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畢業(yè)后,穆昆達去貝拿勒斯的一個修行之處,那兒被稱為馬哈曼達寺。
在那里的時候,他發(fā)現(xiàn)附近的一個寺廟地板上有個洞,洞里有臺階,可沿階而下。
“洞口很小,”他說,“也許有關(guān)部門曾試圖關(guān)閉過它。但我很瘦,我發(fā)現(xiàn)我可以穿過去。我向下走了相當遠的距離,坐在真正的無聲的環(huán)境里冥想。奧姆強大的聲音在我周圍回響,我會幸福地迷失在那偉大的心靈感應(yīng)中?!?/p>
正是在此修行處的一次郊游時,他遇到了他的導師尤地斯瓦爾大師。我不會再次重復(fù)描述這次美好的會面,因為這在《一個瑜伽行者的自傳》已經(jīng)有過完美的表述了。從馬哈曼達寺,他就開始了一個迂回的旅程,去往導師在薩蘭普爾(斯里朗浦)的修行之處。從那個“修行寺”離開真是種解脫!他在那里時,他的同伴們完全藐視他的屬靈操練,他們希望他每天在辦公室完成屬于他的工作份額。這些問題和幾乎所有的靈性組織一樣:他們的主要興趣是他們可以從你這得到什么,而不是他們能給你什么,或者他們能通過你給別人什么。
在這個虛妄的世界上,二元法則,如我先前說的,是至高無上的規(guī)則。有增必有減,有喜必有憂。穆昆達在那修行寺的不快經(jīng)歷提供了一個合適的背景,映襯了他在貝拿勒斯的狹窄的小巷與尤地斯瓦爾大師的快樂相遇。
有一個故事可以這樣“充實”一下:尤迦南達告訴我們關(guān)于尤地斯瓦爾大師向父親批評他的故事,事后尤地斯瓦爾大師虛心向他道歉。尤迦南達接著寫道,“尤地斯瓦爾大師不滿的唯一原因,是當時我一直在試圖違背他的溫和提示,讓某人走上靈性道路”。
那個“某人”是后來背叛了他的人,這個人的姓氏是巴克齊,他修行的名字是德希拉南達大師。尤地斯瓦爾大師想保護他的弟子,以免在未來會有一個非常痛苦的經(jīng)歷,但他也非常肯定穆昆達自己會意識到將會發(fā)生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