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會有人對我把哈蘭稱作瘋子提出異議,但他的確是個不折不扣的冒險瘋子。這個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出生的人生活在19世紀,可竟然還相信自己是亞歷山大大帝(一個生活在公元前的人)式的人物。在后來的美國人中,也許只有巴頓將軍趕得上哈蘭的瘋狂,巴頓認為自己的前生是漢尼拔,另一個生活在公元前的人。
這位“亞歷山大”在被未婚妻甩掉后,突然離開了美國,漂洋過海來到印度,加入了英國人的部 隊。離開英國的部 隊后,他又跑到了旁遮普,卷入了當(dāng)?shù)剀婇y的軍事行動之中,在錫克國王蘭吉特·辛格手下?lián)蔚貐^(qū)的總督,還幫助阿富汗人打過仗,號稱古爾親王。歷史就以“古爾親王”這個古怪的名字記住了瘋子哈蘭。
歷史總是以一種奇怪的方式呈現(xiàn)自己:它不僅讓英國逃兵加入了古爾親王的隊伍,還讓他為我們留下了第一份關(guān)于古印度文明的記錄。
一天,麥森(即劉易斯)來到了一座河谷中的小山前,這座小山在一個叫哈拉帕的村鎮(zhèn)旁邊。當(dāng)?shù)厝烁嬖V他,這座小山曾經(jīng)是一個巨大的佛教城市,城墻有好幾公里長。
麥森于是記錄下了這件事情,并把它寫入了自己的書里。他雖然做了記錄,卻不知道自己錯過了一個多么偉大的發(fā)現(xiàn):他正站在一個偉大文明的古老都城面前,這個文明比佛教的誕生要早近兩千年!
但這并不能怪麥森,即便是當(dāng)時最大膽的人也不敢想象這座城市的歷史。20世紀之前,對于歷史學(xué)家來說,印度只是一個世界文明史中的小輩。人們普遍認為,印度缺乏本土文明,直到歐洲人(雅利安人)經(jīng)過中亞來到了這片廣袤的次大陸,并把這里變成了他們的家。
總之,印度文明只不過是歐洲文明的一個分支,并摻雜著中亞文明的余韻,屬于一個后來的雜交品種。
在印度河流域的平原上,有許多突起的小山丘,每一座小山丘都是一座古代城市的廢墟,這些廢墟大都屬于佛教遺存,最突起的部 分往往是佛塔。這些佛教遺存甚至在中國僧人玄奘的時期就有了記載。所以,把它當(dāng)做佛教遺址是很正常的。
麥森之后,這座遺址歸于沉寂,直到迎來了它的下一位客人。這次前來的,是印度田野考古之父亞歷山大·坎寧安爵士。
坎寧安時代,錫克國王蘭吉特·辛格已經(jīng)死了,他的錫克帝國也終于被貪婪的英國人用武力征服了,整個印度都臣服于英國,這是英國人的黃金時代。
英國人占領(lǐng)旁遮普之后,開始大修鐵路。鐵路的路基一般是石塊墊起來的,但是英國人卻發(fā)現(xiàn)了更廉價更方便的材料:古老廢墟的磚塊。不止一處遺址的磚塊變成了從拉合爾(Lahore)到木爾坦(Multan)鐵路的路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