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的時候,教授也只是局限在歐洲范圍,關注的內容也只是經濟組織的管理與運作,后來發(fā)現,經濟間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絕不僅限于歐洲,同樣,遇到的問題也絕不只是管理。由于文化的不同、各個國家的體制不同,有太多的事宜需要溝通與交流,更有許多隨著全球化而誕生的新的問題與危機,必須來共同應對。
有了這樣的趨勢與背景,我們才能夠理解這個論壇為什么越辦規(guī)模越大,參加的成員,不是僅僅局限在企業(yè)中,而早已經擴展到政府首腦、非政府組織。但當初的宗旨并沒有變化,那就是平等的對話與交流和非正式。這才是教授的智慧之處。
中國,從初入論壇的生澀,到現在的從容;從參與者,到舉辦者,隨著中國在達沃斯論壇上角色的變化,中國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也在不斷改變。《對話》在節(jié)目中,為我們打開了一本中國和達沃斯之間記憶的相冊,隨著一個一個的定格的再現,《對話》的這期節(jié)目也成為中國與世界接軌中一個意味深長的見證。
達沃斯的前世今生
這一期節(jié)目的精彩程度,就算是現在看來也是力透紙背,關鍵的關鍵是節(jié)目請來了一位好嘉賓,施瓦布教授,一位按照西方標準說是智商很高,情商更高的人物;按照中國的標準說簡直是一位男版的阿慶嫂加及時雨宋江的混合體,節(jié)目自然好看。
達沃斯的定位在哪里?主持人已經有非常好的介紹:“平等、非正式和發(fā)人深思”。大約是在1971年的時候,施瓦布教授是憑自己的一己之力,打造了一個如今被稱作是“經濟聯(lián)合國”的達沃斯世界論壇。當時的他不過30多歲,但第一次舉辦,就邀請了四百多位歐洲的頂級企業(yè)的CEO,克勞斯·施瓦布教授因為他堅信:世界需要這樣一個組織。
“我和他們去交談并且告訴他們應該開這樣一個會,大家在一起互相溝通,不僅政治家們之間需要這樣,商界領袖們也應該和一些非政府組織進行溝通,人們到這里討論一些全球的問題,并且希望找到相應的解決方案?!彼f。
這個想法非常有號召力,獲得了巨大的響應,也由歐洲擴展到世界范圍,從企業(yè)的領袖也擴展到政治家、學者、非政府組織人士,甚至是藝術家……伴隨著全球化浪潮的推進,現在達沃斯論壇的重要性更是得到加強,是一個號稱用思想改變世界的地方。
中國,在這個論壇上的表現更有著典型的教科書般的意義。剛剛開始的時候,中國只是象征性地參加;接著,似乎扮演著一個安靜的好聽眾的角色;接下來,覺得自己有話要說,于是上臺說幾句,但底氣并不足,只是說說;再然后,中國不僅有話要說,而且開始接受提問,愿意進行交流,這也意味著有了開放的心態(tài):隨你問,我自信而從容。
再后來,中國開始受到關注,受到重視,因為有更多的與會者,想聽聽、想知道中國是怎么想的、將要怎么做,所以,來自中國的企業(yè)家也成為大會的執(zhí)行主席,也被媒體專訪并同時進行直播。
走進中國的達沃斯
施瓦布教授說得好:“我們看看全球的變化,我認為近年最大一個變化就是,全球重心正在轉移,不管是經濟方面還是政治方面都正在從西方轉移到東方,而中國是東方的一個新興的全球力量,并且已經是全球第二大經濟實體,我們認為作為一個世界性組織不能局限于冬季在達沃斯舉行會議,因為那是在西方舉行,對于亞洲的與會者來說旅途并不便利,那里太冷還經常下雪,并且會議時間會趕上中國的農歷新年,所以我們希望能夠與亞洲聯(lián)系更加緊密,而且希望亞洲得到世界更多關注,所以我們決定舉辦第二個同樣重要的論壇,會址就選在中國,我肯定會議會越辦越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