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國廣播公司發(fā)布的2012年度全球最受歡迎國家榜中,中國排在日本、德國、加拿大、英國之后,成為全球排名第五的最受歡迎國家,美國排在第八位。在2011年的排行榜上,中國第八,美國第七。一年之內,世界對中國的認可度上升達50%,而且是所有受調查國家中升幅最大的。
美國的調查機構皮尤研究中心也從2002年起做類似民調,根據2011年的民調結果,有95%的中國人、82%的巴基斯坦人、63%的俄國人、51%的美國人對中國有好感。2009年歐債危機后,中國的國際形象明顯提升。但周邊國家對中國的歡迎度下降,也是近年來的趨勢。對中國持消極態(tài)度的國家大多是近鄰。韓國2012年度反感中國的受訪者比例上升了11%,高達69%,而日本,只有不到10%的民眾歡迎中國。
從這兩份調查中可以看出,中國正逐漸獲得來自西方的肯定,卻遭到了鄰居們的排斥。而在現實中,南海、釣魚島等問題的紛爭似乎也驗證著這種說法。這些令人感到棘手的問題背后,是錯綜復雜的歷史原因,考驗的是中國政府的外交手腕,以及一個國家如何應對崛起中面臨的挑戰(zhàn)。
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曾說過,中國不會成為超級大國,因為中國沒有那種可以用來推進自己的權利,從而削弱西方國家的、具有國際傳播影響的學說。今天中國出口的是電視機,而不是思想觀念。
撒切爾的論斷雖然刺耳,但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中國仍然缺乏可以引起別國共鳴的價值觀。也許這就是為什么中國對很多國家進行了經濟方面的幫助,但在遇到國際事務時卻依然朋友不多,價值觀的差異成為擺在中國與很多國家之間的障礙。
盡管中國官方多次強調中國不稱霸的立場,中國的古老傳統也決定這是一個與人為善的國度,但隨著國力的提高,承擔相應的國際責任是必需的,這種國際責任不僅在于向他國捐獻物資、派出漢語教師、大規(guī)模興建漢語學校等等,更多是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并以自己的價值觀來影響他國,以潤物細無聲的柔度融化來自世界的成見。
雖然對“中國模式”的討論仍然沒有冷卻,但是越來越多清醒的中國人意識到,大國絕不僅僅意味著經濟的騰飛,更包含教育、文化、政治等方面的發(fā)展匹配。相比“中國模式”的宏大敘事,“中國夢”更為平民視角,它意味著富足、有尊嚴的生活,更意味著自由,這種自由除了身體還有思想。這個提法最初來自學界,但隨著中國新一代領導人對其的重新定義而廣為傳播,并被認為是未來中國前進的方向。
而對于我,這個“中國夢”具體而微小。年少時,它是一道不因地域差而制定的高考分數線;成年后,它是一間不會太貴的小房間,是行走世界的自由,是公平的工作機會,是父母得到的良好照顧、孩子的快樂長大;老年時,它是一份富足、充裕的保障,是在溫暖的床上尊嚴地死去。
這是一個小民的愿望,卻永遠無法跳脫國家的大背景。它的實現要依靠她的國家忍受撕裂的陣痛褪去陳舊的殼,并從痛苦中重新站立起來,成為一個像龍應臺所說的:“是一個用文明尺度來檢驗自己的中國,這樣的中國,因為自信,所以開闊;因為開闊,所以包容;因為包容,所以它的力量更柔韌、更長遠。當它文明的力量柔韌長遠的時候,它對整個人類的和平都會有關鍵的貢獻?!边@也是我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