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我們有可能找到將口頭表揚的負面影響降至最低的辦法,但更重要的是,即使有更好的辦法,也仍算不上理想。(因而本書第八章提供口頭表揚的替代品,而非破壞力更小的辦法。)舉例來說,對孩子的行為表現(xiàn)出自發(fā)熱情其實并不比為改變孩子行為施以正面強化更招人喜歡,只不過后者帶有故意的斯金納式操控,但誰也不能保證前者就絕對無害。
在某些情況下,對孩子說“做得好!把畫畫在線里面”,或是對十幾歲的青少年說“做得好!在車道內(nèi)行駛”,這樣的話只是信息交流的方式,而非有意口頭刺激孩子反復(fù)其行為。但這樣的交流是在傳遞什么信息呢?我們并不是在告訴孩子他做了什么,而是告訴孩子我們批準他的舉動。而他會不會就此推論出我們是在為他感到高興、在和他一起為他的成績而慶祝呢?這是最佳設(shè)想。但孩子從一種有選擇的強化中更容易推論出來的是:只有他的行為令我們滿意,我們才會給予認可。(看爸爸在我擊中球時多高興……也只有這個時候他才會高興。)
相應(yīng)地,這種認可通常還會變異成有條件的自我認可。變異過程是這樣的:(1)“我喜歡你做××事的方式”,在孩子聽來是(2)“我喜歡你,因為你做了××事”,相應(yīng)的暗指(3)“你不做××事,我就不喜歡你。”最后,孩子會感覺(4)“我不做××事,就不會被喜歡。”因此,如果可以證明這就是有條件養(yǎng)育的范例,那么口頭表揚就是危險的,無論施以表揚的人出于何種動機,甚至可能并非故意要對孩子施以控制。如果在孩子的行為能夠取悅我們時,我們就對其施以正面評價和其他愛的表達,那么這種危險性就尤其突顯了。
你或許遇到過這樣一些家長,他們似乎認同口頭表揚令人憂心,但他們真正排斥的可能還是表揚的頻率,或者如今孩子隨便做點兒啥就一片“做得好!”之聲不絕于耳。這種意見的確有道理。我的確在游樂場聽到過家長對學步兒嘰嘰喳喳地說:“秋千悠得真好?!保ㄌ炷?!這是萬有引力決定的吧?。┑珜@種批評意見我還是無法茍同,一方面,它根本沒有抓住要害:我們反對“正面強化”,并不是因為它被濫用,真正的問題遠比這些要深入。
另一方面,這種批評可能會讓事情變得更糟。某些宣稱不必要對孩子事事施以表揚的家長通常還會補充道,我們應(yīng)該有選擇地、有甄別地施以表揚,這也就意味著孩子為掙得我們的認可就應(yīng)該做得更多;當然,這還意味著我們的養(yǎng)育變得比以前更加有條件。如果觀察時刻受到表揚的孩子,這種理論或許還說得過去,因為表揚會變成背景噪音,孩子幾乎充耳不聞。對此我們回答:沒錯!真正需要擔心的是,當處心積慮計算時間和措詞的表揚只為最大化地強化表揚效果時,(至少在孩子看來)我們無條件的愛也最可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