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除法策略:將客戶的投入進行分解
在筆者的工作團隊中,負責市場推廣的同事在與企業(yè)客戶洽談培訓合作的時候,經(jīng)常向我反映,前期談得都挺好,但是只要一聽到價格,客戶不是說考慮就是一口回絕。每當這時,我都會跟他們講除法策略。同事們拿去活學活用,效果果然大為改觀。
其實,除法策略就是一種將客戶的成本進行分解的技巧。
比如,一些中小企業(yè)客戶,員工人數(shù)大約在50~100之間,每年都有員工培訓計劃,但是每次一聽報價不是打退堂鼓,就是一味地討價還價。掌握了除法策略后,我的同事經(jīng)常向客戶建議把報價分解到每個學員身上再考慮一下。比如說報價為2萬元,客戶分析之后,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每個學員只需要投入200元就可以了,而這200元即使對員工來說也僅僅是一頓飯錢而已。一頓飯錢就可以得到一次系統(tǒng)培訓的機會,得到讓業(yè)績倍增的方法,無論從哪個角度看都是物超所值的。
這種將客戶的投入進行分解的策略,要根據(jù)客戶的具體情況靈活運用。分解的方式也有很多種,比如按照時間(每年每月)進行分解、按照使用人數(shù)分解、按照多個部門進行分解等。這種策略可以在潛移默化之間讓客戶感覺到合情合理的劃算。
四、減法策略:將附贈價值從客戶投入中扣除
現(xiàn)在很多商品,都會附帶很多贈品和免費的服務。比如IT商品,一般都會有免費升級、免費安裝、加送禮品、延長保修、終身維護等??蛻粜睦锵胍?,除了商品本身的價值之外,還包括這些額外的價值。
銷售員應該明白,這些附加的贈品和服務,都可以用數(shù)字來形容,而銷售員在幫客戶計算最終投入的時候,應該運用減法策略從商品價格中減去這些數(shù)字,讓客戶感覺自己的投入實際并不高。
例如,在很多手機電視直銷廣告中,對商品價格的形容總是會運用減法策略。
如:原價1680元的手機,現(xiàn)價僅僅是780元,并配送價值150元的無線藍牙耳機,再加送價值100元的存儲卡,再加送價值100元的原裝鋰電池,另外前100個電話預訂的客戶,還可得到價值100元的品牌手機外套一個,相當于僅僅需要付出280元,你就可以輕松地擁有這部高科技、智能化的高端手機……。
大家應該注意到,在上面手機廣告中所提到的贈品中,有些是手機的標準配件,如無線藍牙耳機、鋰電池等;有的確實是額外附贈品,如存儲卡和手機外套等。這種方式只是一種心理上的引導,并不存在對客戶的欺騙。其實客戶心里面都清楚,那些附贈品的成本都已經(jīng)算在了手機的價格之內。但銷售員應該注意到,通過這樣的方式,確實可以讓客戶得到非常超值的感覺。因此,如果你所銷售的商品確實有很多額外的附贈價值,讓客戶得到了許多附加利益,就可以幫客戶做做“減法”。
由此可見,如果能結合銷售和心理學的相關技巧,幫客戶做一次劃算的買賣,讓客戶在成交后擁有物超所值的感覺并不難,只需要按照我們上面所講的“加、減、乘、除”四種策略即可。
在具體運用上,對客戶的付出,建議銷售人員應多使用除法策略和減法策略,收益則多使用乘法策略和加法策略,然后引導客戶對兩種情況進行對比。只要銷售人員能夠靈活地運用這些方法,讓客戶產生“物超所值”的心理效應,認為自己所付出的代價小于商品給他帶來的收益價值,這就是劃算的買賣。很顯然,這樣的買賣應該盡早做、盡快做,最后客戶與銷售人員快速成交也就成了一件順理成章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