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雷克在雷恩同樣很成功。后來在1948年,執(zhí)教西甲馬競的埃雷拉,花重金把他買了過去。當時一位法國記者說:“賣掉凱旋門和埃菲爾鐵塔吧,可別賣巴雷克啊!”。
巴雷克在馬競非常成功。第二場比賽是對桑坦德,他一個人踢進9個球,在他的帶領下,馬競兩次奪得西甲冠軍。36歲時,巴雷克又回到了馬賽。40歲時還踢了法國杯決賽,入選過法國國家隊。摩洛哥獨立后,巴雷克成為摩洛哥國家隊的第一位主教練。
巴雷克為非洲足球做出了巨大貢獻,他的出色表現,贏得了歐洲足壇的認可。他讓歐洲人見識到一種全新的技術風格和足球文化,歐洲媒體對他的評價是:“真正的藝術家,盤帶和假動作的大師,像貓一樣敏捷,永遠收放自如……”而且巴雷克用自己的貢獻證明,這種踢法不光是好看,還能帶來冠軍。他為更多的非洲球星樹立了榜樣,從1945年到1962年,有117名北非球員來到法國踢球。巴雷克的同胞塞倫和方丹,阿爾及利亞的梅赫洛菲跟馬杰爾,還有加納的貝利(阿貝迪·貝利,并非巴西球王貝利),正是追隨他的腳步,先后加入歐洲豪門。如今,非洲球員在歐洲足壇隨處可見,巴雷克有一份功勞。
非洲杯和獨立運動
很早就有非洲球員闖出了名堂,但非洲本土的賽事起步較晚,無論誕生時間還是比賽水平,都比歐洲的各種賽事落后許多。但非洲杯的設立比歐洲杯還早。第一屆非洲杯是在1957年進行的,三年后才有了第一屆歐洲杯。這是有原因的,非洲杯跟亞非拉獨立運動密切相關。
跟亞洲杯、歐洲杯的名稱不同。非洲杯的名稱里帶有“nation”一詞,意思是民族、國家。非洲杯的醞釀和發(fā)展,跟二戰(zhàn)后的非洲獨立運動同步。從1956年到1962年,多個非洲國家獲得獨立,許多足球場就是用獨立日來命名的。1960年1月,英國首相哈羅德在南非演講,承認殖民統(tǒng)治已經日落西山,他說:“變革之風橫掃整個非洲大陸,不管我們喜歡還是不喜歡,發(fā)展起來的民族自覺意識都已經成為政治現實?!?/p>
在非洲,足球和民族主義的結合早就有傳統(tǒng)。向前追溯,非洲第一豪門——埃及的阿爾阿赫利俱樂部,創(chuàng)立的主要目的是為埃及學生領袖提供聚會場所,一起商量怎么趕走英國人。起初阿爾阿赫利隊里有歐洲球員,但很快就成了全部由埃及人組成的球隊。從20世紀40年代起,非洲的許多球場和俱樂部,成了類似的聚會場所。有個叫納姆迪的尼日利亞記者,組建了一個黑人的體育俱樂部,跟殖民者斗爭,后來他成功了,成為尼日利亞獨立后的第一位總統(tǒng)。
前兩屆非洲杯都只有三個參賽隊,冠軍都是埃及。南非本來想參加,但他們實行種族隔離政策,被排斥在外。第三屆非洲杯的冠軍是埃塞俄比亞,他們的頭號功臣是瓦薩洛兄弟。聽名字你可能猜出來了,他們有意大利血統(tǒng),他們的父親是個意大利士兵,墨索里尼發(fā)動了入侵埃塞俄比亞的戰(zhàn)爭,他們的父親隨軍隊來到這里,后來娶了一個厄立特里亞妻子。這對兄弟中的盧西亞諾·瓦薩洛名氣很大,是個內八字,擅長外腳背踢球,被稱作“非洲的斯蒂法諾”。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獨立,非洲杯的參賽隊逐漸增加,冠軍隊也越來越多。到目前為止,有14個國家奪得過非洲杯冠軍,其中包括重返非洲足聯(lián)的南非。這項賽事誕生的時代背景,可能很多人都忽視了,其實就是非洲大陸的反殖民運動。說句題外話,非洲好多球場都是在我們中國人幫助下建起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