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京街頭,最常見的蝗蟲應該是負蝗了。雌性負蝗經常背著較小的雄性負蝗,因此而得名。在我兒時住的家里可發(fā)現(xiàn)很多負蝗,記得我念幼兒園時,還做過一首《負蝗之歌》來哼唱。
負蝗,負蝗,
我們是好朋友,負蝗。
負蝗,負蝗,要保重喔!
我無法將旋律也表現(xiàn)出來,不過它用的是當時廣告歌大師三木雞郎的曲調。
負蝗這種蝗蟲只是小角色,我們鐘愛的蝗蟲,是體長達七八公分的雌性尖頭蝗與飛蝗。在綠草如茵的公園里,也常常會看到尖頭蝗。前一陣子,我去體育館看安室奈美惠的演唱會,在我們座位前面的通道上出現(xiàn)了一只很大的尖頭蝗。我很興奮,可是那些坐在蝗蟲前面的座位上、模仿安室奈美惠打扮的女孩,顧不得演唱會正在進行,嚇得哇哇大叫。就連一旁的年輕男警衛(wèi)也轉過頭去不看蝗蟲,一臉鐵青,令我印象深刻。
覺得很好笑吧?現(xiàn)在的年輕人竟然會害怕蝗蟲,這讓我很驚訝。
在東京都市中心可以說幾乎看不到飛蝗。它的體長比尖頭蝗小一點,可是比尖頭蝗有質感多了。尖頭蝗瘦瘦的、輕飄飄的,而飛蝗卻是頗具肉感的大塊頭。給小孩參考的圖鑒上,常常畫著飛蝗的正面圖,那確實是一張頗富漫畫風格、明白易懂的臉。我聽說假面騎士的臉就是模仿飛蝗畫的。
有許多與飛蝗相遇的情景,深深烙印在我的記憶中。因為我中學念的是“升學組”,所以從小學五年級的秋天開始就去上所謂的升學班。第一次模擬考的會場位于山手線大的鐵路邊,眼前就是山手線,懸崖底下是廣闊的草地。那是1967 年,所以四周已經是高樓大廈林立了。
突然,我看到蝗蟲在飛!走進草地,那里有很多飛蝗。我隱約記得,當時我很后悔沒帶捕蟲網來,不過,我用手捉到一只停在草尖上的飛蝗,裝進我在會場商店買點心面包用的便宜紙袋里。
飛蝗有種特殊習性,一旦發(fā)生旱災,它們就會尋找有限的草地,形成飛蝗的大集團。這時候變成群居相飛蝗的身體帶黑色,但是大的飛蝗卻是身體帶綠色的孤居相,它們可能是被趕到這塊被大樓包圍的“最后圣地”的吧!
現(xiàn)在,當我搭山手線經過大冢附近時,都會望向車窗外。這一帶已經高樓林立,幾乎沒有空地,一點都感覺不出有負蝗生活在其中的氣氛。真覺得昔日的情景如夢似幻。
飛蝗
英文學名● Locusta migratoria (Linnaeus)
外觀特征●雄性飛蝗體長35-40mm,雌性飛蝗為45-65mm。
生態(tài)習性●平常取食禾本科或莎草科的植物。成蟲多在7-11 月間出現(xiàn)。
分布●河邊草地上。
上圖為雄飛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