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傳遞生命的目的不應該是為自己養(yǎng)老,而是把經由父母得來的生命繼續(xù)延續(xù)下去。
下一代比上一代過得好就是對上一代最好的回報。生命的傳遞不應是為自己,而應是為整個種族和家族的綿延不絕。下一代比上一代過得好是整個家族系統(tǒng)的心愿和祝福,也是后代的使命。因為下一代比上一代有優(yōu)先權,所以家族系統(tǒng)會永遠祝福下一代擁有更多的生活機會和權利。
有一個很經典的選擇題:假如老婆和媽媽同時掉進河里,你會先救誰?孩子總會很難抉擇,因為他的心會永遠忠誠于媽媽。一個心理上未長大的孩子尤其不可以失去媽媽,失去媽媽的孩子是沒有資格活著的,所以他會本能地先救自己的媽媽。這個問題如果問媽媽,媽媽一定會回答:“先救媳婦,我老了,他們日子還長,我的孫子還需要媽。只要他們過得比我好,我什么都不需要。”這個經典案例讓我們感受到了系統(tǒng)的深層動力。生命傳承的目的,不該是為了給自己養(yǎng)老,而是讓生命經由我們傳遞不息。
2011年日本大地震,核反應堆泄漏之后沖到第一線排除故障的多是60多歲的老人,他們說:“核輻射的危害要在十年、二十年之后才顯現(xiàn),那個時候我們已經老了。兒孫們還小,我們要把活的希望和機會讓給他們?!痹捳Z中即透露出系統(tǒng)的內在動力。
作為父母,我們要看到自己在生命河流中的位置,隨時把握自己與孩子的關系。每當感覺到生老病苦、分離的恐懼時,我們應在內心看到家族系統(tǒng)生命流動的畫面,找到屬于自己的恰當位置,身心合一地對自己說:“我是有爸媽照顧的孩子,我有能力照顧自己,我很高興我的孩子可以活下去。孩子活得好是對我最好的回報。除此以外,我別無他求。”
假如我們看到孩子因為舍不得而放不下我們,沒有力量開始他自己的未來,我們要對他說:“生命經由你延續(xù),這是對我最好的回報。我和爸爸(媽媽)比你大,我們能夠照顧自己。假如你有時間可以陪伴我們,那很好。但你要記住,你生命的方向在前方。走向你的未來,活好你自己,照顧好你的家庭,就是對我最好的回報。除此以外,沒有其他?!?/p>
這樣的自我定位,可以讓每個父母堅定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上,給孩子無限的支持,讓孩子找準自己的生命位置,心無旁騖地轉身過自己的燦爛人生。這需要父母堅定地放手,也需要父母尊重自我,信任自己的生命力。孤獨是我們要自己體驗和學習的,衰老和病痛也是我們要自己經歷的,這些跟孩子無關。即使孩子可以給予我們照顧,我們也必須自己去經歷和體驗。我們應每時每刻提醒自己:“我有能力照顧自己,有能力面對自己的衰老和死亡?!庇辛诉@份堅定的信心,從容享受衰弱但依舊獨立燦爛的老年生活,我們會是獨特的風景。
界限的建立是每個父母都要學習的功課。孩子入幼兒園、小學、初中、大學甚至出國留學、畢業(yè)工作及結婚的每個過程都訓練和教育著父母。一個害怕分離的父母,一個害怕孩子有未來選擇的父母,骨子里對自己不夠信任,對孩子的生命不夠尊重,對系統(tǒng)也不夠尊重。這些不尊重和不信任,往往會帶來親子關系的矛盾,有些家庭成員甚至會付出巨大的代價。
孩子嘗試去創(chuàng)建自己生命的空間時,每向外走一步,面臨的最大挑戰(zhàn)就是父母。父母會有分離焦慮,害怕孩子離開,害怕喪失對孩子的控制。因為害怕孩子離開后自己會孤獨,恐懼將要發(fā)生的改變,于是父母內心深處會期望與孩子緊緊纏繞在一起。這樣的纏繞或激發(fā)孩子的叛逆抗拒,或馴養(yǎng)無法分離的宅男宅女,滿足他們永遠與父母在一起的期望。
孩子并不屬于父母,也不是父母的私有財產。孩子是經由父母帶到這世界上來的,父母在完成自己的教養(yǎng)責任后,就要把孩子交給更廣闊的社會。孩子屬于世界,他有自己要體驗和探索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