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保健穴,趕走冠心病
艾灸具有溫經通脈、散寒驅邪的功效。傳統(tǒng)中醫(yī)認為,人體正常生命活動,有賴于氣血的作用,氣血不足、運行不暢就容易生病。氣血有“遇溫則行,遇寒則凝”的特點。使用艾灸,可以對人體的經絡穴位產生溫熱刺激,使氣血運行,從而預防和緩解冠心病,尤其對于慢性心絞痛的患者,艾灸的保健治療作用尤其好。
預防和治療冠心病的穴位都有哪些呢?艾灸治療冠心病主要是用到膻中穴、內關穴和心俞穴這三個穴位,常灸這三個穴位,對于預防和治療冠心病非常有效。
《黃帝內經》認為“氣會膻中”,也就是說,膻中穴可以調節(jié)人體全身的氣機,經常艾灸膻中穴可以起到寬胸理氣的作用。此外,膻中是任脈、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手太陽小腸經、手少陽三焦經的交會穴,也是宗氣會聚之處。它有阻擋邪氣、宣發(fā)正氣的功效?,F代研究發(fā)現,膻中穴位于人體胸腺部位,可參與機體的細胞免疫活動。艾灸或者點按膻中穴可影響心血管神經的調節(jié)中樞,促進全身血液的重新分配,改善冠狀血流量,還可提高胸肺部的自主神經功能。心臟不適時,可能會出現呼吸困難、心跳加快、頭暈目眩等癥狀,此時艾灸膻中穴,可以提高心臟功能,使不適的癥狀得到緩解。
那么,膻中穴在哪里呢?膻中穴就在我們的胸骨柄上,兩個乳頭連線的中點即是。其實艾灸對于穴位的要求也不是很嚴,大約在兩乳連線的中點就可以了(圖7-1)。這個地方怎么灸比較好呢?我們可以自己拿著艾條灸,如果覺得很麻煩,就躺在床上,用艾炷灸,或者直接把艾條放在灸架里進行溫和灸。
內關穴,內在之關要。在《黃帝內經》中又被稱為“兩筋間”,是心包經上的一個穴位,又是八脈交會穴之一,通于陰維脈,此穴有通經活絡之功,主治胃、心、心包絡疾患以及與情志失和、氣機阻滯有關的臟腑和肢體的病變。心主血脈,又主神明,心包與心本是一體,其氣相通,心包為心之外膜,絡為膜外氣血通行的道路,心包絡是心臟所主的經脈,凡邪犯心包,影響心臟的神志病和氣滯脈中、心絡淤阻所致的疾病都可以用本穴治療。內關穴還善于治療心痛、脅痛、胃痛、反酸、胸脘滿悶、脅下支滿、腹中結塊以及瘧疾等病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