到。
【行動指南】
在工作實踐中,管理者對員工進行的道德評價,必須通過律己的體會,只有這樣才能準確地判斷事務的困難和努力的弱點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