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教授所說的“幸運”,是覺得曾祖父母的死,必定在劊子手心里引起厭惡、焦慮和恐懼等等情緒,要說價值,這也構成微弱的價值,而重慶人的死卻一文不值。
我理解他的意思,但我要求證的,不是這個,我想知道:殺人者除了厭惡、焦慮和恐懼,還有沒有別的?戰(zhàn)爭可以消滅很多東西,但我堅信,它不可能摧毀人心中全部的柔軟地帶。人心是一部水底春秋。戰(zhàn)爭的歷史同樣是人心的歷史,在戰(zhàn)爭中去考量人心,是險峻的道路,但也可能是最近的道路。
難道李教授也跟別人一樣,覺得這種探索是沒有意義的嗎?
三天前,我才從《山城周刊》的“掌故”欄目中,讀到一篇文章。文章從一張照片說起。照片年代久遠,印刷出來,已很不清晰,但看得出是群死難者,整整齊齊地擺放著,數(shù)一數(shù),七個。
——他們就是墜毀江津那架日機上的機組人員。
當時,即1939年5月25日晚,日機利用月明對重慶實施這天的第四次空襲,向市街東部的軍事委員會行營投下密集的炸彈。我空軍四架飛機奮起迎敵,市街周圍,特別是江岸外國人居住地附近的高射炮和高射機槍也猛烈開火,一架日機中彈,操縱系統(tǒng)失靈,向武漢W基地相反的長江上游飛去,迅速在江津境內的農田中墜毀。(日媒體報道是:“我一架飛機中彈,勇敢地突入敵陣自爆?!保┊?shù)匕傩諒乃闹苴s來時,已無一個幸存者,他們把尸體拖出來,朝尸身吐口水。
然而,發(fā)泄是短暫的,因為死去的敵人也是這般可憐:茫然地瞪著雙眼,肋骨劍一般刺出,有人還燒得臉都沒有了。在遙遠的島國,他們也有父母兄弟、妻室兒女,他們的親人在盼著他們回去……百姓將從殘骸中搜出的八份地圖冊和飛行員日記,交給前去處置的重慶防空司令部領導,然后,把七位死者裝進棺木,像埋死人一樣,莊重地把他們埋進了黃土。
文章的作者說,這張照片,是他母親留下的。重慶遭受一、二輪空襲之后,他母親就隨父母避到了江津,親自去了日機墜毀的現(xiàn)場,后來又從德容照相館買下了這張照片。當時許多人都買了,但大多丟失了。日本并不因為中國人莊重地埋了他們的死難者,就不再侵略中國、不再轟炸重慶。還有二萬余枚炸彈是為重慶準備的。每個白天,每個夜晚,重慶人都像背著飛機在跑。命都顧不上,哪里還顧得上一張照片。但母親卻把照片保存下來了。她是把它跟自己的結婚照放在一起的。
母親去世之前,鄭重其事地把照片交給了兒子。她對兒子說:
“我當時小,看到大人吐口水,我也吐,但總是吐不到尸體上去。我喪氣得很,覺得自己笨??珊髞?,當我拿出零花錢買下這張照片,在照片上再看那群死人,就迷惑起來了。我為啥要吐口水呢?是憎恨?當時我好像還不懂憎恨;是模仿大人的行為?也不對,摸摸胸口,覺得還真有憎恨在里面。反正我弄不清自己為啥要那樣做,幾十年都沒弄清楚。我千辛萬苦把照片保存下來,就是想弄清楚,可到今天,我馬上就要死的時候,還是沒弄清楚。我把它交給你,就是希望你慢慢地幫我弄清楚……”
歷史的瞬間,總有那么多相似之處。
但又并不相似。它們一個是正面,一個是背面。
正面和背面都是面。
它們不是相似,而是相同。
從起點出發(fā),走到今天,很可能走到未來,都一直相同。
——難道李教授會認為探討一下我曾祖母的死,探討一下那個日本兵的靈魂,是沒有意義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