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臺舞榭,月殿云堂……武破六州之內(nèi),文宅山川之陽……
北魏城邑形貌的完整塑成,特別是“北魏平城坊”的開創(chuàng)定型,無論怎樣都基于太武帝?!版臼骨в嗳?,織綾錦販賣,沽酒,養(yǎng)豬羊,牧牛馬,種菜逐利?!本I緞絲滑,酒香清冽,販夫走卒,引車賣漿,菜畦油綠,牧歌唱晚,人影忙碌,牛歡馬叫,一幅多么富有世俗氣息、生動沸騰的生活圖景?!叭嗣駸胧?,牛馬布野”。在京城內(nèi)養(yǎng)豬羊、放牛馬,是平城特有的風情,與中國內(nèi)地城市反差迥然。
《魏虜傳》還告訴我們,平城不僅設有掌管牛、馬、驢、騾等牲畜的“駕部尚書”,同時設置管理南北兩邊州郡有關事務的南部尚書與北部尚書?!槍τ文撩褡迮c漢人生活習俗而設置“一國兩制”模式,乃平城又一特色。
北魏平城,據(jù)文獻記載和考古發(fā)現(xiàn),依層級,分為宮城、外城和郭城三個板塊。北高南低,故宮城在北,外城和郭城依次繞宮城之南。
周遭30里的郭城,被3條大街平分為16個大的里坊。街坊間拓有9個四通八達的十字路口,是為9衢。東西南北四面,開設12個城門。郭內(nèi)“悉筑為坊”,安置臣民。整個城市氣象嚴整,布局井然。
中國歷朝都城,一是農(nóng)業(yè)文化產(chǎn)嬰。中國為農(nóng)業(yè)古國,農(nóng)業(yè)思維下,人們想象著疆域遼闊、土地充足,因而貼著地面大幅擴展。即使村落,有富者熱衷鋪排擺闊,“面子”勝于“里子”,起高墻大院,居豪門深宅。
二是皇權文化產(chǎn)物?!秴问洗呵铩吩唬骸肮胖跽邠裉煜轮卸瑩駠卸m?!睂m城壯麗方顯皇家之威,飛檐翹角,金碧輝煌,三重九疊,曲徑通幽,盤龍藏鳳,垂簾照影,從秦漢長安到北魏平城到唐代長安再到北京紫禁城,一脈相襲。西方城堡則屬神權產(chǎn)物,宮殿以“高”顯神,極具夸張。中國儒教、道教也曾試圖與皇權分庭抗禮,怎奈秦始皇“焚書坑儒”,使之元氣大傷。
佛教于北魏隆盛一時,寺院林立,僧侶云集,寺院經(jīng)濟雄厚空前。經(jīng)濟發(fā)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求政治話語權。便有僧人私藏兵器,躍躍然欲與皇權試比高??上涞垡恢剂钕?,舉國“焚寺滅佛”,佛教氣焰驟消,難以抬頭。之后稍有伸張,又經(jīng)幾度打壓,遂失去信心與勇氣,再沒有找回抗衡能力。至此,無論哪門教派,在中國皆臣服于皇權,以“禮帝即為禮佛”為旨,屈尊旁座,甘拜下風。
“相其陰陽,觀其流泉”?!吧江h(huán)水抱,藏風聚氣”。北魏平城時代,生態(tài)環(huán)境天然如初。其天高藍碧,云靜生白,綠樹蔭茂,花草鮮麗,皆因水源豐沛,濕漉潮潤。桑干河、武川河、御河、飲馬河、萬泉河、神泉河、青龍泉、清水泉……曲徑分岔,回環(huán)盤繞。時至清代,一些詩人游目騁懷于大同,或“柳港泛舟”,或“柳港題詩”:“柳寺城南日午鐘,浮圖映帶九芙蓉”;“迎風柳眼千條綠,向日葵心一半紅”。據(jù)清道光年間大同知縣黎中輔記說:“元魏時,由東郊御河水通西關,謂之柳港。兩岸樓臺相接,笙歌載酒,游艇如織,舊八景之一也。”
曲水穿城,清流繞郭,是中國古都一道水景。無論鄴城,無論平城,及至元大都。元大都流轉(zhuǎn)兩大水系:高粱河、海子、通惠河構成的漕運;金水河、太液池勾連的宮苑水道。
及至上世紀50年代,大同御河四季流水潺潺,浪花飛濺,橋孔內(nèi)水深約1.3丈,流速每秒1.2丈。御河東望有文鶯(瀛)湖,俗名小東?!罢l言西北少平湖,偏有文鶯入畫圖”;“十里鶯啼啼不住,綠蔭深處又漁歌”。漸漸然,御河干涸,文鶯湖枯竭,大同地區(qū)曾經(jīng)波光粼粼的河流水泊,大都不翼而飛,杳無影蹤。
走過天南海北
夢里總是親親故鄉(xiāng)
即使沒有了爹娘
也想著那片無聲的土地
想著那條臍帶般
牽魂連心的河流
河流,那灌溉我們生命的河流,跟隨在我們身邊日夜歌唱的河流,一條一條,銀魚一樣正離我們遠去。沒有了河流,日子就缺少了詩意,缺少了歡樂浪花;生活就缺少了暢美曲線。