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姥爺被抬下床躺在了地上,小院太擠了,屋外沒有用來辦喪事擺設靈堂的地方,只好擺在了屋內。從棺材鋪買回的棺材是沒有刷油漆的白棺材,買回后只好放在大門外頭趕快自己刷漆。油漆干后棺材擺進屋里,連門都關不上了。太姥爺入殮后,親人們用棉花蘸白酒去給太姥爺擦臉擦手,據說用酒為亡者洗擦身子不會遭受蟲子侵害。太姥爺死后在屋里擺放了三天,按民間的習俗,人死后要放三天,五天,或七天才能下葬。家里人輪流為太姥爺守靈。太姥爺愛抽煙,也愛喝點酒,三天里家人給太姥爺敬酒敬煙,點長明燈、燒紙錢,還到棺材鋪租來了供全家人穿戴的白布孝服盡孝。家境雖然貧困,但一家人都在努力,努力為太姥爺辦好喪事。
等到第三天,親戚朋友們都來為太姥爺送葬。請來抬棺的四個人是專業(yè)干這一行的,他們抬著太姥爺的棺材走在送葬隊伍的前面,走起路來飛快,很快就出了城,出了城后走得越發(fā)的快了,眼看著其他人就有點跟不上隊伍了,小孩子們都被遠遠地甩在了后面。“哎——走慢點——等等我們——”媽媽急得在后面大聲叫喊,但前面的人感覺像是有一股力量往前推著似的,就是慢不下來。太姥爺的墓址在東門外的“山東義地”,那是專門安葬山東人的墓地,那兒還有“河南義地”、“山西義地”等。那是一片距西安城幾十里路的荒草地。一行人抬著我的太姥爺一路小跑幾十里地,一口氣跑到了目的地,媽媽和舅舅硬是沒跟上隊伍,只好半路上停下了,他們想,等到爺爺祭祀的日子再到墳前去祭拜,給爺爺送行吧。
多年以后,媽媽從湖南回西安探親,去墓地看太姥爺,已經找不著太姥爺的墓碑了,新中國成立后,埋太姥爺的地方已被推為平地修了公路。西安的家人因為沒有得到修公路遷墳的通知,當得到消息時,公路已修成,太姥爺的墓已經找不著了。從此以后,媽媽更是想念她的爺爺了。近年來,每到七月半,我陪媽媽到路口去給先人燒紙錢,都要給太姥爺燒上一份,以幫媽媽寄托哀思。媽媽說:那些年是爺爺給錢我花,等我長大了,都沒有機會報答他老人家,現在給他燒的錢也不知他在天之靈收到沒有。
媽媽每次給我講起太姥爺下葬這件事時,總是說“你說這事怪不怪,別人出殯,抬棺的都說是越抬越沉重,累得都走不動,我的爺爺出殯卻要跑著走,追都追不上,把我爸爸的腳都跑起了一個大泡!”我想,這大概是因為我的太姥爺不堪承受人間的生活之重,不愿意在陽世上受苦了,他要快點離開,所以跑得那么快。
太姥爺走了,本來由兩個人經營的小吃店就由外公一個人支撐了。一個人要采購,要守店,要經營打理,實在忙不過來。經家人商量,決定讓媽媽去看店,幫忙做一些摘菜之類的事情。
店鋪所在的市場可熱鬧了,有唱戲的,有說書的,有拉洋片的,有耍猴的,有比武的,有說相聲的……賣菜的,賣小吃的吆喝聲此起彼伏……這繁榮熱鬧的市場景象把媽媽心里弄得癢癢的,總想湊過去看看熱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