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性體驗的重要性被貶低了。研究者和社會大眾都把注意力都放在了性交頻率、性高潮次數(shù)之類的生殖器行為上,卻忽視了親吻、撫摸、愛情、承諾與交流等其他重要的方面。女同性戀的性象被忽視得更厲害。在20世紀80年代之前,同性戀研究大多以男同性戀為中心,卻對女同性戀的存在視而不見。
·權力在男女兩性關系中是個關鍵因素。由于我們的文化對性別的觀念,女性往往處在低于男性的地位,所以和男性相比一般擁有較少的權力。因此女性主義者認為,男性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定義了女性的性象。男性不僅決定什么時候發(fā)生性行為,他們的性高潮也常常要優(yōu)先考慮。男性性權力最粗暴的體現(xiàn)是強奸。
·傳統(tǒng)的實驗研究需要與定性研究和詮釋研究相結合,以達到對人類性象的全面理解。由于社會科學注重客觀性與量化,其研究方法往往阻礙我們完整地理解性的復雜意味,以及個人生活中的性體驗。
·族群的多元性必須引起重視。女性主義者指出,有色人種女性由于既是女性,又來自少數(shù)族群,面臨著雙重的歧視。盡管針對族群及其性象的研究還很少,女性主義者依然致力于審視族群在女性性象中的意義(Amaro,Raj,& Reed,2001)。
盡管女性主義貢獻不小,但在許多學術圈內,女性主義視野的研究還是被認為顛覆性太大,并遭到邊緣化(McCormick1996)。無論如何,性學研究中的女性主義角度在近年仍得到了發(fā)展,有更多的女性為性科學的進步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女性在專業(yè)組織和研究學會里擔當了越來越多的領導角色,許多女性也在與性學研究有關的領域獲得了高等學位。因此,這方面的科學文獻,特別是定性研究的文獻在未來將會增多,并幫助我們更深入地認識女性乃至男性的性象。
同性戀、雙性戀和跨性別研究
在19世紀,性象逐漸被歸類到科學領域,特別是醫(yī)學領域。醫(yī)生開始與牧師、神父和拉比爭奪定義“正確”性行為的話語權。但是正如前文所述,這些所謂的科學結論并不科學,而是偽裝成科學的道德規(guī)范。當時對健康性行為的“科學”定義,跟宗教對合乎道德的性行為的定義如出一轍。在研究男男性行為的過程中,醫(yī)學研究者“創(chuàng)造”了異性戀與同性戀的區(qū)別,并使這種區(qū)別觀念深入人心(Gay,1986;Weeks,1986)。
早期的研究者和改革者〓盡管當時不少身兼道德衛(wèi)士的醫(yī)生將同性戀關系譴責為不道德和病態(tài)的,也有一些人力圖理解同性戀,并因此而引人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